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与经纬网教案

1.3地球与经纬网教案
1.3地球与经纬网教案

河北武邑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学 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堂目标】 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 2.知道什么是纬线和经线及经纬线的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课堂准备】 地图册 地球仪 七年期上册课本 第二标:我的任务 任务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仿照地球的 ,按照一定的 把 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的 ,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与线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3.在图二中相应位置标注地轴、北极、 南极、经线和纬线。4.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任务二:纬线和经线及其特点

第三标:反馈目标 分值:7分学成情况:家长签字: 1.填空:地球仪是地球的,地轴是地球的,纬线是与地轴,且与赤道平行的,最长的纬线是,在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的,在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 2.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4.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地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经过。 B、赤道以北叫北纬,赤道以南叫南纬。 C、所有的纬线都比经线长。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以赤道为界,纬线往北、往南变化规律是() A、没有变化B、越往北越短,越往南越长 C、变化无规律D、由赤道向北、向南去纬线圈越来越短 7.假如小强和小明从赤道上向东、向西一直行走,那么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小强和小明永远不可能相遇B、小强和小明一定会相遇 C、小强会走到南极点D、小明会走到北极点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 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堂目标】 1.明确什么是纬度及划分纬度的起始线。 2.南北纬的划分、字母表示及高低中纬的划分。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2、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180

1.以下四个地球仪组装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经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线中本初子午线最长 B.因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最短,所以把它作为经度的起点 C.从某点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回到原点 D.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3.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经线越长 B.最大经度是90° C.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180°经线以东经度为东经 4.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 120°经度 B.30°E 经线 C. 180°经线 D.90°经线 5.下列经线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30°E 经线 B. 165°E 经线 C. 30°W 经线 D. 60°W 经线 7.读右图填空: (1)读出A 、B 、C 、D 四点的经度 A. B. C. D. (2)A 、B 、C 、D 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位于西半球的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排列规律。(重点)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难点) 3.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双面胶、红黄蓝色纸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教师手持地球仪)上 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 模型是什么?还学习了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点 有哪些?线有哪些?我 们已经学习了经线,何 谓经线?它有哪些特 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纬线。(教师在学生回 答后,要及时的在地球 仪上指出相关内容。) 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并认真观看教 师在地球仪上演示,加深印象。 地球仪 南北极点 经线和纬线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 形的弧线。 特点是形状是圆;长度不等;指示 南北方向。 以地球仪为 载体复习提 问,意在培 养学生的图 文转换能力 和空间想象 能力。进而 自然过渡到 纬线的学 习。 学 案导学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 理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 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 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 ;(2)完成助学上“学习 程”; (3)标记疑难问题。 一、纬线特点 提问:1、经线的特点是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 本上标出;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 (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 标记,以待解决。 学生回答:形状、长度、指示 方向、位置关系四个方面。 活动1:观察地球仪,学生分 经线和经度 这部分知识 已经学完, 在此基础上 学习纬线和 纬度对学生 来说,是 “跳一跳, 够得着”的 知识,所以 并不困难。 学生利 用学习经线

经纬度学案

地球与经纬度 一、目标导引(1分钟)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轴、两极,经线、纬线的定义及特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各种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经纬线的数值,经纬网及意义 2.掌握利用经纬线判定半球、辨别方向的方法,能画出从不同视角观察地球仪呈现的图像。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阅读检测(9分钟)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球,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地球上基本的点和线 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并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交点。 南极点是除北极点外地轴与地球的另一交点。 地轴是连接地心和南极、北极的假想直线。 赤道: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和地球相交的大圆。 3、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三、探究展示(18分钟)

东西半球的划分:_____向东至______为东半球,_____向东至______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_____以______为北半球,_____以______为南半球。 画图说明高中低纬与温度带的区别: ___至___为低纬度,___至___为中纬度,___至___为高纬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并记录其纬度数值及图形特点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经纬网的意义:用于在地球上准确的定位。 四、点拨提升 1、利用经纬线判定方向 A 南北方向判断:北半球,纬度数值越大,为北;在南半球,纬度数值越大,为南。 B 南北半球判断: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半球,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半球。 C 东西方向的判断: 两点同为东经,则数值大的一点为东。两点同为西经,则数值大的一点为西。 两点分处东、西经,若经度数相加小于180,则东为东,西为西 两点分处东、西经,若经度数相加大于180,则东为西,西为东

