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性——能源安全!

1.进口依赖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2.6亿吨,重要是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从沙特、伊朗、伊拉克进口1.9亿吨,从安哥拉和苏丹进口4000万吨。

2.能源经济—能源价格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花费1.5万亿人民币。

3.能源技术与环境

每年因煤矿事故丧生人数2000人以上;

天然气管道有爆炸危险;

水电站有塌坝危险;

核安全问题。

第一章绪论

?能源消费观

1.是否走美国的能源道路?

低廉的石油价格,放任石油的消费。

2.是否走欧洲和日本的能源道路?

征收能源税。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

有观点认为:低廉的石油价格往往意味着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

3.能源消费与幸福感

是否开车就是先进的生活方式,步行和骑自行车就是落后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

?第三节能源资源

?第四节能量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能源(energy resources):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尚未开采出来的资源。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初始能源:核聚变、核裂变、放射性源和天体间的引力。分为

(1)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能和宇宙射线能;

(2)地球本身蕴涵的能量;

(3)天体对地球的引力。

能源的定义

能源的分类

来自太阳等地外天体

来自地球

来自地球和其它星体的相互作用

按来源分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按成因分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按性质分常规能源

新能源按使用状况分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

按污染分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按可否再生分

1 按地球上能量的来源分

?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核能、地热能等;?来自于地球外天体,如宇宙射线及太阳能,以及由太阳引起的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生物质能、光合作用等;

?来自于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互作用,如潮汐能。

2 按使用状况(被利用的程度)分?常规能源(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等;

?新能源,如太阳能(solar energy)、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潮汐能(tidal energy)、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等,另外还有核能。

3 按(成因)获得的方法分

?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即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secondary energy),即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蒸汽、焦炭、煤气、氢等,它们使用方便,是高品质的能源。

4 按能源能否再生分

?可再生能源,即不会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再生能源,它随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如石油、煤、天然气、核燃料等。

5 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

?含能体能源(燃料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地热、氢等,它们可以直接储存;

?过程性能源(非燃料能源),如风能、水能、海流、潮汐、波浪、火山爆发、雷电、电磁能和一般热能等,它们无法直接储存。

6 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

?清洁能源(clean energy),即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等;

?非清洁能源(non clean energy),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能源的评价

能源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能源的现实性、可用性和经济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储量—探明储量、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储能的可能性与供能的连续性

?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

?运输费用与损耗?能源的地理分布?能源的可再生性?能源的品位?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单位

?当量单位—煤当量、油当量

?单位产量能耗

?资源量、储量、地质储量、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储产比

?原油(液态烃混合物)、石油(原油+石油产品)

?基本单位

焦耳、千瓦时、卡、英热单位(Btu)

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

能源更迭与社会发展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认识和征服自然的历史。

(1)火的发现和利用;

(2)畜力、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的利用;

(3)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热的利用;

(4)电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5)原子核能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

?薪柴时期;

?煤炭时期;

?石油时期。

1 薪柴时期

主要以薪柴等生物质燃料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生产和生活水平极低,社会发展

缓慢。

2 煤炭时期

?18世纪,以煤炭取代薪柴作为主要能源,蒸汽机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工业迅速发展,劳动生产力增长很快。

?19世纪,电力成为工矿企业的主要动力,成为生产和生活照明的主要来源。但这时的电力工业主要是依靠煤炭作为主要燃料。

能源概论课后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人类面临的能源挑战的两大矛盾是什么? ?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 ?2、对未来能源的要求是什么? ?未来将被广泛使用的新能源中,首先在能源总量上必须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整体需求水平。其次,将完全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会遍布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有哪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氢能、太阳能、地热能及核能(聚变)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能源。其中氢能包括:可燃冰、页岩气、煤层气、生物质能等。 ?4、能源和材料有什么关系? ?能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世界能源消耗在持续增长,80%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从长远来看,需要没有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来代替所有化石燃料,未来的清洁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而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无论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还是开发新能源及利用可再生能源都与材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5、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第二章 1、何为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 ?所谓能源,是指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 ?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包括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电力、蒸汽、核电等。一次能源无论经过几次转换所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被称为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的利用更为有效、更为清洁、更为方便。 2、地球变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人类使用能源一天所放出的热量 =0.1 ?1016kJ; ?地球一天从太阳获得的热量 =1500 ?1016kJ。 ?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约1/3被云层、冰粒和空气分子反射回去; ?约25%穿过大气层时暂时被大气吸收起到增温作用,但以后又返回到太空; ?其余的大约37%则被地球表面吸收。这些被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在晚间又重新发射到天空。 ?如果这部分热量遇到了阻碍,不能全部被反射出去,地球表面的温度就会升高。3、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能源与环境概论(一)

