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结合中国实际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找出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意义——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反作用,找出我国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条件下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意义;问题及对策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概况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阶段,对以往的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批判和总结,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主张。《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形成,而《资本论》的方法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它是作为一个辩证法体系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看作是用于“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果”,是《资本论》所应用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都“具有革命意义”。唯物史观是《资本论》方法论的核心和基石,是《资本论》方法论区别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方法论的根本所在。[2]

2)第二层次是辩证方法。

由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两大部分组成。列宁曾指出“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逻辑学》包括有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大篇,黑格尔把前两篇叫做客观逻辑,后一篇叫做主观逻辑。客观逻辑意思是揭示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和范畴,主观逻辑是揭示主观世界运动的规律和范畴。

当然,黑格尔的逻辑学建立在绝对精神主宰一切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不过这一分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所谓客观的辩证法是支配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的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后者主要指“辩证逻辑和认识论”。这一层次的辩证方法是马克思批判地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结果。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切现有的逻辑材料中至少可以加以利用的惟一材料”,但是应当“作一番透彻的批判”,而“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惟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惟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

3)第三层次是形式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

《资本论》是从动态上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它的内在规律性,因此它主要运用的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但这并不排除在《资本论》的叙述过程中,也要遵守一定的思维规则,应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为了论证劳动没有价值,劳动不是商品,就应用了形式逻辑的方法,指出论战对方犯了循环论证、偷换论题等逻辑错误。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他曾说过。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各个经济范畴既注意定性分析,又注意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方法,如模型法、图表法、公式法等,还进了大量的数学计算。长期以来,人们忽视《资本论》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于是有人认为《资本论》中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这实在是一个误解。

4)第四层次是把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移植到政治经济学中。

例如,自然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理想化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在科学思维中,做到完全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使研究条件达到理想化的程度,以便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马克思指出:“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从事实验的。”马克思把这一方法移植到政治经济研究学中,表现之一就是选择英国作为他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在理论阐述上主要英国作为例证,从而英国成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理想国家”。

此外,《资本论》中还把商品的价值形式比喻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也就是把生物学中细胞分析的方法移植到政治经济学中,把资产阶级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对这个社会的解剖应该从它的经济细胞形式开始。由于马克思密切地注视各门具体科学、物别是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把它们所创造出来的最新研究方法及时地“引进”到政治经济学中来,这就是使得《资本论》的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时代气息。

在以上四个层次的方法中,唯物史观是核心和灵魂,辩证方法是主体,它们和第三、四层次的方法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方法的有机整体。完整地说,这一方法整体叫做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简要地说,叫做唯物辩证法体系。因此,对《资本论》方法乃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深入、全面和正确。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的层次性方法,包括演绎主义的分析法、数理实证及建模分析法、引证法、实验研究法以及归纳和演绎分析的方法和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等等。[1]

这里所谓的演绎主义的分析法是在经济学发展史中被不同的经济学家所不断应用并且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被以科学抽象法的形式得到最好的表述,但这并不影响演绎主义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

引证法是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方法,无论是把它作为理论研究前的文献综述,还是作为前人研究成果的引述,丝毫不能抹杀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这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仍然是最基本的研究规范,离开了这一方法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变得有些自言自语。但过渡的依赖又有可能掉入引证堆积的尴尬,这种方法缺陷的产生主要是研究者运用引证法过程中“逻辑分析和推导”过程的缺位或者直接就是研究者的学识水平不合格。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引证法,恩格斯指出:“在大多数场合,也和往常一样,引文是用作证实文中论断的确凿证据。但在不少场合,引证经济学著作家的文句是为了证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某一观点。”

这可以说是中肯的评价,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经济学研究同样适用。

所谓经验的实验研究法在马克思的研究中有大量的运用,例如对于鲁宾逊孤立经济生活的说明,以及对于北美洲移植欧洲经济制度的试验研究,都是非常经典的例子。而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根本性使命,其实就是对于

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实验和探索,尤其是从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是经济学发展史上最壮观的经济实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往往被忽略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至于归纳和演绎分析的方法,有可能独立于其他的研究方法,但更多的是和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由于归纳和演绎分析的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表现为所谓的“现代装备以及学术规范”,似乎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短腿,只要看看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所谓的学术规范及其步骤就可以使我们弄清究竟,这就是:A.假设,B.整理文献,C.归纳已有成果,D.引用并注明出处,E.同行评议。所有这些经济学研究方法并不仅仅局限在西方经济学中,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中更是以不同的研究得到了层次性的展现。我们现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是要发扬光大这些方法,而不是以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方法的对立来局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意义不仅在于其理论,而且在于其方法。理论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感悟事物所形成的理性结论。人类社会经大浪淘沙沉淀下来,并留传后世的所有理论都因历史的延续而被刻上时空的烙印,从而会在时间的光盘上显现出它的偏差。我们现时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庞大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理性阅读,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理性的当代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身上的发扬与光大,同时也会顿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被非理性的当代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的那种曲解与教条化。马克思方法论与当代马克思者的方法论,其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马克思的方法论来源于研究实践,而当代马克思者则是用来在实践中创新并指导实践。发扬与光大、曲解与教条化都深深地留着时空的烙印。挥不掉抹不去的烙印若能警示并能使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领袖继承者们的偏差与失误减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类经济社会的福音。

