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3-5课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异同点

美术鉴赏3-5课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异同点
美术鉴赏3-5课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异同点

高中《美术欣赏》3-5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高中《美术鉴赏》3-5课教学目标是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具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具象”就是有具体的形象,但这样解释并不确切。在英语中,“具象艺术”被表述为figurative art,意思是“比喻的艺术”或“用图形表现的艺术”,这表明“具象艺术”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的图形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事物。显然,这种图形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须是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看出它所代替或比喻的那个事物。为了做到这一点,具象艺术采取了模仿的办法,并且为了使模仿成功又创造出一系列诸如透视、解剖、明暗、比例等方法,这样,具象艺术就成为一种艺术家尽量放弃自身去接近客观事物的艺术了,这是“具象艺术”的最初或者说最本源的意思。至于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具象艺术。

意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意象”即“意欲之象”、“意念之象”,或者说“主观之象”,就是艺术家所感觉到的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样子,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让我们去观看或鉴别所有的“意象艺术”了。从这方面说,意象艺术家就不是尽量放弃自己去接近或模仿客观事物,恰恰相反,他要与客观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距离上他才能独立于他所表现的对象,并产生他自己的“意象”。但从此可以看出,意象艺术的前提还是依赖于客观对象的,这一点和抽象艺术就不同。

抽象

所谓“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一般人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以为抽象就是把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抽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抽象艺术中有的是对客观形象的简化和抽离,而有的则与客观形象完全无关。所以有人认为“抽象艺术”这个概念并不准确,他们就从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角度出发称抽象艺术为“非具象艺术”(non-figurative art)或“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不过出于习惯,人们仍将不表现任何客观形象的艺术统称为抽象艺术。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厘米×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筌(五代)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择端(宋)

《王时敏像》(中国画) 曾鲸(明)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罗马多利亚美术馆藏完成原作)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货郎图》(绢本设色,25.5厘米×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宋)

《石工》(油画,160厘米×259厘米,1849年,原藏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已毁)库尔贝(法国)

《血衣》(素描,100厘米×150厘米,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藏)王式廓

《蒙娜丽莎》(油画,77厘米×53厘米,1503—1505年,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3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

《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931厘米×610厘米,1805—1807年,巴黎卢浮宫藏)达维特(法国)

《占领总统府》(油画,165厘米×320厘米,197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陈逸飞魏景山

《夯歌》(油画,1957—1962年,165厘米×320厘米,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藏)王文彬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所以本课的目的就是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就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圣维克多山》(油画,65厘米×81厘米,1904—1906年,美国,纽约,私人收藏)塞尚(法国)

《马蒂斯夫人像》(油画,41厘米×32厘米,1905年,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藏)马蒂斯(法国)

《呐喊》(油画,91厘米×74厘米,1893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藏)蒙克(挪威)

《内战的预感》(油画,100厘米×99厘米,1936年,私人收藏)达利(西班牙)

《星月夜》(油画,72厘米×90.5厘米,188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凡高(荷兰)

《鹌鹑图》(纸本彩墨)朱耷(清)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129.2厘米×121.9厘米,195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藏)培根(英国)

《说唱俑》(雕塑,汉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年) 高更(法国)

《湖滨山居》(中国画,1947年)黄宾虹

《山居图》(中国画) 徐渭(明)

《渔村》(油画,约1950年)林风眠

《枯木怪石图》(绢本水墨)苏轼(宋)

(二)名词解释

变形与夸张

它们都是艺术的创作手法或手段。变形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歪曲,后来成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意思是艺术家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夸张有相同的一面,区别在于,夸张是对事物形貌的扩大或缩小性描写,而变形却往往使描写对象发生极度扭曲或异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由于艺术家个人心理、生理及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就会有所差异或改变;(2)艺术家对感性材料的艺术加工,受其主观意识和情绪活动的影响;(3)艺术家将心灵意象外化为艺术形象时由于媒介和手段等原因而产生。

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类型——抽象艺术。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区别所在。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即兴之31》(油画,1931年)康定斯基(俄国)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蒙德里安(荷兰)《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

《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尼金斯基》(油画,116.9厘米×89.5厘米,1950年,美国私人收藏)克兰(美国)

《白上白》(油画,1918年)马列维奇(俄国)

《作品36号》(油画,1953年)波洛克(美国)

《隐现3X》(综合材料,1986年)斯特拉(美国)

《26—4—94》(油画,1994年)赵无极

《红窗》(油画,1964年)瓦萨雷利(匈牙利)

(二)名词解释

构成

简单地说,构成就是把事物组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关系,但它常常与“构成主义”联系在一起。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重要的美术流派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而言,它是由英国美学家里德提出的一个雕塑美学概念。法国雕塑家罗丹(Francois A. R. Rodin,1840—1917)曾经认为,世界可以分为“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两部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包含有后一种成分。里德继承了罗丹的这一艺术理论,把现代雕塑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构成主义”的,另一种是“有机的”。“构成主义”主要凭借工业上使用的原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构成各种几何形式,以表现雕塑艺术的形式美。然而,里德又认为,实际上,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又分不清一件艺术品究竟是属于“构成的”还是“有机的”,因此,只能求助于精神分析学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加以分析。这种以“构成主义”的概念来描述某种艺术类型的作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对其他艺术的表述。而狭义的则专指发生于20世纪初的俄国,以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和嘉博(Naum Gabo,1890—1977)、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4—1962)兄弟等人为代表的一个流派。

