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美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

深度剖析美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
深度剖析美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

深度剖析美国互联网银行经营模式

作者: 吴畏史国财来源:兴业证券时间: 2014年06月03日15:00:09

【摘要】本文对美国Bofi、ING Direct US 和Simple 三种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Bofi——纯正的美国互联网上市银行;美国ING 直销银行分析——曾经的美国第一互联网银行;Simple 分析——传统银行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

我们对美国Bofi、ING Direct US 和Simple 三种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Bofi——纯正的美国互联网上市银行

美国ING 直销银行分析——曾经的美国第一互联网银行

Simple 分析——传统银行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

一、三种互联网银行模式的比较

我们从以下多个方面对美国三种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Bofi、ING Direct US 和Simple。

1、成立时间

Bofi 成立于1999 年,2000 年开业;

ING Direct US 是在2000 年开业,两者时点接近;

Simple 则显著晚于前两者,公司成立于1999 年,而业务真正开始则是2012年。

2、成立状况

Bofi 本身与传统银行无关系,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走互联网银行的模式,2005年在NASDAQ 上市后,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ING Direct US 是荷兰的ING 集团为了拓展美国的零售银行业务设立的子公司。

Simple 是由具有银行经验的人士创立的银行服务商,本身并不是银行,而是与合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又后者提供存款账户,Simple 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服务。

3、现状

从目前时点看,Bofi 的经营是成功的,顺利度过2008 年的金融危机。从目前美国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看,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ING Direct US 自身的经营失策,在2008 年危机中遭遇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后来由于ING 集团收缩全球业务,2012 年出售给美国区域性银行第一资本银行(Capital One),目前已经更换品牌,成为旗下的部门。

Simple 在2014 年2 月被BBVA 以1.17 亿美元现金的对价收购,作为独立部门单独运营,但预计将与BBVA 开展深度合作。l 吸收存款

4、从产品类型角度:

Bofi 根据客户不同特点,会提供相对丰富的存款产品;

ING Direct US 则强调单一性,避免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运营成本;

Simple 主要是活期存款为主。

5、从提供的存款利率看

Bofi 和ING Direct US 都强调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目标客户,利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Simple 则凭借较高的附加值服务,只给予象征性活期存款0.01%的较低的利率。

6、从服务收费来看

为了与传统银行相区别,三家都强调不会有复杂的存款收费项目。从实际看,Bofi 会有少量的存款收费项目,而ING Direct US 和Simple 基本没有。

7、资产运营

Bofi 和ING Direct 都选择了操作较为方便、安全性高、收益率合适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且集中在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部分。但Bofi 近年以来,已经开始在风险可控

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了汽车消费贷款、保理业务,2013 年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等高收益领域的投入。

Simple 则为银行服务提供商,对资产运用并不擅长,直接交由合作银行完成,自己参与利息收入的分成。

8、客户数目与市场份额状况

截止2013 年6 月底,Bofi 拥有活期储蓄账户2.36 万个、定期存款账户1.11万个,合计3.47 万个,存款余额20.92 亿,市场份额依然较低。

ING Direct US 则在2008 年前经历了快速扩张,一度成为美国第一大互联网银行,2011 年底存款余额830 亿,约占美国存款份额的1%左右,客户约700万。

Simple 则在正式对外服务不到两年的时间,迅速积累了超过10 万用户。但考虑到以活期存款为主,存款占比可能不高。

9、渠道分析

Bofi:以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为主的方式开展负债、资产业务,完全不设立物理网点,背后以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支持,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ING Direct:线上为主,有少量的线下咖啡馆作为网点补充。

Simple:本身不做银行,而是与银行合作,自身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电话等方式提供一系列的银行服务,除了传统的存款和支付服务外,还提供消费储蓄计划的理财服务。

10、商业模式与财务分析

Bofi:以互联网开展传统银行业务,注重运营技术杠杆,发挥规模优势。凭借合理的NIM、较低的信用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本收入比,获得了高出同行业的资本回报水平

