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转变.docx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转变.docx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转变.docx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革命,同样引起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重要转变。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而应主动地实施转变。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著往往只是从会计实务被动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本文拟换一个角度,即从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生的转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同会计电算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都依靠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方式。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的总称。会计信息化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推动会计事务网络化、自动化,构建起主动、迅捷、共享、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会计实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为会计模式的重构和创新,表现为会计模式的转变对构建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力的推动。因此,会计信息化概念强调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模式的主动转变和对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有力的反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理论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带来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形成体现信息化时代的新的会计思想,才能构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

会计理论首先要确定会计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一是指独立控制生产资源,承担义务,进行运营的经济单位;二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企业或机构。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条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可以明确的,这就是相对稳定的、独立核算的生产者。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内在结构、运营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网络企业,其没有稳定的结构,没有实在的物质设备,没有实体组织结构,它们多为临时性的联结,暂时性的同盟,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天可以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实际空间又不可把握,在

这样的企业状态下,会计服务对象该如何确定?如何克服虚拟企业的一次性和不可靠性,避免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适应于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新形式企业的发展,会计理论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出新的界定。为此,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再拘泥于单个独立的、稳定的实体企业,而应扩展为以实际进行的经营行为和实际经济联系为着眼点的、相对的服务对象。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可以使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适应性范围扩大到网络公司或虚拟公司。

2.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

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要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如果预期会被清算或破产,会计分析和处理将难以进行。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往往拥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也会被出售或转换,并且在实物资产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逐步清偿其所承担的债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才能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公司没有大量实物资产,其联盟有时扩张,有时缩小,甚至可能解散。网络环境下必须对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做相应的转变,使之适合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存在,不在于其所用实物资产,而在于其组成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于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保持一定的业务联系,并持续发展着。只有确立网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新的前提,才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现企业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3.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

会计处理过程的进行,无论是结算账目、编制报表,还是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以及提供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各类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完成。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会计传统分期规定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坚持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可以使企业会计处理有共同的时间维度,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于网络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会计分期假设也应有所调整,会计期间可以进一步细分,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也不能无限细分。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定时间的会计信息,才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连续性和周期性的全貌。

4.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最好的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货币计量标准包括货币计量、币

种唯一、币值稳定等内容。在货币计量假设下,各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运转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公司经营绩效和经营状况的考察,也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信息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非货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性,加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对于网络交易,会计计量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结果,再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由此制成会计报表。通过不同货币计量单位的计量和换算,既可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又可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务的转变

为了应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会计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的需求。

1.对会计人员要求的转变

会计核算是传统会计的主要业务。会计人员只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会计信息,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的状态。会计信息化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日常会计处理走向财务管理的前沿。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从数据记录、计算,到财务报告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完成,会计人员不在束缚于单调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将精力转向财务管理的前沿。会计人员要学会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找到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揭示隐藏着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会计人员要能分析和构建相关信息处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运用,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新的转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有关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运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

信息经济发展使会计运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发生了实时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结,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实现集成和同步。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将生产和经营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网络,自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形成可以高度共享的网络数据结构系统。会计管理层次减少,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代替原有的垂直的组织结构,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库内汇集了各方面、各种类的会计账目数据,企业各层级人员可随时调取和处理数据,企业管理机

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信息数据和调节指令,管理企业生产和资金的运动。新的信息化会计系统由此形成。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信息生成和处理、企业管理决策和调节政策依凭等多重功能,在企业人财物的流动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实现了供产销、数据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决策系统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日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3.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财务核算要用人工记录数据,造册做账,制定财务报表等一系列运作方式得以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人工操作流程可以大大简化,在基本的凭证数据输入系统之后,过去的许多报表、注册的项目不需保留,因为这些项目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程序运行得到结果,账簿可以自动生成并显示任意一项会计数据。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自动地生成。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系统相互联结、沟通,输入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共同构建,传统的企业垂直型的学习传递系统,逐步被水平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所取代。

