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宗教改革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宗教改革教案

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

16世纪始于德意志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虽然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最早产生于德意志,但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1.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而罗马天主教会却要维护德意志的分裂局面,以利于其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2.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勒索,严重影响了德意志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甲:新兴资产阶级对罗马天主教强烈不满;学生乙:德意志的农民对教会的剥削、掠夺的反抗;学生丙:德意志的封建诸侯要求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学生丁:德意志的皇室不满于教会的控制,……

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压榨是外来势力对德意志民族的剥削,教廷阻挠德意志的统一,在罗马教廷操纵下的德意志教会的倒行逆施,使罗马教廷、德意志教会同德意志人民群众之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德意志的教会引起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强烈痛恨。德意志的教会问题已成为全国性社会问题的焦点。在德意志,结束封建诸侯政治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障碍便是天主教会及其后台——罗马教皇。

例:德意志宗教改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

A.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B.马丁·路德提出改革宗教的主张

C.天主教对德意志的欺诈性掠夺

D.罗马教皇派人到德兜售赎罪券

例:德意志率先爆发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B

A.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充分

B.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C.德意志四分五裂有利于宗教改革展开

D.德意志教会力量薄弱有利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

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表面上是由于教皇迟迟不批准英王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实际上是因为业已强大的王权不能容忍罗马教廷继续干预英国的政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教会的土地和财富;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也不容许远在罗马的教廷决定英国国内的宗教事务。

有观点认为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不彻底的,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请结合教材中

关于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的,指出如何理解这种观点。

英国宗教改革中只是以英国国王取代了以前的罗马教皇,而宗教教义和宗教制度并没有改变。

英国宗教改革的最直接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君主专制(王权)。

当然,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在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中,最不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是哪一个?

英国国教

英国的宗教改革比较特殊,其特殊在什么地方?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在两个方面:第一,宗教改革由英国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第二,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仪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比较保守的,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资产阶级又发动了清教运动,力图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清教运动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欧洲步入近代史的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最为突出和迅速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不满专制君主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的英国资产阶级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清除其中限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张改革教会的组织、教义和教仪,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这就是所谓的清教运动。清教徒的主张与英国国教发生了冲突,到17世纪40年代,终于在清教的旗帜下爆发了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制度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例:新教中势力最大的教派是A

A.路德派

B.加尔文派

C.“胡格诺”

D.英国国教

例:16世纪末被法国国王宣布为国教的是C

A.路德派新教B.加尔文派新教C.天主教会D.安立甘教会

例:西欧宗教改革后,国王宣布为教会最高首脑的国家是D

A.德意志B.瑞士C.法国D.英国

例:英国出现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C

A.天主教的腐败引起教徒的不满

B.封建世俗势力要争夺教权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D.英国国王要进一步加强王权

例:宗教改革的实质是B

A.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

B.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的一场变革

D.西欧封建主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一场斗争

例:15、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C

A.宗教内部派系斗争 B.世俗封建主同教会之间的争权夺利

C.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D.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采取了这样一种反封建斗争的方式?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新兴资产阶级还没有新的思想理论;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大。

我们可以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从主观方面来讲,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较小,同时缺乏系统的,有力的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因而只能选择宗教改革的形式;从客观方面来讲,天主教会在当时的西欧具有相当大的势力,“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为了减少斗争的阻力,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只能采取宗教的形式。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它在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反封建这一点来看,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是相同的,那么,如何认识两者的不同点呢?

宗教改革不仅仅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封建斗争,而且是一场社会运动、政治运动。如果说文艺复兴使欧洲从中世纪的迷梦中苏醒,那么,宗教改革可以看作是欧洲人挣脱中世纪枷锁的第一次努力。与文艺复兴相比,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不但在理论上对于天主教会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而且是一场冲击社会各个阶层的全民性活动。例:对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起决定作用的是A

A.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D.文艺复兴运动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两段是恩格斯对西欧宗教改革的评论:

“比较一般的历史的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材料二:(加尔文提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论。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可以对他们在世上的行为漠不关心,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材料三: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

历史选修1梭伦改革

第二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改革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 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

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2,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课时间:2011-2-22 教学方法: 采用开放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中心观,注重师生的交往,树立师生互动的平等观,构建传统经验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

课堂小结与练习: 1、梭伦改革措施有(“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 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它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作业布置: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相伴而生。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后,为化解社会矛盾进行了改革。说说梭伦改革怎样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板书设计: 一,改革背景: 1:贵族(平原派)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山地派)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要求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导航: 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公元1世纪产生,4 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正教和天主教,12世纪,天主教会权威发展到鼎盛时期。 (二)特殊地位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经济根源: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4.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

