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823电子技术基础13.15.17年真题

2020年暨南大学823电子技术基础考研初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更多考研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b16434425.html,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823《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共7个专业)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低频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近似计算,观察电路工作特点,结合理论,对电路本质特性能够理解和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一、简答题。(共20分) 二、分析计算题 (共60分) 三、设计题 (共40分) 四、综合题 (共30分) (2)内容结构 1、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约25分) 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约5分) 3、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约15分) 4、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约15分) 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约25分)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约30分) 7、信号的运算和滤波(约15分) 8、波形的发生与变换电路(约15分) 9、直流电源(约5分) 三、考查范围 1、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减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理想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 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稳压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3、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等效电路法),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上海理工大学考博复习参考书目

上海理工大学考博复习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1001 英语 《新世纪研究生英语教材--阅读B,C》戴炜栋,柴小平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02 俄语 ①《基础俄语》(1-3册)北京外语学院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②《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张智罗,高等教育出版社 1003 日语 《新编日语》(1-3册)周平、陈小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04 德语 ①《大学德语》戴鸣钟,高等教育出版社②《新编大学德语》朱建华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005 法语 《法语》(1-3册)马晓宏,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工程流体力学 ①《工程流体力学》,归柯庭 汪军 王秋颖,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②《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孔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2002 传热学 《传热学》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003 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李庆杨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4 高等光学 《近代光学》袁一方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2005 物理光学 《物理光学》梁铨庭,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①《传感器》 强锡富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 ②《非电量电测技术》严钟豪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二版 2007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及应用》(第1-4章,6章)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普通物理(光学) 《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程守洙,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仪器电路原理与应用 ①《仪器电路设计与应用》,郝晓剑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②《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赛尔吉欧。佛朗哥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010 最优化方法 《最优化方法》,解可新等,天津出版社,1997年8月 2011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刘炳初,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 2012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严广乐,张宁,刘媛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09月 2013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实验报告综合上

实验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求和、双端求和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输入端输入正负不同直流电压,测量大器的实际放大输出端V O的对应值,并求出电压放大倍数。 ,f=1kHz,测量输出端V O的对应值。求出放大器的实际 i 放大倍数。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输入端输入正负不同直流电压,测量输出端V O的对应值,并求出放大器的实际放大倍数。

,f=1kHz,测量输出端V O的对应值。求出放大器的实际 i 放大倍数。 ●在输入端(V X,V Y)输入正负不同直流电压,测量输出端V O的对应值。 4、双端求和运算电路 ●在不同的输入电压的情况下,测量输出电压的值,从而得到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相反,电压放大倍数为-Rf/R1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相同,电压放大倍数为(1+ Rf/R1) 3、反相求和运算电路实现了输入电压相加的功能,输出电压在一定情况下等于输入电压和。 4、双端求和运算电路实现了加法和减法运算功能。 5、积分运算电路可以进行波形变换。 实验三二极管的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熟悉EWB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应用 一、实验内容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测试 ●加正向直流电压 电路原理图: 数据分析:输入电压增大,输出电压也增大,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成正比。 ●加反向直流电压 电路原理图: 2、二极管的限幅特性测试 a)限幅特性电路a图:

823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823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适用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共7个专业)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低频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近似计算,观察电路工作特点,结合理论,对电路本质特性能够理解和应用。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一、简答题。(共20分) 二、分析计算题(共60分) 三、设计题(共40分) 四、综合题(共30分) (2)内容结构 1、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约25分) 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约5分) 3、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约15分) 4、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约15分) 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约25分)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约30分) 7、信号的运算和滤波(约15分) 8、波形的发生与变换电路(约15分) 9、直流电源(约5分) 三、考查范围 1、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比例运算电路,加减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理想运放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 2、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稳压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3、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等效电路法),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场效应管的交流等效模型,共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共漏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高等工程数学试题--2013-11-3工程硕士