(一)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效力。然而,正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渗透性很强,几乎能与各有关学科嫁接,以至被人指摘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推进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方法论功不可没;从批判介绍到引进、吸收和借鉴;从大学教科书的一般介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运用和实行(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从单一分析方法到多元分析方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规范分析到实证分析。当时我国经济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出发,主要从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分配理论方面对西方古典经济学作了研究。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掌握程度,胡寄窗教授在其《187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的序言中指出:建国30余年来基于种种原因,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除马克思分析过的古典经济学和早期庸俗经济学尚能基本掌握外,对19世纪末期以来大量涌现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有少数涉及它们的著作问世,

大都语焉不详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无疑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学研究的真实境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突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确遇到了挑战。当前,我国应当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上下功夫,创造性地运用、发展和变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以适应揭示和阐述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二)我国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和新认识,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研究;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所有制、按劳分配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热烈讨论,加深了理解);注重对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新认识的研究;注重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新认识的研究;注重对经典作家关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研究;注重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注重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的研究。

三、我国经济理论界在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丰硕,但在马克思经济学界在方法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片面倚重抽象法。

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方法。如果舍弃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一味地用一些抽象范畴来演绎未知事物,进行所谓的规范研究,是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结论的。由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不长,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过程中,抽象分析无法说明对象本身,片面地、单一地运用抽象法,并据此进行规范研究,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许多具体的问题难以得到正确的理论疏导,使理论脱离现实。实践已经证明,任何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研究对象,如果只运用其中的某一、二种方法,难免使所得出的结论不完整,造成理论不能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窘境。

(二)没有合理地采用实证法。

实证法又称实证分析方法。毋庸置疑,实证法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主体方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只有50多年的历史,如果仅仅以此来对我国经济进行演绎,就难免失当。所以,就必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经济运动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揭示社会主义经济“是什么”。然而,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出现了对实证方法的种种误解和偏差,导致了没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实证法来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有些人认为所谓实证法就是搞实际调查研究,从而否定必要的理论指导,更有甚者,忽视和否定价值判断,片面强调“操作性”,这种方法论上的偏差,是与我国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和轻视实证法分不开的。(三)轻视或者滥用数学方法。

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数学方法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运用数学方法,可以考察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进而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经济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却出现了轻视和滥用数学方法的两种偏颇,前者主要是缘于在经济研究中基本将数学工具拒之门外;后者主要是由片面追求西方经济学中的分析范式,把数学公式、模型作为“装点门面”的花瓶,没有揭示数学分析背后的本质的东西,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轻视或者滥用数

学的方法是对待数学方法的两种极端态度,但二者殊途同归,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不论是数理实证的经济学发展方向,还是社会化的经济学发展方向,都并不能因此增强或降低经济学的科学性。数理实证、经济学社会化等等都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分析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有其自己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只有尊重和服务于这个前提,才能利用适合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保证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所以,把数学的运用作为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尺无疑是一种武断的看法。

当然,在某些经济学研究中,有利用数学的必要,数学的运用无疑能够增加经济学分析的准确程度。对于数学工具的应用,马克思不但亲自实践而且始终抱有很高的期望。马克思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将起愈来愈大的作用,他甚至有这样的看法:一门学科只有在能够运用数学来解决其专业问题时,才有充分的发展。但这并不表明应用数学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的方向。

纳什作为数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是表扬其数学天才,而是在于他所提出的“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对策理论中起核心作用,为对策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不是因为他用数学改写了经济学,而是他用数学丰富了经济学的工具库。经济学所面对的现实始终在一定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世界经济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滞胀病”的折磨中走出没有多长的时间,东南亚金融危机、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就又证明经济实践的复杂和多变,世界的经济生活和自然科学所能阐明的自然世界显然处于不同的运动模式,必须从唯物辩证的法则来不断地深化认识。这显然不是数学或其他自然科学所能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的经济现实和国情出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善于把经济学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与经济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经济学的研究所揭示的社会经济运动的侧重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其反映和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应该是我们能够共通和予以利用的地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有着与西方在现实基础上的差别,而且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也有着重大的差异,这就使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都只能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尤其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上,更需研究其现实的可行性。保罗·萨缪尔森也承认,“经济学本质上就是一门以经验为依据的科学。它以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为首要目标,然后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以提高国内外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因为经济学具有经验科学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属性,区别于一切玄学,所以经济学就不能是封闭在重重假设帷幕中的死东西,而是要符合人类社会要求和行为特征的实践科学,它是不能够脱离开社会、制度、道德、价值等等人类社会的内在特征的。

