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框架图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产物。随着全球化的

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地理知识点涉及广泛,涵

盖面较大。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为大家梳理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

框架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城市的形

成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方面,地处

优越的自然条件、水源和交通便利等因素都会促使城市的形成。

经济因素方面,农业、商业、工业以及城市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

济效益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城市的功能与结构

城市的功能是城市地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的功能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包括分工与集聚、经

济中心地位等,政治功能包括行政、司法、军事等,文化功能包

括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社会功能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

而城市的结构则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主要指城市

的分区、布局和空间结构,外部结构主要指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

系和互动。

三、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涉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化

进程等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它包括

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城市规划则是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

城市资源,实现城市宜居和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城市化进程则

是指人口的集聚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也是城市地理学的研究

内容之一。

四、城市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对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消耗与排放、空气质量和噪声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全球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全球城市化和区域发展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的发展和区域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全球城市化表现为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的超大规模和超高密度,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区域发展则关注城市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研究区域间的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体系等。

六、城市旅游与城市品牌

城市旅游和城市品牌是城市地理学中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旅游和城市品牌的意义逐渐凸显。城市旅游涉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等。城市品牌则是通过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来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等,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对高三地理城市知识点的框架图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城市地理学的内容和研究重点。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功能与结构、发展与规划、城市与环境、全球城市化与区域发展,还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了解城市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含解析)

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 时间: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处规划建立高级住宅区,不是因为( ) A.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B.靠近文教区 C.地势较高 D.距商业区近 解析:依据图中风频图可知,高级住宅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这里地势较高(等高线),靠近文化区,但距商业区较远。故选D。答案: D 2.沿图中从K到L一线的地租水平曲线图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影响城市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从图中可以看出K到L一线经过了两个高地租区——市中心和文教区,而文教区地租水平又较市中心低。故选C。 答案:.C 下图是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单位:十万元)。读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城市可能位于东亚或者欧洲西部 B.该城市西南方向可能为高级住宅区 C.该城市商业区全部呈带状分布 D.该城市商业区地价都高于其他功能区 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从功能分区图层来看,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东南部和东北部,该城市不行能位于东亚和西欧,A错;商业区并

不都呈带状分布,C错;西南方向绿地面积大,住宅区的地价较高,可能为高级住宅区,B对;商业区的地价并不都高于其他功能区,D错。故选B。 答案:B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面4-6题。 A.经济因素 B.收入水平 C.历史因素 D.宗教文化 解析:读图可知,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结合材料中“历朝历代的建设”可知,早期的城市用地布局影响了现在的城市建设。 答案:C 5.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该模式( )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 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 C.会削减不同城区间的交通 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 解析:留意“自给自足”“传统单位大院式”等关键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大量职工及其家属就近上班、上学、就医、购物等,甚至“大院”内部可以满意一个人生老病死的全部需求,因而该模式可以削减不同城区之间的交通。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专题

微专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精析】 一、城市功能区 1.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2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1)主要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3)城市工业区合理布置的原则。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 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专题八城镇与乡村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 (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 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 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 答案D 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 A.跳跃增长 B.填充增长 C.轴向增长 D.差别不大 答案A (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

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A.白墙黑瓦 B.厚墙高院 C.单坡屋顶 D.干栏巢居 答案A 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历史底蕴 B.增加公共设施 C.开发房地产 D.促进旅游发展 答案D (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

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 【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城市 (1)含义: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密集,生产效率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2)城市区位因素

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湖、地区城镇较多,在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和 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提示: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图所示: 【活学巧用】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2)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 考法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目录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地图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上海市的发展: A、优越的区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消费市场;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宽广的经济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应;⑥丰富的农副产品;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A、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 B、措施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高中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中地理《城市》 目录: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区位、城市等级体系、城市化 一、城市内部结构 1.城市基本功能区及其特征(判断方法): (1)三大基本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判断方法/特征: (1)到市中心距离:从近到远以此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面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3)人口昼夜变化:商业区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小。 (4)形状:商业区一般为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为面状。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1)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等。离市中心越近,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 (2)社会因素:收入、种族、宗教等。 (3)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方式等。 (4)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方案等。 3.城市功能区布局

