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电子书

微观经济学电子书
微观经济学电子书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来实现的e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高等数学中微分的含义。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酷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个人对于某种商品产生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可以用下列函数表达式来表示需求: Qd=f(P,Pc,Ps,I,T,Pe,A) 式中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Pc,Ps,I,T,Pe,A),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比如Pc,Ps,I,T,Pe,A)中的任一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这便是造成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大多数的一般商品都会满足上述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②炫耀性物品,如钻石。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①若Ed =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l,表示商品消费量增加的百分率超过收入增加的百分率,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 (2)若00时.x与y两种产品问有替代关系。例如,大米与面粉,米价的上升会引起面粉消费量的增加。 (2)当Exy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增。 (2)里昂惕夫生产函效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min(L/U,K/V)。其中,Q表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该生产函数的意义是:产量9取决于L/U,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因为在这里,Q的生产被假定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变动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图见教材。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是指短期内在某种特定生产规模下,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如劳动)所生产产品的全部数量,其表达式为:TPL=f(L) 2.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要素投入量之商,即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量,其计算公式APL=TP/L。 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为: MPL=ΔTP/ΔL 或 MPL=dTP/dL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生产的三个阶段及生产的合理区域见教材图,以AP曲线的最高点为界及以MP=0为界,将要素投人量L的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o,L2),此时,MPL>APL,即APL呈递增的阶段。第二阶段:(L2,L3), 此时, APL>MPL>0,即APL呈呈递减的阶段。第三阶段:(L3,无穷), 此时,MPL<0,即TPL呈减的阶段。对于厂商来说,为了达到经济效率,应把生产推进在第二阶段。三、长期生产函数 1.长期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写为: Q=f(X1,X2…Xn) 其中,Q代表产量,Xi(i=1,2,…n)代表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f(L,K) 其中,Q表示产量,L表示可变要

素劳动的投入量,K表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 2.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 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见教材图) 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把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ΔK和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LK=-ΔK/Δ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结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定是相等的,即必有:ΔL*MPL=ΔK*MPK 所以,MRTSLK=-ΔK/ΔL=MPL/MPK, 该式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由于等产量曲线是以两要素的相互替代来维持一个面定不变的产量水平,所以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又由于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四、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1.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指在一给定的时期,在现行市场价格上,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使用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等成本线可写成:w?L十r?K=C 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应同时考虑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合在一个图上,等成本线必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这一切点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实现最优组合的条件为:MPL/w=MPK/r 3.扩展线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文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企业如何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要素投入组合,以便达到既定的产量扩张(或收缩)的目的,是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体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上)密切相关的。五、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生增加会大于λ倍。即f(λL, λK)=nQ,n>λ 规模报酬固定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出办会增加λ倍。即f(λL, λK)= λQ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出会少于λ倍。即f(λL, λK)=nQ,n<λ 六、长期生产的经济区域见教材图,横轴表示劳动L的投入量,纵轴表示资本K的投入量。有一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曲线不仅有斜率为负的部分,也有为正

的部分。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一种生产要素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图中OE和0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同时增加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这就是说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已达到饱和,再继续使用这种要素时,其边际产量反而为负值,这时不得不靠增加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来加以弥补,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图中OE线和OF 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我们称OE和OF线为脊线。脊线表明生产要宏替代的有效范围,实际上,合乎理性的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从事生产,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入要素的组合。因此这一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OE 和OF就是生产的经济区域和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脊线OF上的每一点的要素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劳动投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资本投入量;脊线OE上每一点的要家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资本投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劳动投入量。第五章成本论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人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汁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3.利润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超额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则当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企业也获得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假设企业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人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确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W和资本价格r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 STC(Q)=w*L(Q)+r*K 总不变成本TFC 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奉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STC=TFC+TVC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根据

①相应的有: TFC=r?K ;TVC=w?L(Q) AFC=TFC/Q=r?K/Q AVC=TVC/Q=w?L(Q)/Q AC =STC/Q=AFC十AVC MC=dStc/dQ=w*dL/dQ 2.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关系 (1)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图见教材) 不变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不变成本是固定的。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总可变成本TVC存在着一个拐点(c点)。在拐点之前,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这一特征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成本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铀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曲线的斜率和TVC曲线的斜率相等,而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总不变成本TFC。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平均总成本AC曲线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呈U形,即它们都表现出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他们的这一特征也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当产量由零开始不断增加时,起初由于可变要索投入量相对于不变要素投人星是较少的,增加可变要素的投人量会提高生产率,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可变要素投人量增加到最佳的比例以后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生产效率会降低,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这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的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 (2)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I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利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毗曲线的u形特征可以得到短期成本曲线的一些关系:①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MC=dTC/dQ ,又由于每一产量点上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曲线逐渐地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在A 点达极小值时,TC曲线和TVC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接点B和C。②AC曲线、AVC曲线和MC 曲线之间的关系。先分析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u形的AC曲线与u形的M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点以前,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在A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点以后,MC覆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之所以有这个特征其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到其本身的极值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这是因为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来说,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再分析AV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u形AVC曲线与u形的MC覆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点以前,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下,在AV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点以后,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的变动。解释的原因同前而的分析相似。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AC曲线的最低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AVC曲线的最低点)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