中南大学工程硕士“高等工程数学”考试试卷(开卷) 考试日期:2013年 月 日 时间110分钟 注:解答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本题24分,每小题3分) 1. 对矩阵 A 进行Doolittle 分解的条件是 ; 2.设总体2212~(,),~(,)X N Y N θσθσ,从总体分别独立抽取容量为,m n 的简单随机样本 12(,,,)m X X X ,12(,,,)n Y Y Y 。记2,X X S 为样本12(,,,)m X X X 的样本均值与方差,2,Y Y S 为 样本12(,,,)n Y Y Y 的样本均值与方差,则12θθ-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3.如果2 113342 53,5351154 6 4Ax b A ??????? ? ==?????????? ,矩阵A ∞= , 利用Jacobi 和 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此方程组的敛散性情况是 ; 4.在进行二元方差分析时,当两个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时,需要进行重复试验,假设两个因子都取3水平,各种组合时试验的重复次数均为4,则体现两因子的交互作用的平方和的自由度是 ; 5.函数22 1212(,)y f x x x x ==,已知1x 和2x 的绝对误差限分别为1()0.1x ε≤和2()0.2x ε≤,则函数 值的绝对误差限为: ; 6.线性规划123123123123min 32..2363260,0,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 ?++≥??-+≤? ?≤≥-∞≤≤∞ ? 的标准形式是 ; 7.方程()sin(1)2 x f x x =+- 与()x x ?== 等价,由于迭代函数()x ?满足: ,可用迭代法求方程()0f x =的唯一正根* x 的近似值; 8. 设011n n a x x x x b -=<< <<=为区间[,]a b 的n 等分点,n T 和2n T 为定积分()b a f x dx ?复合梯 形公式,利用Romberg 思想写出复化Simpson 求积计算式 n S = 。 二、(本题14分)某工厂生产A 、B 两种产品,需利用甲、乙两种资源。已知生产产品A 一件 需消耗资源甲、乙分别为3吨、4吨,生产产品B 一件需消耗资源甲、乙分别为4吨、3吨。A 、B 产品每件产值分别为1、2万元。工厂现有甲、乙资源量分别为120、120吨。 (1) 建立工厂安排生产使总产值最大数学模型。 (2) 列出并利用单纯形法求工厂的最优生产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电路笔记dxja11_1

第11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1-1图的概念 1,图(线图):以G 表示支路,节点分属不同的集合。 2,有向图: 标出支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图。 3,连通图:任意两个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由支路构成的路径。 4,子图: 若图G1中所有支路和节点都属于图G ,就把G1称为G 的子图。 如图11-1(b)、(c)、(d)、(e)所示的图都是图11-1(a)所示图G 的子图。 (a) (b) (c) (d) (e) 图11-1 图G 与其一些子图 §11-2 回路、树、割集 一、 回路:在图G 中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一个回路,但每一个节点上仅有两条支路相 连 例如:

(a) (b) (c) 二、树 1,定义:在连通图G中,把所有的节点连通起来,但不包含任一闭合路径的部分线图称为一棵树。 ①含所有节点,②不具有回路,③连通的,④为G的子图。 56 6 5 (a) (b) (c) 56 5 5 (d) (e) (f) 电路的图G如图(a)所示,图(b)为图G的一棵树,图(c)不是图G的树(未含所有节点);图(d)不是图G的树(出现了回路);图(e)不是图G的树(不是连通图);图(f)不是图G的树(不是图G的子图)。 2,树支: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数支。 树支数=n-1=独立节点数

