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三期”不可忽视的高税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金税三期”,不可忽视的高税务风险

一、“金税三期”是什么?

金税三期指的是建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全方位大数据税务识别系统。

一个平台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

两级处理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

三个覆盖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并与相关部门联网。

四个系统指通过业务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系统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个应用系统软件。

二、税务系统的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

以前的系统只能识别发票上的“基础信息,如金额、税号”等,但现在的金三系统,就是人工智能了,将逐一实时采集、存储、查验、对比发票的全要素信息。现在的“金三”系统,采用的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强大到超乎想象。

1、企业的任何事项均会留下记录,金税三期的大数据,也会追踪企业的资

金流、票据流等。只要大数据系统将企业纳税人识别号做为起点,追查同一税号下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企业是否虚开发票了,以及是否购买假发票入账,其实一目了然。

2、开票软件已经增加了商品编码,商品品目可是由商品编码控制,商品数

量由单位编码控制,一旦被监控,系统将直接知道你企业的库存状况,并计算出商品增值额、库存存量额,对增值税你还敢抱侥幸的心吗?

3、五证合一后,税务、工商、社保、统计、银行等接口全面联网,个税社

保、公积金、残保金、银行账户等,应该在税务系统里面一览无余!凡是找票顶薪酬和劳动报酬支出的要注意啦!凡个税申报人数与社保不一致的要注意啦!凡实发工资与社保基数或个税基数不一致的要注意啦!

4、金三上线,企业的违规被查风险确实增大,掩耳盗铃式的反舞弊手段失

灵,一批靠偷漏税的企业,必然成为税务预警的对象。

5、利用大数据,金三系统现在连你发生了多少固定资产发票(买过多少

房,买过几辆车);多少费用发票(多少是办公的、多少是差旅的,多少是

请客的),都可以准确知道。等到金三税务系统功能全部完善开放,到时所有税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保等,100%都能够检测到~

三、不少企业认栽“金税三期”

金税三期启用以来,好多没有发生真实业务,而是从朋友公司或者直接从市面上买回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销项税额的,都纷纷被国税的金三税务系统排查出来了,从而要求企业作进项转出。由此而要补交税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企业为数不少,并受到漏缴税款0.5倍--5倍的罚款,还有每天万分之五的税收滞纳金!

现在金税三期大数据上线,税务局系统升级后只要动态数据比对不对,税负率偏低,系统会自动预警,税务局评估科的人员会马上打电话让拿三年的账交过去进行查账,后续的麻烦就不是当初抵扣的那点税款可以解决的。

四、“金税三期”分析

国税的金三系统正运用“互联网+”思维,稳步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推广电子发票,加大税收大数据运用,使税收征管从凭个人经验管理向依靠大数据分析转变。

据了解,目前国税的金三系统还没有开放全部功能,就这样都查出不少企业逃税。假如到了金三税务系统功能全部完成开放,估计是一抓一个准,100%能够监测到。

在此再三郑重告诫各位老板:如果没有发生真实的业务,千万不要在外面购买进项发票用于抵扣。

税务局已经通报提醒各纳税人一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五、总结提醒

千万不能再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买票)抵扣,也不能虚开增值税发票(卖票)赚钱。

大部分企业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包括3种情形:

1、向甲方购物,通过甲方介绍或者同意甲方的安排,接受乙方开具的发票;(接受第三方开票);

2、购买甲商品,开具乙商品的发票;(改变商品名称开票);

3、没有购物,直接买发票。(完全虚开发票)。

千万不要相信“开票公司”讲的“发票认证通过抵扣了就没有问题”的鬼话,那些专门卖票的企业,开票不可能正常,他们向你开票,也向其他人开票,他们靠“开票”赚钱,他们迟早都会被税务稽查系统筛查出来,被税务机关盯上。

另外,开票公司的抵扣链条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会立马“卷款走人”,当月开具的发票就不申报,必然东窗事发,所有买过他的发票的企业都会“带出来了”。最终,买票企业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再次提醒各位,从现在起,不再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买票)抵扣,宁可增值税税负高点,也不能去买进项抵扣。不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关键在企业负责人,仅仅靠财务部门是无法控制风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