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摘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和公共服务精细化供给的融合产物,有助于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自《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多地进行了社区信息化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阐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对目前哈尔滨市的建设状况和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社区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多项法规,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国各地也在进行社区信息化探索。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探讨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社区信息化程度较好地区的经验,提出促进哈尔滨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全国同类城市建设提供经验样本,推动国内社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背景

(一)文献回顾

1.理论研究层面

我国的社区信息化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社区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一些专家从技术支持角度,提出建设社区信息平台的对策。阳洋在《基于WEB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中提出设计并研发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集社区管理、信息发布和在线视频播放于一体,可以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林慧琳在《基于物联网的社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现》一文中谈到如何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社区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中。还有一些专家从社区治理角度,提出社区信息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王颖、宋煜在《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中指出,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居民参与不积极、成熟的社区商业形式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建立广泛的社区论坛、提供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务、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消除数字鸿沟等建议;宋红红、方甜等在《“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互联网+社区”发展的瓶颈来自信息技术要求高、民众对信息安全的质疑、人才缺少、居民参与度不高等,对此呼吁政府、居民、社区、社会机构组织等各方面力量要共同

参与进来,依据各地社区特色形成不同的“互联网+社区”品牌。

2.政策层面

2006年5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我国自2013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70号),正式从国家层面推出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政策。紧随其后,2014年民政部出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本规范》(MZ/T053―2014),明确了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针对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规范性、便捷性、扩展性、前瞻性、安全性等技术要求,并对平台的安全保障进行了规范,为各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引发了“互联网+”一系列热潮。而作为“互联网+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社区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然的趋势。2016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出台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简化公共服务流程,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

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工程,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这些政策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为社区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和发展。

(二)先进地区建设经验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攀枝花市和北京市朝阳区,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

1.攀枝花市建设经验

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的工作中,发现社区行政化严重、自治功能弱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改革,攀枝花市探索了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有效途径。

(1)科学的规划设计

一是?目启动之时,充分了解居民群众对于社区相关事务办理的需求,然后邀请国内优秀专家对攀枝花市信息平台建设进行科学论证,最后确定统一的标准、规格,采取试点先行、其他地区整体跟进的原则和全市范围统一数据处理的

思路,确保整个平台建设的科学性。二是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原则和“全市通办”的模式。简言之,就是社区内的居民可以在自己居住的街道或者社区的服务

中心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所有业务都由一个前台窗口受理,后台再进行处理。三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为了节省经费,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攀枝花市将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突破上,采用已延伸到市区街道和社区的人社“金保网”为基础承载网络,创新使用最新的“云计算、云存储及开源软件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数据安全性及平台的整体运行性能,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2)优化公共服务办理流程

对面向自然人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范。对于所有拟纳入平台办理的事项,明确规定包括事项分类条件、事项申报条件、需要提供的各项材料、受理单位结束时限等所有涉及事项办理的标准。力争做到能够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事项应入尽入,让信息多走路,让市民少跑腿。(3)实现条块网络“互联互通”

为实现市级、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互联互通”,攀枝花市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将人社“金保”专网作为基础业务承载网络,打通了“金保”网与外网的链接。在不改变原有信息系统的情况下,通过系统跳转或对接的方

式,将原有的网站系统与社区信息平台的网站进行匹配,实现了社区与街道的互联互通,达到了街道、社区电子信息的实时传输。

2.北京市朝阳区建设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北京市朝阳区在2015年率先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目前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一平台登录,多专线跳转

为整合各委、办、局所开发的用于处理所辖公共服务业务的多条专线,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平台登录、多?O咛?转”的方式,即通过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登入,按照办理事项的不同自动跳转到各个分支业务线路,实现综合窗口“一口受理”。很多时候个人信息填写往往需要多次重复录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朝阳区通过技术突破,采用服务器代理技术,使重复录入信息只需填写一次,再次填写系统自动反填,大大提升了窗口的办事效率。