ING Direct US:”薄利多销”在银行业的体现,低NIM、无中间业务收入、低成本收入比,公司的ROE 低于行业水平,但凭借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较高的存款利率迅速吸引了目标客户,将市场份额提高到1%。

Simple:只做平台,不做资产运用。通过提供有附加值的消费储蓄计划的理财服务吸引客户,并从合作银行手中进行利息收入等分成。

11、市场估值

Bofi 当前市值12.8 亿美元,对应2013 财年的市盈率为42 倍,对应2013 年6月底净资产7.6 倍。

ING Direct US 在2012 年2 月被Capital One 收购,对价为0.54 亿Capital One的普通股加63 亿现金,合计价值约88 亿美元,对应2011 年的市盈率为56倍,市净率为0.97 倍。PB 接近当时行业的平均估值。

Simple 在2014 年2 月被BBVA 以1.17 亿美元现金收购,由于Simple 采取轻资产模式且刚刚实现盈利,传统的估值测算无法应用。考虑到Simple 超过10万的客户,BBVA 以大约1170 美元的代价购买一个存量客户。

二、Bofi——纯正的美国互联网上市银行

1、公司概览

BofI 控股公司是Bank of Internet USA 的控股公司,成立于1999 年7 月,总部位于加州的圣迭戈。Bank of Internet USA是一家纯正的美国本土互联网银行,于2000年7 月开业。

Bank of Internet USA 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消费领域的银行,未设立一个物理网点。

自从公司开业以来,特别是2005 年在NASDAQ 上市以后,公司规模快速扩张,最近十年间资产规模年复合平均增速达22.53%;营收平均增速32.56%;公司开业第三年开始实现盈利,最近十年间复合平均增速达33.90%。截止2013 年6 月末,Bofi 的总资产达到30.91 亿美元,2013 财年(2012 年7 月至2013 年6 月)营收1.29 亿,净利润0.39 亿。

2、行业分析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兴起

银行业务正从传统单一的物理网点模式向多样化客户需求导入入口模式转变。

30-49 岁人中87%拥有手机、80%的家庭加入网络,只有15%的美国银行交易业务是在网点完成的。下个十年,网点驱动的分销模式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低、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模式。

银行业是服务业,过去拥有最多、距离居民位置最近的网点,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服务,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入生活,成为距离居民更加的终端,那么能够在互联网端和移动端更接近消费者,为其提供更加快捷、方便服务的银行,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趋势二:通讯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革命

随着技术和数据革命的发展,技术的运营和对数据的挖掘将更加成熟。通过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客户的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需求,而背后的逻辑则是运营成本的继续降低。

我们认为Bofi 正式在针对两个趋势应运而生的新的银行商业模式。

3、业务模式与财务分析

针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为主的方式开展负债、资产业务,背后以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支持,从而实现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负债端,Bofi 主要以互联网+手机App+借记卡形式,凭借有吸引力的利率和较少的收费来吸收存款;

资产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发放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获取安全性高又稳定的利息收入和服务费。

较之传统银行的大量物理网点和相应的运营人员,Bofi 的互联网银行模式凭借着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优势,可以节约运营成本,并实现技术上的规模优势,支持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

存款:网络吸引+线下合作伙伴

Bofi 在负债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针对客户群体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并以有吸引力的利率、较少的收费项目吸引目标群体;线下,则与包括连锁超市等结成合作伙伴,通过提供快捷的支付方式等,吸引此类客户。

由于不存在物理网点,Bofi 通过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相关快捷服务,包括手机银行(用手机查询余额、转账、存支票、支付账单)、预算和理财管理、在线账单支付、邮件或短信转账、借记卡、免费使用ATM 提取现金等。

总体来看,由于纸质支票的减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ofi 只通过互联网提供客户体验成为现实。

Bofi 开业后五年,即吸引了1.37 万个人账户,危机期间个人账户略有减少,但总体来看最近十年账户数继续增加,反映了Bofi 对个人客户的持续吸引。到2013年

