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推解题技巧和思路讲解

图推解题技巧和思路讲解
图推解题技巧和思路讲解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

一、基本要求

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质数数列: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合数数列:4,6,8,9,10,12,14…….(注意倒序)

二、解题思路:

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

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

相除,如商约有规律,则为隐藏等比。

4,7,15,29,59,(59*2-1)初看相领项的商约为2,再看4*2-1=7,7*2+1=15……

2特殊观察:

项很多,分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

4,3,1,12,9,3,17,5,(12)三个一组

19,4,18,3,16,1,17,(2)

2,-1,4,0,5,4,7,9,11,(14)两项和为平方数列。

400,200,380,190,350,170,300,(130)两项差为等差数列

隔项,是否有规律

0,12,24,14,120,16(7^3-7)

数字从小到大到小,与指数有关

1,32,81,64,25,6,1,1/8

每个数都两个数以上,考虑拆分相加(相乘)法。

87,57,36,19,(1*9+1)

256,269,286,302,(302+3+0+2)

数跳得大,与次方(不是特别大),乘法(跳得很大)有关

1,2,6,42,(42^2+42)

3,7,16,107,(16*107-5)

每三项/二项相加,是否有规律。

1,2,5,20,39,(125-20-39)

21,15,34,30,51,(10^2-51)

C=A^2-B及变形(看到前面都是正数,突然一个负数,可以试试)3,5,4,21,(4^2-21),446

5,6,19,17,344,(-55)

-1,0,1,2,9,(9^3+1)

C=A^2+B及变形(数字变化较大)

1,6,7,43,(49+43)

1,2,5,27,(5+27^2)

分数,通分,使分子/分母相同,或者分子分母之间有联系。/也有考虑到等比的可能

2/3,1/3,2/9,1/6,(2/15)

3/1,5/2,7/2,12/5,(18/7)分子分母相减为质数列

1/2,5/4,11/7,19/12,28/19,(38/30)分母差为合数列,分子差为质数列。

3,2,7/2,12/5,(12/1)通分,3,2 变形为3/1,6/3,则各项分子、分母差为质数数列。

64,48,36,27,81/4,(243/16)等比数列。

出现三个连续自然数,则要考虑合数数列变种的可能。

7,9,11,12,13,(12+3)

8,12,16,18,20,(12*2)

突然出现非正常的数,考虑C项等于A项和B项之间加减乘除,或者与常数/数列的变形

2,1,7,23,83,(A*2+B*3)思路是将C化为A与B的变形,再尝试是否正确。

1,3,4,7,11,(18)

8,5,3,2,1,1,(1-1)

首尾项的关系,出现大小乱现的规律就要考虑。

3,6,4,(18),12,24 首尾相乘

10,4,3,5,4,(-2)首尾相加

旁边两项(如a1,a3)与中间项(如a2)的关系

1,4,3,-1,-4,-3,(-3―(-4))

1/2,1/6,1/3,2,6,3,(1/2)

B项等于A项乘一个数后加减一个常数

3,5,9,17,(33)

5,6,8,12,20,(20*2-4)

如果出现从大排到小的数,可能是A项等于B项与C项之间加减乘除。

157,65,27,11,5,(11-5*2)

一个数反复出现可能是次方关系,也可能是差值关系

-1,-2,-1,2,(-7)差值是2级等差

1,0,-1,0,7,(2^6-6^2)

1,0,1,8,9,(4^1)

除3求余题,做题没想法时,试试(亦有除5求余)

4,9,1,3,7,6,( C) A.5 B.6. C.7 D.8 (余数是1,0,1,0,10,1)

3.怪题:

日期型

2100-2-9,2100-2-13,2100-2-18,2100-2-24,(2100-3-3)结绳计数

1212,2122,3211,131221,(311322)2122指1212有2个1,2个2.

