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释文

《蜀素帖》释文
《蜀素帖》释文

《蜀素帖》释文:《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e,四声)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u,二声)。报汝(ru,三声)慎勿语,一语堕(duo,四声)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

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彻。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鸱那一顾。迩(业)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敝记。

《硬笔书法》课基础知识100题

《硬笔书法》课基础知识100题 1. 请认真阅读《硬笔行书教程》(夏京春编著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结合课 堂老师的讲授,掌握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用知识指导练字实践。 2. 该套练习共100题,均为填空题,可以自测,每题1分,共100分。 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 4. “楷书”又叫。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6. 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8. 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之间的一种书体。 9. 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 10.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 字。 11. 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 价值和价值。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 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 藏真自叙” 字。原迹现在 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 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 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 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 28.3 厘米, 横775 厘米,共 126 行, 698 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 ( 公元777 年) 。藏台湾 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 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 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 940年) 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 建业文房之印”、“ 佩六相印之 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 武乡之印”、“赵氏藏书”、“ 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 乾隆”、“宣统鉴赏”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 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 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 藏真书如散僧入圣,

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 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 《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 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 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米芾行书解析_图文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工夫,可谓已登堂人室。其真、草、隶、篆、行兼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意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有如利剑斫阵,振迅天真,出人意表。米芾借古开今,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后世几乎把他与二王同誉。米芾之书,对今人理解二王可谓是—本上好的教科书。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有《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的影响最大。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为邵氏家藏二十余年之物,只在卷尾写了几句,欲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这种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38岁的米芾才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帖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此帖清代落人高士奇、王鸿绪、傅叵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同期的《苕溪诗帖》均代表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 二、《蜀素帖》的笔画特点 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蜀素帖》笔画总体趋于丰厚,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用笔侧锋、中锋掺杂,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此帖笔法多变,纵横挥洒,洞达跳荡,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其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 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

清诗宗韦柳释文修改三

汉字风神校正与释文 1.欧阳中石书法联 释文: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 岁乙酉初冬中石 【简介】“学者”改为“学书”; 2.刘炳森书法 释文:艺海凌波 锡熊先生雅正 刘炳森书于瑞德草堂 【简介】“研究院”后面应为“,”;“书艺高以...”改为“书艺向以...”3..启功书法《口占一首旅途》 释文:华岳齐天跻者稀 如今俯瞰有飞机 一拳不过儿孙祥 万仞高岗也振衣 旅途口占一首启功 【简介】标题改为《飞行旅途口占一首》;“融会了顷、柳、欧、赵”中“顷”应为“颜”。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释文:黄河之水远接天,赤县扶桑两地连;千数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宝开元钱。红白樱花烂漫开,盈盈一水送春来;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好风吹面至东瀛,两岸幽情日日深;有笔如花花似锦,愿从兰芷荐春心。喜接嘉宾颜笑开,烟光如海望蓬莱;遥期桂子秋登日,八月金黄君再来。 【简介】“是瘦劲圆涩”改为“一是瘦劲圆涩”;后接“遒健雄浑”不是“道”;“革书”改为“草书”;“4个字”改为“四个字”; 4.郑板桥书法 中间书法释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左:酒罄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苟能得其意,窃谓不学乎。 右: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简介】郑燮(xiè)【注:不知道拼音标声调不】“诗、书、画均旷世独或”改为“独立”; 伊秉绶 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 款识:阏逢阉茂之春,伊秉绶。 释文:白云抱幽石,华馆寄清波。 款识:书为芝房三兄雅属。乙亥仲秋,汀州伊秉绶。

华中师范大学《书法艺术赏析》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B.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 C.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D.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A.卫氏世家 B.索氏世家

C.陆氏世家 D.王氏世家 A.“第一草圣” B.“第二草圣” C.“书圣” D.“小圣” A.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B.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C.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 D.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复、王宠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8. 下列人物中,()曾到日本研究书法。()(2分)

