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达斯斜桥与弯桥分析

迈达斯斜桥与弯桥分析
迈达斯斜桥与弯桥分析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目录

1. 斜桥 (1)

1.1 概述 (1)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1)

1.3 建模方法 (2)

2. 弯桥 (3)

2.1 概述 (3)

2.2 弯桥的受力特点 (3)

2.3 建模方法 (4)

2.4 弯桥建模例题 (5)

1. 斜桥

1.1 概述

桥梁设计中,会因为桥位、线型的因素,而需要将桥梁做成斜交桥。斜交桥受力性能较复杂,与正交桥有很大差别。平面结构计算软件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限制了此类结构桥型的应用。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a) 钝角角隅处出现较大的反力和剪力,锐角角隅处出现较小的反力,还可能出现翘

起;(图1.2.1)

b) 出现很大的扭矩;(图1.2.2)

c) 板边缘或边梁最大弯矩向钝角方向靠拢。(图1.2.3 ~ 图1.2.4)

图1.2.1 斜交空心板桥支点反力

图1.2.2 斜交空心板桥扭矩图

图1.2.3 正、斜交板桥自重弯矩图(板单元)

图1.2.4 正、斜交空心板桥自重弯矩图(梁格单元)

这些效应的大小与斜交角度大小也有很大的关系,斜交角度越大,上述效应就越大。一般来说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对于简支斜交桥的上述影响可以忽略。如果斜交角度超过20度就必须考虑上述效应的影响。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1.3 建模方法

对斜交桥梁多用梁格法建立模型。可用斜交梁格或正交梁格来建模。对于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使用斜交梁格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大角度的斜交桥,根据它的荷载传递特性,建议选用正交梁格,而且配筋时也尽量沿正交方向配筋。

图1.3.1 斜交梁格与正交梁格

2. 弯桥

2.1 概述

目前弯梁桥在现代化的公路及城市道路立交中的数量逐年增加,应用已非常普遍。尤其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桥设计中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出现了很多小半径的曲线梁桥,特别是匝道桥梁更是如此。此类桥梁具有斜、弯、坡、异形等特点,给桥梁的线型设计和构造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2.2 弯桥的受力特点

a) 弯桥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会同时产生弯矩和扭矩,并且互相影响,使梁截面处于

弯扭共同作用的状态,其截面主拉应力往往比相应的直梁桥大得多(图2.2.1);

图2.2.1 弯桥弯矩与扭矩

b) 弯桥在外荷载的作用下,还会出现横向弯矩(图2.2.2);

图2.2.2 横向弯矩

c) 由于弯扭耦合,弯桥的变形比同样跨径直线桥要大,外边缘的挠度大于内边缘

的挠度,而且曲率半径越小、桥越宽,这一趋势越明显。

d) 弯桥的支点反力与直线桥相比,有曲线外侧变大,内侧变小的倾向,内侧甚至

可能产生负反力,出现梁体与支座的脱空的现象。预应力效应对支反力的分配也有

较大影响;(图2.2.3);

图2.2.3 弯桥反力

e) 因内、外侧反力的不同,也会使各墩柱所受竖向力出现较大差异。下部结构除

了承受移动荷载制动力、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地震力等外,还承受离心力产生的

径向力等。

根据以上受力特点,对于弯桥,在结构设计中,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空间受力计算分析,只采用横向分布等简化计算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对纵向弯曲、扭转作用下,结合自重、预应力和汽车活载等荷载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充分考虑其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才能得到安全可靠的结构设计。为了减少上述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桥跨中间设置一些横隔板,提高桥梁的稳定性;设置偏心支座或非对称预应力钢筋,尽可能改善弯梁的受扭状态。

2.3 建模方法及要点

对于弯桥,可以把它简化为单根曲梁、平面梁格计算,也可以用实体单元、板单元计算。

单根曲梁模型。优点:简单,缺点:几乎所有类型的梁单元都有刚性截面假定、因而不能考虑桥梁横截面的畸变,总体精度较低。

梁格法。优点:可以直接输出各主梁的内力,便于利用规范进行强度验算,整体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缺点:它对原结构进行了面目全非的简化,大量几何参数要预先计算准备,如果由计算者手工准备,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人为偏差较难避免。

实体单元、板单元模型。优点:与实际模型最接近,不需要计算横截面的形心、剪力中心、翼板有效宽度,截面的畸变、翘曲自动考虑;缺点:输出的是梁横截面上若干点的应力,不能直接用于强度计算;不能直接考虑预应力问题。

a) 建立梁单元方法

i. 导入CAD图的方法建立模型。此方法要求CAD图的桥梁中心线必须是line线或

pline线(多根直线段代替曲线,精度越高越好),CAD中导入的线在Civil中自

动生成单元,一条线对应一个单元。

ii. Civil程序直接建立曲线单元。利用桥梁中心线的控制点坐标,在程序中直接建立曲线,然后分割生成多个线单元。

b) 支座

i. 单、双支座模拟。在实际支座位置建立节点,定义该节点的节点局部坐标,保证

约束方向与曲梁的切向或径向一致,利用弹性连接(刚性)连接支座节点与主梁

节点,然后利用一般支承来定义支座节点的约束条件。

ii. 多支座模拟。对于多支座的情况利用单、双支座的方法会导致反力结果误差较大。

因弹性连接(刚性)在程序中是一种刚度较大的梁单元,传递荷载时,也会发生微小变形,与平截面假定不符。此时,应在实际支座的顶、底位置分别建立节点,支座底部节点采用一般支承约束(约束D-ALL),利用弹性连接(一般)来模拟支座(输入支座刚度),支座顶节点和主梁节点通过刚性连接来连接。(图2.3.1)iii. 为了使约束方向与曲梁的切向或径向一致,各支座节点需要定义节点局部坐标轴。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输入相应的Beta角即可。

