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资源地质学思考题

铀资源地质学思考题
铀资源地质学思考题

铀资源地质学思考题

一.绪论

1.铀资源分布特征

2.铀矿的工业指标

3.铀矿床的分类趋势

4.我国四大工业铀矿床类型

二.铀的性质与铀矿物特征

铀元素性质基本特征

1.铀的基本性质(铀的氧化态,铀离子的性质)

2.铀在地壳中的分布和存在形式(三大岩类中)

3.变生作用

4.常见铀矿物的特征

铀矿物的基本特征

1.简要叙述铀矿物的化学组成

2.四价铀的晶体化学特征,六价铀的晶体化学特征

3.铀矿物的物理性质

4.铀矿物的成因类型

三.铀矿床学

铀矿床学概论

1.铀矿床的概念

2.铀矿床的分类

岩浆铀矿床

1.岩浆铀矿床的概念

2.各类侵入岩中含铀性特点

3.岩浆作用中铀的迁移,析出方式

4.挥发份在铀地球化学行为中的作用

5.岩浆铀矿床的特点

6.岩浆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伟晶岩型铀矿床

1.伟晶岩铀矿床概念

2.影响伟晶岩铀矿化的因素

3.铀在伟晶岩中的分布存在形式

4.伟晶岩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5.伟晶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

热液铀矿床

1.热液铀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2.热液铀矿床的分类

3.含铀热液的化学成分

4.含铀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5.含铀热液的来源及判别

6.铀源及其判别

7.热液中铀的迁移形式及其沉淀因素

8.围岩蚀变的概念,意义及种类

9.围岩蚀变在铀成矿中的作用

10.热液铀矿床含矿主岩的特点

11.构造与热液铀矿床矿化的关系

12.华南热液铀矿床的成因

花岗岩型铀矿床

1.花岗岩型铀矿床概念

2.产铀岩体的概念

3.产铀岩体的区域地质背景

4.产铀岩体的分类

5.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

6.产铀岩体的时空特征

7.产铀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

8.产铀岩体的含铀性特征

9.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类型及其特征

10.花岗岩型铀矿床矿化类型

11.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分类

12.构造分级对铀矿床的控制作用

13.成矿断裂夹持区的概念,基本特征

14.产铀岩体内控矿构造类型及对铀矿床的控制作用

15.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沉积-变质岩中的控矿构造

16.岩体侵入接触面对铀矿床的控制作用特点

17.花岗岩型铀矿床矿石物质成分特点

18.花岗岩型铀矿床脉体的特点

19.花岗岩铀矿床成因模式

火山岩型铀矿床

1.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概念

2.产铀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条件

3.火山岩型铀矿床大地构造背景

4.构造级别对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矿化控制作用

5.断裂构造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6.火山机构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7.火山盆地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8.火山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类型

9.火山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特征

10.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因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1.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概念

2.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分布及一般特点

3.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

4.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含矿层位及成矿时代

5.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岩性控矿条件

6.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构造条件

7.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区域不整合面及风化壳的关系

8.中基性岩浆与火山活动对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作用

9.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矿化特征

外生铀矿床概论

1.外生铀矿床的概念

2.影响表生铀矿化的因素

3.铀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1).铀在水中迁移形式

(2).铀的地球化学

(3).铀后生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4.铀矿床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床

1.砂岩型铀矿床的概念

2.砂岩型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3.产铀盆地特征

4.砂岩型铀矿床的岩石组合

5.赋矿砂岩的沉积相的沉积体系

6.古气候条件

7.水文地质条件

8.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特点

9.断裂构造在砂岩铀矿床中的作用

10.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带性特点

11.砂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特征

12.砂岩型铀矿床的类型及各类特点

13.砂岩型铀矿床的沉积相环境

14.砂岩型铀矿床的矿化层位及时代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

1.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概念

2.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3.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分类