考试题型及分数 单选60分 60题 1题1分简答20分 4题 1题5分论述题10分 1题 计算题10分 1题

可再生能源是可供人类有序利用的自然界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波浪、洋流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地热能等。 P3 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而商品能源则是作为商品经过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过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包含了能源的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和终端利用等多道环节。 污染3水环境破坏4草场与植被退化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土壤盐渍化7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引发沙尘暴8废弃物排放 P22 水电基地开发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土地淹没于移民安置2生物多样性3地质灾害4下游水生生态变化 P25 油气基地开发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1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影响显著2诱发地面沉降3油气田开发破坏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形成环境污染4海洋油气田生态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P3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公害事件,例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宾州的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英国颁布的清洁大气法。酸雨最早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 P41 温室气体是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排放气体的总称,包括水 污 特 节 9 对能源发展的挑战包括:1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2对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提出挑战3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P135 二氧化碳的运输和封存 一.运输 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可以使用汽车、火车、轮船以及管道进行运输。 二.封存

能源动力导论课程报告

本科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 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摘要 能源问题是目前全世界范围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今太阳能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已取得显著进步。理想的新型太阳能功能材料不仅能够解决世界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太阳能材料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材料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以重庆地区的气象资料为基础,从太阳月总辐射、日照时长、云量、太阳高度角等方面,对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应用措施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太阳能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份的太阳能热水可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重庆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energy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issues facing worldwide solar energy is a human inexhaustible,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clean energy. Today,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lar material. The the ideal new solar Functional Materials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the world is facing energy shortages, but also to avoi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lar material has a very attractive prospect, and can be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lar material will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of mankind. Based, Chongq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the monthly total radiation of the sun, sunshine duration, cloud cover, solar elevation angle,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s,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s and poten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Chongqing area has obvious seasonal; 5 to Sept. solar hot water to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Keywords:Solar energy resources; Chongqing area;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新能源概论复习

新能源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40分) 1二次能源是人们由__一次能源__转换成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能量形式。 2一次次能源,又叫做__ 自然能源__。它是自然界中以_二次能源__形态存在的能源,是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末经人们加工转换的能源。 3按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可分为____一次能源____和___二次能源____。 4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以__煤炭__为主。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观代化,在整个能源消费系统中,__二次_次能源所占的比重将增大。 6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是__一__次能源;电能、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氢能等都是__二__次能源。 7 ___能源___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话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 8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风力机,由它将___风能___转换为__机械能__;另一部分是发电机,由它将__机械能__转换为__电能_ 。 9典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主要由_ 叶轮_、__传动系统__、__发电机__、调向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10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热能源,主要是__地热蒸汽__和__地热水__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 11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__直接利用__和__地热发电__两大方面。 12潮汐能是指海水涨潮和落潮形成的水的__动能__和__势能__。 13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__蒸汽型__、___热水型__、__地压型__、干热岩到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14 __波浪能_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5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__直接燃烧__、___热化学转换___和__ 生物化学转换三种途径。 16 __生物质能___作为与太阳能、风能并列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 17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是___常规___能源;大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是___新___能源。 18从根本上说,生物质能来源于___太阳能____,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和最有希望的“绿色能源”。 19风力发电机组是实现由___风能___到__电能___转换的关键设备。 20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棒(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高纯硅材料)硅碇(硅块)硅片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 21太阳电池组件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可以把组件(串联)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输出电流,可以将组件(并联)使用。

能源概论(02)

