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掌握镇巴县学生蛔虫感染状况,于2009-10/1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进行了蛔虫感染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该县二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城区抽查城关小学、泾洋小学二年级各2个班学生。农村按东中西三个片区各随机抽取4所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学生。

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监测对象进行粪检。

调查项目评价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家庭厕所卫生、生活饮用水情况和本人卫生习惯。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3个档次,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为上等,1 200~2 000元为中等,低于1 200元为下等;居民人均收入高于5 000元为上等,3 000~5 000元为中等,低于3 000元为下等。家庭厕所卫生状况分好、中、差3个档次,水冲式厕所为卫生好,厕所基本干净为卫生一般,人畜并用或不卫生为卫生差。家庭生活饮用水情况为好、中、差3个档次,使用自来水为好,使用井水、泉水、河水且方便者(挑一担水在10min以内)为中,使用河水、泉水、井水不方便者或浆池水者为差。本人卫生习惯分好和差两个档次,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物,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不喝生水,平时讲卫生为好,反之为差。

2 结果

随机抽取了城关小学、兴隆小学、巴庙小学等14所二年级在校学生714人,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36份,阳性标本112份(包括鞭虫3人),阳性率为%。其中男生阳性65人,阳性率%,女生阳性47人,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但农村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者,蛔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且差异统计学意义(χ2= P <,见表2。

与家庭厕所卫生状况的关系学生蛔虫感染率与家庭厕所的卫生状况有关。厕所卫生好者学生蛔虫感染率低,厕所卫生差者感染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生活饮用水的关系学生蛔虫感染与生活饮用水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且方便者蛔虫感染率低,反之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本人卫生习惯的关系:学生蛔虫感染与卫生习惯有关,卫生习惯好者感染率低,卫生习惯差者感染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镇巴县学生蛔虫感染状况仍比较严重,感染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高于城镇且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卫生习惯、生活饮用水状况及家庭厕所卫生状况密切相关。该县为贫困山区县,经济落后、卫生基础条件较差、卫生宣传教育不够、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是造成学生蛔虫感染率较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是预防蛔虫感染的关键。同时,对蛔虫感染率在25%以上的学校应继续开展集体驱蛔,以降低其学生蛔虫感染率。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 监测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3.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统计表 (二)统计分析 1.计算城区学校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 2.感染率公式: 感染率=(粪检阳性人数/粪检人数)×100% (三)数据反馈 完成监测工作后,撰写监测工作报告,反馈给上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 八、质量控制 1.各项监测内容均使用统一调查表和调查方法; 2.使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标本检测;

最新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汇总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 测资料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 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校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局、校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疾控中心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技术指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城区14岁以下中小学生及4岁以上托幼机构儿童。 2.样本量:驱蛔前、后样本量各为250人,共750人。 3.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学校调查不少于250人。其中抽取1所中学、1

所小学及1所托幼机构,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4.检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每份标本需要采集 5-10g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方法见检验教材)检查,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采集标本由校疾控中心负责检测,检测结果经汇总后及时上报和通报校教育局。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在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4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职责分工 (一)教育局 1.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愿自行购买驱蛔药物对学生进行治疗,并负责进行服药率统计。 3、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二)卫生局 1.负责对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抽样监测,掌握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 2.指导驱虫药种类的选择、用药规范等。 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某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张可欣副组长:杨花亮卫战华 成员:冯俊锋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王青峰刘岩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 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

2014年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盐城市盐阜中学2014年 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时间安排 (一)3月15日-4月1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立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

关于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的通知

关于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 的通知 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及民办学校、幼儿园、民办非培训机构:按照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根据《沙依巴克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沙党宣创卫办发[2013]15号)中,有关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的指标要求,现将组织区属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体检对象 区属14岁以下(1999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在校中小学生。 二、体检项目 蛔虫感染检验。 三、时间安排 体检时间:6月20日—7月6日 交表时间:7月7日前完成所有统计工作,并将表格上报区教育局办公室。 四、注意事项 1、辖区各校自行筛选30名14岁以下中小学生参加体检。

2、各校自行与就近医院联系,确定具体检测时间。 五、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周密部署、做好学生的筛选、组织等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各校要严格按照疾控中心对此项检测的有关要求,对体检注意事项及时作出通知,确保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3、学生应遵守体检纪律,服从医疗工作人员管理。体检时,不得请人代检、弄虚作假、隐瞒实情。 4、各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合理配备带队教师,确保体检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联系人:阿瓦古丽联系电话:4511407 附:1、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花名册; 2、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统计表。 沙依巴克区教育局 2013年6月21日

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花名册 填报人:填报时间:

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统计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掌握镇巴县学生蛔虫感染状况,于2009-10/1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进行了蛔虫感染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该县二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城区抽查城关小学、泾洋小学二年级各2个班学生。农村按东中西三个片区各随机抽取4所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学生。 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监测对象进行粪检。 调查项目评价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家庭厕所卫生、生活饮用水情况和本人卫生习惯。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3个档次,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为上等,1 200~2 000元为中等,低于1 200元为下等;居民人均收入高于5 000元为上等,3 000~5 000元为中等,低于3 000元为下等。家庭厕所卫生状况分好、中、差3个档次,水冲式厕所为卫生好,厕所基本干净为卫生一般,人畜并用或不卫生为卫生差。家庭生活饮用水情况为好、中、差3个档次,使用自来水为好,使用井水、泉水、河水且方便者(挑一担水在10min以内)为中,使用河水、泉水、井水不方便者或浆池水者为差。本人卫生习惯分好和差两个档次,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物,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不喝生水,平时讲卫生为好,反之为差。 2 结果 随机抽取了城关小学、兴隆小学、巴庙小学等14所二年级在校学生714人,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36份,阳性标本112份(包括鞭虫3人),阳性率为%。其中男生阳性65人,阳性率%,女生阳性47人,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但农村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者,蛔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且差异统计学意义(χ2= P <,见表2。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2016)

2016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 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 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不少于300人。其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6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实施计划 (一)3月20日-4月10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给孩子服用药物驱虫,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驱蛔后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第四小学校 2016年3月15日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2016)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2016)

2016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 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 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不少于300人。其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6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实施计划 (一)3月20日-4月10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给孩子服用药物驱虫,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驱蛔后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第四小学校 2016年3月15日

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 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张可欣副组长:杨花亮卫战华 成员:冯俊锋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王青峰刘岩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 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 1298 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城区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城区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方案及统计评价资料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校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局、校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疾控中心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技术指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在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4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教育部门配合下,卫生部门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2.培训 (1)在开学前,教育局、卫生局将联合对城区学校分管领导、卫生专干进行培训,各学校分别组织班主任和校医开展二次培训,抽检监测点校再组织家长进行培训。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服药宣传、采样要求等内容培训工作。 (2)卫生局统一组织校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蛔虫感染检测方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及驱虫技术的专业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驱虫工作方案和各个环节工作步骤及要点。 3.服药前的准备 教育局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与卫生局联系,制定本局详细的驱虫工作计划。在服药前,组织城区学校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时间安排

8.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杨梓塘小学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尹静副组长:欧武国 成员:全体班主任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512 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城区二小2018年蛔虫感染率检测 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校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局、校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疾控中心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技术指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本校学生。 2.样本量:驱蛔前、后样本量。 3.调查对象:本校学生。 4.检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每份标本需要采集5-10g 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方法见检验教材)检查,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采集标本由校疾控中心负责检测,检测结果经汇总后及时上报和通报校教育局。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在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4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职责分工 1.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愿自行购买驱蛔药物对学生进行治疗,并负责进行服药率统计。 3、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4.负责对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抽样监测,掌握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 5.指导驱虫药种类的选择、用药规范等。 6.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五、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教育部门配合下,卫生部门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

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现状与感染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现状与感染因素分析 蛔虫病是我省农村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89年湖北省首次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京山县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率为42.13%(642/1 524),据此推算京山县约有25万蛔虫感染者。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为了解当前京山县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2003年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现将蛔虫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1989年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查3个乡镇,3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500人以上。 1.2调查内容与方法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表格,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习惯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防治情况等相关因素,并将调查结果逐项填入调查表中;病原学检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蛔虫卵。 1.3数据处理和分析调查资料整理后输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EXCEL进行严格的逻辑查错和对照查错,采用SAS 8.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感染率与感染度共调查3个乡镇1 531人,检出蛔虫感染者386人,平均感染率25.21%,其中全片都是受精卵的占39.12%(151/386),未受精卵占60.88%(235/386)。计算部分感染者每克粪便平均虫卵数(EPG)及其算术均数(AMEPG)和几何均数(GMEPG),其EPG均<5 000,为轻度2.2地区分布3个乡镇感染率分别为(24.22、27.18、24.27)%,坪坝镇最高,永隆镇最低,各乡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年龄2~84岁。以10~19岁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4性别分布调查男性783人,蛔虫感染者203人,感染率25.93%;女性748人,蛔虫感染者183人,感染率24.47%,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5职业分布不同职业人群中,学生感染率最高为28.17%(100/355),其次为农民和学龄前儿童,其感染率分别为24.80%(279/1125)和14.89%(7/47),教师(0/1)和待业青年(0/3)未发现感染者,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岳庙初中 14 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进一步巩固我校14 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张可欣副组长:杨花亮卫战华 成员:冯俊锋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王青峰刘岩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1.调查范围: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 人。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 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自行为 作, 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