(2)证件复用,与市级个人信用平台对接

为省去居民办理各个事项都需提供个人证明材料的麻烦,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居民提交的申请材料转换为电子材料后,随着事务处理阶段的不同转移到后续的各个

部门进行调阅和审核,事项处理完毕后,这些材料将被统一保存在个人名下的电子证件库中。电子证件信息库随着个人材料提交不断累积,可以在个人授权和信用等级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电子材料的提取和复用。另外,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将与个人信用平台进行对接,核查个人信用,评定信用等级,按照不同的信用等级,提供便利性不同的公共服务。

二、哈尔滨市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现状

(一)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

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公共服务综合

信息平台的建设标准和推进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动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哈尔滨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台了《哈尔滨市深化社区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哈尔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规范,提出在先行试点中建立“一分、两统,三定、四变”社区治理模式。“一分”是取消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工作站的隶属关系,“两统”是全面统筹社区的组织领导、人事管理,“三定”是明确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工作站的权利和义务,“四变”则是创新服务载体、管理体制、主体作用及服务手段。这一模式的建立使服务主体更加扁平化,将社区服务办理从“多平台、一大厅”转化为“一窗一口”,简化了服务流程。同时在哈尔滨市出台的《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

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构建联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网络平台,在各个社区内建立开放式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另外“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建立“中心社区”,累计共建成一千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区133个,社区基础设施达标率超过90%,夯实了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

(二)试点先行,分布实施

从2014年起,哈尔滨市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办法,在市内的多个区域如南岗区、平房区、道里区、松北区进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打造“全覆盖”的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打造社区管理数字网。升级改造原有的信息化平台软硬件设施,在社区建立四级联动平台,与市、区、街三级平台进行系统对接,通过信息采集员、城管监督员、视频监控、12319热线、社会监督等五种信息解决渠道,实施全覆盖、全方位监管,实现社区城区管理的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无缝对接,将社区城区管理问题的发现采集率从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比如过去发生一个井盖丢失问题,从发现、确权到安装新井盖,最少需要1天时间,现在通过信息化系统处理,1~2个小时就可以解决。二是创新服务审

批模式,将涉及区直19个委、办、局的5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受理权,下放至街道、乡(镇),纳入区级审批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一口受理、内部流转、网上传输、协调办理”的审批服务模式,使得居民群众在街道就可以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年均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60余万件。

2.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道里区通过建设智能服务平台,通过“一个网站、两个平台、三级联动”实现智能服务。“一个网站”即街道门户网;“两个平台”即“网上政务受理平台”和“社区贴心帮办平台”;“三级联动”即整合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服务资源,共同服务地区发展、方便居民群众。如通江社区,通过智能化社区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信息发布、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绩效监督、困难救助、在线咨询、互动交流及意见反馈等服务功能,涵盖了街道社区540余项服务内容,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同时居民还能在平台上实现在线填表、申报、审核并预约办理时间等服务,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破解老工业区的社区治理难题

平房区作为一个老工业区,留存了企业包办后遗症,社区管理服务发展不足。为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方式与社区服务理念的变革,着力深化社区智能化建

设,政府搭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服务“智能化平台”,将失业证明、低保申请、小额贷款担保等62项群众需求较为集中、需常年办理的民生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办理,力争打造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同时,平房区政府还设计构建了“虚拟化便民服务审批平台”“平房区社区民生服务平台”两大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了各职能部门窗口、街道、社区网上流转,协同审批和信息共享,并通过实时监察,保证了区?D街道?D社区“三级”民生服务平台实现流畅对接和数据交互运行。将原来的“区?D街?D社区居委会?D社区服务中心”四个层级,通过技术改造简化为现在的受理、审批两个环节,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三、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各区发展不均衡

自2013年以来,哈尔滨市一直持续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道里区、南岗区、平房区、松北区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哈尔滨市整体范围来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发展不平衡,除了以上几个试点区域建设得较好外,很多区域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上开展得并不理想,社区服务工作虽然进行了无纸化的改进,但社区服务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并未有效发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这一问题有待于后续工作中加强。

