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

略谈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
略谈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

略谈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

郭佳镓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10602班湖北434023)

【摘要】汉语谚语是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是民间集体创造、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本文主要是略谈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在进行英译时要注意原文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同时还要考虑中英文化的差异,避免翻译得死板生硬。下面主要讨论了汉谚语英译的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借用﹑修辞﹑省略﹑增译﹑加注等8种英译方法。

【关键词】汉语谚语;英译方法

一﹑引言

汉语谚语是口语中常见的现成语。狭义的汉语谚语是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践经验的话,如常识谚,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气象谚如“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等。广义上的汉语谚语则大体上相当于俗语,包括歇后语和惯用语。汉语谚语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民族内涵。

汉语谚语作为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个民族文化的共性也反映了其个性。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谚语常常用恰当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色彩。第二,结构严谨,形象鲜明,形式简练,常用声音和谐来达到易懂﹑易记﹑顺口﹑生动有力的目的。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能否很好地翻译,这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英译过程中,译文如何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映原文的面貌,是语言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下面主要讨论汉语谚语英译的7种常见的方法。

二﹑汉语谚语英译的方法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读者误解的情况下,按照汉语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完整保留汉语谚语的比喻﹑形象﹑民族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直译一方面能保留原谚语的外形,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又完整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谚语常常借助比喻来说明事理,有些谚语的译文在功能修辞及意义上与原谚语完全相同,从形象内涵到语言形式与原文都是对等的,使用直译,既可保持原文的生动﹑形象,又可使译文新鲜﹑有力,例如:

a.瑞雪兆丰年。A snow year, a rich year.

b.四月下雨长谷,五月下雨长草。April rains for corn .,may for grass.

c.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d.聚也匆匆,散也匆匆。A hasty meeting, a hasty parting.

e.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and a long task proves a man’s heart .”

f.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

g.吠犬不咬人。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h.一善遮百丑。Charity covers a multitude of sins.

i.婉言可以释怒。A soft answer turns away wrath.

j.盗亦有道。There is honor among thieves. k.跑得了和尚跑步了庙。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l.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When you are under the eaves of a low house, you have to lower your head.

m.人不可貌相。A man cannot be judged by his looks.

n.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If one does not Work hard when young, it will be useless for him to lament when old.

o.种瓜得瓜,种豆得豆。If you sow

melon-seeds, you will reap melon; If you sow peas ,you will reap peas.

p.嫁鸡随鸡,嫁狗随狗。Mary a cock and follow the cock marry a dog and

follow a dog.

这种翻译方法对译者的要求较低,翻译时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按原意进行翻译,再进行适当的整理即可。

2.意译法:

意译就是根据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它脱离原谚语形象﹑语法意义,但又充分体现原文的意义。往往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意重要的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张培基也指出:“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汉语谚语的表达形式,并且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语可供套用,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汉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迥异使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无法直译也无同义语借用,即使直译也与原文不协调,效果也较差,这时可以用意译法来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谚语的意思。如:“强中自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译为:Diamond cut diamon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译为: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这两句都是牺牲形式上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的意译。

英汉谚语中有类似的比喻用法,由于民族传统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使得谚语往往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英汉谚语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表达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相反,使用意译法则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如:

①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②鲁班面前耍大刀: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或To teach fish swim.

由于文化差异,若直译上面谚语,则会令外国人不知所云。因此,可按其隐含义,即讽刺人们“不自量力”的意思去译。

③临时抱佛脚: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 .或Make frantic last-minute effort.

英美人不相信佛,而信上帝。因此,“佛”的形象在英语中很难保留,只有意译。

④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 .

“龙”在汉英两种文化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在英译时“龙”的形象也难以保留。

使用意译法进行翻译的例子还有很多:a.春夏之间,青黄不接。Between spring and summer, before the green corn grows and after the white crop is consumed.

b.不到黄河不死心。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s goal.

c.真金不怕火炼。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

d.一针见血。to touch one on the raw.

e.不要脚踩两只船。A door must be either shut or open.

f.病急乱投医。A drowning man will clutch at a straw.

g.满瓶不响,半瓶叮当。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sound.

h.一心不可二用。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

i.样样精通,样样稀松。A Jack of all trade is master of one.

j..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The bum child dreads the fire .

k.偷鸡不成蚀把米。go for cool and come home shim.

l.仇人见面,分外眼红。When enemies meet, they recognize each other clearly.

3.直译兼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汉语习语,如果完全直译令不懂中文的读者感到不解,如果完全意译又会失去原文的形象性。这时就需要考虑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使译文达意不受原文形式羁绊,既保留原文的一些色彩又使译文形象且明白易懂。田传茂和杨先明也指出:“在直译和意译上应遵循的原则是:能直译时直译,不能直译时用意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意译

作为直译的补充……。例如:

①眼高手低,志大才疏:Have sharp eyes but

clumsy hands .

