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中级)教学大纲(2010)

《城市经济学》(中级)教学大纲(2010)
《城市经济学》(中级)教学大纲(2010)

《城市经济学》(中级教程)

(教学大纲)

一、 任务与要求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成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入研究城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发展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及其对策,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的迫切需求。对于经济工作者,特别是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未来建设管理者来说,研究城市经济运行的理论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概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地文献阅读、理论讲解、问题探讨,从而使学生对城市经济运行理论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城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重大城市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2.深入阅读城市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理解和掌握城市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3.熟悉城市经济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四个专题讲解,共计十二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导论: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1.1 城市经济学:基本概念

1.2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演进

1.3 城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4 城市经济学研究范式与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 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藤田昌久等著:《集聚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思考题]

1.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学理论流派在我国和国外的发展各

有何特点?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有何特点?请比较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侧重

点?

专题一、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Market Fo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第二章 城市集聚经济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模型假定、模型结论)

2.2 集聚经济与城市向心力

2.3 城市集聚经济的实证检验与政策涵义

2.4 城市发展:专业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

阅读与讨论1 主题:专业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对地区创新的影响

专业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 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克鲁格曼著:《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3.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费希尔等著:《大都市创新体系—来自欧洲的三个都市地区的理论和案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5. 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6. 王雅莉主编:《城市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思考题]

1.用规模经济和地区比较优势原理如何解释城市的形成过程?

2.农村向城市移民的经济分析中如何解释聚集经济的影响?

3.克鲁格曼(Krugman,1992)提出的新经济地理学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如何解释聚集经济的向心力?其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变化后将出现什么情况?

4.请你收集和评论国外城市集聚经济的实证检验研究案例与政策涵义。

第三章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3.1 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几种解释模型

3.2 城市化含义与机制:基本原理

3.3 城市化进程回顾:模式与政策

3.4 城市体系的结构与演化:理论及其发展

阅读与讨论主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的关系

中国城市化政策回顾与反思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2.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蔡孝箴主编:《城市经济学》(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谢文惠、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6. 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增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王雅莉:《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思考题]

1.城市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如何理解城市化的机制?(提示:前提、动力、调节机制等。)

3.中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经济动力有何变化?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其城市政策的主要依据和演变。

5.城市性质、功能与城市数量和规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对城市体系的结构如何给出解释?

7.如何理解适度城市规模理论?

8.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意义有哪些?

第四章城市的经济增长

4.1 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4.2 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模型

4.3 城市发展政策:城市经济增长的量与质

阅读与讨论主题: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模式究竟是什么?

(我们从城市发展中得到了什么?)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 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 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商务印书馆,1984年

4. 郭鸿懋:《城市宏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思考题]

1.城市性质、功能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

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增长?

3.请你评述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模型。

4.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内城衰退的主要政策及其经济原理,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

政策有何借鉴意义。

[问题讨论]

1.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城市聚集经济和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2.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其涵义?如何看待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大都市圈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其中心城市的相互影响关系?(如:长三角与上海,

珠三角与广州、深圳,环渤海与京、津等。)

4.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比较研究带来哪些启示?

5.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看待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在城市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6.老工业基地(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与对策。

专题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Land Use and Location Theory)

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微观基础分析

5.1 地租、地价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5.2 单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型

5.3 郊区化的事实与多中心城市

5.4 城市土地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

5.5 理论研究进展:从Alonso、Muth到Krugman、Fujita

阅读与讨论3 主题:区位选择与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转变的关系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年9月

3.藤田昌久等著:《集聚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4.丁成日著:《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思考题]

1.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

2.单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均衡条件?

3.居民收入变动、出口销售增长将如何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4.假定政府建设市内有轨电车系统,并通过一项阻止城外居民向内迁移的法律。请分析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均衡的影响?

5.公路运输和高速铁路运输的发展对城郊化有何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如何变动?