高二历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 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 ⑴原因 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 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自我校对】①小亚细亚;②巴勒斯坦;③罗马帝国;④日耳曼;⑤君士坦丁堡;⑥罗马; ⑦封建王权;⑧十字军东征;⑨封建割据;⑩王权;?赎罪券;?教权;?卡诺莎之辱;?学校教育;?解释权;?宗教色彩;?教会; 二、宗教“异端” 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3.表现 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B.捷克人⑥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 ⑴对天主教会的⑦提出有力挑战。 ⑵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⑧、发展⑨经济的要求和⑩的愿望。 ⑶对16世纪欧洲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拓展点拨】中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原因: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

高二历史选修1-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1 梭伦改革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内忧: 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⑵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走向政治对立 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前提、表现、影响) ②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⑵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社会动荡,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外患: 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梅加腊甚至夺取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三)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

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 二、梭伦改革的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历史作用 四、梭伦改革的结果 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后来,梭伦不得不出走,雅典出现僭主政治,但梭伦改革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五、梭伦改革的评价: 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2、历史意义: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5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痛恨罗马教会。 (4)直接原因(导火索):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1)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得到一些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特别提醒]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爆发的原因 (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宗教思想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醒]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的历史作用 (1)否定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德意志地区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否认了教皇的神权地位。 (3)促进了本民族教会的建立。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国: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起义。 (3)把《圣经》译成德文,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2.对欧洲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试卷 (7)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试卷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劵,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D 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解析: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 答案:D 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 C.“先定论”D.“进化论” 解析: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C 4.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④。 答案:B 5.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A 6.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C.缓和阶级矛盾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答案:B 7.“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世纪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C项更为贴切。A项与此相反;B、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8.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高二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ree compulsory Renaissance and religious reform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学法指导 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首先应该明确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因素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繁荣,其次应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该从兴起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掌握这场运动。 3.认识: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关于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和宗教神学 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 (2)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今天,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 独立、宽容、敬畏 2.有关文艺复兴 (1)根源: ①社会根源(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提出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3.9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选修1梭伦改革测试题

选修1梭伦改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9分) 1.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2.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A?山地派与平原派B.奴隶主和平民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D?海岸派和平原派 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半抑制你们贪婪的心他压制它, 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4.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婆來自干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 B.②③ C.①(§)D、①<3) 5.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 B.城邦独立自主,賦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 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D ?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 6.梭伦十选为执政官的主要条件是 A?萨拉米斯岛之战的胜利树立了崇高威望B. “疯诗人爭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总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梭伦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7.梭伦王在十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占老的地方, 竞至陷干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丄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8?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題④海外市场9?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書「这表明梭伦改革 A. (D? B.③④ C. ?

欧洲宗教改革知识点归纳总结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时间:16世纪) ⒈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主教面临的挑战使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a.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b.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2)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德国尤其严重(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3.英国宗教改革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⑴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a. 经济因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b.政治因素: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c.现实因素:教会盘剥,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d.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熏陶; e.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f. 主观因素:路德立志改革 ⑵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①~③改革教义,④~⑤为改革教会组织)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③“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 ④建立廉俭教会 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建立民族教会 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4)意义 ①打击教会神权统治 ②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 ③形成新教路德宗 ④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⑸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2.卡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 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思想核心:“先定论”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1.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学案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基础达标』 1.以下内容属于梭伦改革中“解负令”措施的是()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⑤废除“六一汉”制度 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解负令”只适用于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雅典公民,而对于非雅典公民的奴隶是不适用的,故③错误。④是梭伦改革的措施,但不是“解负令”的措施,故排除含③或④的 B、C、D三项。 2.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失败”等关键词语。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3.雅典执政官梭伦非常重视发挥公民大会的作用。下列有关梭伦执政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是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 C.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D.能决定战争等国家大事 『答案』 B 『解析』在梭伦执政时期,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公民陪审法庭。 4.布鲁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6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

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方式是() A.积累相当数额的财富 B.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购买大量土地所有权 D.拥有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答案』 D 『解析』梭伦颁布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 5.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答案』 B 『解析』本题重在探究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政,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材料二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的为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的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全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 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 000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案』(1)材料一:颁布“解负令”,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危险。材料二:确立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改革不彻底,体现了中庸思想。一方面倾向于平民,减轻平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财产等级制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人民手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 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

