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3、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4、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5、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

一、填空题

1、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2、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3、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4、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和其他有关内容。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

一、填空题

1、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2、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

(三)审计时间;

(四)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五)审计小组名单;

(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3、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

一、填空题

1、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

2、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3、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

4、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5、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

6、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

7、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8、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二、简答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什么基本因素?

(一)适当的抽样方法。

(二)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

(三)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何种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一)审核;

(二)观察;

(三)监盘;

(四)询问;

(五)函证;

(六)计算;(七)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

一、填空题

1、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

2、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

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4、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明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相关工作底稿之间如存在勾稽关系应予以清晰反映,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

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应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

6、在审计作业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

7、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归档、管理和使用。

8、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工作底稿保密制度。

二、简答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是什么?

(一)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二)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四)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2、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何种事项?

(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

(三)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

(四)审计结论;

(五)执行人员姓名和执行日期;

(六)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

(七)索引号及页次;

(八)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

一、填空题

1、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3、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

4、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

5、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6、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

7、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

8、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二、简答题

1、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五)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

2、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

(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

(三)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一、填空题

1. 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

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3.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一)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

(二)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三)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四)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4.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行为:

(一)收受贿赂或回扣;

(二)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

(三)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财;

(四)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

(五)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

(六)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七)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5.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部人员为使本组织获得不当经济利益而其自身也可能获得相关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

(一)支付贿赂或回扣;

(二)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三)故意错报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误解而作出不适当的投融资决策;

(四)隐瞒或删除应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

(五)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

(六)偷逃税款;

(七)其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6.舞弊的预防是指采取适当行动防止舞弊的发生,或在舞弊行为发生时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7.建立、健全组织的内部控制并使之得以有效实施是预防舞弊的主要途径。

8.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当关注以下主要内容以协助组织预防舞弊:

(一)组织目标的可行性;

(二)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三)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

(五)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六)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9.除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外,还应考虑可能会导致舞弊发生的下列情况:

(一)管理人员品质不佳;

(二)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

(三)经营活动中存在异常交易事项;

(四)组织内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存在较大冲突;

(五)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中难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

10.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发现的舞弊迹象或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

考虑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的性质,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同时就需要实施的舞弊检查提出建议。

11.舞弊的检查是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迹象所显示的舞弊行为是否已经发生。

12.舞弊的检查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的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实施。

13.在舞弊检查工作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评价查明的事实,以满足下列要求:

(一)确定强化的措施内部控制;

(二)设计适当程序,对组织未来检查类似舞弊行为提供指导;(三)使内部审计人员了解、熟悉相关的舞弊迹象特征。

14.舞弊的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适当管理层报告舞弊预防、检查的情况及结果。

15.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从舞弊行为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考虑其严重程度,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段及原因、检查结论、处理意见、提出的建议及纠正措施;

(二)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较轻且金额较小时,可一并纳入常规审计报告。

(三)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严重或金额较大,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如果涉及敏感的或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

一、填空题

1.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2.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如有必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3.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一)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

(二)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作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

现的重大事项;

(三)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四)审计报告应及时编制,以便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五)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六)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

4.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5.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相对保证。

6.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标题;(二)收件人;(三)正文;(四)附件:(五)签章;(六)报告日期。

7.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二)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三)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四)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五)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8.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与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9.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编制审计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

10.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持有异议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

11.审计报告经过必要的修改后,应连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

12.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

1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地将审计报告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

一、填空题

1.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

3.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或与被审计单位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

4.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把它作为年度审计计划的一部分。

5.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以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6.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书面承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

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确定后续审计时间和人员安排,编制审计方案。

8.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一)审计决定和建议的重要性;(二)纠正措施的复杂性;(三)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四)纠正措施失败可能产生的影响;(五)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9.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应分析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是否仍然可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不再适用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10.对于已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应判断是否需要深入检查,必要时可提出应在下次审计中予以关注的事项。

11.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后续审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向被审计单位及组织适当管理层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一、填空题

1.结果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

2.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

3.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一、填空题

1、遵循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况;行业、部门政策的遵循情况;组织经营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遵循情况;组织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循情况;组织所定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循情况;组织签订的各类合同的遵循情况;其它标准的遵循情况。

