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作者:曾赛星林翰《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5日 14版)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承载着全新的历史使命:既连接过去、指向未来,又纽系中国、融通世界,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全球合作共赢激发新的活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重要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春赏其花,秋登其实。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从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到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从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到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纵贯古今、统筹陆海、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见证了知行合一的中国担当。

在这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彻底改变目前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为当今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奠定基础。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欧盟成员国)覆盖近5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具有刚性的财政约束,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指标如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远低于我国;同时,我国涉及“一带一路”对接的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需求旺盛。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需求,为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格局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的工程企业开始快速扬帆出海。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760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比重为47.7%。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一批早期收获成果喜人,尤其是互联互通推进迅速。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一批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进展顺利,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但同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必须特别强化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尽快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的社会责任履行,增强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忽视的问题。

倡导社会责任,为“一带一路”装上推进器和稳定器,需要在三个层面实现协同治理。

首先,公共部门要起到“领头羊”作用。相关部门要出台用于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工程绩效审计范围,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和引导参与方承担社会责任。应带头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工程立项决策时规范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等。

其次,行业协会要发挥“黏合剂”的作用。当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主体已经突破

了传统的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监理等类型,延伸至重大设备制造商、新型材料供应商、金融、法律等诸多产业。因此,行业协会作为桥梁纽带,协调、组织、配合的功能与作用会更加凸显。行业协会间需加强沟通,共同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的相关人才,促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团队专业化、国际化;总结吸收各行业的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明确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众多参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树立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尺和全球责任观念,以绩效评价活动为依托,引导和促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

最后,企业要扮演好“执行者”的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有别,文化传统各异,利益诉求不同,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规避各类风险,需要参与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的文化及政策,将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和要求纳入企业决策中来。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员工权益与职业发展、客户(业主)权益、供应链管理、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等核心议题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防灾减灾、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谋求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发展成果。

(作者:曾赛星、林翰,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经济与文化:文化是现代需求的终极满足物 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拿文化来卖钱,以文化为由头、媒介或手段去创造经济价值。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或被动地作用于经济。特定的国民心理积淀、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民族风习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同时又是既定的、自发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换言之,经济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接受来自“背景”的力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等著作中,讨论了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儒教、道教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阐述的实际上就是作为经济活动背景的文化因素。 第二阶段,文化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企业文化是一种出于直接经济目的的文化改造和移植。企业管理者在法人治理权限内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移植、嫁接、推行适合本企业目标和特点的文化因素,即强化既定文化背景中的积极因素,引入外生变量,以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从而激励、凝聚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商业文化,就其狭义而言,它是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人文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审美观念、情感、哲学、道德精神,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商品和劳务之中,并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商业文化是由消费者文化需求对于商品与劳务的反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因而商业文化成了唤起并满足新需求、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强大力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逐渐弱化了经济发展对文化背景的依赖程度,人们不再拘泥于古今之辩、东西之争,“发展生产力”和“利益最大化”成为其选择和创新的主题。 第三个阶段,经济为文化的繁荣作贡献。当物质生活较为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看戏、看电影时间多了,逛书店唱卡拉ok的机会多了,而且对商品、服务、环境、管理也萌发了更多的文化诉求。他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它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

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进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思考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问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地完善。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与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涵养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群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批判基础上的吸收借鉴超越,具有鲜明的建设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与意义 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只有通过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作市场化、民营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 从公共物品的属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种流行观点有:一是凡是人们迫切需要而社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和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均是政府的责任[1]。这一理论从传统的以物品属性来划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范围跃至根据需求及供给环境来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但是,其考量标准的模糊性让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实践中供给主体最优化选择以及相应的责任确定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标准的量化将能很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同,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类(表1)。三是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安排分为四大类(表2)。 将表1与表2进行比较可知,表2中A 区域即表1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C区域对应表1中准基本公共服务;B、D 对应经营性公共服务。A区域、C区域主要是政府自己生产不可能或效率较低的领域,如自来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因B、D区域的公共产品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且完全属于差异性需求,本文不作讨论。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与问题 2.1现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建设等方面供给严重不足。其中虽然有些方面取得了覆盖率上的提高,但是,其供给质量较低。因此,如果把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量的满足和质的追求两个阶段,那么,我国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量的满足阶段,且大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逐步转向较高层次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届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能出现公共服务供给“青黄不接”的结构性困境。此外,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中,文教娱乐、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1925、0.1861、0.1625(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为0.1608、0.037、0.1256、0.026)。再加上农民存在着对公共产品消费极强的收入弹性,农民从收入中支付了大量本不应该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造成的对农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4]。农民消费倾向明显的领域恰好是表2中的A、C区域,这就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2.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方面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支农资金中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民间资本利用两方面。配套资金方面,据统计,目前乡村负债的15.20%~25.80%是由旨在促进农村建设的中央支农资金造成的,在现有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5]。配套资金问题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跨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行政软强制”的综合产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 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指出了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如何推进文化的发展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如何深化,如何发展,如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中国特色色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