(四)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笼统地归为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

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科学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和理论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结为规范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归结为实证经济学,是缺乏关于经济学科学性正确认识的狭隘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

仔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就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两大部类社会扩大再生产比例公式等,都是在当时条件下进行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典范。正是《资本论》中充分的实证研究,有力地支持了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天才性理论观点和主张。我们

现在把这些理论观点和主张称作意识形态也好,称作马克思的价值观念也好,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理论观点和主张的得出,绝不是在所谓的“应该是什么”的规范分析中得出的,而是在对于经济现象“是什么”的科学研究中实证地得出的。

所以,在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中,我们不能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纳入所谓的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分割之中(其实近几年西方经济学界也已经开始摈弃这种划分)。应在坚持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同时,加强对于马克思数理实证方法的继承和光大,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发展。应从马克思《资本论》有关经济学科学性理论认识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出发,全面反思目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所面临的方法论问题。既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法论差异,也要注意不能割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的联系,尤其要加强马克思《资本论》中所体现的层次性方法论研究。这就需要从经济学科学性的不同认识与不同经济学体系方法论的形成、发展角度,全面系统地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既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特征,也要拓宽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层次性的研究方法。

(五)认为经济学哲学思想是证伪主义的哲学思想

不同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它们的根本区别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思想是历史的、实践的。

因此马克思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来自于现实经济现象所存在的规律性;而证伪主义的哲学思想是非历史的、可验证的,证伪主义经济学眼中的世界是抽象和静止的,甚至怀疑经济学的科学性。前者是正向思维,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动控制和改造;后者是逆向思维,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被动总结和求证。在证伪主义看来,经济理论是无所作为的,只有一个前途和命运就是等待证伪。但事实上,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复杂化和不断的变化,时刻都处于不可重复的对策选择之中,理论给出了指导,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也是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应用于经济学的突出局限。

四、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济学的发展和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论上的进步,运用各种传统的和最新的经济学方法对经济实践作出理论总结和概括,是建构新世纪中国经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就我国的大学生来说,有一种追求“前沿”。

而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重西方经济学而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经济说史的学习和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经济学理论的透彻理解和对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的正确把握。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经济学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建立和形成我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样要坚持以这一方法论为指导,才能进一步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等方面来全面剖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在探讨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同时,必须考虑其方法论的复归与创新问题,否则,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积极借鉴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科学因素,推进方法论创新。

自1836年纳索·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大纲》和约翰·穆勒的《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适当的研究方法》首倡经济学方法论探讨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几乎从未中断过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中,方法论要先行,因为理论的建构必须接受方法论的指导,否则,我们的理论思考就可能陷入盲目之中。因此,在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实践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中,方法论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而正确对待和积极借鉴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新观点和新趋势,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科学的健康发展并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经济理论的革命首先是方法论的革命,而经济学的发展也首先取决于方法论的创新。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经济学方法论问题。当然,在方法论方面也必须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基于这种理解,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学方法论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和借鉴经验的、实证的方法,以把握正在发展变化的经济现实;理论的、规范的方法,以认识和预见过渡和发展的趋势;历史与归纳的方法,以克服照搬照抄解决中国问题;逻辑的、数理的、统计的方法,以探求经济发展的真实面目。可以说,方法论的创新,是推进我国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四)兼容并包,经济学方法论的横向借鉴与变革。

立足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来把握经济规律,这一原则无论在一般意义或在特殊意义上都适用于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进行经济学研究,依靠的是一系列经济学的范畴、原理、规律体系来反映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变动的客观规律。上述经济学的范畴、原理和规律的揭示,不是借助于科学实验,而是要通过人类的思维活动,进行理论的抽象。首先,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科学抽象。马克思创立的科学抽象法,是研究经济科学的科学方法,对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状态,并探寻出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这说明,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详细占有材料作为科学抽象的依据,从现象到本质,从而再从本质上把握现实的经济运动。其次,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现实的经济矛盾是历史的发展和继续,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理解现实的经济矛盾。针对现实经济矛盾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国经济史所揭示的规律和对历史的系统认识。最后,引入和正确地使用数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的经济现象的分析,采用各种定量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设计出各种经济模型,借助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填补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把理论分析和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地运用到中国的经济现实中去。

(五)加强经济学者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中国的知识界是如此,经济学界也不能免俗。为了发展经济科学,新时期的经济学者应当同这种不良的传统决裂,形成学者之间,特别是具有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学者相互探讨问题的良好风气。