2、在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3、遵循性审计情况和结果必须反映在审计报告中。对严重违反遵循性标准的审查结果,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二、简述题

1、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遵循性审计时,应当充分关注哪些情况。

(一)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或处罚;

(二)重要的法律诉讼;

(三)异常的交易或事项;

(四)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

(五)信息严重失真或资料不完整;

(六)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或相关内部控制无效;

(七)其他可能导致违反遵循性标准的情况。

2、简述在评价遵循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时,若相关标准之间存在不一致,应当如何进行处理。

(一)国家制定的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处理;

(二)行业、部门的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机构进行裁决和解释;

(三)组织内部的计划、预算、程序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按照标准制定者的管理层次由高至低进行取舍;

(四)涉及合同问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简述题

1、简述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五)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

(六)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

(七)外部审计范围和内容与内部审计机构要求的一致性。

2、简述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评价报告的名称;

(二)被评价外部审计组织的名称;

(三)评价目的;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

(五)评价结果;

(六)评价报告编制的时间。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一、填空题

1、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2、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3、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4、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5、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

6、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

7、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

8、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应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9、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

10、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11、风险评估的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结果应反映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必要时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二、简述题

1、简述风险管理的主要阶段。

(一)风险识别,即根据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所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即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三)风险应对,即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2、简述外部风险的主要来源因素。

(一)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科技的快速发展;

(四)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

(五)自然灾害;

(六)其他。

3、简述内部风险主要来源因素。

(一)组织治理机制的缺陷;

(二)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

(三)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管理的特点;

(四)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

(五)组织人员的品质、素质未达到要求;

(六)其他。

4、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素。(一)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

(二)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三)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

(四)成本效益的考量;

(五)其他。

5、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二)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

(三)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能够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6、简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回避,是指采取措施避免可产生风险的活动;

(二)接受,是指由于风险已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因而不采取任何措施;

(三)降低,是指采取行措施将风险降低到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分担,是指采取措施转移风险。

7、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一)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

(三)成本效益的考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填空题

1、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2、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标准时,应当考虑差异或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

4、审计人员在编制项目审计计划时,应当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合理估计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标准量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汇集的差异或缺陷的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6、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水平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简答题

(一)审计风险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答:1、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2、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4、外部评价是由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人员对内部审计质量所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5、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将评价结果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6、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保密的原则,并具有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简答题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

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之前应适当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根据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考虑审计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

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与范围,确定控制自我评估的内容。

3、内部审计人员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时,应当根据行业特性、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

4、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组织特点及内部控制审计的需要适当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以便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

5、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担任控制自我评估的召集人,并加强对控制自我评估过程的督导。

6、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时反馈给参与内部控制评估的相关管理人员。必要时,也可提交给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二、简答题

1、专题讨论会一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几种?

答:1、以目标为基础的形式,是指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展开讨论,并评价现有内部控制是否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以风险为基础的形式是强调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确定现有风险管理过程是否适当、有效;

3、以控制为基础的形式,是对现有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讨论,评估其有效性;

4、以过程为基础的形式,是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出改善或简化流程的建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2、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受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影响,并需要依靠规范的机构管理工作得以保证。

4、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避免利益冲突,并主动采取措施保证客观性。

5、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

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由于隶属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而形成的协助其工作并向其报告的组织关系。

2、对内部审计机构有领导作用的最高管理层包括总经理和与总经理级别相当的人员。

3、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领导的方式包括报请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工作事项,接受并完成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业务委派。

4、内部审计机构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工作包括: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提供与其监督职责相关的合法性、舞弊和内部控制的信息;协助董事会评估其工作,并提出适当建议;对组织各项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意见;在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过程中提供协助;在组织的道德文化建设中提供协助。

5、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提交工作报告,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

一、填空题

1、效果性是指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2、组织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既要考虑经济目标,也要考虑社会目标。

3、效果性审计除了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还可以运用调查法、问题解析法、专题讨论会等方法。

4、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对组织经营活动进行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审计评价时,应当优先考虑效果性。

5、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选择效果性审计方法时,应当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及效果性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

二、简答题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性进行评价时,可以参照哪些标准?