《能源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能量与能源 1、什么是能量? 2、能量的形式有哪些? 3、什么是热能? 4、什么是发热量? 5、什么是低位发热量? 6、什么是高位发热量? 7、能量的性质有哪些? 8、能量的转换包括的内容是? 9、能量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10、能量传递的形式是什么? 11、能量传递的方法是什么? 12、能量传递的方式是什么? 13、能量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14、什么是能源? 15、常规能源包括有哪些? 16、新能源包括有哪些? 17、能源的评价包括哪些? 18、什么是能量密度? 19、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分别是什么/ 20、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21、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2、全球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3、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4、减缓温室效应的对策有哪些? 25、什么是热污染? 26、我国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二章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什么是燃料? 3、燃料按形态分类有哪些? 4、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5、维持正常的燃烧过程的措施有哪些? 6、根据燃烧状况的好坏燃烧分为哪些? 7、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称为什么? 8、煤的燃烧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9、煤的燃烧技术主要有哪些? 10、我国大型锅炉和工业窑炉大多采用什么方式? 11、油的燃烧方法有哪些? 12、油燃烧的全过程包含哪些过程? 13、气体燃料的燃烧方式有哪些? 14、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15、什么是热机? 1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机有哪些? 17、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8、燃气轮机包括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19、内燃机包括哪些? 20、内燃机按工作冲程来分有哪些? 21、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相比有哪些不同? 22、火力发电厂主要包括哪些? 23、我国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4、先进的发电技术有哪些? 25、什么是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 26、什么是能量的传输? 27、能源的输运方式有哪些? 28、能源输运的原则有哪些?

工程概论

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和从事防止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 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卫生环境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 有关。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传统水利科学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与水利有 关的物理因素,《环境工程概论》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和解决与水利有关的化学因素 和生物因素,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出现了 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水利:采用各种工程、非工程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包括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 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沉降、草原沙化、森林减少、物种大量灭绝、水土流失、水污染等 湿地生态系统概念: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 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的特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综合效益性; 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湿地三要素:湿地水文、生物物理化学、湿地生物。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 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调节机制:以自然调节机制为基础,通过环境调控、系统结构 调控、输入与输出调控、复合调控等途径,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对自然资源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制定符合生态学原理的 开民利用方案;开展生态系统全面研究,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防灾、减灾,整治生态环境,尤其对人为污染而造成的生态恶化区域;加大力度保护濒危生物栖息地。 生态学在环境水利中的作用:利用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综合反映环境污染善与环境质 量化学监测和仪器监测;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降解、消除污染。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动134班:文澜 2013年10月29日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专业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具备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热工测试技术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在此基础上,它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拓展空间很大,就业方向很广,目前我国有120多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它由旧本科的九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包括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能源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能源工程与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专业。同时,能动还是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可见能动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基础。 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举足轻重,能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耗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从而造成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 在能源日益紧迫的当代社会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半个世纪以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我国国家建设尤其是能源动力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热模块 热模块,通俗地讲,就是发电、做功部分。主要研究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热端、内燃机、电厂运行及调控。它们都是依靠一定的能源来发电和做功的,也就是产生动力。 动力工程发电技术是电力生产的灵魂,它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电能具有输送及使用方便,易于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等优点,故已成为发展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电力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工农生产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电能,都是由发电厂集中生产和供应的。电力生产的主要方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及核能发电等。另外还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磁流体发电及燃料电池等辅助方式,因此,能源动力工程发电技术包括范围极广,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流体与热科学基础理论、系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胜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管理、营销和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在具备扎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典型研究对象的设计和分析,结合实践环节,对相关产品和工程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切实提高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技术储备能力。具体要求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理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电工电子学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等; 3.掌握本专业领域一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并对其他专业方向的有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技能; 5.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地把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控制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200 制定人:陈汇龙教学院长:康灿教务处长:许文荣分管校长:梅强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新能源概论考试题 孔亮 一、名词解释: 1.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的,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资源。 2.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力称为比结合能。 3.生物质气化:以生物质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中可以燃烧的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过程。4.潮汐能:海水朝张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其利用原理和发电相似。 二、填空: 1.沼气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作 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2.质子交换膜又称离子交换膜,在PEFC中华起着电解作用,可以说它是PEFC的心脏部分。 3.超临界水冷堆(SCWR是运行在水临界点(374°、22.1mp)以上的高温、高压水冷堆。 4.海洋温差能是海水吸收和储存的太阳辐射能,亦称为海洋热能。 5.可燃冰的全称是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天然气干冰、气体水合物、固体瓦斯等。 6.《可再生能源法》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立法原则:国家责任和全社会支持相结合,政 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 三、判断 1.太阳辐射测量包括全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测量。 2.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装置。 3.风能是一种过程性能源,不能直接储存起来,只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可以储存的能量 才能储存。 4.电解池是电解制氢过程的主要装置,决定电解能耗指标的电压和决定制氢量的电流密度 是电解池的两个重要指标。 5.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直接利用甲醇水溶液作为燃料,以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 的一种燃料电池、 6.氮在碳材料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它们被分别称为化学态氮和晶格氮。 7.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利用的范围如下: 200-400°C 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150-200°C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制冷、供暖、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制造罐头食品等;50-100°可用于供暖、温室、家庭用水、工业干燥;20-50°,可用于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等。 四、论述 1.新能源发展障碍