第二部分、图形推理

一.基本思路:看是否相加,相减,求同,留同存异,去同相加,相

加再去同,一笔划问题,笔划数,线条数,旋转,黑白相间,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或者答案只有一个图可能通过旋转转成。视觉推理题(即给出四个图形推出第五个图形)偏向奇偶项,回到初始位置。注:5角星不是中心对称。

二.特殊思路:

1.有阴影的图形可能与面积有关,或者阴影在旋转,还有就是黑白相间。

第一组,1/2 1/4 1/4 第二组,1,1/2, (1/2 A)

两个阴影,里面逆时针转,外面顺时针转。

2.交点、露头个数一般都表现在相交露头的交点上

交点数为,3,3,3 第二组为3,3,(3)

交点数为,1,1,1 第二组为2,2,(2)

但是,露头的交点还有其它情形。

此题露头数,1,3,5,7,9,11,(13 B ),15,17

3.如果一组图形的每个元素有很多种,则可从以下思路,元素不同种类的个数,或者元素的个数。出现一堆乱七八遭的图形,要考虑此种可能。

第一组2,4,6种元素,第二组,1,3,(5)

种类,1,2,3,4(5)

元素个数为4,4,4 4,4,(4)

4.包含的块数/ 分割的块数

出现一些乱七八遭的图形,或者出现明显的空间数,要考虑此种可能。

包含的块数,1,2,3,4,5,(6,B)

分割的块数为,3,3,3,3,3,(3,A)

5.特点是,大部分有两种不同元素,每个图形两种类个数各不相同。

圆形相当于两个方框,这样,全都是八个方框,选D

6.角个数只要出现成角度图形都需要注意

3,4,5,6,(7)

[font=?][font=?]

7.直线/曲线出现时,有可能是,线条数。或者,都含曲线,都含直线,答案都不含直线,都不含曲线。

线条数是,3,3,3 4,4,4

8. 当出现英文字母时,有可能是笔划数,有可能是是否直线/曲线问题,又或者是相隔一定数的字母。

C S U ,

D B ? A.P B.O C.L D.R

析:C,S,U都是一笔,D,B,P都是两笔。

B,Q,P都含直线,曲线。A,V,L都只含直线。

K,M,O D,F,? A.L B.H C,P D.Z

析:K,M相距2,O和M距2,D和F距2,F和H距2

A,E,I J,N,? A.G B.M C.T D.R

析:A,E,I是第1,5,9个字母,J,N,R是第10,14,18

9.明显的重心问题

重心变化,下,中,上下,中,(上),选C

10.图形和汉字同时出现,可能是笔划数

笔划数为,1,2,3,2,(1)

出现汉字,可是同包含

爱,仅,叉,圣,?A.天 B.神 C.受D门同包含“又”

11.图形有对称轴时,有可能是算数量

第一组对称轴数有,3,4,无数都三条以上第二组,5,4,(3条以上)

12.九宫格的和差关系,可能是考察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第一行,等于第二行加第三行。

也可能是考察,一行求和后,再考察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13. 特殊:5,3,0,1,2,(4)遇到数量是这种类型的,可能是整体定序后是一个等差数列。慎用。

分析:观察所给出的左边的图形,出方框范围的线条有3,5,1,2,0,如果再加上4就构成了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选项C有4个出方框范围的线条,故选C。

14.数字九宫格这类九宫格经常把中间数化为两数相乘。

26=2*13=2*(7+8-2)10=2*5=2*(3+6-4)所求项为2*(9+2-3)=16 15.如果有明显的开口时,要考虑开口数。要注意这种题越来越多。例:第一组是D A N 第二组是L S ? 选项:A.W B.C C.R D.Q

析:因为第一组开口数0,1,2 第二组开口数是1,2,3(A)

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解题50项思路

1.大小变化

2.方向旋转

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

4.图形求同

5.相同部份去掉

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

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

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

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

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

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

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

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

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

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

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

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

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

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

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

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

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求同,重叠,或去同叠加)

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

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

26.角的度数有规律

27.阴影重合变空白

28.翻转,叠加,再翻转

30.与特定线的交点数相同(如:与折线的交点数有规律,有直线的交点数不用考虑)

31.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32.平行,上下移动

33.图形翻转对称

34.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

35.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

36.图形中某条线均为长线或短线(寻找共同部分)

37.线段间距离共性.(如:直线上有几个点,分成几条线段,上部覆盖有另一个图形,如圆,三角形等,但是上面的图形占的位置都不大于最外面两点间的距离)

38.图形外围,内部分别顺或逆时针旋转(内外部变化相反)

39.特殊位置变化有规律(如当水平时,垂直时图形有一规律)

40.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

41.以第几幅图为中心进行变化(如:旋转,走近,相反等)

42.求共同部分再加点变化(如:提出共同部分,然后让共同部分都变黑什么的)

43.除去共同部分有规律

44.数线段出头数,有规律(成等差数列,或有明显规律)

45.图形每行空间数相同

46.以中间图形为中心,上下,对角分别成对称

47.先递增再递减规律

48.整套图形横着看,或竖着看,分别有规律.

