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吊瓶危害

静脉注射挂盐水的危害

在国际上,制作一个新型抗生素通常需要7到8年的时间,而细菌在2到3年就能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新品的研发永远赶不上细菌的繁殖变异,而中国是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由于病人耐药性的普遍产生,有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把子孙后代的抗生素都用完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临床中还发现,过多的打吊瓶不仅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微粒增加比例也会相应提高。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有一位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检查,发现该尸体仅肺脏中就有50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栓塞灶。

因此,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滥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会种下祸根的,患者得了小病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易加入“吊瓶族”。

挂盐水在医学上叫“吊瓶”,我们老家习惯上叫“挂盐水”。这次去老家,刚好碰上妈妈有点感冒症状,弟媳妇他们非常孝顺,很着急,要拉妈妈到医院当即去挂盐水。只是我有点无动于衷,我看妈妈的初症完全不需要去挂盐水的,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给妈妈煎一碗生姜红糖,趁热要她喝下去,然后要她平躺在床上,出点汗,再休息不要去打扰她。第二天要她多喝60度左右的白开水,喝多了就一次次的排尿,这等于说是把病菌排走了。这个药方还真是灵光。既省钱又没有付作用。但这次妈妈在媳妇的劝说下,表情告诉我她很想去医院吊瓶,我当然也劝她快去吧。事实上象妈妈这个年龄层的人,大多数对吊瓶特别怀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们以为这种液体进入体内会变成一种营养剂滋润着自己。特别是在吊瓶时的那种神情告诉你,此时他们就象个婴儿一样那么娇贵,见到医生象个小学生一样听老师的话。这时作为子女一定要抽时间多陪在他们身边,多问问她现在的感觉,她会觉得你真孝顺。比你平时给她零化钱要幸福N倍。

小时候刚分田到户时,家长们更辛苦了。村里条件好的人家会在收割前去卫生院挂几瓶盐水,说是营养品,也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营养品真起了作用,这个夏收夏种季节他们真是完成得很出色。呵呵

今天的新语新词解释一下什么叫“吊瓶族”。人所共知,感冒发烧打针吃药能尽快恢复健康,但是打针您可别变成“吊瓶族”。什么叫“吊瓶族”呢?《新民晚报》解释说,就是那些本需要打吊针却非坚持打吊针的患者。报道提示说,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嫌味苦不愿意吃药片,稍微有些感冒发烧就要吊瓶。但是,这种选择其实是个冒险。因为吊水直接接触血液,虽然起效快,作用直接,但是身体对于这些药物是不设防的,一旦发生过敏和药物发应,将致死或者致残。因此医生建议说,不要迷信吊瓶,还是要遵遗嘱,实事求是地用药打针。

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是不是得了这些常规小病就需要打吊瓶呢?某卫生所的贺医生说:“从当前的环境状态和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方面讲,感冒后静脉补充液体和抗生素的治疗方式不但起效快、作用直接,而且能在防治病毒的同时补充营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的工作状态,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是有必要的。”

但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中医,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吊瓶族”,这些医生们认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因为口服给药药效缓慢,如果病人确实病情危重,希望药物能在短时间发挥作用,如救治休克、大出血、脱水、中毒性疾病、药物过敏、昏迷、严重感染、脏器衰竭等疾病,需将大量药物注入血管,这时适宜打“吊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常规小病能打针治愈的就不要输液;能吃药解决的,就不要打针。

国外的医学界也一直认为:医生在选择用药途径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从国外进修归来的检验师宋先生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医院都不肯接诊感冒咳嗽、中暑晕眩这类常规病症,最多给病人开几片药,更多的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自然疗法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而现在的国内“吊瓶族”迷信打吊瓶比口服药吸收快、疗效高,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许多药物如氯霉素、土霉素、地高辛、安定、可地松等,注射效果均比口服差,而且不十分安全。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越大,如果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可增加至50%以上,极不符合安全用药的科学观。

现在很多人打吊瓶的时候,都会大量使用对付各种病毒的抗生素,这无疑会对“吊瓶族”的耐药性带来很大的危害。在国际上,制作一个新型抗生素通常需要7到8年的时间,而细菌在2到3年就能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新品的研发永远赶不上细菌的繁殖变异,而中国是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由于病人耐药性的普遍产生,有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把子孙后代的抗生素都用完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临床中还发现,过多的打吊瓶不仅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微粒增加比例也会相应提高。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有一位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检查,发现该尸体仅肺脏中就有50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栓塞灶。