(二)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目前看来,哈尔滨市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缺乏统一架构,各区各部门虽然都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要求,各区各自为战,独立运行系统,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一是参与建设的各公司技术标准不统一,系?y的接口、平台的整合度、兼容度也各不相同,这种状况为以后全市范围的统一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在社区内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容易造成数据的重复采集,浪费了各部门与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造成社区的负担。

(三)信息资源共享不到位

目前在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各部门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各自综合信息库建设上。搭建信息化平台过程中,缺乏与其他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造成信息共享不足、资源分割严重、业务联动不够等问题,信息壁垒限制了社区管理的大数据资源的形成。另外按照要求,每个社区都有规定配置的数量不等的专网落户,设立了多个涉及各类社会服务管理的站点,但很多站点内容重叠、职能交叉,降低了社区的业务处理效率,居民在查询和使用时也是一头雾水。

(四)社区信息化人才短缺

社区在筹划、建立、运行信息化综合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系统开发、平台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技

术性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社区日常服务中熟练操作信息平台的社区工作人员,然而哈尔滨市现有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平台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多,而且还面临着人手短缺、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社区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哈尔滨市社区也缺乏吸引、培养和鼓励社区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机制,导致社区信息平台难以有效发挥功能。

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顶层设计

纵观我国各地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都需要遵

循“先建设、后推广、强基础、广范围、重整体”的原则,先建设与重整体首先就要求对信息平台建设有整体把握,由治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目标着手进行平台的结构设计,政府作为社区工作的指导者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从整体上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成立专项的领导小组,对全市的社区信息平台建设进行整体把控,从规划制定、布局设施、资金保险、制度设计、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角度深入布局,保证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顺利实施。二是将行政审批资源的流程再造作为推动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的基础工作。政府各个部门要做好职能梳理、流程再造、权限下放等工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做好前

期准备,实现平台与服务的有效对接。

(二)出台统一标准

目前哈尔滨市主要采取试点先行、其他地区后续跟进的办法,但是各区公共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将是今后完善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难点问题,所以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信息平台的建设十分必要。可以借鉴攀枝花市的经验,针对尚在建设中或者即将建设的社区,按“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出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标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标准、技术标准,社区服务质量标准等,切实达到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接口、统一通道、统一数据管理的目标,这样不仅有助于社区办事的标准化、规范化,而且也能有效保障后期全市层面社区公共服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三)加强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数据的融合和信息的共享。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对进入系统的公共资源要毫无保留地梳理整合,互联互通。在保护好公民隐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采集数据。一是可以设立社区政务服务统一办理界面,将各类社区信息系统汇集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规范综合信息平台与其他社区信息系统的共享范围、方式和标准。二是建立居民电子证件库。可以借鉴北京经验,各部门在社区信息平台上办

理业务过程中,在居民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实现证件互用和各部门共享。三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系统跳转。对于已经建成的专用网络,需要实现与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借鉴攀枝花市经验,在不改变原有跳线系统情况下,通过系统跳转对接技术实现原有条线系统与社区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和业务协同,或者借鉴北京市“一平台登录、多专线跳转”的方式,解决各部门网络隔离的问题。

(四)加强社区专项人才培养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要切实发挥作用,人才建设不可或缺。哈尔滨市目前社区人员编制不足,能够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也有限。所以从短期来看,可以先成立社区公共服务人员培训部门,对现有从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授其平台程序操作、信息采集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尽快投入工作。从长期角度来看,应当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运营体系,建立规范的工作标准、管理制度,在人员招录中注重引进具有新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技能的相关人员。

参考文献:

钱卫.攀枝花市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J].中国民政,2016(14):48-52.

闫培文,徐锋.朝阳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J].信息化研究,2016(9):83-86.

顾朝曦.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J].中国民政,2015(8):12-14.

