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亚甲炎中药方-珍藏版

治疗亚甲炎中药方-珍藏版
治疗亚甲炎中药方-珍藏版

亚急性甲状腺炎(风热邪毒)型

处方:青蒿、茯苓、浙贝母、黄芩各12克,紫草10克,连翘、玄参、草河车、延胡索、香附、半夏、陈皮各9克,瓜蒌、金银花、夏枯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用于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邪毒壅滞型。此型表现多为恶寒发热,头痛咽痛或周身肌肉酸痛,颈部瘿肿疼痛,伴心悸多汗,心烦不眠,大便不畅,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滑。

亚急性甲状腺炎(肝火痰瘀)型

处方:柴胡、白芍、茯苓、白术、丹皮各12克,枳壳、草河车、香附、栀子、当归各9克,延胡索、郁金各10克,夏枯草15克,三棱、莪术各6克,珍珠母24 克(先煎),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化痰活血,消瘿。用于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属肝郁化火,痰瘀阻滞型。此型表现多为颈部瘿肿疼痛,口苦,口干欲饮,伴心悸多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亚急性甲状腺炎(脾肾阳虚)型

处方:党参20克,淫羊藿、白术各10克,茯苓、菟丝子、山药各12克,女贞子、扁豆、枸杞子各15 克,山茱萸、桔梗、陈皮、当归各9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健脾,益气活血化痰。用于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型。此型表现多为颈部瘿肿,疼痛不甚或隐痛,神疲乏力,畏寒喜暖,腹胀纳呆,四肢浮肿,心悸怔忡,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亚甲炎恢复期

亚甲炎恢复期 亚甲炎恢复期,亚甲炎治疗好后,恢复期会是多长,需要注意什么东西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中医甲状腺科】甲状腺炎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做好预防甲状腺炎的措施,这样才能预防其他的不适症状。甲状腺炎的预防方法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即可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甲状腺炎的预防 1、劳逸结合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休息或者是过度劳累的话,同样会导致甲状腺病情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仗着自己的身体好就经常熬夜等,长期的熬夜以及睡眠不足,都是甲状腺炎的诱发因素。一些患有甲状腺炎的患者都多半都存在有消化吸收功能差、身体较为虚弱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更要注意多休息。 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进行长跑、游

泳、爬山等剧烈活动,尤其是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更要注意静养,甚至卧床休息。 2、精神安逸 医师提醒精神状态是否良好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精神的安逸,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可以预防甲状腺炎。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患有甲状腺炎的患者在患病之前以及病情加重之前通常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比如像因一点小事与同事、家人争吵,并且不能有效的控制不良情绪等,这些都会导致甲状腺炎。 因此医师提醒,不管是正常人还是甲状腺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家人以及朋友都应该对患者给与一定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创造一个较好环境。 3、补碘 不管是患有甲状腺炎还是甲状腺肿大等病症,导致的原因都有很多,而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多半以缺碘为主。因此在预防以及治疗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先补碘。但如果碘过量的话同样会诱发甲状腺炎,补碘导致的甲状腺炎发病率增加,现如今高碘地区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瘿肿质硬。 (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二) 证候诊断 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 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气郁痰阻证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 疗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翟章锁亚甲炎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简称,往往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大多出现在女性朋友身边。头疼、发热、食欲增大、怕热等都是亚甲炎的表现,对于亚甲炎的症状表现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否则容易造成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错过了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最佳时期,导致病情加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亚甲炎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至1~2年,常有复发。因为一般多数患者的病程为2~5个月,故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有: 本病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开始时多有咽喉痛、头痛、发热,畏寒、战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易激动、食欲亢进、颤抖及便次增多等症状。 甲状腺肿也是亚甲炎的表现之一,它可为单侧或双侧肿大,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多无红肿,而有压痛,疼痛性质为钝痛,也可较重,并可放射至下颌、耳后、颈后或双臂等部位,触痛较明显,因而患者拒按,少数患者也可发生食欲减退,声音嘶哑及颈部压迫感觉症状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人也会出现会出现心慌、心动加快、怕热、多汗、食欲增加、消瘦、体重降低、疲惫没有力气和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维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等表现。女性可有月经失调乃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

