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表示某些量,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

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

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3.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图形,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等分活动,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点1、理解“等分”: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2、用重叠方式检验分割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平分(等分)”: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认识二分之一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十岁生日,小丁丁到小胖家去做客,小胖热情地招待小丁丁,他对小丁丁说:一盒有16块巧克力,我们每人8块;再给你4粒糖,我自己也留4粒,这里有2个苹果,我们一人一个吧!蛋糕只有一只,就归我吧!”小丁丁说:“我也想吃,我们分一分吧!”

小胖说:“我想这样分

小丁丁皱着眉说:“这样分不公平!”

师: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地分呢?请大家帮他们俩想想办法。

汇报交流:对半平分,一人一半,小胖和小丁丁都吃半个蛋糕。

师:那么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大家看书P39的题1,你看懂些什么?有什

么疑问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汇报:一半可以用

2

1 表示。你已经会念这个数了,谁还会念? 师:为什么可以用21表示?也就是要解决21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来这个问题。

大组交流。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2

1来表示,小胖可以吃到这个蛋糕的21,也可以说小胖可以吃到21个蛋糕。 问:小丁丁可以吃到多少蛋糕呢? (小丁丁可以吃到这个蛋糕的

21,也可以说小丁丁可以吃到2

1 个蛋糕。)

问:按照小胖的分法其中的一部分能否用21来表示呢?为什么?

2、认识几分之一

师:小胖、小丁丁他们刚想吃蛋糕,小亚和小巧带着生日礼物来祝贺小胖了,这下可为难小胖了,这个蛋糕该怎么公平地分呢?每个人又该分到多少蛋糕呢?请小朋友帮助小胖分一分。请大家拿出小圆片,我们用小圆片来替代蛋糕,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一下。

(1)交流分法

( 2)问:那么每个人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把一个蛋糕平分成4份,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

4

1。或把一个蛋糕平分成4份,每人分到41个蛋糕。 师:大家通过合作帮助小胖解决了难题,他们四人很快把蛋糕吃完了,小胖说:

今天真高兴,不仅吃了蛋糕,又学会了新本领几分之一(出示课题)。

二、动手体验操作几分之一

师:现在他要考考我们小朋友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大家动手

折一折,将这张纸进行平分,用斜线涂出其中的一份,然后说一说这一份表示多少?

交流:1、份数不同

2、份数相同,分法不同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家将这张纸平分成了不同的份数,并正确表示出其中的

一份是多少;有的小朋友将这张纸平分成了4份,但大家的分法不同,不

管怎么分,其中的一份都表示这张纸的

41,或者可以说每一份都是4

1张纸。 小结: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像21、4

1、81 …… 等这样的数都叫分数。 练一练:

1、课本p40 的 4

三、拓展与应用

1、介绍分数的由来

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了许多分数。其实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创造了分数…(媒体出示)

2、应用

方格纸上的图形是某个图形的

2

1,那么这个图形原来可能是怎样的呢? 请你画一画。

四、总结(略)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让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一的分数也有大有小。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3、结合分数表示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都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和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八戒分西瓜)

上节课,我们讲到猪八戒吃桃子的事,八戒在顺利通过师傅的考验后,吃到了又甜又鲜的桃子。天气真热,走到镇上,师傅让八戒去买个西瓜,不大一会儿,八戒不知在哪儿弄到一个西瓜。悟空说,我们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六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怎么分呢?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的多,所以我吃八分之一,师傅吃六分之一,沙师弟吃四分之一,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板书:

(1)猜想:那个分数更大一些?