一般支承+ 弹性连接(刚性)弹性连接(一般)+ 刚性连续

图2.3.1 不同连接方法反力结果

c) 预应力钢束

任意线型的曲线桥可以当作是直桥来输入钢束形状。将坐标轴类型选择“曲线”或“单元”即可。

d) 自重

梁单元内外侧长度不等造成的扭矩,可通过施加偏心均布荷载或均布扭矩来调整。

e) 离心力

首先进行一般的移动荷载分析,利用移动荷载追踪器获得最不利加载位置。按照规范计算离心力系数,将其与最不利荷载相乘,再除于1+u(离心力不考虑冲击系数)。

然后用梁单元荷载施加即可。

2.4 弯桥建模例题

a) 基本资料

桥梁类型:4跨连续箱梁

桥梁长度:L=4×30m

截面类型:单箱单室(图2.4.1)

曲线半径:150m

模型/ 导入/ AutoCAD DXF 文件

DXF文件名:(弯桥桥梁中心线.dxf)

选择的层:CENTER ?(图2.4.2)

图2.4.2 导入CAD图

c) 边界条件

本例题桥梁除了两侧桥台为双支座,中间桥墩支座均为单支座。为了保证每跨

的扭矩分布均匀,对于中间桥墩安装了预偏心支座。

首先利用程序中的旋转节点功能建立实际支座处节点,并利用一般支承定义各支座的约束条件。(图2.4.3)

模型/ 节点/ 旋转

窗口选则(节点2)

复制次数> 1

旋转角度> -90

间距(径向) > 1.55-0.4 (径向复制距离=支座至梁中心距离-1号单元

长度)

旋转轴> 绕z 轴

第一点: 选择(节点1)

适用

支座节点

节点1

图2.4.3 旋转节点

利用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刚性),把各支座节点与相应主梁节点刚性连接起来。(图2.4.3)

图2.4.4 支座布置图

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界条件〉节点局部坐标轴,定义各个支座处节点的局部坐标轴,使约束方向与曲梁的切向或径向一致(图2.4.4)。具体步骤如下:

模型 / 边界条件 / 节点局部坐标轴

窗口选则 (桥台支座节点:133,134) 选择 > 添加/替换 输入方法 > 3点

P0: 选择(节点 1) P1: 选择(节点 3) P2: 选择(节

点 2)

适用?

窗口选则 (桥墩支座节点:130) 选择 > 添加/替换 输入方法 > 3点

P0:

选择(节点 32) P1: 选择(节点 34) P2: 选择(节

点 33)

适用?

窗口选则 (桥墩支座节点:131) 选择 > 添加/替换 输入方法 > 3点

P0: 选择(节点 96) P1: 选择(节点 98) P2: 选择(节

点 97)

适用?

窗口选则 (桥台支座节点:135,136) 选择 > 添加/替换 输入方法 > 3点

P0: 选择(节点 127) P1: 选择(节点 129) P2: 选择

(节点 128)

适用?

图2.4.5 定义支座局部坐标轴

d) 预应力钢束

弯桥的预应力钢束线型是较复杂的空间线型,不仅有竖向弯曲,而且还有横向弯曲。将坐标轴类型选择“曲线”或“单元”,就可以把弯桥当作直线桥来输入预应力钢束的形状,无需考虑y 坐标值。

荷载 / 预应力荷载 / 钢束布置形状

钢束名称 (N1-1-N) ; 钢束特性值>15-9 分配给单元 (1to128)

输入类型 > 2D ; 曲线类型 > 圆弧 布置形状

坐标轴

> 曲线 Zoom Window

钢束插入点(-58.7048, 138.85, 0 )曲梁圆心坐标(0, 0)

偏心(-1.77)

图2.4.5 定义钢束形状

e) 结果查看

i. 双支座位置要避免内侧支座反力较小,甚至出现负反力,导致支座脱空。

引起这种现象的荷载主要有恒载和预应力荷载。

ii. 避免桥墩支座处的横向水平反力超过支座能够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以至桥梁爬移。

iii. 查看反力结果,应查看局部坐标系的反力结果。

迈达斯斜桥与弯桥分析

斜桥与弯桥分析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目录 1. 斜桥 (1) 1.1 概述 (1)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1) 1.3 建模方法 (2) 2. 弯桥 (3) 2.1 概述 (3) 2.2 弯桥的受力特点 (3) 2.3 建模方法 (4) 2.4 弯桥建模例题 (5)

1. 斜桥 1.1 概述 桥梁设计中,会因为桥位、线型的因素,而需要将桥梁做成斜交桥。斜交桥受力性能较复杂,与正交桥有很大差别。平面结构计算软件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限制了此类结构桥型的应用。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a) 钝角角隅处出现较大的反力和剪力,锐角角隅处出现较小的反力,还可能出现翘 起;(图1.2.1) b) 出现很大的扭矩;(图1.2.2) c) 板边缘或边梁最大弯矩向钝角方向靠拢。(图1.2.3 ~ 图1.2.4) 图1.2.1 斜交空心板桥支点反力 图1.2.2 斜交空心板桥扭矩图