能源概论 总结

序一: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的作用: a)能源与社会:社会运行三要素:粮食、水、能源 b)能源与经济: i.交通运输 ii.原材料开采加工 iii.信息传输 iv.等等 2.什么是能源: a)定义:能量是做功的能力/产生某种效果的能力 b)定义:能源: i.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 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c)单位:焦耳 i.瓦特:1焦耳每秒 d)能源单位: i.油当量:9000千卡/升 ii.吨油当量:ton oil equivalent toe 4000万卡 iii.吨煤当量ton coal equivalent tce 2778万卡 iv.一桶油=42加仑 v.1加仑=3.785升 e)kinetic energy潮汐能,风能等 f)potential energy 化学能,生物质能等 3.全球能源: a)2014年: i.中国 1.石油产量: 2.11亿吨,进口 3.1亿吨 2.煤炭:38.7亿吨,进口2.91亿吨 3.天然气:1329亿立方米,进口595亿立方米 ii.全球: 1.石油81.6亿吨 2.石油:38亿吨 3.天然气:31吨油当量 iii.预测2020 年能源需求将是现在的120% iv.预测2035年比2007年增长49% v.一次能源消耗:2013年至2040年增长三分之一 vi.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极快 vii.当今化石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的80%,90%的商业能源 viii.核能占6%的能源和15%的电能 ix.可再生能源提供小于10%的总能源包括做饭和供暖,在发展中国家 x.可再生能源提供19%的电能,主要是水能 xi.核电站安全问题 xii.世界能源分布: 1.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裂变燃料占总能源消费量90%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

第一章绪论 ?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性——能源安全! 1.进口依赖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2.6亿吨,重要是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从沙特、伊朗、伊拉克进口1.9亿吨,从安哥拉和苏丹进口4000万吨。 2.能源经济—能源价格 2011年我国进口石油花费1.5万亿人民币。 3.能源技术与环境 每年因煤矿事故丧生人数2000人以上; 天然气管道有爆炸危险; 水电站有塌坝危险; 核安全问题。

第一章绪论 ?能源消费观 1.是否走美国的能源道路? 低廉的石油价格,放任石油的消费。 2.是否走欧洲和日本的能源道路? 征收能源税。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 有观点认为:低廉的石油价格往往意味着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 3.能源消费与幸福感 是否开车就是先进的生活方式,步行和骑自行车就是落后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 ?第三节能源资源 ?第四节能量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能源(energy resources):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尚未开采出来的资源。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初始能源:核聚变、核裂变、放射性源和天体间的引力。分为 (1)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能和宇宙射线能; (2)地球本身蕴涵的能量; (3)天体对地球的引力。 能源的定义

能源的分类 来自太阳等地外天体 来自地球 来自地球和其它星体的相互作用 按来源分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按成因分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按性质分常规能源 新能源按使用状况分清洁能源非清洁能源 按污染分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按可否再生分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的认识一、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流体机械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热工测试技术、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制冷原理、空气调节、供热工程、锅炉原理、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汽车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建筑环境与设备、热力发电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营销、教学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 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 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 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二、对本专业三个方向的认识 1.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 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 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掌握制冷、低温原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