其中“眼高手低”中的“眼”和“手”直译,但“高”和“低”只能意译,译文与原文同样生动形象,形成极明显的对照形式。

②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Like the dog

that bit Lu Tonguing----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前面“狗咬吕洞宾”是使用直译,而后面“不识好人心”没有采用直译,而使用意译翻译为“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来解释前面要表达的意思。

③不到黄河心不死: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心不死”可直译为ambition never dies ,而

“不到黄河”意译成“until all is over”要比

直译成Until the Y ellow River is reached 更

易懂。

4.借用法

在英汉谚语中,有些谚语所表达的意义

相同或相近,且形象也类似,而有些同义谚

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相符合,它们

不但有相同的意思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译这类谚语时,如果用直译有困难,用意译法又丧失其形象性,这时可以互相借用的翻译方法。如:一针见血:to touch one on the raw如果按照字面直译此成语,外国读者不好理解,借用英语同义习语to touch one on the raw(碰痛某人伤口)来表达,非常贴切,此属汉英双方所用比喻不同,但意义相同。

不论是英国人﹑美国人或中国人,在心

理活动,逻辑思维等方面往往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以,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会出现一些意思相近的谚语。如: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walls have ears,and outside the window is there not a man.其中“walls have ears “是英语中的现成谚语,它和“隔墙须有耳”在比喻和联想上都非常巧合。

有些汉谚语是古典文学遗留下来的,但

因时间过长找不到出处,只能把它当作语言

中的一个固定成分,代表一个独立意义。这

样,就没有必要将汉语中找不到历史出处的词语在英语中表现出来。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意是一个老头失马得马的故事,我们就不必琢磨“赛翁”是谁,“失马”是怎么回事,可借用英语“Misfortune might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来表达。

类似使用借用法的例子还有:

a.真金不怕火炼: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

b.说曹操,曹操就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s sure to appear.

c.一箭双雕,一举两得: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d.佛要金装,人要衣装:Fine feather make fine birds.

e.一耳朵出一耳朵进: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

5.修辞的法:

翻译谚语除了要正确表达原意外,最好兼顾译文的形式美,可将谚语作一些创造性的加工,使译文符合修辞形式,这样不但字句优美,韵味十足,且符合英语谚语的修辞形式,便于理解与传播。下面是采用修辞的例子:

①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

“pit”和“wit”押韵,译文用对仗形式,使

译文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谚语的特色。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

译文中的“single ”,“spark ” ,start”,利用了双

声修辞法。

③有钱能使鬼推磨:Money makes the mare go .这里“money ”“makes ”“mare”相近几个字词的起头音相同,使用了头韵法。

④眼不见,心不烦: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won.

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这几个句子前后都使用两个或者三个单词,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译文字句美丽,韵味十足。

6.省略法:

在汉语谚语中有很多对偶句,为了追求

对称美,常常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寓意。面对这种前后含义重复的谚语,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省略法,避免产生重复啰嗦或者画蛇添足之感。例如:

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两句话表达一个意思,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半个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在翻译时可以把两句话合二为一,译为:“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 .”

②“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可以译为: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 to shame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以译为: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 .

7.增添法:

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译文表达的含义,翻译谚语时结合上下文,在译文中适当增添一些副词﹑名词或者形容词来作补充说明,能够使得表达更清晰明了。译者可以根据谚语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作灵活的翻译处理。例如:

①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其中“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合起来的智慧)和“the master mind”(卓越的伟才)都是增添成分,使得整个谚语的内容更清楚,便于外国读者理解。

②“恨铁不成钢:to wish iron could run into

steel at once .”这里”at once ”是增添成分,它使“wish ”显得更加迫切,让读者体会其急切感。

③“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h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 ”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义,是增添的成分,使得译文形象生动。

④再如一个来自寓言的谚语:“老虎头上拍苍蝇”译为:Only fools catch flies on a tiger’s head .这里“only fools ”是译者补充的,原文并没有其字而有其意,因为原文的意思是:比喻自己找死。增加“only fools “使得谚语的翻译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让读者更清晰地明白其原意。

8.加注法:

注释,即附加起解释性的词语。在汉语谚语英译中有一些独立民族特征的谚语,若简单地采用直译,译文很难达到原文的含义,难以理解;如果用意译,有可能使原文的形象失真。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含有典故的汉语谚语也常用直译法加注,因为这些含有典故的谚语只能在历史背景和典故出处说明后才能充分表明其意思。使用加注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出谚语的喻意。例如:

①“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太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one monk ,two buckets ;two monk s ,one bucket ,three monks .no bucket no water ----more hands ,less work done .再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What is workm an without tools.

②“八仙过海”可译成“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但需要加注“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 lore.”来说明“八仙”是中国神话。

③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This Sima Zhao trick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司马昭之心”译为“Sima Zhao trick ”固然保留了原文典故中人物的姓名,但Sima Zhao trick 是什么意思?若不加注,读者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加注:Sima Zhao was a minister of Wei(220-265)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 .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 :”Sima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

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译为“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Zhuge Liang.”但是这样译大多数外国人听不懂,他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因此要加注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和诸葛亮:He is the wisest man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ich is a must in Chinese literature.