4.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三大类的比较

5.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特征

钙结岩型铀矿床

1.钙结岩型铀矿床的概念

2.钙结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

3.钙结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特征

变质铀矿床

1.变质铀矿床的概念及分类

2.变质作用中铀的地球化学特征

3.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的特点

1、四价铀矿物稳定存在的环境条件是还原环境,六价铀矿物稳定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氧化环境。

2、铀在岩浆岩中含量的变化由低而高的顺序是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酸性岩的变化。

3、随变质程度的加深变质岩中的铀含量逐渐降低。

4、铀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它们是铀矿物、类质同像置换和分散吸附状态。

5、铀矿物组成元素中金属元素包括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重金属元素、其他金属元素等。

6、四价铀矿物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配位型、岛状型和层状型。

7、六价铀矿物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层状型、链状型和架状型。

8、铀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放射性、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9、铀矿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矿物中铀的价态和重金属阳离子。

10、六价铀矿中若含重金属阳离子,起到猝灭作用,则不发荧光。

11、铀酰矿物的荧光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淡黄绿色,称为钙铀云母型;另一种是淡青绿色,称为板菱铀矿型。

12、常见的几种工业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钛铀矿、铀石等。

13、铀矿的工业指标具体是指最低工业品味、最低储量和最低可采厚度。

14、我国“四大工业铀矿床类型”是指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15、对于岩浆岩矿床的划分,按产出的围岩可划分为两大类: 酸性岩类和碱性岩类。

16、影响伟晶作用的铀地球化学特征的物理化学条件主要是温度、压力及及介质的成分和性质。

17、伟晶岩型铀矿床的典型实例是加拿大的斑克罗夫特矿床和中国的陈家庄矿床。

18、构成含铀热液的三大要素是流体、矿质与热能。

19、含铀热液中热液的来源通常包括岩浆热液、地下水热液、变质热液和构造热液。

20、在热液作用中影响铀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含铀热液的pH 值和Eh值等。

21、铀在热液作用中迁移的形式有铀酰离子、铀酰氢氧根离子、碳酸络合铀酰离子、硫酸络合铀酰离子等。

22、铀在热液作用中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围岩蚀变、温度降压、压力下降和围岩的还原容量降低。

23、含铀热液中铀的来源包括岩浆分异、地壳深处及富铀的地质体和富铀地层。

24、热液作用中与铀成矿作用相关的碱性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碳酸盐化。

25、热液作用中与铀成矿作用相关的酸性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莹石化、黄铁绢英岩化、粘土化等。

26、花岗岩型有矿床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主要有两种类型:碱及代和酸性蚀变。

27、中国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类型主要有微晶石英型、萤石型、碳酸盐型、粘土化蚀变型、碱交代型。

28、对铀矿化控制的火山盆地有三种类型:塌陷式、沉陷式和复活式。

29、火山岩型铀矿床铀矿化类型是钠长石型、水云母型、迪开石型。

30、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31、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近矿围岩最常见的热液蚀变是侵泥石化。

32、铀在天然水体中主要迁移方式有:溶解状态、吸附状态和矿物形式。

33、影响铀表生迁移和聚集的主要因素有: Eh值和pH值、吸附作用、扩散作用、有机物质、微生物作用。

34、砂岩型铀矿床产铀盆地按沉积建造可分为红盆、煤盆和火盆。

35、砂岩型铀成矿带岩体条件:渗透性、连通性和成层性。

36、砂岩型铀矿盆地的双层结构表现为早期是弱伸展,晚期转为弱挤压。

37、层间氧化带通常可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度带和原生未蚀变矿岩带。

38、河流按其平面上的形态特点可分为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和平直河。

39、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分三个阶段,即主岩沉和阶段、成岩阶段和后生阶段。

40、国际原子能机构将砂岩型铀矿床划分为卷状、板状、底河道和前寒武纪四个亚型。

41、卷状砂岩型铀矿化按自流盆地的成矿作用可划分出三个亚型,即渗入型、渗出型和深埋型。

42、铀在后生淋积作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岩体或地层的含铀性、古气候条件、构造条件及_水文地质条件__等。