2010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模板 热能与动力工程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一、统编序号: 二、专业代码:080702 三、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专业简介 东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1953年第一届研究生毕业,1956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1981年组建热能工程系,同年获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按新学科目录划归为“热能工程”学科(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1994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88年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2004年,建立“辽宁省高校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同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成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58年来,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与时俱进,不断地引入新的学术思想,重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专业建设向多层次,宽口径,服务于国家、行业、地方建设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的方向发展,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别树一帜,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工业炉窑热工及自动化”、“工业系统节能”和“辐射换热及热过程控制”是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方向,在国内建立最早、历史最长、实力最强、学术地位始终处于国内外同行的前列,为工业炉热工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陆钟武院士提出的“工业生态学”学科方向是本学科新的增长点,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同行产生深远影响。

能源概论第二章作业

2-1 为什么要进行能源转换?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运动分为有序和无序运动,有序能完全、无条件的转换为无序能,相反则是有条件、不完全的。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2-2 能源转换有哪些形式?应遵守什么定律?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转换,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2-3 能源转换过程中需要哪些设备或系统? 燃烧设备和热机以及能源运输和储备系统 2-4 什么是能量贬值原理?什么是热效率? 能量贬值定理:能量转换过程总是朝着能量贬值的方向进行。高品质能量可以全部转换成低品质的能量;能量传递过程也总是自发的朝着能量品质下降的方向进行。 热效率:火用(可用能或有效能)占全部供给热的百分比 2-5 化学能如何转换为热能?有哪些转换设备?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的最主要方式,有燃烧器、锅炉、工业炉窑等设备。 2-6 热能如何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有哪些转换设备?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热机实现,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发电机。设备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发电机。 2-7 举出几种常用能源的储存和输送方式。 电能的输送方式主要是高压交流输电,煤炭为公路、铁路和水运。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为管道运输,天然气还通过液化输送和高压瓶装输送。机械能以动能或势能形势储存,电能以机械能的形式储存,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蓄电池中,以电能的形式储存在静电场和感应电场中,热能以显热储存、潜热储存和化学储存和地下含水层储存。 2-8 试论述试解释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 北煤南运是公路运输煤炭一方面是以汽油换取煤炭,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了更大的污染。东部经济发达,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而东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在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中以煤炭为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态,还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 (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

浅谈能源危机 姓名:马小龙学号:130720125 班级:能源1301 摘要:人类的发展已经面临着一个能源瓶颈,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对我们的环境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而我们也正在承受着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可喜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产生的恶果,并且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们努力正开发核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强调的可持续性利用。新的能源体系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低碳或绿色经济的重要前提和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含义不仅包括能源转型、技术变革、还有发展观念等的转变。 关键词:煤碳、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石油危机 能源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什么是能源呢?能源其本意是指能量的来源。现在,我们用这个词不是指它的本意,而是指产生能量的各种物质。所谓能量,就是物质能够做功的能力。它的基本类型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矿物能、原子能、生物能等等。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柴油、电、沼气等,都属于能源。目前,能源这个词已经变成了燃料和热、电等的简称。人类从一诞生就与能源密不可分,能源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源推动了机器转动,机器与人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与能源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无论是人们的基本活动,衣、食、住、行,还是人们的文化、娱乐、发展等方方面面均与能源密不可分。人类社会不能没有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离不开能源就像离不开空气、水、粮食一样重要。 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