6 月底,Bofi 累计开始活期储蓄账户和定期账户3.4

7 万。期间,活期储蓄存款从人均1.26 万提升至4.04 万,定期存款则从.61 万大幅提升至9.62 万,则反映了Bofi 的账户被更多人作为主账户。在两个因素下,Bofi 存款保持最近10 年GAAR 达到22.73%。

从存款构成看,定期存款占到一半左右,主要是大额定期存款(10 万美元以上);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占一半左右,其中储蓄存款比例较高,付息活期存款在2013年度占比提升较多。

为了吸引客户对存款定价利率较高,再加上定期存款占比超过一半,Bofi 的存款付息率要高于美国的其他几家大银行。

贷款端:从风险较低的居民按揭起步,向汽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延伸Bofi 的贷款发放依然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Bofi 最初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主要是面向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后来逐渐拓展到汽车消费贷款、保理业务。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

2013 年公司向中小企业投向贷款7872 万美元,较上一年增长近一倍,反映了公司向高风险高收益扩展的愿望。

目前住房按揭贷款依然是Bofi 最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公司从中获取利息收入和相关手续费。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例,线上贷款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申请贷款;而线下则通过国与房屋经纪人合作;此外,通过电话中心向现有客户营销,实现交叉销售总体来看,Bofi 住房按揭贷款的贷款房价比(Loan-to-Value, LTV)保持较低,2013年6 月末均值为54.68%,出现违约的概率较小。

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我们看到2007 年的次贷危机和之后的金融危机中,Bofi 始终保持较低的不良率,安全度过危机。

互联网技术杠杆

使用互联网技术,减少了物理网点成本(折旧或租金),节约了人工(单位员工规模)。

经济规模:可以在客户和负债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运营成本不增加,即规模经济以技术为杠杆,达到规模快速增长

自动操作、高效率

互联网平台、电子化处理流程

快速互联网营销,快速调整利率,应对环境变化从财务角度看,Bofi 以合理的NIM、较低的信用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本收入比,获得了高出同行业的资本回报水平。而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网络优势对于客户的持续吸引,Bofi 实现了规模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三、美国ING 直销银行分析——曾经的美国第一互联网银行

1、ING 集团以直销银行打开海外零售银行业务

直销银行是以对公业务著称的荷兰ING 集团拓展海外零售市场的重要手段。1997 年4 月,ING 第一家直销银行在加拿大成立。1999 年,西班牙和澳大利亚陆续开立ING 直销银行。之后在法国和美国于2000 年也开立了直销银行。2001 年在意大利和德国开立。2003 年英国直销银行开立,2004 年奥地利直销银行也开立。2008 年危机之前的ING 直销银行总体是运营成功的,在当地银行业的零售业务份额提升显著。以加拿大直销银行为例,加拿大银行在2001 年首度盈利(开业四年后),并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亏损。截止2011 年,加拿大ING DIRECT 有178 万客户,超过900 个雇员,380 亿加元资产。

ING 各国直销银行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出现了新的变化。ING 集团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和相应的业务,专注与欧元区。

欧洲大陆以外的银行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已经出售给其他当地银行;

德国和奥地利的银行,与其他对公银行业务一起整合到ING Diba;

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地区的ING Direct 也在整合当地的对公银行业务,从单纯的直销银行转为全产品银行。

2、ING Direct USA 的运营

ING 美国直销银行于2000 年在美国设立,2002 年实现首次年度盈利。2008 年、2009 年因为不良率大幅上升连续两年亏损,2012 年出售给美国区域银行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在ING Direct 的品牌下独立运营一年后,2013 年初在“Capital One 360”品牌下运营。

ING 直销银行的目标客户是接受电话、网络等方式,受到良好教育,收入水平较好,对于价格敏感的客户群。ING 直销银行几乎不设立物理网点,而是通过网络运营,吸引对存款利率敏感、对互联网熟悉的用户。在资产端,从事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从而获得超过货币市场的回报,用以支持负债端的高利率。但总体来说,ING 直销银行走的是“薄利多销”的模式,低资产端收益、高负债端成本,使得其NIM 要低于同行业水平。此外,ING 直销银行还几乎不存在收费项目,这导致其中间业务收入几乎为零。