43、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按主岩的组合类型大致分成三种亚型,即碳质板岩,__硅质板岩亚型_和

硫酸盐亚型。

44、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二带一区”,即南秦岭成矿带、江南成矿带和华南成矿带。

45、按成矿作用的不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可分为成岩型、淋积型和热造型。

46、根据矿床的形成特点,变质铀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受变质铀矿床和变成铀矿床。

47、变质作用主要有热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超变质作用。

48、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典型的代表矿床为南非维特瓦斯兰德金—铀矿床和加拿大埃利奥特湖矿床。

49、列举出四种当今世界最具工业意义的铀矿床类型: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石英卵石砾岩铀矿床、花岗岩铀矿床、_砂岩型铀矿床___。

50、地球上最古老的铀矿床是石英卵石砾岩型金—铀矿床。

51、我国铀成矿的主要时代为古生带、中.新生带和前寒武纪。

52、我国的铀成矿省主要有5个,分别是准格尔天山铀矿省、阴山辽河铀矿省、祁连秦岭铀矿省、滇西铀矿省、华南铀矿省。

※热液铀矿床※:热液铀矿床是指是由不同成因的含铀热水溶液,如地下水热液、岩浆残余热液、变质热液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热液,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即各种有利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铀的富集体。

※※碱交代:是指含钾、钠为主的热液交代围岩中的造岩矿物所引起的蚀变作用。※矿岩时差※:是指成矿与成岩之间所存在的时差。

※后生淋积作用※:后生淋积作用系指成矿元素在岩石形成之后由地下水的淋滤作用形成的次生(或后生)富集作用。

※放射性※:由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的衰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α、β、γ射线的现象。

※赤铁矿化※:又称红化,是热液铀矿床常见的一种典型蚀变,其特点是蚀变围岩的颜色因为赤铁矿呈云雾状全岩性浸染而呈红色。

※岩浆铀矿床※:指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直接富集形成的铀矿床。

※铀矿工业指标※:指矿床储量的最低限量,最低可采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铀矿床※:系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含有用铀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目前

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奥克洛现象※: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铀矿石中自发发生的核链式反应。

※含氧系数※:是指在四价铀的简单氧化物中,铀矿物组成中总的氧原子数与总铀原子数之比,就称之为含氧系数。

※围岩蚀变※:是指岩石在热液作用下,由于化学反应和部分物质的带入带出而引起的原有矿物的组成、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

※卷状矿床※:主要系指矿体形态呈卷状出现,与地层相交切,由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类砂岩型铀矿床。

※变生作用※:系指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下和核裂变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非晶态的现象。

※伟晶岩型铀矿床※:是指经结晶分异的残余酸性熔浆(极少为碱性熔浆)经冷凝结晶和气成交代而形成铀矿床。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紧密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铀矿床。

※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指在成因上、时间上和空间上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的铀矿床。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是指在空间上主要与古元古代/太古代及中元古代/古元古代不整合面密切相的铀矿床。

※砂岩型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包括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的铀矿床。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指产于碳酸盐质、硅质、泥质的细碎屑岩或它们的过渡性岩石中的铀矿床的总称。

※蒸发岩型铀矿床※:是指产于钙结岩中由于蒸发作用使铀发生沉淀富集而形成的铀矿床。

※变质铀矿床※:是指成因上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铀矿床。

※硅化※:是使蚀变围岩中SiO2含量增高,使岩石变得坚硬的作用。

※水云母化※:

※黄铁矿化※:

※绿泥石化※:主要表现为黑云母和少量斜长石被绿泥石交代。

※粘土化※:粘土化岩石一般呈浅绿、浅灰、浅红到灰白色,质地较松软。主要由细粒分散状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多水高岭石及迪开石等矿物集合体所组成,不含石英,有时含少量斑状钠长石。