一是项目或业务的设计要求或计划应达到的水平。二是项目或业务对完成时间的要求。三是其他组织的相同或类似项目及业务已达到的最佳状态。四是国家已制定的最高标准

或已达到的最佳水平。五是国际上已达到的最高水平。六是社会有关各主对该项目或业务的社会经济效果的满意程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一、填空题

1、效率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活动效率。

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并对利用其服务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

3、效率性审计中投入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时间等方面的资源,产出则是投入资源后取得的实际效果。

4、效率性审计可以将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

5、因素分析法是查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主向和影响程度的方法。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2.《江苏省审计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审计评价原则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4、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分为3种,即: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二、简答题

1、简述经济责任的含义?

答: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2、简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

3、简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是如何划分的?

答:主管责任分为两种情形:(一)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领导责任确定为一种情形,即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财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一、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意义 本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依据和基础。 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发挥着提纲掣领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 本准则共分六章二十七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和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至第九条),主要说明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主要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全过程各个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编制等进行规范。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主要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了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三、本准则的规范要点说明 (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 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基础事项进行规范,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本准则是各个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制定的基础。 本准则的制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使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进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组织按目的可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公司、企业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审计活动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多种类型。本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的各种内部审计活动。 (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本准则的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组织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性质、规模及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取得组织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威,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例如,当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时,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应归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在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时,应考虑组织的规模,包括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组织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量,组织下属机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以合理估计所需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 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组织各种经营活动、交易循环的各个环节和组织的内部控制、各种政策和计划的审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具有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规划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各个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各个岗位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法规文号:发文时间:2013-08-26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请直接根据准则条款判断选择),每题1分共1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 B 起施行。准则附件所列的审计署以前发布的审计准则和规定同时废止。 A.2011年6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 C.2011年4月1日 D. 2010年12月1日 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 ABD 工作,不适用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 A.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B.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 C.接受交办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D.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审计法定职责范围的事项 3.审计机关应当针对 ABCDE 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A.审计质量责任 B.审计质量监控 C.审计职业道德 D.审计业务执行 E.审计人力资源 4.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ABC 。 A.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D.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5.审计组组长应当从下列 ABD 方面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A.将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措施等信息告知审计组成员,并与其

讨论 B.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展,评估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配臵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D.给予审计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等事项承担责任。上述表述 B 。183 A.正确 B.错误 7.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立卷归档工作由 C 审查验收。 A.立卷责任人 B.所在处室领导 C.审计组组长 D.其他审计人员 8.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审计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方法,检查下列事项 ABCD 。 A.审计结论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B.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情况 C.审计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情况 D.与审计业务质量有关的其他事项(有a?)191 9.审计机关(法规部门)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被检查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审计决定而未作出的,可以依法直接作出审计决定;发现其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直接变更、撤销审计决定。上述表述B 。 A.正确 B.错误193(多法规部门,少在规定的期限内)

(完整版)内部审计练习题(带答案)