⑤“愚公移山”可译为:Y ugong moves a mountain .加注:Y ugong is a legendary figure who has faith in himself in Chinese history.

⑥”关公面前耍大刀”可译为:Flourish a sword in face of Guangong.加注:Guangong is a master in sward kill in Chinese history.

参考文献:

[1]周茜.王欣.唐新秀.简明英汉-汉英谚语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2]田传茂.杨先明. 汉英翻译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吴景荣.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外研社本社辞书部.现代汉英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汪淘.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文伯.关于英汉谚语的对译.外国语,1987

[8]朱乐红.陈可培.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外语教学,2000

[9]孙海晨.汉译英使用技能训练.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10]罗斯.习语英译法.香港:商务印书馆,1978

[11]陆谷孙.庄绎传等.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Measur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roverbs

Guo Jiajia

(Y angtze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10602 Hubei 434023) 【Abstract】Chinese proverbs are oral statements that summarized through the work and life of human beings .They reflect the profound sense in simple words .These compendious sentences are created by the collective of people ,and it shows the splendid wisdom of human beings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methods of Chinese proverbs, when we do this work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ordinary context and tak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thus ,we can avoid translating them stiffly or rigidly .Next ,it mainly discuss eight basic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 free translation ,borrowed rhetoric, omission , addition and annotation .

【Key Words】Chinese proverb;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s

浅谈广告语的修辞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姓名:张芬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10602班湖北434023

标题:广告修辞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IT产业的飞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在不断繁荣.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广告在我们国内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将信息传达到消费者以促进销售,也作为满足消费者所需的一个便利渠道,广告设计者往往运用各种修辞使其语言形象生动,并使其更加为广大消费人群接受和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一条赋有创意而又有独特性的广告,可能使企业绝处逢生,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广告翻译的准确和全面的表达,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取得领先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功能修辞手法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Ⅰ广告及其功能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事业也迅速腾飞。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广告无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商家促进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有效手段,也是消费者获得所需产品的一种便利信息渠道。

1.广告的定义

事实上,对于广告的定义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新编韦伯特世界词典(1988年版:19-20页)中,从词性的角度对它做了如下定义:

Advertise:vt.original from the Latin word “advertere”(=to warn,call attention to ).

vt.)to tell about or praise(a product,service,etc)publicly,as through newspapers,handbills,radio,etc.

2)to make known,give notice of.

vi.1)to call the publi c’s attention to things for sale or rent,help wanted,etc,as by printed notices,sponsor advertisement.

3)to ask publicly by printed notice,etc.

Advertisement:n.a public notice or announcement usually paid for,as of things for sale,needs ,etc.

目前,还很难对广告做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的理解。例如,

David Potter教授认为,广告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标志,是刺激新需求的一种手段,它能影响人们去不知不觉地消费,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及促进他们的物质需求。’’( qtd.in Qi Yunfang,2003:2)

经济学家O.J Firesyone 曾说过: “从广告的创造性和不断转变的需要看来,它对整个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激起人们对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Ibid 3).

著名的美国市场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即 AMA) 给广告下了这样的定义;

Advertisi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

2.广告的功能

1)突出优势特点

广告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一眼认出自己的产品,增加销售量,因此在广告宣传语上会努力突出优势或者自身特点。

例如,同样是电视,价格和款式都相差无几,要想赢得用户,厂家在广告语上就会多花心思做文章:

A whole new way to enjoy the view.(Sharp)

译文:享受视觉的全新方式。(夏普)

Intelligent entertainment discovered. (Philips)

译文:智能娱乐展露无疑。(飞利浦)

夏普强调其良好的视觉感,而飞利浦则突出其先进的功能。

2)增加产品知名度

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广告势必会竭尽全力一面保留老客户,一面尽量吸引新的消费者。因此,广告会充分利用文字图案声音视频等手段和方式,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广告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下面列举了几种知名手机的广告语,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Communication unlimited.(Motorola)

沟通无极限。(摩托罗拉)

Make yourself heard .(Erison)

理解就是沟通。(爱立信)

3).树立品牌形象

同样一种产品,不同的人喜欢用不同的品牌,为了赢得固定的消费群体,需要在广告词上下一番功夫,树立一种新鲜的形象,使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例如:

Things go better with.可口可乐,万事如意。

Can’t beat the real thing.挡不住的诱惑。

Always Coca-Cola.永远的可口可乐。

Coko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s can.没有什么能像可口可乐那样令你神清气爽。

这些都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标语。可口可乐有百余条广告语,大部分融语言艺术为

一体,可口可乐饮料也就在不断地更换广告词中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培养着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忠实性。

