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概论重点

现代通信概论重点
现代通信概论重点

1.关于串行和并行传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两者的区别在于发送每个字符所需的位数

B. 两者分别被用于同步和异步系统

C. 两者的区别在于所有数据位共用1根连线还是每个数据位都各自使用1根连线

D. 两者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2.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同一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称为()

A. 调制信号

B. 复用信号

C. 已调信号

D. 单边带信号

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在相同的解调方式下(如相干解调),抗加性高斯白噪声性能最优的是()

A. 2DPSK

B. 2PSK

C. 2FSK

D. 2ASK

4. 一个通信系统质量如何,通常由两个指标来衡量,即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下面与可靠性指标有关的是()

A.码元速率 B. 比特速率 C. 频带利用率 D. 误码率

5. PAL制电视信号最高视频频率f h=6MHz,按照CCIR601建议,抽样频率f s为()

A.6MHz B. 8MHz C. 12MHz D. 13.5MHz

6. 量化就是进行“舍零取整”处理。其中,N称为量化级数,△称为量化级差,而量化信噪比定义为20lg(U s/U z)。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A. N增大,则△和量化信噪比增大

B. N增大,则△和量化信噪比减小

C. N减小,则△和量化信噪比增大

D. N减小,则△和量化信噪比减小

7. 在E1的帧结构中,TS16把多个用户的信令放在一起,由独立时隙传送,称为共路信令。为便于同步控制,一个复帧中的帧数是()

A.4 B. 8 C. 16 D. 32

8. 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其编码规则中,“0”码的表示是用()

A.11 B. 01 C. 10 D. 00

9. 由电话交换的概念模型可知交换的核心设备是()

A.话机 B. 用户线 C. 交换机 D. 中继线

10. 光纤色散系数的单位是()

A. ps/(nm .km)

B. ps/km

C. ps/nm

D. ps

11. 模拟微波通信系统为实现多个话路的同时传输常采用的复用方式是()

A.TDM B. WDM C. FDM D. SDM

12. 通常将卫星轨道分为四类,其中的同步轨道距离地球表面为()

A.700~1500km B. 1000km左右 C. 1000~50600km D. 35786km

13. 在移动通信中,离基站近的用户信号强,反之则弱,将会产生以强压弱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多径效应 B. 阴影效应 C. 多普勒效应 D. 远近效应

14. H.261是图像通信的系列标准之一,它适用于()

A.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

B. 甚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

C. 彩色静止图像编码

D. 活动图像编码

15.H.323会议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会议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广播组会、集中型多点会议、非集中型多点会议、混合多点会议。其中多点会议和广播会议的组织方式是()

A .广播组会 B. 集中型多点会议 C. 非集中型多点会议 D. 混合多点会议

16.真正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指标是( )

A. 信息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

C. 码元速率B

D. 频带宽度

17.信息速率R 与码元速率B 的关系为( )

A. R ≥B

B. R >B

C. R ≤B

D.R

18. 衡量衰减和增益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 ),其定义为( )

A .)lg(10out in P P B. )lg(20out in P P C. )lg(10out in V V D. )lg(10out

in I I 19. 在同样信息量的情况下,数字通信占用的信道频带更宽。以电话通信为例,一路数字语音信号占用的带宽与一路模拟语音信号占用的带宽相比较,其倍数是( )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20. 单路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大约是300~3400Hz ,按照ITU-T 建议,抽样频率f s 为( )

A .300Hz B. 3400Hz C. 6800Hz D. 8000Hz

21. 在E1的帧结构中,共包含32个话路时隙,其复用数据速率是2.048Mbit/s 。在E1基础上更高复用数据速率采用的倍率是( )

A .2 B. 3 C. 4 D. 5

22. 在HDB 3码的编码规则中,当连“0”码个数大于( )时,把接下来的“0”码换成破坏符号V 码。

A .3 B. 4 C. 5 D. 6

23. 不产生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信道(波形形成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要求是( )

