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

《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
《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

《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

马行天唐娇娇

【摘要】内容摘要:《慈悲》是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在2008年发表的小说,其背景设置在17世纪晚期的北美殖民地,主要讲述黑人女性在面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时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创伤以及经过一系列的斗争逐步走向独立、觉醒,创伤得以复原,身份得以重构的故事。本文旨在用创伤理论探析小说中黑人女性个体创伤的成因、复原和身份的重构,揭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集体创伤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形成、代际传递和缓慢愈合之旅。

【期刊名称】《文学教育》

【年(卷),期】2019(000)033

【总页数】2

【关键词】《慈悲》黑人女性创伤身份重构

《慈悲》是托妮·莫里森发表于2008 年的长篇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呈现黑人女性在美国历史长河中的创伤经历,《慈悲》折射出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男权主义以及生活困境等多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以往对该小说的研究多从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角度展开,探究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小说的主题。也有少数研究从小说文本的叙事角度分析《慈悲》中的多重叙事声音及其意识流表达。本文运用创伤理论分析《慈悲》中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创伤经历及其成因,从个体的创伤记忆看集体的创伤记忆,探究种族主义、性别歧视、蓄奴制给整个非裔美国族群带来的创伤,揭示个体和集体实现创伤复原的过程,为受创群体走出阴霾提供借鉴。

一.个体创伤和集体创伤的成因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