※萤石化※:萤石呈浸染状和细脉状形式交代充填于含矿构造及其两侧围岩之中的一种作用。

※板状矿床※:是指矿体形态呈板状产出的一类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作用※:发育在两个不透水岩间之间的透水层之中的一种承压水的氧化作用。

※铀地球化学※:阐述铀在地壳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富集作用的一门学科。※铀矿物※:以铀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矿物。

※含铀矿物※:组成矿物中铀仅以次要成分,或呈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的矿物。※潜水氧化作用※:自地表垂直各下所发生的一种氧化作用,作用深度严格受潜水面的发育所控制。

※同质多象※:是指同种化学成分(石墨和金刚石),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多型※:是指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形成若干种仅仅在层的堆积顺序上有所不同的层状晶体结构的现象。

※径迹蚀刻※:

※放射性照相※:

※铀镭平衡※:铀镭之间所存在的一种放射性含量上的平衡状态。在强氧化带放射性平衡偏镭,在弱氧化带和氧化-还原过渡带平衡偏铀。

※脂铅铀矿※:是指铀酰氢氧化物与铀酰硅酸所组成的细粒多矿物集合体。

※成矿省※:“发育着一种或若干种铀成矿建造或其组合,并存在着与之相关的矿床、矿点和(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的地域”。

※成矿区※:

※铀成矿作用※:导致地壳中铀集中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二、填空题

1、铀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它们是独立矿物形式、类质同象形式和分散吸附形式。

2、四价铀矿物稳定存在的环境条件是还原环境,六价铀矿物稳定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氧化环境。

3、铀矿物组成元素中金属元素包括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重金属元素、其它金属元素等。

4、铀元素三种同位素衰变的最终产物是206Pb、207Pb、208Pb。

5、四价铀矿物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具体是配位型、岛状型和层状型。

6、六价铀矿物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具体是层状型、架状型和链状型。

7、铀在外生作用中的主要迁移形式有离子形式、悬浮载运形式和碎屑矿物搬运形式。

8、伟晶岩型铀矿床的典型实例是加拿大的斑克罗夫特矿床和沙尔列布铀矿床。

9、构成含铀热液的三大要素是流体、矿质与热能。

10、热液铀矿床的成矿作用方式有两种,具体是交代作用成矿与充填作用成矿。

11、在热液作用中影响铀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

12、铀在热液作用中迁移的形式有铀酰离子或铀酰氢氧根离子、碳酸合铀酰离子、硫酸合铀酰离子、钼酸合铀酰离子、铀酰及硅酸络合物、铀酰卤化物及氟、氯合铀酰离子。

13、铀在热液作用中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低、压力下降、酸碱度改变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吸附作用和与围岩的缓冲效应。

14、按课程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各列举出至少一个矿床实例,岩浆铀矿床罗辛矿床、伟晶铀矿床斑克罗夫特矿床、花岗岩型铀矿床希望矿床、火山岩型铀矿床红石矿床、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贾比卢卡矿床、角砾杂岩型铀矿床奥林匹克坝矿床、交代岩型铀矿床米丘林矿床、砂岩型铀矿床谢利矿床、碳硅泥岩型铀矿床铲子坪矿床、蒸发岩型铀矿床伊利里矿床、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维特瓦特斯兰德矿床。

15、热液作用中与铀成矿作用相关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萤石化、粘土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碱交代、红化等。

16、产铀花岗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是酸度大、碱质高、K2O>Na2O、铝过饱和、暗色组分少。

17、铀在岩浆岩中含量的变化由低而高的顺序是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酸性岩的变化。

18、我国“四大工业铀矿床类型”是指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19、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矿化类型按与铀矿物共生的脉石矿物种类可划分为沥青铀矿-微晶石英型、沥青铀矿-萤石型、沥青铀矿-粘土化型、沥青铀矿-碱交代型。

20、热液作用中最常见的铀迁移形式是碳酸合铀酰离子。

21、含铀煤矿床煤层的形成时代是中新生代;煤层的岩相是滨湖三角洲、沼泽相。

22、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按成矿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是成岩型、淋积型和热液改造型。