责任编辑:许丹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持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公司 单位资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咨丙12120060061 分管领导: 公司总经理: 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负责人: 编写人员: 审核: 目录 第一章总论4 1.1工程简况4 1.2工程编制依据5 1.3工程背景5 1.4可行性研究结论7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 2.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 2.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2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14 3.1工程选址14

3.2工程建设条件14 第四章建设内容22 4.1工程建设指导思想22 4.2建设内容22 第五章施工设计23 5.1施工条件23 5.2施工进度23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5 6.1估算说明25 6.2资金估算25 6.3资金筹措方案25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26 7.1经济效益26 7.2社会效益26 第八章实施和运行管理27 8.1组织机构设置27 8.2实施管理27 8.3运行管理28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评价29 9.1环境现状分析29

9.2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29 9.3对策及措施29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30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30 10.2问题与建议30 第一章总论 1.1工程简况 1.1.1工程名称:**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1.2工程承办单位名称:**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1.1.3工程单位负责人: 1.1.4工程建设地点:**市******社区**** 1.1.5工程建设性质:新建 1.1.6承担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其资质:广水市工程咨询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公司资质证书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丙12120060061,资质等级:丙级。 1.1.7承办单位简况: ***社区隶属于****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11500人。社区目前有社区干部7人,其工作服务用房不足200平方M,由于年久失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标委综合〔〕)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海盐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研究中心、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等。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综合载体,其目的旨在丰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对村级公共服务机构提出要求,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当前,目前尚没有对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个地方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文件及实施方案,对服务中心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概念和定位不清;资源欠缺整合;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大;重建设轻运维,设施有效利用率低;重代办服务,综合性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文件要求相对比较宽泛、宏观,对于服务中心具体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建成后服务中心如何管理、如何运营、服务规范如何建立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涉及;同时,这些规定散见于各个相关政府部门文件,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分散化”管理。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服务中心的下一步发展。 新常态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从数量全面覆盖向质量明显提升转变,由代办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对服务内容的全面化、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支持保障的常态化等提出了总体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建设、管理等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工作过程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后,于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年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形成标准草案。 )开展全面调研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信息产业局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是由城市信息产业局承担的项目。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避免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发生,更好地解决社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题,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二个平台及二套业务系统。 “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是在以个人基础信息为中心的,以数据交换为基础,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库,初步整合民政局、就业局、社保局、卫生局和医保中心的社区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办公系统,搭建城市统一的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采用B/S体系架构,以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站为主要表现形式,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同时整合各部门的外网资源,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且预留与其他部门业务系统整合的标准接口。 “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社区的,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人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包括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属病史、现病史及历次诊疗经过、历次体检结果等。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它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城市几百万人的保费缴费难题,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任务强度,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同时避免了许多人为的错误的发生。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整个系统实现覆盖全城市的城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四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其他部门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与社区进行数据通讯,各单位可以在建成