6.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

第六章城市土地利用:宏观政策研究

6.1 城市政府的作用与城市土地利用管制

6.2 城市蔓延、经济增长与城市规划的经济分析

6.3 分区制的福利经济效果与经验检验

6.4 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精明增长(从经验到理论)

6.5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控政策

阅读与讨论4 主题:城市增长控制与土地价格的关系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丁成日著:《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2.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4.郭鸿懋等:《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思考题]

1.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是什么?

2.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动态调控如何进行?

第七章城市住宅经济

7.1 城市劳动力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

7.2 城市住宅市场:需求、选址、住宅区位

7.3 城市住宅价格与土地区位租金

7.4 邻里效应、空间隔离与衰退地区复兴政策

7.5 城市住宅政策的经济分析:理论与经验

阅读与讨论5 主题:城市土地市场与住宅市场的互动关系?

城市住房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点是什么?

如何看待我国大都市住宅廉租房政策?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 .Arthur O’Sullivan:《Urban Economics(4e)》,中信出版社,2003年

2. 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

3. 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4. 保罗·切希尔等主编:《应用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5. J. Harvey:《Urban Land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of Real Property!》 (4th)

6. 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思考题]

1.说明城市住房市场的作用及其缺陷。

2.城市住房类型与城市住房区位的关系?

3.举例说明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及相关的住房政策。

4.评价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对城市住房市场的影响。

[问题讨论]

1、我国城市一级土地市场的作用?城市政府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依据和实施途径?

2、我国城市土地产权与房地产产权如何明晰?

3、就业结构的变动对住宅建设有何影响?

4、分析我国城市住房市场结构对住宅建设的影响(不同城市的对比分析)。

专题三、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分析

(Analyzing a Local Establishments Economy )

第八章城市交通经济

8.1 城市交通:构成及其发展

8.2 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

8.3 城市交通问题的经济分析(拥挤、安全、污染等)

8.4 城市公共交通:融资与管理

8.5 城市交通政策:理论与实践

阅读与讨论6 主题: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政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Arthur O’Sullivan:《Urban Economics(4e)》,中信出版社,2003年

2.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丁成日著:《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4.藤田昌久等著:《集聚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思考题]

1.说明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原理,并提出解决办法。

2.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3.规划者如何选择城市的交通模式?请你给出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4.讨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城市人群出行偏好结构差异对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第九章城市物流经济

9.1 城市物流:构成及其发展

9.2 城市物流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

9.3 城市物流规划:发达国家的实践与理论

9.4 城市物流规划:中国的实践与理论发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丁成日著:《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3.宋华等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4.国家发改委等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思考题]

1.城市商业业态变化对城市物流以及网络运行产生什么影响?

2.城市专业物流服务商在建设物流中心及物流网络中起什么作用?如何选择物流中心区位?

3.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变化对城市物流网络规划和布局有何影响?

第十章城市环境经济

10.1 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

10.2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

10.3 国外城市环境治理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10.4 循环经济理论与中国城市环保产业

10.5 中国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与区域生态补偿政策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谢文惠、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思考题]

1.城市环境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在城市中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和敏感?

2.城市环境治理的经济分析应该依据什么原理进行?

3.请你分析比较对排污征税和对减少污染实施补贴政策的效果。

4.排污交易许可证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专题四、城市政府管理与城市财政

(Overview of Local Government)

第十一章大城市区域的公共经济

11.1 大城市区域经济和地方政府职能

11.2 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理论与模式

11.3 地方公共物品的福利效应分析

11.4 大城市区域的公共经济管理改革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 保罗·切希尔等主编:《应用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 沃纳·赫希:《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3. 饶会林主编:《中国城市管理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蔡孝箴主编《城市经济学》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5.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6.Arthur O’Sullivan:《Urban Economics(4e)》,中信出版社,2003年

[思考题]

1.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及特点?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分析中如何界定和测度外部影响?

3.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4.城市学校服务的制度改进对其布局有何影响?