目录 一、当前深化文化体制动因探析和改革的意义 (2) 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难题 (2)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建议 (4) 四、结论 (4) 主要参考文献 (5)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当前深化文化体制动因探析和改革的意义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因探析 从国内层面来看,我国文化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负面效应,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得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国际层面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的封闭状态,还基本上没有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按照国际规则逐步开放文化市场,通过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打破传统的文化体制行政性资源配置,更好更快的融合资源流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符合,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当前形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是当前我国改革的重点之一。 以国际层面来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从国内层面来看: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难题

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五位一体建设更是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在此将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为大家做了详细梳理并且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快速记忆,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方向、方针、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基本内容 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4、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四级公路587公里占%,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编制大纲)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 目实施方案

ppp项目实施方案是指政府为实施PPP项目编制的计划性文件,由于PPP项目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实施周期漫长,为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有必要针对PPP 项目拟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逐步推进PPP项目的实施。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情况发展需求,以及有关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等,提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因此,项目实施方案一般是由政府确定的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负责编制。而实施方案的内容,参 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实施机构;(三)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四)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六)特许经营协议框架草案及特许经营期限;(七)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八)政府承诺和保障;(九)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资产处置方式;(十)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虽然特许经营属于PPP模式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操作模式,但其规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涵盖了PPP 项目实施方案的基本内 容。即实践中PPP项目实施方案一般包括项目概况、风险基本分配框架、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合作期限、交易机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及采购方式选择等内容。

实施方案框架 一、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 风险分担 1、 政策风险 2、 汇率风险 3、 技术风险 4、 财务风险 5、 营运风险 6、 环境风险 7、 社会风险 8法律风险 9、不可抗力风险 (二) 利益共享 三、 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常见的项目运作方式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 - 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和改建-运营-移交 等形式。 PPP 项目概况 PPP 项目基本情况 PPP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PPP 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PPP 项目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PPP 项目运作方式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特5班第三组

C ONTENTS 目录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2中国高铁的发展3中国的医疗卫生4总结与展望

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之路。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富民强,百业俱兴,中国在以令世界震惊的发展速度强势崛起,如今我们俨然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新中国强盛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教育的伟大力量,而我国的教育基础 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

阶段一: 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 1949年,全国有5.5亿人口, 但全国范围内仅有205所高校,平 均毛入学率仅为0.26%,4.4亿国民 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不足2年,文盲 比率高达80%。从1951年起,我国 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64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 简易小学在以山东、河北为首的十 四个省份的农村中所普及,课程精 简集中,且地区周边的学龄儿童可 以就近入学。

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1977年,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一席讲话,成为了科技教育战线率先拨乱反正的重要指针。他说:“我们的教育已比发达国家落后了整整20年,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有知识,要有人才。” 2011年,教育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选择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下,正式启动“本科教学工程” 。阶段二:

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教育部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 2016年,教育研究深化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 2019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发布了“国家教育信息化2.0计划山东标准版本”—— AI蛙答答自适应学习平台。平台满足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要 求。阶段三: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国际物流新机遇解读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优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在东南沿海大规模进出口货物,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物流发展。随着我国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和一些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机会,为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优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在东南沿海大规模进出口货物,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物流发展。随着我国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和一些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机会,为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并带来物流发展,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具备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是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与阶段不一样,比较优势有所差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与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新的经贸关系,将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贸易、投资预期,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增加我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和我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的贸易规模,并由此带动我国西向物流规模。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西向国际物流发展 虽然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相对运输需求的增长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与中亚国家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道路运输运力有限;除了在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上实现了基本连接以外,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连接情况相对较差,有的还未起步,在民航方面中国具备与中亚国家通航条件的大型机场少,直航线路少,这都严重影响物流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导致了运输成本偏高,制约了中欧陆上通道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会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我国西向物流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上的演讲(上) (2008年3月22日) 贾陆英非常感谢,我讲的题目来自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有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四项任务之一。我讲三个问题: ! f& i& b+ h# a* ]! R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是从什

么是文化来说起,文化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含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周易》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人类在发展中走向文明的一种社会现象。把“人文”和“化成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通过传授圣人之教,使人们懂得道德礼仪,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吃饭,叫食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我们各式各样的建筑里面都有文化。从狭义来讲,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使用文化这个词,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把中华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国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含两个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我们的前人把它概括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第二部分就是现、当代文化,它其中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形成的文化,再一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来源:人民网2011年09月27日 编者按: 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中文版本)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编者按:北京时间2019年6月20日,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Clifford发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政治风险、法律法 规风险、资产搁置风险、私募基金和私人资本空缺、缺乏国际合作 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项目风险等诸多挑战。现将主要情况编译整理,并报上,供参考。 一、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并带动沿 线7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发,对基 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当地 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斯里兰卡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按照原定 计划进行。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较为单一的政治商业保险,2017年第3季度末,中信保 统计的保险总额近5100亿美元,理赔总额约为20亿美元,但由于 保单品种单一,不适应融资来源复杂的“一带一路”交易。 二、法律法规风险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并涉及多个不同的法系,如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等,而这些法律体系和地方法 律并未将外资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纳入考虑,造成许多项目无法 正常运行。如耗资50亿美元的雅万隆高铁项目于2016年1月开工,原本预计2019年完工,但目前由于近40%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未得到 解决暂停运营,导致其完成期限延长至2024年。又如耗资52亿美

