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汇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汇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汇编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

数的( )( )

3. 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1.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 ,梨树有多少棵?

2. 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

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 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 2?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 m 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 m 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 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的( )( )

=对应的数量。) (六)结合教材第49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吗?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实例?)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五、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 题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比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通过引导探索、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继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口答: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的比3:5,可以把已运走的吨数看 作()份,剩下的就是这样的()份。已经运走的是剩下的() (),剩下的是已经运走 的() (),已经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 () (),剩下的占这批货物的() ()。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 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比是 () ()。 3.某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30人,男女人数比是( :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4.足球和篮球的比是4∶5,足球的个数是两种球个数和的() (),篮球个数是两种球个 数和的() ()。

5.糖和水的比是1∶10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比的应用”。 2.出示例2 。 (1)读题,审题,引导探究。 按1:4的比配制是什么意思?这瓶溶液中,浓缩液占几份?水占几份?一共有几份?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水占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2)探究学习,讨论。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解答。 (5)集体订正。 (6)检验:先看总数是不是500ml,再看浓缩液和水比是不是1:4。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49做一做。 2.五⑵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0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同学人数的比是7∶3,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征?怎样解答?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50~51第1~7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大、小两瓶油共重5500克,大瓶的油用去700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的油的重量比是7:5。问大、小瓶子里原来各装油多少克? 2.某建筑工地备有水泥、沙子和石子各8吨,现在因施工需要,把水泥、沙子和石子按1:2:5搅拌成混凝土。如果沙子的用料正好,那么水泥多几吨?石子少几吨?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单元比 第3课时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探究】 1、阅读例2主题图,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稀释液是怎么配制的? 想一想“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1,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4。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对照课本,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与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并把例题解答过程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4、对得数进行检验,并思考:这道题中完整的检验包含几个方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5、练一练:P55练习十二题1、2、3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 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都长15 cm,宽10 cm。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个量比较关系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长比宽多几厘米?[15-10=5(cm)] (2)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以上4个问题,并把(3)、(4)两题的解答过程板书出来。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9) 3.老师讲述。 老师: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4.老师讲解。 老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5.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6.观察、比较、思考和讨论。 提问: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分小组汇报。 归纳: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指导学生看教材。 指名说说比的含义,完成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一)热身运动 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 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 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大豆占()份,玉米占()份,它们一共有()份。 大豆占总面积的(),玉米占总面积的()。 出示主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教授新课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师:题目要分配什么?(100公顷的地) 按照什么分配?(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100公顷的地 100公顷 大豆 玉米

(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2)播种大豆的面积: 100× 53=60(公顷) (3)播种玉米的面积:100×5 2=40(公顷) 检验:(1)60+40=100 答:播种大豆60公顷,玉米40公顷 3+2=5 100÷5 =20(公顷) (2)60:40=3:2 20 ×3=60(公顷) 20 ×2=40(公顷) 出示教材49页例二 1:4表示什么意思?从中得到那些信息? ①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② 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4 1 ③ 3、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1 ④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 4 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订正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411+ 每份是:500÷(1+4)=100(ml ) 浓缩液有:500× 411+ =100(ml ) 浓缩液有:100×1=100(ml ) 水 有:100×4=400(ml ) 水有:500× 4 14+ =400(ml )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 ,400 ml 。 三、巩固练习 1、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2、做一做的1、2题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求总份数, 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教案)含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 10 = 15 ÷ 10 = 32 ︱ ︱ ︱ ︱ ( ) ( )( )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 )叫做比的前项。( )叫做比的后项。 6、( )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 :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 )、( )或( )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 ):8=2 15:( )= 1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练习二 1、甲、乙两人每天共做56个机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3、体育室有6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两个班各分得跳绳多少根? 4、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80,分子和分母的比是3:7,求这个分数? 5、一块长方形地,周长4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 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 10、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12、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 1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5、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 4 3 ,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6、甲箱有桔子100个,乙箱有桔子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桔子放到乙箱后,甲、乙两箱桔子的比是7:11? 17、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5:3,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12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此时客车的行程与货车行程的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 (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4)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用比例解)(15)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6)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17)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答) (19)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方法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

4 比(精选教案) 1.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文字播报: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画面定格在两面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 ,宽10cm 。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 ,宽比长少5cm 。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32,宽是长的23 。 2.导入新课。 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1)启发探索。 教师启发:除了用已经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学教材第48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汇报。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得出: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指出: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量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投影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 的高空的运行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教师:这些数据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_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 数的( )( ) 。 3. 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1.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 ,梨树有多少棵? 2. 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 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 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 2?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 m 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 m 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 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的( )( ) =对应的数量。) (六)结合教材第49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

六年级奥数按比分配姓名:时间: 1,阿呆和阿瓜比赛吃馒头.阿呆吃了12个,阿瓜吃了10个.那么,阿呆和阿瓜吃的包子数量之比是__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2,(1);(2);(3). 3,(1);(2);(3). 4,把下列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3). 5,把下列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3);(4). 6,王老师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之比为7:5,如果班上有21个男生,那么有_________个女生. 7,王老师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之比为7:5,如果班上有20个女生,那么有_________个男生. 8,书架上有中文书和英文书,一共有20本.其中中文书与英文书的数量比是2:3,那么中文书有_________本. 9,书架上有中文书和英文书,中文书与英文书的数量比是2:3,其中中文书比英文书少24本,那么中文书有_________本. 10,某妇产医院上个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那么上个月该医院新生男、女婴儿相差_______人.