3.2地球仪和地图2导学案

锦城四中____七_ 年级____科学__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主编:_童爱民___ 审核: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 __ 第_____2___课时 课题 第二节 地球仪与地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图的概念; 2、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及表示意义; 3、知道地图的三种常见类型; 4、能初步学会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重点】 学习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难点】 学习使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地图 (一)、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 ,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二)、三种常用的地图类型 、 、 (三)、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 、 、 1、比例尺 (1)概念: 在地图上 的程度叫做比例尺,也叫缩尺。 (2)表达式:比例尺= (3)三种表现形式: 、 、 (若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十万厘米,即 千米。) (4)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的表示及相互转化 表现形式 实 例 1:5000000或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注意 不能漏写单位 分子为1,分子分母单位为厘米 (5)比例尺分母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图上表示的实际范围_________,但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分母越小,则比例尺越大,图上实际范围越小但详细 (6)比例尺大小的划分 大比例尺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在两者之间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1)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有的地图用一个 的方向标表示 。 (3)一般定向法: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 下 、左 、右 。 3、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500000010 5千米 ≤ 1000000 1 100000 1≤

高中地理专题1.1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案)(解析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 义。 2.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3.掌握经纬线特点 和经纬度的划分。 4.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 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纬线特点????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 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 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方法技巧】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定“方向” A 在 B 的西北方向;D 在 C 的正东方向;E 在 D 的正南方向; E 在C 的东南方向。 【特别提醒】(1)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定东西方向,取小于180°的劣弧方向。 (2)图2中C 、E 两点是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可以先借助辅助点D 确定。 2.定“距离” 图1中各点间的距离:AF≈1_110_km ;BF≈1_110×cos_30°km 。 【特别提醒】(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二)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 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 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 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 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 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比较学习,探究新知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 这两 幅图, 这一 条条 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Hsa 生 师 生 师完成下表。经线纬线 纬线 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在地球仪上,我 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

形状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 长度是否等长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 经线纬线 形状半圆形圆形 数量无数无数 指示方向南北东西 长度是否等长是否 0 °线名称本初子午线赤道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中高低纬划分: 低纬:南北纬30°之间;中纬:30° —60°之间;高纬:60° —90°之间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精编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自主探究 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 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1、通过观察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明确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能够确定某点的经度。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东 西半球分界线,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 思考:在茫茫的大海上,救 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 轮的? 设 置 情 境 问

学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 3、地球仪有什么作用?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并解 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 定的。 (地轴---假想敌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 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 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 的交点。)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地球仪的作用: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 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 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 演示地球的运动。 学 培 养 学 生 思 考 分 析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师生互探究二:经线 问题: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 线,说说他们是什么呢? 观察与探讨: 学生观察地球仪探讨问题, 并到讲台在地球仪上解说: 培 养 学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仪和经纬网》学案

《地球仪和经纬网》学案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明确纬线的特点、纬度的排列规律。2.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3.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明确纬度的排列规律;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学会判读经纬网。 学习任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务及展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并按照一定的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 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 2.经线的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①在图中描出赤道。 ②在40°纬线上标注“N”或“S”。 ③在图中画出30°、60°纬线, 并在图中填“低纬度”、“中纬 度”、“高纬度”。 ①描出图中0°、180°经线。 ②描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在图中标注“东半球”、“西半球”。