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曲线的最低点D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曲线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调整。即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表示为LTC=LTC(Q)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因而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能带来的最小生产成本。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是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图见教材所示。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表示为:LAC(Q)=LTC(Q)/Q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线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相似的。但是这两者形成U形的原因并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产生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o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里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其原因在于: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AC曲线处于下降段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仍将LAC拉上。因为LAC 曲线在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LMC曲线也必然成先降后升的U型,并且两条曲线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在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以及一个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这就是图中在QI的产量水平上,A、B、C三点处在同一条垂宣线上的原因。同样在其他各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相同的情况。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图见教材),LA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恰好相切于两者的最低点,LM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也恰好相交于这一点o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1.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四种市场类型比较市场类型厂商数量产品差别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接近的市场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一些农产品市场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者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钢铁、汽车、石油完全垄断唯一。唯一的产品,并没有相

近的替代品。很大程度,但是经常受到管理。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例如水、电。 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的情况,也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o(4)信息是完全的。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图见教材)图中的d曲线,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收者,而且,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把他愿意提供的任何数望的商品卖出去,或者况,在一个厂商面对市场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厂商的眼里,市场上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里是无限大的。厂商的总收益是指厂商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TR(Q)=PQ,式中的TR(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AR(Q)=TR(Q)/Q。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MR(Q)=△TR(Q)/△Q。(图见教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MR=P。第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 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MR=MC。或者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图中的横轴代表产量Q,纵轴代表价格P。(见教材图)厂商经营活动中的生产成本状况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来表示,厂商的销售收益状况用厂商所面临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表示。根据MR=MC的均衡条件,SMC曲线和MR 的交点E便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涸的均衡点,相应的最优产量为Q。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可以写成:MR=SMC。其中MR为边际收益,SMC为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因为AR=MR=P,所以该均衡条件也为:P=SMC,均衡条件表明:完全竞争厂商为了获得短期的最大利润,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商品的价格和边际成本相等。从式中P=SMC(Q)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短期均衡点上都存在厂商的产量和商品的价格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关系表示为:Qs=f(P),这就是完全党争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等于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显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必定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图见教材所示) 4.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的差额。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四、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且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

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这也就是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 1.由于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对厂商长期均衡形成所起的作用在长期内,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则会吸引其他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新厂商的加入,行业的厂商数目增加,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市场价格会一直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是亏损的,则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动退出生产。随着原有厂商的退出,行业内厂商的数目就会减少,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市场价格会一直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由于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都处于一种既无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行业内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也就停止了,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便处于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2.厂商结合生产规模的调整与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来实现长期均衡前面的分析衷明,长期内市场的商品价格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因面单个厂商在每一个变化了的价格水平上,调整生产规模使其满足MR=LMC的均衡条件。在这样一个调整过程中,单个厂商最后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所要求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生产规模水平。 3.长期均衡的条件: LMC=SMC=MR=AR=P=LAC=SAC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 1.成本不变行业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 其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京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原因在于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不变的。水平的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内,成本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这个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单个厂商的不变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市场需求的变化只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但不会影响到长期的均衡价格。2.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长期供给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成本递增行业是我们常见的行业,因而,一般而言行业的长期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成本递减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价格随着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而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和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化。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推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 2.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

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MR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同方向的变动。第二种情况:当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 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反方向的变动。第三种情况:当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达极值点(在此为极大值点),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不受商品的销售量变化的影响。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因而,在短期内厂商实现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是MR=SMC。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是亏损的,不过这个亏损是垄断厂商在现有生产规模下的最小亏损。造成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四、垄断厂商供给曲线的说明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生产者愿意面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体现了产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有这样的结论: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从而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留成不用担心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即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保持利润(至少获得正常利润)。垄断厂商之所以在长期内能获得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以及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或者说垄断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仍然是MR=MC,可以表示为MR=SMC=LMC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差别定价是垄断厂商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以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市场销售条件的不同,差别定价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一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在每一单位产品上愿意并且能够给出的最高价格来确定每单位产品的价格,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超额利润。 (2)二级差别定价,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为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这样可以把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3)三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它可将高价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七、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面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产量的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由于垄断厂商在MR=MC的时候,定价的价格一般部高于边际成本。简单进行价格控制的方法为边际成本定价,即P=MC , 但是此时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厂商亏损,肯定会退出市场。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来取平均成本定价法和双重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即P=AC,由于价格等于AC,厂商不再亏损,可以进行生产。双重定价法类似于价格歧视。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对另外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由于PWo,厂商增加要素的使用量是有利可图的。反之若要素使用量为