5.Tiebout理论模型在公共物品供给分析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十二章城市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

12.1 城市政府职能与城市财政收支

12.2 城市财政收支与城市经济发展

12.3 房地产税收、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竞争

12.4 中国城市政府管理成本与管理体制改革

阅读与讨论10 主题: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职责与税收权利的确定

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

[参阅文献]

1. Arthur O’Sullivan:《Urban Economics(4e)》,中信出版社,2003年

2. 汉斯·于尔根·尤尔斯等著:《大城市的未来》,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4. 奥斯特罗姆帕克斯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5. 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思考题]

1.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有何异同?

2.你认为城市政府的职能应该包括哪些?

3.如何看待大城市地区政府间关系的行为取向?(包括纵向、横向关系)

4.说明城市财政的本质与特点。

5.城市财政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我国城市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7.请对某个(某类)城市政府的收支情况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并说明其职能特征。

[问题讨论]

1.如何看待大城市地区的政府间关系?其研究意义何在?

2.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城市经营?

4.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划分的原则?

三、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一)、教材:

周伟林等编著:《城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奥沙利文著:《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二)、主要参考文献:

1、(英)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商务印书馆,1984年

2、(美)沃纳·赫希:《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3、蔡孝箴主编《城市经济学》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4、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5、王雅莉主编:《城市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6、郭鸿懋:《城市宏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7、丁成日著:《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

8、(英)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9、(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0、(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1、J. Harvey:《Urban Land Economics: The Economics of Real Property!》 (4th)

12、南开大学电子期刊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

四、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引导的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因此,课程的考核将重点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要文献的阅读、理解,对主要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核的成绩结构是:

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占30%),要求缴交一篇文献综述报告(ppt文档格式);

案例研究报告(占30%),要求缴交一篇案例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

期末开卷考试(占40%),采用开卷笔试的考试方式。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2010年修订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721352100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化工生产可能遇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化工安全工程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性及其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危险性以及化工企业公用系统及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并介绍了化工生产预防性检查及化工事故预案与事故处置,力图从机理上探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1章概论 1.1 安全工程学基础 了解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等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1.2 化工生产及其危险性 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1.3 化工事故的致因与控制理论 掌握化工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化工事故控制理论。 第2章化工生产主要危险与危害 掌握物质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害的原因和控制规律。 2.1 泄露 了解泄漏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掌握泄漏事故易发位置和主要原因。掌握泄漏量计算及泄漏后的扩散规律。 2.2 燃烧 掌握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等与燃烧相关的概念,了解燃烧的特征参数,掌握燃烧过程及燃烧类别;了解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等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可燃性三角图及应用。 2.3 爆炸 掌握爆炸及爆炸极限理论、爆轰、爆燃、压力波等概念,了解TNT当量法、TNO多能法等爆炸能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爆炸的其他伤害,掌握蒸气云爆炸与

(整理)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信息安全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学习有关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了解现代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学习并了解有关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基本的密码知识和密码应用;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身份认证技术、网防火墙技术、病毒与黑客攻击的防御技术,通用系统的安全增强技术;了解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信息安全概述 4学时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网络信息安全威胁,掌握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主要技术、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了解信息安全发展方向。 重点: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难点:信息安全主要技术。 (二)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4学时了解信息安全总体框架、ISO/OSI安全体系结构、PDRR动态网络安全模型,掌握分层网络安全体系、ESP企业安全计划及其模型。 重点:信息安全总体框架。 难点:ESP企业安全计划及其模型。 (三)计算机系统安全 4学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掌握系统安全评估标准、身份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Windows系统安全。 重点:掌握系统安全评估标准、身份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Windows系统安全。 难点:授权与访问控制。 (四)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 4学时了解关于黑客的知识,掌握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 重点:网络攻击防范技术。 难点: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 (五)病毒分析与防范 4学时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原理、蠕虫、特洛伊木马、恶意代码,掌握病毒防范的知识。 重点:病毒防范的知识。 难点:病毒工作原理的知识。 (六)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 4学时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传统密码技术、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 重点:密码学基本概念 难点:密码学的数学知识。 (七)防火墙技术与VPN 4学时了解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防火墙的类型、防火墙的基本技术、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产品、VPN技术、网络边界设计与实现。