23、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4、铀矿的工业指标具体是指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储量和最低可采厚度。

25、含铀热液中热液的来源通常包括岩浆热液、地下水热液、变质热液和构造热液等。

26、铀酰矿物的荧光色主要有两种,具体是指淡青绿色和淡黄绿色。

27、列举出四种以上当今世界最具工业意义的铀矿床类型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石英卵石砾岩型铀矿床、砂岩型铀矿床、岩体型铀矿床等。

28、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二带一区”的分布具体是南秦岭成矿带、江南成矿带和华南成矿区。

29、铀矿床氧化带的垂向分带由完全氧化带、淋滤带、不完全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铀矿带等构成。

30、澳大利亚、加拿大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区域上“三套构造层”组合为太古代构造层、古元古代构造层和中元古代构造层。

31、自然界铀的三种同位素是指234U、235U、238U。

32、常见的几种工业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铀石、钛铀矿等。

33、火山岩型铀矿床铀矿化类型是沥青铀矿-铀长石型、沥青铀矿-水云母型、沥青铀矿-迪开石型。

34、铀、钍与稀土元素之间的置换通常表现为:铀倾向置换重稀土元素,钍倾向置换轻稀土元素。

35、铀在变质岩中含量的变化由低而高的顺序是随深变质岩到浅变质岩的趋势变化。

36、含铀热液中铀的来源包括岩浆分异、地壳深处及富铀的地质体和富铀地层。

37、铀在后生淋积作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岩体或地层的含铀性、古气候条件、构造发育程度及岩性与水文条件等。

38、国际原子能机构将砂岩型铀矿划分为卷状矿床、板状矿床、底河道型和前寒武纪型四大类型。

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水的主要水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 ◆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普通地质学》各章节复习思考题

《普通地质学》各章节复习思考题(考研)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1、地球得形状分为几级近似? 2.何为地球重力异常?对地质研究有何意义? 3。地磁三要素就是什么? 4.何为地热增温级?其与地温梯度有何关系? 5。全球地热流值分布有哪些规律? 6、我国得地热资源分布如何? 第二节 1、地球得内部结构由哪几个圈层组成? 2。地球内部各个圈层得物质组成与物理状态有哪些特点? 3.什么叫硅铝层?什么叫硅镁层?什么叫软流圈?什么叫岩石图? 4.组成地壳得主要化学元素就是哪些?说明它们在地壳中得克拉克值。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得化学组成有何不同? 5。地壳由哪些岩石组成?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得组成有什么差异? 6、简述地壳得结构持点。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得结构有何不同? 第三节 1、在地球内部结构由哪几个圈层组成? 2.何为硅镁层?何为硅铝层?何为软流圈?何为岩石圈? 3.地壳由哪些岩层组成?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得组成有何区别?