49.注意考虑图形部分变化(如:分别为上下不变中间变化,然后上中下一起变化,左右分别变化,左右一起变化等)

50.顺着次序变化.(如:原来在内部的放大变为外部图形,内部图形相应变化.左右组成的图,上一个右边图等于下个左边图,右边再加个新图,如此循环)

1.大小变化

2.方向旋转

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

4.图形求同

5.相同部份去掉

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

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

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

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

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

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

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

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

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

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

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

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

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

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

称)

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

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

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

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

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

直言命题解题思路详解

中公金融人银行招聘网为您整理招聘信息,并为您提供免费银行备考技巧、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真题等资料,中公金融人银行招聘网预祝众考生应聘成功! 2016年银行春季招聘交流群:74234136 2016年银行春季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非常热门的工作选择,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银行的工作稳定性,薪资福利水平等都是非常符合考生要求的。但是银行考试仍然需要经过笔试行测部分的考察。那么在行测中文科也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简单来看看文科其中一部分直言命题的解题方法。 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之中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一个章节,但是他是后面复言命题的基础所以直言命题十分重要。 一、直言命题的基本概念 含义 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直言:一句话,单句 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所以直言命题的含义就是表示判断关系的单句。 直言命题的结构 所有苹果是水果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逻辑之中我们并不研究推理内容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因此主项谓项是研究重点 主项除了所有之外还有有些、某个 联项有是和非

两项有三个联项有两个,因此直言命题有六种基本句式。 直言命题六种基本句式 所有A是B 所有A非B 有些A是B 有些A非B 某个A是B(具体某一个) 某个A非B(具体某一个) 二、矛盾关系 什么是矛盾 矛盾: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AB就是一对矛盾 换言之矛盾双方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 AB包含所有情况 AB没有交集 怎么找矛盾 举例:思考黑人的矛盾是什么男人的矛盾是什么结果黑人的矛盾是除了黑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黑人男人的矛盾是除了男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男人 所以找矛盾的方法: 在命题前面加、减非或者并非 例题 并非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求这句话的矛盾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 (三)矛盾的意义 矛盾双方有两点要求 矛盾命题必定永远一真一假

直言命题推理

第二章直言命题推理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简述直言命题的概念。 2、直言命题的句式句式组成是什么样的。 3、判断直言命题真假的方法是什么。 4、直言命题中的矛盾求解三步法如何运用。 张建军教授认为 批判性思维离不开两个逻辑 1简单句逻辑 2复合句逻辑

对当关系的推理 对:对应 当:当什么时候 当一个命题真假确定的情况下其他相对应命题真假又是啥情况 直言命题即判断句 什么什么是啥 什么什么不是啥 直言命题也叫也叫性质命题

它是判断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什么样的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逻辑就是研究推理 推理是由判断推出判断 逻辑也要研究判断的真假问题 最基本的判断句就是直言命题 是肯定句 不是否定句 质:是/不是 量:全称句所有是/特称句有些是/单称

* * 句某一个是 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 所有人不是长生不死的 有些玫瑰是红色的 有些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张三是高级工程师 某个人不是小偷 结构上 (主项谓项)非逻辑概念(联项量项)逻辑概念 SP变项:主项S 谓项P 逻辑概念能表达的叫常项 常项:联项量项

句式 A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E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I特称肯定命题:有些S是P O特称否定命题:有些S不是P a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 e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 拉丁文中表肯定的affirms 于是用a表示全称肯定单称肯定,i表示特称肯定 表否定的nego

