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

收稿日期:2010-04-08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利率平价理论与我国利率、汇率政策协调问题”(项目编号

2008JD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立夫(1972-),男,山东汶上人,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周继燕

(1985-),女,吉林九台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阐述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对一国货币汇率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学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利率平价理论在不同国家成立与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国外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梳理,并把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归纳为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利率—汇率联动性、模型修正等,可以发现,引入资产价格因素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可以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政策指导。关键词:利率平价;国际资本流动;利差套利;资产价格套利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79-05

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范立夫1,周继燕2

(1.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辽宁大连116025)

自凯恩斯提出利率平价理论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得该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指的外国利率的差异。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换句话说,

利率高的货币远期将贴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将升水。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利率平价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已不仅仅在于从理论上总结

出外汇市场上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差额与远期汇率升(贴)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已成为投资者的决策指南和投机者的盈利工具。在利率平价理论分析框架下,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了汇率决定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汇率的频繁波动现象,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汇率的巨幅波动,其始作俑者可以说是国际资本流动。尽管利率平价理论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该理论对中国当前的金融背景下利率、汇率政策的选择仍有着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理论溯源

20世纪初,随着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资本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成为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的汇率理论都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如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关系,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是两国相对物价的比率。

1923年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一书中,从资本流动角度,而不是2010年8月第24卷第8期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Aug.,2010Vol .24No .8

●经济述评

79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0年第8期

··

从商品角度来研究汇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利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他指出: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之间的差价,如果按百分率来表示,趋近于两个不同金融中心之间的利率差额。远期利率与即期利率的差价,还会按照供给状况,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

[1]

凯恩斯初步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框架。凯恩斯之后,英国经济学家保罗·艾因齐格

(1937)在《远期外汇理论》(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 )一书中,提出了利率平价理论的“互交原理”

,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利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真正完成了古典利率平价体系。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学者在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变化了的国际金融市场新格局,对远期汇率决定作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并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二)实证研究

Stein (1965)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远期汇率变化和利率平价变化关系的理论决定因素,并对两者关系实际价值进行了估计并得出结论:远期汇率的实际变化往往小于利率平价理论所要求的变化。

Aliber (1973)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大多数学者没有解释以套利为目的而未被利用的获益机会以及预期角度的利率平价的重要性,提出三个解释因素:交易成本、违约风险以及非货币收益、违约风险、非统一的相关收益等因素的组合。

Michael P.Dooley 和Peter Isard (1980)对1970-1974年欧洲市场利率和德国马克贷款利率变化利用投资组合行为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给定一国资本流动控制预期的情况下,由于政治风险而存在的利率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外的债务总量以及世界财富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分配,而利差的变动是由于对资本控制的有效税收。伴随资本控制预期的政治风险将导致对利率平价的偏离。

Mishkin (1984)对国际平价条件下关于各国实际利率是否相等作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否定了各国实际欧元利率相等的假说,同时也否定了非抛补利率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共同假设以及远期汇率预测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无偏性。Gregory (1987)以加拿大和美国两国为例,采用1972年1月-198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平价和理性预期的共同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即期汇率和利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利率平价理论。

Jyh-Lin Wu 和Show-Lin Chen (1998)对实际利率平价作了重新检验。他们选取了1979年1月-1996年9月的月度数据对基于CPI 的实际利率平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支持实际利率平价的结论;采用了三个基于面板的单位根检验,运用欧洲市场利率的月度观察数据,对实际利差的平稳性进行了ADF 检验,得出支持基于面板检验的实际利率平价假说的结论,该结论与自1979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快速进程是保持一致的。

(三)简要评论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把人们对汇率研究的视角从商品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远期汇率变动与利率变动的关系,但由于当时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没有用具体的数学模型表示汇率利率的数量关系,限制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理论上提出了外汇市场上本国利率和外国利率的差额与远期升(贴)水的数量关系,为各国对汇率的调节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投资者预测远期汇率提供了指南。但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经济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应用价值。

二、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学术界很多学者也一直在研究利率平价理论视角下利率和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检验利率平价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利率平价模型的修正。

(一)利率平价理论适用性

主流观点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

张萍(1996)考察了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表现,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利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将更接近于没有引入交易成本的利率平价的表现形式,因为任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自由化措施将缩小中性区间