因此,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滥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会种下祸根的,患者得了小病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易加入“吊瓶族”。

白岩松:但是有的时候是要学一点,在我们的身边当一个消费者不说了吗,去菜市场你要带秤,你要带化学试剂等等很多。去医院的时候,你要了解一些常识,比如说你教给我的,小萌教给我们说,三种情况下你可以打点滴,我们可以每个人去比较一下。

第一,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比如说经常容易痉挛或者怎么样,崩针等等,那没办法,或者想其它的办法。

第二,严重的吸收障碍。比如说呕吐、严重腹泻,你没法吃药,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

第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体内必须达到非常高浓度的时候才可以起作用。

如果不是这三条,你最好不用采用输液这种方式。我觉得,当你了解一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做一下判断。

生病“打吊瓶”的危害

现在不管是早晨晨练还是去任何一个地方,听到的都是: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为什么不打点滴? 不论大病小病动辄就输液,医生认为不用输液不给输液的,有的患者认为这是医生不负责任。而有的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管大病小病,去了就给输液。可是,你们知道输液的危害吗?

药物输液(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是目前一种常规给药方法,不论在医院病房,还是在农村卫生室或家庭病床,都能见到有病人“吊瓶”输液。

“打点滴”,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效快,作用明显,对一些危重患者或进食困难的患者是合适的,必要的,特别在紧急状态下抢救病人,有着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打点滴”不仅技术、器具、环境等要求高,而且药物配合要适当,否则会使药效降低,或增加药物的毒性。同时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溶液中不性微粒(在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增多,不溶性微粒可从药液本身带入(如原料、辅料、操作工艺、包装材料等),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如输液管)或药液生产时带入(因药物的相互作用、理化性质的改变产生不溶结晶或降解药物等)。不错,通过药物输液,药效能够迅速发挥,但医护人员往往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更容易忽视不溶

性微粒对患者的潜在性危害。

国内外药典对100毫升的静脉注射剂均有不溶性微粒的限量要求,我国药典1995年规定,每毫升输注液体中10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进过2粒,10微米以下的微粒未做限量要求。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郭随章曾做过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输液中的微粒考查,其结果均说明:药物输液的操作过程均促使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急剧增加,用药典标准对照,远远超过规定,情况令人担忧。

“打点滴”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那么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这种报道较多,如一例生前曾接受过40升药物输液的患者,死后尸检时发现肺部有5000多个肉芽肿。

作为医生,应该坚决反对那种片面追求速效和经济效益而滥用药物输液的做法。作为患者,要充分认识“打点滴”的危害,尽量避免其不良后果

吊瓶森林:中国人的输液迷信

导读: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

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

★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甚至有些输液药中发现絮状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上图为在一个患者的输液用药中发现蚊子,作为直接进入血液的输液药其危害将会非常直接。(图片来源:资料图)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 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没有“退烧针”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图片来源:资料图)

美国严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结语

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国家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许多医院、许多情况下,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有时,甚至只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就是常有的事。其实,给感冒患者输液至少有下列四大危害。 首先,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况下,甚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其次,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再次,感冒通常是在急诊留察室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患者为了输液,每天在其中过十来个小时,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夹杂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徒然使病情加重。最后,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将之溶入1000多毫升的液体中静脉滴入,8—10小时滴完,药物的浓度并不均衡,抗菌效果也未必强于口服、肌注或分次静脉推注。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会好,理论上可以不用治疗。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不退,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或许可以加用抗菌药物。花钱买罪受,又何苦呢? 经常输液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今天看了一篇新闻《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内容是这样的: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西部网讯(记者敬泽昊)“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输液的危害=自杀。”日前一篇关于输液有害的贴文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引发网友热议。不过在专家看来,过度输液确实会对于人体造成各种危害,但“等于自杀”的说法却“有点过”,治疗还需因人因病而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输液的危害=自杀?这个问题很严重!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 贴文:中国70%的输液不必要 贴文以《输液的危害=自杀》为题,称“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但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那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95%以上的人不知道知道滥用输液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帖文通过一系列专业分析,认为输液过多会加重人体心肺和肾脏的负担,降低人的抗病能力,一旦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还会引起各种过敏反应。 贴文中引用了“某科研单位”的调查数据:在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发生了236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有7人因此死亡。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目前很多吊瓶也都是不必要的,只是'自杀’的说法有点过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药剂部主任药师王茂义告诉记者。 王茂义坦言,自己这些年遇到许多有关“输液危害”的咨询,也看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被许多媒体反复引用。但即便如此,为什么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还如此严重呢?在王茂义看来,这和