于是用e表示全称否定单称否定,o表示特称否定 1 【单选题】一个直言命题有六种形式是由它的什么项来决定的? ?A、主项 ?B、变项 ?C、联项 ?D、常项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单选题】逻辑常用哪几个元音字母表达六种不同的直言命题 ?A、AEIO

工业流程知识+答题技巧

[ 考纲要求] :1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重要性。 2 了解氯碱工业、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废水处理等工业的原理。 3 了解化工流程题的试题特点和备考策略 [ 呈现形式] :流程图、表格、图像 [ 知识落点] :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 [ 导入专题] :化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而这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试题有时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这类 题目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 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 们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对同 学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 知识整合] : 一、熟悉工业流程的几个常用的关键词 1、浸出:固体加入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 2、酸浸:指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溶解的过程。 3、水洗: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水溶性的杂质。有机物洗涤:减少晶体损失 4、灼烧(煅烧):原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等 5、酸作用: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6、碱作用: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7、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9、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10 、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二、工业流程中主要操作:结晶、重结晶、洗涤、干燥、灼烧、分液、重复操作2-3 次等 如结晶的几种方法: (1)、当溶液是单一溶质时 ①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如NaCI、K NQ):蒸发、结晶 ②所得晶体带结晶水: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为止),冷却结晶,过滤 (2)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以上溶质时 ①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②要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三、解题方法 1、首尾分析法: 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 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 品之间的关系, 弄清生产流程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 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截段分析法: 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是一种主流解题方法. 因为当前的化工生产, 为了降低成本,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 1、全称肯定命题。 ? [例1] 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 ? [例2] 所有法人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 ? 全称肯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是P 。用符号表示为:SAP 。简记为:A 。 因此,全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直包含于关系 2、全称否定命题 [例3] 所有抢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 [例4] 正当防卫不是违法行为。 ? 全称否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不是P 。用符号表示:SEP 。简记为:E 。 因此,全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异关系。 图9 ? 3、特称肯定命题 [例5]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S P P S S P

? [例6]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据。 ? [例7] 有的证据是民事诉讼证据。 ? [例8]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物证。 ? 特称肯定命题的形式为:有S 是P 。用符号表示为:SIP 。简记为:I 。 图10 因此,特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但并未陈述S 与P 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4、特称否定命题 ? [例9] 有的遗嘱不是书面遗嘱。 ? [例10] 有的一审判决不是生效判决。 ? [例11] 有的人民法院不是法律的监督机关。 ? 特称否定命题的形式是:有S 不是P 。用符号表示为:SOP 。简记为:O 。 S p s p s p s p s p s p

图11 ?因此,特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和P之间是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但并未陈述S与P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5、单称肯定命题 ?当直言命题的主项是单独词项时,其指称的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不需要量词来刻画主项的数量。这种主项是单独词项的命题叫单称命题。?单称命题的主项可以是专有名词,如“兰州市人民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 中的“兰州市人民法院”;也可以是摹状词(通过对某一种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该对象的词组),如“《古代法》的作者是梅因”中的“《古代法》的作者”或“这个合同不是有效合同”中的“这个合同”。 ?单称肯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例13] 这个民事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单称肯定命题的形式是:这个S是P。 ?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由于单称肯定命题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某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单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与全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单称肯定命题也陈述其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都将单称肯定命题作为全称肯定命题处理。其命题形式也用符号表示为:SAP。简记为:A。 ?6、单称否定命题 ?单称否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4]李律师不是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完整)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答案

工艺流程题 一、化工流程命题立意及考点 工艺流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传统“无机框图题”的变革与创新。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表述生产流程,是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重要体现,体系全,考点多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等。 知识落点:信息方程式书写、化学用语的表达、生产条件的控制、物质的分离等。 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二、解题策略 1、工艺流程题的结构 规律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2. 解答基本步骤 (1)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 (2)读题问,逐空填答,用语要规范,解决“怎么写” 三、化工流程常见考点答题套路 (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 (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 2O 2、NH 4HCO 3)分解、(如Na 2SO 3)氧化或促进(如AlCl 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 (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 (7)控制某反应的pH 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 所用试剂为主要元 原料预处理 除杂、净化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控 原料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地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因此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基本步骤是: 推荐阅读:运用规律解工艺流程题——“模型解题法” 一、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 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工业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弄清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阅读题干时要随手画出题目提供的一些课本上未出现过的诸如溶解度、物质的热稳定性和熔沸点等不知何用的信息,以便在后面阅读流程图和解题时随时调用。

