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制药工艺放大研究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制剂工艺研究中小试的重要性

制剂工艺研究中小试的重要性(全文) 看到你们对工艺研究,处方研究的观点,我谈一点个人的意见。有的网友说,小试研 究水平都差不多,问题就出在这,不能都差不多,如果都差不多,那对将来的BE、大生产 的一致性都没把握,最主要的问题要体现在小试的差异性,小试的研究水平越高,越体现出差异性,那向大生产工艺的过度成功率和BE的成功率就越高。 大家要在小试阶段开始,自始至终都要站在大生产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哪些是处方 工艺研究过程中关键的参数和因素,这些参数不能只比终产品片剂或者胶囊,一定要在工艺过程中去控制。 举个例子,例如高速搅拌制粒机,小试的时候,大家要观察,物料量多大,及占搅拌 机的容积比是多少,物料流动的状态是什么?是贴着锅壁转,还是像地球公转一样向一个方向转?还是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即物料是在转的过程中除向一个方向转之外,还要上下翻滚,这种混合状态是比较理想的,能够混匀。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小试通过其他如转速、时间等数据的验证,认为这个状态是比较理想的,那在其他不管多大的设备上,都要保持同样的物料混合状态。不能只看小试搅拌机转速多少,时间多长?在不同大小的设备上,转速一样,时间一样,但角速度不一样,造成混合力度不同,难以直接线性放大,故很能按照这样来直接放大。 另外,诸如此类问题,例如做制剂,做大输液也好,口服液也好,大生产是一大罐, 加热时间,冷却时间,和实验室的小量样品加热和冷却时间完全不一样的。你模拟这个大生产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的研究没有?如果你在小试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你怎么保证你在生产上是可以的?很可能由于受热时间的较大差异,出现有关物质的显著变化。所以小试的时候,一定要把生产上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都考虑到,并设计实验进行考察,这样才有可能顺利地过渡到中试和大生产,如果小试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只顾做自己的,那将来生产的时候不太可能顺利地放大。 还举高速搅拌的例子,大家做制剂的时候,不能做到制剂终端了,再去通过一些质量 评价来证明其是否达到要求。我们在中间要搞清楚,影响制剂的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哪里,例如做片剂,颗粒的性质一定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从小试开始,大家就要搞清楚,不同的处方,不同的辅料、不同原料药,每个药都不一样,都要搞清楚这个原料药和这个处方组成的特性,这个制剂,你的颗粒,做到什么样的范畴,是可以达到你的制剂的质量一致的,保证压出来的片子一致。摸处方的过程中始终要监控这些参数,为确定关键因素和参数积累数据。例如摸几个处方,这个处方中有乳糖、微晶纤维素、用PVP溶液做的颗粒,再加点儿崩解剂,就是一个常规的处方,这种处方,你要筛选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的比例的时候,因为乳糖不太吸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吸粘合剂的量比较多,乳糖∶微晶纤维素是2∶1、1∶1或者1∶2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设计比例,是不合理的;应该是乳糖量要高,按照3∶1、2∶1或者1.5∶1),粘合剂的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你要抓住的关键点是做出的颗粒的性质是一样的,不能

制药工艺学课堂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工业化生产】过程的【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 【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2.药物工艺过程包括【合成反应过程】、【分离纯化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 3.现代制药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性强】、【分工细致、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过 程复杂、品种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和【高投入、高产出】 4.制药工业生存发展的条件是【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生产工艺】 5.GMP的核心是【湿件】、【软件】和【硬件】,最新版是【2011年3月1日】 时间执行的 6.化学工艺设计应从【药物结构剖析】入手,具体方法有【文献归纳法】、【类型 反应法】【分子对称法】和【追溯求源法】 7.化学制药合成反应的影响条件主要有【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和【催 化剂】 8.溶剂主要影响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方向】【产品构型】和【化学平衡(互 变异构平衡)】 9.温度影响反应速度的类型有【一般反应】【爆炸反应】【催化加氢或酶反应】和 【反常反应】 10.催化剂的实用性取决于【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 【鎓盐类】【开练聚醚类】和【冠醚】 11.制药工艺的优化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过程包括【试验设计】 【试验实施】和【分析试验结果】三个阶段 12.制药工艺的放大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工程理论 指导放大】和【数学模型放大】 13.工艺流程图包括【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14.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处理法】 15.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燃烧法】