一般而言,在国外接受教育的经济学者可能存在对国内的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多和不够具体的缺点,但是他们一般受过系统的、较为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又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长期生活,他们由此取得的知识和经验无疑是建设我国市场经济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植根于本土的经济学者常常难以超脱现实的政治社会条件钻研学术和吸取新的知识。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贬低这些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有着深刻

理解的经济学家的作用。有时,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说某一位学者学术上没有贡献,甚至于因此而否定他的历史价值。这也是有失偏颇的。至于目前某些人动辄把经济学家划分为某门某派也是为学养深厚的学者所不齿的。

参考文献:

[1]卫兴华,张建君.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J].理论学刊,2008,(5).

[2]李建平,张华荣,黄茂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演进与变革趋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7(5).

[3]张建君.经济学科学性的马克思观点及其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04,(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布劳格等著.罗杰·E·巴德豪斯编.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张东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M].东岳论丛,2004,(1).

[7]张宇等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Robert B. Ekelund,Robert F. Hebert,A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and Method,Fourth Edition,1997,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12]Kiim, Hyungke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nd Innovation of Korean Economics,” Kore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37 No. 2,2011.

[13]Krugman, P.“ 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The Nezu York Times, September 6,2009.

经济学方法论 三年来的学习总结

其实这篇文章基本是接着上一篇《微观经济学教材浅介》,但是在坛子里看到某位大牛的文章后决意东施效颦,所以把题目改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大牛读得是econ的phd,我是math 的under,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希望大家权当经验交流,小生谢过了。 为了不使我的上一个帖子成为太监,我还是首先继续介绍我读过的一些经济学教材,希望对大家的经济学学习能够有一定益处。在版上经常看到有同学询问几本教科书之间的优劣,或是同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版本问题,抑或是询问该读原版还是翻译版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指导自然好,但是事实上读书这个事情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的,还有就是同一本书要不停的过遍数,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我在大学里感受深刻,因为我学的很多课程没有什么参考书供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本教科书,书后有一些习题,那么就只有一遍一遍的看了。话说回来,我的意思是,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在我上面指出的后两类的问题上过分纠结,比如平狄克的教材,人大就出过至少两版,都摆在那里,其实读哪一本都好,只要读完了,就一定有收获,如果硬要在读之前就希望给这些不同的版本分出个高下,个人认为过于功利了,不适合经济学学习, 好,言归正传,在介绍完初级教材之后,继续介绍中级教材,其实这才是我一开始写作的初衷,但是如果单写中级有限的有些单薄,所以另开了帖子写初级。 1.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是光华和ccer的考研参考书,同时也是不少院校财经专业的参考书,在群众中口碑最好,知名度最高,这个从其兴盛不衰的D版就可以看出来,光我自己就买过两种D版,一种纸比较光滑,书整体比较薄;另一种是今年见到的,仿轻质纸做的,书比较厚,但拿到手里比较轻,前一种印刷错误比较多,不太推荐,后一种还没细看,不好评价。这本书是那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皮经济学参考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因为读过的人太多,所以我不想用太多笔墨,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就是——必读。至于其特点,你只要认真读过一遍,就绝对能明白。这里要说的其实是它的配套参考书,官方有两本,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本黄皮,一本蓝皮,我看过,差不太多,有些题很有意思,比较注重考查经济学思维,值得一做。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这书的名气可能比现代观点稍差一些,主要是它的数理推导比较严密,一开篇就是数学基础,而且提了很多中级教材忽略的加边海赛阵等内容,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这本书习题很好,很规范,考研的同学可以做一做。这本书有个版本问题,第六版是比较厚的那本,土黄色封面,第九版是红色封面,第六版是朱宝宪老师译的,新版是他儿子译的,我推荐英语一般的同学看第六版,好一些的直接看北大出的9ed的影印版。 3.平狄克和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一个是MIT斯隆的教授,一个是Berkeley哈斯的教授,出的书一定不差,这本书我是大二上看得,看的是第四版,人大出的,个人认为无论从作者的文笔,还是翻译的文笔,都算一流,这个教材行文非常流畅,看着很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量化的例题及习题比较少,不适合应试,所以如果单纯应试,不推荐看这本书,但如果为加强经济学功底,很值得一读。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书早年好像是ccer的参考书,后来为了避嫌就去掉了,但是很明显有偏数理的倾向,整体内容不错,个人认为尤以第十六讲为最佳,我看过很多中级教材介绍GE的内容,但是平老师写的最好。遗憾的是这本书关于博弈论虽有三讲,但内容还是有些单薄,有很多同学说十三讲之后看不明白,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踏下心来看,总想着会不会考,会不会考,如果抱着这个心理,我觉得是无益于经济学学习的,中心做微观的老师很多,这两年题目明显有倾向于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内容,那么十三到十五讲都是值得一看的。 再次康桑阿米达……music……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提纲】 小序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四、归纳、演绎与溯因 五、长期与短期 六、结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在国内,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注:这方面的专门译著,如马克·布劳格著:《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中国学者的专著,如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另外,在许多著作中也有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如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人分为两个层次,也有人分为三个层次(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两层次的划分见石土钧为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中译本所写的“译者前言”,见《经济学方法论》,第13页;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层次划分见黄少安(1995),第8页.)。这两种不同分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看作是最高层次,这首先涉及科学是什么或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本文主要对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长期与短期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五方面,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属于科学哲学问题,回答的是“经济学如何才能够成为科学,或者从何种意义上经济学才是科学”的问题;规范与实证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涉及到认识问题的视角;溯因、归纳与演绎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长期与短期会影响人之行为,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前言”中对“知识”作了区分。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人们对这种分类只能加以补充,而很难再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全部的理性知识可以分为质料的和形式的。形式的知识,只涉及知性的形式,涉及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不涉及对象的差别,这种形式哲学被称为逻辑学;而质料哲学按照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种:物理学和伦理学,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而伦理学则是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1、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的困难首先来自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理论认为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总是在孤立中被检验。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中简化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的假设,如“商品的多样性”等限制条件的非现实性;收益递减在逻辑上的不可证伪性;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完全性假设,在逻辑上可证伪但在实践上的不可证伪。 2、证伪主义方法论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在于主流经济学家没有严格执行证伪主义标准,只会保护理论免于受证伪,采取防卫性的方法调整理论的假设或使用范围。现代经济学家把波普主义描述为难以吞咽的烈药,因为一旦证伪主义被严格的应用到经济学论证当中,许多经济学理论将无法存活,最后的结果就是防卫性保护。波普尔给予经济学家在众多理论中提出建议:选择那些最可证伪的命题,并试图去证伪它,如果该命题没有通过检验,就抛弃它。显然波普尔本人也在逃避这一点。 3、证伪主义方法论过于武断,即一次证伪成功便将该理论抛弃。如果将一种理论引入到时间序列当中,我们无法轻易地因为一次证伪而将它全盘抛弃,因为当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

