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当代史复习资料

一、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会议在布雷顿森林召开,因此该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3、尼克松主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1969年7月尼克松发表“关岛声明”,同年11月将关岛主义明确归结为三项原则,1970年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主旨的“新和平战略”。上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延伸,广义的除含有狭义的内容外,还包含“新和平战略”的内容。广义的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西欧的“多极政治”等。

4、《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年6月

3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月25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

5、苏共二十大

苏联共产党于1956年召开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

7、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召开。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除这5个国家外,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共29个国家参加。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万隆会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

8、欧洲共同体

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

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欧洲共同体的基础文件《罗马条约》规定其宗旨是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的、愈益密切的、联合的基础,清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各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的条件,并通过共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交换。

二、简答

1、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3)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

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支持联邦德国崛起;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标志及影响

原因: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因素);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标志:东欧剧变。

影响:对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要独霸世界,插手世界各地事务。

世界形势出现新特点:总趋势趋于缓和,但并不太平(地区,民族);呈现缓和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对社会主义: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遭受挫折,应该要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不利(要挟,施压,混乱);有利(和平发展为主,利于经济振兴)。世界格局: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一体化加快。对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4、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

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1999年欧元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5、戴高乐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内容:(1)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2)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争取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的发言权。(3)积极发展法德联盟,巩固和加强欧共体,防止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4

实质:法兰西民族主义。

6、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总和。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2)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3)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遭到破坏。

7、20世纪50到80年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四种模式

(1)南斯拉夫的市场经济体制

(2)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3)匈牙利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4)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简述中东欧政治转轨的基本特点

第一,政党分分合合,党派林立。第二,两大阵营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左翼和右翼)。第三,政党关系由紧张趋于缓和。第四,联合执政现象普遍。

9、美国侵越战争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廷琰担任总理,建立亲美民主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琰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南越共产党。

第二阶段: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军队,以游击战对付北越的游击战,把农村居民赶进四面围着铁丝网、壕沟和碉堡的“战略村”,妄图割断游击队与北越之间的联系。

第三阶段: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

第四阶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为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第五阶段:1973—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十分孤立。1975年越南人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10、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性质

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宗教原因:东欧部分国家的天主教势力的具有长期历史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东欧国家的僵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导致各国党内部思想混乱,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

经济因素:自1936年宪法以来,苏联开始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这种体制的弊端导致了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经济活力大大降低,行政管理体制过于僵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未能突破。

1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组织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2)建立“福利国家”(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3)第三产业的兴起(服务业);

(4)“新经济”(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1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2)高额累进税制度;

(3)充分就业政策;

(4)混合经济政策。

13、战后日本五五年体制的特征

(1)自民党和社会党长期对立和并存;

(2)自民党一党独大和长期并存;

(3)政、官、财三界紧密联系和相互勾结;

(4)优先谋求经济发展的内向型体制。

14、战后日本经济模式的核心内涵

第一,政府的“规制”与介入,确保经济增长的高效和有序;

第二,“日本型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第三、金融统治保证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

15、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四个时期

1945-1953年,经济恢复时期;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70年代到80年代初,经济滞涨时期;

80年代到90年代初,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

16、1945年到1968年美国民主党对内施政的纲领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49年1月5,杜鲁门在提交国会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主要举措:(1)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2)提倡国民健康保险;(3)否决“1947年的劳资关系法”;(4)建造廉价公共住宅;(5)继续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计划;(6)要求制定保障民权的立法;(7)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8)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肯尼迪的“新边疆”: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年7月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新边疆”包括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内政方面,实行双重利率即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有限廉价货币政策,采纳“新经济学”的减税主张,实行长期赤字财政政策;制定和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医疗保险,提出解决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在对外政策方面,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试图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主体的大西洋共同体之中。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伟大社会”指的是1964年美国约翰逊总统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地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由此所提出的施政目标,便是“伟大社会”。国会通过了包括“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立法四百多项,将战后美国的社会改革推到了新的高峰。

17、第三世界所共有的特征及崛起的标志

特征:(1)历史原因:有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受到奴役,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解放进行了长期斗争。(2)从面临的任务看:在取得政治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政权的历史任务。(3)从经济上看:大多数国家仍是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苦,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4)从外交上看: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主张推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标志: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18、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影响

19、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主要内容: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论述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两极格局的总体框架下,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与抗衡。

随着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崛起,它们加强了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并要求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表现为法国的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欧共体要求建立自己的安全和防务体系,日本的多边独立外交。同时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出现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收缩,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国成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经济改革成为东欧国家的共同愿望,东欧的改革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苏东剧变,直接导致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结束。