挂吊瓶危害

静脉注射挂盐水的危害 在国际上,制作一个新型抗生素通常需要7到8年的时间,而细菌在2到3年就能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新品的研发永远赶不上细菌的繁殖变异,而中国是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由于病人耐药性的普遍产生,有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把子孙后代的抗生素都用完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临床中还发现,过多的打吊瓶不仅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微粒增加比例也会相应提高。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有一位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检查,发现该尸体仅肺脏中就有50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栓塞灶。 因此,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滥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会种下祸根的,患者得了小病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易加入“吊瓶族”。 挂盐水在医学上叫“吊瓶”,我们老家习惯上叫“挂盐水”。这次去老家,刚好碰上妈妈有点感冒症状,弟媳妇他们非常孝顺,很着急,要拉妈妈到医院当即去挂盐水。只是我有点无动于衷,我看妈妈的初症完全不需要去挂盐水的,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给妈妈煎一碗生姜红糖,趁热要她喝下去,然后要她平躺在床上,出点汗,再休息不要去打扰她。第二天要她多喝60度左右的白开水,喝多了就一次次的排尿,这等于说是把病菌排走了。这个药方还真是灵光。既省钱又没有付作用。但这次妈妈在媳妇的劝说下,表情告诉我她很想去医院吊瓶,我当然也劝她快去吧。事实上象妈妈这个年龄层的人,大多数对吊瓶特别怀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们以为这种液体进入体内会变成一种营养剂滋润着自己。特别是在吊瓶时的那种神情告诉你,此时他们就象个婴儿一样那么娇贵,见到医生象个小学生一样听老师的话。这时作为子女一定要抽时间多陪在他们身边,多问问她现在的感觉,她会觉得你真孝顺。比你平时给她零化钱要幸福N倍。

输液的危害

输液的危害=自杀 来自中央电视新闻,为了自他健康,请速转 2012-04-23 13:53 转载自阿比甲当嘎 输液的危害=自杀---- 来自中央电视新闻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 ”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滥打“吊瓶! ”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 /SPAN>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 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危害 (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0?3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0?3,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对策

输液的不良反应危害

输液的不良反应危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的不良反应危害。输液的不良反应危害 心肺负荷过重 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一般>3 000 ml),或输液滴速过快者,会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肺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可致心衰和急性肺水肿。 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或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等症状。 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时输液皮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衔接不紧致漏气,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添加或拔针、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液体迅速排空均可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输入血管将会阻塞右心室肺动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顺利进入肺内。 患者可突然出现胸部阻塞或胸骨后疼痛异常,继而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发绀等症状,甚至立即死亡。 过敏反应 静脉输注的部分液体中含中异性蛋白,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注射液以及某些易致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这些药物一旦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患者,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出现如心慌、气急、脉搏加快、四肢厥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全身出现皮疹、荨麻疹、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以及喉头水肿、支气管水肿与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抢救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抗生素输液的危害 1.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

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这种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输液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 2.“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黑医院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其中,“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3.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输液的对策 一、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

打点滴时滴速过快的危害

打点滴时滴速过快的危害

打点滴时滴速过快的危害 冬天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是流感的高发季,相应需要输液的病人也多了起来。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一起来看一看吧。 1、滴速过快易产生头晕,呕吐等不适 静脉注射的药物主要由水分构成。当这些水分被注入血管时,其血液循环中的液体量就会增加。当这些水分慢慢进入血液时,人体就会自动的调节,并将多余的水分通过肾脏排出。但如果加快了输液速度,这时水分就会大量的流入血液中,而且快速、大量的流入会使身体来不及调节,进而加重人体心脏的负担。如果患者心脏不好,极其容易导致心力衰竭。但对于正常人来说,也会出现不好的反应,如头晕,呕吐等。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在打点滴时会出现诸多不适的原因之一。 2、滴速过快易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如今很多药物对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而且高浓度的药物还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在输液的局部以及药物所经处的血液,其