但是到20世纪之后,“雕”与“塑”或“加”与“减”的观念已不能适应艺术的要求,或者说,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概念,这就是“构成”观念的形成。在这种观念下,雕塑已变成各种木头、金属、玻璃或塑料构件等材料的组合或“构成”关系,这为当代雕塑以至当代艺术开拓了无限的空间。从对材料的利用的角度看,立体主义在绘画中的实验预示了这样的必然结果。在1912年毕加索就设计了一个用纸和绳子制成的三度立体主义构成,同一年他又为另一个构成绘制了素描。1912年他的《吉他》和1914年的《乐器》,就是用金属片或木头制作的构成,形象是立体主义的,但结构却是构成主义的。尽管处理得很粗糙,但艺术家却以此申明了构成主义雕塑的一个基本问题——认定雕塑是空间的而不是体量的。

构成主义作为一个流派是在塔特林的领导下进行的实验。塔特林最早与马列维奇一起展出了他的所谓“绘画浮雕”,但塔特林却嘲笑马列维奇的作品不专业,尽管他们在许多方向上是一致的,因为塔特林提出的是一种更具刺激性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艺术家应该直接与机器产品、建筑工程和印刷及摄影的交流方式相一致,以致于强调整个社会在实用上和思想上的需要。为此,塔特林把他的艺术追求命名为“生产主义”(Productionism),这表明了他将艺术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愿望。这种愿望与当时人们力图创造一种区别于腐朽的资本主义的古典主义、代表先进的无产阶级的艺术的抱负是一致的,但是他们追求的不是政治性的艺术,而是艺术的社会化。在这种明确的观念下,一些像嘉博、佩夫斯纳、波波娃(Lyuboc Popova,1889—1924)、利西茨基(El Lissizky,1890—1941)这样的艺术家都站到了塔特林的一边,从事构成主义的实验。直到大约1922年,他们才在苏联艺术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纷纷移居欧洲,对欧洲的现代艺术,尤其是通过“包豪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构成主义艺术家嘉博坚持认为,“构成主义观念”不是为了把艺术和科学统一起来,不是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而是要去感觉其真理。这使构成主义既没有想成为一种艺术的抽象风格,甚至也没有想成为一种艺术之类的东西。构成主义运动的理论家之一阿列克赛·甘曾经写道:构成主义“不欲作出抽象的计划,而是以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也就是说,他们试图从社会便利和实用意义出发,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取代以前艺术家的静态活动,创造新的动态的艺术,这成为构成主义的第一原则。因为构成主义者相信,机械的基本条件和人的意识,自然会创造出反映他们时代的美学。这使他们喜欢用两个颇有说服力的词汇来说明创造的辨证过程:构造的和既存的,二者综合的结果就是构成主义的真实性。对他们而言,“构造的”,即整个观念乃基于社会应用和方便的物质上的基础概念——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既存的”,即物质本身的自然倾向,在其构成和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条件的实现。这种观念在此后的“风格派”(de Stijl)或“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包豪斯、“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以及所有追求“抽象”的艺术中,都多少有所反映。

意象与抽象

“意象”与“抽象” 摘要时代在进步,各种文明的良性基因差异互动、多样共存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苦恼于究竟该怎样去“画”的问题。西方绘画中的抽象造型法则,难以满足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以及材料技法等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在油画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空白,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填补。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抽象”入手,在“无序”中理清头绪,从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中寻求共通性,以期为美术创作开拓出一片包融了抽象意识的意象造型空间。 关键词:意象意象造型抽象趋共性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在美术界,对于怎样去“画”、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画”等问题,一直是画家们讨论的热点。当然评判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笔者认为一幅“好画”,应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无声地诉说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客观物象的精神面貌,又具备着能够把观者拉入其中任意畅游的能力。这不仅是表现技法属于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那么简单,而在于能否明晰“意象”与“抽象”的内在关系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意象”和“抽象”造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油画创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意象造型法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图能够为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开僻出一条新的途径。一“得意而忘象”之中国传统审美法则 “意象”在古代主要指实体一方的内心与表象,而现今所说的“意