80

的宽度。她提出,由于短期资本的有限流动性、汇率形成缺乏效率、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的简单化,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有悖于利率平价理论。

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他们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

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适合,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然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利率平价规律在我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对中国的长期汇率影响有限,从而侧重分析了利率平价理论所描述的短期内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特殊金融市场环境,分析了中国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得出结论:由于外资银行、QFII等在今后将成为短期资本流动更便捷、更快速的渠道,并且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汇率体制作相应改革,因此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在中国将逐渐具备,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将更加具有适用性。

张占威(2007)采用了矩阵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不同经济形势组合情况下,能够避免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人民币汇率远期波动幅度,得出结论: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变量,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将不断提高。

江春、刘春华(2007)在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基础上,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转轨时期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深层次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中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市场利率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中国的拟合性正逐渐优化。

(二)利率平价视角下的利率——

—汇率联动性何慧刚(2007)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分析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中国偏离利率平价的现实原因,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增强中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策略。

荀玉根(2008)立足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及政策意义。以利率平价模型为视角,对1985-2007年中美两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联动关系偏离了传统利率平价模型所阐述的结论,利率平价模型中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关系在中国表现不明显,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解释性不强。

李伟杰(2009)回顾了利率平价理论和利率汇率联动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状况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运用1981-2008年的数据对理论和现实的契合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利率平价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部分契合;运用1985-2007年的数据,对汇率变化和利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汇率变化率是利差的格兰杰原因,而反方向的检验并不成立。

(三)利率平价模型的修正

张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尤其突出了公众与央行就汇率目标之间的博弈以及各种途径的套利资本流动、外汇黑市在汇率决定和利率平价中的特殊作用。他们认为,套利者可以通过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各种违规资本流动渠道来实现套利目的,且这种流动并不仅限于商品渠道。在目前的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呈现与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

易纲和范敏(1997)认为,利率平价成立的前提条件——

—均衡的市场利率和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在中国不成立,因此,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解释能力不强,目前,汇率变动应该等于利率加上一个由体制等原因决定的摩擦系数。而随着中国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摩擦系数会逐步减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来越强。

杨帆(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他指出: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

钟云波(2000)利用利率平价理论和汇率超调学说以及参考换汇成本学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

经济述评范立夫,周继燕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81

··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0年第8期

··

币汇率波动及其与利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利率平价在中国的适用程度的差异,将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等因素考虑进去,修正了利率平价公式,建立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模型,更好地解释了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

薛宏立(2002)继承和发展了易纲他们的研究,他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也得出了与之相似的结论。他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制度摩擦系数将趋近于0。

人民币汇率、利率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将接近于引入交易成本的利率平价的表现形式,并且交易成本将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为任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措施都将缩小中性区间的宽度。此时,利率平价理论将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汇率定价和汇率预测的最好工具。

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上述国内研究文献来看,尽管国内学者对利率平价理论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主要是一种推理性的定性分析,或是只对中美利差在表象层面进行了描述,或是对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修正。例如,虽然引入交易成本、摩擦因素等变量以后能加强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解释能力,但是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难以成立,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而缺乏实际意义,更缺乏资产价格套利视角的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远期升水不仅受两国利差的影响,还受交易成本、资本管制、风险转移和心理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现状来看,国际资本流动所引起的资产价格套利则是主导因素,因此,在运用利率平价理论指导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时常常会出现偏差,甚至导致政策制定的失误。以中国放弃中美利差原则为例,2006年初中国经济进入加息通道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遵循着由利率平价理论指导下的“中美利差原则”,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和较小的利率弹性以抑制国际热钱的流入,希望以此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是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却与其初衷相背离。在长期低利率的刺激下,过剩的流动性不断涌向资产领域,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但没有因坚持中美利差原则得到有效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大,利率平价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面临极大的困扰。这种背离现象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理论平价理论所阐述的利用两国利差进行套利的机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所导致的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国际投机资金在中国的套利正在转向资产价格的上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差套利。

为了弥补以上提到的各种缺陷,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把资产价格套利因素引入到利率平价模型中,对利率平价理论中的套利方式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面对不断深化的金融开放,从防止资产价格套利角度分析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英】凯恩斯.货币改革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Paul Einzing.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Lundun ,

1937.

[3]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J ].经济研究,

1996,(10).

[4]杜金珉,郑凌云.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决定的适用性

探讨[J ]

.学术研究,2001,(3).[5]郑春梅,肖琼.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J ].经济问题,2006,(12).