浓度就会突然上升,这样就很容易刺激到静脉,易发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滴速过快会影响疗效 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影响疗效。当滴速加快时,浓度也会随之上升,在打完点滴后这种高浓度也会下降到最低点。相对有效浓度而言,这种高浓度所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能维持的有效药物作用也会降低,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4、遵从医生嘱咐 如果打点滴时出现任何不适,需立即告诉医生,并停止引发不适的药水输入。另外,遵从医生的其它嘱咐。 5、走针 走针是打点滴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患者局部会出现浮肿的情况,此时应该先关掉液体,然后让护士重新打针。 温馨提示:有些药物可以加快滴速,而有些则需要慢慢来。因此,输液时最好听从医生的安排,切勿私自调整滴速。 输完抗生素观察半小时

不合理输液危害与预防

不合理输液的危害与预防 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因见效快、疗程短及医患心理影响,常常被人们所接收,同时因病人输液常识的缺失及目前医疗环境及医疗体制、社会风气,输液在各种治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患者心里已形成了治病即输液的观念,导致不合理输液。不合理输液还存在于药物选用、配伍、液体的用量、浓度;输液的时间、速度及配液、输液时的环境、输液器具的选用、护士操作时的不规范等环节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合理输液、安全输液,让输液真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1.1带来抗生素滥用::输液不合理很多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 1.2静脉输液本身存在的风险增加: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1.3 各种微粒污染机会增多: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等引起微粒污染且输液量大、次数多、时间长,微粒污染越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1.4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的机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非医疗环境内的输液,不利于病情观察,发生意外不能

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中,有60%是发生在输液中。 1.5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感冒发烧输液两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风输液;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主动输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甚至白蛋白以补充营养(如高考生)。 1.6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忙碌。 2 预防措施 2.1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执行《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配合药师参与指导用药管理,使输液安全合理。必要时采取处罚的方式加以控制。 2.1.1纠正医护人员的医疗习惯和行为,改善服务理念,降低或减少输液。 2.1.2普及宣传用药知识,告知病人不合理输液的危害,改善病人就医行为,不鼓励不提倡输液,而是鼓励科学的用药。 2.2 医疗机构尤其是医护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输液知识,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应该提醒患者要配合遵守用药原则,可减少不合理输液,从而降低输液反应。 2.3配液环节的管理: 2.3.1控制治疗室的人数,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其中金葡菌67%葡萄球菌45.5%,在没有层流通风装置的空气中开启输液容器时1升容器大约进入100毫升空气。稀释药液时在密闭

一岁的宝宝输液的危害很大吗

一岁的宝宝输液的危害很大吗 现在的小宝宝抵抗力很差,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水,殊不知这样长期输水会严重扰乱宝宝正常的抵抗力,造成宝宝体质越来越差。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岁的宝宝输液的危害。 一岁的宝宝输液的危害 1、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2、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3、增加了过敏的危险 输液的药物有些宝宝会过敏,比如头孢等药,虽然在当时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副作用。而且频繁的扎针会影响宝宝血管的健康。 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1、带来抗生素滥用::输液不合理很多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 2、静脉输液本身存在的风险增加: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3、各种微粒污染机会增多: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等引起微粒污染且输液量大、次数多、时间长,微粒污染越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4、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的机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非医疗环境内的输液,不利于病情观察,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中,有60%是发生在输液中。 5、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感冒发烧输液两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风输液;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主动输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甚至白蛋白以补充营养(如高考生)。 6、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忙碌。 输液环节的管理 1、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尽量保护患者血管,若穿刺静脉一次不成功更换针头,防污染、防微粒;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液量、时间、速度及液体浓度。 2、熟悉各种输液的适应症、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输液过程加强巡视,防止输液引起的并发症。有条件可应用互联网监控输液器,可以观察输液过程中每一滴药液变化(输液量、时间、输液速度及输液故障、输液结束),提醒人们随时发现,及时处理。 3、输液器、留置针的选择:使用加密终端过滤输液器;做好留置针的管理。减轻痛苦病人,使输液更加安全。 4、输液环境的质量要求,输液室应按年龄、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轻重分类分室,并有空气净化装置,减少微生物、微粒物、气态污染物的污染及交叉感染。 5、减少非医院环境内的输液,完善法规,制定输液标准,树立合理、安全、正确的输液新观念。 6、不合理输液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医疗文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制度。宣传合理输液,教育公众尊重医学规律,改变“凡病皆吊瓶”的错误观念,引导社会养成一个正确看病,健康看病的良好风气,让输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一岁小孩输液的危害大吗

