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碳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

3.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4.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D和E共同构成群落

B.B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C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6.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10%~20%

D.C处在第三营养级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示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过程能量值为②与③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8.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9.研究人员绘制了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如图乙),图中A、

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A、D在图甲中没有体现,C可对应图甲中4种生物

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某个季节光照减弱,鲢鱼上浮到池塘水面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改变

D.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11.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是。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过程,②表示的是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

作用。

(3)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

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

1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长,成为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工作者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

理,制成“生物炭”。“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固定碳元素长达数百年,且具备土壤改良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循环。

(2)图中①指的是,②指的是。“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填序号)产生的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填序号)。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填序号)的CO2排放。

(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

了。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A能够固定环境的二氧化碳,为生产者,ABC的碳都流向D,D为分解者,A正确。环境的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群落,群落的碳也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环境,碳在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正确。碳在①②③过程中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在④过程中是以无机物二氧化碳传递的,C错。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D代表分解者,构成群落,D正确。

2.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故A错误;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第三等多个营养级,B错误;甲、乙、丙共同组成了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C正确;生物X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Y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故D错误。

3. [答案]D

[解析]②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A错误;①细胞呼吸或分解作用增强使空气中CO2浓度增大,能促进②光合作用进行,可以通过②过程减少空气中的CO2,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C错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能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D正确。

4.[答案]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从题干可知,B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全是原核生物,B错误;3代表光合作用,C错误;C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正确。

5. [答案]D

[解析]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正确;生产者能过吸收CO2,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的细胞呼吸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B正确;信息传递可控制有害动物,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错误。

6. [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D为分解者;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转化的活跃的化学能提供;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不包括分解者(D)。

7. [答案]A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传递,A正确。能量不能反复利用,是单向流动,B错。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生产者固定为有机物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通过捕食关系单向传递,通过细胞呼吸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C错。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②生产者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③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④流入初级消费者能量,D错。

8. [答案]C

[解析]A、据乙图分析,D与A、B、C都有交流,判断D为非生物成分,而A与D有双向交流,判断A为生产者,A和C都有箭号流向C,判断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故A错误;B、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判断图甲A和C 为组织液和血浆,B为淋巴,由于淋巴是组织液单向渗透形成的,因此A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组织细胞,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甲图中的C,故B错误;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故C正确;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最高级别消费者,是乙图中的C消费者,故D错误.故选:C.

9.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CO2,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甲图中有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而乙图中有的生物是A和D,图甲中的消费者有4种,A正确;

B、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替情况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

C、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碳循环的干扰会造成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D正确.故选:B.

10. [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必须在生物圈中进行,B正确;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正确;

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能量是不断递减的,D错误.

11. [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捕食线粒体分解者的分解(或分解者的呼吸)(3)能量流动热逐级递减(或单向逐级递减)(4)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

[解析](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O2,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②表示的是捕食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或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3)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或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温室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新能源,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减少CO2的排放量.

12. [答案](1)CO2 生物地球化学(2)光合作用(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捕食④CO2(3)⑥(④)⑤(只答④不得分)(4)热能能量利用率

[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称为物地球化学循环。

(2)大气中CO2进人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作用实现的,图中①指的是光合作用,②指的是食物链中的捕食,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

(3)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⑥,低碳生活主要是减少对生物炭的利用,减少燃烧作用。

(4)图中④表示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制作“生物炭”过程,充分利用了这部分热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16】(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6 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8·长沙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的循环。 【答案】 A 2.(2018·周口高二期末)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

【解析】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 3.(2018·长春高二期末)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水循环D.能量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 4.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 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解析】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5课_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五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A.古希腊B.古罗马 C.英国D.美国 [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腊。 2.(2018·遵义高一期末)“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D)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3.(2018·江门高一检测)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A.废除债奴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梭伦废除所有债务,这为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 4.(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C) A.才能B.血缘 C.收入D.道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5.(2018·通化高一联考)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A)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解析]“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说明选举不再由贵族掌控,故A项正确;B项中一切政务说法绝对;抽签选举难以选拔出高素质领导者,故C项错误;雅典仍然是贵族掌握国家权力,故D项错误。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3课 老人与海