A .常数;常数 B. 线性;常数 C. 常数;线性 D. 线性;线性

24.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电话交换通信系统的主流是( )

A .步进制 B. 纵横制 C. 模拟程控 D. 数字程控

25. 目前,大多数通信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的组成材料是( )

A. 多组分玻璃

B. 石英

C. 石英和塑料

D. 塑料

26. 最典型的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制式为( )

A .FDM-FM B. FDM-AM C. TDM-FM D. TDM-AM

27. 目前大多数VSAT 系统主要采用的频段是( )

A .Ku B. C C. Ka D. X

28. 在移动通信中,离基站近的用户信号强,反之则弱,将会产生以强压弱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A .多径效应 B. 阴影效应 C. 多普勒效应 D. 远近效应

29. H.263是图像通信的系列标准之一,它适用于( )

A.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

B. 甚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

C. 彩色静止图像编码

D. 活动图像编码

30.H.323会议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会议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广播组会、集中型多点会议、非集中型多点会议、混合多点会议。其中所有终端都以单播的方式与MCU 通信,终端把自己的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媒体流发送给MCU ,由多点处理器集中管理会议,并将处理后的

现代企业概论期末论文

《现代企业概论作业》从东风——日产看企业的并购与整合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从东风——日产看企业的并购与整合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著名汽车集团为了互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纷纷进行兼并重组,着手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属地生产、全球采购、世界营销、合作开发已成为战略合作的着力点。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一下简称“日产公司”)签署了为期50年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以50:50的出资比例,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近年来出现的并购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并购后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字:东风——日产企业并购整合策略 一、行业背景及参与并购的企业背景 1.行业背景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靠规模经济。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渠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企业陆续进行战略调整和整合,相继发生了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雷诺与日产、通用与菲亚特、帕卡与达夫、大众与斯堪尼亚联合重组等一系列汽车业的重要并购事件。目前这种兼并重组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进行,据有关专家预测,在乘用车领域,今后几年随着规模较小企业的破产和被并购,世界上将形成6~9家跨国汽车集团的新格局;在商用车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企业也将向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雷诺、帕卡——达夫等大企业融入与靠拢。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汽、东风、上汽、重庆长安、福田等重点企业集团和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汽车年产销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各大汽车集团都先后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合作企业。 2.参与并购企业背景 (1)东风公司的背景 东风公司创立于1969年,是中国政府明确重点支持的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经营规模在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中位居前茅。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东风公司发展迅速,1993年产销汽车达21万辆。但紧接着,东风的事业开始滑坡。1996年,东风的产销量尚不足12万辆,虽然1997年开始有回复性增长,但1999年效益又再度下滑。进入新世纪之后,东风公司的眼光开始投向国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3计科信息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13031 指导老师:张石定 2015 年 6 月日

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尹豪 (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信息是21世纪的支柱,信息是一种与物质和能源一样重要的资源。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充满了各种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让我们了解了大千 世界:国内外时事要闻、各种打折促销、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等。在获 取这些信息中,我们使用了很多信息设备,这些设备有的是传统媒介, 有的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信息科学技术让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之中,足 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状,向我 们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影响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现 现代科学技术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设备教育生活影响 引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我选学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对我专业的学习的巨大指导意义,以及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包括科学发展是如何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科学的进一步提高。这两者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从专业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科学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更揭示了我院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微电子技术 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