关于化工制药工艺优化的分析

关于化工制药工艺优化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1T10:33:24.60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朱琳1 董德海2 [导读] 随着药品流通的越来越多,对于化工制药的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不仅要保证药品的清洁度 朱琳1 董德海2 哈尔滨中药四厂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25 【摘要】当前,随着药品流通的越来越多,对于化工制药的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不仅要保证药品的清洁度,还要保证药品的生产效率。所以当前的化工制药厂,需要对自身的制药工艺进行有效的优化,让药品的制造能够满足我国的真正国情。本文主要探讨了化工制药工艺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化工制药工艺优化办法进行了探索,期望以此促进化工制药工艺的有效开展。【关键词】化工制药;工艺;优化;应用 前言:化工制药的工艺对药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制药的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药品的质量。诸多制药企业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化工制药的方法,化工反应成为了药品制作的主要过程。药品的生产环境、设备质量等因素成为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对化工制药进行工艺上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给广大人民带来社会效益。 1.我国化工制药工艺的现状药品生产的完成需要经过制药反应及药品的包装,这是药品整个制作过程的主要程序。药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受到了反应环境的封闭程度、药品本身清洁程度以及生产设备的影响。药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化工反应,假使没有封闭的环境,将会给药品在质量上造成影响,此外,生产设备也是关键的因素,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离不开设备的参与。制药过程中需要引用先进的设备,保证药品能够满足工艺上的要求,确保企业的生产效益。制药工序完成后,需要对生产的药品进行包装,通常情况下,药品生产企业的包装材料都是从专门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中引进的,这就造成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与外界进行长期的接触,没有消毒的材料直接对药品进行包装,将会造成药品遭受到污染。因此,制药企业需要在药品包装前对包装材料进行消毒,保证包装材料本身的清洁,确保药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从药品的整个生产工艺来看,不但要注意药品制作的过程,还应该对药品的包装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药品生产过程的消毒工作,提高药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良好信誉。 2.化工制药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化工制药过程当中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对我们的健康却会带来很大的威胁。首先就是生产设备问题。在进行制药的过程当中,制药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环节当中单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很多的制药企业在进行设备选取的时候,并不是那么谨慎,很多正在使用的设备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不能够适应当前制药工艺的发展。通过了解发现药物的生产设备除了能够满足药物生产之外,还能够对药物的相关性进行检测。这种形式之下生产出来的药物更加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更加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这也是消费者对于药物的要求之一,所以大多数生产设备是自带杀菌消毒作用。一般采用的是高温杀毒这样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很快的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此外也是比较经济便捷。还有一种设备就是采用灭菌水喷色这样的一种形式,这也是我国很多制药企业一直采用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采用超声波的形式来对药物进行冲击,从而达到清洁以及消毒的目的。相比于前面的两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对药物进行清洗,达到清洁药物的目。但是在实际过程当中,这个环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相关的制药企业并没有在这一环节严格把控,导致生产出来的药物很多都存在质量问题,这是对消费者极为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也是相关厂商以及国家机构需要注意的地方。 3.化工制药工艺优化的方法 3.1提高适应性,增加设备使用率在化工制药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要完善设备,这样才能使得设备达到更好的使用效率。此外,提高了它的生产效率之后,也能够让它的资金被节省下来,能够用在其他地方。而在日常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保证生产效率,就必须要保证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以及良好的灭菌效果,将生产性能和灭菌效果进行有机融合。此外,企业在生产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生产作出调整,要学习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对自身的生产进行不断创新,让各方面都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只有让各方面都能够达到较好效果之后,才能够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3.2包装清洁为了能够保证药品制成的清洁性,除了要对药品本身进行清洁之外,还要对药品的包装进行深度清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清洁,从而保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对包装进行清洁的时候,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选择高温灭菌这种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相比前一种形式来说成本是比较低的,很多小型企业都能负担得起。此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采用干燥剂灭菌的这种形式,也能够对药品的包装进行灭菌。相比于前面的两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它的清洁度是可以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清洁力度。在这一般药物进行清洁的时候,只需要保证它的等级达到10万级即可,而对一些特殊用途的药物就需要它的等级达到30万级。此灭菌方式相比于前两种更加能够适合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形式。在进行日常制药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对药品和包装的清洁之外,还要注意保持生产车间的卫生。 3.3提高生产效率在化工制药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就必须要进行实际情况的考察,将所学习的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效率。在这里日常工作流程进行制定的时候,必须要参照实际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的调整。此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经验,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优化生产过程,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结语