从产品角度看,简化产品种类和服务过程,降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客户要求增加,则会被ING Direct 移出客户群,从而避免增加额外的运营成本。

针对直销渠道,提供有限的产品选择;

存在储蓄账户和支票账户,相互关联,可以方便提取现金;

没有最低存款要求,不收取费用。

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渠道来看,以互联网(网页+手机移动终端)为主,线下少量咖啡馆(8 个左右)作为补充。咖啡馆里的店员可以提供咨询服务,主要是增强部分客户的现场体验。

接下来,我们对ING 直销银行在2011 年及以前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说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2.1、总资产扩张,存款份额最高时约占1%

恰当的定位和薄利多销的模式,使得ING 直销银行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到2011年底,客户存款达到830 亿,约占美国银行业的1%左右。从阶段看,2000-2005年是高速增长期,2006-2008 年是稳步增长期,2009-2011 年则步入了成熟期。

2.2、开业第三年实现年度盈利,但金融危机期间出现大额亏损

在开业的第三年,ING 直销银行即实现了盈利,随后利润快速增长,但经营策略的失误导致受到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牵连,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大额亏损。

2.3、存款主要是资金来源,资金投向贷款和证券类投资

存款占付息负债的90%以上,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资产运用包括房屋贷款和证券投资,贷款约占到生息资产的一般左右。

2.4、ROE 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发现美国ING 直销银行的ROE 水平远远低于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拆,主要原因:低利率贷款,低存贷比以及高付息率,导致NIM 低于行业平均;不对客户收取额外费用,非息收入几乎为零;资本充足率超过20%,财务杠杆较低。

存款付息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贷款主要是房屋贷款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坚持不对客户收费原则,非利息收入接近零

费用节约明显,成本收入比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低风险资产业务,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但未能单一贷款结构使其未能低于金融危机

低财务杠杆下,ROE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虽然有着低于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但较低的净息差、没有非利息收入使得公司的ROE 处于较低的水平,最高时也不超过0.6%,这大大低于同期的行业平均水平。而部分年份的坏账爆发使得ROA 难以承受拨备费用的大幅提升,在08、09 年转为负值,其中2008 年降至-1.38%。

直销银行的贷款结构更加单一,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差,公司保留了较多的资本,这也使得银行的杠杆优势难以发挥,ROE 持续低于6%,这也低于同时期的行业平均水平。

四、Simple 分析——传统银行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

近日,西班牙第二大银行BBVA 以1.17 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的“虚拟银行Simple “。l Simple,成立于2009 年,最初叫做BankSimple,公司位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是一家通过网页和手机移动客户端提供个人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服务商。

个人金融服务提供商:Simple 本身不是银行,而是作为一个移动金融服务提供商,将个人客户与合作银行(banking partners)连接在一起。合作银行(收购之前是美国的Bancorp Bank)提供一个受FDIC 存款保险的NOW 存款账户,而Simple 则在此账户基础上为个人客户提供包括综合理财在内的个人金融服务。

服务功能替代传统银行,更加便捷性:Simple 自身没有物理网点,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或者手机App 申请账户,通过邮寄获得Simple 的借记卡。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获得传统银行提供的主要个人服务:

Simple 的借记卡可以在5.5 台ATM 机免费取现,这多余美国的其他任何一家银行;App 提供最近的ATM 状况;

手机App 可以通过拍照扫描方式,存入纸质支票;

手机App 可以与使用人的其他银行账户实现免费、迅速的转账;

手机App 可以实现对其他人转账、实现移动支付。

我们认为Simple 的手机App+借记卡,基本解决了无物理网点带来的问题,与传统银行相比,在便捷性上优势更加明显。

Simple 提供包括储蓄和消费计划的理财服务,培养客户习惯:Simple 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使用者的日常储蓄和消费提供综合的理财服务:通过增加消费计划功能和储蓄计划功能,促使用户合理安排现金;对于每笔消费支出,用户可以通过贴标签等方式归类,用于事后查询报告等。