内部审计练习题 第一章强制性指南 一、名词解释 1.确认服务:是指内部审计师为了对机构、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对象提供独立意见或 结论而做出的客观评价。 2.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章程是确定内部审计活动宗旨、权力和职责的正式文件。它确 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内部的地位,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接触与业务开展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界定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 3.职业审慎:是指内部审计师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熟练性和技巧,识别损 害组织利益的行为,对故意作假犯错、发生错误和遗漏、消极怠工、浪费、工作无效、利益冲突和不正当的行为,以及最可能发生违法乱纪现象的情形和活动保持警惕。 5. 外部服务提供者:是指独立于内部审计所在组织的个人或公司。这些个人或公司拥有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外部服务提供者丰富多样,包括精算师、会计师、评估师、证券专家、统计师、信息技术专家、组织外部审计师和其他审计机构。 6.风险: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7.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判断题:(3、4、7、8、15、18、32、36、37、40正确,其他错误。) 1.客观原则要求勤恳地开展工作。 2.内部审计具有处罚权。 3.内部审计可以提出建议。 4.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评价。 5.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要求。 6.内部审计章程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统一制定的。 7.内部审计可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8.内部审计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9.内部审计意见应该尊重董事长的意见。 10.内部审计可以由会计人员兼任。 11.内部审计师应该精通IT技术。 12.发现和揭露舞弊的知识和技能是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应有的职业审慎是指要对所有交易进行详细检查。 14.内部审计师应该尊重被审计单位专家的意见。 15.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期间可以接受被审计人员赠送的挂历。 16.如果对首席审计官负责的业务提供确认服务,应由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监 督。 17.内部审计师不能对其以往负责的运营业务提供咨询服务。 18.蓄意参与违法活动属于不诚信。 19.出于对本单位相关信息保密性要求和内部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师可以不配合外部审计 师的工作。 20.外部评估只评估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即可。 21.首席审计官不需要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内部评估的结果。 22.内部定期评估和外部评估结果应该至少每年报告一次。 23.为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不应该考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保证遵循性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制定并执行遵循性标准。为保障遵循性标准的执行,组织管理层应建立适当、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审查、评价组织执行有关遵循性标准的情况。 第六条遵循性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做好遵循性审计中的保密 工作。 第三章遵循性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遵循性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国家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况; (二)行业、部门政策的遵循情况; (三)组织经营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遵循情况; (四)组织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循情况; (五)组织所定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循情况; (六)组织签定的各类合同的遵循情况; (七)其它标准的遵循情况。 第九条在确定审计目标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向以下方面询问相关遵循性标准:(一)组织经营、财务等相关方面负责人; (二)组织的法律顾问; (三)投资人、合同方; (四)政府及其他主管机构; (五)外部审计人员; (六)其他。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遵循性审计时,应当充分关注组织的以下情况: (一)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或处罚; (二)重要的法律诉讼; (三)异常的交易或事项; (四)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 (五)信息严重失真或资料不完整;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

审计学原理 第十一章审计准则 一、单选 1、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是(A ) 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7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试行办法》 B美国总审计署于1972年颁布的《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C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D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的有(AD ) A注册会计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B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编制审计计划 C注册会计师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 D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我国第一部正式的国家审计准则是(A ) A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B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 1996年1月1日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D 1980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4.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 A.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5.在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下列各项均属一般准则的内容,除了( D ) A.对独立审计目标的表述 B.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的要求 C.对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双方责任的规定 D.对编制审计计划的规定 6.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准则包括( A ) A.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的观念与态度 B.注册会计师如果在审计时配有助手,必须注意监督 C.注册会计师应适当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D.注册会计师应在接受业务之前,与客户签订业务委托书 7.最早的审计准则出现在(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审计准则发端于( C )。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9.工作准则亦被称为审计的( D )准则。 A.行为 B.运用C.内勤D.外勤 10.( B )主持独立审计准则的研究编制工作。 A.审计署B.财政部C.国务院D.中纪委 1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 A )。 A 职业谨慎 B 职业道德 C 职业纪律D职业法规 12、( B )是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 A审计准则B审计依据C审计证据D审计报告 13、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C )。P458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14.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B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15..民间审计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D )A.一般准则 B.外勤准则 C.报告准则 D.处理、处罚准则 16、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哪项内容不具有强制性( C ) A独立审计基本准则B独立审计具体准则C执业规范指南D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17.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二八定律的解说和应用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二八定律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及对管理者组织决策的影响有所介绍。 1、理论来源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二八现象 1.管理学: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 2.心理学: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鹤立鸡群。

3.日常生活中的“二八法则”:以下是二八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 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强烈推荐)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所进行的审查与评价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信息系统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对组织是否实现信息技术管理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基于评价意见提出管理建议,协助组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职责。 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主要包括: (一)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要求。 第五条组织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六条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必要时,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七条信息系统审计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也可以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组成部分实施。 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当及时与其他相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信息系统审计中的发现,并考虑依据审计结果调整其他相关审计的范围、时间及性质。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估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 第三章信息系统审计计划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前,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并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估算完成信息系统审计或者专项审计所需的资源,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及审计活动的优先次序,明确审计组成员的职责,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 第十条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方案时,除遵循相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及相关的组织战略目标; (二)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 (三)信息系统框架和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及近期发展计划; (四)信息系统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的变更情况; (五)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