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化工中试放大讲座 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概述 工艺过程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配料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通称为工艺条件。其它过程则成为辅助过程。 一,中试的重要性 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必小型实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试就是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小试到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试试是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它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来说,中试放大试是快速,高水平到工业化生产的重要过渡阶段,其水平代表工业化的水平。 研究机构一般侧重于小试研究,企业侧重于工业化生产。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关系,中间实验往往被研究机构和企业所忽视。我们应该体会到原料药的制备应原料药的研发规律,即科学的按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的规律进行。原料药及中间体开发的一般步骤是:文献查阅-小试探索-中试研究-工业化生产。 二,中试的目的 首先来说说中试的目的。中试是从小试实验到工业化生产必经的过渡环节;在模型化生产设备上基本完成由小试向生产操作过程地过渡,确保按操作规程能始终生产出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是利用在小型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其设备的设计要求,选择及工作原理与大生产基本一致;在小试成熟后,进行中试,研究工业化可行工艺,设备选型,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所以,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产品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安全,防火,防爆等措施能为消防,公安部门所接受;提供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能为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所接受。 三,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确定。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工业化生产。但是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试暴露出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修正其工艺过程。 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 开始中试放大时应考虑所需的各种设备的材质和型式,并考查是否合适,尤其应注意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 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反应大多时非均相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实验室中由于物料体积较小,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教学提纲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11. 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制药工艺学习问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药品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要求。 (2)生产过程要求高。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溶剂、原 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 均有特殊要求。 (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 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 (4)品种多、更新快。 2.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答:(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 (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 (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 (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 (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 答:(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 (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 新药研发的特点(1)高投入(2)高风险(3)高利润(4)周期长(5)竞争激烈 (6)专利保护严密(7)品种更新迅速(8)发展潜力巨大 (3)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 (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 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 答:(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完整]

一、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C.生产后处理 D. 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 B 。 A.C-N B. C-C C.C-S D. C-O 3,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 D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 C 。 A.不盲 B. 单盲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 C 倍的中试放大。 A.10~50 B. 30~50 C.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 C 。 A.蛋白酶 B. 果胶酶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B. 纯化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 A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 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9,心脑血管药物属于 B 药物。

微生物发酵制药-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微生物发酵制药 -----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1.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3.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4.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制药企业工艺流程图(DOC 145页)

制药企业工艺流程图(DOC 145页)

瓶装输液车间 1、氯化钠注射液工艺流程图: 搅拌溶解适量注射用水+ 氯化钠————→ 针用活性炭————→ 15ˊ过滤脱炭过滤脱炭 药液————→ 加水至全量+ 针用活性炭—————→ 精滤 测pH含量 115℃ ——→灌封——→ 轧口——→ 灭菌 30ˊ ——→ 灯检——→ 包装

氯化钠注射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项目频次 制水 纯化水 氯化物、酸、碱度、硫酸盐、钙盐每2小时1次 《中国药典》全项每周1次 注射用水 pH值、氯化物、氨盐、硫酸盐、钙盐每2小时1次 内毒素、每天1次 《中国药典》全项、微生物每周1次 洗瓶过滤后纯化水可见异物3次/班过滤后注射用 水 可见异物3次/班洗瓶过程水温、水压3次/班洗净后瓶残留水滴、瓶清洁度3次/班 配液配制原辅料复核每批药液主药含量、pH值、可见异物每批折叠式滤膜完整性试验1/班 灌封胶塞洗涤水可见异物1次/每锅灌装后半成品 药液装量1次/每小时 可见异物1次/批 轧口铝盖铝盖紧密度随时/班 灭菌灭菌柜标志、装量、压力、温度、时间、记录每柜灭菌前半成品标志、存放区每柜灭菌后半成品外壁清洁度、标志、存放区每柜 灯检灯检品可见异物每个工号/班每瓶标志随时/班 包装贴签内容、外观随时/班装箱数量、装箱单、内容每箱

2、葡萄糖注射液工艺流程图: 煮沸搅拌溶解 适量注射用水+ 葡萄糖+ 针用活性炭煮沸过滤脱炭 药液加水至全量+ 针用活性炭15ˊ 过滤脱炭 精滤灌封轧口测pH值含量 115℃ 灭菌灯检包装30ˊ

葡萄糖注射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项目频次 制水 纯化水 氯化物、酸、碱度、硫酸盐、钙盐每2小时1次 《中国药典》全项每周1次 注射用水 pH值、氯化物、氨盐、硫酸盐、钙盐每2小时1次 内毒素、每天1次 《中国药典》全项、微生物每周1次 洗瓶过滤后纯化水可见异物3次/班过滤后注射用 水 可见异物3次/班洗瓶过程水温、水压3次/班洗净后瓶残留水滴、瓶清洁度3次/班 配液 配制原辅料复核每批药液主药含量、pH值、可见异物每批 折叠式滤膜完整性试验1/班胶塞洗涤水可见异物1次/每锅 灌装后半成品 药液装量1次/每小时 可见异物1次/批 轧口铝盖铝盖紧密度随时/班 灭菌 灭菌柜标志、装量、压力、温度、时间、记录每柜灭菌前半成品标志、存放区每柜灭菌后半成品外壁清洁度、标志、存放区每柜 灯检灯检品可见异物每个工号/班每瓶标志随时/班 包装贴签内容、外观随时/班装箱数量、装箱单、内容每箱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及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 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 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 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 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 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 二、小试阶段 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 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 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 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 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应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况下反应 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应副产物,反应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办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制药工艺流程