(1)风向: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若当地有主导风向,则布局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若当地受季风影响,因布局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最佳布局位置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 (2)河流: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及生活用水取水区的下游河段。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理论模式。 二、城市区位 1.自然因素: (1)地形: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山区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或开阔地带,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高处。(2)气候: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具有合适的气温和降水,城市密集。(3)河流:能够提供水资源,满足运输需要。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处易形成城市,矿业资源丰富处可能形成矿业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交通便捷的位置处利于城市形成,城市密集。 (2)政治、文化、宗教、军事等。

2023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2023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一、气压带性质和风带风向与气候特点 低气压带负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及热力环流原理 1、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第一,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阳高度不同,第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第三,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2、热力环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再间接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变化,从而引发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三、水循环的主要类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的能量****是太阳能和重力能。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

和海上内循环3种主要环节有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而径流分为地表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第1个是是联系四大圈层在他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第二是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第三更新陆地水资源。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1、乡村的定义?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原因)(课本P25) 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往外是农业用地。 3、城镇定义?(课本P25)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包括城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4、城镇功能分区特点(课本P25) ①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5、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区位选择原因(课本P26) 功能区分布特征原因 居住区城镇中广泛分布,面积最大; 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 状分布 交通、市场 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 距离城镇中心较远;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减轻市区污染和交通拥堵; 土地充足且租金低; 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交通便捷,降低运输成本 6、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差异(课本P26) 收入建筑质量位置公共设施环境发展方向 中高级住宅区高收入面积大,有些有独 立庭院 ①主导风向上风向; ②河流上游;③环境优美; ④交通便利;⑤城市外缘; ⑥与文化区相连 完善,生活方便优美背向发展 低级住宅区低收入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于低地、工业 地相联系 缺乏,生活不便较差 【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或团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 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 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 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 较大。 7、中央商务区(CBD)特点: (1)经济活动最繁忙(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3)建筑 物高大密集(4)内部存在明显差异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特点? ①同心圆模式: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 展(经济) ②扇形模式:在交通推动下各功能区设交通线呈扇 形或楔形向外扩展(交通) ③多核心模式: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地租、交通、人口)原因:市中心地价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9、活动:了解唐代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课本P27) 10、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课本P28) 经济因素 11、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课本P28) 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12、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课本P28)城镇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 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表现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镇内部地租分布如图所示。 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1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特点)(课本P28、P29) 除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 空间结构。在城镇发展的初期阶段,地域范围狭小,他的各类功 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 服务业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 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者其他用地,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改变。 14、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课本P29) 合理规划城乡空问有利于建立可特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 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 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5、说出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及目的(课本P29) ①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②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③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16、工业布局原则 (1)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城区 (2)规模大、有轻度污染工业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3)严重污染工业远离城区 A:大气污染企业:盛行风下风地带、最小风频上风地带、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泥厂、钢铁厂、化工厂) B:水污染企业:远离水源地或布局在河流下游(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皮革厂) C: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远离村庄和农田(钢铁厂、发电厂) 第二节城镇化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课本P3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超大城市(10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人)、大城市(100-500万人)、中等城市(50-100万人)、小城市(50万人以下) 2、城镇化定义、主要标志、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课本P31) 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最重要的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简述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课本P32) 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4、城镇化的意义(课本P32蓝点四段都要背)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坎儿井

思维导图:坎儿井 【思维导图】 [考点精析] 什么是坎儿井? 坎儿井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灌溉系统,广泛存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它由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通俗来理解,“坎儿井”就是地下运河。 它为什么要修在地下? 我们都知道,新疆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且沙土较多,渗水性强,如果修在地面水则会蒸发干,不利于储水。同时,冰雪融化的水大部分都会渗入地下,这样,修建地下运河就是干旱地区储水的不二法则。 组成部分详细介绍 竖井