城市经济学

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效用? 答:①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时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②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主观心理满足。 GDP、GNP的联系和区别? 答:①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 家或地区所有的机构及个人所获取的原始收入的总和。 ②联系: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③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产出,而 无论是本地单位还是外来单位的产生。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的是隶属 某国家或地区的机构与个人的收入状况。国内生产总值是属地的指 标,强调的是产出状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属“人”的指标,强调 的是收入状况。 什么是供给?什么是公共物品? 答:①供给: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生产者(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②公共物品:专指效用不可分割地影响到不确定的公众人群,而无论这些人 是否愿意或者是否为此付出代价。 什么是稀缺性?什么是外部性? 答:①稀缺性:指社会上提供的东西总是少于人们想拥有的这一特定现象。 这一类东西不仅指有形物品,不是绝对稀少,是相对于人们欲望 而言是稀少的 ②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但无论这种影响是好是坏,都 无须因为这种影响而索取回报或者付出代价,这种影响成为外部 性。 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诺瑟姆曲线? 答:①人口的城市化 ②非农产业的扩大 ③空间的转换 ④观念意识的转化 什么是边际效应? 答: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全球城市体系? 答:指在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内,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城市,而且具有一定的城市等级及规模分布,其城市职能多种多样,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关系。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1 课程性质及适用专业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限选课。 1.2 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教学。 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会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实验(实验课单独开设)和课程设计,学习和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技能。教学中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动手能力培养。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系统掌握《会计学》等课程的知识。 4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财务报告目标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五、会计计量 六、财务报告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熟悉财务报告目标;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教学重点:财务会计的概念和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货币资金 一、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四、外币交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与范畴;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掌握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结算程序;掌握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及两种业务观。 教学重点;现金、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账核算;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银行存款清查及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第三章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 三、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四、贷款和应收账款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及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了解贷款及应收款项核算的内容,掌握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利息、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金融资产减值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应收票据的贴现的会计处理;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第四章存货 一、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掌握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教学重点;存货的概念及分类;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存货入账价值的构;涉及补价和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成的存货的核算;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存货期末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城市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 第一章概论 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 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 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 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 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 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 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 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 第二章城市 一、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 2)建筑学解释 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 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 4)统计学解释 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 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 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 (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生产能力的差异、区域的资源条件差异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禅意,区域之间建立起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可以由比较优势来确定 ——区域比较利益只有在存在交换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时数:4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32∕14 学分数:3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计算机上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后续课程:无 教学参考书: 段云所等编,《信息安全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09-01。 步山岳等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9-1。 考试方式: 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整体考核,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个人能力。多环节成绩评定包括作业、讨论、实习、测验、论文和笔试成绩等。综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开课部门:计算机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课程简介:(200~500字) 本课程可以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对计算机安全重要性的理解;熟悉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理论;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初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经验。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知识实用、丰富,新颖为原则。教学的主导目标是通过学习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实用技能,为学生今后进行进一步学习、研究信息安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全方面认识信息网络。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基础;掌握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VPN、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常用计算机安全防御技术;掌握安全协议基本原理及IPSec、SSL、SSH,X.509等常见安全协议;掌握Windows和UNIX的常用安全防御技术;掌握端口扫描、窃听等系统与网络攻击及防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计算机安全防御的技能,并能够依据实际需求,设计