审计准则考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一、判断题(40 题,每题 1 分,共40 分) 1.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参照适用本准则。(X)8 2. 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V)15 3.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但下级审计机关不得审计属于上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X ) 4. 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大违法行为的高发领域和环节。(V) 5. 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时,审计组应当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就检查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提前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X) 6. 征求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意见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 及人员反馈的意见及审计组的采纳情况以及对审计人员未能遵守本准则规定的约束性条款及其原因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予以记录。(X )111 7. 审计人员检查重大违法行为,可以评估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实施重大违法 行为的动机、性质、后果和违法构成。(X )114 8. 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应当将该审计证据材料复 印多份并附在相关审计记录后面。(X )108 9. 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V ) 10. 已采取的审计措施难以获取适当、充分审计证据,采取替代审计措施仍无法获取审计证据的,可以不作出审计结论。(V )100 11. 审计人员取得证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其他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证据的有关人员、单位签名或

电大审计学形考任务第一十一章自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一章 自测1: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 自测2:与所有权监督比较,经管权监督的特征在于()。A. 经管权监督是一种从上至下的监督B. 经管权监督属于内部监督C. 经管权监督是直接服务于管理者自身的D. 经管权 监督是整个管理控制的有机环节E. 经管权监督形成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自测3:在世界范围内,( )是普遍采用的国家审计组织模式。 自测4: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自测5:审计总目标是围绕()而界定的。 自测6:()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章 自测1: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 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 的依据B.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C. 审计准则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D. 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E.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自测2:关于国家审计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审计指南是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 规程和方法.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B.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法》制定的,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C. 审计指南具有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一样的法律效力D.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专业规范.没有法律效力E. 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 计工作时,必须遵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进行 自测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适用于:() 自测4: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可以分为:()a. 相关服务准则b. 审计准则c. 质量控制准则d. 鉴证业务准则 自测5:1. 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否承担律责任以及承担的具体形式,应从审计的结果和审计的过程两个层面上考虑。民事责任追究与否与以()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2.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自测6:1. 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信息使用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所形成的对审计作用期望上的差距,即审计期望差。B. 客观地讲,审计期望差不可能消失。C. 如果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绝对保证而非合理保证,一定可以避免法律诉讼。D. 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2. 为规避法律责任诉讼,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三章

内部审计定义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IIA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Framework(IPPF)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1月修订) (红皮书)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

★内部审计定义 ★职业道德规范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实务公告 修订讲明 作为整合IIA所公布标准的概念性框架,《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范围缩减到只包括由IIA国际技术委员会按照适当程序制定的权威标准。该权威标准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强制性指南。遵循强制性指南的原则关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是必须且重要的。强制性指南的制定遵循既定的尽职审查程序,包括公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三个强制部分为“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国

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强力推举的指南。强力推举的指南是IIA通过正式批准程序认可的,阐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实务,包括立场公告、实务公告和实务指南。 ↓ 新版IPPF所作的重大改变是: (1)程序改进。加强了IPPF的各个部分,提高了透明度并确定了权威标准和修订周期。标准的修订周期目前确定为三年,尽管

并非每三年都需要进行修改,IIA仍致力于确保对标准作全面的审核,并视需要进行修订。 (2)进展与实务关心。这一部分不再纳入柜架体系。它曾经包含了内部审计师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所有资源(例如培训、出版物和研究报告等)。由于新版IPPF的范围只包括上述的权威标准,这项内容不再适合于新的框架。 (3)释义。这是新增的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的进一步阐释,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 (4)实务公告。这部分内容在范围上差不多缩减为只包括用于实施“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技术和方法。原框架中涉及工具及技术方法的内容差不多移至实务指南部分。 (5)实务指南的立场公告。这是IPPF新增的内容,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包括详细的流程、程序、方案和步骤(例如每一步所形成的结果的范例)。立场公告表明IIA关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 前言 IPPF包括下列内容: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1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小题,合计20分) 01.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B.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C.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D. 遵守《公司法》的需要 02. 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是() A.存在 B.准确性 C.准确性和计价 D.分类和可理解性 03. 下列各项业务中,属于其他鉴证业务的是() A.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B. 历史财务信息审阅 C. 代编财务信息 D.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04. 盘点库存现金时,通常实施() A. 定期检查 B. 突击检查 C. 通知检查 D. 不定期检查 05. 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 A. 总裁 B. 总会计师 C. 董事会 D. 理事会 06.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是() A. 购货发票 B. 采购合同副本 C. 销货发票 D.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07. 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6000张凭证中选取300张作为样本,确定随机起点凭证编号为35号,则抽取的第5张凭证的编号为() A. 115号 B. 135号 C. 215号