京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京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一、硬件建设标准 (一)场所 1、标识:主要位置悬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识。相应增挂:“星光老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标识。 2、选址 按照一是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较好的地方; 二是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的原则;计划选定在2#楼二楼与卫生计生健康服务中心整合资源。 3、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可与文体服务中心结合(挂牌)共用; 4、场所布局布置要求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覆设线路,预留接口。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房屋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休息室(含理发室);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可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可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二)设施 1、基本设备:办公桌、椅、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档案柜、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 2、专门设备:轮椅、床铺、食堂用具等。 二、软件 (一)人员 1、人数:不少于10人。 (1)照料管理2人;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6人。 2、职称或技能: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须持有健康证,具有一定的餐饮技术。护理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3、人员采用合同聘用制和义工招募制。 (二)服务内容 1、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1)健身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设健身房、门球场等体育设施,老人根据自身情况或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健身体能锻炼。 (2)文化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厅在工作日内对入住老人开放,有专人指导并适当组织活动,老年大学自愿报名参加,根据所设课程进行学习(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设施合并使用) (3)亲情服务:倡导精神赡养,经常与老人沟通,了解老人的喜怒哀乐、脾气秉性、生活习惯,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视老人为亲人,尽最大可能让老人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晚年幸福。 2、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代办服务:包括代购物品、代办各种手续、代缴各种费用等,应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及时办理,做到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 3、服务要求: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制度建设 1、工作职责 (1)服务热情周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良好活动环境,定期进行活动用品、水电、卫生、安全情况检查; (2)认真做好报刊、杂志、书籍、文体娱乐用品及桌椅的整理、保管工作; (3)按时开门,不迟到、不早退,确保老年人活动正常开展; (4)及时打扫活动室及室内外卫生,确保环境整洁; (5)及时阻止活动场所内各种不文明行为; (6)禁止在活动室内进行赌博、打架、斗殴,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健康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正气; (7)设立台账,做好相关内容的登记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概况 (4) 1.2项目编制依据 (5) 1.3项目背景 (5)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7)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4) 3.1项目选址 (14) 3.2项目建设条件 (14) 第四章建设内容 (22)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2) 4.2建设内容 (22) 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23) 5.1施工条件 (23) 5.2施工进度 (23)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5) 6.1估算说明 (25) 6.2资金估算 (25) 6.3资金筹措方案 (25)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 (26) 7.1经济效益 (26) 7.2社会效益 (26) 第八章实施和运行管理 (27) 8.1组织机构设臵 (27) 8.2实施管理 (27) 8.3运行管理 (28)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29) 9.1环境现状分析 (29) 9.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29) 9.3对策及措施 (29)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30)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30) 10.2问题与建议 (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名称: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居民委员会 1.1.3项目单位负责人: 1.1.4项目建设地点: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赵家冲 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6承担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其资质:**市工程咨询公司。 1.1.7承办单位概况: 九皇社区隶属于某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11500人。社区目前有社区干部7人,其工作服务用房不足2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破损现象严重,该社区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破损、倒塌、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随着农村城街道办事处化进程不断加快,**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落户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工进入**,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事务纷杂,工作量十分繁重,显然仅凭现有的设施是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为此九皇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决定在社区内赵家冲桐柏大道北侧征地1.54亩,建成6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方案