经纬网定位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C ;D 。 (2)在图中标出E(0°、0°)的位置。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杂志.结合教材,想一想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为什么采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1.讲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2.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分小组展示,教师进行总结 【达标检测】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南回归线B.本初子午线 C.赤道D.北极圈 2.下图所示的四个点中,同时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和中纬度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商务星球版教案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二) 纬线和经纬网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什么是经纬网。 2、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3、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区别纬线和经线,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阅读简单经纬网图的一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经纬网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管是巧合还是冥冥注定,北纬30线都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地带…… 在这一纬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自然谜团频频发生,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大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加勒比海的百慕大群岛和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可以说,在北纬30度附近或在这一纬度线上,奇事怪事,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纬线呢?它和经线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板书:纬线和经纬网 二、 比较学习,探究新知 板书:一、纬线和纬度。 观察这两幅图,这一条条的圆圈是什么呢?它们和赤道有什么关系呢? 生:纬线 师:那么能不能告诉我它的定义是什么吗? 生: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对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总结出关于纬线的知识点。纬线 N

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师:(老师讲授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N ),以南为南纬(S ) 纬度的写法:先数字后N/S ,0°只有一条,不能标南北纬。) 同学们观察一下纬度的变化。看一下有什么规律没有? 师:咱们课本上介绍了一个新概念,叫高中低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范围。 0° 30 ° 30° 60° 60° 90° 90°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衔接过渡 自主探究 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 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 (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 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 (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1、通过观察 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1.知道地球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以及经纬度划分的方法。理解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实质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2.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熟练判读经纬度及东、西、南、北半球;运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计算距离。 一、地球 1.形状:①。 2.大小:平均半径②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2.两极:地轴穿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纬线 (1)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指示方向:③方向。 形状:圆圈。 长度:不相等,④最长,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最小,为一点。 相互关系:相互平行。 (3)几条重要的纬线 赤道:南北半球的界线,即南北纬度界线。 南北回归线:⑤带与⑥带的界线,即太阳直射范围的界线。 南北极圈:⑦带与⑧带的界线,即极昼、极夜范围的界线。 (4)纬度 概念:某地纬度,就是该地的地球半径(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北各作90°,赤道以北为⑨,以南为⑩。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4.经线 (1)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指示方向:方向。 形状:。 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3)几条重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经度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东西经分界线。 20° W和160° E:半球的界线。 5.经纬网 (1)概念: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 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确定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方向;计算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 1.用哪些数字能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根据下图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互动探究] 1.如何判别经纬线、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请说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 2.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地球知识——经纬网(学案)

第1节、《地球知识——经纬网》(学案) 编写:王明琳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 根据经纬度确定相对方向,进行时间与距离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内容;而根据经纬网定位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第一部分 自主复习 梳理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_的__________。 2:大小:赤道半径:_______千米,极半径: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km 。 二:地球仪 1:地轴与两极:地球仪上,地球的__________,叫地轴。地轴穿过_______,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_______的一点叫北极;另一端叫_______。 2、经线和纬线 3:经度与纬度 (1)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________,由 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________,以西的1800属于________。 以_________ 为界,20°W 以东,160°E 以西为____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____半球。 (2)纬度是地球半径与_____ _ 间的夹角,赤道为_____,北极点为____,南极点 为____。赤道把地球分为______ 和________。 低纬度:________,中纬度:________,高纬度:________。 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________,极圈内为_______,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________。 4:经纬网:________和________交织成网。 即学即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概念 特 征 图 示 经线(子午线) 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的半圆弧线 (1)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_ (2)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_________ (3)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 (4)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_______地球为两个半球 (5)赤道上,经度10的距离约为________ 纬 线 地球仪上与______平行的线 (1)纬线是与________平行、大小________的圆圈 (2)赤道是______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____ (3)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4)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________ (5)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10的距离约为________

1.2【教学设计】《地球仪与经纬网》(星球地图版)(第1课时)

《第一节地球仪与经纬网》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教学重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判读方向。 【教学难点】 难点:南北极俯视图的方向判读,180°经线附近的东西经互异的方向判读。 预习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学案4(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学案 4(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地球仪和经线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地球仪的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明确经线的特点与经度的排列规律。【复习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地球仪 ●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明确经线的特点与经度的排列规律 ●东西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 演示法、演示观察法 【教学过程】 (生到讲台前面指出地轴、南 极、北极、赤道) 观察,思考,探究: 假想的地球旋转围绕的轴。