A.莱布尼茨 B.马克?托比 C.梵高 D.威尔逊 A.晋祠铭 B.晋书,王羲之传论 C.论书 D.艺文志 A.抵制外敌 B.“笔谏” C.无心仕途 D.书不传外夷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A.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A.张旭、怀素、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 A.书圣 B.小篆之祖 C.草书圣手 D.四贤之一 A.楷书基本用笔方法

B.行书用笔方法 C.隶书用笔方法 A.楷帖 B.草帖 C.隶书 D.行书 A.长沙马王堆汉代帛书 B.长沙国南部图 C.驻军图 D.导引图 A.《大唐中兴颂》 B.《麻姑仙坛记》 C.《争座位贴》 D.《祭侄文稿》 19. 颜真卿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2分)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壹号收藏2014-12-13 11:32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出师颂》释文: 茫茫上天降祚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 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 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 实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為世作楷 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 移风变楚荡伐獫狁至於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 况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踅(该字左上部為“车”)

褰浑御遐荒功铭鼎宏(去盖右加金) 我出我师於彼西疆天子饯我輅车乘黄言念旧劳 恩深渭阳介珪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啟土上郡 传子传孙显显令闻《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陆柬之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是现存唐玄宗唯一的墨迹,316行,行7~8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告身”即现代的任职令。徐浩的楷书结体似欧阳询,但笔划却一改欧之瘦劲而变为丰肥,笔势雄健,反映中唐盛行的书风。也许因为他的字稍乏韵致,宋代书家米芾便评论说,由于唐玄宗自己字体肥俗,所以才会有徐浩之体风。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

蜀素帖单字放大

蜀素帖单字放大 《蜀素帖》,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今藏于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诸体诗》,清乾隆末年编篡《石渠宝笈续编》时取今名。《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当时许多书法家只敢在蜀素上书写少许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写的满满的八首诗句。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书风完全显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蜀素帖》真迹在明代时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人收藏,清代曾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蜀素帖》曾摹刻入《戏鸿堂帖》及《三希堂帖》等,民国初年,其墨迹经北京的延光室(书画出版社)按黑白摄影柯罗版印刷的形式出版。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蜀素帖》释文: 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

行书书写入门方法

【行书书写入门方法】 1,熟习软笔书法的楷体字并达到一定的造诣,掌握运用笔法的技巧,和文字结构。 2,掌握繁体字的书写方法。 3,掌握上述方法后即可以练习行书书写,照字帖练习,循序渐进,即可入门【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臵,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臵。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国宝沉浮话“三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2664576.html, 国宝沉浮话“三希” 作者:吴勇 来源:《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3年第04期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而其中最耀眼的名胜,当属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了。 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这里曾居住过二十四位皇帝,既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杰作,又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故宫的艺术品收藏中,历代书法艺术珍品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著名的“三希堂”就是荟萃了这些国宝的地方。 三希堂原名温室,面积不足八平方米,这间皇宫中罕见的“袖珍”书房,却因为乾隆皇帝的三件稀世珍藏而赫赫有名。关于三希堂名称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第二种公认的解释是,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乾隆皇帝在自书的《三希堂记》中也说:“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稀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移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三希堂虽小,但陈设古朴别致,环境幽雅。墙壁上有乾隆书写的“三希堂”匾额、“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和《三希堂记》墨迹,还有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水画等,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散发出的浓浓书卷气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 “三希”中的《快雪时晴帖》为唐人摹本,是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间,对这幅墨宝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在三希堂临摹和玩味,反复为之题跋,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三次题跋。 《中秋帖》没有落款,相传为王献之书,也有人怀疑是宋代米芾的临本。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此帖接近草书,用笔如行云流水,完美至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的一通书函。王珣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伯远帖》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瘦硬开张,清人姚鼐(n4i)称赞它“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书法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书法作品释文

书法作品释文及其赏析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 上片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同时还突出了诗人的心理蓄势和期望价值。“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看到井冈山的今天,不由想起它的昨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深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映象和听觉映象融为一体。“高路