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分别登记总项目账与明细项目账户,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核对总项目的记录数据同明细项目记录数据的一致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除账证核对以外,原来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成为不必要的事务,人工操作完全可以省去,有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即可给出账账、账表之间计算的结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账簿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账表信息数据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为适用。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使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4.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通过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信息数据,如果因某种原因,计算机程序出了问题,有问题的应用程序会导致计算机给出错误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难以保证,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或被篡改的可能。数据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还存在着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内容、重点等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如通过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检查方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数据信息要进行备份,必要时可进行多级备份。必须建立审计制度,并建立新型的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应增加计算机编程、维护及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等等。

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会计信息体系的各个端口,如人机接触端口、数据进入端口、数据输出端口等关键之处

总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必须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会计人员要重新审视有关会计理论,主动进行会计实务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系统 财务核算系统是整个CBM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核算系统的需求也是站在整个CBM系统的角度提出的,财务核算系统作为CBM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要能单独使用,也要能与CBM的其他子系统组合使用,所以,财务核算系统使用共分为四种模式:1、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2、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3、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4、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随着与CBM其他系统的捆绑使用,它的功能与作用也有所不同。当它独立使用时,它必须能满足企业基本的核算与财务核算功能。独立使用的本财务核算系统由基础设置、数据初始、凭证管理、帐务查询管理、银行对帐和期末处理等六大功能组成。本需求是以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同时考虑与其他子系统相结合时,对帐务系统相关功能所需作的调整。 引用的法律、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帐务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系统功能与结构 1、数据流程图 数据输入: 1、各专业子系统读取经过复核的记帐凭证; 2、下级单位读取上报的往来凭证; 3、手工输入的会计凭证。 数据输出: 1、向报表系统传输数据; 2、向综合查询系统传输数据; 3、向上级单位传输上报凭证; 4、向预算管理系统传输预算参数值。 2、系统功能 财务核算中心是CBM会计核算功能的核心,负责生成并管理企业的财务帐簿,具有凭证处理、记帐、结帐、对帐、查帐等功能。

用户进入系统需要进行注册,待系统确定其权限有效性后,系统弹出帐套选择窗口,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帐套之后进入财务核算主界面。 3、系统结构 整个财务核算中心由系统初始、凭证处理、帐务处理、银行对帐和期末处理等五大模块组成。 1 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是财务核算系统的数据基础,作用就是对帐务体系和帐务处理方式进行响应的设置,它直接影响到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它包括常用摘要的设置、科目级次的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自动转帐设置、往来凭证的设置、凭证类型设置等。 1.1 常用摘要设置 此功能是让用户将常用摘要预先输入计算机,用户在输入凭证时就可以选择这些常用摘要或直接输入摘要代码录入。用户在此可以随时添加和维护常用摘要,用户在录入凭证时可以对所选的常用摘要进行修改,也可将手工输入的摘要随时添加进来,以备后用,以加快凭证摘要的录入速度。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21世纪意味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和创新意识。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和 企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化,是指全面 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 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为国 民经济平稳运行,为企业管理高效运作提 供实时充足的信息。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 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变化,它 更代表一种会计改革的理念和发展变化趋 势。但会计信息化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 理论体系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仍须对 一些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加以肯定并赋于其 新的含义和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理论 体系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性因素,是会计最终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所服务的目标仍

然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 息;为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为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提供信息。在信息技术例如数据库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 下会计信息处理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 系统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通过人 工智能技术使预测与决策变得更容易、准 确。特别是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公众对企业的经济信 息需要。然而这种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目 标,相反它促进了传统会计目标的实现。 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偏离 其所服务的目标,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技都无异于南辕北辙,失去其前进的方向。 (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基本前提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传统会计 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 标,面对变化不定、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 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在会计信息化