Simple 的优势在于,一旦用户的储蓄和消费习惯形成,将对其具有较强的粘性。这也是其对于合作银行具有较大议价能力之处。

存款账户利率较低,但收费项目少:Simple 对于开设账户,不进行最低余额限制,与其他银行的存款账户相比,收费项目少。值得注意的是当前Simple账户的利率只有0.01%,这一水平普遍较低。但Simple 通过特有的增值服务,实现对客户的吸引。

截止2014 年2 月,Simple 已经拥有10 万用户,其中大部分新增来自于2013年。便捷的移动银行和具有粘性的理财功能,将持续为其带来新增客户。

目前基本实现盈亏平衡:Simple 的收入来自存款带来的存贷利差与支付带来的收单费,按比例与合作银行进行分成。而先进的技术优势使得Simple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运营和客户个性化需求,客户增长并不会带来边际成本的上升。

收购方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是西班牙第二大银行,在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具和美国阳光地带(南部各州)具有网络优势。

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商被传统银行收购,我们并不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失败。

相反,我们认为这反映了在互联网加速的时代,传统银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的态度。收购之后的Simple 将继续独立运营。合作银行将转为BBVA 的美国分行,这将为BBVA 直接带来超过10 万的零售客户。Simple的快速发展,将为BBVA 带来更多的增量零售客户,这也是BBVA 愿意给一个只有92 名员工、刚刚实现盈利的机构1.17 亿美元估值的原因。

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史(1990年代)

内容目录 1995-1998 年美国银行股超额收益明显 (4) 1980-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兼并收购潮 (5) 危机处理阶段(1980-1994 年) (5) 提升竞争力阶段(1994-2000 年) (8) 199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11) 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进入高盈利稳定发展阶段 (13)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进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13)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 (15) 综合化经营能力增强 (15) 资产稳步扩张 (16) 净息差收窄,但高于危机前水平 (17) 总结 (18)

图表目录 图1:1995-1998 年中旬美国银行业超额收益明显 (4) 图2:美国标普500 银行指数PB 值由1.2x 提升至3.5x (4) 图3:1995-1998 年中旬美国个股银行股价大幅上涨 (5) 图4:1980-1990 年代初期美国大量银行倒闭和救援 (6) 图5: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规模 (6) 图6:1980 年代美国银行业不良率持续在高位 (6) 图7:1970-1980 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涨 (7) 图8: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数量 (9) 图9:美国所有受FDIC 担保的银行业机构数量 (10) 图10:不同类型银行总资产分布情况 (11) 图11:1992 年开始美国经济稳定高增长 (12) 图12:1992 年开始美国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 (12) 图13:1990 年代美国新房销售持续增长 (13) 图14:1990 年代美国住房市场指数呈上升态势 (13) 图15:1990 年代住宅抵押贷款ABS 快速增长 (13) 图16:1990 年代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额变动 (13) 图17:1993 年开始美国银行业净利润稳定增长 (14) 图18:1990 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盈利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14) 图19:美国银行业不良率自1992 年3 季度持续快速下行 (15) 图20:1990 年代美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行 (15) 图21: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 (16) 图22: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资产进入稳定扩张期 (16) 图23:不动产抵押贷款占比提升 (17) 图24: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净息差收窄 (17) 图25: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处于加息环境中 (18) 图26:1990 年代存款占负债总额比重下降 (18) 表1: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资产分布情况 (7) 表2:1980-1994 年美国各州关闭或接受了FDIC 援助的美国商业银行数量 (8) 表3:1980-1994 年破产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超过100 亿美元的银行名单 (8) 表4:1992 年世界十大银行 (9) 表5:1995-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典型事件 (10) 表6:2000 年世界十大银行(按资本总额排名) (11) 表7:杜邦分析 (14) 表8:估值表 (20)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一、战略目标 1、中国工商银行六年战略转型的主要成就 2006~2011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十年战略转型大步推进的阶段。过去六年,本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战略转型成效突出: 其一,坚持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较好地平衡了业务发展和资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较低资本耗费的发展道路;其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的问题,在合理控制信贷等高资本消耗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兴业务、中间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构筑起新的业务发展架构,确立起在重大潜力业务领域的显著优势;其三,转型激发了全行发展活力,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其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其五,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竞争区域分支行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其六,体制机制改革较快推进,全行管理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其七,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逐步形成了支撑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跨境、跨市场业务平台。 2、中国工商银行新三年规划的战略框架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特征,本行将更加坚定地推进经营转型,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更好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未来三年,本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调整结构、创新驱动、优化格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完善治理、人才兴行、文化引领”三十二字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朝着实现“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银行”的愿景目标迈出更大步伐。本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托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和业务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保经营业绩稳健可持续增长。 二、目标客户 向438万公司客户和3.93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产品、服务 1、个人金融服务例如:留学贷款等 2、企业金融服务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等 3、电子银行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等 4、银行卡服务例如:牡丹运通卡等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盈 利 模 式 转 型 研 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元化的不断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因此国际金融的全面开放及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领域也收到一定冲击,所以近几年来,我国面对激烈的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进行转型发展。因此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应对国际挑战和竞争的现实需要。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应保持贷款业务的平稳增长,优化贷款资产结构,提高其他资产的管理和运作能力;积极培育投资银行类业务市场;做好发展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