[6]熊原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 ].上海金

融,

2004,(12).[7]张占威.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的影响[D ].苏州

大学,

2007,(4).[8]江春,刘春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探讨[J ].经济管理,

2007,(20).

[9]何慧刚.中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利率平价模型”

视角[J ].求索,2007,(4).

[10]荀玉根.利率平价视角下我国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及政

策协调[D ].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5).

[11]李伟杰.利率—汇率联动:理论综述与实证检验[J ].当代

经济管理,

2009,(8).[12]张昕,朱睿民.利率平价、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J ].财经科学,1999,(6).

[13]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走势分析[J ].经

济研究,1997,(10).

[14]杨帆.理论与政策: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讨论[J ].管理

世界,2003,(6).

82

[15]钟云波.试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运用的修正[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16]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J].财经研究,2002,(2).

[17]Jerome L.Stein.The Forward Rate and the Interest Par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Vol.32,No.

2(Apr.,1965),113-126.

[18]Robert Z.Aliber.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em:A Reinterpret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1,No.6(Nov.-Dec.,1973),1451-1459.

[19]Michael P.Dooley,Peter Isard.Capital Controls,Political Risk,and Deviations from Interest-Rate Parity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8,No.2(Apr.,1980),370-384.[20]Frederic S.Mishkin.Are Real Interest Rates Equal Across Count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national Parity Condi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39,No.5(Dec.,1984),1345-1357.

[21]Allan W.Gregory.Testing Interest Rate Parity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for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20,No.2(may,1987),289-305.

[22]Jyh-Lin Wu,Show-Lin Chen.A Re-Examination of Real Inerest Rate Parity[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1,No.4(Oct.,1998),837-851.

责任编辑:关华

责任校对:李金霞

Analysis on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Fan Lifu1,Zhou Jiyan2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Research,Northeast Finan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Dalian116025,China;

2.Graduate Department,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is the basic theory describing the decisive role of divergenc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est rates to currency exchange rate of a country.Many scholars studied the theory,but whether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is tenab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came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s duri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in foreign countries,then dividing theories of Chinese scholars into three aspects,which are applicabilit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linkage of the interest rate-exchange rate and model modification.We can find it is practical policy guide to the monetary policy makers by introducing the asset price,exploiting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 and deepening our monetary system reform.

Key words:interest rate parity;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interest rate spreads arbitrage;asset price arbitrage