3,连支:不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连支。 连支数=b-(n-1)=独立回路数。连支的集合称为余树、补树 三、基本回路:在图G 中选取一棵树后,由一条连支及相应的树支所构成的回路称为该树的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 1. 基本回路数=连支数。 2. 基本回路的KVL 方程相互独立。 3. 不同的树对应于不同的基本回路。 四、割集:图G 中所有被切割支路的集合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称为割集。 1,移去所有被切割支路时原图成为两个分离部分。 2,留下任意被切割支路时,原图依然连通。 注意:每一条支路只能被切割一次。 割集意义下的KCL 方程:0k i =∑ 穿入割集时取”-”,否则取”+” 五、基本割集 在连通图G 中选取一棵树后,由一条树支及相应的连支构成的割集称为该树的基本割集。 1,基本割集数=树支数=独立节点数。 2,基本割集的KCL 方程互相独立。 3,不同的树对应不同的基本割集。 如图(a)所示图G 中,如果选支路2、3、5为树支,则基本割集组为Q 1(1、2、4),Q 2(4、5、6)和Q 3(1、3、6),如图(b)所示;如果选支路2、3、4为树支,则基本割集组为Q l (1、3、6),Q 2(1、2、5、6)和Q 3(4、5、6),如图(c)所示。 5326

823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3 科目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种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的分析电路的原理、计算电路的参数,并能灵活的进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中(大)规模数字电路的应用。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一)半导体器件 1、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本征半导体;PN结; 2、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和半导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3、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和稳压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4、半导体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5、场效应管:(1)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2)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 (二)基本放大电路 1.三极管放大电路:固定偏置、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理解图解分析法,重点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微变等效模型、自给偏压电路与分压式偏置电路;基本共源电路的组成、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基本共漏电路及其静态、动态分析。 3.差分放大电路:组成、抑制零漂的原理和信号的三种输入方式;共模、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差放电路的四种输入输出方式、双端输入双端输

出方式和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电阻和带恒流两类长尾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三)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3.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4.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 1.反馈的基本概念及有无反馈的判别。 2.反馈的方框图表示法及闭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反馈深度、环路增益的概念。 3.反馈类型和极性的判断:瞬时极性法判断正反馈与负反馈;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及其判别方法;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及其判别方法;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判断方法。 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动态估算。 (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运放的线性工作区、理想运放模型、理想运放分析法(虚短、虚地、虚断);信号运算电路:反相、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反相、同相求和运算;减法运算;积分、微分、对数、反对数运算电路、有源滤波电路。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特点;电压比较器:过零比较器;单限比较器;比较器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滞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 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一)数字逻辑基础 1、熟练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相互转换规律;

软院11年11月6日高等工程数学试题(山西移动)

软件学院2011年工程硕士研究生 高等工程数学期末考试题(山西移动班10月)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 有8个人围圆桌而坐, 其中两人不愿坐在一起, 不同的就坐方式数为 . 2. 设多重集B {2,,32}a b c d =,, 将B 中所有元素进行全排列,不同排列的个数为 . 3. 方程121015x x x ++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等于 . 4. 集合{1,2,3,,}(3)S n n =>的全排列中至多有3个元素在原来位置直的排列数为 . 5. 从集合{1,2,3,,15}S =中取出5个数, 要求取出的数没有两个是相邻的, 则不同的取法数为 . 6. 若,,,a b c d 为整数,,c a d b >>,则从格子点(,)a b 到点(,)c d 的非降路径数为 . 7. 设群11(,)Z ?中乘法为[][][]x y xy ?=, 则元素[7]的逆元素1 [7]-= 8. 剩余类环10{[0],[1],[2],[3],,[8],[9]}Z =的零因子是 . 9. 设域2F Z =,在[]F x 取多项式3()1p x x x =++, 则域[]/(())F x p x 中元素x 对乘法的阶为 . 10. 一个连通的(,)p q -图是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二(10分). 求(1)由1,2,3,4,5,6组成的各位数字互异的4位偶数的个数;(2)求由1,2,3,4,5,6组成的大于35000的5位数的个数. 三(10分). 求解递推关系 1230124520(3),5,7,12.n n n n a a a a n a a a ----+-=≥??===? , 四(10分).由1,2,3,4,5,6,7组成n 位数,要求1,2出现偶数次,3,4出现奇数次, 5,6,7没有限制,求这样的n 位数的个数. 五(10分). 设N 是任意一个正整数. 试证明: 必存在由0和3组成的正整数, 该正整数能被N 整除. 六(10分). 设有n 个标号球, 放入k 个标号盒. 试求: (1) 要求每盒不空时的放法数; (2) 盒允许空时的放法数; (3) 由此证明等式 2222(,1)2!(,2)3!(,3)!(,).123n k k k k S n S n S n k S n k k k ????????++++= ? ? ? ??????? ?? 其中2(,)(1,2, ,)S n i i k =表示第二数Stirling 数. 七(10分).设(,)G 是一个半群. 证明: 若下列条件满足,则(,)G 作成群.(1) (,)G 中有左单位元e : ,e a a a G =?∈; (2) (,)G 中任一元素a 有左逆元1a G -∈: 1a a e -=.