4.地壳得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克拉克值大于1得元素有哪几种? 5、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一级不连续面? 6、地壳得组成与地表形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7、什么叫地质作用?如何正确理解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得辨证关系 8、熟记地质年代表 第二章矿物 1. 解释下列概念: 矿物晶质体非晶质体晶体 类质同像同质多像 2。矿物得双晶有哪几种? 3、按化学成分得矿物可以分为哪几类? 4、简述肉眼鉴定矿物得步骤与方法。 5。如何区别下列矿物: 黄铁矿与黄铜矿 石英与方解石 普通辉石与普通角闪石 正长石与斜长石 第三章火成岩 第一节 1。何为岩石?其可以分为哪几类? 2。何为岩浆?其由哪两部分组成? 3.依据SiO2含量得多少,岩浆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各类岩浆得特点如何?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油矿地质学》思考题 第1章钻井地质 1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钻井类别有哪些?各类井如何编排? 2探井地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定向井?定向井有哪些类型? 4.定向井井身参数包括哪些?其内涵是什么?如何根据井斜数据确定定向井轨迹? 5.定向井与直井地质设汁有何异同? 6.何谓补心高度与补心海拔? 7.井深、垂深、海拔深度有何差别? 8地质录井有哪些方法? 9.什么是钻时录井?如何应用钻时曲线判断岩性? 10.什么是岩心录井?有哪些取心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11.岩心出筒后如何整理、丈量和编号? 12.什么是岩心归位?其基本原则有哪些? 13.岩心观察与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岩心含油级别分为哪几级? 15.什么是岩屑录井?如何判别真假岩屑? 1G什么是岩屑迟到时间?如何计算岩屑迟到时间? 17荧光录井的原理是什么? 18.荧光级别的内涵是什么? 19.什么是气测录井?如何根据气测录井资料判别油气层? 20.钻井液的类型有哪些?钻遇油、气、水层时钻井液性能通常有哪些变化? 21.什么是油气上窜速度‘2如何求取? 22.什么是综合录井?其在油气钻探中的作用是什么? 23.什么是地化录井? 24套管类型包括哪几类? 2}完井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G.完井报告中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和图件? 第2章地层测试 1.什么是钻柱测试?其与电缆测试有何差别? 2.压力控制测试器与多流测试器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3.多流测试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钻柱测试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5.女日何从压力卡片中识别和读取不同测试阶段的压力? 6.如何应用DST压力钡l试资料确定地层流动参数? 7.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确定断层距离? 8.如何应用DST压力测试资料估算原始地层压力? 第3章地层对比

铀资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衰变成另一种子元素的原子核, 同时释放出α、β、γ各种粒子的现象。 2、赤铁矿化(红化):赤铁矿呈云雾状全岩性浸染而导致岩石变 红的现象。 3、变成铀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铀矿床。 4、受变质铀矿床:矿床中铀的富集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前形成的, 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发生了重结晶作用,铀发生了局部的再 分配,形成某些新的铀矿物和其他共生或伴生矿物。 5、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低 的可采厚度。 6、奥克洛现象:是指奥克洛矿床中天然发生的核链式裂变反应现象。 7、变生作用:是指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下和核裂变 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非晶态 的现象。 8、碱交代:是指以钾、钠等为主要成分的热液交代围岩所引起的蚀 变作用。 9、脂铅铀矿:铀酰硅酸盐矿物紧密连生,形成的黄褐、黄橙色的细 粒多矿物集合体。 10、矿岩时差:是指成矿与成岩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 11、双混合成因:是指成矿热液与深部流体和浅部大气成因水有关,成矿的铀源与深部流体作用浸出及浅部热水从富铀层(体)中浸出 有关,两者的混合形成成矿热液。 12、铀的后生淋积作用:是指成矿后,在含氧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 用下,将其流经富铀地层或富铀地质体中的分散铀或古铀矿床中的 铀淋滤出来,迁移至有利地段发生富集的成矿作用。 后生淋积作用:后生淋积作用系指成矿元素在岩石形成之后由地下 水的淋滤作用形成的次生(或后生)富集作用。 