病人的眼部会出现突出的突出,而且良性突眼病人病情不是很重,不过如果不积极的诊疗,会诱发恶性突眼产生,患者平常会现象出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导致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 了解了亚甲炎病的症状,有就应该在生活中有所留意,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出现及时检查治疗。 亚甲炎的治疗方法有: 正规治疗: 针对亚甲炎患病的机理,在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种类及不同身体状况、性别、年龄和病情,分别采用免疫平衡疗法进行调治,温阳益气以提升功能,清泄平降以抑制亢盛,疏散调理以化解淤滞,在给药途径上在内服中药的同时,还分别采用中药外敷、针灸埋线等方法来治疗亚甲炎病。 辅助治疗: 1、多运动: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安排适度的运动,如有便秘,可予以缓泻剂。 2、观察冶疗的效果:观察体温是否下降,甲状腺肿块是否缩小,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血沉是否下降或恢复正常,嘱咐病人勿用手触摸肿大的甲状腺组织,减少刺激,减少损伤。 3、观察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亚甲炎的治疗上以解热镇痛类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程必须充足,并行相关指标复查,及时调整用药,以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肾上腺皮质激素虽可使甲状腺体积缩小,但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 瘿肿质硬。 (2) 瘿痛明显。 (3) 发热、心悸、汗出。 (4) 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1) 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 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 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 (4) 发病前1~3 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二) 证候诊断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 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颗粒) 、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 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气阴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二) 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 (三) 针灸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百科名片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目录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展开 病因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 甲状腺解剖解构图 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