二、读题干,析过程,看措施推用意,解决“怎么做” 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的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这些物质又是如何分离、提纯和循环利用的?如何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在此过程中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在回答相关操作的原因或目的时要从对产品的影响层面作答。

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读得懂的;读得不太懂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勉强懂的;完全读不懂的。 快读读得懂的,对于读得懂的,往往是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出题者常在这些环节设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这些分。因此要克服恐惧心理意识到,无论流程图如何复杂都会有简单的得分题。例如一些灼烧、水浸及过滤的目的。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 2. 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解题中。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阅读理解这种题型命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 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Task One 了解高考阅读理解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考生应能: (1)理解语篇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 (4)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Task Two 知道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 命题特点:主要考查的范围是:基本论点、文章标题、主题或段落大意等。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或总结。常见题干形式: 1).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2). Which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4). Choos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article is ______. 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文章的主题。这就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来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二)细节理解题 1. 数字、日期、时间等; 2. 同位语、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等;(起解释,说明作用) 3. 表示附加说明的词,如:by the way,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including, as well as等。 4. 倒装句及加强语气的词,如above all, mainly, mostly, certainly, indeed (三)词意猜测题

工艺流程图题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理综化学第十一题化工流程题训练 1、工业流程图题做题原则: (1)、首先快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解决“干什么” (2)、“怎么做”:迅速把握文字材料和方框中有效信息,仔细分析每一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把产物或得到的滤液、滤渣等成分写在流程图相应位置上。 (3)、遇到不懂的信息或问题可以跳过去,到时再说,有些提供的信息可能在问题中根本没及,有些信息则可以结合问题帮助理解。 (4)、可以在问题中寻找一些相对独立的问题作答,节约审题时间。 2、在化学工业中应考虑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①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原理在实际工业上是否可行 ②成本要低——原料的选取使用、设备的损耗等,这是整个过程都需考虑的问题 ③原料的利用率要高——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④生产过程要快——化学反应速率 ⑤产率要高——化学平衡 ⑥产品要纯——产品的分离、提纯 ⑦环保问题——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 3、由此,化工题常考查的知识点则总结如下: ①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无机物的性质及制备 ②化学反应速率原理 ③化学平衡原理 ④水解理论 ⑤化学反应与能量——热量的计算(盖斯定律),电化学(电解、电镀) ⑥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基础实验⑦绿色化学的观点 4、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原料处理→分离提纯→获得产品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④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 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②试剂除杂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特征,即___都有所断定__和__都有真假__。 2.直言命题由__主项___、__谓项___、__联项___、__量项__四个部分组成。 3.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周延的是___E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I__命题。 4.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假___,SOP___假____,SIP____真_。 5.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____反对___关系可以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6.“有的大学生是党员”这一命题的种类是___特称肯定命题__,其逻辑形式是_ __SIP___。 7.“有些刑事被告人是有罪的”这一命题的逻辑常项是__有些;是_,逻辑变项是__刑事被告人;有罪的。 8.根据换位法规则,__O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PIS___。 9.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这一三段论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__大项不当周延___或__小项不当周延____。 10.在三段论前提中,__中项__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就要犯__中项两次不周延_的逻辑错误。 11.在三段论中,两个前提中有一特称的,结论必____特称__;两个前提有一否定的,结论必____否定____。 12.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___主项____和小前提的___谓项___。 13.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SIM___。 14.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第一格,也不可能是第二格。15.AEE可能是三段论第二格和第四格中的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推出( C )真。 D. PIS 2.如果A、B两个命题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上反对关系 3.“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C )。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4.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 ) A.第一格B.第二格C.第三格D.第四格 5.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 C )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6.以“我单位所有不骑自行车的都是干部”为前提进行推理,必然得到的结论是( C)A.我单位所有干部不骑车 B.我单位所有非干部不骑车 C.我单位有些骑车的不是干部 D.我单位所有骑车的都不是干部 7.“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命题可以理解为( A ) A.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B.所有犯罪的都是青少年 C.