象”则是一个内涵精深、外延宽泛的概念。意象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感受和所描绘客体对象的统一,是游离于客观事物之上而又寄情于客观事物之中的一种可感的“意”。 1 儒、释、道思想的内在影响 “意象造型”理念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儒家思想是一直贯穿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条重要血脉。孔子及儒家代表人物把理性引导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不做抽象的玄思。这样势必“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见,在儒家思想中,艺术不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诉诸于感官愉悦与抒发伦理性社会情感并行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情感感受的哲学理念,使中国传统绘画远离忠实的模拟再现,强调意兴的表达。 相对于儒家而言,道家学说中玄之又玄、扑朔迷离的万物本源——“道”,又为文人逸士开辟出了一个返璞归真、浪漫不羁的创作意境。“道”是万物之始的混沌,又是万物变化的规律。绘画中的“道”可以在自然中求得,还要有以小见大、以简见繁的融会效果。特别是魏晋时代玄学兴起,绘画由“致广大,尽精微”(《中庸》)迈入了“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六朝·宗炳)的境界,对客体的描绘以“意化”为主,强调所谓“大道无形亦有形”的美学理念。

意象,抽象,具象

意象、具象、抽象的特点、区别。一只大象所画作品属哪种象? 一、特点 1)意象: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作品中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的手法。不符合客观事物象的比例,强调物象某种色彩,改变客观物象色彩关系,打破了惯常时空概念的美术作品。 2)具象: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并对物象的描绘十分具体透彻,基本属于视觉真实世界,物象比例,空间表现都符合规律,作品一般描绘比较严格,美术家的感情一般来源于真实情景中意境。 3)抽象: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应对于客观物象,它的形成来自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或者强调色彩,或强调观影等,表现作者对于各种单纯视觉元素甚至对于某种思想感情的审美感悟。 二、区别 1)从主客观讲,具象更加符合于客观规律,忠实于物象本身,而意象与抽象更加注重于主观因素,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作品中。也许象与客观物象不一样,甚至偏差很大,但作者是为了强调某种情感审美因素。 2)从手法色彩上讲,具象一般色彩多样,作者的描绘十分细腻,严格以客观事物为准,手法严谨,而意象相对来说色彩分布不均衡,作者以主观形式描绘,手法较为随意,其作品效果对于具象更随作者自己的意愿,通过其图像意境来表现图像所要传达的意义。而抽象则是将这种随意性扩大到一定极致,并不在乎象是否能够被观者看出是某种具体物体或某种意境,只是通过其强调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 三、我认为大象画的画属于抽象 原因:①具象是指作者通过观察其客观物象规律,严格细腻地描绘其作品,以一只大象对于外界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程度是不可能准确地将其物象在客观规律中的形式表现出来。②意象是指作者注重内心的感情渗透,作品中往往采用了某种手法来夸大其客观物象,去打破其客观规律,其作品能够被某些高水平观者理解,大象在作画时也许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大象本身不能以客观世界表现其意境,也不能故意采用某种手法去表现,不能被他人理解③大象是以自己的主观世界去表现,是其独立主观意义,是一种抽象的美感。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关于意象的抽象思维 绘画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一种把感性形象和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 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得以进行下去的媒介就是意象。既然 思维活动是通过意象进行着,那么,大多数这类意象必定是高度抽象的,因为思维大 多数是在高度抽象水平上进行。所以作为具象与抽象中介的意象与抽象的关系更值得 我们去探索。 关于抽象、具象以及意象之间的论述,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抽象与具象的探讨, 作为两者中介的意象似乎很少有人从本质上以哲学的角度来论述,只是偶尔会从造型 或意境方面去解释意象。那么我们今天所提及的意象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有待 于我们从它的本质及其在思维中行使的功能方面去体会,了解。 具象、抽象及意象三者是从表现内容与事物的自然的近似程度来区分的。意象, 一般是从抽象和具象两个正好相反方向上揭示世界的,即可超越“实陈事物”领域(比之 抽象),又可以位于那些专门再现事物的活动的抽象“作用力模式”之下(不如其抽象)。 它们实际上处于两者之间,成为接通这二者的桥梁。 一种意象在描绘某种事物,它自身又比被描绘的事物“抽象”一些,则该意象便会 成为这种事物的“画”。作为“画”的意象“总是捕捉被描绘事物或事件的突出性质,加以 再现。作为忠实复制的物象的绘画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与原物酷似的意象并不能把 事物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 当意象不如它代表的概念或观念抽象时,就成为这种观念或概念的符号,就是一 种较为抽象的观念赋予可见的形体。在艺术中,最理想的形态是那种不太逼真,但又 与画家想要表达的观念相同构的意象。这种意象不仅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媒介,或者说,就是思维活动自身的血肉之躯。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意象总是同时行使绘画和符号两 种功能。 假如某种意象被选择出来作为一种记号,它就只能作为一种间接的媒介使用,因 为它的作用就是使人看到它就想到它代表的内容。这就是说,记号与它所代表的东西 之间在彤态上并不相似,因此它自身不能作为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媒介。意象还可以 用于“描绘”事物,而当它描绘的事物在抽象性方面低于这一意象自身时,这种意象就 成为这些事物的“绘画”。作为绘画的“意象”“总是捕捉所描绘事物或事件的某些有关性