Ⅱ广告语的特点

1.广告语的文体特点

广告是营销的工具和手段,营销功能应被视为广告与生俱来的本质

功能。营销离不开传播,传播功能

是广告的最基本功能,广告通过信

息的传播起到促进、劝服、增强、

提示的作用。总的来说,广告语是

为了加强诉求对象对企业、产品或

服务的印象而在广告中长期、反复

使用的简短口号性语句,它要基于

长远的销售利益,向消费者传达一

种长期不变的观念,由此我们来分

析一下广告语的文体特点。

1)简洁凝练

广告语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没有多余的话。不简短就不便于重复、记忆和流传。广告语在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单句也可以对句。一般来说,广告语的字数以 6 —— 12 个字(词)为宜,一般不超过 12 个。如我国知名民族企业海尔集团的广告语"海尔——

真诚到永远";爱立信手机"沟通就是爱";耐克" Just do it ";海飞丝洗发水"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等等,最少的还有一个词的,比如 IBM 公司的" Think ",都是非常简练的。正是应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2)明白易懂

广告文字必须清楚简单、容易阅读、用字浅显,符合潮流,内容又不太抽象,使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能接受。一些公司的广告语因浅白、贴近生活流传甚广。比如那则非常知名的雀巢咖啡广告"味

道好极了",仿佛是一个亲人或者朋友带着慧心的微笑向你推荐她的最爱,浅显易懂又十分亲切。类似的例子还有娃哈哈的"妈妈我要喝"等等,听起来就像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事情。既宣传了产品又便于流传。

3)朗朗上口

广告语要流畅,朗朗上口,适当讲求语音、语调、音韵搭配等,这样才能可读性强,抓住受众的眼球和受众的心。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广告语都是讲求押韵的,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好空调,格力造""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等等,俯首即是。

4)新颖独特,富有情趣

要选择最能为人们提供最信息的广告语,在"新"字上下功夫。使用适当的警句和双关语、歇后语等,能迎合受众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唤起心灵上的共鸣。比如某电话机"勿失良机",巧妙的利用了"机"字的双关;又如前些年流传甚广的"万家乐,乐万家"前后两句运用顶真与回环,既包含了品牌名称又朗朗上口,"乐万家"的蕴义又十分温暖人心。最近一则成功的广告雕派洗衣粉中的一句"

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既与产品功能相符又体现了母子间的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5)主题突出

广告语概括的广告主体和信息必须

鲜明集中,人们看到它就能理解广

告主要宣传的是什么。比如神州热

水器的广告语"安全又省气",让人

很轻易的就集注了热水器的与众不

同之处,且抓住了消费者对品质方

面的特殊要求。又如诺基亚的一条

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虽然这句

话并不是诺基亚先提出来的,但却

向消费者展示了该公司的创业理

念,使大家对该公司及其产生一种

信服感,从而对起产品的质量、售

后服务等有了信赖感。

广告语言除了具备以上5个特点外,还应该是美的,只有美,才能引人注意,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欢悦,最终达到推销的目的。为此,越来越多的修辞手法被应用到广告中,以增强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满足消费者对广告的审美需求。

Ⅲ.广告语的修辞

广告修辞是将修辞手段运用到广告文

案创作中,更有效地传递商品劳务信息

而精心选择,调整,修饰语言的过程。

它同一般文章修辞并不完全相同,其差

异在修辞的指导思想上,即修辞的目的

不尽相同。一般文章主要为强调表达效果,而广告在此目的的基础上,还有更

高的目的,就是促进商品销售,推销商

品和企业。常用的是比喻,拟人,对比,借代,排比等修辞格,其共同特点是都

能把广告所推销的对象同有关事物相联系,反应内在的统一美,用来感染消费者。

一.比喻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是根据两个不同事物具有相似之处,用其

中一事物来说明所要表现的事物。它

是广告文案中运用比较多的修辞格。

常见的类型有主要有明喻和暗喻。

1.明喻

明喻是明显的打比方。不仅本体

喻体皆出现,且有比喻词。在中

文广告中如:像好像如比若

如同好似恰似仿佛犹如等,

有时后面出现似得一般一样等

词语相呼应。但在英文广告表达

明喻的词汇中相对较少,例如:as

like 应用在广告中的例子如:

①纯净得想经过蒸馏一般。

------太阳石油公司

②经历考验,稳如泰山。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

③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 loud.(A bran

d of c lothes)

④Fly smooth as silk.(Thai

Airw ays Co.Ltd)

2.暗喻

暗喻是暗示性打比方。字面上不

说是打比方,而是恰当实有其事

来表现,其本体,喻体都出现。

在中文广告中通常用是变为变

成等词来表现,而英语广告中没

有特定标志性的词。如:

①我们将黑夜变成白昼。

---------富尔顿灯具公司

②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

---------日产汽车

③Sophistic ated, sw eet-to-drink

Pink Lady.( Pink Lady :a brand

name of w ine )

④Kodak is Olympic

color.( Kodak film)

二.拟人

广告语中的拟人是指在广告语中把本来没有生命或感情的商品或事

物根据想象而比拟成富有感情和思维

的人的一种修辞手法。这样使商品更

富人性化,广告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

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①“她工作,您休息”(凯歌全自动洗衣机),

②别踩,我怕疼”(草坪公益广告)