元的中泰铁路项目,之前由于投资分享和发展权而受到拖延,现在又由于曼谷的环境审批问题面临延期风险。 三、资产搁置风险 中国大多数大型在岸项目都是直接向国有企业(而不是项目本身)寻求融资,项目融资在中国并不常见,且项目融资交易中经常涉及的账户担保、合同权利担保等在我国担保法中并没有对应的担保形式。与国际商业银行和多边开发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在分析和分配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方面缺乏经验,导致不太擅长处理完整的商业和融资条件的交易,而这些条件反过来又可能引起进一步的问题,导致项目资产搁浅。这样的多米诺效应(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项目资金的吸引力和可回收性,资金的短缺可能随时导致项目搁浅。 四、私募基金处于“观望”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规模宏大,需要的资金数据巨大,虽然私募基金与“一带一路”建设挂钩的基金活动有所增加,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主要由中国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机构牵头,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而私人投资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仍然持“观望”态度。一方面是由于私人资本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沿线许多国家通常被认为是次级投资级别;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大多数基金是封闭的资金池形式,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或经理人通常也是基金的投资者,大部分基金经理人均由中国国有企业或国有、政策性银行主导。 五、私人资本稀缺 “一带一路”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现有的政府支持银行和投资

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

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兼论文化自强 发表时间:201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面建设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要使精神文明得到高度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我国文化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还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有力推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促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文化强国: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经济与政治、历史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等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纽带和标志。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会出现不一致、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各种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就是这些文明成果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石。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社会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各个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却有生命力强弱、影响力大小、持续力长短之别。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不仅具有物质、科技、军事、制度的力量,而且一定具有文化的力量。文化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演进过程,又是一个引导培育的自觉过程,是按照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要求进行文化创造和精神生产的过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条件

当前中国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当前中国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同样,中国的文化也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局势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我国的文化建设呢? 我认为,当今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外来文化所充斥。很多年轻人都沉浸在外来文化中。他们看的是韩剧;学的是日语;庆祝的是西方节日。就拿前几天的感恩节来说,我收到了很多祝福短信,而在重阳节、端午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时,却很少有这样的短信。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流失。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祖留下的一份丰厚遗产。它凝结着民族的智慧,是全体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结晶。的确,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它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而中国文化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中发展。但我们必须要明确,是“借鉴”而绝不应该是被取代。当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时,中国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这一节日是属于我们的。但事实上我们真的认真庆祝过吗?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知识、信息和人的创新活动提升到空前的重要地位,人类的经济、文化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的世界文化变革:第

一,各种文明共存共赢;第二,文化对政治形成了强烈的反作用;第三,文化以成为一种“软力量”,增强文化的贡献力才能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第四,全球化市场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产业中举足轻重;第五,文化传播走向信息科技时代,创新成为文化进步的强大杠杆。而要跟上世界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学习、创新的同时保留并发养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绝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 现阶段,我们应该努力的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在大学中语文应该继续被学习。我们那么重视英语,却可笑的忽略了自己的语文。同时,国家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把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大力宣扬本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流失!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德江县白果坨二级公路安置点平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设计依据 (一)规范及有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5、《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6、《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7、《贵州省住房保障工作工作方案》(三房保[2011]10号) 8、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9、《贵州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建筑工程(2008)》; 10、《贵州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安装工程(2008)》; 11、《贵州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市政工程(2008)》; 12、《贵州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园林工程(2008)》; 13、《贵州省城市住宅校园物业管理办法》; 14、其他文件规定要求和相关建设标准等 15、项目单位提供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 16、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规定。 17、贵州省建设厅文件黔建科标发【2004】119号。 18、《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19、关于《德江县白果坨二级公路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德发改[2015]131号。 (二)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气象 1、德江县共和镇概况 德江县共和镇,濒临乌江,旖旎深情的乌江水在千仞削壁中奔腾蜿延,曲曲古老的船工号子倾诉着悠悠历史。它上接云贵高原,下衔长江之水的武陵山脉腹地。共和镇位于德江县城19公里处,东抵乌江岸边、与潮砥镇和长堡镇隔江相望,东南与思南县交界,西南与堰塘乡接壤,西与青龙镇相连,北邻稳坪镇,303省道穿越而过。 全镇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162个村民组,现有6535户24399人(其中男12682人,女11717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11640亩(其中田7665亩,土3975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共8370.22亩。正在建设的德江——共和白果坨码头(德江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