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

林毅夫谈经济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林毅夫谈经济学方法论这是一篇林老师的学生与林老师之间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这篇对话不管是对我这种跨专业的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的学生来说,都受益良多,同时也回答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总体来说,本文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许多问题: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学理论、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的地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等等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点即我们如何做学问。我想用一句话总结我的学习心得,那就是“一体、二常、三归纳、四个把握”。 一体指的是“理性”是经济学的本体,任何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本体的基础上。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解释社会现象是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本质区别。不以这个出发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就不是经济学的理论,反过来,如果以理性为出发点来观察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即使所观察、解释的现象和金钱和物资利益无关,也是经济学的理论。但是这个理性不是没有限制的,它是“一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在他所知的可能的选择方案中,总是会做出他认为的最佳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是有界的。但是在构建模型时,如果无界理性就可以很好的解释、预测现象、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引入有界理性、从而保证模型的简单明了。 “二常”指的是“常有”和“常无”。我们现在作为学生,,首要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做好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训练、多看理论文献、日积月累这样才能达到林老师所说的“豁然贯通”。所谓常有就是我们心中要常有对经济学的追求。而当我们在做研究时就应该有“常无”的心态,不能把理论当作真理本身。虽然“理性”作为经济学的本体是不变的,但是选择的限制确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切忌用现有的理论来套用所要分析的现象。 而“三归纳”指的是林老师提出的“一分析,三归纳”的方法。一分析是指“本质特征分析法”,即在分析一个现象时,首先想清楚谁是这个现象的主要决策者,以及他的目标、目标的特性,他所处的环境的特性等等。而想要找到这些目标和特性,就要借助归纳的方法,包括当代横向的归纳,历史纵向的归纳和多现象综合归纳,即“三归纳”。反复交替进行分析和归纳我们才能建立逻辑的自洽,推论与现象相符的理论。 “四个把握”则是告诉我们做学问的原则以及如何成为一位对社会进步作贡献的经济学家。首先,我们要清楚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差别,在推动社会进步是,要从改变决定内生变量的外生变量入手才能有效改变内生变量,否则不仅事与愿违更有可能令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们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产权和治理结构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不可能根本改变国企软约束的情况。其次,在外生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作者李雷 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 学号2016100046

