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竞赛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各参学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激发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和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竞赛,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竞赛内容:竞赛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手册》、《科学发展观60问》等省、市、县编印下发的自编教材为主,从中精选100道试题刊登于《昌黎日报》。

二、竞赛对象:全县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

三、竞赛办法:参赛只需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然后邮寄到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原昌黎师范院内)即可。

四、竞赛时间:答题截止日期2009年11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五、奖项设置:从全答对的参赛者中随机抽取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

励。

中共昌黎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

中共昌黎县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2986605 2025238

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改革

B环保

C发展

D节能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执政为民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坚持以人为本

C保持均衡发展

D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统筹兼顾

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B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

A领导干部

B人民群众

C正确的方针路线

D党的领导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提出来的。 A立足于实现共产主义

B主要根据理论基础

C未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是()。

A分析检查阶段

B学习调研阶段

C整改落实阶段

D学习检查阶段

9、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不包括()。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B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C坚持可持续发展

D坚持社会建设,推进民生工程

10、“可持续发展”深刻内涵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相协调。

A工业、农业、环境

B人口、生态、资源

C人口、资源、环境

D人口、耕地、能源

11、()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中国现代化

D社会主义

1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

A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B完全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C改变了建国以来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

D第一次找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法

13、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完成维护稳定和国庆安保任务,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 )”。

A落实责任

B亲自部署

C深入一线

D深入基层

14、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

C人民民主专政

D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15、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16、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

A农民

B税费改革制度

C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农产品市场体系

1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18、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全面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城乡

D政治建设

19、审视国际形势,()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显著的时代形势特点,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国际环境,这将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新机遇。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发展与创新

D联合与发展

20、()是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A科学发展

B统筹发展

C执政兴国

D经济建设

2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工作摆布等各个方面,落实和实现城乡()。

A统筹规划

B经济发展

C生活富裕

D统筹发展

22、()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A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科学发展观

23、()是社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

A公信力

B公信度

C自信心

D诚信度

24、转变政府职能并不等于政府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构建()型政府需要更缜密的规划设计,更灵活的策略和手段。

A公共管理

B社会管理

C公共服务

D社会服务

25、发展的目标是()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整体性的发展。

A计划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

D国家性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执政的特殊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

A工业

B制度

C农业

D经济

27、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性的因素。

A阶段

B根本

C先进

D决定

28、只有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29、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同时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

C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

30、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A科学发展

B经济发展

C社会建设

D自主创新

31、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是实现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国家经济

D社会经济

32、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维护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A和平稳定

B和平统一

C稳步发展

D安宁平静

33、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

A技术改造

B能源利用

C环境保护

D航空航天

34、党的十七大修正的基本路线新充实的内容是()。

A富裕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35、十七大报告指出,对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态度应该是()。

A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B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C任他们自由发展

D限制二者的发展

36、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转变。

A粗放型

B资金密集型

C集约型

D劳动密集型

37、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A发展成果由统治阶层享受

B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成果由贡献大的人群分享

D发展成果由全体国民共享

3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党的领导

C马列主义

D毛泽东思想

3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哪16个字()。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D有法可依,依法执行,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40、实现(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A社会公平正义

B共同富裕

C共产主义

D科学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4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

A党员干部受教育

B科学发展上水平

C人民群众得实惠

D社会事业快发展

42、(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3、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总体分哪三步走()?

A学习调研

B分析检查

C整改落实

D巩固成果

44、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六个更加注重”是:更加注重务求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A更加注重形式主义

B更加注重强化基层

C更加注重群众参与

D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45、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的原则是()。

A坚持解放思想

B突出实践特色

C贯彻群众路线

D正面教育为主

46、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

47、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4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党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A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B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C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9、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

族人民的大团结需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B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C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D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50、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

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

C党的法律意识

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

52、建设创新型国家,()。

A科技是关键

B人才是核心

C教育是基础

D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

53、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地接受党和群

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 )、自励。

A自省

B自强

C自爱

D自警

54、()是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

A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

B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生理需要

5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管理民主。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56、只有(),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C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

D坚持改革开放

5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

A广大的农村

B中西部地区

C城市贫困人口

D沿海开放城市

58、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科技

59、中央提出的“三保”是指()?