奥数题: 1,参加夏令营的四、五年级人数之比是7:5,五六年级人数之比是5:4。已知四年级217人,问:四、五、六年级共多少同学参加夏令营? 2,一罐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2:18,水比盐重300千克。问:这罐盐水重多少千克? 3,甲乙两校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之比是7:8,获奖人数之比是2:3,两校参赛同学中各有320人未获奖,那么两校参赛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4,一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分母同时都加上11,约分后等于 41;如果分子、分母同时都加上23,约分后等于31。那么,分子分母都加上后,分数约分后等于2 1。5,某次招生考试,参加的男女人数之比为4:3,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女录取人数之比为8:5,未被录取的男女人数之比为3:4,问共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比的认识教案

比地认识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三中地第l题至第4题。 教学目标: L.进一步理解比地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地关系。 2.能用商不变地性质或分数地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3.在疏理知识地过程中感受复习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地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商不变地性质或分数地基本性质化简比,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 进一生理解比地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地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知识点。 师:通过本单元地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根 据学生地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本单元所学知识: 理解比地意义 了解比地各部分名称 能读写比,会求比值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地关系 用比地知识解释一些简单地生活问题

比地化简(学会用商不变地性质和分数地基本性质化简比) 比地应用(能运用比地意义解决按照一定地比进行分配地实际问题) 2.回忆所学地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地知识地?请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地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教师小结:在本单元地学习中,我们主要要通过联系相关地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探索新知。 3.提出疑难点 师:在本单元主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所提地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教师指出这节课地练习内容和练习目地,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1.根据信息写出比,并思考比地含义。 (1)城小六(3)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 (2)某人骑自行车,20千米地路程,用去30分钟。 2.把下面各题中地数量关系写成比,并求比值。 (1)跑36千米大约需要2时,路程和时间地比大约是,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地是。 (2)小小试验田今年种了2公顷小麦,共收了6吨,总产量与公顷数地比是,比值是。 (3)400克大豆榨油48克,油与大豆地质量比是,比值是。 3.化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教案

六年级(第十一册)《比的意义》导学案备导日期:设计者:审核人:执教者: 课题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的发现及认识过程,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养成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具准备课件、常规学习用品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教师点拨及措施(导案部分) 一、自主学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 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一、复习导入 我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时,一般用除法来解决,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学: 自学教材48-49页,然后完成下面的习题。1、填空 (1)(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的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 (2)( )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 )表示,也可以用( )或( )数表示。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相互检测,并进行疑

(3)甲是乙的6倍,甲和乙的比是( ),乙和甲的比是( )。 2、求比值 0.75 :2 10 :0.23 840 :130 7 8: 2 5 12 : 7 10 0.5 : 7 8 ◆交 1、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探究结果我的发现:问交流。 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理解比的意义 ◆练 1、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 2、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写出长和周长的比并求比值。 3、把3:7改写成分数形式。 知识点二:求比值的方法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练 4 5: 3 8 7.4 :15 2 3 : 2 4米 :25 厘米 7.5 : 3.5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学生先独立解决知识点一、二的练习。 2、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总结要怎样才能不易出错。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质教案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 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 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 ③ 水的体积:500× =400(ml )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 1 1+4 1+4 4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几种常见的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附答案

人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4.几种常见的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 1.小红帽到外婆家去,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之比是2:3,小红帽已经走了全程的(),还剩下全程的()。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322,减数与差的比是4:3,减数是()。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5:11,这三个内角分别是()度、()度和()度。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一个腰与底边的长度比是5:2,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厘米。 5.把400分成甲、乙、丙三份,甲数是120,乙、丙两数的比是2:5,乙数是(),丙数是()。 6.甲数的3 5与乙数的 5 6相等(甲、乙都不等于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如果乙数是36,甲数是()。 7.学校买来40本故事书,准备按人数分给六年级的两个班。已知六 (1)班有32人,六(2)班有48人。那么六(1)班应分()本,六(2) 班应分()本。 8.一种药水,药液和水的质量比是1:25,在520克这种药水中加入()克的水,药液和水的质量比就变成了1:30。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2 分,共10分) 1.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3 20,则盐和水的比是3:20。 ( ) 2.a 比b 少1 9(a ,b 均不为0),a 与b 的比是8:9。 (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1 cm ,周长是12.4 cm ,周长和边长的比是 1:4。 ( ) 4.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比是1:2。( ) 5.小明与爸爸的身高比是3:4,爸爸的身高是小明的3 4。 (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 分,共10分) 1.0.7 t :0.07 t 的比值是( )。 A .1:10 B .10:1 C .10 t D .10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1:5 B .5:1 C .5 D .1 5 3.妈妈带200元上街买东西,用去的钱与余下的钱的比是5:3,妈 妈用去了( )元。 A .50 B .30 C .125 D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