(2)引导学生验证

那么到底那个分数更大呢?请你们利用学过的知识或身边的学具动手折一折。可以同桌合作。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张正方形纸,然后两长纸叠在一起,发现什么?(是一样大的)一人在纸上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色表示,另一人在纸上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色表示。

b 、同桌观察比较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c 、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定向升华:同样大的正方形纸二分之一的涂色部分比四分之一部分大,所以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吗?(方法同上)

2、开放探究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1)学生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在这几个分数中挑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提问: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之就越多。简单地说: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

1、独立探究,完成93页做一做的2题

重点说比较方法。

2、课本练习二十二第三题

让学生先写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3、同桌相互说一个分数,并比较大小

四、小结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都笑八戒了吗?你能按八戒的想法给他们分一分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板书:

几分之一比大小

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一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几分之几

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1份

1份

1份 14 14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直观演示、实物操作等活动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这里有一张圆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

请你从中任选一张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4

。 (1)学生操作。

(2)展示

14 14 14

(3)为什么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可都能表示14

呢? 小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分成4份,每一部分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几分之几(不带单位名称)

(1)出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蓝色部分是这个圆的14

,那么剩下的白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多少呢?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并回答:

这里的“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4 表示什么?34 里有几个14

? 小结:把一个圆平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3份是这个圆的34

。 (2)出示:

师:剩下的白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多少呢?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正方形平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34

。 (3) 出示:

看图回答:①上图中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23 里有几个13

? 小结:把一个长方形平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13 ,2个13 就是23

。 (4)出示:

看图回答:一板酸奶由6杯组成,小胖、小丁丁、小亚和小巧每人喝一杯,一共喝了4杯,他们一共喝了这板板酸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把一板酸奶平分成6份,这样的4份,就是46 ;一杯是这板酸奶的16

,4个16 就是46 ;所以他们一共喝了这板酸奶的46

。 (4)出示:

看图回答:一张粘纸上有12个笑脸,用去了2个笑脸,用去的是这张粘纸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笑脸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认识几分之几(带单位名称)

(1)出示:把1米长的纸带平分成同样的3分段,2段(涂色部分)长多少米?可以怎么想呢?

小结:可以想: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3段,这样2段的长度就是1米的三

分之二。1米的三分之二记作23

米。也可以想:1段是1米的三分之一,2段就是1米的三分之二,记作23

米。 (2)出示下图:

( )米

看图回答:①现在涂色部分长几米?

小结: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7段,这样的5段的长度就是1米的七分之五。

1米的七分之五记作57

米。②那白色部分长几米? 师:像34 ,23 ,46 ,57 ,27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米

(1)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分数中间的短横线是分数线,分数线上面是分子,分数线下面是分母。(2)结合刚才的图想一想,分母、分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分数的分母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3)结合刚才的图说一说:3

4

2

3

4

6

5

7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有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师: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1)书上P44的第5题中的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①核对

②为什么这三幅图所表示的分数分母都是8?

小结:对于不同的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8份,分母就是8。

(2)书上P44的第5题中的第2题,根据分数来给下面各图涂色。

①核对

②为什么这三幅图你都涂了5份?

小结:对于不同的整体,分子是5就表示有这样的5份。

2、判断:

(l)4个1

9

4

9

。()

(2)分母是8,比分子大2,这个分数是2

8

。().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3

7

。()

(4)11

12

中包含着12个

1

11

。()

(5)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3

8

块蛋糕()。

小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3、选择正确答案前的编号:

(1)把一块菜地平均分成6块,其中2块种黄瓜,3块种西红柿,黄瓜地占这块菜地的(),西红柿地占这块菜地的()。

A、1

6

B、

2

3

C、

3

6

D、

2

6

(2)妈妈做了一张饼,切成了相等的5份,小明吃了2

5

,爸爸比小明吃得多,

爸爸吃了这张饼的(),爸爸和小明一共吃了这个饼的()。

A、1

5

B、

3

5

C、

4

5

D、

5

5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动脑筋: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

几分之几

3 ……分子

─……分数线

5 ……分母

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图形或利用规律比较几分之几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的方法,经历比较几分之几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 1/2()1/4

1/6()1/10

2/5()2/7

师:还记得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规律吗?

生答: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越大。(板书)

2. 2/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这是我们学习的几分之几

二、出示课题

师:好,那么我们来学习《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板书)

三、操作比较,探索规律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律。

师:请拿起你一张纸,你会把它平均分成4份吗?马上动手!