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大纲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中级财务会计(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一) 开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预修课程:基础会计学 学分:4学分 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部分8学时) 一、课程简介: 中级会计学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在企业(公司)范围内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本依据,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程序和方法,着重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会计国际趋同愈来愈明显的今天,会计的视野更加宽阔。因此,本大纲以企业(公司)为背景;以“决策有用论”为基础;以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业务处理为重心;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以会计信息的披露为终点,构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掌握主要会计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会计信息披露;培养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涵义与本质、财务会计的系统结构、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环境与目标、财务会计信息与质量特征、财务报告的构成与信息提供、会计规范。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行为规范,理解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其用户。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目的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 三、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目的的影响 第二节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客观性 二、相关性 三、明晰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复习思考题: 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应收票据的核算与贴现;应收账款的总价法与净价法;应收账款的融资;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坏账的计提范围与计提方法;货币资金及应收预付项目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 一、现金的核算与内部控制。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与内部控制。 三、其他货币资金。 第二节应收账款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 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使用的知识,获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根据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建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 1.1信息化与管理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 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组织与信息系统; 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 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建立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实训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i nan cial Accou nting I 课程号:制定单位:会计学院制定人或执笔人:审核 人: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适用层次:本科总学时(学分):72学时 (4 学分)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本课程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上)》介绍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原则等;主要介绍资产这一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引起这些要素变动的基本经济业务

的账务处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全面掌握企业“资产”这一要素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期末减值等核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1 章财务会计总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目标。 2.理解会计的基本假设。 3.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 2.难点:会计的基本假设。 (三)理论教学内容 § 1.1 财务会计概述 1.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2.财务会计的特征 § 1.2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 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客观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明晰性原则 4. 可比性原则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6. 重要性原则 7. 谨慎性原 8. 及时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为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范畴,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在学习其它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对网络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安全攻防的能力,为培养网络安全管理员奠定理论基础和培养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 1.掌握网络安全的研究体系、了解实验环境的配置 2.熟练掌握网络安全协议基础知识; 3.掌握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4.熟练掌握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原理和操作方法; 5.熟练掌握网络入侵原理和操作方法; 6.熟练掌握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原理和操作方法; 7.掌握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基本知识; (四)教学时数 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 (五)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所发展”是本课程的指导方针: (1)“理论”即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理论。 (2)“实际”即众多的网络安全攻防工具。

(3)“发展”即利用编程技术编写一些网络安全工具。 本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广泛、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上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课时比例应保持在2: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本文 理论部分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教学要点: 1.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2.掌握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 3.理解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4.了解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 5.了解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6.具备实验环境的配置能力; 7.能够进行简单的抓取网络数据包实验。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1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学时) 网络安全攻防体系,攻击技术,防御技术,网络的层次体系: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联网安全等。 1.2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学时) 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有害程序

(完整版)《网络安全》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72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36 学分: 适用对象: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已成为网络管理中的一种必须技能。 同时随着服务器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的网络大多只是处于组建内部网或接入公网,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网络管理,要想管理好网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所以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将大量需要,网络信息安全将会成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将介绍一定的网络安全中常用黑客攻击技术和搭建一个企业网络安全体系,同时使学习者能够熟练的使用常用的黑客攻击和系统防御工具,了解信息安全的整个过程,以适应现代网络管理的需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满足一下要求为基本理念 (1)、体系性要求:所设计的模块课程,要求能够既能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所谓自成体系是指单个模块课程要涵盖该模块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该模块课程的设计,要以每一任务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任务课程,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2)、功能性要求:所设计模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于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二是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三是提供资料参考,重点在于提供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时的相关参考资料;四是用于学生的兴趣扩展,重点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五是能即时测评,重点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即时反馈。 (3)技能性要求:模块教学设计要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改课程所传授的技能,并能将这些技能应用的以后的工作中。 三、课程目标 通过项目引领的软件开发活动,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管理技能,对windows系统的安全配置和