具象与抽象——从具象到抽象

具象与抽象——从具象到抽象 设计者:上海市兴陇中学凌峰教学设计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绘画概念,但不很成熟。他们能接受抽象绘画,但往往认为抽象绘画很简单,甚至无聊。在学生中很多同学知道毕加索是伟大的画家,但为什么伟大说不清楚。因此,了解抽象艺术的审美价值,了解抽象方法和抽象过程,在实践中体验抽象的艰辛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区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作品,认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创造了不同的形式感,表现了人类不同的精神世界,能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分别拥有互相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了解抽象中的简化方法,并能运用简化方法展开创作。 过程方法:欣赏具象、抽象的绘画作品和毕加索的“公牛”短片,尝试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形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陶冶审美情操,通过创作抽象美术作品体验画家绘画的艰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创造了不同的形式感,表现了人类不同的精神世界,了解抽象中的简化方法,验画家绘画的艰辛。 ●教学难点:并能运用简化方法展开创作。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演示软件,学生准备马克笔、毛笔和水笔以及彩色铅笔和铅画纸。 五、教学过程 1、欣赏1幅具象艺术作品,思考具象作品美在哪里?

《父亲》 2、欣赏1幅抽象艺术作品,思考抽象作品美在哪里? 《梦》 3、再次引导学生从具象绘画6要素来比较分析作品:

师:是否所有抽象作品都不注重空间感?是否所有抽象作品都有思想感情? 注意:并不是所有抽象作品都如此,如达利的很多作品强化空间感。 蒙特利安的作品更强化形式美。 (介绍两位画家的作品) 4、问题引入: 抽象作品与具象作品主要区别在哪里? (夸张和简化) 简化是否等于简单? 5、欣赏毕加索《公牛》影片 6、观看影片后有什么感受?简化要注意什么? (抓住、突出最主要特征) 7、练习 以兔子或马为主题进行简化练习

具象抽象与象征

具象抽象与象征 ——泛论绘画形式因素及结合 李福岩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具象与抽象,是绘画领域的两个表现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就二者不同的特质运用到绘画中进行多方位探讨,包括概念与应用,而象征又是结合二者因素的好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方式,以试打破当今绘画领域只运用单一手法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弊端,从而使绘画艺术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关键词]具象、抽象、象征、形式因素、改变、转换、多元化。 正文 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或由此分支出其它的绘画手法与形式。 架上绘画走到今天,具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基本上还是以“写实”来体现客观世界为首要的表现形式,但已远不是历史上被狭义地理解为简单的再现“写实”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与定式。简言之,那种将“写实”奉为绘画艺术唯一正宗的老式教条主义也早已被多元的形式格局所打破,这已被一百年来无数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所证明。而抽象的意义,顾名思义是具有独立性质和意义的抽象形式符号(如色彩、形、点、线、笔触)所组成的具有巨大精神价值及审美取向的绘画作品。其价值在当今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其方式是与写实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物象及写实中抽离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 绘画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门类。从中外艺术史上看,一件绘画作品,一个画种,不论它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它总是要表现某种内容,表现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种创作理念。那么在作品中,一般是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二者没有截然分开。因为除了创作中心构成是研究创作的因素之外,表现手法也是决定艺术作品优劣

的主要体现,因为表现手法及手段是艺术作品运用艺术语言的总体风格,如果表现手法不同,那么绘画作品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才产生了绘画上“具象”与“抽象”等表现手法及形式因素。 具象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写实性较强的绘画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其占主统地位的历史相当漫长,也是架上绘画的主要风貌。具象的绘画形式,其特点主要是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式与人的直观所见近乎一致,人们根据自己已经习惯的视觉经验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具象风格作品所展示的画面物象是什么,然后就可根据具象图象的描绘,审析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审美等。所以,具象表现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直达性,真实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正如韦启美先生所讲的那样:“体现了画家的真诚感情和表现了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和审美价值”。① 具象艺术历史悠久,而且范围也极其宽广,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不说明什么,只是表达一种形式,而且是在抽象艺术尚未兴起的时代是作为绘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经久不衰。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构成作品抽象形式的符号也很多,但主要是以具有独立性质与意义的结构线、形、色彩及笔触等最为重要,因为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类型及内在真实的认识与表现,是对一切可视形象感知,确定和发现具有一般性和象征意义时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人们在欣赏抽象绘画作品时,不能用看具象作品时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作品中图象与真实生活是否相近,它只能通过那些诸如线条,色彩等符号体系去品味其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指向和内涵,因为抽象艺术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精神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现实客观物象的直观形象,甚至完全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所有能够按正常视觉所能接受的物象体质,而且是包含了艺术家个性和主体情思的文化含量和精神理念。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图形和色彩,在人们的直观视觉经验里已找不到那种可以习惯的视觉语言。它要求欣赏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方式去解读具有抽象意味的艺术作品。 抽象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是不可见的事物形象。绘画形式上的抽象,抽象