(3)第三世界的崛起。

20世纪50、60年代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高涨,新兴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并走向联合。召开亚非会议,开展不结盟运动,组成七十七国集团,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它们展开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雅尔塔体系是指根据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所确立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原则而形成的战后世界秩序,其范围是整个世界,包括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2)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对抗的形式包括冷战和热战。

(3)“冷战”是指美苏之间或两大阵营之间除了战争以外的对抗手段。

联系:

(1)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下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两极格局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特征。“冷战”从属于两极格局。

苏东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也就是“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3、苏联解体及其影响

4、评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③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⑼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答案(更新至第十章)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5-1-4 BY:二专业の学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讨论下列各组概念的关系 答案之一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λk吸收〈λkβ发射〈λkα发射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λkβ发射(靶)〈λk吸收(滤波片)〈λkα发射(靶)。任何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都有一个Kα线和Kβ线。如Ni 的吸收限为0.14869 nm。也就是说它对0.14869nm波长及稍短波长的X射线有强烈的吸收。而对比0.14869稍长的X射线吸收很小。Cu靶X射线:Kα=0.15418nm Kβ=0.13922nm。 (3)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 答:Z靶≤Z样品+1 或Z靶>>Z样品 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稍大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或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大大小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在进行衍射分析时,总希望试样对X射线应尽可能少被吸收,获得高的衍射强度和低的背底。 答案之二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光,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发射光谱的谱线与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外围电子的结构有关。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被吸收后的光谱,吸收光谱则决定于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分子中的双键有关。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可以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放在X射线源和试样之间。这时滤光片对Kβ射线强烈吸收,而对Kα吸收却少。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世界当代史题库(更新)

世界当代史 一、名词解释: 1、冷战 2、巴鲁克计划 3、雅尔塔体系 4、波茨坦会议 5、奥德-尼斯河 6、铁幕演说 7、希腊内战 8、杜鲁门主义 9、柏林空运 10、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华沙条约组织 12、麦克阿瑟 13、舒曼计划 14、欧洲煤钢共同体 15、《罗马条约》 16、日内瓦精神 17、猪湾事件 18、犹太复国主义 19、哥穆卡 20、杜布切克

21、《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22、联合国 23、不结盟运动 24、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25、杜鲁门主义 26、马歇尔计划 27、莫洛托夫计划 28、勃列日涅夫主义 29、戴高乐主义 30、艾森豪威尔 31、赫鲁晓夫 32、纳尔逊·曼德拉 33、阿登纳 34、乔治·凯南 35、麦卡锡主义 36、铁托 37、NSC-68号文件 38、中美上海公报 39、八一七公报 40、布拉格之春 41、水门事件 42、匈牙利事件

43、吴庭艳 44、越南民族解放阵线 45、东京湾决议案 46、胡志明小路 47、春节攻势 48、越南占领柬埔寨 49、红色高棉 50、船人 51、中美大使级会谈 52、星球大战计划 53、柏林墙 54、乒乓外交 55、苏共二十大 56、戈尔巴乔夫 57、哈尔斯坦主义 58、《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59、新保守主义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 2、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和苏联带来的不同历史经 历? 3、在冷战起源的问题上,传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的主要观点

是什么? 4、朝鲜停战谈判中的两大矛盾点是如何解决的? 5、二战后法国和联邦德国之间是如何实现和解的? 6、战后的奥地利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是什么? 8、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是如何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 9、简述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10、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思路是什么? 11、越南战争对美国和越南的影响是什么? 12、中日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如何看待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2、运用层次分析法,谈谈冷战的起源问题。 3、美国战后是如何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造的? 4、美国在亚洲的冷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5、试述朝鲜战争产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试述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7、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第一次“缓和”的原因、表现和局限性。 8、试述中苏分裂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9、试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其影响。 10、试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启示。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材料分析方法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X 射线物理学基础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内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第二章X 射线衍射方向 2、下面是某立方晶第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答:立方晶系中三个边长度相等设为a,则晶面间距为d=a/ 则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小到按次序是:(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平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