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

欧洲宗教改革

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 1.基督教的概况 (1)派别: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 (2)信仰核心:“原罪”和“救赎”。 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 (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2)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社会生活: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事事都受教会的控制和影响。3.改革的必要性: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的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4)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5)目的: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深化探究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思考 (1)结合材料一说明天主教会在西欧的影响。 (2)材料二中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对教会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重点精讲] 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 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天主教会的腐化、贪婪导致它与欧洲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这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而教皇派人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名师点拨] 欧洲宗教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廷、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欧洲宗教改革

课时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2020-2021年高二历史上册宗教改革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宗教改革2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性质、时间;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法国的宗教战争和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原因;分析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背景: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在政治上,还掌握着最高的世俗权力(行政、司法、甚至于皇帝和国王的废立),同时中世纪教会还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教会的政治权力及其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障碍。(这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在当时宗教垄断一切的形势下,斗

争的形式也只有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即宗教改革,另一种宗教形式,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实质: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时间:16世纪开始于德意志,并波及到西欧诸国。 二、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 (一)各国宗教改革的经过 1.德意志宗教改革 原因:德意志受教会压榨最严重地区。 目的: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内容:A、“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形式 作用:A、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2.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原因:瑞士日内瓦资本主义发展 内容:A、否定罗马教皇权威。 B、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教会。 结果: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遍及欧洲。 3.法国的宗教战争 背景:A、加尔文教在法国传播,被称为胡格诺派。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精品教案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代时期,几乎世界所有地区都在不断加强专制独裁统治的时候,希腊为什么却能推翻专制统治,逐步走向民主,成了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是谁带领着希腊的人们开辟了通向民主的道路呢? 【生】梭伦! 【师】是的,梭伦,这位古希腊伟大的改革家,是他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今天起,我们将学习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师】佛家有云:有因必有果,有果定有因。万事总有个因为所以然,梭伦改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课:《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说明,鉴于教学推进的简易逻辑,课堂教学另立标题,以更明确反映教学内容,内容不脱离教材。 一、政治状况——贵族专权与社会动荡 3、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8BC—6BC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贵族政治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生制,建立了集体统

治的法治原则;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王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 但贵族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政治危机产生的原因) ........... 1)政治上权力分配不公:贵族政治的专横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最高决策、监察、审判机关); ·公民大会没有实权,平民被排斥在权力机构之外 2)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均: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盘剥平民 ·为还债被迫为债主耕种土地的平民成为“六一汉”; ·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者沦为债务奴隶 4、平民暴动与雅典政局动荡(政治危机的表现) ......... 1)平民暴动 时间:公元前632年; 原因: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 方式:武装暴动; 结果:被镇压。 2)调整统治政策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把习惯法编定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 ·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允许债务奴役、刑法严酷 3)影响 ..:.局部调整不能缓和社会矛盾,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二、经济状况——工商业的发展(根本) 1、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前提) ......... 2)手工业、造船业:出现远航大船,其它行业也有发展 3)商业贸易:商品热销地中海沿岸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工商业奴隶主的来源:经营工商业的平民、贵族 3、经济发展背后强烈的改革呼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1)海岸派(工商业者):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2)山地派(平民):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海岸派和山地派的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而平原派(贵族)却试图维护贵族寡头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高二历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人教版选修)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 识记理解运用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及其分裂; 天主教在社会各方 面的地位 天主教占据支 配地位的原因 探究宗教的作 用 分析图片,从 图片中发现有 效信息 16世纪的天主 教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 宗教异端法国“异端”运 动、威克里夫和胡 司的思想主张宗教异端的概 念和形成原因 情境再现、概 括知识 宗教裁判所摧 残了进步势力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西 欧民族国家发展、 文艺复兴冲击了教 会 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促进了 西欧社会意识 形态的变化 要变革旧的意 识形态以适应 新的经济基础 的要求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 西欧向近代过渡。难点

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对一些难点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要把课本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 第一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本目以时间的发展顺序,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分裂;天主教势力的扩大,到13世纪初占据了西欧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支配地位。 (1)基督教的发展。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其发展的大致脉络,学生只要了解了课本内容就可,不要补充过多的课外材料。可以理出这样一条基本的线索: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课时要给学生分析透彻。课本主要介绍了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主要原因有: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主要表现在: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建议教学时通过课本提供的“卡诺莎晋见”等图片和文字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 一、专题综述 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 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的确立和发展 必修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必修三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 线 必修二 知识点 专题 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