D. 235号 08. 下列各项中,属于永久性档案的是() A.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B.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 C. 存货监盘表 D. 审计报告书副本 09.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 A. 合理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B. 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 C. 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 D. 识别和理解被审计单位交易、事项的主要类别及其会计处理过程 10.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直接报送() A. 被审计单位 B. 委托人 C. 注册会计师协会 D. 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 11. 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证据力最不可靠的是() A. 银行对账单 B. 管理层声明书 C. 盘点清单 D. 采购发票 1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决定了对某种风险的估计水平,这种风险是() A. 审计风险 B. 固有风险 C. 控制风险 D. 检查风险 13. 在被审计单位对存货实地盘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 A. 指挥盘点工作的进行 B. 收集盘点单,编制盘点表 C. 根据观察情况进行适当抽点 D. 作为盘点小组成员参与盘点 14.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证据应与()相关 A. 审计目标 B. 审计范围 C. 客观事实 D.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

二八定律及其应用

二八定律及其应用 二八定律名词解释: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来由: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其他的国家,从早期的资料中,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1]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后人对于帕累托的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以上这些名称,在本词条中统称为二八定律。今天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定律模式:80/20定律,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 有人说:“美国人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犹太人认为,存在一条78∶22宇宙法则,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人体中的水分占78%,其他为22%等等(注:现代医学认为成年人人体中的水分占65%,其他为35%)。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学会了犹太人经商的二八法则,连续九年从不放弃这一法则,这使他最终成为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 不仅犹太人是这样,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则。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永远把奖励放在第一,它的薪金和奖励制度使员工们工作得更快、也更出色,但只奖励那些完成了高难度工作指标的员工。摩托罗拉公司认为,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25 人,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诺基亚公司也信奉二八法则,为最优秀的20%的员工设计出一条梯形的奖励曲线。 应用广泛: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二八定律:你开发客户的分类,也就是说:你花8成精力去开发大客户,花2成精力去开发小客户,这样大小客户兼得,你的业务就会省时间省精力,二八定律是销售行业的潜规律。 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求生存,而没有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并且有的尽力了不一定能成功,最终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百分之八十的销售业绩。. 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大客户或者忠实客户 80/20法则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应用广泛,它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启示。让我们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应对策略: 目标:进入20%。 计划:要遵守下列事项:鼓励特殊表现,而非赞美全面的平均努力;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选择性寻找,而非巨细无遗的观察;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现;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机会。当我们处于创造力巅峰,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候,务必善用这少有的“二八定律”。 行动:行动开始行动,注意坚持。 管理学定律特点:定律的特点,是可证,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二八定律图示: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为什么呢?原来,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

最新审计准则模拟试题3

审计准则模拟试题3

审计准则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小题,合计20分) 01.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B.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C.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D. 遵守《公司法》的需要 02. 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是()A.存在 B.准确性 C.准确性和计价 D.分类和可理解性 03. 下列各项业务中,属于其他鉴证业务的是() A.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B. 历史财务信息审阅 C. 代编财务信息 D.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04. 盘点库存现金时,通常实施() A. 定期检查 B. 突击检查 C. 通知检查 D. 不定期检查

05. 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 A. 总裁 B. 总会计师 C. 董事会 D. 理事会 06.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是() A. 购货发票 B. 采购合同副本 C. 销货发票 D.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07. 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从6000张凭证中选取300张作为样本,确定随机起点凭证编号为35号,则抽取的第5张凭证的编号为() A. 115号 B. 135号 C. 215号 D. 235号 08. 下列各项中,属于永久性档案的是() A.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B.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