经济述评范立夫,周继燕利率平价理论评析

83

··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周召的回答(6票)】: 在汇率不管制的情况下,利率高的国家远期不贬值才见鬼了呢 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根据供求,本币即期汇率当然走高,但远期游资热钱总要撤离的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一 定会有大量的本币遭到抛售,在这种预期下本币的远期汇率当然要下降,即贬值。 这涉及到一个外汇掉期抵补套利的问题。以天朝为例,想想看,如果中国资本项不是管制的,外资进出自由,特别是在国外量化宽松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而国内利率又高涨,肯定会有大量的游资想进入中国,而中国过去8年来又处于汇率上升通道,也就是说,理论上就可以从国外借便宜的钱来中国赚高利息,然后人民币又在升值,远期汇率上升撤出中国时汇率又升了又可以赚一道,赤裸裸地套利。【runzeZheng的回答(15票)】: 很好的问题。汇率和利率的几个平价关系理论和假说很复杂,一般只有抛补的(Covered)利率平价才是成立的。未抛补的(Uncovered)利率平价其实是一个假说,而且实际上很少成立。 1. 先解释“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Hypothesis 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可以表示为: 其中 表示某期限的外国利率, 表示某期限的本国利率; 表示1元本币能兑换多少外币, 上升表示1元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增加了、也就是外币贬值,上标e表示预期未来的情况,而 表示在式子中对应的利率到期时,即期汇率的变化百分比。恰如题主所问:假如外币利率高,未抛补利率平价岂不是告诉我们外币未来要贬值(注意是未来要贬值,贬值的时间=利率的期限)?是的,的确如此,否则有超额报酬! 假设现在即期利率是1本币=100外币;一年期外国利率 =4%,一年期本国利率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考察其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258份样本数据,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是适用的。但由于我国利率制度及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等原因表现相对欠缺,本文根据对P值的研究得出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并对此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施美 作者简介:施美,现任中兴通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经理。 2005年7月我国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拟合性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拟合性在不断提高。从目前对各国研究的实证结果来看,利率平价理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和长期波动水平上更有解释力。中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开放程度稳步提升,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绪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述评 利率平价是公认的解释和预测汇率与利率关系的优秀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间汇率变化规律,也基本上反映了现代经济条件下汇率决定的因素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特点。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由艾因齐格进一步发展为动态理论。其基础假设是:1)国际间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2)有组织的、高效率的即期与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成本足够小;3)汇率自由浮动;4)有效市场;5)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与古典理论主要差别在于,它认为套利者对远期外汇的超额需求不具有完全弹性,同时受到套利者贸易商、投资者和中央银行多方参与者的影响——也就是说远期汇率不仅与利差和即期汇率有关,也与预期即期汇率有关。现代利率平价理论在发展中,通过放宽传统假设得到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与套利资本有限条件下的模型。修正后的现代利率平价理论较传统理论纳入更多现实因素,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论依据,也更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 (二)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张萍(1996)认为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国内金融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行政管制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认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原因是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多数假设。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人民币利率上调不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一)银行发展的总体概括 1、近年来银行发展状况: 我国银行的分配状况: 3 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 行; 4 家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是:交行、中信、华夏、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渤海、广发、兴业,以及110 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由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他类金融机构组成。 表 1 为截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我国银行业各类金融机构境内外资产和负债总额情况: 表 1 各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资产总额占比 %负债总额占比%大型商业银行60.444.9356.0944.89股份制商业银行23.5317.6122.2117.78城市商业银行12.359.2411.549.24其他类金融机构37.7128.2235.1128.1总计 133.62 100 124.95 100 解析: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大型商业银行依旧占据了主要 地位。但近几年来,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所占市场份额有所提高。 2、银行行业前景分析: 图 1 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图2 银行行业信心指数与景气指数 结果分析: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 图1 中,企业景气指数都大于临界值100,说明当前企业景气状态处于温和回升状态; 图2 中,银行业景气指数小于临界值 100,因此可以反应出银行业在近一年多内的景气状态不佳;银行家信心指数偏低,说明近年来处于金融行业银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 3、银行行业一般特征分析: 银行行业经济结构银行行业的经济周期垄断竞争型周期型行业银行行业生命周期 成长阶段 行业类型 金融服务行业 分析(略) 4、行业板块的变动趋势: 表2、 3 为 2012 年 16 家上市银行的收入情况: 表2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利息净收益增长率25570.5415.210269.2817.520367.4316.6 手续费净收入增长率拨备支出增长率其他项目收益增长率4642.1112.62295.188.5561.01-8.4 结果分析: 平均成本收入比中,其中五大行提升 0.03 个百分点至 31.76%,城商行下降了 1.35 个百分点至 29.9%,农行、中行、中信、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提升。 表 3 业务和管理费用增长率 %12 平均成本收入比%11 平均成本收入比% 8158.614.332.1831.9 12 净息差 %11 净息差%12 非息收入比例%11 非息收入比例% 2.64 2.6620.3521.33 结果分析: 净息差中,股份制银行下降最多,达到9 个基点,其中平安和民生银行下降最多,分别为 38 个基点和36 个基点,兴业银行反弹18 个基点;同时,由于银监会对行业收费的管理导 致五大行手续费收入增幅减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分别为17.75%和 12.10%,同比提高 1.89 和 1.02 个百分点。 图 3 为 2012 年主要财务指标: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1]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编辑]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2]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对于投资者按风险分类: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与此相反,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权利,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而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一)无抛补利率平价