第3课老人与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A.鲭.鲨(jīnɡ) 下颚.(è) 脊鳍.(qí) 嗜.杀(shì) B.吞噬.(shì) 桅杆.(ɡǎn) 攥.住(zuàn) 攮.(rǎnɡ) C.黏.液(nián) 蹂躏 ..(róu lìn) 戳.进去(chuō) 舵.把(duò) D.残骸.(hài) 拽.掉(zhuài) 祷.告(dǎo) 撬.开(qiào) [答案] C [解析]A项“鲭”读qīnɡ。B项“杆”读ɡān,“攮”读nǎnɡ。D项“骸”读há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D.另一条鲨鱼用它裂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答案] D [解析]A项涛—滔。B项戮—戳。C项涌—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鲭鲨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________,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2)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的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3)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________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 上。 A.踪迹强劲以至坚忍 B.踪影强劲以致坚韧 C.踪影强健以致坚忍 D.踪迹强健以至坚韧 [答案] D [解析](1)句,“踪迹”和“踪影”,都有“行踪”的意思,但“踪影”一般指视觉,前有“嗅”字,应用“踪迹”。(2)句,“强劲”和“强健”都有“刚强”的意思,“强劲”强调的是力量有力,“强健”一般与身体相搭配,前面有“身子”,应用“强健”。“以至”与“以致”都有导致某种结果的意思,“以至”,指达到某种程度,“以致”指达到某种不好的结果,文中应用“以至”。(3)句,“坚忍”和“坚韧”,都有“坚强”的意思,“坚忍”强调的是“能忍耐”,“坚韧”强调的是“有韧性”,应用“坚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观众对在惊悚片《绣花鞋》中扮演“鬼妈妈”的林心如是普遍叫好:“表演极具突破、入木 三分,让人不寒而栗 ....,而其中温情的部分又让人大为感动。” B.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固然有着我们监管不力等因素,但这不代表着那些洋企业就可以 获得超国民待遇,为所欲为 ....。 C.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再加上其他许许多多的因素,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 ...伤.,甚至奄奄一息。 D.澳大利亚一名男子3月9日下午遭到4米长鳄鱼袭击,经过15分钟噩梦般赤手空拳 ....的搏斗后,终于得到附近居民的援助而幸运脱险。 [答案] B [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B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企业。C项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D项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全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2:“嫦娥二号”奔月模拟图。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图中包含两级由自然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嫦娥二号”奔月途中,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 2.有关“嫦娥二号”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奔月途中工作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B.在地月转移轨道段未飞出地月系 C.在其飞出地球大气层的奔月途中属于天体 D.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 解析: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第2题,“嫦娥二号”卫星在奔月途中,满足天体的条件;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提供能量来完成其工作;“嫦娥二号”在奔月过程中都未脱离地月系;从目前情况看,月球上还没有存在生命的证据。 答案:1.C 2.D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重温童谣,据此回答3~5题。 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宇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答案:3.A 4.D 5.B 6.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解析:选B。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具有庞大的体积、质量,吸引着众多天体在一定轨道上围绕其旋转。据此回答7~8题。 7.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8.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第7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而共面性指的是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第8题,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因白天气温过高,而使表面无液态水存在,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大气的存在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7.B8.B (2012·枣庄高一检测)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2011年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材料回答9~10题。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逆辐射强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10.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现是()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和成分相同 ②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和地球的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解析:第9题,行星表面的温度与距日距离有关,火星距日较远,温度较低。第10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接近且较适中;由于火星和地球赤道面与轨道面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必修一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3 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业已闭幕,中国作为主动参与制订客观标准的 创建者,其在峰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 B.2012年4月10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国花园工作人员表示,盛 花期在14日以后,届时人们将能看到浩如烟海 ....、千姿百态的牡丹。 C.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 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8棵,一棵棵 古树老态龙钟,如白衣苍狗 ....,在风雨中飘摇。 D.热播电视剧《蜗居》针砭时弊,描述了当今都市持续攀升的房价下各阶层的 生活情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瑕不掩瑜 ....,剧情过多讲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有 炒作的嫌疑。 解析:A项,“可圈可点”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后多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项,“白衣苍狗”意思是白衣般的浮云,刹那间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用于句中属于适用对象不当。D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句中先说的是剧情的优点“瑜”,后说的是剧情的不足“瑕”,应使用“白璧微瑕”。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色已晚,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红旗渠精神”展览大厅,抬眼望去,只见长安街两旁华灯初上,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映照着中南海的绿树红墙。 B.此次布克文学大奖,希拉里·曼特尔不仅拔得头筹,将5万英镑收入囊中,而且她的这本小说也有望可能获得世界关注,进一步热销。 C.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许多火灾的起因就是由于使用了质量低劣的电线、电缆造成的。 D.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二届中国全国冬季运动会1月3日晚上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改为“犹如千万朵白玉兰含苞待放”,这样方能与前面的主语“华灯初上”搭配。B项,成分赘余。“有望”意思是有希望、有可能,后面再加“可能”就犯了语意重复的语病,可以将“可能”删去。C项,结构混乱。“火灾的起因就是……”与“由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以把“的起因”删除。 答案:D 3.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安徽卷)课时作业2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制作整理) 课时作业(二)Using LanguageⅠ.单词拼写 1.My mother often________(提醒)me to study hard. 2.You can't take photographs here without________(许可). 3.________(原谅)me,but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4.You must________(道歉)to your parents for being so rude. 5.________(显然),th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6.He took a deep________(呼吸),and began to climb the stairs. 7.It seems that children often receive too many birthday________(礼物). 8.He was really brave enough to save the________(溺水的)boy from the rough sea. 9.The girl said she would not________(嫁给)anyone who couldn't run faster than her. 10.My friend is honest and I'm sure he'll keep his________(诺言). Ⅱ.单项填空 1.In our childhood,we were often ________by Grandma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table manners. A.demanded B.reminded C.allowed D.hoped 2.(2013·凤阳高一月考)Once he________to do something,he will never change his mind. A.sets up B.sets down C.sets out D.sets off 3.(2013·定远高一期末)Zhang Ning is taking notes of the grammatical rules in class,and she________English for a year. A.is studying B.will study C.studies D.has been studying 4.I have been waiting for him for a long time.But he hasn't 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安徽卷)课时作业3