南京理工大学电路实验论文

裂相(分相)电路的设计及其电压、功率与负载关系的讨论 南京理工大学XXXX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Multisim14.0仿真设计软件模拟的裂相电路。设计将单相交流源分裂成分裂成相位差为90°的两相电源和相位差为120°的对称三相电压电路。研究其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曲线并且论证了当负载为空载时功耗最小。最后讨论分相电路的用途。 关键词:裂相电路单相电源多相电源负载电压功率 引言:分相电路可以把交流电压源分裂成具有相位差的多相电源,而多相电路性能稳定,与单相电路相有很多优越性,裂相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电源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性质负载时电压的变化。 正文: (1)实验材料与设备装置: (2)实验过程与结果讨论:

一、将单相交流电源(220V/50Hz )分裂成相位差为90°两相电源。 实验原理:把电源Us 分裂成U1和U2两个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为RC 分相电路中的一种,它可将输入电压Us 分裂成U1和U2两个输出电压,且使U1和U2的相位差为90度。电路原理图如图1,图2。 图1 图2 图中输出的电压U1和U2分别和输入电压Us 为: Us U 1=2 )11(11C wR +(1) Us U 2=2 )221 ( 11C wR +(2) 对输入电压Us 而言,输出电压U1和U2与其的相位为: Φ1=-tg 1 -(wR1C1)(3) Φ2=tg 1 -( 2 21 C wR )(4) 或 ctg φ2=wR2C2=-tg(φ2+90°)(5) 若 R1C1=R2C2=RC (6) 必有 φ1-φ2=90°(7) 一般而言,φ1和φ2与角频率w 无关,但为使U1与U2数值相等,可令 wR1C1=wR2C2=1(8) 实验过程: 1、根据上面的原理要求设计出电路图,如图三。空载时的输出波形及电压如图4,图 5

现代电子技术心得体会

现代电子技术心得体会 篇一:现代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及电子智能化时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深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借助云计算技术,可以很轻松地进行融合,使随时随地地传输调用这种数据能力、计算能力成为现实,并且编织成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网络,完成充分的资源整合。因此,云计算使三网融合的到来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服务方式,向外部用户提供具有伸缩性、弹性的IT服务。一方面是伸缩性:当你需要IT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时候,你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另一方面是弹性:当你需要计算能力迅速扩大的时候,你仍然可以通过原有的系统得到这个能力。即云计算服务,像软件平台、基础设施一样,都通过互联网采用按需和自助方式提供。 所以说云计算包括三个层面:最基础的是基础架构及服务,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都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得到服务。第二是平台及服务,云计算的强大就是他做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可以自由利用这个平台去开发我们所需的东西。第三个层面是软件的服务,比如微软Office,我们可以购买

装到计算机上使用,也可以通过云计算订购方式来使用。 除此之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科技、工业、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新应用,使这些行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篇二:现代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综述 模拟电子技术研究专题 现代电子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发展和应用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任希 时间 XX年3月6日 目录 1 智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 (2) 2 智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 (4) 传感器 ................................................ ................................................... . (4)