银行存款业务分析报告

胜山支行2014年2月份存款业务分析报告 一、2月份存款基本情况 胜山支行2014年2月末存款总额153535万元,比年初减少13422万元,其中储蓄存款141363万元,比年初减少9830万元;对公存款12172万元,比年初减少3592万元。 储蓄存款部分:活期储蓄42572万元,比年初减少11033万元,增减率为-20.58%;定期储蓄98791万元,比年初增加1202万元,增减率为1.23%。 对公存款部分:对公活期存款8184万元,比年初减少3029万元,增减率为-27.02%;保证金3628万元,比年初减少740万元,增减率为-16.96%。 二、储蓄、对公存款波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胜山支行2月份存款中活期储蓄和对公存款下降较大,分别比年初减少11033万元和3592万元,定期储蓄略有上升,比年初增加1202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013年末因为年终考核需要,临时性存款增加较多,导致年初存款有虚增之嫌。 2、二月份,随着企业开工生产和胜山布料市场对外营业,客户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存款资金开始纷纷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导致活期储蓄和对公存款大幅减少。 3、胜山新开一家泰隆银行对外营业,通过一系列存款营销手段对外揽存,从客观上对我行存款的冲击较大。 4、各大国有银行受存款搬家的压力,将存款利率上浮10%到顶,致使合作银行原有的存款利率优势不复存在。 5、互联网货币基金例如余额宝的兴起,一方面使活期储蓄存款流向互联网货币基金,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银行间存款竞争。 三、辖内同业各类存款营销手段分析 1、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已经将存款利率上浮10%到顶,并通过其在全国各地结算渠道的优势加大存款营销。 2、**银行主要通过高频率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另外**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宣传的年化收益率上高于我行,对客户来说更具诱惑力。 3、泰隆银行利用新开张的时机,在客户存款回馈方面优势较明显,由于客户的比较心理和从众心理,在短期内将对我行存款有较大影响。 4、中信银行在胜山繁华路段布置了自助机具,预测其下一步也将加大对胜山存贷款客户的营销。 四、客户投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情况分析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目前还主要活跃于思想较开放的年轻人当中,预测其在短期内对我行的存款影响较小,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对其缺乏了解。2、由于人们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安全性的担忧,使一部分人对其望而却步。3、胜山布料购销主要以现钞交易为主,现金需求量较大,故银行存款对客户来说是最便捷的选择。

利率平价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 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 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 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瑕国酌适罔性分析 一胡海龙江西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经典的汇率决定理论,但由于其 是建立在资本自由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因而 其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太多的支持。 本文首先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制 度改革后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 析。得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立的结论。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s l l i bo r利率 一、利率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所谓利牢_甲价理论,就是揭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第一个研究远期外汇理论的是德 国经济学家沃尔塞.劳兹。1889年,劳兹在观察维也纳远期外汇市场的 交易时考虑到用利率差来解释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1923年在其著作《论货币改革》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 汇率之『日】的关系,即利率平价理论。亦称远期汇率理论。英国经济学家 保罗.艾因齐格于1937年出版了《远期外汇理论》一书,第一次清楚地 表述出了利率平价思想,他的利率平价动态理论是对凯恩斯及凯恩斯以 前利率平价理论的综合和发展,他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为现代利率平价 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现代远期汇率定价是建立在抵补利率平 价理论和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基础之上的。 国内对利率平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利率平价在我国是 否成立及其原因。张萍(1996)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 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利率平价在中国较难适用,其主要原因 是南于资本流动限制、汇率形成及预期机制缺乏效率,其把交易 成本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易纲和范敏(1997) 认为适用于中包的利率平价是:汇率变动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加上一个摩擦系数。随着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的方向迈进.摩擦j 系数的绝对值应该越来越小,利率平价的预测力会越柬越强。张 听和朱睿民(1999)对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利率平价条件的模 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外汇市场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没有出现质变的情况F,利率变化对未来汇率的影响仍将旱现与 基本模型不同的结果。薛宏立(2002)将制度摩擦系数和交易成 本引入利率平价模型,他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制度摩擦系数将趋近于零,此时利 率平价理论将是远期外汇市场上汇率定价和汇率预测的最好工 具。熊原维(2004)认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外部环 境,即资本流动管制和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得利率甲价的 中性区间增大,随着利率平价成立的条件在我国逐渐具备.利率 平价理论将在我国更加具有实用性。郊春梅和肖琼(2006)、苟玉 根(2007)等认为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 率和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利率平价在中国表现失灵,可以考虑引 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江春、刘春 华(2007)从新制度的角度对利率平价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深层 次制度等面的原因,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较低,但随着我 圜B U S i neSS ch{na (2009年第4期) :l006.7833(2009)04_055_01 国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货币自由兑换 的逐步实现,利率平价在我国的拟合性正逐步优化。曾建华、李 博(2008)利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 为时变的风险溢价是无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的原因,得出汇 率波动在短期内主要受资本市场影响,中期主要受控于货币政策 所造成的利率波动以及长期只受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的结论。 二、我国现阶段的利率平价理论实证检验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假设投资者风险中性,并且在资本自由 流动和无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一价定律在外汇市场成立,两国间 汇率远期的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即:(f—e)/e=卜i+, 其中f为远期汇率,e为即期汇率,f和e均为直接标价法,i为本 国利率,i.为外国利率。 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取 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s}l i bor利率的推出,我国利率市 场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已经基 本具备。因而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09年3月9日人民 币兑美元的即期和远期汇率,3个月期的美元l i bor利率作为外国 利率,3个月期的shi bor利率作为国内利率,来对抛补利率平价理 论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情况进行检验。 令汇差P=(,一P),P,利差出=(f一,抑门2,由于本文选取3个 月期限进行检验,所以m在本文中为3。用E vi ew s5.O对对汇差和 利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同归方程为: p=O.332007△f 方程的拟合系数月2为0.6l,说明汇差的变动其中61%可以用 利差来解释:同时回归系数O.332007为正,与理论相符,表明国 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1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远期面临贬值约0.33 个百分点。 三、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向前推进,利率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利率甲价理论在现阶段的我国已经基本成立 的观点,这表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初具成效。 参考文献: 【l】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经济研究.1996(10):34-43. 【2】易纲,范敏.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经济研究.1997(10):26 -35. 【3】张听.朱睿民.利率平价、赍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财经研究.1∞ 9(6):72-75. 【4】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财经研究.2002(2):14_19. 【5】熊原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上海金融.2004(12):14j 18. 【6】郑春梅.肖琼刑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经薪问题.2嘶 (12):6m62. 【7】苟玉根.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表现及修正.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7(4):6.9. 【8】江春.刘春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探讨.经济管理.2007(10):18—23. 【9】曾建华,李博.不同时间长度下的利率平价实证检验与汇率变动分析.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55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开放市场中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张晨* (合肥工业大学治理学院 230009)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利率平价理论在开放金融市场中 的汇率决定作用,以及市场投机活动对利率平价的阻 碍,从而寻求适合我国企业运作的防范风险的方案。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掉期时刻套汇理财 1 引言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进展是利率平价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国际间资本移动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决定货币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国际经济社会中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和表现之一,国际资本移动规模不断扩大,利得与风险同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开放,企业界的国际经济交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日益增多,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阻碍会越来越大。本文要紧运用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开放市场 *张晨,1968出生,硕士,讲师。要紧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634 / 1