Q2>Qo,则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为W2,小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厂商会减少要素的使用量。这样最后当要素的需求等于要素的供给时,即在点E时,要素市场达到了均衡。 5.欧拉定理欧拉定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在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种要素。这一定理也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假设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生产函数为Q=Q(L,K),若生产规模不变,则有:Q=L?dQ/dL+K?dQ/dk,这就是欧拉定理,它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和资本要素K o其中dQ/dk为资本的边际产品即MPK,dQ/dL为劳动的边际产品即MPL,因而欧拉定理也可以表示为:Q=K?MPK 十L?MPL。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现分为三种情况分析一种要素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问题。 1。某厂商的产品市场是垄断的,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情况下,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线,要素需求曲线则由MRP曲线表示。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是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曲线,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市场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总和。要素市场价格由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则决定于市场价格和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W=MRP。 2.某厂商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要素市场是买方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VMP,边际成本是MFC,要素的供给曲线W(L)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要素价格由要素供给曲线W(L)决定,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VMP和MFC的均衡点。即此种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VMP=MFC。 3。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和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共存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此时,厂商是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MRP,边际成本是MFC.厂商对要素的购买量决定于MRP 曲线和MFC曲线的均衡点,并于AFC曲线一起决定均衡价格,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MRP=MFC 四、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1.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工资工资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提供劳务的报酬,它由劳动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相均衡时决定的。 (1)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见教材)所示,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率的函数:也是闲暇愿望的函数。工资率的提高对劳动供给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消费者放弃劳动享受闲暇的代价较大,消费者就增加劳动时间替代闲暇时间。收入效应指当工资率提高时,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收入上升,他可能减少劳动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图中在c点以前,工资率较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工资收入,他会增加劳动的时间,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表现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c点以后,工资串较高,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减少劳动的时间增加闲暇消费,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的上升反而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后方弯曲。这样整条劳动供给曲线就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上方弯曲。 (2)劳动市场均衡和工资的决定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劳动需求曲线和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相交就得到劳动市场的均衡,如图(见教材)。图中,均衡点为E,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这说明工资率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2.土地市场的均衡和地租 (1)地租的决定地租是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土地的生产力的代价或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提供的劳务的报酬,由土地市场上土地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的供给有固定性、缺乏弹性的特点,因而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把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需求曲线和垂直的土地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可以得到地租的决定。如图(见教材)所示。在图中,土地

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的交点E为土地市场均衡点,均衡地租为Ro. (2)地祖产生的原因在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如种植玉米)的情况下,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稀少,供给有限,因为在只有一种用途的情况下可被用于种植玉米的土地供给量是不变的,不会由于地租的高低而改变其供给量。这样地租的高低取决于对种植玉米的土地的需求,从而归根结底取决于玉米价格的高低。玉米的价格越南,图(见教材)中D线的位置越高,则地狙Ro。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只要地租稍大于零,供给量就会是S,因为这块地被假设为除种植玉米外没有别的用途。这样我们看到地租之所以存在纯粹是因为它的稀缺的固定不变的性质。正是这一性质使玉米的价格上升时地租也上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只一种用途时),全部地祖都是盈余。但是当土地不止一种用途时,如除了种植玉米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用途,而最有利的用这是种植小麦。那么种植小麦的出现将导致对土地的需求,在图中用D'表示,这样又决定一个地租为Ro'长方形E'Ro'OQ表示种植小麦所支付的地租总额。这一地租总额是将土地用作种植玉米的机会成本。而长方形E'Ro'RoE减去E'Ro'OQ的差额被认为是盈余。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我们将租金的概念扩展:租金是指一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或收益超过这一要素在另一种最好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报酬或收益的余额。这种超额利润也被称为准租金。 3.资本市场的均衡和利息利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所获得的市场报酬,它由资本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在某一时点上资本品是固定的,因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当资本品增多时,资本供给曲线右移。把向右下方倾斜的资本需求曲线和垂直的资本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可以得到利息的决定,如图9-5所示。在图中,资本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j的交点嚣为均衡点,此时决定了均衡利息Ro。西方经济学者将利润区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认为正常利润是对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他们把正常利润归入成本,看作是工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其高低由企业家才能的供求决定。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这主要来源于企业家才能的创新、冒险经营的风险以及市场竟争的不完全性。第九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一、一般均衡论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义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且值。 2.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组、要素需求方程组(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厂商供给方程组(商品价格与生产成本相等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组。由于模型假设要素收入等于产品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井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等,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关于一般均衡的实现,瓦尔拉斯假设采用的是"试错法"。即在市场中存在一个自由拍卖人,其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能与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他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就是:首先它随意报出一组价格,经济当事人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