目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1.2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原因 1.2.1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2.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探讨以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3.1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约束的强化,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和经济周期的波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目前,存贷利息差仍是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持续依存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无疑会对以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力。对新形势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拓宽盈利渠道,寻求新的盈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四大类(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发展历程: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总部位于上海。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深圳特区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2年3月,招商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登陆H股市场。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团银行部改组成中信实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成为第二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5年8月,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中信银行。 1987年,深圳特区6家信用社联合改制,成立深圳发展银行,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银行。2010-2012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的平安银行吸收合并发展,2012年8月2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通过“三步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在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现实依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现实,在政府对商业银行仍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较小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面对股改上市后的股东约束、资本约束及监管约束,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导致净利差日趋缩小的现实,对现有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股改上市后的资本约束、股东约束及后危机时代日趋严格的监管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推进。 首先,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指出市场需求与制度环境决定了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再次,分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演进的影响,对危机中所暴露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未来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展望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进趋势,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金融制度变迁是金融市场上利益相关者间博弈的结果,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原动力和归宿,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已较多地论证了这一点;制度因素则是制约和条件。但是,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管制,市场力量仍显得薄弱,因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推动力不够,制度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则明显要强于市场因素。 本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形成目前盈利模式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后,借鉴西方国家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潮流及各国为防止危机悲剧重演纷纷推出的监管新政,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是逐步从目前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向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盈利模式转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在外部宏观金融制度约束与内部银行经营变革的均衡中实现。 随着银行内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外部宏观金融制度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将逐步取代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最终将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制度的绩效。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轮绩效提升之中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提高银行的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范文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1/ 6

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于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调整升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打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带来的影响,研究应对这一形式的策略。 1 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均得到普及和应用,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根据当前发展局面,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机遇和调整,根据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调整传统盈利模式。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的影响