C. 存货监盘表 D. 审计报告书副本 09.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 A. 合理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B. 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 C. 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 D. 识别和理解被审计单位交易、事项的主要类别及其会计处理过程 10.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直接报送() A. 被审计单位 B. 委托人 C. 注册会计师协会 D. 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 11. 下列各项审计证据中,证据力最不可靠的是() A. 银行对账单 B. 管理层声明书 C. 盘点清单 D. 采购发票 1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决定了对某种风险的估计水平,这种风险是() A. 审计风险 B. 固有风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运用抽样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确定抽样审计总体、选择抽样审计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第五条抽样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完整性和经济性原则。 (一)相关性是指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 (二)完整性是指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 (三)经济性是指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在抽样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七条抽取的样本应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样本的代表性是保证审计抽样结论正确性的基础。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当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和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进行评估,并考虑因抽样引起的抽样风险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抽样风险。 第九条评价抽样结果应当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于样本的影响,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 第三章抽样程序和方法 第十条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一) 根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抽样方案; (二) 样本的选取; (三) 对样本的评价; (四) 根据样本评价结果对总体进行推断; (五) 形成结论。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抽样方案,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审计总体,是指作为一定的具体审计对象的各个单位组成的整体; (二)抽样单位,是指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 (三)误差,是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 (四)可容忍误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所愿意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最大程度; (五)预计总体误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预先估计的审计总体中差异或缺陷发生的概率; (六)可靠程度,是指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总体质量特征的概率; (七)抽样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八)样本量,是指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总体作出审计结论所确定的抽样单位的数量; (九)其他因素。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重要性标准合理确定预计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和可靠程度的水平。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抽样审计方法。抽样审计方法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两种。 (一) 统计抽样是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抽样、连续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以及单位均值抽样、差异估计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

浅谈二八法则原理与应用

浅谈二八法则原理与应用 二八法则又称“马特莱法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企业法则。经过实践的检验,二八法则是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科学系统管理制胜的法宝。二八法则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环节: 一、“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二八法则实际侧重的是“榜样的力量”。做企业的都知道,企业80%的效益是由20%的核心员工来完成的。这20%的骨干员工在企业中是顶梁柱,也是“鳗鱼效应”的主题,通过他们积极主动的工作与活动,来带动整个团队的活力,从而为为整个企业创造价值。 从企业决策的角度来讲,二八法则主要侧重与抓典型、抓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正确的决策,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决策,但是能够左右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成败关键问题只有关键的几个,能够善于认清“关键问题”,进行正确的“关键决策”无疑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人生之路遥远漫长,但是关键的也就是几步,能够影响你一生的命运。因此,抓住企业的关键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就象走好人生关键的几步一样重要。 二八法则在企业资金运作中主要体现在: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放到关键的项目,

也就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率。现代化企业拼的是速度,“以速度冲击规模”是现代企业所倡导的全新理念。当你在一味的抱怨自己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早已经有很多企业家把眼光放在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上了。国内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以速度冲击规模”的典范,当年的TCL,曾经创造了用10亿流动资金,创造出年销售收入150亿的经营奇迹。可见,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速度冲击规模”,是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 二八法则在营销环节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重点产品,二是重点客户。即企业80%的销售是由20%的重点商品完成的;企业80%的销量是由20%的核心客户完成的。无论是厂家或者商家,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我们的冰箱产品线规划,几十款冰箱产品,产品线很长、很丰富,但是丰富的产品线是为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是经过每个月的销售结构统计你会发现,一定是有20%的产品占到总体销量的80%.而我们的客户也是一样,展台上摆放20多款冰箱产品,其实每个月主要销售的也就是那么几款。明白了二八法则在营销中的应用原理至关重要,作为经销商来讲,要根据自己区域的特点,找准核心产品进行主推;作为厂家和代理商来讲,一定要将自己的客户进行A、B、C分类,认清哪些是完成你80%销售任务的核心客户,然后对核心客户进行重点的支持和关注。 关于二八法则的应用,可以说在生活中也无处不在:社会的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有效工作是用20%的时间完成的;80%的大房子是被20%的人购买并居住等等……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