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 暗渠 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 涝坝: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它是怎么修建及工作的? 建设坎儿井需要在高山寻找水源,然后从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在地下开通一条暗渠,让地下水自然地流到暗渠形成地下河,地下河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同时地面上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打一些竖井方便取水,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流量极为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最后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地理知识点框架高三

地理知识点框架高三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它揭示了地球各个方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在高三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化。本文将按照不同的知识点框架,为大家概述高三地理学习的内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方式。同时,还需要学习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包括经纬度的概念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特点等。 2.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对大气层、温度层、潜热和升降运动等的认识。同时,还需要掌握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季风气候等的特点和影响。 3.水资源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此外,还需要了解重要的水文地理知识,包括阴极冰川、湖泊、河流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4.自然灾害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等,需要了解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综合性。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人口与城市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人口的分布、变化以及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还需要研究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聚集、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等。

2.农业与农村发展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区域分布,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农村发展的改革与振兴。 3.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学习工业的发展过程、类型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掌握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工业布局和产业转移。 4.交通运输与通信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研究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网络。同时,还需要学习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地理条件对通信网络的影响。 5.全球化与地域联系 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同时,还需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域联系及其特点。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1)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0)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一、城乡土地利用 1.城镇和乡村 (1)城镇土地利用 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 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

功能区。 (2)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3)主要类型及作用 ——城市核心区域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2.城市空间结构 (1)形成: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表现⎩ ⎪⎨⎪⎧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 3.乡村聚落空间结构 类型⎩⎪⎨⎪ ⎧密集型: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分散型半聚集型 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为他们深入了解地球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提供基础。下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地理学科基础知识 1. 地理学科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地理学科的整体认知,对未来的地理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2. 地球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涵盖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以及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物质组成等基础知识点。 3. 地球的坐标系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表面的坐标系,包括经纬度系统、时区划分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 第二章自然环境基础知识

1. 自然环境要素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和生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 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 本节主要介绍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3. 自然环境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两个方面。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 本节主要介绍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政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本节主要介绍城市的定义、发展阶段和城市内部结构,同时介绍了城市的各种功能。 3.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本节主要介绍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重点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章资源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1、聚落的成因 (1)地形 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 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3)河流 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 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 (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 (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2、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 (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 (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 (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 (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 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 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②类型: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功能复杂的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功能区。 ③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的用地。 (4)城镇的主要功能分区 ①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镇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之分;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一般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方便居民购物和工人上

高考地理专题4.4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思维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D 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

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对点练习]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答案D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快,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高三地理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

高三地理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

高三地理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 第二部分城乡规划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本章知识框架】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城乡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形成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城市化过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主要成因与相应治理对策乡村聚落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概念指人类各种形式的______场所 类型划分依据 ________和________

基本动力 ______增长 中国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 城市化基 本 概 念含义又叫______化,是指人口和______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原因是________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______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______规模不断扩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入____世纪,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展迅速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表现出显著的内部______性 ________城市化(又叫________城市化)与________城市化并存 我 国 的 城 市

化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时间特点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前 ________性和______性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地区我国城市化水平中的层次成因 东部 ______ 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______,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______。 中部中 西部 ______ 密集带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现已形成综合实力雄厚、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密集地带 三.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__________高度集中 问题表现生态恶化 污染加剧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 ______波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社会环境 问题突出 ______过度密集 ______拥堵环境恶化地价昂贵 ______率较高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解析版)

专题08 乡村和城镇 考点0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2.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①土地租金上涨①商业规模缩小①消费群体减少①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1.D 2.B 【解析】1.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都是在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 2.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①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①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①正确。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某一线城市部分街区更新改造规划,该街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为传统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众多。随着城市发展,该街区部分机构外迁至新兴商务区。据此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