2.1 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流失存款业务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基本业务,自 2014 年以来,其一贯快速增长的势头被改变,吸纳银行存款的速度逐渐减缓。 近几年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吸纳了大量的存款,其在 2017 年中旬达到的规模已超过了招商银行于 2016 年定期及活期存款的总额。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灵活性更强以及年利率更高。 2.2 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被抢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颇为严苛,一般选择信用记录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个人及小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难以通过。 互联网金融有效扭转了这一发展形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全方位衡量考核个人及小型企业的信用程度,根据综合信用评估结果判断是否予以贷款,这一模式符合当下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网上信贷在审核评估程序上更为便捷高效,具有门槛低、环节少等优势,使得不少企业及个人更倾向于采取网上贷款。 2.3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3/ 6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期,众多银行相继破产,将近4000个金融机构于1933年倒闭。自那时以来,联邦和州政府就担任起保护人的角色,开始控制商业银行的各种活动,而这种监控的结果造就了美国金融服务体系框架的最终形成。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银行业才开始实现全面自由化。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只要银行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和拓宽业务领域。 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保护性压抑阶段(20世纪30-40年代):由于紧随大萧条期而来的众多银行的倒闭,政府管制主要集中在存款保险,以及紧锣密鼓的检查与监督上,以此来避免更多的倒闭现象发生,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控制中求发展阶段(20世纪50-70年代):银行发展日趋稳定并且积累到相当的数量和规模之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规范银行的扩张上面,包括对区域和产品扩张进行限制。政策明确限定了银行可以在哪里设立办事处、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以及可以按何种利率收取或支付。直到19世纪80年代早期,商业银行的操作性定义一直保持得非常简单———“商业银行就是接受活期存款和提供商业贷款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这些限制而成立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觉醒和自由化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伴随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银行面临着产品多样化和渠道多面化的巨大压力。受市场需求的驱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立法开始放松,对银行在产品和定价上的管制逐渐解除。 业界整合和问题遏制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受到第二轮倒闭的严重冲击。这一次,部分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草率的发展而引起的不良贷款问题,存贷业务都受到了严重打击。银行倒闭再次发生以及并购和重组也随之火热起来。到了90年代,很多全国性商业银行继续遭受着资产质量低下和倒闭的冲击。立法者继而重新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管制以减少损失。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管制的要点主要仍围绕着解决储贷危机以来的遗留问题以及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管制解除的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立法者关注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长达10年之久,9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才又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金融服务业的自由化上。此时,美国金融业开始面临全球的竞争压力,而美国股市的回暖则提升了公众投资非银行金融工具的意识,因此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项法案规定,只要银行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和拓宽业务领域。从此美国银行业终于实现了全面自由化。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老文一篇,供大家讨论银行时参考@影子@caton 比较中美银行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拥有更强大的收入获取能力,长期中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更高,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行低6个百分点;但更高的信用成本、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结果,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无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5个基点,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行业的ROA水平相当。 美国银行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一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杠杆率。但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中美大型银行一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金融危机前10年,美国大型银行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行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均值水平相当;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14. 2%,大型银行的平均回报率降至15%-20%的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回报率与美国大型银行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接轨,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用成本上升63%,才会使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水平;而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但仍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的较量ROE:中美银行业打成平手 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为17.1%,剔除无形资产后,有形净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17.3%,高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相当。高ROE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长期中,随着信用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ROE的水平能否维持? ROE是由总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的,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成本、业务管理成本和税率成本(图1)。 分解后的逐项比较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结果中美大型银行在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上打了个平手。 非利息收益贡献:美国银行业高25个百分点 对比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一直在75%-82%之间波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净利息收益占比从75%下降到60%,同期非利息收益快速发展,占比提升到40%,较国内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高25个基点,而如花旗银行这类全能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更高,达到50%以上。更高的非利息收益贡献提升了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收入获取能力。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传统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

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通过向社会公众(资金盈余者)吸收 存款,然后经过筛选再批量贷放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从而赚 取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这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随着互联 网金融在我国方兴未艾,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除了传统 的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1222亿元,存贷款净利 差平均为2.7%;手续及佣金净收入为598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8.2%;投资收益为8173亿元,非利息收入占比约21.1%。从中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还处在以利差为主的粗放型的盈利模式阶段,这种盈利模式主要存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盈利手段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经常讲二八定律,也就是说重点 服务20%的客户,这部分客户为银行创造80%的利润。所以,我国商 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存贷款利差 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二是利差收入主要是由批发业务贡献的。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金融抑 制的手段,拉大了存贷款利差,使得商业银行赚钱相对容易,但与之 相伴随的是信用风险的集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 商业银行平均净利差从2008年的3%下降到2013年的2.7%。同时,因 为P2P贷款的快速发展,部分取代了银行的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功能,未来依靠利差收入为主体的这种盈利模式将会难以为继。相较之下, 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包括服务及投资类收入)在银行总收入 中的占比达到62%,这反映了美国银行业已从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向全能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扩大非利息收入方面将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增大力度开拓中 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银行