碳排放会计处理

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理论进展与分析 (1) (一)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理论进展 (1) (二)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分析 (1) (三)对两种减排机制会计模式差异的评价 (2) 二、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优化选择 (2) (一)权威准则的缺乏和实务处理的多样化 (2) (二)碳排放会计处理的优化选择 (4) 1.碳排放权的确认 (4) 2.碳排放权的计量 (4) 3.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实例 (4) 三、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分析 (6)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分析 (6) 1.排放配额的不同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 (6) 2.IASB关于可交易抵消工具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6) (二)碳排放信息披露差异引发的经济后果 (7) 四、提升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7)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7) (二)科学划分报告边界与营运边界 (7) (三)将主流财务报告中融入碳排放的信息披露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碳排放会计处理的优化选择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内容提要】由于CO2大量排放,不仅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峻,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影响及会计处理难题。近年来,国际会计学界、相关机构及协会纷纷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者就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所作的努力和最新研究成就,同时对国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处理方式做了归纳评价,从而为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放权总量模式基准模式会计处理经济后果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际机构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1997年12月通过的《京 都议定书》则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里程碑,针对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 的排放,即“后京都”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 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其中,我 国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公开发布了其减排承诺或方案。 由上可见,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自然灾害的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 注的核心。逐渐引起了会计学界对京都协定书框架下排污权交易制度、企业碳排放与交易等特定 环境问题的会计处理规范的重视。特别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4次会议公报的发布和哥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使得碳会计问题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理论进展与分析 (一)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理论进展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国际上认为,虽然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就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场诞生的时间应为2005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 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 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分析 以碳减排为目的的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总量管制与交易模式(cap-and-trade trading scheme)和基线与信用额模式(baseline-and-credit trading system)。在总量管 制与交易模式下,监管者(通常是政府)制定一个履约年度的排放总量并确定相应的排放配额(通常 1

常见的几种会计核算方法

批发零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进价金额核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是硬性规定的,由企业自行选择,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一、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二、售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实物负责制。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经营的品种和地点,划分为若干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承担全部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销售价格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反映售价总金额,明细分类账按实物负责人分设,反映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售价金额,在总账控制下,随时反映各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售价反映,而商品购进支付的货款是按进价计算的;因此,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正确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4.加强物价管理。商品按售价核算后,如遇售价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库存商品总额,因此,必须加强物价管理,明码标价。 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按售价记账,没有数量控制,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实际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商品盘点,才能检查库存商品账实是否相等及其实物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 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减少工作量,是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账不能提供数量指标以控制商品进、销、存情况,一旦发生差错,难以查明原因。 三、进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进价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 3.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进货总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但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适用于鲜活商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郭晓梅)答案

思考题见各章正文相关部分 第一章 习题 1、管理会计:2)3)6)8)9) 财务会计1)4)5)7) 2、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成本,差别在于是否有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顾客导向。价 值源于顾客需求,管理会计必须反映这部分成本,提供相关信息。 上述各举动分别从时间、质量等方面提高了顾客价值,从而改变了竞争地位。管理会计必须能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分析竞争对手信息,提供质量、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讨论题: 1、竞争激烈、顾客需求多样等.针对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 信息主要是全球性资源成本、时间、质量等诸多方面的比较等. 第二章 习题 1、1)1月2月4月的差异比较进行调查. 2)采购部门对采购部门设置质量考核指标等。 3)生产部门: 改进工艺等等 2、1)变动成本法下:5.5元/单位完全成本法7.5元/单位 2) 变动成本法:利润60万,完全成本法利润100万,差额40万。源于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20*2=40万。 3)参见教材相关部分。 3、产量扩大,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下降,库存带走了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使当期利润上升。但长期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将随存货出售而转出,使利润下降。该方法无法长久,对公司造成存货积压及其他不利影响。公司业绩计量注重生产忽视销售,可以考虑改变成本计算法为变动成本计算,并增加其他考核指标。

4、 现有的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总制造费用60万/总工时4000=150元/小时 A分配14*150=2100元加直接材料1200+直接人工14*12=3468 单位制造成本3468/580=5.98 B分配480*150=72000元加直接材料2800+直接人工480*12=单位制造成本80560/13500=5.96 新的分配方法: 变动制造费用:30万*40%=12万,其中6万与直接工时相关6万与质量检验次数相关 固定制造费用30*60%=18万

会计信息化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______和会计规范等 基本要素组成。 ①系统软件②会计软件③程序④计算机软件 2、()计算机数据处理指的是______。 ①数据的录入和打印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送的过程 ③数据的计算④数据库 3、()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核心子系统是_____子系统。 ①账务处理②存货③报表处理④工资 4、()在用友ERP管理系统中,以下哪个模块与总账系统之间不存在凭证传递关系 ①应收管理②固定资产管理③工资管理④UFO报表 5、()企业运行ERP—U8管理系统,必须要有_____台服务器。 ①必须有一台或者有两台②必须有两台 ③必须有且只能有一台④可以没有服务器 6、(①)以下属于输出设备的有______。 ①显示器②键盘③扫描仪④鼠标 7、()下列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既向其他子系统传递数据,又接受其他子系统数据的子系统是______。 ①账务处理系统②报表系统③工资系统④材料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用友ERP-U8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体系,即逻辑上分为______。 ①数据库服务器②应用服务器③客户端④网络交换机 2、(①②④)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方式有______。 ①集中传递方式②总账中心方式③报表中心方式④直接传递方式 3、(②③)以下属于输入设备的有______。 ①显示器②键盘③扫描仪④绘图仪