生折纸。

师:折好了吗?

让学生分别指出3/4和1/4

(这样,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那么3/4是表示其中的3份)师:现在,我们来个涂色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请男生涂出这张正方形纸的3/4,女生涂出它的1/4,谁最先涂好就谁赢。

准备好了吗?

指名男生女生代表板演

(这时因为涂画得面积不一样,可能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A如果男生(举手):这样不公平。

师(惊奇地):咦!不公平吗?认为不公平的同学请举手!

生大部分举手。

B如果学生没提出意见,就进行比赛:

师:开始!

生进行比赛。

师:涂完的请举手!(女生全部都涂完)

师(高兴地):哇!女同学涂得可真快!我现在宣布:女生获胜!男生(不高兴地):我们涂3份,她们只涂一份,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能跟小张老师说说吗?

男生1:我们涂3份,她们只涂一份,我们涂的比女同学涂的多。

师:好像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比划)每份是它的1/4,3份就是3个1/4,3 个1/4比1个1/4多。说得有道理!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理由

男生2:我们涂的比女同学涂的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男生: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哦!还真是!经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3/4>1/4。(板书)。

师:看来,游戏不公平,刚才的比赛结果要取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刚刚通过比赛的规则知道了3/4>1/4

2.脱离直观,抽象的文字让学生继续感知规律

出示:一个蛋糕,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小猴吃了蛋糕的五分之三,猴妈妈吃了鲜桃的五分之二,他们谁吃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让学生写出分数,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谁吃得多。

学生:3/5>2/5(板书)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通过折纸或是画图得出3/5的面积更大;

2.利用几分之几分数的含义,3/5表示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其中的3就是它的3/5,同理得出代表三份的比代表两份的更大

四、发现规律,巩固新知

1.师:观察这两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母都一样;分子大的分数更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我们在比较分母想通的分数大小是,要看分数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板书)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师:真棒!让我们读一读自己总结的规律吧!(读2遍)

2.下面翻到书P95,把我们今天总结的规律抄在例题6的上面

并把书上例6涂一涂,比一比和做一做2.补充好

师查,若还有同学不懂,板演并讲解

五、灵活运用规律

1.()/9 >2/9 1/5<1/()()/()>3/8

2.师:下面我们书P98,不用图表示,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个分数比大小的规律快速完成

板示,并指名板演

4/7()2/7 1/3()1/4 3/5()4/5

2/8()5/8 1/6()1/9 3/9()7/9

六、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对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分数的大小怎么比较呢?

(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分数更大;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强化规律)

七、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

8/9( )5/9 1/5( )3/5 3/4() 4/4

2/7( )2/5 99/100( )99/99 2003/2004( )2003/2005

(2) 三(1)班爱好绘画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3/10,爱好音乐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2/10,爱好体育的同学比爱好绘画的同学多6人,那么爱好人数最多的项目是(),爱好人数最少的项目是()。

