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质测试与判定基准

有害物质测试与判定基准
有害物质测试与判定基准

附件三:《RoHS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RoHS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Rev.00

Approve: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百格测试标准图文稿

百格测试标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G 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27—92漆膜一般制备法 GB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ISO1512:1978等) GB/T9271—8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ISO1514:1984) GB9278—8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ISO3270:1984)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ISO2808:1974) 3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仪器 4.1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食醋B.盐酸C.大理石D.蒸馏水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A.CaCO3CaO + CO2↑ B.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C.2Cu + O 2CuO D.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BC) A.H2CO3H++HCO3-HCO3-H++CO32-B.H2SO42H++SO42- C.NaHCO3Na++H++CO32-D.NaHSO4Na++ H++ SO42- 6.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 A.I2O4 B.I3O5 C.I4O7 D.I4O9 7.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Na2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8.汽车为期中含有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汽车行驶时,由于点火化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有N2+O2放电2NO;N2+O2放电2NO;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C)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 F2 + 2OH-RO4- + 2F- + 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B)

GB9286百格测试标准

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当试板是由较软的材料(例如木材)制成时,其最小厚度应为10mm。当试板由硬的材料制成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2.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浓硫酸 D.盐酸 3.“灰霾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珠三角臭氧浓度严重超标” 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物质是O3。它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O3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 = 2KOH+I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 B.根据O3和KI溶液反应反可知,有1mo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6mol C.光化学污染属二次污染。 D.O3和KI溶液反应中O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液氯 C.生理盐水 D.漂白粉 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O2+4HF B.2H2O2H2↑+O2↑ C.Na2O+H2O=2NaOH D.C+H2O CO+H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7.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 O2=+2FeS+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仅作还原剂 B.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 C.方框中的物质应是CuS

gb百格测试标准

G 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熄灭酒精灯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可用来干燥氧气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食盐溶液 5、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而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6、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Ag+或者SO42-D.一定含有Ag+或者SO42- 7、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Cl2HCl NaNO3B.NaOH HCl (NH4)2SO4 C.K2CO3 Ca(NO3)2 NaOHD.FeCl3NaCl KNO3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10、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 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B.MgOC.Mg(OH)2D.MgCl2 1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 (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现有Fe2O3、Na2CO3溶液、Ba(OH)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 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2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 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 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 义。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xx年版提供的 资料,目前国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 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 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的检 测器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工作的检测器,它使用一只空 气泵从环境中采样,采集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化检测器 中的一微弱电场并被离子化。气态毒物的电离在大气

压条件下即可实现。使用质子迁离法、电荷迁离法、离解电荷迁离法或负离子反应如离子迁离谱法等,几乎所有的有毒有害物质都能被离子化。 火焰光度法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氢火焰燃烧原理,火焰能够分解存在于空气中的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含有磷和硫的有毒有害物质各自产生氢磷氧(HPO)和元素硫。在提高火焰温度时,磷和硫发散出特殊波长的光,通过较理想的过滤器来传递这种光,磷和硫发散出的光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产生一个类似物质的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与空气中所含的磷和硫化合物的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只要是含磷和硫的化合物都可用火焰光度法进行检测。火焰光度法非常灵敏,因此允许仪器直接对环境空气采样分析。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环境空气中只要有磷和硫存在,就会产生干扰出现误报现象。

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A卷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A 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 CO 2 B . 石墨 C . K 2SO 4 D .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 食盐 B . 饱和FeCl 3溶液 C . 蔗糖 D .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 Cl - B . Ba 2 + C . NO 3- D .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知识点二: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的性质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酸的个性 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浓硫酸:①具有强腐蚀性。②具有脱水性。③具有吸水性。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例如Fe + 2HCl ==FeCl2 + H2↑)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例如CuO(黑色)+2HCl=C uCl2(蓝色)+H2O) ④酸+碱=盐+水(例如HCl + NaOH=NaCl + H2O) ⑤酸+盐=新盐+新酸(例如2HCl +Na2CO3=CO2↑+2NaCl+H2O) 知识点三:碱的性质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2、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1)中和反应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的OH-反应生成H2O H++ OH-==H2O 2)碱的通性 ①、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②、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③、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CO2+2NaOH = Na2CO3 +H2O(这一反应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 SO2+2NaOH=Na2SO3+H2O(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④、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CuCl2 + 2NaOH =Cu(OH)2↓+2NaCl (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检测概述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通过检测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管理控制,确保采购的原料和加工制造的产品能够符合不含有毒或低毒环保要求及各国环保之法律法规,使产品走进国内外市场,并能满足客户要求及环保发展的趋势。 科标检测出具专业资质认证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 食品及接触材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服装/箱包/鞋类、汽车材料及零部件、金属矿产、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日用消费品、包装材料、建材/装饰材料、土壤、水质等。 重点检测内容有:重金属检测、卤素检测、UV测试、五氯苯酚检测(PCP)、铅含量检测、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酯)检测、富马酸二甲酯(DMF)检测、偶氮检测、PFOS/PFOA 检测、甲醛、苯、TVOC、氡检测、黄曲霉毒素检测、塑化剂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ELV检测及雾化检测、VOC检测、多环芳烃(PAHs)检测、荧光剂检测、ROHS/REACH/SVHC/POSH/WEEE/检测、固体废物危险品废物检测、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环境噪音等。 检测项目 1.重金属检测 ⑴检测范围:铝、锑、砷、钡、硼、镉、铬(III)、铬(VI)、钴、铜、铅、锰、汞、镍、硒、锶、锡、有机锡、锌; ⑵法规有:EN71-3、RoHS(重金属四项)及各类产品中重金属物质限量; 2.RoHS ⑴检测项目: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 ⑵检测领域:单个产品单位置或多位置检测、整机检测(如手机、电脑等整体检测); 3.国推RoHS 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 4.REACH法规(REACH高度关注物质SVHC检测) ⑴详见:第一至第十一批SVHC候选物质清单; ⑵检测领域:电子电气产品、玩具、纺织品、家具、汽车及零部件等向欧盟出口的产品; 5.多环芳烃(PAHs) ⑴检测项目:苊、苊烯、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二萘嵌苯)、苯并(a)芘、苯并(b)芘、屈、二苯并(a, n)蒽、荧蒽、芴、茚苯(1,2,3-cd)芘、萘、菲、芘; ⑵PAHs测试方法:ZEK 01.4-08,德国消费品18项PAHs;国标及国际标准相关标准; ⑶检测领域:电子电气类、橡塑类产品、油漆涂层类产品、包装材料、玩具、容器材料、皮革纺织制品、木制品等。 6.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⑴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环己酮、异佛乐酮、甲醇、乙醇、苯酚、丙酮、乙酸乙酯、苯、正丁醇、甲基异丁基酮、醋酸正丁酯、二甲苯(邻,间,对)、甲苯、苯乙烯、1,2-- 二氯苯、苯乙酮、甲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乙苯、正己烷、2-甲氧基乙酸乙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本卷共四大题,36小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Ba-137,S-32,N-14,Na-23,Cl-35.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今天小智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2、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酒精 C.硝酸钾 D.氯化氢 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B.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D.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5、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放铁粉包或生石灰包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 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物变形 C.放铁粉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和水蒸气 D.放生石灰包:能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 6、向盛有酚酞和K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 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镁条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7、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8、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百格测试标准完整版