13、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 低的可采厚度。 14、成矿断裂夹持区:是指富铀地质体(铀源层或铀源体)在成矿 期构造应力作用下被一定规模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成矿断裂带切割所 夹持的地质块体。 15、含氧系数:是指铀的简单氧化物中组成矿物的氧元素的原子数 与铀元素的原子数之比。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案及思考题Word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学时:6 学时 基本内容: ①石油的概念、组成、特征、分类及物理性质。 ②天然气的概念、产出类型、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③油田水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④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 教学重点:石油的组成和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石油 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碳、氢、硫、氮、氧。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 1.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 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 (一)烃类化合物 1.正构烷烃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 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 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4.芳香烃 芳香烃包括苯及其同系物,有多环芳烃和稠环芳香烃。 (二)非烃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2.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啶、喹啉、异喹啉及吡啶的同系物。中性含氮化合物有吡咯、吲哚、咔唑的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即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3.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 三、石油的分类 Tissot和Welte(1978)提出的,该方案中的原油组成数据是指沸点>210℃的馏分分析数据。该分类采用三角图解,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分为: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芳香—环烷型和芳香—沥青型六种类型。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 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 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石油地质学》第四章复习思考题.doc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讲课的知识点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除书上讲的五种无机成因学说外,还有哪些无机成因说? 地幔脱气说、费■托合成说(nCO+(2n + l)H2^CnH2n+2+nH2O)) 2、什么是现代宇宙说? 在太阳系某些星球的大气中,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太阳系星球中碳氢化合物宇宙成因的可能性,这就是现代宇宙说 3、“不同石油的成分相似,但不相同”的现象为什么能够支持石油的有机成因? 石油的相似性是主要的,正好说明他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而他们在成分上的差异则可能与原始生油物质和生成环境的不尽相同、油气生成后经历的变化有关。4、现代沉积物中的油气生成过程。 沉积物t里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晚期或后生作用初期,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物(干酪根)在温度的作用下达到成熟,通过热降(裂)解生成大量液态石油和天然气 5、干酪根的类型及不同类型有机质(干酪根)的产桂率。 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来自藻类堆积物,产坯率80% 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较高,来自海相浮游生物(植物为主),产绘率60% I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来自陆地高等植物,产怪率30% 6、各种类型干酪根的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 I型干酪根H/C在1.25^1.75之间,O/C在0.026-0.12之间 II型干酪根H/C在0.65-1.25之间,O/C在0.04-0.13之间