一、名称、标识标准化。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石政办发〔2013〕42号)文件要求,无极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名称变更为无极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机构统一名称为便民服务站,村(社区)便民机构统一名称为便民服务室。政务服务中心的标识,按照省印制的《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的样本设计方案,制作标识,做到整齐划一,便于识别。 二、进驻事项标准化。坚持应进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审批量小、审批对象特殊单一以及需经特定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检验、检疫、检测的事项外,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均纳入中心集中办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已经规范运行、功能完备、业务量大的国税、地税、公安服务大厅作为分中心管理,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分中心的服务模式。进驻单位及事项目录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进驻单位及事项目录见附件),同时,目录要与国家和省削减、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相衔接,如有变化与政务服务中心协商及时调整。 三、审批流程标准化。在中心办理的所有事项,对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情况全部进行标准化规范。一是充分授权。各进驻部门经过党组(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制发文件、出具授权书,明确带班领导和窗口人员的职权范围,对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均在窗口直接办结,对需要出中心的环节,也要赋予窗口工作人的组织协调职责,解决目前存在的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小权进大权不进的问题,提高项目现场办结率。二是稳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通过成立联合审批科,使单位内部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事项向中心集中,既能解决一个窗口对单位内部多个科室,企业和群众在中心、部门之间多头联系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化单位内部权力配置,形成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联合审批科要在12月底前完成。三是强化联合审批。政务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对联合审批事项的牵头、协调职责,尤其对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登记注册等涉及多个部门审批事项,搞好协调,破解互为前置的死结,体现出联审的优势。 四、网上服务标准化。按照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规范技术标准,提升系统功能,推进系统应用,建设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将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与实体服务中心建设有机融合、同步实施。推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尽快实现市、县一体化办理和电子监察全覆盖,并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与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系统对接。 五、内部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是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要健全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受理、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公开公示、一次性告知、追究问责等制度,实现审批事项的精细化管理。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评价、奖惩机制,加大中心对部门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把窗口建设情况列为评议部门的重要指标,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https://www.360docs.net/doc/6a10148492.html,。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该区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财经、中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该区创新经验作了报导。该平台运行至今,共采集各类社会治理信息186726条,办结176377条,办结率达94.5%。 一、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动因 近年来,该区信访稳定信息传递、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渠道相对单一。信访稳定信息的发现、上报仅靠基层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往往导致信息不畅、信息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信访稳定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尽管有“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71580”区长热线等,但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被动接受群众利益诉求,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果不甚明显。为此,该区受省“综治E 通”在村(社区)划分综治网格、在网格中建立综治信息员,由信息员主动发现、上报综治信息的启发,对信访稳定信息发现、上报如何变单一被动为双向互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因此,该区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的设想,即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便进一步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上下对接、部门互通、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收集上报、分类处理、交办报办、督办反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区综治办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体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信息督办反馈系统等四个系统。 (一)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设在村(社区),以村(社区)社工为主体,社工志愿者为补充对信访类、稳定类、民生类、城镇管理类等信息、事项进行收集并向服务管理平台上报。 (二)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设在镇综治办和党政办,主要负责对社工或社工志愿者收集上报的信息、事项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处理。 (三)信息办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由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各党政领导组成,主要根据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交办、报办的信息、事项,及时处理、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办结事项反馈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