走进抽象艺术

《走进抽象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2、理解抽象艺术的表现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结合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通过抽象艺术以及代表画家,代表作品的欣赏和了解,培养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艺术之美。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如何欣赏抽象艺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前两节教学内容,欣赏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作品的同时讲解其艺术特点。那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抽象艺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我们面对一幅抽象作品时有因为看不懂而排斥,不知道怎么欣赏,因为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是否和生活毫无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出示课题,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和设疑引起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兴趣和想像 (二)讲授新课 美术史上第一幅抽象画是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创作的,他在回忆其抽象创作的契机时说:“有一天傍晚,我回到画室,突然间看到一幅闪烁着内在光辉,栩栩如生,活跃画纸上的画,令我震惊!当我走进仔细看时,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画作倒置罢了!翌日,在白昼的光线下,我把画放正,昨日的那种美感竟消失了。画面上只留下一些‘无可名之形’?此事给我莫大的启示:即当画面的形象和色彩依附于自然主题时,观赏者总会在画面上寻找他画的是什么,而忽略了形象和色彩固有的特质和功能”。 总结抽象艺术的含义: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一)两位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活动一:展示美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分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简介两位画家的生平,指出蒙德里安创造出了一种视觉音乐, 康定斯基注重了音乐与色彩结合.)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定义及两种形态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作品赏析《即兴31号》 结合音乐《交响曲》感受热抽象的情绪表达和对康定斯基的了解。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

国画中的抽象与具象

抽象与具象——中国国画观感 一直都很欣赏国画的作画风格,看似寥寥几笔就可以勾勒出一种意象,随性而充满哲趣。它不同于我们大学期间水彩或水粉写生的精心雕琢,也不必苛求那些“冷暖有别”、“颜色变化”、“色彩呼应”的条条框框。犹记得今年7月我们在西双版纳写生时,王诚浩老师刷刷几笔就描绘出了山水印象,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国画的魅力所在,并且想深入地了解它。 正值十一长假,和父母来到北京798艺术中心,近距离观瞻了吴冠中先生用点线泼墨而成的《点线迎春》,也欣赏了笔墨奔放洒脱,抒发着对美丽中国真情实感的《雪域飞泉》。联系课上所学,不禁有感而发。 国画创作是写意的,自由而感性的,它同大部分艺术作品一样,提神、养心而塑造品格。它可以天马行空地抒发、宣泄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情感,也可以使某一事物通过艺术的加工跃然纸上。一直以来偏爱那些写实主义的唯美或精致,喜爱曹勇先生细腻而又动人肝肠的极致画风,却对抽象表现绘画颇感不解——为什么一幅用蓝色铺满,上面有两点白色的画作可以卖上几十万元?为什么那些由点、线、面组成的像是随意涂鸦的画可以成为传世珍宝? 看得多了就会在想,国画中的具象性与抽象性是对立的两方面吗?它们缘何而起又是怎样和谐共存的呢? 想起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话,“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似乎可以解释国画中具象与抽象的区别——就是像与不像。具象的作品往往看上去明确的像什么,而抽象的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形象,因此比较难理解或者可以有很多理解。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是抽象的,它们不受传统笔墨成规的局限,因而有一些杂乱、不受约束的味道。老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观点有三:一是“形式美”,二是“风筝不断线”,三是“笔墨等于零”。他的作品中有“吴氏山水”招牌式的繁密曲线,也有用侧锋横笔的块面构成来表现山势的奇崛。康定斯基说过,“线是一个点在一种或多种力量下的通道,力量不同作用使之呈现为各种的形态”,“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如此再去细细品味他的画作,会发现老先生的笔墨是自然而成的,是充满张力、富有感情的。他是用感情产生笔墨,而不是用技法支配感情——我想这也是国画作画的至高境界吧。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通过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本课的内容有:(一)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的(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二)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三)抽象艺术的艺术美。(四)抽象艺术的感知和创作的条件。二、教学对象分析:在第二课中已经接触过抽象艺术,第三课和第四课也学习到了具象和意象艺术,在对抽象艺术的判断及从艺术语言的理解与鉴赏的方式方法应该有一定基础。但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语言,其特点及艺术美相对难以分析把握准确。三、教学环境分析:使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采取体验及半自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协作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课堂上结合其他领域如音乐等多媒体音频视频,帮助领悟抽象的魅力所在,将教学成果及反馈呈现,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四、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体验感受抽象艺术的表现力,在思考的过程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从探究法从体验的过程理解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利用练习法尝试感受及表述对抽象艺术的创作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通过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 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3.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文化,利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简单概念,冷热抽象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辨别,体验抽象艺术的创作情感。教学难点:1、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2、理解分析抽象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规律,并尝试运用抽象艺术进行情感的表达。六、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体验练习法。 二、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美术鉴赏3-5课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异同点