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I

目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 1.1经济学简介 (1) 1.2经济学方法论 (1)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 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 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 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 4.1理论意义 (5) 4.2现实意义 (5) 5.总结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经济学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归纳主义方法论和演绎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体 现 摘要: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比如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演绎主义强调演绎方法是获取知识、建立理论的基本方法。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关键词:归纳主义重商主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德国历史学派演绎主义重农主义李嘉图西尼尔奥地利学派 一.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建立理论陈述的基础。它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地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归纳主义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等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要求在观察时摒除头脑中一切先入为主的见解,反对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对观察对象的性质做出任何预先的判断。[1] 归纳主义方法论对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起到重要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容等方面都体现出归纳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主张,比如,重商主义学派,古典学派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19世纪后期的德国历史学派,20世纪的经济计量学,宏观经济学等。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理论和归纳主义出现在同样要求摆脱几千年来宗教圣典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它使科学面向生活,使重商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带上归纳主义色彩。早期的重商主义,主要通过经验总结来提出自身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通过总结商业资本的经营实践,来反映在获取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把人们对经济活动规律认识的来源定位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开始了以实践经验为基本来源建立经济理论的时代。 威廉·配第是最早使用归纳方法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经济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方法论方面,他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的自然规律,他力图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把研究的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把劳动和土地看作是财富的本源,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而且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商品的价值、价格、货币以及工资、地租、利息和低价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2]他的经济学著作在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时,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他以培根所创始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即依据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方法)为根据,提出“对于人口、土地、资本、产业的真实情况的认识方法”,用计量作比较,用数字作语言,阐明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写出《政治算术》这本名著。配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是要说明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他要解决的问题比重商主义更深一步。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亚当·斯密继承配第的方法论传统,建立了古典经济学,他的方法表现出二元特征,即科学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并存。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同他的二重的研究任务相联系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

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业 姓名:李晓坤 专业:金融专业硕士 学号:220130923470

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通常可以分为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方法的反思,包括方法的依据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经济学方法是人们为了研究经济问题所采取的特定活动方式。而经济学方法论是对经济学方法的理论探讨、反思所形成的一门学说。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以人们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们运用怎样的观点考察经济活动,并把认识加工成为系统化的理论结构的方法。表现在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形成方式、经济理论的结构与发展方式、经济活动的基本认识方法和理论内容结构的安排方法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首先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提高经济理论水平的基础,其次经济学方法论是正确认识客观经济世界的工具,学习方法论是还全面掌握和发展继承前人经济理论的必要环节。 一、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 科学方法论的领域有观察与实验、归纳与演绎、数学方法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任何推理都具有两个部分:前提与结论。推论关系依存于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按照推理的方向性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从特殊到特殊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分为三段论、关系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等等。 归纳主义是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在认识论中的系统化反映,它强调观察和系统的经验总结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归纳主义主张把知识的获得、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惟一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实验、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归纳主义把归纳法作为发现规律、建立公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归纳主义认为,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事物的属性,发现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建立经得起客观事实检验的一般性科学理论。但归纳主义并不否认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但认为演绎法只是用来证明已有知识,而不是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归纳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表现在重商主义、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

经济学方法论

DUF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学号: 专业: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通过介绍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得出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对经济学未来的影响。 本文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应用这两种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是从哲学、历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为出发点; 最后一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以及方法论与经济学的未来,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规范方法社会学科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 方法论是一个博大的领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时俱进。它包容着批判主义精神,从事方法论研究,自然要富有批判态度,所有问题都可以争鸣,这一点也是所有科学活动的共同特征。 一、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涉及的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学原理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范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范式探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论题,诸如,经济学何去何从,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阐释的可能性,经济学是否呈现多样性,经济学是否正朝着结构主义的方向演变,等等。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视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经济学方法论在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该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的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除了仍然用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外,经济学家还把经济学的研究区分为实证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相应地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区分为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它所解决的,是“这是什么”或“这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以经济增长为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论文 摘要 内容摘要:回归分析方法是数量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Eviews、Excel、spss这三种计量经济软件,然后通过实例,分别用这三种软件进行回归并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计量经济软件;回归分析 1 Eviews、Excel、spss的简介 简介 Eviews是美国QMS公司于1981年发行的第1版的MicroTSP的Windows 版本,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设计模型、收集资料、估计模型、检验模型、运用模型进行预测、求解模型和运用模型。Eviews是完成上述任务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Eviews 拥有数据处理、作图、统计分析、建模分析、预测和模拟六大类功能,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中的数据分析与评估、财务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正是由于Eviews 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计量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成为实用与严谨的经济学科。 Eviews 除了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还可以应用于金融、保险、管理、商务等领域。Eviews中的数据处理、作图、统计分析功能以及伯克斯3杰廷斯的时间序列建模方法等则可以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的各个领域。所以,Eviews 软件适用范围广泛。 Spss简介 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最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该软件包理论严谨,各种统计分析功能齐全,其内容覆盖了从描述统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到多元分析的几乎所有统计分析功能,目前已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经济学就是这样。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当