供给和需求,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达到一致,则将这个价格固定下来成为均衡价格;如果供求不一致,则拍卖人调整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即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价格;反之则降低价格。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如果新的价格仍然不能使所有市场达到均衡,则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二、帕累托最优状态 1.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面不又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当经济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易托最优状态的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根据帕易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易托改进。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置的帕易托改进使得福利增进,则此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交换的怕累托最优条件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即MRSxAy=MRSxBy,此时该社会达到了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交换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把满足MRSxAy=MRSxBy的条件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之为分配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任一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参与分配的双方通过产品分配达到分配的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分配的一般均衡o 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 对于有多个个人、多种商品、多种生产要素的经济,达到均衡时要求: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投人要亲生产的所有商品的生产中都相等,即MRTSCLK=MRTSDLK,此时该社会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生产的效率。当然,此时也就实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连接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无穷多个最优均衡点所得到的一条曲线通常被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X、y两种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乙和及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只要生产者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到达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生产的一般均衡,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境界。因此,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伏均衡点,也是生产有效率的点o 4.交换和生产的帕果托最优条件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

线)o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CLK=MRTSDLK。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2)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3)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将契约曲线转换到以效用为坐标量的平而直角图上便可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可以得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生产与交换两者之间,任何一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串,即MRSxAy=MRSxBy=MRTxy。只要MRT与MRS不等,重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受益。只有MRT=MRS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完全竞争市场与帕果托最优在完全竞争市场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导致生产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将使得经济效益体系达到经济效率的境界。现说明如下: (1)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MRSxAy=MRSxBy,实现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完

全竞争市场会导致MRTSCLK=MRTSDLK,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MRSxAy=MRSxBy=MRTxy,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总之,在产品及要素皆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将使得经济体系达到经济效率的境界,即满足:①MRSxAy=MRSxBy,②MRTSCLK=MRTSDLK ,③MRSxAy=MRSxBy=MRTxy 三、社会福利函数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在两个人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W=(UA,UB)o式中W表示社会福利,UA、UB表示两个人的效用水平指标。上式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UA、UB的大小,利用该关系可以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见教材)所示,该图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UA、UB,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也具有无限个,他们表示社会福利水平的高低。在图中,有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W1、W2、W3,这种曲线不计算社会福利的大小,但能比较社会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越大。UU'是总效用可能曲线,他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收入约束线。同样的道理,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线UU'和社会无差异线W2的切点上,这一点叫做"限制社会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惟一一点。之所以叫做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是因为最大社会福利并不允许为任何可能值,而要受到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技术条件等的限制,UU'曲线和W1相交于A点和A'点,这些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都低于W2,而UU'和W3没有交点,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达到队的社会福利水平。 2.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伯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但是这往往是很难数到的。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四、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均衡的价格的决定研究表明价格决定过程与竞争市场中的过程很相似,中央计划局起市场的作用,它规定组合生产要素和选择一个工厂的生产规模的规则,确定一个产业的产量的规则,分配资源的规则以及在会计中将价格当参数使用的规则。最后,它规定价格,以使每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平衡。所以,用计划来代替市场的功能是很有可能的和可行的。第十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的含义与成因 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2.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如市场机制的调节不能保证公共部门的健全和发展;许多市场属于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无法靠市场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均衡不能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市场机制本身无法控制或消除各种经济活动可能带来不良的外在效应等等。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二、垄断与政府瞥制 1.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例如,大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就不适合多厂商竞争。 2.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

手段限制垄断行为,其中包括行业的重新组合、经济和行政处罚以及实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其中包括价格管制、价格和数量同时管制以及直接经营),也是解决垄断问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三、外部性 1.外部性的合义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文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o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换句话说,即使假定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争的,但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得到实现,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种:(1)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以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污染问题为例,如果污染涉及面较小,即污染者只对少数其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则此时污染者和这些少数受害者可能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如果污染涉及面较大,即污染的受害者众多,则此时污染者和受害者以及受害者之间要达成协议就更加困难 (2)很难避免"免费搭便车"的现象o(3)势力的不对称性。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通常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因面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 3.消减外部性的对策 (1)课税与补贴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白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合并企业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在化。如果生产Y商品的厂商对生产X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3)赋予财产权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 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对破坏者要求赔偿,使外部性削减,而提高经济效率。。 (4)政府直接管制主要是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例如,对环境污染的管制 4.产权与科斯定理科斯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即所谓的科斯定理。其内容就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井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朋,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面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商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四、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的特征 " 私人物品是那种可得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商减少的物品,它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竞争性,如果某人已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商品;第二是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人则不能。与之相对应,公共物品通常具备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只是非竞争性而不是非排他性的物品为非纯公共物品,如道路。 2.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为了考察公共物品生产与消费的怕累托最优条件,需要比较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情况。在私人物品的市场上,供求均征决定商品的最优数量,此时社会处于柏累托最优状态。已经知道,该项商品的供给曲线