高中《美术欣赏》3-5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高中《美术鉴赏》3-5课教学目标是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具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具象”就是有具体的形象,但这样解释并不确切。在英语中,“具象艺术”被表述为figurative art,意思是“比喻的艺术”或“用图形表现的艺术”,这表明“具象艺术”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的图形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事物。显然,这种图形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须是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看出它所代替或比喻的那个事物。为了做到这一点,具象艺术采取了模仿的办法,并且为了使模仿成功又创造出一系列诸如透视、解剖、明暗、比例等方法,这样,具象艺术就成为一种艺术家尽量放弃自身去接近客观事物的艺术了,这是“具象艺术”的最初或者说最本源的意思。至于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具象艺术。 意象 从字面上说,所谓“意象”即“意欲之象”、“意念之象”,或者说“主观之象”,就是艺术家所感觉到的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样子,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让我们去观看或鉴别所有的“意象艺术”了。从这方面说,意象艺术家就不是尽量放弃自己去接近或模仿客观事物,恰恰相反,他要与客观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距离上他才能独立于他所表现的对象,并产生他自己的“意象”。但从此可以看出,意象艺术的前提还是依赖于客观对象的,这一点和抽象艺术就不同。 抽象 所谓“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一般人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以为抽象就是把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抽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抽象艺术中有的是对客观形象的简化和抽离,而有的则与客观形象完全无关。所以有人认为“抽象艺术”这个概念并不准确,他们就从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角度出发称抽象艺术为“非具象艺术”(non-figurative art)或“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不过出于习惯,人们仍将不表现任何客观形象的艺术统称为抽象艺术。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目的。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415厘米×7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筌(五代)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择端(宋) 《王时敏像》(中国画) 曾鲸(明)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罗马多利亚美术馆藏完成原作)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货郎图》(绢本设色,25.5厘米×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宋) 《石工》(油画,160厘米×259厘米,1849年,原藏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已毁)库尔贝(法国) 《血衣》(素描,100厘米×150厘米,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藏)王式廓 《蒙娜丽莎》(油画,77厘米×53厘米,1503—1505年,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33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 《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931厘米×610厘米,1805—1807年,巴黎卢浮宫藏)达维特(法国) 《占领总统府》(油画,165厘米×320厘米,197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陈逸飞魏景山 《夯歌》(油画,1957—1962年,165厘米×320厘米,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藏)王文彬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所以本课的目的就是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因为任何艺术都存在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而且有的意象艺术也可以是具象的,这就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强调意象艺术在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以及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圣维克多山》(油画,65厘米×81厘米,1904—1906年,美国,纽约,私人收藏)塞尚(法国) 《马蒂斯夫人像》(油画,41厘米×32厘米,1905年,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藏)马蒂斯(法国) 《呐喊》(油画,91厘米×74厘米,1893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藏)蒙克(挪威) 《内战的预感》(油画,100厘米×99厘米,1936年,私人收藏)达利(西班牙) 《星月夜》(油画,72厘米×90.5厘米,188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凡高(荷兰) 《鹌鹑图》(纸本彩墨)朱耷(清)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129.2厘米×121.9厘米,195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藏)培根(英国) 《说唱俑》(雕塑,汉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年) 高更(法国) 《湖滨山居》(中国画,1947年)黄宾虹

对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

对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 摘要:具象和抽象都是艺术绘画的重要手法,二者关系密切,相互映衬、相互依存,对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的转换,可以勾勒出不同的艺术绘画容和解读出丰富的绘画艺术思想。具象之物象具体形式的表达,抽象对于物象的创新和扭曲夸的表达。只有对于二者真实的把握和运用,才可以真正的让绘画作品焕发出艺术的魅力,才有助于更新艺术观念和培养绘画的创新精神。本文基于对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转换的思考,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于绘画主题表达和意境创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比较,增强对于绘画艺术手法的了解,推动该绘画主题表达中对于具象和抽象的认识,进而增强自身对于这两种重要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驾驭。 关键词:具象;抽象;图形转换;艺术 Reflections on the figurative to the abstract graphic graphics conversion Abstract: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art paintings are an important way,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interdependence, for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pictures of conversion, you can outline the different paintings and interpret the contents of a rich artistic painting ideas. Figurative images of specific forms of expression, abstract for innovation and distorted images of exaggerated expression. Only true for both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it can really make paintings full of artistic charm, it help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art and creative spirit of painting. Based on Reflections on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pictures conver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mportance of both expression and mood for painting theme