现代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复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熟悉下列定义、概念及原理: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空间电荷区、PN结、耗尽层,导电沟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晶体管与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及三个工作区域。 (2)掌握二极管、稳压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 掌握其应用。 (3)了解选用器件的原则。了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1)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定义:放大、静态工作点、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h参数等效模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掌握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及稳定方法。 (2)掌握组成放大电路的原则和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理解派生电路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电路的类型。 (3)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估算常用基本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共源为主)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u、Ri、Ro,正确分析电路的输出波形和产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的原因。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1)掌握以下概念和定义:零点漂移与温度漂移,共模信号与共模放大倍数,差模信号与差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互补输出电路。 (2)掌握各种耦合方式的优缺点,能够正确估算多级放大电路的Au、Ri、Ro。(3)掌握差动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OCL电路。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熟悉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电路的特点、作用,正确理解其主要指标参数的物理意义、使用注意事项及其模型。 (2)理解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F007的电路原理。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掌握以下概念:上限频率,下限频率,通频带,波特图,增益带宽积,幅值裕度,相位裕度,相位补偿。 (2)能够计算放大电路中只含一个时间常数时的f H和f L,并能画出波特图。(3)了解多级放大器频率响应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频率响应间的关系。 (4)了解集成运放中常用的相位补偿方法。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能够正确的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例如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是交流负反馈,是哪种组态的反馈等。 (2)能够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路的放大倍数。 (3)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 (4)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能够利用环路增益的波特

高等工程数学题(南理工高等工程数学考题)

南京理工大学 工程硕士高等工程数学学位课程考试试题(2010.3) (一)矩阵分析 一.(6分)设,021320012???? ? ??-=A 求21,,A A A ∞值。 二.(8分)已知函数矩阵:22222222222223332t t t t t t A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 --- ? =--- ? ?---? ? , 求矩阵.A 。 三.(10分)已知矩阵82225 42 4 5 --=A ,()??? ? ? ??=099t t e e t b (1)求At e ; (2)求解微分方程()()()()()?? ? ??=+=T x t b t Ax dt t dx 2,0,10。 四.(10分)给定3 R 的两个基 ()T x 1,0,11= ()T x 0,1,22= ()T x 1,1,13= ()T y 1,2,11-= ()T y 1,2,22-= ()T y 1,1,23--= 定义线性变换:i i y Tx = ()3,2,1=i (1)写出由基321,,x x x 到基321,,y y y 的过渡矩阵; (2)写出T 在基321,,x x x 下的矩阵; (3)写出T 在基321,,y y y 下的矩阵。 五.(8分)给定(){} R a a A R ij ij ∈==??222 2(数域R 上的二阶实矩阵按矩阵的加法和数乘 构成的线性空间)的子集 {}022112 2=+∈=?a a R A V (1)证明V 是2 2?R 的线性子空间;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电路笔记dxja7_1

第七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 阻抗和导纳 一.阻抗 1. 定义:在正弦稳态无源二端网络端钮处的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二端网络 的阻抗,记为Z , 注意:此时电压相量U g 与电流相量I g 的参考方向向内部关联。 u i U U Z I I ψψ∠= ∠ (复数)阻抗()Ω z j Z R X ψ=∠=+ 其中 ()U Z I = Ω —阻抗Z 的模,即阻抗的值。 Z u i ?ψψ=- —阻抗Z 的阻抗角 z cos ()R Z ?=Ω —阻抗Z 的电阻分量 z sin ()X Z ?=Ω —阻抗Z 的电抗分量 电阻元件的阻抗: 在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下电阻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为 R R U R I = 则 R R R U Z R I == 电感元件的阻抗: 在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下电感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为 g U U Z I =- g g g R X |Z | Z ? g R U g R I 与R U 共线 阻抗三角形