一岁小孩输液的危害大吗 不合理输液存在于药物选用、配伍、液体的用量、浓度;输液的时间、速度及配液、护士操作时的不规范等环节中。那么输液的危害有什么呢?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岁孩子输液的危害。 一岁孩子输液的危害 1、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2、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3、增加了过敏的危险。 输液的药物有些宝宝会过敏,比如头孢等药,虽然在当时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副作用。而且频繁的扎针会影响宝宝血管的健康。 不合理静脉输液的危害 1、带来抗生素滥用::输液不合理很多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 2、静脉输液本身存在的风险增加: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3、各种微粒污染机会增多: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等引起微粒污染且输液量大、次数多、时间长,微粒污染越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4、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的机会:输液大厅

人满为患;非医疗环境内的输液,不利于病情观察,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中,有60%是发生在输液中。 5、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感冒发烧输液两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风输液;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主动输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甚至白蛋白以补充营养(如高考生)。 6、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忙碌。 过度输液的现象 人均八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但该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象。 过度输液问题引起国人强烈关注,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来的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这三种情况最好别选择输液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适合输液: 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 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 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另外,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当然,在注射一些头孢类药物时,也不能忘了做皮试。

输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项

输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项 输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项 1、输液导致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输液导致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输液导致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输液导致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输液过多可致肺癌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此外,在国家食药监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也显示,因静脉注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占到56.7%。 输液微粒会堵塞微血管,因为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北京某医院检查“吊瓶”时发现,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据此计算,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的微粒蓄积在毛细血管中,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以及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有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入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

乱输液有危害

乱输液有危害 严重滥用静脉注射,后果是严重的。下面小编为您解答乱输液有危害,希望能帮到你。 为何导致过度输液 疾病治疗的常规程序是“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刻下,在我国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几乎把输液当成了“首选”的治疗手段,医院的座位旁、床头边都挂着琳琅满目的输液袋和输液线。这是对治病方法的误解,我曾经诊疗一名4岁的小姑娘,她只是轻微感冒,体温38度5C,只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口服点退烧药便可恢复,但家长不满意,偏要缠住我为其女儿输液。其实“多数感冒是可以不治自愈”的疾病,输液是不能治疗感冒的,好多人迷信输液又不知其危害。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口服药应占50%以上,肌肉注射占30%—40%,输液占10%左右。但在国内某些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五成以上,这是一个危险地信号,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治疗弊端,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过去在医院输液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然而,如今儿童成了“被输液”的“生力军”。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因为直接将药物输入血液中,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成分越复杂,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就可发生化学反应性。 熟知,药物进入机体最终要到达靶器官而发挥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如病人胃肠功能正常,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不是抢救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 只有如下情况适合静脉输液: 1.病人昏迷或不能吞咽者; 2.急性大出血、脱水、中毒、休克等需要即刻开通静脉通道快速扩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或者快速解毒的目的; 3.通过消化道不能达到治疗所需要的药物浓度的患者;

输液的危害【输液过多的危害】

输液的危害【输液过多的危害】 输液过多的危害 1、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3、耗时费钱,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4、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因此,输液不是“上上选”,而是“下下选”,只有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 输液的质量要求 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这类产品注射量较大,故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它们也是当前输液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输液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

打点滴(吊水)对人体有危害吗?