抽象与具象-2019年文档

抽象与具象 作为时代产物的20 世纪西方美术, 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 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19 世纪末即已开始流行的“绘画不作自然的奴仆” , “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 , “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 , “为艺术而艺术” 等观念,是20世纪西方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距离: 艺术和自然形象的距离。20 世纪的主要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这两者的关系,在这种探讨中, 西方兴起的主流美术思潮和流派否定描绘具体物象, 主张抽象。 一20 世纪西方美术的主流――抽象抽象绘画不是一个画派、 一种风格或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 而是一种思潮,一场扩展以至改变人们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 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革命。抽象艺术作为20 世纪西方美术中的主流,发轫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继而蓬勃开来, 征服了欧洲和整个西方世界。抽象绘画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它是在现代突飞猛进的科技, 强烈改变着人们的认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 高度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强刺激、标准化支配压迫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加之具象绘画由于技艺过于成熟, 又没有新的时代精神引领它往前发展,出现僵化等大背景下, 绘画艺术摆 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这一传统形式, 是合乎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抽象绘画是对传统具象绘画的叛离和反动。无论是初期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纳比派, 还是后来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抽象风格派、行动绘画、极简主义等。尽管这些抽象绘画在不同方向上都各自追求极端, 或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 或完全舍弃自然对象, 以纯粹形式构成纯抽象,以致形成种种风格、流派, 但它们都摒弃了长期以来的具象造型语言, 完全放弃了对真实对象的描绘和再现, 排除了绘画中的情节、历史、文学性等具象内容, 均以不同的抽象方式表达对现实、具象世界的背离与拒绝。它们都使用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线、形、色及其组合构成画面, 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视觉, 把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这些原来的绘画元素, 上升到绘画的主题的高度。绘画的核心成为这些元素的自我表达和组合。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绘画史上20世纪最具意义的革命。严格地说, 抽象绘画在艺术界享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成为超越国界、普及至全球的一种世界主义精神。 二20 世纪西方美术中具象与抽象共同存在 20 世纪的西方美术实质上是抽象与具象共同存在的。抽象绘画的丰富与发展, 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具象绘画, 也不意味具象绘画的过时和将被抛弃, 它们只是不同形态的绘画语言而已。抽象和具象都有其存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看, 抽象绘画对个人内在而无形态可视的思维、意念、情感等情绪感受的表达, 更胜于对人物由心理至表象的具体刻划。正因为抽象艺术运用的这种情绪化的非具象语言,就更能把握个性化的独立语言符号, 达到准确表述其心绪感情、人的生命

关于具象意象意境

关于具象、意象、意境和意境营造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具象 具象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具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第二节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同样,“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 就是意象。又比如:“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 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是经过作者经过思考、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诗词界,对于“意象”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说,那就是认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写作构思时的意中之象。这就是说,一些物体本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龙”、“凤凰”、“麒麟”,“神仙”、“阎王”、“孙悟空”等等,还有传说中的其它一些禽兽,把这些东西写进诗里边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物体是有的,也许是这里原本有的,可是这位诗人去的时候却没见到。为了服务主题、营造意境的需要,诗人将它也写进去了,这也就成了“意中之象”。比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我们都很熟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围绕这首诗中的“乌啼”与“江枫”、“夜半钟声”,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乌鸦日落则寐,夜晚是不会啼的,月落霜起时已近天晓,乌鸦怎么会啼叫呢?有人认为枫树怕湿喜干,河边是不会生长枫树的;还有人认为唐代佛寺没有半夜敲钟的情况存在。其实,这也就涉及到了诗歌的意象问题。诗人做诗词,往往靠联想,他会把一些眼前并不存在的形象写进诗中去,以提高作品的意境。我们假设张继夜泊江中时并没有看到江边有枫树,也并没有听到乌鸦啼叫,而且他也没有听到什么寒山寺的钟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作中将这三样东西“借来” 写进他的《枫桥夜泊》诗里去。乌鸦夜啼会给人带来一种忧愁的情绪和恐怖感,我们民间不是常说“乌鸦啼叫没好事”吗?不是说谁说了不吉祥的话他就是“乌鸦嘴”吗?实际上“乌鸦夜啼”只是诗人渲染客旅愁绪的一个意象而已。至于说枫树不会生长在潮湿的河岸,这种推测是错误的。芦溪镇仁里村小街东侧的河边上就生长着一株比较大的枫树,我前几年特意去看过,这株枫树还在。 第三节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格律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

对绘画的具象与抽象不同表现的思考

对绘画的具象与抽象不同表现的思考 浅析绘画的具象与抽象的关系 具象表现绘画一词是法国艺术评论家让·克莱尔在1975 年法国策展中使用的,他用这个词来形容欧洲一批“画家中的画家”,来概括那些认真观察细微真实的事物,注重表现视觉真实和精神的画家的作品特征 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的,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人类早期绘画并不注重抽象这一概念。在古代中国,画家们崇尚写实,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并提出“实对”“览之若面”和“以形写神”,“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等观点。在早期西方也是一样,人们研究了透视、解剖、光影等科学规律,将它们与艺术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写实成就。而后来东西方都接受了抽象画法,并以西方更为突出,并对东方绘画产生重大

影响。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艺术,总的趋势是从具象到抽象和多元化,也是从对抽象的无意识走向对抽象的认知和运用的过程。这是随着对社会和艺术的认知而必然产生的变化。 具象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抽象画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具象化便于理解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但是表达会收到一些局限,而抽象画虽然不易理解,欣赏水平低还有可能看不懂但抽象画可以更自由的表现作者情感没有过多的客观因素制约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应当注意的是抽象并不是信笔涂鸦,而是经过长久写生创作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概括性且具有哲理的艺术精华,没有很多年的绘画经验和艺术修养是不可能创作出抽象作品的。 抽象画虽然已被世人所接受但是这不意味着单纯的抽象画 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绘画艺术,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实际上抽象和具象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人们总是喜欢将具象和抽象对立起来,很少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实在具象的事物中本来就存在很多抽象的因素,具象绘画中离不开抽象性的存在,具象性和抽象性始终并存。无论在哪种具象绘画风格的作品中,都有抽象性存在的独特方式以及其所表达的特殊审美意义。