来源于所有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横向加总,而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的单个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得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既定的价格下,两个消费者想实现效用最大化,那么他们只能分别购买各自的商品数量来达到,商品的总销售量就是这两个消费者消费且的总和。与私人物品一样,公共物品的员优数量也是由市场供求均衡所决定的。从生产的角度而吉,公共物品的生产和私人物品的生产并无区别。因而,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也是由生产这一公共物品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加总得到。与私人物品不同的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消费者可以共同消费既定的数量。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得到的,即对于既定的数量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由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可以决定市场的员优数量。 3.公共物品与经济效率 (1)无法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供给不足的现象对于无法诽他的公共物品,私人多不愿提供或充分提供,因此,其产量常低于最大社会福利产量,影响经济o (2)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常有利用不足的现象非排他性并不代表所有公共物品都不能排他,有些公共物品是可以排他的。一种可以排他的公共物品如果只供付费的人享用,则常会使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而影响效率。 4.公共物品的处理方式 (1)公共物品的兴办主体与经费来源一般说来,对人民福利影响深,并且范围较广的公共物品,如国防、治安及重要的交通设施等,通常均由政府兴办,其他仅让少数人受惠或影响不大的公共物品则鼓励私人兴办。至于经费的来源,一种公共物品如果受惠的对象是全体国民,则以收税的方式来筹措经费;如果只供某部分人享用,则以使用者付费的方式来筹措经费,这样比较公平。 (2)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公共物品收费标难的制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维持适当品质与尽可能地予以充分利用。一般说来,这两个条件是互相冲突的,一种公共物品如认为充分利用比维持品质重要,则其收费标难应较低,甚至不收费,如某些大众化的公园及公厕等,为使其能充分利用,则常不收费。反之,一种公共物品认为维持品质比充分利用重要,则其收费标准应较高,如某些高水准的博物馆及演艺场所等,为维持其品质,其收费标难应较高。五、非对称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非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别是运用博穷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搁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串。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3.委托人一代理人间题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

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一代理问题。一旦企业出现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不发生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由委托人、代理人问题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干预解决,而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台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串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六、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有许多经济职能,其目的一方而在促进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在维持经济公平。为促进经济效率,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种:(1)为由政府自己经营成为公营企业;(2)为由私人经营,但政府监督其产品定价,不使其有太多的垄断利润o 2.对于经济的外部性,政府可对制造外部成本者课税,或主动加以监督;对产生外部利益者予以补贴,其目的均在使外部效果内部化,以提高经济效串。 3.关于公共物品的提供方而,对全民福利有重大影响的公共物品,政府应设法充分提供。至于经营则以课税或使用者付费的方式筹措,以达到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的目的。 4.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本方而,尤其是在经济形势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融资、减轻税负以及技术指导等措施,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成本与困难。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1(所有计划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缺,所以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计划价格未能跟均衡价格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计划价格总是低于而几乎不高于均衡价格呢, 答:计划经济制定较低的价格是希望使得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消费机会;行业人为设定较低价格能够造成本行业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并且能够要求国家提供在本行业投入更多的并且归其支配的资源。 2(为减缓城市交通拥堵、限制车辆数量,北京市通过摇号配给牌照,上海市则拍卖有限牌照。试从各方面讨论这两种机制的效果与影响, 答: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1)北京随机抽取的方法更加公平,但牺牲了效率。例如会使得部分当时不需用车的人,为了增加自身最终中签的概率提前进入摇号系统,或者是急需用车的人为了提高概率而迫使家中更多的成员参与摇号,无论哪种情况,都最终导致号牌没有分配到合理的位置。 (2)上海的拍卖机制完全市场化,牌照价格上升,导致市场消费者负担显著增大,一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即使对于车牌需求较大,但是负担不起车牌的拍卖价格而无法获得车牌,因此上海的方案虽然使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但是却损失了部分社会公平性。 3(永和豆浆、麦当劳等在闹市中心的门店生意兴隆繁忙,收入远远超过周边地区的门店。所以,处于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高于周边地区。是吗,

答:不是。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收入虽然远远超过周边地区,但是也面临着较高的租赁费用和税收负担等成本,所以尽管市中心的收入较高,其净利润与收入的比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净利润率未必高于周边地区;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尽管城区门店收入较高,但是由于地价、竞争等因素,其投资总额也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其投资回报率也未必高于周边地区。 事实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若市场达到均衡且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则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和净利润率在扣除风险因素之后大致相等。如果市中心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高于周边地区,则财力、物力、人力都会吸引到市中心地区去,随着投资量和门店数的增加,该地区的产量越来越高,价格就会压下去,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也随之降低。相反,如果周边门店的利润率低于一般水平,那么一些门店就会退出该地区,于是,供给下降,价格上升,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也随之上升。因此,只要市场达到均衡且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则处于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应该与周边地区大致相等。 4(超市商场里的陈列货架是稀缺资源,其价值在于吸引顾客,越显眼顺手的架位价值越高。本章提到商场可以把架位出售给供货商,出价越高得到的架位越显眼顺手。另一种配置机制可以是由商场决定商品陈列位置。显然,无论是供货商还是商场经理都想要把获利高的商品摆在显眼的地位。在供货商支付货架费的情况下,进货价比较高,因为供货商必定会把货架成本考虑进去。试讨论这两种不同机制的利弊得失,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零售价格的影响。 (2)对商场利润的影响。 (3)对零售业竞争的影响。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dn如图8—1所示。