图1.2.3 正、斜交板桥自重弯矩图(板单元) 图1.2.4 正、斜交空心板桥自重弯矩图(梁格单元) 这些效应的大小与斜交角度大小也有很大的关系,斜交角度越大,上述效应就越大。一般来说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对于简支斜交桥的上述影响可以忽略。如果斜交角度超过20度就必须考虑上述效应的影响。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1.3 建模方法 对斜交桥梁多用梁格法建立模型。可用斜交梁格或正交梁格来建模。对于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使用斜交梁格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大角度的斜交桥,根据它的荷载传递特性,建议选用正交梁格,而且配筋时也尽量沿正交方向配筋。 图1.3.1 斜交梁格与正交梁格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 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2007-05-24 21:23:31) 今天看了桥头堡的一个帖子感觉不错可以作为设计弯桥的借鉴。 关于MIDAS曲线桥双支座的模拟 用MIDAS建立了一个曲线桥的试验模型,模型所采用的材料是有机玻璃。模型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来验证曲线梁桥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桥梁内力分布的影响。。。实验基本资料见附图一。 首先我采取的是相关书籍都比较推崇的两端采用抗扭支座,而中间采用点铰支承。 我分别用MIDAS的梁单元以及板单元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 加载工况是在外腹板处加一个F=400N的力 其中,梁单元采取两种方式布置支座 1.截面下偏心,然后用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截面形心和沿桥横向即Y轴正负方向的两个节点,分别建立两个支左。 2.截面上偏心,先用刚性连接形心节点和其Y轴正负两侧的两个节点,然后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这两个节点和它们沿Z轴负向所对应的支左节点。 板单元则直接在支座相应的节点进行约束即可。 得出的分析结果梁单元的两种支座布置方式所得的支反力结果是相同的,均是曲桥内侧产生支座悬空现象出现拉力。而它们跟板单元的支反

力却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地方是表现在梁两端的抗扭支座的数值上,方向还是大致一样的) 我自己分析结果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对梁单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所加的集中力进行了力的平移动,也就是把位于腹板处的集中力平移到了箱梁质心处,变为了一个集中力加一个力矩,力矩的值为F*E(腹板中心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但是我们知道曲线桥的实际的扭转中心并不是位于各截面形心的连线处的,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个作用力的简化有问题。。。因此板单元所得出的分析结果肯定是相对准确的,可是按理说这个小小的错误也不能导致支座反力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啊。。。 请大家讨论下MIDAS梁单元双支座的模拟,应该还有更多的错误需要发现,请大家指教一二。。。。 我发现了自己模拟支座时的错误。。。 原来我在用梁单元进行双支座模拟的时候,端部两侧的支座的间距跟用板单元分析的时候不一致,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发上我重新修改支座后的反力结果。。。 结果基本吻合,板单元的反力结果还是准确些的。我想梁单元反力的结果还是值得相信的,只是因为曲线桥的扭转中心跟各截面形心的连线是不重合的,而我的梁单元分析的时候却是始终以截面形心进行分析计算的。因此会产生误差。。。不过误差应该在允许范围之内。。。 下图是梁单元修正支座间距后的反力结果。可以跟板单元的反力结果做比较

[整理]MIDAS连续梁桥建模.

该过程是将三垮桥的运营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下面介绍了本人在对模型模拟的主要步骤,若中间出现的错误,请读者朋友们指出修改。 注:“,”表示下一个过程 “()”该过程中需做的内容 一.结构 1.单元及节点建立的主桁:因为桥面具有一定纵坡,故将《桥跨布置》图的桥面线复制到《节段划分》图对应桥跨位置,然后进行单元划分,将该线段存入新的图层,以便下步导入,将文件保存为.dxf格式文件。 2.打开midas运行程序,将程序里的单位设置成《节段划分》图的单位,这里为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将节点表格中的z坐标与y坐标交换位置(midas中的z与cad中的y对应)。结构建立完成。模型如图: 二.特性值 1.材料的定义:在特性里面定义C50的混凝土及Strand1860(添加预应力钢筋使用) 2.截面的赋予: 1).在《截面尺寸》和《预应力束锚固》图里,做出截面轮廓文件,保存为.dxf 文件 2).运行midas,工具,截面特性计算器,统一单位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 先后运行generate,calculate property,保存文件为.sec文件,截面文件完成 3)运行midas,特性,截面,添加,psc,导入.sec文件。根据图例,将各项特性值填入;验算扭转厚度为截面腹板之和;剪切验算,勾选自动;偏心,中上部4)变截面的添加:进入添加截面界面,变截面,对应单元导入i端和j端(i为左,j为右);偏心,中上部;命名(注:各个截面的截面号不能相同)

5)变截面赋予单元:进入模型窗口,将做好的变截面拖给对应的单元。 注:1.建模资料所给的《预应力束锚固图》的0-0和14-14截面与《节段划分》图有出入,这里采用《截面尺寸》做这两个截面,其余截面按照《预应力束锚固图》做 2.定义材料先定义混凝土,程序自动将C50赋予所建单元(C50是定义的第一个材料,程序将自动赋予给所建单元) 三.边界条件 1.打开《断面》图,根据I、II断面可知,支座设置位置。根据途中所给数据,在模型窗口中建立支座节点(12点) 2.点击节点,输入对应坐标,建立12个支座节点 3.建立弹性连接: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连接类型(刚性),两点(分别点击支座点与桥面节点)共12个弹性连接 4.边界约束:中间桥墩,约束Dx,Dz;Dx,Dy,Dz;Dx,Dz, 两边桥墩,约束Rx,Dz;Rx,Dy,Dz;Rx,Dz 如表 四.添加预应力钢筋 1.定义钢束特性:打开《预应力筋布置及材料表》、《预应力束几何要素》。荷载,

midas分析总结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 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 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 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 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 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 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 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 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 腹板用梁单元, 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 铁四院 康小英 《组合截面计算浅析》 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 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 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 在线帮助中这么写: 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midas Civil Designer 连续梁-弯桥-跟随例题

Civil Designer 连续梁-弯桥-跟随例题 2014年4月23日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CDN模型及分析结果导入 (1) 二、定义构件 (1) 三、项目设计 (2) 四、查看结果 (3) 五、结果调整—调束 (4) 六、结果调整—调筋 (6) 七、柱的设计 (8) 八、更新模型数据至Civil (9)