Ill型干酪根H/C在0.46-0.93之间,0/C在0.05~0.30之间7、有机质与干酪根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有机质包含干酪根,干酪根指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齐啲有机质,包含分散的和集中状态的。 8、沉积有机质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腐泥型和腐殖型 9、干酪根的类型与有机质的类型有什么联系? 不同有机质类型形成的干酪根类型不同,I型干酪根来自藻类堆积物,II型干酪根来自海相浮游生物(植物为主),III型干酪根来自陆地高等植物。 10、沉积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有哪几种? 分散状态和集中状态 11、如何从沉积岩中分理出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 岩石粉碎,用氯仿溶解出可溶有机质,剩下的用非氧化性的酸、碱溶解,过滤得到干酪根 12、干酪根的显微组分与干酪根的类型有何区别与联系? 干酪根显微组分有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腐泥组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含腐泥组多的干酪根为I型;而壳质组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抱子、角质, 可形成II型干酪根;镜质组、惰质组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较多,形成III型干酪根。 13、干酪根是如何形成的?何谓腐殖化作用?何谓腐泥化作用? 生物体埋藏T生物降解和转化f腐泥化、腐殖化形成地质聚合物f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具有很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干酪根 腐殖化作用是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泥化作用是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变为腐泥的过 程。 14、原始有机质与干酪根的中间产物是什么? 结构规则的大分子生物聚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部分或完全被分解, 形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一、 新构造运动1.风化壳2.莫霍面3.标准化石4.岩石圈5.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1、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2、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 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3、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4、变 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5、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6_________三类。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1、A、J B、K C、T D、Q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2、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3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A、动力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4、 、 D、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B、中生代A. 新生代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5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6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7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8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9、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第20卷 2004年  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 Uranium Geology Vol .20Sep . No .52004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① 张金带 (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 IS 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铀资源潜力;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文章编号]1000-0658(2004)05-0260-06 [中图分类号]P621;P619.14 [文献标识码]A ①本文为中国核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张金带(195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近期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 1.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从1955年开始,到明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也是核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工作,已完成相当面积的航空放射性测量及地面放射性地质、物探、放射性水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性区域调查,并通过重点勘查查明了一批铀矿产地,提交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铀矿资源储量,为几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近期核电建设所需的铀资源提供了保障。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已查明的铀矿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现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赣、 粤、湘、桂、浙、闽、皖、冀、豫、鄂、琼、苏)占总资源储量的72%;西部(含东北三省,下同)11个省、自治区(新、内蒙、陕、辽、甘、滇、川、黔、青、黑、晋)占总资源储量的28%。 (2)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占主要比例的是著名的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可供地浸开采的所占比例较低)。可供常规开采的(俗称硬岩型)铀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方赣、粤、湘、桂等省、自治区,可供地浸开采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及滇西地区。 (3)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工作程度很低。东部铀矿地质工作以赣、粤、湘、桂、浙西、闽西北、皖中南、冀北等省、区为主,并重点集中对各铀成矿区带和大中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练习题05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部分题解: 1. 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核I=0,无NMR信号 2. 时刻应该记住NMR中,1H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常数σ越大,越处于高磁场(扫场模式),低频率(扫频模式),化学位移越小(因为内标物的1H屏蔽常数很大,且定义其化学位移为0) 3. C的电负性大于H,可产生诱导效应。 6. 19F的I=1/2且丰度大,可与相邻1H发生自旋耦合产生峰裂分,裂分出的峰数目遵循n+1规则。(I=1/2的31P也有类似效应;13C、15N因自身天然丰度太低,对1H的自旋耦合效应在1H NMR中体现不出;I>1/2的核对1H无明显的耦合效应) 8. 通常认为I=1/2的核(1H、13C、19F、31P)之间(一般相隔2、3个化学键)才发生自旋耦合。但13C的丰度太低,因此观测不到其对1H等的耦合效应。1H对13C的耦合则很强。 9. 乙烷的6的H磁等价,故呈现单峰 10. 如题要求NMR只能出现两个单峰,说明该化合物中只能有两组H且彼此不能发生自旋耦合作用,只有C符合。 11. 物质A中含H a、H b的CH2与手性C相连,因此H a和H b化学不等价;物质B中H a和 H b化学等价,但与任一F的耦合常数不同(夹角不同),因此磁不等价;物质C中存在5个质子,Ha和Hb是化学等价,但是磁不等价(如和Ha相邻的1H与Ha和Hb的耦合常数不同),因此物质D的Ha和Hb才是磁等价。 12.单峰对应的是甲基,二重峰对应的甲基间位的2个H,三重峰对应的是甲基对位的H 14. I M+1/1.1=24/1.1≈22(近似等于该物质含碳数)。使用该公式时,对应M峰的相对强度为100。若M峰的相对强度为100,公式应该为I M+1/0.011。 16. 81Br的丰度为0.98(79Br的丰度定义为1),若不考虑其他同位素的影响(实际可能影响的只有Cl、或者较多数目的S、C),可由I M+1/0.98求出化合物含Br的可能数目。如果化合物不含Br,类似的可由I M+1/0.33求出化合物含Cl的可能数目。 18. 就题论题,本题已经指明为酯,暂定只含C、H、O三种元素,经计算选项C和D的不饱和度Ω=0而脂的Ω=1,因此只剩余选项A和B。如果为B,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分子量为88,若形成71的碎片峰,丢掉的质量数为17的中性碎片无法解释,因此只能为A,暂定其为正丁酸甲酯,碎裂机理如下和标准质谱图:

普通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地质学(C)总复习汇总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 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 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地球的地轴:由于地球存在绕轴自转运动,人们定义地球旋转轴为地轴 地球的纬线: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不同大小的圆,称为纬线。 地球的经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同样大小的圆,称为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分为两条相差180°的半圆弧,就是经线。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半球沿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椭圆形轨道的最长直径(长轴)与最短直径(短轴)之差与赤道半径之比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太阳在天球上每年的视运动路线称为黄道,黄道面和天赤道面之间存在的夹角(23°26‘),称为黄赤交角。 第2章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一、名词解释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先形成的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总是以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影响的一定速率蜕(衰)变为他种元素, 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蜕变为205Pb,故称为半衰期。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二、简答题 1)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 宇宙大爆炸:15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50 亿年前地球形成:46亿年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