三、判断题 1、()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尽管会计理论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会计实务和会计职能都发生了转变。 2、()会计软件可以购买,也可以自行开发,一般而言自行开发的比购买的要好。 3、()实行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核算程序、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4、()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会计核算软件是系统软件的一种。 5、()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指财务会计系统。 6、()ERP系统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即财务会计模块,属于会计核算软件的范畴。 7、()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8、()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是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 9、()应用软件是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具体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10、()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游戏软件和会计核算软件都属于应用软件。 四、问答题 1、就个人理解而言,计算机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2、会计信息系统有哪些功能 第三章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功能______。 ①建立账套②修改账套 ③设置操作员④指定账套主管 2、()在用友ERP管理系统中,系统管理员不能进行以下何种操作 ①账套建立②账套修改③设置自动备份计划④清除异常任务 3、()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①设置备份计划②建立账套③设置账套主管④查看上机日志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发展、作用以及影响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升。在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的重要资源,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实施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与此同时,它也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我们就对其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对会计信息化进行详细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会计信息化具体的内容、目标、形式以及实施的手段等等。这对于我们探讨它对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会计界以及学术界对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并不统一,但是其基本的概念并没有本质上的巨大差别。下面我们就以谢诗芬教授的会计信息概念作为指导,来展开对其的论述。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同时在重构的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从其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是两

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只能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的全面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体系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会计及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客观逻辑关系的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化整体。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中,将会计目标作为理论的出发点,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以会计应用理论为其基本的内容。会计应用理论则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并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项科学性的理论体系,详细的来说它主要是会计实务实施的制度与规范,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同时也是评价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的作用和影响 会计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它给会计实务的开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目标作为会计职能化的具体体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目标也将随之进行调整,会计的职能也将随之进一步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会计的目标依然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的表现是向决策者提供明确、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或者说是会计上的支持。比如说财务会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部门、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建立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尤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1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治理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水准不同,预算编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量 预算:二是零基预算。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 考虑适当的增长,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 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以增量预算的方式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预算编 制存有如下影响: 1.1历史核算的稳定水准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的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 在变化之中,则作为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 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1.2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水准。 1.3历史核算的公允水准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水准。历史核算 的公允水准主要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情况。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的预算治理 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 的依赖也是难以幸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实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 的预算更加合理。 2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 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很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推断,而会计 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推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

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比较普遍。所以,要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2.1规范的会计治理制度会计治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档案、核算 的治理制度,内容庞杂。一般来说,会计治理制度包括:①会计岗位 划分及岗位责任制治理办法,具体包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治理的岗 位划分,各岗位的责任范围等;②会计人员治理办法,包括会计部门 治理人员和核算人员的任职资格、招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 等内容;③会计工作交接治理办法。包括会计知识的交接和会计资料 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 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治理办法。其结果是,当最近几年会计人 员的流动性显著提升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 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了很多问题;④会计档案治理办法,包括会 计材料的形成与归档。会计档案的分类、排列与编目。会计档案的保 管与统计,会计档案的提供利用,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等内容;⑤会 计电算化治理办法,包括软件的选择、系统初始化、密码治理、系统 维护等内容;⑥会计检查治理办法。包括会计检查的内容、会计检查 的周期、会计检查的组织实施、会计检查结果的使用、会计检查结果 的反馈等内容。 2.2规范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 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企业普遍存有重视 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水准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 成了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 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其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 作者在长期从事预算治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很多 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当前,因为预算治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预算治理 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概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郭晓梅)答案 (2)