2.家庭作业

(1)五道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题

(2)五道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题

(3)《作业本》

八、板书设计

几分之几大小的比较

1/2()1/4

1/6()1/10

2/5()2/7

2/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

分子相同的,分母小的分数更大;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更大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下表是内容的编排。 计算法则 分数除以整数(例1) 整数除以分数(例2、例3) 分数除以分数(例4) 练习十一 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例5) 两步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例6)练习十二 “整理与练习” 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教材在编排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计算内容编排成两段:一是计算法则,二是乘除两步计算。两段之间穿插解决实际问题,留出了巩固法则、形成计算能力的时空。这是考虑到从理解法则到掌握法则需要一段过程,教学应遵循这个规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计算知识,能起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轻松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第二,计算法则的教学编排细致,从分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再到分数除以分数,最后才形成包摄性强的法则。分数除法是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转化的方法是乘除数的倒数,例1至例4都教学这样的转化。前两道例题在操作中开展形象思维,体会转化是合理的;后两道例题通过猜想与验证,理解转化是必然的。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使法则的教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不仅是形成知识技能,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载体。 第三,单独编排例题教学应用题。本单元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分数乘法概念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的。它与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许多可以比较、需要区分的内容。由于解法比较特殊以及教学内容比较多,单独编排有利于教学。 一、在图画上分——感悟算法。 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是分数除法中比较简单的情况。要从中初步体会,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分数并非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了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整套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让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分别学习。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在表达“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另外,分数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三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分数或小数进行表达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在这里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作好知识准备,也为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本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感受和直观认识分数的含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 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 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 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1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 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14 ,3 个饼共得到12个14 ,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 ,合在一起是34 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 在一起就得到34 块饼,所以每人分得34 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34 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14 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14 块,就是34 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14 ,就是34 块。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徐海良 为满足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需要,本教材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选择了较实用,较新的教学内容。编写时,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内容。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套教材要尽力体现的一些特色,也是这套教材的教学策略。 这套教科书为四年级起点版,共6册,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认识信息处理工具,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鼠标及开关机的方法,鼠标的正确操作及窗口的操作内容。第二单元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听音乐,看电影,玩简单的益智游戏,包括使用计算机自动播放CD唱片,认识音频播放器,选择曲目播放,利用计算机看影片及保存影片中的画面。第三单元介绍了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输入中英文的方法,包括认识键盘,学会键盘的操作姿势及敲键的方法,学会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中英文输入法及如何切换。第四单元介绍了用GIF Animator 制作简单动画的初步知识与操作,包括认识文件与文件夹,浏览GIF动画,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及保存动画文件。制作动态文字,学会使用视频滤镜。 本册书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初步的认识,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体会到学计算机的用处,计算机在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无处不在。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介绍了上网的初步知识,包括学会用浏览器上网,认识分类搜索网站,学会通过访问网页来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介绍了用ACDSee 浏览,管理,编辑图像的基本操作,包括学会浏览图像,放映图像,移动与删除图像文件,打印图像,学会改变图像的大小及剪裁,旋转图像。第三单元介绍了管理文件及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查看文件,组建自己的文件库,复制及删除文件,查杀计算机的病毒,安装杀毒软件等。第四单元介绍了用COOL 3D制作动画的操作方法,包括制作立体效果文字,使用照明特效制作烟花特效字,学会使用转场特效,制作弹跳动画,制作碰撞动画。 本册书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知识,体会到了计算机的多种用法,学会通过浏览器上网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多元化。 本书是这套教材的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多媒体,包括简单的影片剪辑,播放,截取,合并;使用扫描仪扫描图片文字;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将数码相机的照片导入计算机;抓取屏幕画面,保存影片中的画面;保存和编辑声音,播放CD唱片和声音文件,录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名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如果设上半场:x 分 如果设下半场:x 分 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下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下半场: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上半场:2x 分 (依据“下半场 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即“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列出方程 42-x =x 或 x =2(42-x )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x +x =42 (依据“全场得42分”) x =(42-x ) 或42-x =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或“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2x +x =42 (依据“全场得 42分”)