中货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进而分析风险治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亦称远期汇率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23年提出,后经爱因齐格等经济学家进展而成的。凯恩斯认为,在远期汇率的决定方面,“最全然的因素是有关两个金融中心市场的短期资金的利息”。因而能够通过分析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来讲明远期汇率的决定机制。 理论的假设条件:①资金在国际间的流淌无障碍,即处在开放市场中。②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充足的。③忽略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幸免汇率风险,保证 634 / 1

银行利率分析报告

参阅件 第5期 中国**银行**市分行二○○八年八月六日 编者按:全球性通货膨胀导致各国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发生剧烈调整,资金价格体系也因此受到了冲击,而人民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在加速推进,人民币利率体系在各种微妙利益博奕中伸缩。为了深入研究人民币各细分市场利率变化,指导我行利率政策,分行对上半年全国及**地区利率形势、下半年利率走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08年上半年利率分析报告 2008年上半年,国内自然灾害不断,物价屡创新高,人民币大幅升值,热钱不断涌入,资本市场人气明显不足;国际市场上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美元结束了加息周期又迅速完成了减息周期。这一切都对人民币利率政策及金融市场利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上半年央行利率政策保持稳定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最终还是没能守住6.86,报收6.8591元,6月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一路升值中结束。按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在整个上半年升值幅度为6.50%,第二季度升值约2.23%,上半年升值幅度已占汇改以来升值幅度的三分之一。尽管人民币加速升值,热钱仍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速涌入国内(见图1),对央行的利率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CPI屡创新高(见图2),远超过央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央行不敢贸然加息,就连央票发行利率也不敢上调,央行利率政策非常稳定。

图1 2005年以来热钱流出流入量 图2 2007年以来CPI月同比增幅 图3 上半年央票发行利率 二、受资本市场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