安全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安全经济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afety economics 课程编号:AQ-11 课程类型:专业课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选课程:安全系统工程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务》田水承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安全经济学导论》罗云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宋大成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安全经济学》罗云 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灾害经济学》何爱平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安全经济学的学习,树立现代安全经济理念和现代安全科学意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内容:安全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研究对象和任务、内容和特点、研究方法及其学习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2.理解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了解安全经济学与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掌握安全经济学的特点; 5.掌握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理解安全经济学的内容与本书的结构; 7.理解学习与推广安全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经济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安全的基本属性,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安全经济的三个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安全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安全的基本属性,理解其与安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技术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4262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安全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学生选修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软件知识的课程。对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安全方面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的攻、防、测、控、管、评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重点学习目前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IDS)技术和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能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所认识,从而解决一些与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知识。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袁津生,齐建东,曹佳编著.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贾铁军编著.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贺思德.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2.2 4. 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 5. 王雷.高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实践环节 四成绩考核办法 1、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2、考核要求:按各章知识点要求,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识点内容 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半期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各阶段成绩所占比例按教务处的规定执行。 五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学时:72学时 课程安排:第一学期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解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各项会计项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时数 72学时 (四)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五)面向专业 会计学 二、教学内容 共十八个章节,各章节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六大会计要素展开讲述的,后面又讲解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格式及编制。其中重点章节是前面的资产类项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三、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平时成绩 四、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籍 选用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罗绍德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中级财务会计》学科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这门课是会计学的专业课,理论性强,实物性也强。此课程是建立在会计基础和初级财务会计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学习过会计基础,并没有接触过初级财务会计,因此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多做相关练习题,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罗绍德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所得税等。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会计各项目有了基础的理解和运用,会对具体的会计事项做出会计处理,并能理解各个会计报表的原理和编制。 二、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考核:理论考试(80分)+平时成绩(20分)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INDE2034 英文名称: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歆豪 大纲执笔人:郭镇宁大纲审核人:余雷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 系统工程是以实际应用作为目的和特点的一门学科。它以各类系统为研究对象,为各类系统提供分析、评价、优化及总体运筹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门跨越各专业领域从横向方面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边缘性科学。它为人们提供了思想方法论和工作方法论。 教学目的: 1. 通过介绍一系列实用的系统工程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分析方法、建模、评价及决策方法,理解系统工程解决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及方法; 2. 使学生具备自觉利用系统的观点与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结合行业特点及生产管理实际,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为解决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与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如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等; 二、掌握系统应具备的五个共性即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通过这些特征的学习了解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掌握系统的分类标准和类型; 五、掌握系统思想的含义要点; 六、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方法的特点; 七、能运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八、本章为全课重点之一。 第二章系统工程理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系统工程理论的新发展 一、本章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的分类; 三、熟悉系统工程的三个基础理论及三个新理论; 四、熟悉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构成、系统的结构, 五、了解黑、灰、白箱法和功能模拟法 六、熟悉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概念、特点、模型和信息方法; 七、熟悉一般系统论,了解其基本观点: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和系统的有序性。 八、熟悉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 九、了解协同学产生与发展,了解协同效应原理、支配原理、自组织原理。 十、熟悉突变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观点。 十一、了解运筹学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十二、熟悉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城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科学是() A.城市规划学 B.城市经济学 C.城市建设学 D.城市管理学 2.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公共财政三大职能不包括()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和增长 D.监督 3.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 A.中央地方分税制 B.〃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收支挂钩超收分成〃 D.承包责任制 4.亚洲的三大金融中心包括() A.东京、上海、香港 B.东京、北京、香港 C.东京、新加坡、香港 D.东京、新加坡、上海 5.关于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描述正确的是() A.C越小,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早 B.C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早 C.R越小,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晚 D.R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晚 6.出曰导向战略的最高层次是:() A.出口初级产品 B.出口初级加工产品 C.出口一般消费品 D.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7.城市财政的生产支出,是指() A.城市政府对市属工商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B.城市政府对市属行政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C.城市企业从产品开始生产到正常投入使用所花费的资金 D.城市政府对市内所有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8.预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年可以达到50%o A.2005 B.2010 C.2015 D.2020 9.信息时代城乡关系是()A.城乡对立、差距拉大B.城乡分离、相对封闭C.城