L L j U L I ω= 则 L L L L j j U Z L X I ω== 电容的阻抗: 在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的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为 C C C C C j 11j j I C U U I I C C ωωω===- 则 C C C C 1j j U Z X C I ω=-= C 1X C ω=- —容抗 2. 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 U Z I = j g g 1j - C U g g C

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阻抗: 在电压和电流关联参考方向下,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得到等效阻抗eq Z R L C eq R L C 1 L C Z Z I Z I Z I U Z Z Z Z I I R j L R jX jX R jX j C Z ωω?++= = =++=++=++=+=∠ 其中:阻抗Z 的模为 ||Z = 阻抗角分别为 1/L C Z X L C arctg arctg arctg R R R X X ωω?+-===。 可见,电抗X 是角频率ω的函数。 当电抗X >0(ωL >1/ωC )时,阻抗角φZ >0,阻抗Z 呈感性; 当电抗X <0(ωL <1/ωC =时,阻抗角φZ <0,阻抗Z 呈容性; 当电抗X =0(ωL =1/ωC )时,阻抗角φZ =0,阻抗Z 呈阻性。 3. 串联阻抗分压公式: 引入阻抗概念以后,根据上述关系,并与电阻电路的有关公式作对比,不难得知,若一端口正弦稳态电路的各元件为串联的,则其阻抗为 ∑==n k k Z Z 1 串联阻抗分压公式 eq k k Z U U Z = 二.导纳 1.定义:正弦稳态无源二端网络端钮的电流相量与电压相量之比定义为该二端网络的 C g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电路笔记dxja11_2

§11-3 关联矩阵 回路矩阵 割集矩阵 一、关联矩阵 0 A i = 支路电流列向量 关联矩阵 , 支路与节点的关联关系 降阶的关联矩阵 11 jk k j a k j k j +??=-??? 支路与节点关联,且离开支路与节点关联,且指向支路与节点不关联 二、回路矩阵 1,独立回路矩阵: 支路电压列向量 独立回路矩阵, 反映支路与独立回路的关联关系 11 jk k j b k j k j +??=-??? 支路与回路关联,且方向一致支路与回路关联,且方向不一致支路与回路不关联 2,基本回路矩阵: f B 约定: ①将连支与树支按支路编号由小到大分别集中排列 ②将连支对应的列号取为基本回路号 ③取连支方向作为基本回路方向 举例:如下图支路1、2、4为连支,支路3、5、6为树支,则基本回路如下 5 3

124356 1001100101111001011f t t B B ????=---=? ???????--?? 标准形式 三、割集矩阵 1,独立割集矩阵 1123 21 34631 56:0: 0:0Q i i i Q i i i i Q i i i -++=-++=-+= 1234561110001011010100011i i i i i i ???? ?? -??????-=????????-?????????? 0Qi = 支路电流列向量 独立割集矩阵,反映支路与独立割集的关联关系 1,1,0kj k j q k j k j +??=-??? 支路与割集关联且方向一致支路与割集关联且方向不一致支路与割集不关联 2,基本割集矩阵 f Q 约定: ①将树支与连支按支路编号由小到大分别集中排列 ②将树支对应的列号称为基本割集号 ③取树支方向作为基本割集方向 Q