课时作业(三)Sea Stories & Communication Workshop Ⅰ.单词拼写 1.Some customs have________(幸存)from earlier times. 2.Jennie made a great effort to________(恢复正常)herself. 3.The child knocked into a table and started________(尖声大叫). 4.The sun was ________(下沉)in the west. 5.I ________(辨认出)her by her red hair yesterday. 6.What is the ________(反义词)of heavy? 7.When I was sleeping last night a ________(可怕的)noise woke me up. 8.The empty boat was ________(漂,浮)on the sea. 9.The thunderstorm ________(令人感到恐惧)the child just now. 10.The soldier ________(逃跑)from the enemy's prison. Ⅱ.单项填空 1.After the earthquake,the little girl had a look of ________ on her face. A.horror B.terrible C.horrible D.honour 2.In no sense________heart after the earthquake. A.will people lose B.will people lose their C.people will lose D.people will lose their 3.The children went home from the grammar school,their lessons ________ for the day. A.finishing B.finished C.had finished D.were finished 4. Don't speak ________ —one at a time. A.all at once B.all once C.just for once D.once in a while 5.She ________ 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 A.picked out B.made out C.made up D.picked up 6.He managed to escape________the burning car.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 (含答案) 课时作业 1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 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答案:C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 ..(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激扬 ...(地位很高的人) ..(激浊扬清)万户侯 D.击水 ..(不平凡)岁月稠.(多) ..(击打水)峥嵘 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

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

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章

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章-.

————————————————————————————————作者:————————————————————————————————日期: ?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2008年广东卷)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3.(2010年广铁一中模拟)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09年汕头二模)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的影响”的研究,下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 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 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 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课时作业 10课