乡一体化D.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10.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比重大于40%时,工业发展阶段处于()。 A.农业经济阶段 B.工业初兴阶段 C.工业加速阶段 D.工业停滞阶段 11.产业结构按产品使用划分不包括() A.输出产业 B.第三产业 C.上游产业 D.下游产业 12.由生产要素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乂可称为()。 A.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C.市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计划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13.下面不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稀缺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耐久性 14.城市的特征不包括() A.密集性 B.高效性 C.多类型 D.多元性 15.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一些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什么特点。() A.生产型、商贸型 B.消费型 C单一生产型 D.生产型、消费型 16.城市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是() A.土地租赁合法化 B.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C.住房私有化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7.钢铁行业属于哪一种市场()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完全垄断 D.寡头垄断 18.后工业社会时期城乡关系是()A.城乡对立、差距拉大B.城乡分离、相对封闭C.城乡一体化D.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 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一)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OSI安全体系结构; 3.信息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密码与加密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密码学概述; 2.对称密码技术及应用; 3.公钥密码技术及应用; 4.散列函数技术及应用;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相互联系表现为:a.共存性。可以同时享受两种经济利益,一个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利益时,并不排斥规模的作用,反之亦然;b.相容性。在一些场合,二者是相互包容的,产出规模的扩张过程包容着经营领域的拓展,扩大事业范围的同时伴随着规模经济。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相互区别表现为:一般来讲,规模是指经济系统或集聚体的大小;范围是指经济系统或集聚体的结合分离程度。规模经济反映的是产出规模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存在的经济性,范围经济反映的是多样化程度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存在的经济性。 2.简述中国城市化道路与经典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1)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2)从规模较小的小城镇起步,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并同时引导这部分人向小城镇迁移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发展小城镇的政策;(3)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乡村的推力,而不是城市的引力;(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移,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5)有形的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发展较快,无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显著落后。 3.简述城市化经济产生的原因 从整个城市角度看,城市规模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1)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来看,城市公共投入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企业能够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好处。 (2)从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来看,单一企业变成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这使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3)从商品交易的规模经济看,单店经营发展到超市和连锁经营,使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的同时享受到商店的规模经济。(4)从共享熟练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来看,大城市提供劳动力市场共享服务更完善。(5)从信息外部经济来看,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由行业内部扩展到行业之间,一方面加深了社会化,使人力资本形成获得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交流作用于生产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 4.简述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的三种政策类型的特点 (1)工业分区制:可以将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向分离,将污染源与潜在的受害者分开,限制工业污染的外部性,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但由于工业分区制没有为企业提供降低污染的激励因素,只是迫使污染源迁移,因而不能减少污染总量,是一种缺乏效率的权宜之计。 (2)性能分区制:是传统工业分区制的改进。政委每个区设定性能指标,对企业污染设定上限,是一种鼓励消除污染的政策,给无污染企业更多选择生产地点的机会。性能分区制允许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使用,高密度住宅区也可以与低密度住宅区相邻。 (3)立体排污费制:对污染征收税收,出于效率的目的,税收应等于污染的边际外部成本,既增加一单位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立体排污费制度可以使污染水平和污染源在空间上的分布都达到最佳,一方面允许企业将生产地点选择在总成本最小处,一方面通过排污税迫使企业将污染降低在合理水平,因此,排污费制要优于分区制政策。 3 .城市经济增长特点? 城市经济增长不仅仅意味着城市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意味着城市最终产品、劳务和资产的不断增多,以及必然带来的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扩大 城市经济增长意味着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 城市经济增长意味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城市经济增长还意味着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 7 城市经济功能如何? 集散功能: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和扩散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生产中心功能:为各不同市场服务的商品生产功能。其主要载体是制造业。当前制造业的不断高加工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