A保增长

B保民生

C保和谐

D保稳定

60、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统筹城乡()。

A布局合理

B节约土地

C功能完善

D以大带小

61、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五个基本目标是: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A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B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

C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

D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62、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

A统筹规划

B突出重点

C分步推进

D全面发展

63、农村干部“一定三有”工作机制,“一定”就是为农村“两委”干部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具体的任期职责任务,每年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三有”是指()。

A干部收入有保障

B干好有希望

C退后有所养

D干好有发展

64、学习实践活动中应着重抓好()、促进科学发展五方面工作。

A深化科学认识

B解决突出问题

C加强基层组织

D改进干部作风

65、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做到(),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A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B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C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D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66、民主法治的内涵是()。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C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67、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守信念

B讲奉献

C有本领

D重品行。

68、我国要促进哪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法制文明

69、十七大报告中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要求,是()。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人民执政

7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主义()。

A诚信友爱

B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判断题

71、我省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科学发展。()

72、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学先进,增压力,转作风,促发展。()

73、我县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深化三大战略,锤炼作风建设沿海强县。()

74、促进经济增长,不仅是增加数量,而且要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效益,还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75、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76、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观,以人民利益为本位,强调人、自然、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等多个方面却出现了很大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让中国人民继续再安心的生活下去。而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合中国的制度,它告诉我们要科学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作为发展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我们再也挥霍不起!我们也要考虑后代人的生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国将来的发展。要想使中国经济能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生活中一点点的改进,改进生产,生活模式。将粗放型发展模式转换为节约型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意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即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文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和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2.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和思想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党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4.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1、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创设一种活泼、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寓教于乐,从实际中充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一、选择题 1-4.富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据此回答29—32题1.在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时,应着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关键,这是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解决我国所有社会矛盾的唯一方法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途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下列事实直接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是 ①临安马溪社区老党员走进低保户和困难户家中,开展党员温情结对活动 ②富阳交警部门严打超速、违法记录未处理行为 ③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考试、休息环境,桐庐县加强了中考期间环境噪声的管理 ④建德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开展了“春雷一号”行动,让大量野生动物重新回到大自然 ⑤为确保群众吃得安全,淳安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3.下列事实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是B ①北京奥运村设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犹太教和印度教的宗教中心 ②为纪念大地震中的死难者,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③抓获小偷之后,将其挂牌示众,以此促进社会安定 ④杭州城区增设公交自行车网点,方便市民租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4.下列观点与“全面协调可持续”思想相一致的是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③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5.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同样可以指导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我们 ①应该根据自己爱好,全力以赴培养自己的特长 ②既要掌握课内知识,以要吸取课外的知识 ③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身体锻炼,提升道德素养 ④务必一心一意读书,国事、家事、他人事,事事不关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9.安溪县要想解决右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C ) 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只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人口压力就行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09河北省文综中考 2008年,河北省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52座,关停落后产能小火电机组44台,并对726 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这些举措 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②表明河北省是资源大省 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④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常德在生活中,假如你发现同学也这样“手脚并用”,你会对他说:D ①“你真会节约用水,太棒了!”②“读了九年级, 还不知道节约用水!请迅速关闭水龙头!”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讲课教案