西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西民发…2008?3号 西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 社区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和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在全市建立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服务实际,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功能定位,把握基本原则 社区服务站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机构,社区服务站建设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社区居委会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应对这种改革和变化,必须切实明确社区服务站的功能定位,并把握建设社区服务站的几项基本原则。

1、建立社区服务站的目的。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依托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服务站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组织依托,是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建设社区服务站,就是从社区组织机构的“服务信息化”、“项目流程化”两化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社区建设理念、基层管理规范的植入,形成政务、居务结合的规范化业务流程,打造基层民主自治的崭新局面,解决社区居委会传统组织结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使社区工作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自治体制建设,实现服务居民的目标。 2、主要职责。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居委会内设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组织社区公益服务、开展社区便利服务、受理居民利益诉求等项职责,涵括咨询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四大类逾百项服务项目内容。 一是,社区服务站协助社区居委会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承办、代办、转办政府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治安、社区卫生与计划生育、社区科教文体、居家养老等方面的社区公共服务事项,负责部分申办事项的全程代理服务,负责其他申办事项的申办证件与材料审核、表册登记协助填写等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完成政府委托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2 -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 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

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

社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 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是依托现有的区电子政务公用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孤立体系,通过对信息网络的拓宽和延伸,形成的一个覆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综合网络体系和服务提供体系。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建立“一个平台,两个系统,三位一体,四个统一”的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全方位带动区服务业发展,增加区的就业机会,形成高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相互促进的有利局面。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子政务面向的是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电子商务的是面对直接消费者,但作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最终落脚点的信息化社区建设却相对滞后。随着社区信息化的全面铺开和电子社区的逐步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必然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也会对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着全方位的促进作用。当以居家为核心的社区实现信息化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期望社区居民把信息化的意识带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而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如何使信息化社区的构想成为现实,如何对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便民工程”,成为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国家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民政部在《2001-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2001年至2005年内实现“数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数字民政”工程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专网,使各级民政干部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利用通用民政业务平台灵活地查阅和分析民政业务信息,利用专用业务管理软件处理各项民政业务,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行政管理,从而实现民政工作的现代化。“便民”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在今后5年内,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建立智能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将通过热线电话、因特网、单键呼叫三种方式接受社区居民的服务请求,在传统社区服务手段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长远发展看,应在互联网上建立整合民政、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业务的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结合“数字民政”工程,把各项民政基层管理工作移植到这一信息平台上,实现民政业务的网上办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3年9月25日发出的“发改办社会[2003]921号”文件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5亿元(其中拨款3亿元,转贷2亿元),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基层政府管理水平、物业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要建立的城市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街道办的行政主管部门为驱动,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服务于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的综合性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通过E家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市内社区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与物业企业形象,提高为业主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基层政府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力度,有效节约物业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拓宽物业公司创收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加速辖区内物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网上物业服务及增值便民服务。 通过一些测试,E家智慧社区平台能够通过网络整合社区信息,为辖区居民开发统一的微信及APP便民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民事协调、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物业服务、社区养老、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自来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物业管理费、燃气费账单、有线电视费账单的在线支付。辖区居民可通过智慧社区APP平台查询政府办事项目,并可定时定点地进行社区办事预约、文化活动预约、图书借阅查询、公证服务预约等服务。 这种贴近民生的社区平台方面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后可以根据大数据将居民的浏览功能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 服务模式,这些方面可以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出国等多个项目,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服务到门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度,更加方便快捷让居民了解政府政策。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于XX年XX月建成,辖XX小区、XX小区、XX小区等5个居民小区,规划面积XX万平方米,现有住宅楼X栋,居民X户。社区设党支部X个,党员X名,先后被授予“XX”等7项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现状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结合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群众的需求需要,2013年XX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着眼“贴近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围绕“思想通、服水土、受欢迎、畅运行” 4个目标,选取社区鑫汇新都,作为城市型社区服务中心样板,创新了“因地制宜、分类建设、逐步提高、全面推进”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作为我处重点打造的样板社区之一,立足于城市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着眼于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运作机制,真正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成群众所需、群众所盼。XX年办事处投入XX万元,对XX社区便民服务中心XX平方米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进行了升级提升,打造了“物居合一”,公共服务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服务中心配备X名专职人员,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X个便民服务窗口(党群建设、宣传统战、户籍管理、法律服务、计划生育、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城管执法、家政服务),X个驻区工作站(民警驻区工作站、城管工作

站、司法工作站、金融服务工作站),涉及X多项便民服 务内容。开展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设点服务等广受群众欢迎的主动性服务,全面优化了便民服务功能,有力实现了便民服务下沉。 二、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服务职能。将“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作为服务宗旨,因地制宜设立服务站和大厅服务窗口,进一步充实优化服务职能,重点做好基层党建、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司法调解、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卫生保洁、人口计 生、家政服务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X个方面的服务。 二是丰富服务内容。针对群众对民生类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的情况,大力强化公益服务,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增设了家政维修服务、保洁服务、老年人及儿童钟点看护等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补贴、老年证、残疾证、失业证、子女入学入托手续等“代理服务”;劳动纠纷、法律咨询、邻里纠纷调解、医疗保健等“上门服务”;水电费、通讯费等规费收缴“设点服务”;家政维修、家政保洁、病人护理等“中介服务”,消除服务距离,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邻里调解室”、“信访代理室”等工作室,聘请社会威望较高人员和法律援助者担任志愿者,为邻里之间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办”的服务目标。设立社区医疗中心,配套医保政策,配备医护人员和医保刷卡设备,经常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医疗常识,使群众

工作方案: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关于“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201X〕19号)、《西区全面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社区实际,现就XX社区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科学有效、因地制宜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为建设“和美西区”

发挥文化引领,提供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现有建设成果为基础,强化资源整合,201X年10月前完成XX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培育和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需求反馈、供需对接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增强惠民实效。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三、基本情况 XX社区管辖面积2.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人。XX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位于西区XX南大街1栋,室内活动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面积约400平方米颐老院大楼(内设修身学堂、活动排练、图书角、老年人活动等功能场室)及面积约600平方米XX图书分馆(内设图书馆、电子阅览、未成年人活动、培训室等功