思考题见各章正文相关部分第一章 习题 1、管理会计:2)3)6)8)9) 财务会计 1)4)5)7) 2、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成本,差别在于是否有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成本。顾客 导向。价值源于顾客需求,管理会计必须反映这部分成本,提供相关信息。 上述各举动分别从时间、质量等方面提高了顾客价值,从而改变了竞争地位。 管理会计必须能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分析竞争对手信息,提供质量、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信息。 讨论题: 1、竞争激烈、顾客需求多样等.针对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 信息主要是全球性资源成本、时间、质量等诸多方面的比较等. 第二章 习题 1、1)1月2月4月的差异比较进行调查. 2)采购部门对采购部门设置质量考核指标等。 3)生产部门: 改进工艺等等 2、1)变动成本法下:5.5元/单位完全成本法 7.5元/单位 2) 变动成本法:利润60万,完全成本法利润100万,差额40万。源于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20*2=40万。 3)参见教材相关部分。

3、产量扩大,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下降,库存带走了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使当期利润上升。但长期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将随存货出售而转出,使利润下降。该方法无法长久,对公司造成存货积压及其他不利影响。公司业绩计量注重生产忽视销售,可以考虑改变成本计算法为变动成本计算,并增加其他考核指标。 4、 现有的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总制造费用60万/总工时4000=150元/小时A分配 14*150=2100元加直接材料1200+直接人工14*12=3468 单位制造成本3468/580=5.98 B分配 480*150=72000元加直接材料2800+直接人工480*12=单位制造成本80560/13500=5.96 新的分配方法: 变动制造费用:30万*40%=12万,其中6万与直接工时相关 6万与质量检验次数相关 固定制造费用 30*60%=18万

2018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会计信息化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下列属于该内容的是()。 A、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B、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C、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 D、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的一体化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2、关于会计信息化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B、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C、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 D、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静态的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所以选项D错误。 3、不属于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强调的内容的是()。 A、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B、推进信息系统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完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切实防范考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C、在职会计人员无需采用后续教育系统

D、建立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4、下列不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是()。 A、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B、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C、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D、数字鸿沟有所下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2)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4)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5)数字鸿沟有所扩大;(6)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5、下列不属于财政部职责的是()。 A、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 B、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C、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D、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正确] 【答案解析】其主要职责包括:(1)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2)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3)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4)开展会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文献综述 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个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系统。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适用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避免这些弊端就必须完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一、国外研究发展动态 西方的会计核算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用凭证记录企业的事项;第二,按时间顺序记录企业的事项;第三,将企业的事项进行分门别类;第四,按期间对企业的事项进行再分类;第五,以简洁的报告来描述企业的事项;第六,审查企业的事项和报告。 莱特尔顿将会计核算描述为如下一个模型: 交易——记账——账户——分配——财务报告——审查。 随着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发展,变革财务报告,提高信息有用性愈受关注。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韦尔曼提出了财务报告彩色模式(colour model),克服了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财务报告均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重要性地位日益突出的以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却仍然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陪衬的缺点。这种模式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1)报告那些符合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传统报表的内容;(2)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如自创伤愈等);(3)报告那些支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4)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金融风暴);(5)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暂时不能全部量化的智力资源)。 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即“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还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利用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来审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建立在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上,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因此,在价值链理论的指引下,有学者提出IT环境下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下图所示:

建立财务核算体系

建立财务核算体系建议 一、资产盘点(统一时间点) 1、材料、半成品、成品盘点明确数量,按市价进行估价 2、清点固定资产数量,代账会计有账面成本的按账面成本,没有 的估价,小额资产账面没有的建议不入账 3、应收、应付、个人借款列清单请有关部门人员核对后确认 二、以上数据确认后,建立初步账务 三、账务建立后,要形成账务核算体系。财务核算基础数据都来源 于各业务流程,在原业务流程基础上,可能还要完善一些必要 流程,以下各主要流程建议,仅供参考: 1、采购 根据生产任务或订单,结合库存状况,形成物资需求计划,传递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下达订单给供应商,供应商送货到场后,由仓库验收数量、质检部门检验质量后,仓库办理“采购入库单”,采购人员凭供应商发票、“采购入库单”、质量验收单(必要时)交到财务,财务据此编制凭证并记入账簿。 付款时,由业务员填写“请款单”,相关人员审核审批后,交财务据此付款并记账。 2、生产 各生产环节要按日登记材料消耗、成品完工台账,月底汇总生成各车间(工段)产量完工月报表和材料领用存月报表,完工入库产品要填写“产品入库单”,由仓库验收认可