一、CDN模型及分析结果导入 1.运行midas Civil,打开模型“连续梁-弯桥-演示”,点击运行分析(点或者按F5键); 2.点击主菜单PSC(设计)>CDN>创建新项目(或点击创建新项目并执行设计); 3.在CDN中,点击模型>保存,将模型保存以“连续梁-弯桥-演示”保存; Tips:也可以通过Civil>导出模型和分析结果文件导出模型文件*.mct以及分析结果文件*.mrb后,打开midas CDN软件,模型>导入>导入Civil模型和结果文件(*.mct,*.mrb)。 二、定义构件 1.点击主菜单模型>自动,选择目标点击全部选择,勾选名称,可以自定义构件的名 称,验算位置选择各段,点击确认;(也可以手动定义构件,点击模型>手动,手动选择单元进行构件定义,并定义该构件的名称以及类型,点击确认;或者根据构件

的类型进行构件定义,点击模型>类型,选择目标以及类型(梁、柱、基础、任意),点击确认;) Tips:定义构件可以选择三种方式:自动、手动、类型,定义好构件之后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对已定义好的构件进行重新定义,在左侧工作树中显示定义完成的构件,可勾选是否显示或修改构件名称、类型等等,同时模型以定义完成的构件模式显示。 三、项目设计 1.点击主菜单RC/PSC设计>设置,设置“设计参数”“验算选项”,验算选项部分勾选全选,该菜单整合了RC和PSC设计参数,以及按规范要求的验算选项; 2.点击RC/PSC设计>生成,将Civil中的荷载组合完全导入至CDN中,同时,按承载能力、正常使用、弹性阶段优化荷载组合分类;(如未导入荷载组合,亦可点击自动生成,选择设计规范,自动生成荷载组合) 3.点击RC/PSC设计>运行,选择目标完成设计; Tips:在初次设计时,也可以进行“一键设计”,无需定义构件,默认按每个单元即是一个构件进行快速设计,直接点击“RC/PSC>运行”即可;如果需要修改构件的设计参数,点击RC/PSC设计>参数。

迈达斯midascivil 梁格法建模实例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概要 (2) 设置操作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定义材料和截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立结构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PSC截面钢筋输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输入荷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定义施工阶段. (59) 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输入支座沉降........................................................................................................ 错误!未定义书签。运行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查看分析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PSC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Midas Civil的连续刚构桥受力分析

基于Midas Civil的连续刚构桥受力分析 摘要:本案例通过Midas软件建立连续刚构桥受力结构模型,对连续刚构桥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分析,清晰表达出其各使用阶段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力分析计算,为以后连续刚构桥施工受力分析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Midas分析;连续刚构桥;内力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麻涌至长安高速公路路线跨越漳彭运河后,于大娘涡、沙头顶之间跨越淡水河。淡水河上游接东江北干流和中堂水道,下游汇入狮子洋。淡水河特大桥设计起点从路线K20+060开始至K21+184终止。其中主桥为(82+2×140+80)m的连续刚构桥,梁部采用C60混凝土,根部梁高8m,高跨比为1/17.5,跨中梁高为3m,高跨比为1/46.67,跨中根部梁高之比为1/2.67,底板按1.8次抛物线变化,桩基采用9根φ2.2m桩(半幅桥)。 2 主要技术标准 本桥采用对称逐段悬臂灌注和支架现浇两种施工方法。先托架浇注0号块,再对称逐段悬臂浇筑其它块件。边跨端头块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中跨。中跨采用挂篮合拢。边跨采用支架施工,先现浇端头块,然后浇筑2m 长合拢段进行边跨合拢。相关计算参数如下所示: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 2、桥面宽度:2×19.85m。 3、荷载等级:公路-I级。 4、设计时速:100km/h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设计通航水位:H5%=3.14m。 7、设计基本风速:V10%=31.3m/s 3 计算理论 构件纵向计算均按空间杆系理论,采用Midas Civil V7.41进行计算。(1)将计算对象作为平面梁划分单元作出构件离散图,全桥共划分711个节点和676个单元;(2)根据连续刚构的实际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案划分施工阶段;(3)根据规范规定的各项容许指标,验算构件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 4建立计算模型及离散图 4.1计算模型 主桥主墩采用桩基采用9根φ2.2m桩(半幅桥)。根据等刚度原则,将承台以下群桩模拟成二根短柱,柱底固接,桩顶与承台相接形成“门”形结构,令群桩和模拟的两根短柱在单位水平位移、单位竖向位移和单位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外力相等,解决了桩土互相作用的计算问题。计算模型如下: 4.2构件离散图 5 计算分析 5.1 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1)正截面受压区高度计算 按《公桥规》规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ξbh0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38(C60 混凝土、钢绞线)。对各截面受压区高度进行计算,受压区高度最小富余量为96.0cm。最小富余百分比65.7%。计算下表所示:

迈达斯斜桥与弯桥分析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目录 1. 斜桥 (1) 1.1 概述 (1)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1) 1.3 建模方法 (2) 2. 弯桥 (3) 2.1 概述 (3) 2.2 弯桥的受力特点 (3) 2.3 建模方法 (4) 2.4 弯桥建模例题 (5)

1. 斜桥 1.1 概述 桥梁设计中,会因为桥位、线型的因素,而需要将桥梁做成斜交桥。斜交桥受力性能较复杂,与正交桥有很大差别。平面结构计算软件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限制了此类结构桥型的应用。 1.2 斜交桥梁的受力特点 a) 钝角角隅处出现较大的反力和剪力,锐角角隅处出现较小的反力,还可能出现翘 起;(图1.2.1) b) 出现很大的扭矩;(图1.2.2) c) 板边缘或边梁最大弯矩向钝角方向靠拢。(图1.2.3 ~ 图1.2.4) 图1.2.1 斜交空心板桥支点反力 图1.2.2 斜交空心板桥扭矩图