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井冈山之高峻。从艺术上看,又形成了国画山水的意境。很明显,这些景物着上了词人浓重的情感色彩。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一方面是故地重游,另一方面也因为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据当时随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同志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明媚,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这段回忆可印证词中所表现的毛泽东的心境:当年血与火的战斗难关都闯过来了,狭窄和将来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超越呢?“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过片,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其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纵其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未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日:“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将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吏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揩精法祥,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有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处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日:“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声伸劲铁。”朱处是士遥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湟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

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公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急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译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牋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恠焉。 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暇,颇好书法。然而遗憾未能亲眼目覩古人奇妙的书迹,所见甚浅。于是担负书箱拄着锡杖,西去游览京师。进见当代名公,综合各种见闻之事,散佚的典籍,卓绝的书简,皆能时时见到,以致开阔心胸,略无粘滞。鱼子牋和白绢,多有墨迹污点,士大夫不以为奇恠了。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颜刑部乃是书家之辈,笔法精练,明察辨识,在我的墨迹文后

蜀素帖释文

蜀素帖 《拟古》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苕溪诗帖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

硬笔书法期末考试填空答案作者

硬笔书法期末考试填空答案作者:袁玥~Whithey 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礼、乐、射、御、书、数”,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4. “楷书”又叫-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6.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8. 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9. 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行草或草行。 10.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行字。 11. 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12.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写毛笔字,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写硬笔字,执笔在指,运笔也在指。 13. 行书的运笔较为迅速,各笔画之间讲究相互呼应,这就出现了细若游丝、若断若连的痕迹,即所谓的牵丝。 14. 硬笔,主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和书法笔,以出水流畅,笔尖不拉纸为宜。 15. 钢笔水有纯蓝、蓝黑和碳素墨水之分。一般说来,碳素墨水浓度适宜,色质纯正,不易褪色,效果较好。 16. 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写字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7. 学习硬笔书法离不开临摹。摹帖注重结构,临帖偏重笔意。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摹帖,后临帖,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循序渐进,形神兼备。 18. 汉字形体的最小书写单位是笔画。写字时,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 19.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练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本功。 20. 先写撇笔,再折笔用力向右上挑出,叫做挑画。 21. 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分的话,大致是位于左旁或右旁的叫做偏旁,位于字头或字底的叫做部首。 22. 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的方法叫摹,比照着字帖写叫临。 23. 摹临字帖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 24. 有的人单字写得还可以,但组成篇章就难看了。这里的问题是不善于处理字与字、词与词的关系,不善于把握行气。 25.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需要签名,古人称之为花押,是很郑重的事情。

吴兴赋释文

赵孟頫《吴兴赋》释文 赵孟頫《吴兴赋》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图片由可嘉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吴兴赋》释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况乎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馀。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梗稻所便,玉粒长腰,照莒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其南则伏虎之山、金盖之麓,浮图标其巅,兰若栖其足,鼓钟相闻,飞甍华皇,衡山绝水,鲁史

所录,盘纡犬牙,陂泽相属。蒹葭孤卢,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其中则有鲂鲤鲦鲿,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笭箵,罩汕是工,鸣榔鼓枻,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噞噞喁喁,日亦无穷。其西则重冈复岭,川原是来。其北则黄龙瑶阜之洞,玲珑长寿之坞,悬水百仞,既高且阻,¤[石含]砑嵌崟,崴磊硱磳,怪石万数,旅乎如林。其高陵则有杨梅枣栗,楂梨木瓜,橘柚夏孕,枇杷冬华,槐檀松柏,椅桐梓漆之属。文竿绿竹,筿簜杂绀遝,味登俎豆,才中宫室,下逮薪樵,无求不得。其平陆则有桑麻如云,郁郁纷纷,嘉蔬含液,不蓄长新。陆伐雉兔,水弋凫雁,舟楫之利,率十过半。衣食滋殖,容容衎衎,既乐且庶,匪教伊慢。于是有搢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服逢掖,戴章甫,济济多士,日跻于古。乃择元日,用量币,尊玄酒,陈簠簋,选能者,秉周礼,赞者在前,献者在后,雍容俯仰,周旋节奏,成礼而退,神人和右。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或者难曰:“自古论著之士,曷尝不识人物、纪风俗哉?夫人才者济时之具,而风俗者为治之质也。今子徒捃摭细碎,排比货食,高谈不切,炫耀自饰,莫大于斯二者,顾乃略而弗录,虽文夺组绣,声谐金石,窃为子不取也。”仆应之曰:“否。子独不闻夫子之言乎?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说课讲解