海蛤壳、厚壳贻贝抗炎清火口含片 制药工艺设计 专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2015年 7 月 9 日

目录

1 工艺概述 设计背景 海蛤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其壳应用较少,一般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经过查阅资料,发现海蛤壳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海蛤壳味咸、性平, 入心、肾二经。具有清热、化痰、利水、软坚的功效, 可治热痰瑞咳、水肿、淋病、舟、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等症[1-2]。同样,贻贝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类海洋贝类,它们生长在海滨岩石上,产量很大,价格低廉,但是除在食品加工行业有应用外,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没有较多的发展。从厚壳贻贝中提取的多糖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菌、降压等作用,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药源[3-4]。因此,利用海蛤壳以及厚壳贻贝的脂提物,设计一种可供人体方便利用的新药物,采用合理的处方,选取合适的剂型,使得到的药物能够有较强的抗炎清热功效,这样既提高了海蛤壳、厚壳贻贝等低值水产品资源的利用度,又创造了一条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片剂特点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压制而成的片状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根据其原料药及吸收部位的不同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片剂一般有以下特点: (1)剂量准确,含量均匀,服用方便; (2)化学稳定性好,片剂体积小、致密,受外界空气、水分、光线等因素影响小; (3)携带、运输方便; (4)生产成本低,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 (5)可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如速效、长效、阴道疾病、肠道疾病等; (6)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但比液体制剂生物利用度要差; (7)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8)片剂中需加入若干赋形剂,并经过压缩成型,溶出速度较散剂及胶囊剂慢,有时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分解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二、GLP、GCP、GMP、GSP;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 ◆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 ◆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主要包括各 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 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 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必需和已有的方法对比,并注意对比类似化学结构、化学活性的差异。 五、全合成、半合成;(名词解释) ◆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题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李谷才 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 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药物工艺路线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4.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5.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6.模拟类推法: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7. 平行反应: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8.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9. “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10.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常用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 ℃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量。 11.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 2Cr 2 O 7 KMnO 4 )使污染物 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12. 选择性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 13.转化率对于某一组分A来说,生成产物所消耗掉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为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4.中试放大(Scale up)就是把实验室小试研究确定的工艺路线与条件,在中试车间进行的实验研究。 15. 放大效应(scale up effect) 这种因过程规模变大而造成原有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效应。 16.绿色生产工艺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原则

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原则(讨论稿) 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若剂型选择不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产品的理化特性(如外观、溶出度、稳定性),而且可能降低生物利用度与临床疗效。因此,正确选择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满足不同给药途径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此项工作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药物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选择最佳剂型,设计合理的处方与工艺,规范制剂研制程序,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常规制剂,特殊制剂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可参照执行。 一、剂型选择的依据 研究任何一种剂型,首先要说明选择该剂型的依据,有何优点或特点。同时要说明该剂型国内外研究状况,并提供国内外文献资料。 二、处方前工作 在处方设计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实验研究工作。 (一)掌握主药的分子结构、药物色泽、臭味、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水分、含量、纯度、溶解度、溶解速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特别要了解热、湿及光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所用辅料也应掌握其理化特性,为处方设计与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研究:一类新药应进行主药与辅料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他类新药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此项研究。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具体实验方法如下:可选若干种辅料,如辅料用量较大的(如赋形剂、填充剂、稀释剂等)可用主药:辅料=1:5的比例混合,若用量较小的(如润滑剂),则用主药:辅料=20:1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分别在强光(4500±500LX)、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用HPLC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查含量及有关物质放置前后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外观色泽等药物性状的变化。必要时,可用纯原料做平行对照实验,以区别是原料本身的变化还是辅料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实验,以判断主药与辅料是否发生相互作用,根据实验结果,选择与主药没有相互作用的辅料,用于处方研究。 三、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一)如研究制剂系国内外已生产并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而采用的处方与已有的品种主药、辅料种类及用量完全一致,并能提供已有品种处方的可靠资料,则可不进行处方筛选研究。同样如制备工艺与已有品种完全一致,并能提供有效证明,也可不进行制备工艺研究。若只有辅料种类相同,而用量不同,则应进行处方筛选。凡自行设计的处方与工艺均应进行处方筛选与工艺研究。 (二)辅料的选择 1.辅料选择的一般要求:辅料是主药外一切辅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剂型或制剂成型与基本性能及给药途径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辅料,例如小剂量片剂,主要选择填充料或稀释剂,以便制成适当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