图1.2.3 正、斜交板桥自重弯矩图(板单元) 图1.2.4 正、斜交空心板桥自重弯矩图(梁格单元) 这些效应的大小与斜交角度大小也有很大的关系,斜交角度越大,上述效应就越大。一般来说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对于简支斜交桥的上述影响可以忽略。如果斜交角度超过20度就必须考虑上述效应的影响。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1.3 建模方法 对斜交桥梁多用梁格法建立模型。可用斜交梁格或正交梁格来建模。对于斜交角度小于20度时,使用斜交梁格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对于大角度的斜交桥,根据它的荷载传递特性,建议选用正交梁格,而且配筋时也尽量沿正交方向配筋。 图1.3.1 斜交梁格与正交梁格

Midas 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

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说明 资料制作日期:2006-8-9 对应软件版本:Civil 2006 1.使用MIDAS/Civil分析悬索桥的基本操作步骤 A.定义主缆、主塔、主梁、吊杆等构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 B.打开主菜单“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输入相应参数(各参数意义请参考联 机帮助的说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C.将建模助手的数据另存为“*.wzd”文件,以便以后修改或确认; D.运行建模助手后,程序会提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数据和初始单元内力数据,并自动 生成“自重”的荷载工况; E.对模型根据实际状况,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进行一些必要的编辑后,将主缆上 的各节点定义为更新节点组,将塔顶节点和跨中最低点定义为垂点组; F.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后运行。运行过程中需确认是否最终收敛。运行完了后程 序会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 G.删除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将所有结构、边界条件和荷载都定义为相应的结构组、 边界组和荷载组,定义一个一次成桥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话框中选择“考虑 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 H.运行分析后查看该施工阶段的位移是否接近于0以及一些构件的内力是否与几何刚 度初始荷载表格或者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表格的数据相同; I.各项结果都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倒拆施工阶段分析或者成桥状态的各种分析; J.详细计算原理请参考技术资料《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 2.建模助手中选择三维和不选择三维的区别? A.选择三维就是指按空间双索面来计算悬索桥,需要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 荷载将由两个索面来承担; B.不选择三维时,程序将给建立单索面的空间模型,不需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 面系荷载将由单索面来承担。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虑的? A.因为索单元必须考虑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对于主缆和吊杆的自重,程序会自 动考虑; B.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并不介入分析,程序只是根据输入的几何 数据,给建立几何模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悬索桥精密分析。即,程序不会根据定

迈达斯梁格法讨论

迈达斯梁格法讨论

1.在用桥博进行梁格法计算时,在单元的截面信息中输入的自定义抗扭惯性矩是整个纵向构件单元截面的抗扭惯性矩,还是如【桥梁上部构造性能】中所提,不包括腹板在内的仅由顶、底板构成的抗扭惯性矩? 答:我曾经对同一座简支弯桥分别用桥博单梁、梁格和MIDAS单梁、梁格建模计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仅考虑恒载的情况;对于梁格法,无论是桥博还是MIDAS,内力而言,四种模型计算结果弯矩结果一致(我所说的一致指误差在5%以内),程序无法提供腹板剪力流产生的扭矩,在手动计算并组合后,两种程序梁格法计算的扭矩结果一致,且均较单梁计算的扭矩略偏大,约10%左右(这应该是由于刚度模拟误差产生的),由此可以得出汉勃利对于梁格法力学理论的阐述是正确的,因此,对于梁格法,我个人的观点,其可以考虑弯扭耦合而得出较精确的弯矩并指导整体受力配筋是没有疑问的,问题在于,梁格法扭矩需修正的适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手动计入两侧腹板剪力流产生的扭矩来得到较为正确的扭矩并无异议,但对于很多情况这并不利于直接指导我们设计,比如我们需要观察扭矩

包络图来判断弯桥偏心的设置时,会发现我们直接用单梁模型可以更为节省时间和精力(至少无需你去修正组合)而得到可以直接应用的数据,单梁的缺陷在于不能正确考虑各片梁实际受力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设计,比如偏心的设计,整体抗扭性能的评估,而在细节上的处理,我们需要用梁格法的计算去确保安全。 2、关于活载的情况,梁格法而言,出于分析对比,我也用桥博和MIDAS分别计算了活载下的关键截面扭矩对比,在这里就不说弯矩了,因为结果比较吻合(8%的差别)。MIDAS自定义车道比较方便,可以同时考虑多种工况,这比桥博方便许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工况,如果你用不同的梁来做偏心实现的话,产生的内力差别很大,且用哪片梁直接导致这片梁内力变大,我用的是V6.71,不知道 MIDAS2006是否没有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活载偏载于哪片梁时,采取该片梁去定义车道偏心,结果表明,两种程序计算结果比较吻合。在用单梁模型计算时,两种程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同上面恒载的情况,单梁结果要比梁格小,这也是因为刚度的模拟误差产生的。综上所述,两点结论:1、在做整体设计时(比如设置预偏心),个人感觉用单梁模型可以较为

最新mida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m i d a s建模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纵向计算模型的建立 1.设置操作环境 1.1打开新项目,输入文件名称,保存文件 1.2在工具-单位体系中将单位体系设置为“m”,“KN”,“kj”和“摄氏”。 2.材料与截面定义 2.1 材料定义 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C50材料定义如下图所示。

需定义四种材料:主梁采用C50混凝土,立柱、盖梁及桥头搭板采用C3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860级高强低松弛s 15.24钢绞线。钢绞线定义时,设计类型:钢材;规范:JTG04(S);数据库:strand 1860,名称:预应力钢筋

2.2 截面定义 2.2.1 利用SPC(截面特性值计算器)计算截面信息 (1)在CAD中x-y平面内,以mm为单位绘制主梁所有的控制截面,以DXF格式保存文件;绘图时注意每个截面必须是闭合的,不能存在重复的线段,并且对于组成变截面组的线段,其组成线段的个数应保持一致。 (2)在midas工具中打开截面特性计算器(SPC),在Tools-Setting中将单位设置为“KN”和“mm”; (3)从File-Import-Autocad DXF导入DXF截面;