世界当代史列举题

1、列举战后美国的历任总统(写出名字即可) 富兰克林·罗斯福民主党 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 杜鲁门民主党 1945年-1953年 艾森豪威尔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肯尼迪民主党 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 约翰逊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尼克松共和党 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福特共和党 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接任总统的人卡特民主党 1977年-1981年 里根共和党 1981年-1989年 乔治·H·W·布什共和党 1989年-1993年 克林顿民主党 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 乔治·W·布什共和党 2001年—2009年父亲曾任第41任美国总统 奥巴马民主党 2009年—至今 2、列举不结盟运动的五个发起国和领导人 南斯拉夫—铁托;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加纳—恩克鲁玛 3、列举赫鲁晓夫期间苏美三次危机以及爆发时间 ①1958年欧洲大陆的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1年8月至10月在欧洲大陆的第三次 柏林危机③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 4、按先后顺序列举最先爆炸核武器的五个国家 1945年美国;1949年前苏联;1952年英国;1960年法国;1964年中国 5、列举50年代美国出面组织的四个军事集团的名字 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澳新安全条约》; 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巴格达条约》 6、列举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加入欧盟的国家 1972年1月22日。英国、爱尔兰、丹麦和挪威加入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20世纪80年代之后,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 7、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出战后苏联的领导人 斯大林(1922年—1953年)赫鲁晓夫(1953年—1964年) 勃列日涅夫(1964年—1982年)安德罗波夫 1982年- 1984年 契尔年科 1984年- 1985年契尔年科 1984年- 1985年 8、列举简述雅尔塔体系的4项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新版材料分析方法同步练习题

材料分析方法同步练习题 材料分析方法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学基础 1、在原子序24(Cr)到74(W)之间选择7 种元素,根据它们的特征谱波长(Kα),用图解法验证莫塞莱定律。(答案略) 2、若X 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 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答:1.5KW/35KV=0.043A。 4、为使Cu 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答:因X 光管是Cu 靶,故选择Ni 为滤片材料。查表得:μ m α=49.03cm2/g,μ mβ=290cm2/g,有公式,,,故:,解得:t=8.35um t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 10)=17.46(kv) λ 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 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 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 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 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 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 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⑶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χ射线光子从原子内部打出一个K 电子,当外层电子来填充K 空位时,将向外辐射K 系χ射线,这种由χ射线光 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辐射过程,称荧光辐射。或二次荧光。 ⑷ 指χ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使物质原子激发的能量,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 电子从无穷远移至K 层时所作 的功W,称此时的光子波长λ称为K 系的吸收限。 ⑸原子钟一个K层电子被光量子击出后,L层中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 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使L层中另一个电子获得能量越出吸收体, 这样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世界当代史__各章复习思考题

《世界当代史》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两大阵营对立的战后世界 1、概述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 2、试析杜鲁门主义。 3、分析“柏林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后果。 4、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战略。 5、举例说明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 第二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简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动因。 2、试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变化的要点。 2、简述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3、试析麦卡锡主义的兴盛。 4、简评工党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 5、评价“三环外交”的提出及其后的变化。 6、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同第四共和宪法有何主要区别?这些区别 于法国政局有何关系? 7、联邦德国经济崛起有哪些主要原因?

8、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其改革的内容和意 义如何? 9、试述战后日本工农运动发生的条件、规模及转向低潮的原因。 10、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如何? 11、简列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现象。 第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简述南斯拉夫率先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及 其主要内容 1、从斯大林逝世前苏联社会的基本概况简析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2、简析赫鲁晓夫实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地位。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 4、试比较分析1956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 春”的异同及经验教训。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二次大战后初期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独立的特点。 3、简述以色列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4、试述阿尔及利亚民族战争和埃及“七月革命”的经过和胜利原因。 5、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及其原因述评。

世界当代史试题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历史系《世界当代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1、1947年7月18日,英国提出了解决印度问题的__________,造成印巴分 立。由于__________的归属问题没有解决,成为至今影响印巴关系的一大问题。 2、1964年,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成立了_________,开始进行争取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3、战后美国几届政府继续“新政式”的改革道路,杜鲁门实行“公平施政”, 肯尼迪倡导,约翰逊则提出 ,将“新政式”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 4、1961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召开,标 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5、_________是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一生坚持__________斗争,最后却死于种族主义暴徒之手。 6、______年,34个欧安会成员国共同签署了_____________,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欧洲走向对话与合作的新起点。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1、莫洛托夫计划——

2、古巴导弹危机—— 3、苏伊士运河战争—— 4、戴维营会谈—— 5、奠边府战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2、试述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伊斯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4、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主要思想述评。 四、资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美国“政策的目的是

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问题:1、此话是谁在何时何种场合讲的?(3分) 2、其中所提到的美国的政策是何政策?(2分) 3、该政策的客观作用如何?(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论述尼克松主义。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现代史题库