哈伯德微观经济学Charpter

1. When total utility is maximized, which of the follow ing is true concerning marginal utility? A. Margi nal utility is mi ni mized. B. Marginal utility is also maximized. C. Marginal utility equals zero. D. Marginal utility is equal to total utility. 2. Which of the followi ng stateme nts concerning total utility and margi nal utility is correct?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 Total utility is the sum of marginal utilities. B. Margi nal utility is the sum of total utility. C. Margi nal utility is maximized whe n total utility is zero.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D. Margi nal utility is usually larger than total utility.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 Refer to the table below. Total utility derived from consuming three ice cream cones equals: 资 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 34. B. 24. C. 22. D. 6. 4. Refer A. Greater at points u and v tha n at points w and x. B. Greater at points w and x than at p oi nts u and v.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C. Greatest at point y. D. The same at p oi nts u and v tha n at points w and x.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 What is a budget con stra int? A. A limited amount of in come available to con sumers to spend on goods and services. 资料个人 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B. The amount of money n ecessary to pu rchase a give n comb in atio n of goods.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C. An amount of in come that yields equal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 商业用途 D. The amount of in come that must be spent on goods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maximize utility from con sum ptio n.资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6. Refer to the formula below. In this case,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on good X is less tha n the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on good Y. Accord ing to the rule of equal marginal utility per dollar spent, what can a con sumer do in order to in crease total utility from consumption of goods X and Y?资料个人收集整 A. I ncrease the con sum pti on of good X. ----------------------------------------------- B. In crease the consump ti on of good Y. C. Decrease the consump ti on of both goods. D. In crease the consump ti on of both goods. 7. Supp ose you have a fixed budget for two goods, X and Y. The price of good X is Px = $10 and the p rice of good Y is Py = $5. The margi nal utility of X is MUx= 60 utils and the margi nal utility of Y is MUy = 15 utils. Should the consump ti on of X an d/or Y be higher, lower, or rema in the same?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 Consump ti on of good X should decrease, and consump ti on of good Y should in crease. 资料个 资料 to the figure below. Margi nal utility is: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C 8.A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 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假设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5)中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习题答案(V)

SOLUTIONS TO TEXT PROBLEMS: Quick Quizzes 1.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tax revenue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re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and payroll taxes.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tax revenue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sales taxes and property taxes. 2. The efficiency of a tax system refers to how low the costs are of collecting a given amount of tax revenue. One tax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than another if the same amount of tax revenue can be raised at a lower cost. A tax system can be inefficient because of the deadweight losses that result when taxes distort the decisions that people make and becau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burdens that taxpayers bear as they comply with the tax laws. An efficient tax system has low deadweight losses and small administrative burdens. 3. The benefits principle is the idea that people should pay taxes based on the benefits they receive from government services. It tries to make public goods similar to private goods by making those who benefit more from the public good pay more for it. The ability-to-pay principle is the idea that taxes should be levied on a person according to how well that person can shoulder the burden. It tries to equalize the sacrifice each person makes toward paying taxes. Vertical equity is the idea that taxpayers with greater ability to pay taxes should pay larger amounts. Horizontal equity is the idea that taxpayers with similar abilities to pay taxes should pay the same amount. Studying tax incidence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equity of a tax system because understanding how equitable the tax system is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taxes. In many cases, the burden of the tax is borne by people other than those who actually pay the tax. Questions for Review 1.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government has grown more rapidly than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The ratio of government revenue to GDP has increased over time. 2.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revenue for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are individual income taxes (about 44 percent of total revenue) and social insurance taxes (about 36 percent). 3. Corporate profits are taxed first when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is taken out of a corporation's income and again when the profits are used to pay dividends to the corporation's shareholders, which are taxed by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4. The burden of a tax to taxpayers is greater than the revenue received by the government because: (1) taxes impose deadweight losses by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goods produced and purchased below their efficient level; and (2) taxes entail a costly administrative burden on taxpayers. 5. Some economists advocate taxing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income because taxing income discourages saving. A consumption tax would not distort people's saving decisions. 6. Wealthy taxpayers should pay more taxes than poor taxpayers because: (1) they benefit more from public services; and (2) they have a greater ability to pay. 7. Horizontal equity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families in the same economic situation should be taxed equally. The concept of horizontal equity is hard to apply because families differ in many ways, so it is not obvious how to tax them equitably. For example, two families with the same income may have different numbers of children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medical expenses. 8. The arguments in favor of replacing the current tax system with a flat tax include: (1) the flat tax would broaden the tax base and reduce marginal tax rates,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2) the tax is simple, so the administrative burden of the tax system would be greatly reduced; (3) the tax could be collected at the income source rather than from the person receiving the income, reducing administrative costs; (4) the flat tax would eliminate the double taxation of corporate income; and (5) businesses would be able to deduct expenses for investment, which would encourage additional saving and investment. The arguments against replacing the current tax system with a flat tax include: (1) the flat tax gives too little weight to the goal of vertical equity; and (2) the flat tax would be less progressive than the current tax system, with the wealthy paying less.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哈伯德英文版微观经济学练习c18