另,核算成本还需各产品标准消耗定额,各产品生产工时等基础资料,这也需要各车间做好统计 3、销售 业务员发货申请,开票员据此开票,一联财务记账,一联仓库发货记账,一联随货 收款财务及时记账,货款要求汇公司账户,尽量避免业务人员收现金,如收现金要及时交财务入账 4、仓库 收货及时记账,发货必须根据生产部门开具的“领料单”发货,领料单填写要规范、齐全(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用途等),按月与财务、车间核对收入、发出数字,按月进行实物盘存,报送月度货物收发结存表,半成品、产成品也是如此 5、报销 各环节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要尽量取得正规的税务发票,审核审批后到出纳处办理报销、付款,出纳办理完毕后要编制凭证并记账,月底及时与银行对账单进行对账,尽量不要保留大额现金以上是我想到的一些主要业务流程,有的现在做了,有的可能没有做,这可能会改变到员工的平时习惯做法,推进会有一些阻力,这需要吴总你下决心 2015.1.3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上述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本,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列两个对等的概念吗?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1.简述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 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会计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而会计科目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是通过会计账户加以反映和记录的.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会计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2)区别:会计科目只能界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涉及的项目,但并不能对其加以记录,会计科 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即没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所以是有结构和格式的 2.什么是账户结构和账户用途?举例说明. 所谓会计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会计账户的目的,即开设会计账户提供哪些会计指标.所谓会计账户的结构,是指在会计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即借方.贷方各登记什么以及余额代表什么?比如,成本类账户其用途为通过成本计算账户反映成本计算对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由此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其结构为借方登记成本计算对象在某一时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贷方登记生产完工或入库的实际成本,如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或入库的实际成本. 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1.什么是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1)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检查每笔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0-11T10:30:13.2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作者:勇晓波 [导读] 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勇晓波(乳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31-01 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变化,它更代表一种会计改革的理念和发展变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但会计信息化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仍须对一些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加以肯定并赋于其新的含义和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影响 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传统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等层次。 (一)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会计服务的对象仍旧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或事项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权利实施和承担应有的义务。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一是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二是币种的唯一性假设。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进行交易和记录,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电子货币的出现可能引发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但无论什么货币都要有个计量单位,以公允的反应财务状况,反应整个企业的价值。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企业管理的控制层,这会更有利于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其不仅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在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如及时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容易做到。 (四)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的会计核算要求下,计量方法已发展成为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市场价值、重置价值等其它计量方法为补充的相互结合的多元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既反映历史成本,又反映现时价值。在不同的会计领域使用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系统和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使各种计量方法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传统会计的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 (二)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会计信息,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对客观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指导、控制、减少资源浪费。 (三)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企业将利用互联网络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工作流程简化且易于管理。网络型的数据结构能达到信息高度共享,冗余度降低。各管理、生产组织部门的数据信息都将通过网络直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每个员工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可随时监督和检查。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实现生产现场管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理。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的方法,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必须重新审视有关会计基本理论,不断挖掘新的理论内涵;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以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与信息人员一道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文英.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05:68-69. [2]董俸含.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3:86-87. [3]赵月.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作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6:67-68.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作者:张洁琦 320152461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己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责任。传统会计把企业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只对能以货币计量的具有交易价格的生产要素进行核算、过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导致了虚夸的收益,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收益的做法。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的定义本质、研究目标、基本假设、核算原则等理论内容,探讨了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微薄之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国内外环境会计现状 (一)国外环境会计现状 美国对于环境会计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将相关的成本费用计入财务账簿中。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张报表反映其环境影响。美国环保局颁布的《环境会计导论》确定的环境会计内涵,为环境会计核算提供了依据。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主要指出环境影响在财务报告中的记录方法、环境成本和负债的确认方式、环境债务与承诺的确认与计量、环境修复的支出与损失披露等。 德国联邦环部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颁布了《环境成本核算手册》将环境成本核算与传统会计核算相分离,运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 英国议会出台了《环境保护法案》,规定了产生污染的企业应定期报告环境绩效、环境目标和采取的环保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