观察南北极以及地球仪上画出的经线。

观察图,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 划分 (师绘出绿色线条)

师生 【当堂达标】 一、思考:

1.站在北极点和南极点面对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2.如果一架飞机从北京一直往北飞,(能、不能)回 到北京。 二、填图 (1)在图上注明南、北极以及东、西经。 (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标注图中各经线的经度。 (3)西经150°经线与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4)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度数。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东西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难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所以我在进行本节课设计的时候,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找到经度的变化规律,然后用几个练习进行巩固,难点的突破,我采取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先让学生根据经线的形状进行判断,一条经线是否能够划分东西半球,然后明确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的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但是还得考虑经过海陆情况,尽可能避开陆地,这样就很容易找到20°W和160°E这个经线圈,化解了难点。效果还不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 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 明确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能够确 定某点的经度。 3. 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 W 160° E 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东西半球 分界线,学会根据 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法、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思考:在茫茫的大海上,救援 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轮的? 学生相互交流原因 跟随老师引导初识地球仪 遇险,发出紧急呼救信号,并报告了具体 位置 (东经137° 03 ',北纬33° 49分) 救援 船接收到呼救信号, 很快行驶到遇险 船舶海域。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自主 学习 1.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 明确什么是 学生借助课本,参考自学目标, 赤道。 观察地球仪,完成助学“学习过 2.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北极、南极、赤 程”。 道。 培养 3.说出经线的定义,并指出经线的形状、 在课本中标出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 长度、指示方向。 自主 4、明确经线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上判断 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 学习 经度。 来 能力 5、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 交流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 上判读出地点所位于的半球。 题与困难 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 导入 新课 设置 情 境 问题 导 入 激发 学 生 兴趣 展示轮船呼救图片“一艘海轮在大洋上

经纬网学案

地球(经纬网) 整理人:何华威审核人:何华威时间:20150828【课标导航】 1、了解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和赤道的周长。 2、了解地球仪、地轴、两极、赤道。 3、了解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 4、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以及五带划分。 5、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实质及其判读。 6、理解经纬网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半径:6378km , 极半径:6357km,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概念: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和两极 (1)地轴:(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 (2)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 (3)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概念: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3)纬度: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 (4)特殊的纬线: 0°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26′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26′是北回归线,南纬23°26′是南回归线。 66°34′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34′是北极圈,南纬66°34′是南极圈。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 (2)经线的特点: 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 (4)几条特殊的经线 西经20°,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0°经线:东西经的分界线180°经线:东西经的分界线 三、经纬网的用途 1.确定地理坐标 (1)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如图: (2)方格状的经纬网地图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2课时)教案解析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观察纬线,逐渐掌握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观察地球仪,学会纬线和纬度的划分,掌握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排列规律。(重点)3.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难点)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竟学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东经 (E) 西经 (W) 20° 0° 10° 30° 向西增加 化 半 球 划 分 西经20°和东经 160°组成的经 线圈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界线 2、人们习惯将纬度0°—30°称为低 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 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衔接 与过渡 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我们遇到危险需要向别人求救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参照的地标,怎么办? 利用经纬网,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自主探 究(二) 组织学生完成助学P8的 “学习过程”的第四大题“经 纬网”。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助学上的要 求,做到找出重点,问题所在。 通过自主探 究,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合作竟第一、阅读课本内容,了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通过具体的

学(二)解经纬网的概念、作用和用 途。 第二、怎样才能在经纬网 上正确判断某点的经纬度? 教师提出不同形式的经纬 网的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 之间巡视指导。 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用途:军事、航海、航空、气象。 经纬度 东西 半球 南北 半球 低、中、 高纬 A 170°E 40°N 西 半 球 北 半 球 中纬度 B 170°E 0° 西 半 球 低纬度 C 180° 20°S 西 半 球 南 半 球 低纬度 D 170°W 60°N 西 半 球 北 半 球 经纬网的判 读,提高学 生的做题能 力,培养学 生学以致用 的能力。同 时用来评价 学生的学习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