《怀素自叙帖》释文 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网上查到的更多的是释文翻译却较少。自己读了几遍释文觉得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网上也查到些翻译但觉得这些翻译的某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为了便于博友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种颜色标示。《怀素自叙帖》的释文用黑色标示翻译用天蓝色标示凡是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译文之处或者翻译中的疑问和自己也并未解决并未弄懂之处用紫色标出。以下翻译限于水平可能有误如遇方家发现谬误欢迎指正。《怀素自叙帖》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上段文字翻译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拜见当代名公。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简”是竹简。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尘点”应该是怀素的自谦之词而不应理解为“鱼牋和素绢上多有墨迹污点”对于我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当时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原文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首。” 翻译这段文字的疑难这段文字我以为是《自叙帖》中疑难最多的一段。也是我过去阅读《自叙帖》最读不懂的一段。这段有三个问题需认真琢磨。如理解不同译文便有异。凡涉及这些语句我将注明以供读者自己辨识。这三个问题是 1这段文字有个引号引号中的文字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好像不大大家都说是颜真卿写的但有的译文在语气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引号中的话全部应该用颜真卿的语气翻译 2颜真卿的这段文字有几层意思它们分别是什么3“忽见师作”中的“师”指的是颜真卿的老师张旭还是指的“怀素” 译文颜真卿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笔法精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水镜”指明鉴之人或指“明鉴、明察”在我的墨迹后题词称赞此句如此翻译理由不充分但找不到更好的译法暂时存疑。又因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怀素写过赞美他书法的诗歌于是我写了如下的序文“叙”同“序”再看引号最后的“聊书此以冠诸首”的话可以推知此序文以后还有内容至于是什么“叙”中未说推测可能是怀素的草书作品。“高僧怀素“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后也用“开士”尊称高僧是僧侣中的英杰气概爽朗洒脱性灵开朗豁达忘我追求草书的最高境界

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

书法知识汇总(上) “三希堂法帖”是怎么回事?“三希堂法帖”中有没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 ,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收藏的三件稀世之宝是什么?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帝文韬武略、博学多识,能诗词,尤擅书法。乾隆曾多次在全国寻求历代大家的名贴,他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贴》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置于书房,视之为三件稀世珍宝,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 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睛”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王珣的《伯远帖》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王献之的《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此帖为其五十岁后之作,属便笺手札作品。王羲之被人们尊称为“书圣”,而王献之则被称为“小圣”。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是什么?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 明初的书法,以“三宋、二沈”最为知名,并由这几位书家而形成了明代所谓的“台阁体”书法,此一并作些介绍。 所谓的三宋,是指宋克、宋和宋广。三人并皆善书,但并非同里同族,只是都姓宋而已。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南京长州(今苏州)人。书法初学赵孟,上追二王及晋唐诸家,再上溯两汉,学习章草书。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 龙门提醒:龙门书法高考培训以诚信为本,龙门书法高考培训全国只有开封一个校址,没有设任何分校及其他机构,全国各地书法高考生报名都以到校实际报名为准,龙门提醒各位学员及家长谨防那些虚假诓骗恶意行为。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汇编

《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 《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 吾友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

怀素自叙帖注解

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 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羲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 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其後继 作不绝,溢乎 箱箧。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 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