抽象艺术产生与抽象艺术流派的特点

抽象艺术产生与抽象艺术流派的特点 /h1 美术作品大体上有三种表现形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是雅俗共赏的,因为它们通过“ 形象”再现了客观世界。对于喜欢正统油画的人来说, 他们更喜欢细腻、精致、唯美的具象艺术作品,而对既无“ 形”又不“ 像”的抽象作品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觉得无法理解。“ 抽象”这个词拉丁文为abstraction. 它的原意是排除、抽出。美术作品中的抽象有感觉抽象、符号抽象和形式抽象。以下我谈谈对抽象艺术诞生和抽象艺术流派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1 抽象艺术是一种平面化的过程 抽象艺术的诞生是由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音乐、社会分工精细化、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等多种综合因素共同造就的。广义的抽象艺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绳纹、漩涡纹和几何纹等图案中就已经表明了人们对这种艺术的理解,我国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大量的陶器纹饰、南美洲的露天岩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窟的原始壁画也说明了这一点。后来,人类艺术的发展体现了对生活实践的客观事实的展现, 人们甚至发现了美术的审美价值高于实体价值,艺术家们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也正以此来体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基本确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他从早年画的非常写实的村舍、淡紫色的森林到1911 年受立体派的影响画出作为本世纪绘画中对确定主题进行不断抽象化的唯一组着名的画《树》,逐渐把树林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作品。他

把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非原色(黑、白、灰)上,用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所以人们把他这种抽象画叫做“ 冷抽象”,以区别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俄国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艺术特征。 2 抽象艺术是色彩和形式的和谐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家通过节奏和旋律来表现自然世界和人间的喜怒哀乐而征服了人类的听觉。艺术家们尝试着把如同音乐这样的听觉艺术效果,运用于美术艺术创作之中,构建一种用纯粹的色彩和形式来组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视觉效果。抽象艺术的先驱俄罗斯“ 热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就是一个用另一种眼光创造艺术的天才,他试图通过造型艺术家、文学家和音乐家的共同参与协作来对现代造型艺术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色彩和形式的和谐完全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后来,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蓄的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象“ 构图”“ 即兴”“ 抒情”等等。他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即用形式和色彩本身构成一种足以表达内在情绪、足以沟通观者心灵的语言因素,如同音乐之声音可以直接诉诸心灵一样。 3 抽象艺术是工业时代的视觉艺术 二十世纪艺术空间出现了纷繁创新的面貌, 所有人都求新求变。但是变得太多太快,所有人都迷茫、困惑,美术到底要表现什么?原来中产阶级享受的缓慢地、平面地、抒情地田园风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地、直线地、起伏大地工业文明、呈几何增长的资本文明和资本积累,大工业生产代替了原来手工制作。“ 快餐”、“ 快富”、“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艺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

试论西方现代美术中的具象与抽象论文关键词:抽象具象对立互补 论文摘要:现实世界处于两难境地,出现抽象和具象艺术的对立与互补。精神、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如何把这种抽象具体化,艺术家采用熟悉的具象的形态的组合来表现抽象的内涵。西方现代作品中的抽象元素与具象元素大多难以简单地用概念划分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他们处于一种变化的统一的状态。 在西方现代美术的范围中去划分作品的风格,从概念上大多以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来比较。其中的抽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较大幅度的变化或完全偏离自然对象原有外观的艺术:其中的具象艺术一般是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总体上类似或极为类似的艺术。抽象艺术发展自具象艺术,源于具象艺术,抽象的本义是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元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元素的提取。在美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共同构成一对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西方现代美术中的抽象和具象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的对立和互补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一、印象派中主观具象的发展 印象派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西方美术界对艺术的认识,同时对西方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象派画家用科学理论

中新发现的新色彩理论,观察到物体本身并没有永远固定的色彩,颜色随着与时间而不断变化。作品表现的不单单是物体本身的色彩,而是光线在物体表面呈现出的变化,表现的是画家的主观视觉世界。是在具象的物体基础上发挥主观的视觉感受,作品描绘的是具象事物,但色彩上呈现的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多少夹杂着抽象的因素。 后印象派不满意印象派过于依赖感觉和自然,流于瞬间,他们认为光靠眼睛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后印象派的绘画是在大自然的面前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自然中短暂瞬间效果的快速记录。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再刻意表现光线,而是强调主观感受,主观感受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印象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立体主义、原始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美术流派的观察方法和风格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抽象与具象 在近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西方现代,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但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复杂和严重。现实世界处于两难境地,出现抽象艺术和其象艺术的对立与互补。象征主义发起于法国,艺术家受高更的影响,反对写实主义,相信艺术是内心的召唤,情感和意念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出发点,随意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梦中所形成的象征符号。精神、情感是一种抽象的物资,如何把这种抽象具体化,艺术家采用熟悉的具象的形态的组合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