所有犯罪的都不是青少年 D.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 8.在一次对全省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个安检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有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 乙:有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丙:大运和宏通两个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B )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思路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思路自1989年材料解析题作为历史高考的新题型出现以来,以其题目新颖、考察功能多样、内容丰富且角度宽广,受到广泛好评。随着高考由知识立意命题,向水平立意命题的转变,材料解析题所体现的作用日益凸现,不但表现在近几年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解析题的分数比重持续增大,而且还出现了材料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使材料题在历史高考试卷中成为一大“主角”。明确高考材料题的水平要求,研究材料解析题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与方法等,对学生备考有重要意义。 在水平要求上,根据考试大纲要求中对材料处理方面的叙述,有以下3项要求:1、阅读理解历史材料。2、对材料实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实行说明论证。纵观近年的高考,无论材料题怎样千变万化,命题者的目的始终围绕一个宗旨,就是着重考察学生上述三方面的水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水平。 材料解析题对于考察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结合材料,使用所学知识实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水平,是一种极好的检验方式。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技术的日臻完善,材料解析题的命题也逐步走向成熟,它以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的形式出现,突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命题原则上,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要求从材料提供的史事作立论基础,以鲜明的观点作立论导向,从而得出准确的观点和结论。如1998年历史高考试卷第45题关于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的外交努力予以评价一题,在答题上就要求学生充分使用材料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突破教材观点的制约,确实体现论从史出的原则。 (二)在命题选材上,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试题可能通过引用大量课本以外的史料或其他社会生活素材,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怎样,知识的落脚点都离不开《考试说明》的复习范围,不会脱离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能够说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归于课本。 (三)在水平考察上,更多讲求知识迁移。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从陌生的材料中准确寻找到与所学知识的最佳切合点,并按题目要求用文字表述出来。在使用知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方面,它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样的水平只有靠扎实的历史基础功底加上灵敏的思维触角反应才能达到。 (四)在命题形式上,趋于向问答题靠拢,常见于归纳型和评论型材料题的出现。有时要求学生归纳材料要点,如2000年全国高考40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一题,要求结合材料归纳原因。有时要求学生先归纳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实行客观评价,如2003年广东高考题26题要求指出明后期的风气与观点,再指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类题在近年高考出现频率很高,设问不多,分值较高,重在考察分析水平和归纳水平。 (五)在命题观点上,重视开放式思维模式,答案与评分标准灵活,突出表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如1995年高考题要求从继昌隆缫丝厂情况得出结论,按不同的角度分析,答案按两类给分,只要答对一类就可给分,不作硬性规定,在观点上也鼓励创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六)在涉及领域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一直是主角,也包括文化等其他方面。另外,中外热点问题和时事也是材料题注重的方面。如2002年全国高考33题相关欧洲一体化,2003年广东高考27题相关少数民族自治问题等,都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鉴于材料题的这些特点,在解题上应该有相对应的对策。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

高考化学 工艺流程图 题型分类

化学工艺流程 1.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净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TiO2·x 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3035404550 TiO2·xH2O转化率%9295979388 分析40℃时TiO2·x 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c(Mg2+)=0.02 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

中c(Fe3+)=1×10-5 mol/L,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___________(列式计算)。 FePO4、Mg3(PO4)2的K sp分别为1.3×10-22、1.0×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100℃、2h,90℃,5h (2)FeTiO3+ 4H++4Cl? = Fe2++ TiOCl42? + 2H2O (3)低于40℃,TiO2·x 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 H2O 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4 (5)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PO43-)= 22 5 1.310 1.010 - - ? ? mol·L?1=1.3×10-17mol·L?1,c3(Mg2+)×c2(PO43-)= (0.01)3×(1.3×10-17)2=1.7×10-40<K sp [Mg3(PO4)2],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 (6)2FePO4 + Li2CO3+ H2C2O4高温2LiFePO4+ H2O↑+ 3CO2↑ 2.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 为: 4 MnO-+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 ;双氧水(H2O2)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容,以题目中的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容,不要对题中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方正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 都是 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 都不是 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 s 是 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 s 不是 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4.A命题(所有S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的关系是: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又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差等关系”。 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见下图:

完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 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如: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AlCl、MgCl、Cu(NO)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23332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O 、AlO 、3232MgO、CuO;而像Al (SO) 、NaAlO 、

NaCO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322432Al(OH) 、HSO 、NaHCO最后得,抑制了盐的水解,在蒸发时,都不是挥发性物质NaOH 、3423. 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2-3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固2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 中的CO或水进入22装置中。 ⑸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途径:升高温度、搅拌、粉碎) ②溶解: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2) pH值除杂①调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例如:

工艺流程图解题策略

细节三 依据化工流程,串记相关知识 一、教材中的“十大”化工流程 1.从铝土矿中提炼铝 流程Ⅰ: 涉及反应: ①Al 2O 3+6HCl===2AlCl 3+3H 2O ,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②AlCl 3+4NaOH===NaAlO 2+3NaCl +2H 2O FeCl 3+3NaOH===Fe(OH)3↓+3NaCl HCl +NaOH===NaCl +H 2O ③NaAlO 2+2H 2O +CO 2===Al(OH)3↓+NaHCO 3 NaOH +CO 2===NaHCO 3 ④2Al(OH)3=====△ Al 2O 3+3H 2O ⑤2Al 2O 3(熔融)=====电解 4Al +3O 2↑ 流程Ⅱ: 涉及反应: ①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②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NaAlO 2+4HCl===NaCl +AlCl 3+2H 2O ③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HCl +NH 3·H 2O===NH 4Cl +H 2O

2.硅的制备 石英砂――→①焦炭 高温粗硅――→②Cl 2 加热四氯化硅――→③H 2 高温纯硅 涉及反应: ①SiO 2+2C=====高温 Si +2CO ②Si +2Cl 2=====加热 SiCl 4 ③SiCl 4+2H 2=====高温 Si +4HCl 3.氯碱工业 涉及反应: ①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 ②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③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④H 2+Cl 2=====△ 2HCl 4.工业上利用黄铁矿(FeS 2)制取硫酸 涉及反应: ①4FeS 2+11O 2=====高温 2Fe 2O 3+8SO 2 ②2SO 2+O 2 催化剂△2SO 3 ③SO 3+H 2O===H 2SO 4 5.工业制硝酸 涉及反应: ①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②2NO +O 2===2NO 2 ③3NO 2+H 2O===2HNO 3+NO

行测解题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比较简单的一块内容,但是由这个章节引出的矛盾关系基本贯穿了必然性推理的全部。那么什么是矛盾关系呢?简单理解的话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逻辑里面把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关系称为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六种分类可以写成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所有是的矛盾为有些非;所以非的矛盾是有些是;某个非的矛盾是某个是。那么这些矛盾关系什么时候用呢?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优先考虑矛盾,第一种情况,根据题干论述为真(假),选假(真);第二种情况,题干论述只有一真(假)时,即真假话问题时优先考虑矛盾。接下来我们就用一道例题来感受一下矛盾关系的考查形式。 【例1】六年级的某节语文课,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中有一人没来上课,其他三个人都来上课了,老师在事后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回答: 甲:乙没有来 乙:我不但来上课了,还回答了问题 丙:我迟到了一会,但直到下课才走 丁:如果丙来了,那就是我没有来 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丁没有来上课 B.乙没有来上课 C.丙没有来上课 D.甲没有来上课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把四个人的话用逻辑命题的形式表述为:甲说:非乙,乙说:乙,丙说:丙(就是丙来上课的意思),丁说:丙→非丁。四个人中只有一句假话,并且发现甲说的话和乙矛盾,那么根据矛盾关系性质可知甲乙必有一真一假,那么丙丁的话就都为真话,结合丙丁的话可知,丙来了丁没来,直接选择A选项。 那么如果这道题问说假话的是谁,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析甲乙的话了,由题干信息可知只有一人没来,根据上述分析可直没来的是丁,所以甲说的话就为假话。 通过这道题呀,我们发现对于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问题中的应用,解题可分三步走:1.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 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 物; 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 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 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 如: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 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SO4)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3、H2SO4、NaHCO3、 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