现代电子技术排版格式

《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0期总第0期投稿栏目 1 论文题名 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且应尽量回避“的”等重复字,以及尽量避免“浅析”、“浅谈”、“简述”、“简介”、“概述”、“综述”、“探讨”、“探索”等等。 第一作者1,2(指作者单位)其他作者2 (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摘要(小五、黑体):中文摘要通常在150到200字之间,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建议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笔者”等字样作为主语,以方便编辑刊用。中文摘要必须包含作者写该文章的目的、方法(对采用的方法、结构、实验,务必要求具体)、结果、结论(获得的结果的意义,也要求具体)四要素及文章创新点等内容,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并请将此文的创新点加入其中。(小五、宋体) 请重点阐述创新点,不要做过多的背景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英文摘要。 不要出现研究了…,介绍了…,分析了…,诸如此类的叙述;不要把诸如介绍特点、优点、历史过程等属于引言的内容著录到摘要中;尽量避免摘要中出现诸如:具有实际意义、实用性、有效性、有用性等等不具体的结果或结论。 希望用下述格式来著录摘要,即:为了………目的;采用………方法;做了………实验;获得………结果;得到………结论。 关键词(小五、黑体):一般选4~8个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English title(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 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The first author1Corresponding author1,2The other author2(居中,小四,Times New Roman) (1. 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2. the author’s unit, City Code number, country) (居中,斜体,小五,Times New Roman,邮编非斜体)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Abstract(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中、英文摘要应具有相同的内容。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标识。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Key Words: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以下内容按单、双栏排版均可。 0 引 言(小四、黑体、段前段后各0.5行) 科技论文必须有引言和结束语(结论),引言应包括的内容: ①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②引言作为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 收稿日期:2007-02-01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234030);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3CB716202),我刊对挂有国家级基金项目的文章优先刊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王远.do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王远 【篇一:模电资料】 术基础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包括原自动化、电气类、电子类)专业知识平台重要核心课程,是学生在电子技术入门阶段的专业基 础课。 课程涉及模拟信号的产生、传输及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工程实践性很强。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及基本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和电子电路计算机分析、设计能力。课程学习完成能为学生以后深 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两方面的基础;其一是正 确使用电子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基础;其二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 设计集成电路专用芯片打好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低频电子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在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重点要求 掌握放大器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放大器中的负反馈、运算放大器 及其应用、直流电源等低频电子线路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 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 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nalog electronics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学时:60 学时(课内) 本课程学分: 3.5 学分 三、授课对象 电类本科生、专科生 四、先修课程 电路理论、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 五、教学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等专业入门性质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学好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然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效果老是不佳,怎样才能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呢?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该门课程表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首先要发方位引导学生要恢复自信,从被动的学转为主动的学;其次教师要针对职高学生改善教学方法;最后作为学校应在就业导向问题上把握方向,作好学生在实习前的心理工作。 一、恢复自信,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职校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都较自卑,认为自己各方面都较差,到学校有种破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有抵触的情绪。教师要扭转学生这种思想就应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教师应利用他们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把电子技术一般基础知识介绍给他们,把他们引到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的学习领域。使他们能在电子专业,自身前途及浓厚的兴趣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和长远保障。 同时该课程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

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要改进电子技术课程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和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应用的教学时,常规的实例都是整流电路,虽然这部分知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演示较复杂也缺乏生动性。如果此前插入用一个二极管对白炽灯调光电路则效果非常生动有趣,因这个电路非常简单实用学生观察后可主动动手制作;又如在讲基本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让学生观察电视机,音响功放等学生熟悉的家电电路中对这些电路的应用,在讲振荡电路时让学生观察收音机以及录音机中的应用电路等等。教学中还应注意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单元电路的功能和应用,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任何知识都于实际紧密相联都有其实用价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电子技术的信心。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今已为广大教师工作者所普遍接受。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电子技术理论性强,不少教师感觉难以进行启发式教学,虽然教师也想进行某些改革,但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最后不了了之,又回到了老路上;而学生则因为理论枯燥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离开理论指导的实验实习又往往依葫芦画瓢,教师作示范,学生照搬,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

电子技术基础重点介绍

电子技术基础重点介绍 导语: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电子技术基础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Analog 电子技术和 Digital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得很快。1895 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得里克·安顿·洛伦兹假定了电子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用试验找出了电子。1904年,英国人发明了最简单的二极管(diode 或 valve),用于检测微弱的无线电信号。 1906 年,在二极管中安上了第三个电极发明了具有放大作用的三极管,这是电子学早期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1958 年集成电路的第一

个样品见诸于世。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半导体器件是构成各种分立、集成电子电路最基本的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全国大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