(4)从Model-Section-Generate中选择“Type-Plane”;不勾选“Merge Straight Lines”前面的复选框;Name-根据截面所在位置定义不同的截面名称从而生成截面信息; (5)在Property-Calculate Section Property 中设置划分网格的大小和精度,然后计算各截面特性; (6)从File-Export-MIDAS Section File导出截面特性文件,指定文件目录和名字,以备使用。 2.2.2 建立模型截面

MIdas分析弯桥总结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2007-05-24 21:23:31) 今天看了桥头堡的一个帖子感觉不错可以作为设计弯桥的借鉴。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1576121.html,/viewthread.php?tid=5196&extra=page%3D4 关于MIDAS曲线桥双支座的模拟 用MIDAS建立了一个曲线桥的试验模型,模型所采用的材料是有机玻璃。模型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来验证曲线梁桥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桥梁内力分布的影响。。。实验基本资料见附图一。 首先我采取的是相关书籍都比较推崇的两端采用抗扭支座,而中间采用点铰支承。 我分别用MIDAS的梁单元以及板单元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 加载工况是在外腹板处加一个F=400N的力 其中,梁单元采取两种方式布置支座 1.截面下偏心,然后用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截面形心和沿桥横向即Y轴正负方向的两个节点,分别建立两个支左。 2.截面上偏心,先用刚性连接形心节点和其Y轴正负两侧的两个节点,然后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这两个节点和它们沿Z轴负向所对应的支左节点。 板单元则直接在支座相应的节点进行约束即可。 得出的分析结果梁单元的两种支座布置方式所得的支反力结果是相同的,均是曲桥内侧产生支座悬空现象出现拉力。而它们跟板单元的支反力却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地方是表现在梁两端的抗扭支座的数值上,方向还是大致一样的) 我自己分析结果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对梁单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所加的集中力进行了力的平移动,也就是把位于腹板处的集中力平移到了箱梁质心处,变为了一个集中力加一个力矩,力矩的值为F*E(腹板中心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但是我们知道曲线桥的实际的扭转中心并不是位于各截面形心的连线处的,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个作用力的简化有问题。。。 因此板单元所得出的分析结果肯定是相对准确的,可是按理说这个小小的错误也不能导致支座反力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啊。。。 请大家讨论下MIDAS梁单元双支座的模拟,应该还有更多的错误需要发现,请大家指教一二。。。。 我发现了自己模拟支座时的错误。。。 原来我在用梁单元进行双支座模拟的时候,端部两侧的支座的间距跟用板单元分析的时候不一致,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发上我重新修改支座后的反力结果。。。 结果基本吻合,板单元的反力结果还是准确些的。我想梁单元反力的结果还是值得相信的,只是因为曲线桥的扭转中心跟各截面形心的连线是不重合的,而我的梁单元分析的时候却是始终以截面形心进行分析计算的。因此会产生误差。。。不过误差应该在允许范围之内。。。 下图是梁单元修正支座间距后的反力结果。可以跟板单元的反力结果做比较

MIDAS道路与桥梁软件建模设计

道桥设计软件应用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C082 姓名刘利军 学号 086902

MIDAS常见问题 摘要:MIDAS/Civil是为了能够迅速完成对土木结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土木结构专用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是通用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适用于桥梁结构,地下结构,工业建筑,飞机场,大坝,港口等的结构的分析与设计,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迈达斯用的越来越普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问题。 关键词:桥梁建模迈达斯常见问题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

如何使用midas Civil快速建立任意曲线桥梁

midas Civil软件作为桥梁工程领域最主流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深受广大工程师喜爱,其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设计、检测、施工、科研及教学领域。 最新的2012版已经实现结合新的《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验算的功能。 实际工程中,大家有时会碰到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任意组合的桥梁线形。这种情况如何实现呢? 如果是要建立梁格分析模型,推荐使用Civil自带的单箱多室箱梁梁格法建模助手,它支持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任意组合形式的箱梁梁格模型的自动建立。 对于如何建立任意线形的单梁模型,下面我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方法。 midas Civil中的任意截面特性计算器(SPC),除了可以定义任意截面外,还有其他妙用,接下来我们就主要用到他的功能。 实现步骤如下: 1、处理CAD中的桥梁线形,在桥梁线形中需要生成控制点的地方(例如支座处、变截面处、钢束端点等),任意画一根线跟它相交。分解CAD的多段线,使其转化成直线,然后保存为DXF格式文件。(目的有两个:1.导入SPC中后,在两线相交位置可以生成节点; 2.多画出来的线,可以作为在midas Civil中建立模型时确定支座、变截面处等位置的参考线,有了参考线再建模就非常快速了。)

图1:CAD中的原始线形 2、打开Civil软件-工具-截面特性计算器(SPC),长度单位体系选择与CAD中一致,Angle Step中输入一个合适的角度,默认是10度,这个角度用来控制导入曲线的划分精度,角度越小,划分越细。(备注:CAD和SPC中都尽量用mm单位,这样可以提高精度,如果首次输的划分角度不满意,可以改一下再导入) 图2:SPC设置界面 SPC中,点击File-Import,导入DXF 文件,点击确认交叉分割。3、 图3:SPC划分后的线形 确认导入的线形划分满意后,点击File-Export,另起一个名字保存、4为DXF文件。