资本市场受通货膨胀预期及大小非减持的影响,股指大幅下降,人气严重不足,基金经理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纷纷调低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预期,持续减仓,富余的资金流向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不断走低(见图4)、国债指数大幅上升(见图5)。 图4 上半年3月期SHIBOR走势 图5 上半年国债指数走势 银行间市场利率下滑明显促进了中期票据的发行。2008年4月12日,央行公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采用注册制,且

中国工商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一.中国工商银行概况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达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发行和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其他银行委托的各种业务,办理外汇存款、贷款、汇款,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外币及外币票据兑换,外汇担保和见证,境外外汇借款,外币票据贴现,发行和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办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征信调查和咨询服务,办理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批准的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成立,全面承担起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担当起积聚社会财富、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公开发行上市后,工商银行共有A股250,962,348,064股,H股83,056,501,962股,总股本334,018,850,026股。 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

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工商银行正以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以真诚的服务与专业的能力帮助全球客户管理资产、创造财富。 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积极稳妥应对,持续推进经营转型,加快业务创新,优化收益结构,严格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了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化危为机,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盈利增长,显着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二、上市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综合分析 1. 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及一季报综合分析 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29.17%,从业绩驱动因素看,规模增长、息差回升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16家上市银行2012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19.73%,比去年同期的33.23%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增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净息差上升幅度减少、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减少、成本收入比下降幅度减少和信贷成本提高等。 2011年全年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2.67%,整体上升22个基本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与应用 摘要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内容的分析,以及其在开放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了解利率平价 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利率平价套利时间套汇 引言自20世纪20年代利率平价被首次提出后,利率平价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它 与购买力平价所不同的是考察资本流动(而不是商品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汇率变动的原因——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利率平价同样并非是一个完善的汇率决定理论,由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加上影响未来汇率变动的因素的复杂性,使利率平价理论在短期汇率的价格猜测在实践上有所偏移,因此,利率平价理的实际效力具有不确定性。 一、利率平价理论内容及其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远期差价(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蚀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有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会不断扩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这样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 1、无抛补利率平价: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2、抛补的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中国工商银行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一.中国工商银行概况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达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发行和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其他银行委托的各种业务,办理外汇存款、贷款、汇款,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外币及外币票据兑换,外汇担保和见证,境外外汇借款,外币票据贴现,发行和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办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征信调查和咨询服务,办理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批准的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成立,全面承担起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担当起积聚社会财富、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公开发行上市后,工商银行共有A股250,962,348,064股,H股83,056,501,962股,总股本334,018,850,026股。 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工商银行正以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以真诚的服务与专业的能力帮助全球客户管理资产、创造财富。 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积极稳妥应对,持续推进经营转型,加快业务创新,优化收益结构,严格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了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化危为机,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盈利增长,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二、上市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综合分析 1. 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及一季报综合分析 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29.17%,从业绩驱动因素看,规模增长、息差回升和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成为银行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16家上市银行2012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19.73%,比去年同期的33.23%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增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净息差上升幅度减少、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减少、成本收入比下降幅度减少和信贷成本提高等。 2011年全年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2.67%,整体上升22个基本点。2012年第一季度,在部分贷款特别是按揭贷款重新定价的基础上,整体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仅仅为2.65%,同比上升了11个基本点,比2011年第四季度的2.73%环比下降了8个基本点,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是在负债端的付息负债成本压力上升较大,部分抵消了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

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利,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商。用公式表示为: R = P A/P B R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P A、P B为A、B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表示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时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用公式表示为: R1= R0(I A/I B) R1为相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R0为过去的汇率,I A、I B为A、B两国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使它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工商银行业绩分析报告

目录

导言 报告将根据中国工商银行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其进行盈利性和风险分析,并将其与竞争对手中国建设银行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其盈利模式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研究方法 杜邦分析法、理论分析 数据来源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近三年年报 报告结构 报告首先回顾中国工商银行近三年经营状况,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发现其变化和特点,找出其盈利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发展变化; 接下来,重点以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基础,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对两者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工商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最后,总结我们的发现,并对工商银行未来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进度及分工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处理,主要由负责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讨论,小组共同参与 第三阶段——撰写报告,主要由负责 第四阶段——ppt制作,主要由负责 第五阶段——审核、修改,小组共同参与 分析报告 公司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 年1 月1 日。2005 年10 月28 日,工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10 月27 日,工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通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工行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工行通过16,232 家境内机构、162 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1,504 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361 万公司客户和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并在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