社区服务电子化平台

社区电子商务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陈虹)足不出户,五分钟内便可享受百家企业上门服务.月日,“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启动仪式在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举行,标志着北京首家社区服务信息化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开通.今后,广内地区地居民只需打开“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搜索需要地服务,便可通过电子银行购买后就可以享受槐柏地区商圈内地个服务商提供地多项优惠让利服务. 在“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上,系统共分为社区商讯、社区商城、商家推广、商户资讯、社区论坛等十个模块,点击模块就可以进入相应地服务功能区,操作十分方便.在这十个模块中实现了社区服务地网上交易,企业商家信息地实时更新,消费知识、资讯、新闻地提供,闲置地物品地交换,居民信息地互动交流等多项功能.加盟商在系统上地企业信息展示也同时成为企业推广地一种手段,这就使“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成为了能够同时为辖区商户和居民提供多方位双向服务地一站式社区便民电子商务平台. 据了解,年,广内街道在槐北社区组织余家社区服务企业开展了统一折扣,优惠让利服务社区居民,获得了社区居民地认可.在区商委地支持下,年,街道以槐北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点、分钟直线距离为半径建设了“槐北分钟生活便利商圈”.几年内,槐柏商圈逐步发展成为覆盖槐北、长西、西内等三个社区,联合地区余家企业地一个北京市级便民服务商圈.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工作,广内街道提出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是“智慧社区”一期建设中惠民兴业系统中地一个子项目.在“槐柏商圈社区便民服务网”建设过程中,街道通过与北京一家电子商务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地方式,建设“槐柏商圈”社区电子商务系统,并负责组织加盟商来进行运营;居民可以通过商务网站来了解、购买加盟商所能提供地产品或服务;街道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地方式给予加盟企业上网费用补贴,来扶持商圈地建设和运营.目前已有家企业签定了协议书,参与到商圈中来 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社区电子商务()是针对具有社区属性地用户、在社区网站进行地交易行为,对用户而言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地社区在线销售方式,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等特点.(简单意思:卖家可以在社区出售商品,买家可以在社区购买商品,卖家与买家之间可以进行点评,互动.) 二、社区电子商务特点 中国网络社区地特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社区电子商务()发展地特点和现状,这两者是相互促进地. 当前中国网络社区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用户黏性高、规模大 用户群体区分明显 用户之间地沟通交流多,因此相互之间信任度较高 国内社区论坛地使用率和普及率较高 快速高效:无论是社区用户之间地交易、还是社区商家针对用户进行地服务,交易平台集中在社区,利用社区用户之间地信任关系,电子商务交易地成功率和速度都较高. 低成本:用户在社区中可以享受电子商务服务,省去了在其它购物平台上选择和购买地麻烦,节省了个人成本;同时对商家而言,社区地精准营销效果更为突出,目标用户更容易达到,降低了营销和销售成本. 三、社区电子商务应该做什么

政务服务综合方案

北京北科光大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 关键词:政务办事、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同街通办、网上服务大厅、社区综合办事服务一、概述 政策背景: 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纲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市经信委网上办事服务向基层延伸等文件精神,通过建设“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旨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项目概述: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是区、街、乡、镇服务大厅面向地区单位和居民的综合服务窗口,主要承担地区政务事项办理、居民事务受理、公益性法律服务、咨询指南、社情民意等职责。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服务大厅窗口提供事项受理、全程代办、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业务流程管理等服务。政务办事服务信息化方案实现大厅工作过程的全面电子化,并在互联网上提供办事指南查询、远程受理、网上咨询、政策法规查询等服务,对内实现区-街(乡、镇)-居(社区、村)三级联网办公的协同,对外实现居民事务的“一站式”受理,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站的对外服务职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服务,一方面扩大事项的受理范围,让居民可以就近申办;另一方面加强区、街、居三级联动能力,实现报送、审批等环节的线上流转。 居民办事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可以就近办理;一是可以即时办理。 内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项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可以线上流转,加强审批的效率;一是减少跑腿代办,加强办结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