Microeconomics - Testbank 1 (Hubbard/O'Brien) Chapter 18 The Tax Syste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1) A mong the roles the government plays in helping a market system work efficiently is: A) e nforcing contracts between private individuals. B) p roviding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dependent courts, a financial system, and educ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 p roducing public goods that private firms will not produce. D) a ll of the above. 2) T he largest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is from: A) t ariffs collected on imported goods. B) p roperty taxes imposed on private property. C) s ales taxes on items bought for consumption. D) i ncome taxes on wages and salaries of households and the profits of firms. 3) A t the US state and local level, the largest revenue source is: A) s tate income taxes on wages and salaries and corporate profits. B) p roperty tax on real estate within the state. C) g eneral sales and excise taxes on goods sold within the state. D) g rants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4) I f, as your taxable income decreases, you pay a smaller percentage of taxable income in taxes, the tax is: A) r egressive. B) p roportional. C) p rogressive. D) u nfair. 5) I f, as your taxable income decreases, you pay a larger percentage of taxable income in taxes, the tax is: A) r egressive. B) p roportional. C) p rogressive. D) u nfair. 6) I f, as your taxable income decreases, you pay a constant percentage of taxable income in taxes, the tax is: A) r egressive. B) p roportional. C) p rogressive. D) r andom. 7) A personal exemption refers to: A) t he tax rate that applies to a particular tax bracket. B) t he tax bracket that represents very basic living expenses. C) a n income amount that can be subtracted from income that represents basic living expenses. D) e xpenditure amounts the are allowed to be subtracted from taxable income.

微观经济学沈炳珍第八章-参考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考察一个市场竞争程度的一种途径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B ) A.需求的收入弹性 B.需求的价格弹性 C.供给的价格弹性 D.边际替代率 2.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缺乏价格弹性的程度越大(C) A.厂商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小 B.提高价格,销售量下降得越多 C.厂商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大 D.价格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 3.垄断竞争行业将不断有新厂商进入,直到需求曲线刚好接触到(B ) A.边际成本曲线 B.平均成本曲线 C.总成本曲线 D.平均不变成本曲线 4.垄断竞争区别于寡头在于(A ) A.在垄断竞争中,厂商不需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B.在寡头中,不存在竞争 C.寡头是不完全竞争的一种形式 D.在垄断竞争中,厂商面对着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5.垄断竞争在均衡状态下(D ) A.厂商得到的经济利润为零 B.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卡特尔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决定其联合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D ) A.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B.使卡特尔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需求 C.使每个厂商达到供求平衡 D.使卡特尔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7.卡特尔的单个成员有欺骗动机,是因为(A ) A.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低于卡特尔的边际收益 B.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超过卡特尔的边际收益 C.卡特尔的价格大于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 D.卡特尔的边际收益低于卡特尔的价格 8.卡特尔面临的问题是,卡特尔的单个成员发现( B )是有利可图的。 A.把价格提高到卡特尔价格以上,而不必担心会失去顾客 B.把价格降到卡特尔价格以下,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C.把价格提高到卡特尔价格以上,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 D.把价格降到边际成本以下 9.囚犯困境是一个涉及两方的简单的对策,在这一过程中(B ) A.双方都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赢一方输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 第一,平均收益AR 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 需求曲线重叠。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 第二,边际收益MR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 曲线。其原因在于AR 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纵截距相同,而且M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 值是TR 曲线的斜率,即dQ dTR MR ,所以,当MR>0时,TR 曲线是上升的;当MR <0时,TR 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 曲线达极大值。 图 7-1 垄断竞争厂商的AR 与TR 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5 )515(=-=d e , 或者,2)23(2=-=d e ,根据)11(d e P MR -=,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B 点所对应的MR =-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7-23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 点,因为,在E 点有MR=LMC 。由E 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如图所示。在Q 0 的产量上,SAC 曲线和SMC 曲线相切;SMC 曲线和LMC 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 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 0)-SAC(Q 0)Q 0 图 7-23 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 =0.1Q 3-6Q 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由垄断厂商 的短期成本函数STC =0.1Q 3-6Q 2+140Q+3000 得边际成本140123.02+-=Q Q MC , 厂商的总收益23.25Q -150Q 3.25Q)Q -(150Q P TR ==?=, 其边际收益Q MR 5.6150-=; 垄断厂商要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C MR =,即Q Q Q 5.6150140123.02-=+-,解之得均衡产量:)(20舍去负值=Q