石油工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它主要是以气 相、液相和固相烃类为主的,并且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可燃性。 2.石油基本性质:①主要化学成分:C和H,其中C占84%~87%,H占11%~14%。 烃类化合物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②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③密度:比水轻,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④颜色颜色浅的原油一般密度小,粘度低,油中含轻烃成分较多;含胶质和沥青质少,密度小。⑤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含烷烃多的原油黏度较小;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较大。⑥凝固点:原油含蜡越多,凝点越高。⑦ 自燃点:原油和成品油越轻,其闪点和燃点月底,而自燃点却越高。⑧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醇等)。⑨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的成分:主要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 非烃气体。气密度一般在0.5-0.7之间,比空气轻。 4.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 种冰状的水合物。 5.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经经净化处理后,通过低温冷却而成的 液态产物,气体积为原气态题记体积1/600。 6.天然气分类: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 成,可分为干气、湿气;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分为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等的生产部门统称为石 油工业。 8.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原油消费量的比例,表现一个国 家原油消费数量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常用来描述原油安全的程度。 9.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 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油气当量就是将天然气产量按热值折算为原油产量的换算系数。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石油是深藏地下的流体矿藏,这就决定了油气勘探、生产过程必然是一个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过程。油气勘探风险大,周期长,油田形成时间长,生产过程中投入资金大;在整个石油工农业射击200多种专业学科。综上所述石油工业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和技术密集。 2.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石油勘探→钻井与完井→开发与开采上游 ↓ 集输与储运中游 ↓ 油气销售← 炼制与化工下游 3.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美国东部;德雷克井(1859/8/27)美国人德雷克用钻盐井的冲击钻钻的第一口石油井。这是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 4.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发展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大庆油田;铁人王进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坦率的说,当初选择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完全是随波逐流,只是听说这个专业很火,同学有很多报的,我也没经过什么冥思苦想,就草率的选择了这个会影响我一生的专业。而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也纯属偶然,我也是没经过什么严格的考证,只是听说它是个211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比较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上了,我真的不希望这会是我一生错误的选择,更不希望当初轻率的选择会决定一生的前途。我不想后悔,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我也要走下去…… 言归正传,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我不是特别的了解,但多少知道一点。我主要是对能源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至于动力工程,我则很害怕,听说这是所有专业中最难学习的,谁听谁不怕啊!再说,这方面需要很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然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两门学科啊,这无形当中就撞到了困难的枪口上,但进入大学我尝试着改变这些困窘的情况。关于这个专业的两个方向,我比较看好发动机方向,我也很庆幸被分到了这个方向。可我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持否认态度,学校不该在我们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为我们选择了各自的方向,我不想扯得太远,继续讨论我的专业方向。上了几节导论课,再加上自己到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大致的有了一个不算深刻的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核心课程: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实践课程:包括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就比较专业的专业定论而言,我也不敢做什么一番宏图大论,毕竟自己的见识有限,暂时还没有资格那样做,暂且做一些肤浅的讨论吧,还望见谅。在我看来,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不完全属于纯工科,他应该是理工结合的学科。理的方面为专业知识,是有关纯理论的东西,包括核心课程,一些主要课程。而工的方面则体现在那些实践课程。工科必然与复杂的机械息息相关,势必锻炼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这一极其重要的意识。这更需要我们有严谨的学习和实践态度,在学习和以后工作中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才能出人头地,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扬光大。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所以,专业核心内容我就不想再赘述了,言多必失,何况我乃无名小辈,空谈必然贻笑大方。 一些具体程课,我也不知道学校的具体安排,就简要参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安排。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工程应用数学,高等工程热科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现代流动测试技术,现代控制工程基础,叶轮机械原理,内燃机性能仿真与优化,制冷空调

2015能源工程技术概论密题(专)

2015年05月《能源工程技术概论》模拟试题(专科) 一、单选题 1、煤中有机物质的主导成分为() A、碳 B、磷 C、氧 D、氮 2、以下哪个为变质程度最高的煤() A、泥炭 B、褐煤 C、烟煤 D、无烟煤 3、()是煤中的不可燃元素 A、碳 B、氢 C、氧 D、氮 4、变质程度越大的煤()越少 A、水分 B、含氧量 C、挥发分 D、发热量 5、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最高的煤是() A、无烟煤 B、贫煤 C、低挥发分烟煤 D、褐煤 6、低位发热量最低的是() A、无烟煤 B、贫煤 C、低挥发分烟煤 D、褐煤 7、()是我国目前电能生产的主要方式 A、燃气电站 B、燃煤火电厂 C、燃油电站 D、核电站 8、火电厂能量转化过程为() A、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B、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 C、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D、电能—机械能—热能—化学能 9、()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A、锅炉 B、汽轮机 C、发电机 D、省煤器 10、()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锅炉 B、汽轮机 C、发电机 D、省煤器 11、()是将燃料内的潜在能量经过燃烧释放热能或利用其他能源释放的能量将水变成水蒸汽的设备 A、锅炉 B、汽轮机 C、发电机 D、省煤器 12、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四类,判断以下哪个不属于洁净煤技术() A、洁净加工技术 B、高效洁净转化技术 C、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 D、无需对煤进行处理 13、以下哪个不属于煤炭加工技术() A、洗选煤 B、燃料电池技术 C、型煤 D、水煤浆 14、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属于() A、煤炭加工技术 B、煤炭转化技术 C、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 D、污染物控制技术 15、水煤浆中煤的含量为() A、56%—60% B、65%—70% C、30%—35% D、4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