第七章科学发展 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 A.《党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C.《党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党的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 D.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求真务实 C.全面协调 D.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实事求是 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实事求是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以人为本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实事求是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D.均衡发展 7.以人为本,就是() A.以人民的利益为本 B.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C.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D.以多数人的经济利益为重 8.胡锦涛在十七大指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党的建设 B.群众路线 C.统一战线 D.解放思想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D.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 A.为什么发展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发展 D.怎样发展 3.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要做到() 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C.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D.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有() 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D.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 D.根本方法又好又快 7.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规律 B. 运用规律 C.把握规律 D.遵循规律 8.胡锦涛指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 A.把握规律性 B.增强主动性 C.克服片面性 D.减少盲目性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问题: () 答案:发展 【相关阅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完美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 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好处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我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务必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务必应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证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潜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我,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务必肩负起来的历史职责。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好处。” 2.发展务必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务必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贴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贴合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务必以高度的历史职责感和现实紧迫感,持续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新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报告详细阐述了现阶段经济增长、体制改革、人民生活、经济结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正面的成绩,也包括负面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明确这些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三是物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逐渐恶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二,发展不够协调。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三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第三,发展不够全面。经济发展领先,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二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还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的要求。三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管理社会的难度明显增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 第四,发展不够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贫困人口有两千多万,城镇低保人口有两千多万,低收入人口还有一亿多。三是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全面把握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七大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呢?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种是传统模式。它不考虑环境因素,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 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是治理成本畸高,而且使生态恶化日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发展循环经济符合中国传统天人调谐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态文明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而探寻出的一条新的文明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讲生态文明,讲天人调谐,不是要求人类全面放弃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放弃自己的生产力,回到以前的社会经济状态,而是要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按照各种生态规律来认识自然、探究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积极的天人调谐,坚持发展的天人调谐,坚持在天人调谐基础上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进一步指明了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持续,人的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只有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人民富裕。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简言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起始点。

第七章练习题 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届三中全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以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8、()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科学发展观强调,()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和谐社会 C.建设文化强国 D.建设民主政治 10、科学发展观强调,()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 B.党要管党 C.传统文化建设 D.以法行政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和看法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和看法 摘要: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绩效观,正确的绩效观核心是“发展”。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绩效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全力支持“三农”信贷作为根本目的;要把实现风险防控作为创造绩效的重要内容;要把规范化操作作为实现绩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正文: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样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脱离了中国国情。教训让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政治上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3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涵

篇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篇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篇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主要包括 1、爱岗敬业。就是从业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时期的历史潮流和时代主题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做出的重要结论。 1、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由党的执政使命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最崇高的执政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都与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党执政中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彻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2、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的及其内涵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一.具体科学发展观如何提出的 20世纪四十年代,在饱受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灾难之后,海外殖民扩张被世人抛弃,加快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的共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开始盛行。但是,在传统的发展观念指导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导致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社会两极分化、失业增加、政治动荡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经济增长却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问题的。 到1960年代末期,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了传统的发展观念的缺陷,开始更多关注生态问题,认为生态快到极限了,而伴随着生态极限的到来,经济增长也就会到极限了,于是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这种发展思想是在1969-1973年间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他们把自然生态纳入到整个发展系统,指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帮助人们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种种误区中走出来,发挥了巨大作用。 到197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出现。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上主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可持续发展概念开始逐步确立。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新的发展思想。对此,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强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诱因。 非典疫情爆发,前后只有两个多月,地区也只涉及个别省份,但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业、商业服务业、航空业、运输业、建筑业和部分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第二

一个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下面,就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日前,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时代精英,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生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努力学习并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全面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后,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具体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不仅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还把它定位为重大战略思想。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胡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胡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必须”和“四个要求”: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观点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更加成熟。 二、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本应是一个朝气蓬勃,渴求知识,充满理想,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群体。但现实的状况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处在迷茫与困惑当中,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信心。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前途指明方向。 努力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国内,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开放浪潮而来的,还有一些不健康和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深重,使我们当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题目: ()。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c 【相关知识】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五个统筹”。“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能不能落实“五个统筹”,既关系到建设全面小康和实现现代化,也是解决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些目标,都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体现“五个统筹”。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目前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到达1000美元,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将到达3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期间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阶段,搞得好,将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得不好,将出现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发展停滞、社会动荡。要搞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务必实行“五个统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竞赛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各参学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激发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和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竞赛,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竞赛内容:竞赛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手册》、《科学发展观60问》等省、市、县编印下发的自编教材为主,从中精选100道试题刊登于《昌黎日报》。 二、竞赛对象:全县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 三、竞赛办法:参赛只需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然后邮寄到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原昌黎师范院内)即可。 四、竞赛时间:答题截止日期2009年11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五、奖项设置:从全答对的参赛者中随机抽取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奖

励。 中共昌黎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 中共昌黎县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2986605 2025238 昌黎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改革 B环保 C发展 D节能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执政为民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协调可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