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这是错误的。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

经济学方法论-张五常

206 经济学方法论 张 五 常 【编者按】 中国的经济理论文章或论著,严格说来大多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在中国实在是一门太年轻的学问。我们仅有的那点底子,还是俄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一直得不到经济学的真传。对经济学的无知,使我们置身中国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实验室而孕育不出自己的经济学大师,甚至连一支象样的经济学家队伍也排列不齐。张五常的“经济学方法论”令人顿开茅塞,它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学、经济学方法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显然经济学既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也完全不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者笔下的那么潦草、简单。大师道来,非同一般,却又似乎可以亲近。在此我们特别刊出张五常先生这篇演讲,相信它比刊发张先生的经济学专论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进步更加实用。 内容提要 经济学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的行为或现象。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精确推测,而不是预测。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以理论解释事实,要有抽象的存在。经济学能够运用的基础理论不多,但是推测能力要强,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就会有结论。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经济学不能和真实世界脱节。经济学就是在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之间寻找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 科学人 推测 真实世界 简单 张五常 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45年在广东佛山华英中学附小读书;1948年返回香港,先后就读香港湾仔官立书院、皇仁书院。1957年到加拿大留学。 1959年到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学习。1961年在该大学经济研究院读研究生,1967年获博士学位。1969-1982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1982-2000年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和院长。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博士论文,获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 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吗?》(英文,1982),《卖桔者言》(1984),《中国的前途》(1985),《再论中国的前途》(1987)等等。主要论文有:《私人产权与佃农制度》,《交易成本、风险规避及合约安排》,《合约结构与非私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公司的合约性质》,《交易费用的范式》等等。此外,张五常还是著名摄影家、书法家和散文家。 此文根据张五常先生在吉林大学的即席讲演录音整理而成。

(完整word版)《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这篇文献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1953年的出版的《经济学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总体感受是很好的,深入浅出,意味深长。开篇从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入题,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实证科学、规范科学及方法技巧这三者的混淆是很普遍的,并成为众多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三者的讨论对确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特的实证科学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讨论在创建凯恩斯意义上的‘独特的实证科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法问题。”严格的说就是研究怎么样判定一个假说或理论是否应该纳入到实证科学的范畴,即‘是什么’的系统体系。这种普遍的混淆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发展进程。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规范经济学的混淆是难以避免的,理论是研究者们的成果,其关注的问题也和他们自身有关,他们的研究来源就是经验之内和力所能及的那么一个圈子了。经济学的争论也是源于此,夹带着自身的主观和不那么完美的客观,那些自诩为专家的意见分歧相当大,很难保证他们的结论是不偏不倚的。这里所说的绝不是完全意见一致就就是好事,从天文学的发展就能看出了,地心说到日心说就是很好的例证。从文章的观点来看,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很倾向于调整相应的实证结论已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同事拒绝那些有悖于自身的规范分析的结论。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与任何伦理立场及规范判断的,重点在于是什么,既一种客观的科学,与资源科学并无二致。 但是作者认为哪并不是根本差异。 规范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方法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结论都会有基于某种行动产生的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是根治与实证经济学。另一方面,政策结论与实证结论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文章提到了关于最低工资立法的问题,各方的争论都有其现实意义,就算是普遍接受的最低工资问题上也存在迷糊的差异,我从文中发现,那些争论者过于关注政策所导致的新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影响,要达成完美一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终立法成功,必会有新问题的产生,我的看法是,只要政策的效果是使立法前的微观个体的状况变好,并没有使某些个体的状况变差,这项立法就是值得的。 西方政策上的分歧大抵都是上述的情况,各自都明白好的坏的哪些方面,尽管不全面,这种争论似乎可以看成是一种实证的过程。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但是一种政策是有时效,可能还存在一种机会成本,即在立法的时间选择问题,今早的立法可能可以解决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瞻前顾后的结果是现状的更加严重性,理论能经受实证的考验,即通过事实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有关正确的经济政策的一致意见将不是取决于规范经济学的发展,而是实证经济学的发展,之所以要建立有别于规范经济学是我实证经济学,正是在于促进政策问题上的一致性。 二、实证经济学 实证的终极目标是提出一种“理论”和“假说”,对尚未发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这种理论一部分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推理方法,其二是具体的假说内容,及从现实中抽象出事物的关键特征。作者在文中提到,理论是没有实质内容的,仅仅是一系列的套套逻辑,对于这点,我表示怀疑,或者说是我不懂,那些列的逻辑不就是某种描述性的、概括性等的内容么?理论的功能则是在于为组织和整理经验材料提供分类依据,从逻辑出发可以揭示理论预言是否完备和前后一致,即从语言的角度看该命题是否是“正确的”。事实证据则可以说明“分类编排系统”即理论的逻辑是否具有有意义的经验对应物。作者引用了供给和需求的案例,这种二分法分别列举了一系列的影响供给和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2009级经济管理2班胡清华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身处中国纷繁芜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经济现象光怪陆离、引人入胜。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人们来说如何找出这些复杂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一般性经济规律,以及是否能借用对已有经济事实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这都成为我们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出发点。 一、经济学方法论内涵及范畴 经济学方法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学方法论指论证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某种原则,广义上则包含着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具体来讲,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围绕对一个核心问题的回答,即如何衡量与选择经济理论。换句话讲,有无一套标准来区别开“科学的”与“非科学的”理论?如果有,用什么标准?或者如何从所有理论中鉴别出哪种是“最好”的。现实意义上,这套标准就成为经济学家在建立与发展理论时必须遵守的方法规则。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试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经济学方法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元学太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