③Flowers speaks from the

heart.(a flower shop)

①She sings like an angle.(a

magzine)

三.双关

双关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

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英语

中常利用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同音异义

的特点,是某些词语具有双重意义,做

到一明一暗,一真一假,既可引人注目,

又能引起联想,加深记忆。双关这种修

辞手法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使广告达到

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采用双关手段还可

以和图案,声音,画面等配合,做到图

文并茂。如:

①Ask for MORE.( MORE means an

extra lot and also refers to the

brand name of the cigarette)

②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Spirit means character,nature and the wine)

③“双脚不再生气”(达克宁霜)

④“一贴见笑”(东方治血膏)

②人类若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

样?

四.反复

在广告语中,为突出某种产品和消息,广告语中常采用重复某些词语或句法的方法,这就是反复。例如:

①Delicious simple。Simple

delicious。( a food store)

② Mosquito Bye Bye Bye. (RADAR)

“③快、快、快速见效(Anac in去痛片)

④雕牌牙膏,益牙益牙咿呀呦(雕牌牙膏)

五.对比

对比是利用相互对照矛盾的词语

来达到加强句子语气的目的。广

告语中常用反义词表现出来。如:

①功能举足轻重,价格轻而易

举。(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司)

②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一动不

动。(轴承公司)

③To me, the past is blac 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 ays color( Sunny wine)

④Fly-by-day home-by-night

operation(US Airw ays)

⑤Tomorrow’s TV Today.

⑥M﹠M’s melt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s.( M﹠M’s)

六.押韵

在中文广告中主要指句末的字韵母相同,而在英文广告语中押韵可以

分为头韵和尾韵。押韵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词的首字母发音相同而产生的音

韵。在广告中使用头韵看起来醒目,

读起来顺耳。另外,某些音位的组合

所具有的特定联想意义,能体现语言

与事物的有机联系和内在和谐。例如:

①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②Don’t say, show me

another. But say, Give me

a Brother.

③汽车请戴安全帽,流汗总

比留血好。(摩托车安全

帽)

④窗外地洞天寒,窗内春意

盎然。(全美取暖器公司)七夸张

夸张通常是将原有事物故意夸

大,从而起到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的效果,其目的是通过虚张声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①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

②Endless space﹠time。Unchanged beauty

③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

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④只要一点点,清水变鸡汤。(味全味精)

八.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

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

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例如:

⑤When you are cool, tea

w ill warm you. When you

are hot, tea w ill c ool

you .When you are sad, tea

w ill cheer you. When you

are exc ited, tea w ill calm

you .

⑥一片深情,国际友好织彩

带;十分诚意,民间往来

驾玉桥。(航空)

⑦浓厚的文化意识,强烈的

时代气息;丰厚的百科知

识,大量的图书信息。(书

店)

⑧The auto industry calls it

Luxury The liquor industry

calls it Premium The airline

industry calls it First-Class

The hotel industry calls it

Five-Star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calls it Blue

Chip In the

communic ation industry, it

is c alled Times(Times

magazine )

Ⅳ广告语的翻译理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更大范围参与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国的市场竞争也正式和国际市场接轨。国外商品的大量内流,国内产品也大批进入国际市场与世界其他各国展开了激烈竞争。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国内商品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而广告作为一种广泛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商战中,将国外商品准确引荐给中国国内消费者,以及将我们国内的产品推进海外市场过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企业经济的好坏直接与广告相联系。企业的竞争,也是广告的竞争。因此,怎样对广告语进行准确地翻译,以使各自的产品为对方市场熟知从而促进各自更大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初步分析

1.功能主义理论简介

著名美国学者Nida在1964年开始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翻译的研究,对形式对等与功能(动态)对等作了明确的区分,著名的功能对等论是Nida 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明确阐释了功能对等,即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功能对等强调读者反应,追求等效原则的实现。这一理论创造性地将接受理论的原理引入翻译研究,将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故称读者同等反应论。奈达译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大致相同,追求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这对于以传递信息为主的广告语翻译确实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

Nida的功能对等主要强调了译者与接

受者各自的目的和角色:

2、读者同等反应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

应用

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

在于:提供信息(Information),争取

顾客(Persuasion),保持需求(Maintenance of Demand),扩大市场(Creating Mass Market),以及确保

质量(Quality)。根据美国广告大师E.S.鲁易斯(E.S.Lewis)的AIDA原则,一个

成功的广告应当备以下四点:引人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

引发欲望(Desire),促成行动(Action)。由此可见,一个成功广告语

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反映原产品的信息

和特点,能够吸引目的语消费者,激发

美好的想象与购买欲望。

奈达的读者同等反映论恰恰着眼

于接受者的感受,这一特点更适合对商

标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

原文的立意、构思与表现手法,力求再

现原文的创意美;侧重传译其效果,注

意商标翻译中的民族文化特色,使目标

语的接受者易于接受。此外,还应注意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使之适合广告推销

的商品、对象和媒介。只有做到了切合

题旨与情境的转换,才能保证语篇在整

体功能上的等效。

Ⅴ总结

广告语的价值在于创新,它是企业

实现经济目标的战略或策略体现,而广

告修辞的意义正是使广告具有艺术性

的同时具有创造性,在让人听懂看懂的

同时,让人爱听爱看,有兴趣听完看完。这就是广告修辞的魅力。中外广告语既

有各自的独特性也存在许多相同点.一

方面,都是以推销产品,促进销售为目的;另一方面,在用语,句法结构上因文

化差异而略有不同.因此,对英汉广告

语的研究极具实用和艺术价值。

尽管功能主义理论不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翻译中都适用,但在广告翻译中却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译者在采用翻译方法时必须考虑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差异才能将广告语所要传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广大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成功的译者。

参考书目:

Cheng Y urong。A Guide to Advertising English,Hefei: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2003

Nida,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QiY unfang. Advertisement and English in Advertising.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3

Qin Xiubai,A Survey of Stylistics.Changsha:Hunan Education Press,1986.

Simon ﹠Schusster.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Third College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1988.

WangXiyuan,English Advertising .Beijing: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y

黄涛.浅谈英语广告的创意语言功能与翻译,西昌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2期

李幸.谈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及原则.怀化学报,2003年第2 期李文富.浅谈广告语翻译的几种方法.松辽学刊,2002年第2期骆乐.英汉广告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 期

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武汉: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1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

理论.中国翻译,1999年第3

徐秋英.现代广告修辞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第1 版

Title: rhetoric devices in advertisement and the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bstract:The global IT industry rocketing development of recent year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of the prosperity advertisement.And at this information age,advertisement assumes tremendous important in our home-and-broad daily life.Both as an effective marketing tool for the manufactures to reach their consumers and bring sales promotion,and as a convenient channel for consumers to get what they want,so advertisement desginers often adopt various rhetoric devices to enlive its language,and make it more acceptable by the general public and more attractive.A piece of skillful and unique advertisement probaly enables an endangering enterprise revive and even win over a hold footstanding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Undoubtly,the accurate and panoromic expressions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play an unestimatable role in getting the upper han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Key words:advertise functions rhetoric devices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歌词的英汉翻译技巧

王红燕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作者认为歌词翻译的目的是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从而翻译的歌词需要反映原语的文化。本文从文学性和音乐性两方面来探讨歌词的英汉翻译技巧。关键词:歌词翻译文学性音乐性

T echnics of E/C Translation of Song Lyrics

Wang Hongyan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434023)

Abstract:The writer discusses,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of song lyrics is to promot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Therefore the lyrics which are translated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of source language.Then the translator should know how to match the translation with the music.The essay talks about technics in E/C translation of song lyrics from culture and music.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song lyrics ;culture:music.

根据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作者认为,歌词翻译的目标是使译文在译语歌手的演唱中达到与原文最接近的演唱效果。下面将重点从两方面来谈谈歌词翻译中的一些技巧。

一,从文学性角度

歌词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翻译出来的歌词要反映出原语歌词的文化,因此翻译出来的歌词需要具有文学性。这就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歌词的押韵。歌词同诗歌一样,一般都是要押韵的,并具有抑扬顿挫之感。

在歌词翻译的过程中,对韵的处理要遵循原歌词的要求,一般来说,能按歌词原韵译的,尽可能保持原韵,使译文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文的风格。如对于下面的歌词的翻译:

River of Babylon

巴比伦河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我们来到巴比伦

There we sat down

坐在河旁

Year, we wept

痛苦悲伤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当我们回忆家乡

For there they that carried us away in captivity

是那凶恶的敌人把我们掳到这里

Requiring of us a song

还命令我们唱歌

Now how shall we sing the Lord's song in a strange land?

我们怎能唱出神圣的歌曲在异国他乡?

上面这首歌词,译配者显然是在译词中遵循了诗词押韵的规则,这样读起来不仅唱起来琅琅上口,符合中国人的听觉习惯,也能享受到外国诗歌具有文学美感。

1.2,由于歌词是从一种语言通过翻译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所以难免会遇到两种语言间不同文化的差异,这就要一个文化层面的考虑,即歌词翻译是否要兼顾