课时作业(十)Unit 3Section ⅡWarming Up & Reading —Language Points Ⅰ.单句语法填空 1.Finally(final),I'd like to thank all those people who helped make the conference such a success. 2.Those activities were_organized(organize) by our school, which really provided us with much pleasure. 3.All the students in my class are determined(determine) to work hard to serve our country. 4.Everybody has his own disadvantages(advantage), so don't laugh at others. 5.After his graduation(graduate) from college, Mr. Li has been teaching in our school. 6.It is said that the task is difficult to_complete(complete). 7.The worker insisted that the work was(be) too hard and that someone should_be_sent(send) to help him. 8.Alice trusts you:only you can persuade her to_give(give) up the foolish idea. 9.It was your bad attitude towards/to your work that made your parents upset. 10.One of Mary's shortcomings(shortcoming) is that she never cares about details when doing things. Ⅱ.阅读理解 If you're planning on travelling, there are a few simple rules about how to make life easier both before and after your journey. First of all, always check and double-check departure(出发) time. It is amazing how few people really do this carefully. Once I arrived at the airport a few minutes after ten. My secretary had got the ticket for me and I thought she had said that the plane left at 10:50. When I arrived at the airport, the clerk at the departure desk told me that my flight was closed. Therefore, I had to wait three hours for the next one and missed an important meeting. The second rule is to remember that even in this age of credit cards, it is still important to have at least a little of the local currency(货币) with you when you arrive in a country. This can be necessary if you are flyi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失败的小生态瓶,成功的稳态教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摘要:这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五小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例,上课时间是2007年5月18日第3节课。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小生态瓶教具,因为生态瓶运行不良,到上课时教具失败了,教师却用失败的教具上了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并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如何渗透教育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才能得法;如何通过教具实现师生互动……,这些问题,在这节教学案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关键词:互动灵活性教育机智 一、背景: 我作为“贫困山区高中课堂教学互动”课题操作组成员,承担了课题验收时的示范课。只知道验收的时间大约是5月份,此时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知识相对较浅外,其余的个章节都容易上,或者说,都容易互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该在课题验收时不会恰巧上到这里。 迟迟没有接到教务处通知,看来凶多吉少。殊不知,课题验收时刚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还有特殊要求:不准在多媒体教室上。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余的教室里不用说计算机,就连电视机、收录机都没有。教室里,讲台上,除了一块黑板,三尺讲桌,讲桌上放着一些粉笔外,什么也没有。 跳一节内容,上《(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吧,不行,因为我在2月27日准备的小生态瓶已经失败了,里面的螺蛳、水草已经全部死亡,仅仅在水面上有一层水绵呈现出绿色。 5月18日第3节课是必须要上的,并且还要上好,可是,那就是明天啊,怎么办呢?忽然想到,明天不就是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该节教材开始介绍了失败的“生物圈Ⅱ号”,我制作的的小生态瓶也失败了,干脆就以失败的小生态瓶引入新课,并且以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束新课,不是就互动了吗?但是,效果好不好,我仍然担心,毕竟是课题验收啊。 二、案例: 〈一〉新课的导入实录:

最新2019届人教版英语必修三Unit1_Reading课时作业有答案-(高一)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Warming Up & Reading》Ⅰ.单句语法填空 1.He ________ (award) the Nobel Prize and received a reward of several thousand dollars. 2.The girl sat there quite silent and still with her eyes ________ (fix) on the wall. 3.You like Jazz very much, but do you know ________ origin of Jazz? 4.I think Tom, as the head of a big department, should either study regularly ________ give up his job. 5.The oldest man in my village has a firm ________ (believe) in the value of cold baths. 6.With time going on, changes will take ________ as we have expected. 7.I am a bit worried because it seems ________ our boss has found out something about the accident in the workshop. 8.Although I admire you ________ your work on soil, I think you should apologize ________ the villagers ________ the water pollution. 9.She looks forward to ________ (walk) in the flower-lined garden every spring. 10.The old man living here is usually serious ,so some naughty boys decided to play a trick ________ him the other day. 11.________ fun it is to have a chance to experience life in space! 12.Every now and then I went to the library ________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bject. 13.She hopes to gain some experience ________ working abroad for two years. 14.Many people were starved ________ death in the earthquake as a result of the delay of the supplies. 15.Please don't do anything harmful ________ our nature, or we humans will have no fun ________ each other. 答案:1.was awarded 2.fixed 3.the 4.or 5.belief 6.place 7.as if 8.for; to; for 9.walking 10.on 11.What 12.to collect 13.by 14.to 15.to; with Ⅱ.选择短语并用其适当的形式填空 be covered with; take place; in memory of; dress up; as though; play a trick on; look forward to; day and night; have fun with; either ... or 1.I do not hope that this thing ________ again. 2.The stone pavilion (公园中的亭) is ________ a famous poet. 3.Do I need to ________ for the concert? 4.Sometimes the boys would ________ their teacher. 5.We ________ your visit. 6.The boss made them work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