以要笼统地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阶段划分以及主要思想 针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阶段划分的问题,国内学者并无统一的看法,傅耀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元学太则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两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方法论研究的兴起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繁荣时期。以下以傅耀的四阶段划分法来了解各时期的主要经济学方法论思想。 1、前实证主义阶段 前实证主义阶段的经济学方法论是一种不定型的、朴素的、自发的阶段,还处于朦胧的状态,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方法论启迪了人们思想的火花。例如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现象描述法和科学抽象法已经初露端倪,而在斯密经济学说中抽象演绎法和现象描述法得到了系统化的体现。斯密之后,抽象演绎法在李嘉图和西斯蒙第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渐趋精细化。此后,现象描述法又得到了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大力发展。 2 、实证主义阶段 实证主义阶段是经济学方法论史上第一个具有较完整理论表现形态的发展阶段。比如这一时期,西尼尔将李嘉图的抽象法发展到当代意义上的假说演绎法的过程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约翰.穆勒把归纳——演绎方法确立为经济学研究唯一合理的方法,他的方法论可以说是标准实证主义的样板,但他并不排除抽象法的功能。凯恩斯发展了演绎法并承认归纳法和演绎法有互补作用,他将西尼尔的抽象演绎法与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调和起来,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

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本文是在经过一段对于经济学的知识的学习中,经常思考的和常用的几个知识点的总结。包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神奇的经济模型,理性人假设,常用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博 弈论中的经典之作: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学经济学家不要学会计学家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经济学学习几点认识 最初看到的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也是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的入学考试科目,张学敏版的《教育经济学》,初涉人力资本的知识,总感觉经济学是如此的美妙和深奥,不由自主的开始喜欢。后来,在导师的推荐下,也因为自己的兴趣,慢慢的开始关注于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先后看的 有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范先佐版的《教育经济学》,靳希斌版的《教育经济学》等。再后来,因为写论文的需要,就常常坐在自习室,翻阅了二十多 本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如欧文·B·塔克(TrvinB Tucker)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何晖的《西方 经济学》,邹薇的《高级微观经济学》,张亚丽的《经济学原理》,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陈雯 的《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周天勇的《新发展经济学》,安得鲁·斯科特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等。虽然很多都看不懂,尤其是高级的,图形几乎全不认识,但对于经济学却开始慢慢的了解起 来了,但是好像又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下面就简单的谈一下我对于经济学的认识吧。 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研究经济问题。研 究经济学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 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 与总量分析法等。但是这些分析方法都比较专业,作为初学经济的人和几乎没什么经济学知识的 我们来说,这些方法中的很多都不可取。我最常用的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与总量的分析 方法。尤其是实证分析法。这个操作起来似乎更容易。纳进简单的实例,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 如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益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工具,就可以写成一篇简单的小论文了。 以《初中英语课堂的成本收益分析》为例。先把分析范围锁定到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找出相 关的数据和材料,就可以开始这个研究了。因为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不是简单的会计账目方面的 简单的那些数字,我们就需要来对于成本和收益进行分类计算。分类的方法有几十种,英语课堂 的成本收益又有货币方面和非货币方面的,我们可以把成本和收益分为可以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 两部分,这样就不会出现交叉,而最常用的机会成本,显成本显收益,隐性成本隐性收益等,均 存在有交叉现象,是不好用的,此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固定与不固定成本等就更不可用了。 二.神奇的经济模型 我们上初高中生物课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很多生物模型,如,心脏模型,鱼体标本,人体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学针灸和医疗的就更是深有体会了。那么对于 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来说,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实体,把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清楚,不是几句话就能 解释的了的事情,于是,经济学家们就创造了神奇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不是那些石膏或塑料制品,而是一些例子,图象,数字,符号,方程式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经济学家所 解释的经济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