微观经济学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Economics 课程编号:020*******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概要:

参考教材: 1.金浩、高素英、孙丽文,微观经济学(理工科),南开大学出版社,2 004 2.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哈伯德,奥布赖恩,经济学(微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Walter Nicholson,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九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 .Robert S. Pindyck, Daniel L. Rubinfeld,Microeconomics(Fifth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James D. Gwartney ect.,Economics: Private and Public Choice,立信出版社,2002

11.Joseph A. Schumpeter,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Eleventh Prin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80 12.Hugh Gravelle and Ray Rees,Microeconomics (Third Edition),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要求:上课过程中必须关闭手机;不许迟到、早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评定:成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20%,其中作业占10%,考勤占10分(随机点名5次,每次2分);期末考试占8 0%,无期中考试。平时出勤少于30%得不允许参加考试。

微观经济学第第8章课后答案word版本

第8章课后题答案 一、基本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稀缺性资源的作用,难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状况。 信息不对称:即经济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造成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率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是指一种活动的收益或成本,并不完全由活动的当事人来分享或承担。 公共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能被大家共同消费,一个人使用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 寻租:企业为获得或维护其垄断地位而花费大量资源用于非生产性活动上。 搭便车: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行为。 公地的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效率工资: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己效用时作出不利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行为,比如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这些“不恰当”或“不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在西方叫“道德风险”。 二、分析简答 1、举例并作图说明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这种无谓损失就是垄断的社会成本。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假设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者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如下图所示,给出了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以及边际成本曲线。为了使利润最 P和大化,厂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生产,因此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是 m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第一章第二章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供给价格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 3.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4.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得商品数量。 二、计算题 1.某人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P=100-Q,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系 数。 2 由P=100-Q得Q=(100-P) (1分) 这样Ed=(dQ/dP)·(P/Q)=2(100-P)(-1)P/(100- P) 2=-2P/100-P(1分)于是Ed|P=60=-2×60/(100-60)=-120/40=-3(2分) Ed|P=40=-2×40/(100-40)=-80/60=-4/3(2分) 2.某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函数为Q=(90-P) 2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 系数。 2 由Q=(100-P) 得Ed=(dQ/dP)·(P/Q)=2(100-P)(-1)P/(100- P) 2=-2P/100-P(2分) 于是Ed|P=60=-2×60/(100-60)=-120/40=-3(2分) Ed|P=40=-2×40/(100-40)=-80/60=-4/3(2分) 3.某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为L=1200–10W,供给曲线为L=20W,其中L是每天的劳动 需求(供给)量,W是工资率,试求其均衡工资率和每天的劳动雇佣量。 L=1200–10W L=20W 20W=1200–10W(2分) 30W=1200,W=40(1分) L=1200–10W=1200–10×40=800(1分) 所以均衡工资为40,每天的劳动雇佣量为800(2分) 三、简答题 1.试分析说明影响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2分) (2)供给者类别的大小。(1分) (3)时间的长短。(1分)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 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 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 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 1 ?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答:没有无谓损失。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 — 2。 图8—2比萨饼市场均衡图 B. 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 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 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 C+D+F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D。税收收入为面积 B+Co无谓损失为面积 E+F。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和无谓损失(见图8— 3)。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七章

微观第七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价格歧视博弈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二、选择题 1、对于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会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会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的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1; B、Ed<1; C、Ed=1; D、Ed=0。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A市场的需求弹性等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D、以上都对。 6、以下关于价格歧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其进行划分; B、一级价格歧视引起无谓损失; C、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 D、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就必定不能进行套利活动。 7、垄断竞争的厂商短期均衡时,()。 A、一定能获得差额利润; B、一定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经济利润、发生亏损和获得正常利润都有可能。 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耐性; B、每一个寡头都认定对方的产量保 持不变;C、每一个寡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11、斯威齐模型是()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就一定跟着提高价格; B、说明为什么每个厂商要保持现有的价格,而不管别的厂商如何行动; 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的变动价格)而不是说明价格如何决定; 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具有弹性。 12、在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13、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 A、垄断利润 B、垄断亏损 C、产品的过度生产 D、产品的生产不足。 三、判断题 1、垄断厂商后可以任意定价。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3、一级价格歧视是有市场效率的,尽管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剥夺了。 4、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可以认为这种政策是一种价格歧视。 5、垄断厂商生产了有效产量,但它仍然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收取的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取的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 6、完全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实际需求曲线得到的。 8、由于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它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 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