一、填空 上卷 1—2—1 1、美西战争后,美国炮制了一个美古关系原则的文件——“_______修正案”,古巴由此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答案:普拉特 1—2—2 2、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 ____________,反映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答案:十四点原则 1—2—3 3、_______年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旅顺的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由此爆发了日俄战争。 答案:1904 1—2—4 4、1905年8月,日俄两国签订了《___________》,日俄战争结束。 答案:朴茨茅斯和约 1—3—5 5、在俄国1905革命中,沙皇的重要支柱军队发生动摇,黑海舰队“___________号”装甲舰爆发起义。 答案:波将金 2—2—1 6、1914年6月,奥地利皇储__________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答案:斐迪南 2—3—2 7、___________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 答案:马恩河战役 2—3—3 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按所谓“__________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 答案:施里芬 2—3—4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是____________海战。 答案:日德兰

3—1—1 10、俄国1917年“七月事件”后,列宁被迫离开彼得格勒,在外地隐匿期间,他写了《_____________》一书,阐明了用暴力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答案:国家与革命 3—3—2 11、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发端是________起义。 答案:基尔 3—4—3 12、匈牙利共产党于1918年11月20日宣告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书记是______。 答案:库恩·贝拉 3—5—4 13、共产国际成立于________年。 答案:1919 4—1—1 14、巴黎和会确定了对战败国殖民地的________政策。 答案:委任统治 4—1—2 15、1919年9月,战胜国与奥地利签订了________条约,条约规定奥地利和匈牙利分立。 答案:圣日耳曼 4—2—3 16、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答案:五国海军条约 4—3—4 17、国际联盟成立于______。 答案:1920 5—2—1 18、1923年11月,希特勒率纳粹党徒在慕尼黑发动______________,企图推翻政府。 答案:啤酒馆暴动 5—5—2 19、在20世纪20年代,币原喜重郎任日本外务大臣期间,推行了所谓________外交。 答案:协调 6—1—1 20、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______年。 答案:1922 6—2—2 21、苏联国家工业化的方针是在党的第______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的。 答案:十四

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举例

1. 下面是一组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 年11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农业怎样改造?就是按照农民自愿(不能单靠行政命令,尤其不能采用强迫办法), 1.材料1 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什么?材料2 在哪些方面丰富了这一观点? 2.材料3 中的“这整个匪帮”指的是什么人?恩格斯提出了什么观点?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指导意义? 1.材料“1”提出了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观点。(2 分) 材料“2”指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发展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必须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逐步推广的方法,使农民一步一步走到社会主义。(3 分)2.材料“3”中的“这整个匪帮”指资产阶级。(1 分)恩格斯提出用赎买的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2 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2 分) 2. 材料:有人认为共产党不再是社会革命者,仅仅只是改良主义者,目的和方法都是资本主义的了。 “因为共产党放弃了强调阶级矛盾冲突的宣传,取消了苏维埃,服从于国民党和国民党政府的领导,采行了三民主义,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及停止在国民党区域的组织活动和宣传工作,许多人在说,中国共产党人已不是社会革命者,而仅仅是改良主义者——目的和方法都是资产阶级的了。” 分析以上材料中“许多人”的观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着民族自由独立

2020届中考历史模拟类编:世界现代史综合题(有答案)(加精)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一、选择题 )C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施都()A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2 工作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2017·江苏淮安)19.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C A.削弱了政府的权力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 ◆(2017·广东)27.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题27表 组织成立时间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2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27.(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练习题(单选、简答、材料分析)

高频考点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 A.教导处 B.班级 C.学生会 D.共青团组织 2.()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京师同文馆 D.壬戌学制 4.()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A.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主要任务是()。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6.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 D.自主活动 7.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是在班集体的()阶段。 A.组建 B.形核 C.发展 D.成熟 8.()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 A.班级管理目标 B.班级管理计划 C.班级管理的原则 D.班级管理模式 9.()是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日常管理 C.班级活动管理 D.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1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模式。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民主管理 C.班级目标管理 D.班级平行管理 1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12.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A.马卡连柯 B.乌申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加里宁 13.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A.班级平行管理 B.班级常规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14.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是()。 A.调查研究法 B.目标管理法

近现代史材料题+答案(上编)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近代中西经济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材料2中的观点,它能否成立?为什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20-e2-~60年代以后,西方一直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自近代以来将非西方国家变为其附庸或外围,使后者注定不能发达(日本是例外),后者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清朝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 (2)材料2所揭示的反洋教斗争根源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立场是什么? (3)材料3反映出洋务派所办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材料1:1861年1月,恭亲王奕诉在《筹划清朝大计》中奏称:英、法在《北京条约》订立后南撤,‘‘所请尚以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似与前代之事稍异”。‘‘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指太平军)、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肘腋之忧也,英国……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就目前计之。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尚不致遽为大害”。此奏得到咸丰帝批准。 材料2:1862年,江西官员派人密访民众反洋教根由,受访百姓回答:“他要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拌命?”“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