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 上呼吸道感染 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因为有报告35.1%~42.0%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但其滴度都不高,很可能系亚急性甲状腺炎损伤所致尚不能肯定是其病因,只能说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存在有暂时性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甲状腺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可达正常大小一倍之多,但不会太大,切面可见透明胶质散在有灰色病灶区。早期镜下多有滤泡上皮细胞消失局部上皮细胞及滤泡周围间隙有中性炎细胞浸润,甲状腺上皮细胞可有变性与坏死。早期呈局灶性炎性反应,胶质减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甲状腺组织细胞围绕胶原块形成巨细胞,多数滤泡形成巨细胞此时胶质明显减少以后滤泡上皮再生巨细胞逐渐减少和消失,结果滤泡结构变异,不易识别晚期炎症逐渐减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恢复期滤泡再生及纤维化病变可与结核结节相似,故可称为假结核性甲状腺炎,即pseudotuberculousthyroiditis由于其病理变化之故临床上本病的病程中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与功能正常表现皆为暂时性。 病理改变 甲状腺肿大,质地较实。切面仍可见到透明的胶质,其中有散在的灰色病灶。显微镜下见病变 甲状腺腺泡为肉芽肿组织替代,其中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和吞有胶性颗粒的巨细胞形成,病变与结核结节相似,故有肉芽肿性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之称。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1)瘿肿质硬。(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二) 证候诊断 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2.气郁火旺证 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4.气阴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三)针灸治疗(1)针刺治疗 对于瘿肿疼痛明显者,可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做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常用穴位如下:风池、天突、太冲、合谷、曲池、膈腧等。 (2)耳穴敷贴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及体会 黄云辉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及体会黄云辉 发表时间:2012-11-21T13:49:3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黄云辉[导读]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以提高SAT的治疗效果。黄云辉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00-02 【摘要】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以提高SA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50例患者甲状腺触痛,占83.3%,34例患者FT3、FT4与甲状腺 I131摄取率分离,患者进行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由于误诊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患者甲状腺机能有所减退,另外3例患者需实施替代治疗。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绝大部分在临床中有症状表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血沉等检查,能够为患者确诊;中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英文缩写为SAT,是临床治疗中多发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数量逐年增加,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特点为多样性和复杂性,常伴有其他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由于SAT的发病原因不同患者身体症状也不相同,有的患者具有全身性症状的特点,有的患者则以局部症状较为明显。患者产生静止性或无痛性急性甲状腺炎时,不易发现。并且部分医生由于对病症不够熟悉,没有为患者实施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在临床中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误治的可能。先将:对我院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1月期间共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在20岁-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9.4岁。 1.2 病史及临床表现:经调查患者发病前有47例(78.33%)患者曾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史,44例(73.33%)患者曾有过低热现象,49例(81.67%)患者甲状腺发生疼痛,32例患者(53.33%)有怕热、多汗、心悸表现,27例(45.0%)患者浑身乏力。6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25例(41.67%)患者弥漫性肿大,35例(58.33%)患者单叶肿大。50例患者甲状腺触痛,占83.3%。 1.3诊断标准:(1)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触痛、质硬、疼痛,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等现象。(2)患者血沉有所加快。(3)患者甲状腺I131摄取率受到一定的限制。(4)患者产生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血TPOAB或TGAB呈阴性。(6)针对甲状腺进行活检或进行细针穿刺,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发生改变。满足上述任意4种,即可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2 治疗 2.1治疗与结果 中药治疗(方剂:板蓝根20g、马勃10g、北豆根15g、牛蒡子20g、桔梗1 0g、射干10g、丹皮6g、赤芍15g、丹参15g、玄参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每疗程为14天.可连续应用2~3个疗程。其中49例4~8周治愈,5例12周治愈。随访1年有3例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6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误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3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其中3例甲状腺机能出现减退,3例患者需进行替代治疗。观察项目:(1)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及程度;(2)实验室检查血T3T4改变。 2.2护理方法 2.2.1发热的护理①遵照医生说明,给患者服用抗菌药物防止患者产生感染,并鼓励患者尽可能多饮水。②护理人员对患者体温实施重点监测,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患者体温一旦超过38.5℃,需采取口服解热镇痛剂或物理降温的措施。③此时患者易出汗,防止受风,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有针对性的防止感冒受凉,经常用毛巾擦拭患者背、胸、面及全身,保持患者卫生,及时更换患者内衣裤。④保持口腔内清洁,做到饭后漱口,减少由于食物残渣发酵导致牙龈病变和口臭的发生。 2.2.2颈前区疼痛的护理①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②要求医护人员增加巡房次数,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明白颈前区疼痛是正常的病理表现,让患者逐渐适应疼痛。③务必不能用手按患者疼痛部位,患者疼痛严重时可服用镇痛剂。 3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又称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等。SAT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有地域及季节发病趋势,多在夏季和春季。患者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之间,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并发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患者发生甲状腺毒症期;②患者甲状腺机能减退期;③患者甲状腺恢复期。由于患者在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在诊断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患者并发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有发热现象发生,此时甲状腺症状较轻,临床经常发生无诊现象。所以,医生应考虑到患者所处的发病阶段,结合甲状腺B超、血沉等检查,以及甲状腺彩超,甲状腺I131摄取率与 FT3、FT4分离等综合考虑,减少误诊的发生。 总之,加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认真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完善相关的检查、对可疑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跟踪治疗效果,对提高亚甲炎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漏诊,避免造成误治,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及极其重要的。参考文献 [1] 丁康钰,杨维淮,韦亚萍.中西药联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06) . [2] 周国祥.16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0,(07) . [3] 赵美荣.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 [4] 李华芬.亚急性甲状腺炎84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5] 陈继红,孙丽娜.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3). [6] 李娟,关小宏,杨彩哲.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要点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要点 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较急,有乏力与全身不适,发热、甲状腺部位及咽部疼痛,在转动头部或吞咽时疼痛加重,或向耳、下颌或枕部放射。起病初期约半数病人或有轻度甲亢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甲状腺轻度肿大,质硬伴有结节,有明显压痛,位于一侧,可扩展到另一侧;也可一侧消失后,又在另一侧出现。经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但可复发。 2.实验室检查:早期红细胞沉降率常明显增快,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血T3、T4、FT3、FT4增高,而血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碘131摄取率显著降低,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以后T3、T4、FT3、FT4可减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随着病情好转,甲状腺摄碘率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均可恢复正常。 3.甲状腺活检:细针穿刺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存在。 强的松有明显疗效,每次5毫克,每日4次,连用二周,以后逐渐减量。为避免复发,可延长至六周。对甲状腺肿痛特别明显的病例,有时可用甲状腺素的替代疗法,一般每天口服干甲状腺片30毫克常可奏效。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性结节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 甲状腺炎等,系De Quervain于1904年首先描述。 亚甲炎的典型症状以甲状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特征,严重了可以引起全身症状比如发烧、头疼、全身乏力、大便干燥、口干舌燥、心烦等。 亚甲炎急性发作时可以出现高烧、以及全身疼痛。 病因 一般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①多数患者于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②当腮腺炎流行时,亦可造成流行性甲状腺炎;③病人血清中常有高滴度的病毒抗体,最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和腮腺炎病毒抗体等;④在受累的甲状腺组织中曾直接培养出腮腺炎病毒。 病理 甲状腺肿大,多为弥漫性,可达正常的1~3倍,或呈结节状,切面可见透明的胶质,中有散在性灰色病灶。光镜下可见较多的巨细胞与肉芽组织,伴有纤维化与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变与结核结节类似。 临床表现 患者多起病急聚,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起病初期可出现轻度的甲亢症状:心慌、怕热、多汗、震颤及神经紧张等。甲状腺部位疼痛,可为剧痛或隐痛,并可沿颈部向颌下,耳根及枕后放射,亦有放射至前胸与肩部的。少数病人可有头痛、耳鸣、恶心与呕吐。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经异常,经量稀少。在疾病恢复期偶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症状。 甲状腺肿大多呈双侧性,少数为单侧。甲状腺区压痛,表面光滑,质地韧实,可随吞噬运动,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及固定。压迫随甲状腺肿大的情况而定,一般不明显。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周至数月,甚至反复发和迁延至1~2年。 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1:亚甲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等,使甲状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原因未明,但与病毒感染或病毒产生变态反应有关,病程1--2周或数月,复发率高,整个腺体均可累及,有明显的碘代谢受抑制现象。发病年龄一般在20--60岁,以中年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病人起病较急,早期可有发热恶寒,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自汗盗汗,甲状腺部位肿,疼痛向额下、耳后、颈部放射,吞咽、砖头时疼痛加重,腺体压痛,坚硬,起病初期可出现轻度甲亢症