百格测试标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划格法附着力试验 划格法是一种评价单涂层或多涂层涂料附着力大力简单 易行的方法 标准 ASTM D3002 D3359 DIN EN ISO 2409 具体方法: 用适当的工具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底材 用毛刷沿对角方向各刷五次,使用胶带粘在切口上并拉开 使用一个带照明的放大镜检查格子区域 结果判定: ISO 等级:0/ASTM等级:5B: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的剥落 ISO 等级:1/ASTM等级:4B: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不超过5% ISO 等级:2/ASTM等级:3B:切口的边缘和 / 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但不到 15% ISO 等级:3/ASTM等级:2B:切口的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及 / 或者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被剥落的面积超过 15%,但不到 35%

ISO 等级:4/ASTM等级:1B:切口的边缘大片剥落及 / 或者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 35%,但不超过 65% 划格器的选择: 划格器有:单面多刀简易型和圆周多刀型,皆采用高级合金钢制成,寿命特长刀齿间距 1 mm:适用于漆膜厚度< 60 μm (2 mils) 刀齿间距?2 mm:适用于漆膜厚度<120 μm (5 mils) 刀齿间距?3 mm:适用于漆膜厚度≥120 μm (5 mils) 名称?标准? 刀齿 数?切刀面 数? 刀齿间距? 划格器 1 mm DIN / IS O 66 1 mm(0.04英寸)划格器 2 mm DIN / IS O 66 2 mm(0.08英寸)划格器 1 mm DIN / IS O 61 1 mm(0.04英寸)划格器 2 mm DIN / IS O 61 2 mm(0.08英寸) 划格器 3 mm DIN / IS 61 3 mm(0.12英寸)

人造木板有害物质检测习题

第六分册建筑节能与环境 第二篇室内环境检测 第十七章人造木板习题 一、填空题 1、气候箱是模拟室内环境测试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2、人造木板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压制而成的板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 3、饰面人造木板是以为基材,经装饰材料面层后的板材。 4、气候箱法测定人造木板游离甲醛释放量的限量为。 5、采用穿孔法测定人造木板游离甲醛含量时,E1类标准限量为。 6、饰面人造木板可采用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当发生争议时应以的测定结果为准。 7、测定人造木板甲醛释放量时,需配制乙酰丙酮和乙酸铵溶液。乙酰丙酮溶液配制是用移液管吸取mL 乙酰丙酮于1L棕色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储存于暗处。乙酸铵溶液配制是称取 g乙酸铵于5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至完全溶解后转至1L棕色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储存于暗处。 8、测定中密度纤维板甲醛含量时,先测定其含水率,已知试件干燥前重量为50.00 g,干燥后试件重量为46.00 g,则试件含水率为。 9、市售H2SO4密度ρ=1.84g/mL,质量百分浓度为98%,则该的浓度为 mol/L。 10、若配制0.50 mol/ L氢氧化钠500mL,需称取氢氧化钠 g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气候箱的运行条件:() A.温度:23±0.5℃ B.相对湿度45%±5% C.空气交换率:1±0.1次/h D.被测样品表面附近空气流速:0.1~0.3m/s 2、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测定结果更能反映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实际情况,更接近于实际,它代表着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试的发展趋势的测试方法是:() A.气候箱法 B.干燥器法 C.穿孔法 D.气体分析法 3、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含量时截取105g的受试板块测定甲醛含量,另截取50g的受试板块用于测定:() A.密度 B.重量 C.强度 D.含水率 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人造木板或饰面人造木板面积大于要求__m2时,应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的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的分别进行复验。 ( ) A.2000 B.1000 C.1500 D.500 5、饰面人造材板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时、当发生争议时、应以为准。() A.气候箱法 B.干燥器法 C .穿孔法 D.烘干法 6、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必须采用类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 A. E1类 B. E2类 C.A类 D. B类 7、气候箱法检测板材时,甲醛的测量采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