迈达斯桥梁设计教程

第一章前处理 1.1进行材料和截面特性设置 单击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添加,设计类型为钢材,标准规范GB(S),数据库选Grade(3),然后点适用。 添加截面时,同样单击右键—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添加,截面参数如图纸所示。 1.2 建立桥梁模型 点击右键,节点,建立,输入坐标0,0,0。然后选中该节点,右键,节点,复制与移动,x轴方向距离11.875m,复制9次,所以桥梁总长度为95m。然后建立单元,把九个节点相连,全部选中,右键,单元,复制,y方向距离为7.5m。建立横梁,连接每个节点。选上视图,选中上面的下弦杆,右键,单元,复制,y轴方向-2.75m,这里要选中分割单元节点。同理选中下面的下弦杆,向y轴正方向复制2.75m,纵梁就建立完毕了,然后建立下平联,右键,单元,建立,把分割单元节点的对钩去掉,连接节点,然后选中建立的这个单元,右键,单元,分割,等间距分两份,连接中间的节点就可以建立下平联而且不与纵梁相交。在建立单元的同时要记得赋予截面属性。下面把纵梁激活出来,在每个节间分割下弦杆,从上视图中选中第一个节间上下两个单元,右键,单元,分割,选任意分割,距离写2.17708,4@1.88021然后确定。按照图纸连接这些节点,赋截面属性为平联。选中这些平联,向右复制七次,间距为11.875m。下面就是要进行单元分割,右键,单元,分割,选择被节点分割,在下面的框中点一下,然后一次点被分割的单元和节点,点适用就行了。然后建立制动撑,赋截面属性。至此下弦杆建立完毕。右键,节点,建立,坐标为11.875/2,12.5,0确定。选中这个节点,向右复制七次,间距为11.875m。连接各个节点,为上弦杆,然后在从侧视图中建立腹杆,给上弦杆和腹杆赋予截面属性,选中上弦杆和腹杆,y方向复制一次间距7.5m。侧视图选中上弦杆并激活,从上视图建立上平联。点击消隐,看看工字钢是否需要旋转,发现上弦杆,腹杆,下弦杆需要选中并旋转90度。最后建立桥门架,这里要用到用户坐标系,否则复制的节点不能确保在单元上,建立好桥门架之后,选中,并向右复制两次,间距为35.625m。同理在右边也建立桥门架,向左边在复制两次。赋予截面属性。点全部激活,到此为止,模型就已经全部建立完成了。最后的节点数为165,单元数为391。 1.3 加入边界条件 点右键—边界条件—一般支撑。节点10选D-ALL,节点18:Dy和Dz,节点1:Dx和Dz,节点9:Dz,然后关闭。 1.4 加入荷载工况 首先,在加荷载之前要把荷载单位换成KN/ m。然后点右键—荷载—静力荷载工况,分别添加:二期恒载、自重、风荷载,类型全部为用户定义的荷载,点关闭。然后右键—荷载—连续梁荷载,荷载工况名称选二期恒载,数值w输入-4.058,加载在纵梁和横梁上。同样添加自重荷载,点右键—荷载—自重,自重系数Z改为-1,点添加,关闭。最后加风荷载,风荷载的计算按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取用,加载方向为整体y坐标系,数值为0.5kn/m。点击关闭。 1.5 加入移动荷载工况 点最左边的菜单—移动荷载分析—移动荷载规范,选China,点确认。然后点车道,添加车道名称为1,将桥梁跨度改为10000,加载位置是加在上面的纵梁上。点确认,关闭。同样在添加车道2,加载在下面的那个纵梁上。然后点车辆,选规范名称为中国铁路桥涵荷载,点确认,关闭。然后点移动荷载工况,添加,荷载工况名称为1,添加,将车道列表中的“车道1、2”选择并移到右侧,点确认,关闭。

迈达斯Midascivil梁格法建模实例

术有限公司

目录 概要............................................................... 设置操作环境....................................................... 定义材料和截面..................................................... 建立结构模型....................................................... PSC截面钢筋输入.................................................... 输入荷载........................................................... 定义施工阶段....................................................... 输入移动荷载数据................................................... 输入支座沉降....................................................... 运行结构分析....................................................... 查看分析结果....................................................... PSC设计............................................................

桥梁midas解读

单线铁路下承式栓焊支钢桁梁桥 空间分析计算 目录

第一章计算资料 (1) 第一节基本资料 (1) 第二节计算内容 (1) 第二章桁架梁桥空间模型 (2) 第一节调整后的构件截面尺寸 (2) 第二节空间模型 (3) 第三章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竖向变形 (3) 第一节恒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 (4) 第二节活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 (4) 第四章主力和各项附力单独作用下的受力 (5) 第一节主力单独作用下的受力 (5) 第二节横风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受力 (8) 第三节制动力单独作用下的受力 (12) 第五章主力和各项附力组合作用下的受力 (13) 第一节主力和横向附力组合作用下的受力 (13) 第二节主力和纵向附力组合作用下的受力 (17) 第六章自振特性计算 (19) 第一节一阶振型计算 (19) 第二节二阶振型计算 (20) 第三节三阶振型计算 (20) 第四节四阶振型计算 (21) 第五节五阶振型计算 (22) 第七章总结 (22)

第一章计算资料 第一节基本资料 1、设计规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D1-2005),铁路桥梁钢结 构设计规范(TB10002D2-2005)。 2、结构轮廓尺寸:计算跨度 L= 106.5m,钢梁分10个节间,节间长度 d=L/10=10.65 m,主桁高度 H=11d/8= 14.64 m,主桁中心距 B=5.75 m,纵梁中心距 b= 2.0m,纵联计算宽度 B0= 5.30 m,采用明桥面,双侧人行道。 3、材料:主桁杆件材料 Q345q,板厚≤40mm,高强度螺栓采用 40B,精致螺栓采用 BL3,支座铸件采用 ZG35Ⅱ,辊轴采用 35 号锻钢。 4、活载等级:中—活荷载。 5、恒载:结构自重根据实际计算,明桥面恒载、横向力、纵向力均按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D1-2005)》 6、连接:工厂采用焊接,工地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人行道托架采用精致螺栓,栓径均为 22mm,孔径均为 23mm.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 P=200KN,抗 滑移系数μ0=0.45。 第二节计算内容 1、全桥建模,汇总各杆件调整后的截面。 2、计算恒载、活载作用下竖向变形(图示和数值说明)。 3、计算主力、各项附加力单独作用的构件轴力、弯矩、轴向应力、弯曲应力、组合应力、支座反力(图示和数值说明)。 4、根据规范要求计算主力和各项附加力组合作用下的构件轴力、弯矩、轴向应力、弯曲应力、组合应力、支座反力(图示和数值说明)。 5、计算结构前 5 阶自振模态。