(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

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设其中一个未如果设上半场:x分如果设下半场:x分知量为x用代数式表示下半场:(42-x)下半场:x分上半场:(42-x)上半场:2x分出另一个量分(依据“下半场分(依据“下半场(依据“全场得得分是上半场(依据“全场得得分是上半场42分”)的一半”)42分”)的一半”,即“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列出方程42-x=x或x+x=42 x=(42-x)2x+x=42 x=2(42-x)(依据“全场得或42-x=2x(依据“全场得(依据“下半场42分”)(依据“下半场42分”)得分是上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半场的2倍”)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会认为题中缺少解题的信息,此时,教师追问:缺少什么信息呢?学生会回答:不知道公路长多少千米。这样就很自然地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知识树 二、说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信息学科课程本身的特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四、六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设计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说出多媒体文件中使用的各种媒体 2、能够上机使用多媒体工具软件进行独立操作,对音频、视频进行简单处理。 3、分析学生对因特网了解的情况,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建设的现状,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整个单元各节课之间的联系性,浏览器的运用,信息的搜索,信息的保存,电子邮件的使用,它们之间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五、对第六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世界》进行解读 “体验多媒体技术”内容一般有认识多媒体技术和让学生体验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等概念,体验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 “获取和加工多媒体元素”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主要内容包括图片的获取方法和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要求学生了解图片的类型、格式和浏览方法。 单元首先学习“多媒体世界”,首先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知道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学习多媒体在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flash 动画、电子图书、网络多媒体等内容。了解视频文件rm 格式文档。在第二课神奇的计算机音乐一课中,学习播放cd、dvd光盘及mp3光盘,用超级解霸、暴风影音等多媒体播放软件,了解常用的多媒体文件如wav、midi、cda、mp3、mp4、rm等格式文件,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话筒,能够压缩CD光盘,将CD文件转换成mp3文件,使用超级解霸的mp3数字抓轨功能,还有在小小“录音室”里要求学生学会录制音乐,最后学习如何将录制好的音乐进行编辑,添加配乐。第三课进入“计算机小剧场”中,学会使用超级解霸播放器播放VCD、DVD光盘,认识常见的多媒体视频文件,了解AVI、MPEG等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保存精美图片,能用超级解霸软件截图、保存精彩片断,并在后面详细介绍了视频采集的概念、方法,目的是编辑我们日益普及的家用摄像机。 六、教学建议 本册书的编写由于时间较长,内容上有些滞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删减与补充,课时上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强调主题的确定。 2、加强合作性学习。 3、及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七、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由于教学内容要含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学生对信息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所以评价要注意教学时机的全程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资源:校园网络资源、信息资源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报告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计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倒数的认识 新版教材将“倒数的认识”由原实验教材的“分数乘法”单元移至“分数除法”单元,并独立编排为一小节,作为分数除法的准备内容。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由于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是“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认识倒数的概念以及熟练求出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要的知识基础;其二,这样编排,使本单元的知识呈现更有逻辑性、整体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逻辑顺序。 (二)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乘法的逆运算。但由于分数乘法的含义有了扩展,分数除法作为其逆运算,具体含义也自然有了扩展。因此,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用“同数连加”的实际例子引出两道除法题来说明,也可以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例子引出除法题来说明。在具体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时,实验教材重视相关知识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采用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新版教材对于除法意义的教学,仅从编排上看,不再单独设置例题,只在练习中加以渗透,如教材练习七第1题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第2题先看清左右两题之间的关系,写出得数。通过练习,使学生体进一步体会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但从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寻过程看:教材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通过折纸和画图的数形结合方法及分析,推理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显然,这分析的过程既是对分数除法意义和算理的理解过程,也是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寻与归纳过程。教材将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与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充分利用分数乘除法意义互逆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三)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已学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式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同步教学。如例2,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式,只是具体数据变成了分数;另一种是数量关系涉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需用抽象的“1”