文化的对等。是以原语文化为导向,还是以译语文化为导向,即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处理歌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在歌词中的具体表现可分为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和语用层面等。文化因素表现往往不是停留在某个单层方面,而且对于不同层面蕴涵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也应区别对待。如歌曲Let It Be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其中的前两句歌词是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有译者译为:“当我烦恼时,母亲告诉我,随它去,随它去”。这里,“母亲"译词未能正确传达原词“mother Mary”的宗教意指,实际上,歌中的Mary应指“圣母玛利亚”而非一般所指的“母亲" .翻译时,应遵照原歌词的文化含义,以异化法对译。但在Sting的Fields of Gold歌词中See the west wind /Move like a love song/ Upon the fields of barely,“west wind” 就不宜对译为中国文化中寒冷刺骨的“ 西风” 形象,而应提取其内涵,以归化法对译为和煦的“ 春风” 。再如,俄罗斯歌曲р я б и н а ,曲名的字面儿意义是“ 花椒” ,以归化法对译为中国文化中具有相同象征意义的“ 山楂树” ,更好地传递了“ 花椒” 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促成该曲在中国的流行。因此,词汇层面的文化因素翻译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应以何种译法能够忠实地传递原词的语义内涵(包括联想意义、象征意义)为依据。

语篇层面和语用层面上文化因素的翻译,一般以归化法为主。当中西文化特征在语篇或语用层面上无法通融,使用异化法不易被译语文化接受,而采用归化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时,多以归化法赢得听众。歌曲翻译最终应服务于听众的需求,以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取向。以苏格兰歌曲“Auld Lang Syne”的翻译为例,“Auld Lang Syne”的字面儿意思是“往日,往昔”,译为“友谊地久天长”,不但表达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又传达了曲名的语用意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该曲以《魂断蓝桥》的主题曲被搬上银幕时,改译为“一路平安”,在众人分手的一刻演奏,新的译法与新的语义吻合,与影片情节相辅相成,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是这首歌的翻译,在篇章层面也运用了归化的译法。译者摆脱原有两段歌词的束缚,补充创作了两段新词,依据中国文化和汉语语篇特点,对朋友离别之情加以描述,极大地丰富了原词的内容。四段歌词浑然一体,没有生拼硬凑之痕,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汉语文体特征,在中国广为传唱。

1.3,在歌词翻译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会遇到如下情况:文化习惯差异,原著思想表达的方式,角度与我国文化习惯不同,在句对句翻译后、译文的文字晦涩或平淡。这种情况要求译者在掌握原文思想后在翻译中对原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角度乃至中心思想作较大改动这种方法叫再创作。如下面这首歌:

More than I can say

爱你在心口难开

Woh Woh Yeah Yeah, 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喔喔耶耶爱你在心口难

Say I love you twice as much to-mor-row Woh

开. 我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喔

Woh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Don't you know I need you

喔爱你在心口难开你可知道我在

so? T ell me please I got to know

爱你怎么对我不理睬

Do you mean to make me cry? Am I just an-oth- er guy?

请你轻轻告诉我不要叫我多疑猜

字面翻译应为:我爱你不能言表,对你的爱日日增高,爱你真是无法言表,你知道你知道我在爱你吗?请你把实情相告,不要让我的心为烦燥。难道我,只是一个普通朋友?

通过对两份译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歌词的译文对原文做了很大改动。在叙述上译文与原文若合若离。一会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一会儿又似与原文毫不相干。在叙述的角度上,译文与原文似在各自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而联系起来看,译文与原文又似在描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有殊途同归之妙。又如张学友演唱的《吻别》被被翻译成英文时就采用了在创作方法:

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就连说过了再见,也看不见你有些哀怨… …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tryi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这首歌的译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作,没有拘礼与字对字的翻译或者是句对句的翻译,译文在再创作的基础上既很好的体现了原作的意思,又不失外文歌曲的美感,并且琅琅上口。

二,从音乐性角度

歌词除了具有文学性以外,还有音乐性。译文再信,再美,如果不能唱,不能为译语歌手的再度创作服务,那还只能叫做“歌词大意”。因此,译文要与音乐配合。把歌词的翻译叫做“译配”就在于此。下面将就歌词的这个特点,来谈谈歌词英汉翻译的技巧。

2.1节奏与歌词的关系。

所谓节奏,就是声音的轻重缓急。音乐有节奏,语言也有节奏。语言的节奏要与音乐的节奏相配合,才能算是一首好的译配歌曲。

译配歌词时,词语组合的句逗和气口必须和音乐的停顿和呼吸相吻合。应做到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语音节,因为一个汉字从发音角度来看,即相当于一个英语音节。例如赞美诗《因为他活着》:

Because He lives, I can face tomorrow

因他活着,我能面对明天

Because He lives,all fear is gone

因他活着,不再惧怕。

Because I know He holds the future

我深知道他掌管明天,

And life is worth the living,

生命充满了希望,

Just because He lives.