中药治疗甲状腺炎的病理分析

中药治疗甲状腺炎的病理分析 中药治疗甲状腺炎的病理分析?甲状腺炎涉及甲状腺疾病的各个方面,需要和许多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患有甲状腺炎需要及时的治疗,下面请专家分析中药治疗甲状腺炎。 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其即不同于病程较短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又不同于病程很长的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多见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至1~2年,常有复发。因为一般多数患者的病程为2~5个月,故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专家分析中药治疗甲状腺炎: 中药治疗甲状腺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着,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根据亚甲炎的临床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分期辨证治疗。发病初期以发热、疼痛为重,颈前肿块初起、触痛明显,治以清热解表、散结止痛;中期发热渐轻,颈前肿块质硬疼痛,治以凉血散结、止痛消肿;发展到病变后期或因失治误治,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以怕冷、浮肿、腹胀等证为主时,治以温肾健脾、散结消肿。 中药在抗病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亚甲炎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许多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中西医结合平衡疗法不用激素,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甲状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甲状腺肿大疼痛,恢复其被破坏的甲状腺形态和功能。

避免了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并能有效预防复发。特别是为病情迁延日久激素撤除困难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许多属于在外地误诊和病久、病重的患者,治愈率达到98%以上。 甲状腺炎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开始时多有咽喉痛、头痛、发热(38~39℃),畏寒、战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易激动、食欲亢进、颤抖及便次增多等症状。 目前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一般有四种疗法,分别是西药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平衡疗法。内分泌医学专家认为,原则上一般不宜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会导致永久性甲减等问题。而服食西药副作用较大,对肝肾等脏器会造成慢性损害,也有大部分患者因为西药、激素导致甲减。 对于甲状腺炎,建议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活血化淤等功能,患有甲状腺炎针对性的治疗。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翟章锁 亚甲炎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简称,往往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大多出现在女性朋友身边。头疼、发热、食欲增大、怕热等都是亚甲炎的表现,对于亚甲炎的症状表现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否则容易造成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错过了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最佳时期,导致病情加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亚甲炎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亚甲炎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至1~2年,常有复发。因为一般多数患者的病程为2~5个月,故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的症状表现有: 本病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开始时多有咽喉痛、头痛、发热,畏寒、战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易激动、食欲亢进、颤抖及便次增多等症状。 甲状腺肿也是亚甲炎的表现之一,它可为单侧或双侧肿大,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多无红肿,而有压痛,疼痛性质为钝痛,也可较重,并可放射至下颌、耳后、颈后或双臂等部位,触痛较明显,因而患者拒按,少数患者也可发生食欲减退,声音嘶哑及颈部压迫感觉症状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人也会出现会出现心慌、心动加快、怕热、多汗、食欲增加、消瘦、体重降低、疲惫没有力气和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维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等表现。女性可有月经失调乃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 病人的眼部会出现突出的突出,而且良性突眼病人病情不是很重,不过如果不积极的诊疗,会诱发恶性突眼产生,患者平常会现象出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导致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 了解了亚甲炎病的症状,有就应该在生活中有所留意,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出现及时检查治疗。 亚甲炎的治疗方法有: 正规治疗: 针对亚甲炎患病的机理,在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种类及不同身体状况、性别、年龄和病情,分别采用免疫平衡疗法进行调治,温阳益气以提升功能,清泄平降以抑制亢盛,疏散调理以化解淤滞,在给药途径上在内服中药的同时,还分别采用中药外敷、针灸埋线等方法来治疗亚甲炎病。 辅助治疗: 1、多运动: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安排适度的运动,如有便秘,可予以缓泻剂。 2、观察冶疗的效果:观察体温是否下降,甲状腺肿块是否缩小,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血沉是否下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