最新人教版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例4)说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例4》说课稿 三小张春艳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下表是内容的编排。 计算法则 分数除以整数(例1) 整数除以分数(例2、例3) 分数除以分数(例4)练习十一 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例5) 两步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例6)练习十二 “整理与练习” 从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教材在编排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计算内容编排成两段:一是计算法则,二是乘除两步计算。两段之间穿插解决实际问题,留出了巩固法则、形成计算能力的时空。这是考虑到从理解法则到掌握法则需要一段过程,教学应遵循这个规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计算知识,能起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轻松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第二,计算法则的教学编排细致,从分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再到分数除以分数,最后才形成包摄性强的法则。分数除法是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转化的方法是乘除数的倒数,例1至例4都教学这样的转化。前两道例题在操作中开展形象思维,体会转化是合理的;后两道例题通过猜想与验证,理解转化是必然的。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使法则的教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不仅是形成知识技能,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载体。 第三,单独编排例题教学应用题。本单元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分数乘法概念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的。它与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许多可以比较、需要区分的内容。由于解法比较特殊以及教学内容比较多,单独编排有利于教学。 一、在图画上分——感悟算法。 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是分数除法中比较简单的情况。要从中初步体会,分数除法可以通过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进行计算。为了有利于体会,这两道例题都选择可以操作的素材。 例1呈现了4/5升果汁的图画,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算出结果。一部分学生在直观操作中会看到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5,列出算式4/5÷2=2/5。“兔子”卡通的思考和这部分学生的想法一致,它的“4个1/5平均分成2份”清楚地解释了4÷2/5的意思。另一部分学生在直观情境的支持下,从4/5平均分成2份推理,得出就是求4/5的1/2。“小鸟”卡通把这样的思考用式子的恒等变换表示出来,就是4/5÷2=4/5×1/2。教学例1要在鼓励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的前提下,突出“小鸟”卡通的方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感悟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对继续教学分数除法有定向作用。 第55页的“试一试”计算4/5÷3。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把例1算式的除数“2”改成“3”,

三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山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修订,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强大工具,初步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的技能,同时要求学生从小就要注意到信息社会的相关道德法规和社会责任;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设置了良好的环境,激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反复实践,直到获取成功,从而扎实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力求从小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出发提出教学任务,以故事和童话的方式引入相关的教学情境。 二、主要内容 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走进电脑城,教材编排了“电脑城前细观察”、“电脑城里的鼠精灵”、“电脑城堡的传令兵”、“十指敲击练兵忙”、“英语会话输入赛”五个活动。 第二单元主题是:邀游Internet地球村,教材编排了“芝麻开

门”、“网上导游”、“收藏宝藏”、“申请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六个活动。 第三单元主题是:魔力画室,教材编排了“走进魔力画室”、“小蘑菇”、“握装的松树”、“可爱的小鸡”、“我的爱车”、“雪中小屋”、“海底世界”、“快乐的童年”、“我们的乐园”、“兴旺的牧场”、“美丽的南极”、“我们的节日”十二个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是信息处理高效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菜单、窗口、对话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学会鼠标与键盘的操作,学会对窗口进行操作。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在电脑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从学习windows的启动开始,把枯燥的概念和操作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每个活动主要学习一两个知识和技能,使得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对于难点则分散到几个活动中进行消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第二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如果设上半场:x 分 如果设下半场:x 分 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下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下半场: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上半场:2x 分 (依据“下半场 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即“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列出方程 42-x =x 或 x =2(42-x )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x +x =42 (依据“全场得42分”) x =(42-x ) 或42-x =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或“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2x +x =42 (依据“全场得 42分”)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宇文芬平 一、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改“教教材”为“用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数老师都教过多次了,相信大家对教材并不陌生,教材是几年前编写的,因此有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材采用零起点的编写原则编写,使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在衔接上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有些意见,这些意见有很多是合情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老师应该“用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因为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应该是教材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仍然要注意把握教材,以教材为本,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处理。 二、教材特点: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我对教材特点做了如下的总结: 1、本教材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本教材是专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编制的,共分两册:第一册主要讲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第二册主要介绍网站的建立、动画制作、电子表格的处理等内容。今年信息技术由石家庄市电教馆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机器人基础知识。去掉了Frontpage网页制作一章。同时教学计划也进行了调整。 3、本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在精心设计的几个学习栏目中,“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指南”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通过“任务小结”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得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4、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作品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在“操作指南”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有关的软件功能,难以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是,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而在“操作指南”中又难以兼顾到地相关知识、技能在“知识链接”部分列出并进行讲解,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练习与思考”则主要结合某一个或几个任务所设计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阅读材料”则主要提供与本节知识点有关、但并不要求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学习。 5、考虑到当时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零起点”的现状,本套教材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较大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材在任务小结、练习与思考、阅读材料等部分都适当的为学生的自我拓展和提高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教学原则: 1、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而地对电脑有兴趣,并不等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