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题】最新部编本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西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

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

郁的另一基调。这时期,对七言诗的探索已经出现。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

太多。《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的。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

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这的确是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

深的玄想。

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集,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的记录,它的创作早

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

B.《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

年间的诗歌。

C.《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诗经》从

而成为中国诗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D.《诗经》在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

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文

学的源头。

B.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

了中国诗的转折。

C.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

苦闷郁的基调。

D.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最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

形式和技巧也渐趋成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楚辞体诗相较《诗经》而言,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

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B.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

推崇写实主义。

C.魏晋时的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对现实极为不满,谈玄论道只是他

们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形式。

D.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

它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实用类文本阅读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实用类文本阅读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

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

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

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8分)

7.请推荐你最喜爱的一首诗词,并陈述推荐理由。(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8~11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毋内.诸侯内:接纳

B.素.善留侯张良素:向来

C.吾得兄事.之事:事情

D.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9.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以

..遣将守关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

D.且为之.奈何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

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

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

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已过半百却壮志未酬的忧虑,

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

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E.“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

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13.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概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

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

的感叹“,

。”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3)《兰亭集序》中,“,。”两句彻底否定了老庄的

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长篙(gāo)皮辊(gǔn)溘死(kè)余音袅袅(niǎo)

B.踯躅(chú)喋血(dié)肄业(sì)义愤填膺(yīng)

C.翘首(qiáo)狭隘(yì)淇水(qí)脉脉含情(mó)

D.幽壑(hè)舳舻(zhòu)伶俜(pīng)百舸争流(gě)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斑澜峥嵘陨身不恤挥斥方遒

B.惆怅笙箫沧海一粟人为刀俎

C.翱翔竟争风华正茂博闻强记

D.榆阴旁徨图穷匕见甘拜下风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说:“我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

....”。

②一个国家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不然只能落到人为刀俎,我为

.......

鱼肉

..的地步。

③在全明星赛后,他改头换面

....,不再只想着传球,而是主动投篮,整体投篮命中率更是高达66.7%,完全找回了自信。

④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

....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⑤《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

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

....,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⑥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

河对诗人无所不至

....的关怀。

A.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国文明网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

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B.经过多年努力,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成为青海省环保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生态

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大全社会生态文明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C.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文艺繁荣兴盛—2017年西宁市学生戏曲大赛》决赛于11月19日在青海美术馆

群星剧场举行。

D.近日,温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黑客攻击窃取国内航空公司网站信息案件,窃取了

30 多万条航空票务类公民信息和大量账号、密码信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时说:“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

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B.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要选择到哪个窗口办业务时,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

说: “你想干什么?”

C.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不要两

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D.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好吧,既然诸

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

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退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匆匆,岁月会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往事会在我们心上留下痕迹。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有的痕迹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痕迹模糊,转瞬间就已消逝。斗的痕迹,令人愉悦,有的痕迹,让人怅惘……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西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B

2.(3分)A

3.(3分)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4.(3分)B

5.(6分)AD

6.(8分)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味,让人

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

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窝拉进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

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

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

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7.(8分)(明确所推荐的诗词给2分,陈述推荐理由酌情给0-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3分)C 9.(3分)A 10.(3分)D

11.(10分)

(1)(5分)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是我救了他(我使他活下来);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活”“今”“幸”各得1分,句意2分)

(2)(5分)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关”“备”“非常”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2.(5分)AE(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3.(6分)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表明观点给2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观点给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6分)(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每答对一空给1分,若有错写、缺写、倒写等问题的,该空不给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3分)A 16. (3分)B 17. (3分)D 18. (3分)C 19. (3分)D 20.(5分)

示例: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答出一句给1分,答出两句给3分,答出三句给5分)

四、作文(60分)

21.(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一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

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③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②见解新颖①材料新鲜④构思新巧⑤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特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背写现成文章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

展等级”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