只因他活着。

只因他活着。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歌曲中有两个汉字合一个英语音节,或一个汉字拖两个英语音节等情况。不妨来看赞美诗“Amazing Grace”的两个译本。

译文:1. 无名: 奇异恩典

2. 牛虻: 奇妙恩典(何卓,1991:3)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1.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2.奇妙恩典何等甘甜,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1.我罪已得赦免。

2.救我脱离出苦海。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1.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2.我曾迷失,但如今被寻回,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1.瞎眼今得看见。

2.盲目至今得见。

不难发现:译文1是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语音节;而译文2有三处在原文一个音节(且都是短音节)的地方译配为两个汉字。如果这种不对应的情形多起来,势必原来舒缓的唱腔要变成急促的,或者原来急促的要变成舒缓的。显然,译文1 的

演唱效果更接近原作。

2.2,轻重问题。一般,译文要把实词或要强调的词放在音乐的强拍上,把虚词或不重要的词放在音乐的弱拍上。

苹果呀红澄澄,堆呀堆成山,

心里充满喜悦啊欢庆丰收年,

上面这首歌把虚词“呀、啊”都放在了弱拍,而关键词苹果、心里、喜悦、欢庆都放在了强位臵或较强的位臵,这样歌词和音乐就很好的结合上,使人听起来很舒服。

2.3,汉语的四声问题。汉字有四声,第一声听上去高而平,第二声往上升,第三声先降后升,第四声往下降。此外还有一个“轻声”,特点是又轻又短。声调不同,语义也不同。而音乐旋律的起伏会自然地影响汉语本身的语调,如果音乐的走向,即音符的高低变化,与汉语语汇的声调变化相反,就可能引起语义模糊和错误。(杨瑞庆,2000:376)举例来说,从听觉角度讲,“xin shi”究竟应该理解为“心事” (xī n shì )、“信使” (xì n s hǐ)、“新诗” (xī n shī )还是“信实” (xì n s hí),除了上下文以外,音乐走向起很大作用。如果音乐曲调与歌词字调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演唱就难以“字正”腔圆。(许讲真,1984:69-71 )这种现象,音乐上叫做“倒字”,应该注意。当然,这一点不能机械地看待,要一边配,一边唱,揣摩哪些倒字会产生问题,哪些不会,主要以不混淆语义为标准。

2.4,歌曲的音乐风格对译文的制约。孙慧双说,要写出与原作相似的风格译者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力,也要根据需要对作者的个人特点以及作品的时代、民族、流派等诸多方面作广泛、具体、深入的研究,更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这里要谈的一个具体问题是,选择韵脚也与音乐有关。我们可以借鉴中国诗歌、戏曲和曲艺创作者在配韵上的做法,即根据音乐情绪确定唱词的韵脚:“激昂慷慨的用洪声韵;委婉深情的用柔声韵;胆颤心惊的用细声韵等。” (孙慧双,1999 :141 )具体可参考《十三辙洪细比较表》等资料。鲁允中,1978 :42 )此外,所有翻译工作者都必须对所译作品有所了解,了解得越多,越便于翻译,越便于把握译作的内涵,驾驭译文的总体方向。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之间,缺乏对应词的现

象并不罕见,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伸等在所难免。下面是一首“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 byNight ”(《牧人闻信歌》):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 by night,

牧人夜间环坐草场,

All seated on the ground,

看守所牧群羊,

The angel of the Lord came down,

忽然天使从天下降,

And glory shone around.

周围灿烂奇光。(陶辛,1993:4)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中文译文采用的韵往往

与英文原文的韵不同。但是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中英文十分

相近的韵脚,符合音乐情绪当然也不在话下了,但这种情况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又如薛范先生在译配美国音乐剧插曲复一年时,为了使译文的语言符合时气息,采用古色古香的语言。

愿君记取当年,一次一次拥抱,

一声一声长叹,往日的思绪依旧在,

年复一年。

相爱的人重逢,依旧情意绵绵,

此心天地可见,任凭它世态冷和暖,

年复一年。

总之,歌曲翻译是集文学、音乐和翻译三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译者对作品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歌词翻译的层面上,而应认真体味原歌曲的具体境,结合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翻译方法,使译词与原曲,努力达到与原作者的创作目的一致的效果。歌词翻译之难就难在它受其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的种种限饰,正如薛范先生所说“进行歌词翻译,曲和词已经存在,即先有了水晶鞋,必须为它找一双合适的脚。只有找到唯一的灰姑娘辛德瑞拉才能配得上那双唯一的水晶鞋。”只有很好的将歌词的文学性、音乐性与翻译练习,才能使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卓。世界金曲200首[C].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 杨瑞庆.歌曲创作90 题[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3] 许讲真.语言与歌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 孙慧双. 歌剧翻译与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鲁允中.韵辙常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6] 陶辛.圣诞名歌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浅谈“还是”的英译

班级:英语10709 姓名:喻利娟学号:200706986

【摘要】:汉语中“还是”是使用很高的常用词,可以用作副词也可以用作连词。而且,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句式中,“还是”也有不同的意思。本文从副词“还是”的语义着手,在归纳梳理其句法的基础上,总结出“还是”一词不同的翻译。【关键词】:还是; 意义; 翻译; 句式

The translation of haishi [还是]

Class:10709 name :Lijuan Yu Number:200706986 [Abstact] “haishi(还是)”is a word that is frequently used in Chinese .It can function as a adverb or a conjunction . Moreover ,it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is paper is begun from analyzing the meaning of “haishi(还是)”,and make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