打点滴(吊水)对人体有危害吗? 打点滴(吊水)对人体有危害吗? 据报道,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我朝,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人民曰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 我朝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我朝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

过度输液对身体的危害过度输液的危害

过度输液对身体的危害过度输液的危害 输液也就是打吊瓶,在医院里到处可以看到输液的病人。下面小编为你带来的过度输液对身体的危害,一起来看一看吧。 过度输液对身体的危害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外带药品输液前须注意 一、患者必须提供门诊记录、注射证明(盖红章)、处方(含患者姓名、药名、用法、用量)、医疗机构发票和药物。 二、静脉注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为减少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所有外带药物必须在首诊医疗机构当次治疗中使用过至少一次,并有相关的使用证明。 三、输液药物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患者不得离院,必须在护士指定的输液地点完成输液。 四、在使用外配药物过程中,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以及配合做好一些必要的诊疗措施。 五、需做皮试的药物,若病历卡上未注明或皮试后未打者,一律

不予注射。 六、静脉高营养、血制品、生物制剂、抗肿瘤药物不列入外带输液范围。 七、医生对于非常用药物、药物来源不明确、用法用量不明确、药物在患者自行保管时的保存环境和温度不确定、药物与病症不符以及患者病情不稳定等情况,出于用药安全考虑,有权建议患者到首诊医疗机构或上级医院输液。 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静脉炎 静脉炎处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溢出血管外,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②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③超短波理疗。 ④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空气栓塞 处理: ①立即让病人左侧卧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左心室尖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②氧气吸入。 ③加压输液、输血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房。

打点滴对人体的危害

打点滴对人体的危害 1.降低免疫力: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环节。 2.损伤人体肝脏和肾脏:“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 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3.导致菌群失调反复感染:过度输液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 象的不良后果。 4.输液可能引起血管硬化:输液对血管来说是一种刺激,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 较强的药液,还易引发静脉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造成血管硬化等问题。 5.微小颗粒堵塞毛细血管:静脉注射剂容器及瓶塞材质中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后,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可能会形成肺内肉芽肿、静脉炎,甚至诱发肿瘤。 儿科:根据患儿情况决定是否输液 1.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 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 妇科: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1.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 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 门论述。 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4.含药输液含有治疗药物的输液,如替硝唑、苦参碱等输液。 1、带来抗生素滥用::输液不合理很多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与过度用药密切相关,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 抗药性的增加。 2、静脉输液本身存在的风险增加: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3、各种微粒污染机会增多: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等引起微粒污染且输液量大、次数多、时间长,微粒污染越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4、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的机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非医疗环 境内的输液,不利于病情观察,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据国家有关 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中,有60%是发生在输液中。 5、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感冒发烧输液两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风输液;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主动输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甚至白蛋白以补充营养如高考生。 6、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忙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挂吊瓶危害

静脉注射挂盐水的危害 在国际上,XXX一个新型抗生素通常需要7到8年的时间,而细菌在2到3年就能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新品的研发永远赶不上细菌的繁殖变异,而中国是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由于病人耐药性的普遍产生,有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把子孙后代的抗生素都用完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临床中还发现,过多的打吊瓶不仅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微粒增加比例也会相应提高。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有一位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检查,发现该尸体仅肺脏中就有50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栓塞灶。 因此,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滥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会种下祸根的,患者得了小病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易加入“吊瓶族”。 挂盐水在医学上叫“吊瓶”,我们老家习惯上叫“挂盐水”。这次去老家,刚好碰上妈妈有点感冒症状,弟媳妇他们非常孝顺,很着急,要拉妈妈到医院当即去挂盐水。只是我有点无动于衷,我看妈妈的初症完全不需要去挂盐水的,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给妈妈煎一碗生姜红糖,趁热要她喝下去,然后要她平躺在床上,出点汗,再休息不要去打扰她。第二天要她多喝60度左右的白开水,喝多了就一次次的排尿,这等于说是把病菌排走了。这个药方还真是灵光。既省钱又没有付作用。但这次妈妈在媳妇的劝说下,表情告诉我她很想去医院吊瓶,我当然也劝她快去吧。事实上象妈妈这个年龄层的人,大多数对吊瓶特别怀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们以为这种液体进入体内会变成一种营养剂滋润着自己。特别是在吊瓶时的那种神情告诉你,此时他们就象个婴儿一样那么娇贵,见到医生象个小学生一样听老师的话。这时作为子女一定要抽时间多陪在他们身边,多问问她现在的感觉,她会觉得你真孝顺。比你平时给她零化钱要幸福N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