近80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一览

近80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一览 翻译并整理/董登新 截止2008年6月30日,美国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投保的存款银行共有8451家,其中,商业银行为7203家,储蓄机构为1248家。2008年前9个月,美国共有12家银行倒闭。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并购经历了前半个世纪的沉寂后,近30年银行并购大潮风起云涌、涛声不断。在2008年次贷危机升级后,不知还有多少银行需要倒闭或重组。我们将拭目以待。 (一)20世纪30——70年代银行并购案(6宗)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强力推进金融立法与法制化进程,大力强化金融监管。在这一时期,截止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类监管,金融业发展基本上处于抑制阶段,银行业的并购案例也很少发生。 在近半年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仅发生了6宗。它们分别是:(1)1930年大通国民银行并购公平信托,两者合并后的名称为大通国民银行。 (2)1954年化学银行信托并购谷物交易所银行信托,两者合并后更名为化学谷物交易所银行信托。 (3)1955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并购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两者合并后更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曼哈顿银行并购大通国民银行,二者合并后更名为大通曼哈顿银行;银行家信托并购公立国民银行信托,二者合并后的名称为银行家信托。 (4)1961年制造业者信托并购Hanover银行,二者合并后更名为制造业者Hanover银行。 (二)20世纪80年代银行并购案(24宗) (1)1983年美洲银行并购Seafirst银行。 (2)1984年大通曼哈顿并购林肯第一银行。 (3)1985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波士顿银行先后分别并购殖民银行、罗得岛医院信托国民银行;新英格兰银行并购康涅狄格银行信托。 (4)1986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君主金融公司并购郊区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亚利桑那银行;韦尔斯法戈公司并购Crocker国民银行。 (5)1987年七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化学公司并购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合并后更名为化学银行,并购金额为12亿美元;共和银行并购Interfirst 公司,合并后更名为第一共和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Rainier国民银行;君主金融公司并购商业协会银行;美国Bancorp并购华盛顿人民国民银行;Fleet 金融集团并购Norstar银行,合并后名称为Fleet/Norstar金融集团;第一联盟公司并购佛罗里达大西洋国民银行。 (6)1988年八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银行并购欧文银行;Shawmut 公司先后分别并购哈特福德国民公司、阿林顿信托,合并后的名称为Shawmut 国民公司;第一银行系统并购丹佛中央银行,合并后名称为第一银行系统;韦尔斯法戈并购加州巴克莱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爱尔兰银行;瑞士信托并购第一波士顿公司,合并后更名为瑞士信托第一波士顿;北卡罗莱纳州国民银行并购第一共和银行。 (7)1989年太平洋证券并购内华达州国民银行。 (三)20世纪90年代银行并购案(51宗)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兼论中间业务的发展 摘要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可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职能的变化,传统上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占主导的情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以投资理财、代理业务、承诺咨询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当前国际后危机时期与国面临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希望结合国外银行业经验,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发现其中的不足,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顺利转型,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中间业务,盈利模式

目录 第1章导论 0 1.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0 1.2研究框架与容 (1) 第2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3)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3)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具体分类 (4)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6) 3.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及原因探究 (6) 3.1.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6) 3.1.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3.1.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原因的探究 (13) 3.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5) 3.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介绍 (15) 3.2.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6) 第4章银行业与地银行业盈利模式的比较 (18) 第5章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2) 5.1高度关注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2) 5.2研究市场特点,推进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 (22) 5.3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25) 5.4健全中间业务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责任 (25) 5.5稳妥管理业务风险,高效开拓中间业务 (26) 5.6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中间业务发展的专业队伍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