MIDAS-连续梁桥建模

本文该过程是将三垮桥的运营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下面介绍了本人在对模型模拟的主要步骤,若中间出现的错误,请读者朋友们指出修改。 注:“,”表示下一个过程 “()”该过程中需做的内容 一.结构 1.单元及节点建立的主桁:因为桥面具有一定纵坡,故将《桥跨布置》图的桥面线复制到《节段划分》图对应桥跨位置,然后进行单元划分,将该线段存入新的图层,以便下步导入,将文件保存为.dxf格式文件。 2.打开midas运行程序,将程序里的单位设置成《节段划分》图的单位,这里为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将节点表格中的z坐标与y坐标交换位置(midas中的z与cad中的y对应)。结构建立完成。模型如图: 二.特性值 1.材料的定义:在特性里面定义C50的混凝土及Strand1860(添加预应力钢筋使用) 2.截面的赋予: 1).在《截面尺寸》和《预应力束锚固》图里,做出截面轮廓文件,保存为.dxf 文件 2).运行midas,工具,截面特性计算器,统一单位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 先后运行generate,calculate property,保存文件为.sec文件,截面文件完成 3)运行midas,特性,截面,添加,psc,导入.sec文件。根据图例,将各项特性值填入;验算扭转厚度为截面腹板之和;剪切验算,勾选自动;偏心,中上部4)变截面的添加:进入添加截面界面,变截面,对应单元导入i端和j端(i为左,j为右);偏心,中上部;命名(注:各个截面的截面号不能相同)

5)变截面赋予单元:进入模型窗口,将做好的变截面拖给对应的单元。 注:1.建模资料所给的《预应力束锚固图》的0-0和14-14截面与《节段划分》图有出入,这里采用《截面尺寸》做这两个截面,其余截面按照《预应力束锚固图》做 2.定义材料先定义混凝土,程序自动将C50赋予所建单元(C50是定义的第一个材料,程序将自动赋予给所建单元) 三.边界条件 1.打开《断面》图,根据I、II断面可知,支座设置位置。根据途中所给数据,在模型窗口中建立支座节点(12点) 2.点击节点,输入对应坐标,建立12个支座节点 3.建立弹性连接: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连接类型(刚性),两点(分别点击支座点与桥面节点)共12个弹性连接 4.边界约束:中间桥墩,约束Dx,Dz;Dx,Dy,Dz;Dx,Dz, 两边桥墩,约束Rx,Dz;Rx,Dy,Dz;Rx,Dz 如表 四.添加预应力钢筋 1.定义钢束特性:打开《预应力筋布置及材料表》、《预应力束几何要素》。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特性值,根据材料表中钢筋的规格及根数填入相关数据(松弛系数:0.3;导管直径:10cm) 2.钢束布置形状: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以T1为例:

(整理)MIDAS计算弯桥及汽车荷载方法.

MIDAS计算弯桥及汽车荷载方法 对于弯桥,可以把它简化为单根曲梁、平面梁格计算,也可以用实体单元、板单元计算。 单根曲梁模型。优点:简单,缺点:几乎所有类型的梁单元都有刚性截面假定、因而不能考虑桥梁横截面的畸变,总体精度较低。 梁格法。优点:可以直接输出各主梁的内力,便于利用规范进行强度验算,整体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缺点:它对原结构进行了面目全非的简化,大量几何参数要预先计算准备,如果由计算者手工准备,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人为偏差较难避免。 实体单元、板单元模型。优点:与实际模型最接近,不需要计算横截面的形心、剪力中心、翼板有效宽度,截面的畸变、翘曲自动考虑;缺点:输出的是梁横截面上若干点的应力,不能直接用于强度计算;不能直接考虑预应力问题。 1 建模 以直代曲,划分的单元越多,精度越高。 2 自重 梁单元内外侧长度不等造成的扭矩,可通过施加偏心均布荷载或均布扭矩来调整。 3 汽车荷载计算依据规范,按静荷载修正的方法计算。 4 车道 定义车道(板单元定义车道面),车道的横向布置需由用户定义。最好按偏载定义各车道位置,多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由程序自动计算。程序不能自动考虑汽车荷载的纵向折减,当跨径大于150m时,用户应在定义移动荷载分析子荷载工况时,在系数中自行输入纵向折减系数。 5 注意 a. 在定义车道中输入的跨度的用途有两个: 一个是程序根据输入的值按JTG D60-2004的4.3.1条自动选择公路-I级荷载Pk值、按4.3.5自动选择人群荷载标准值;二是用于计算冲击系数,当用户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中选择按输入的跨度计算冲击系数时,将按在定义车道时输入的跨度计算冲击。 b. 在定义车道时,选择跨度实始点的用途: 当用户在分析>移动荷载分析控制中选择按影响线加载长度计算冲击时,程序将根据跨度始点间的距离计算冲击。 6 连续梁桥的各跨跨度不同时,程序自动按在定义车道时输入的各跨跨度中最大值选用Pk值(偏于安全)。 7 车道荷载用于计算,车辆荷载用于验算,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qk随跨度变化,集中荷载Pk不随跨度变化。车道荷载加载方式: qk加载到影响线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Pk加载到同号影响线上最大峰值处。 8 因为规范规定计算弯矩和剪力的Pk值不同(计算剪力时的Pk取计算弯矩时 Pk 的1.2倍),但没有规定计算轴力、反力、位移、应力的Pk,程序内在计新规范车道荷载的各种效应时取值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