现代通信概论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首先说明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快速发展的趋势;然后着重讲述无线动通信蜂窝网从模拟至数字和即将进入第三代系统的快速发展历程和今后趋向;最后简单说明无线卫星通信微波通信也要加快步伐继续向前发展,以发挥重要作用。无线移动通信与有线固定通信一同发展 人们常把有线固定通信和无线移动通信作为信息基础结构(NII/GII)的两大组成部分。近年来它们都以明显的快速步伐向前推进,而且进入新世纪后将更加快速发展,为兴旺的信息时代作出贡献。传统的有线固定通信网是“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 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长期来一直保持平稳扩大建设,促使人们普遍装用固定终端的电话机。但是,自90年代中期起,国际互联网Internet兴起,使全世界的传统通信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广大的通信用户开始普遍装用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业务量每年急剧上涨,其增长率远远超过传统电话的每年增长率。按照这样的势头,进入新世纪后的五年左右,全世界的数据信息业务量总数将追上电话信息业务量总数,而且以后超过的越来越多。因此未来的通信传送网将是以数据信息为重点的分组交换网(Packet Switching),并且承担电话通信的传送,不再利用原有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但仍保证电话特有的业务质量(QoS)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改进和功能加多,数据通信将延伸至包含音频、视频信息配合的多媒体通信。这样,未来的有线固定通信网,将能承担所有信息业务传送的统一通信网,必将是大容量通信网。 第一章对通信概论的认识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通信实际上是由一地向另一地的传送含有信息的消息。通信中所含有的消息。所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符号,文字,语言,图像,数据等。因而根据所传送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现代通信技术结课论文-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资料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结课论文 2015年春季学期 题目:多输入多输出(MIMO) 系统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成绩: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应用,无线数字通信在现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高的通信速度和质量要求,传统的无线数字系统显然无法胜任。在人们广泛的研究时间、频率、码元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理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也称为:多天线技术)为移动通信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本文将着重论述MIMO技术的一些基本模式以及一些技术要求。 关键词:MIMO,多天线,信号检测,欠定义MIMO系统,多用户MIMO 系统

目录 1概述 (1) 2 MIMO信号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MIMO系统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经典MIMO信号检测 (3) 2.2.1最大似然MIMO信号检测 (3) 2.2.2线性MIMO信号检测 (5) 3 两种经典的MIMO系统简介 (6) 3.1欠定义MIMO系统 (6) 3.2多用户MIMO系统 (7) 参考文献 (8)

1:概述 从1978年贝尔实验室在芝加哥成功试验了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高级移动电话业务(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AMPS )开始,移动通信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截至2012年6月,手机网用户数量首次超过了计算机上网用户数量[1]。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此类服务对于数据传输速率以及传输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根据香农理论,其对应的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和有限的带宽下实现高质量和高速率的无线信号传输一直是移动通信技术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已经证明了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天线列阵或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发送功率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以及频率利用率。多输入多输出(MIMO )技术因其具有随天线数量呈线性增长的理论信道容量,被公认为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本文介绍了MIMO 系统信号检测方法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经典的组合。 2.MIMO 信号检测 2.1.MIMO 系统基础 现代无线数字通信对于传输速率的要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无线传输系统(即发射机和接收机均配有单根天线的系统)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相应需求。经典单工SISO 系统模型如图2-1所示。其相应的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 n hs y += (2.1) 其中,h 、s 、n 分别表示信道增益、发射信号和噪声。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信道容量(bit/s/Hz )为 C=E(log(1+22||σs P h ))≤log(1+22)|(|σs P h E ) (2.2) 其中)|(|2s E P s =,)|(|22n E =σ,且不等号来自詹森不等式[2]。由式(2.2)可以看出,信道容量随着信噪比(即2/σs P )呈指数增长。为了获得足够高的传

现代通信概论结课论文

手机应用 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成员

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果说通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手机无疑是众多通信产品中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报告指出,手机是人类历史上被接受最快的技术产品。 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通信专家预言的“手机革命”正在部分地变为现实。可以预见,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在未来还将不断推陈出新。 首先,未来的手机将更加智能化,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服务的结合,使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写微博;可以用手机拍一段视频或者照片上传到网上,和更多的人分享,并且马上收到别人的反馈;可以用手机去控制家里的电器。未来,随着网络和后台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强,手机将能够提供更加虚拟化、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手机将成为最大的信息载体。目前,人们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将来,手机会将这些载体融为一体,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来获取,并且用户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交流。这时,手机就是一个向世界发布信息的传声筒。 再次,手机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感器。一旦所有的手机都上网,每一个手机用户的动态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反映所在地区的动态。如果把所有手机的智能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世界动态全景图片。最新气象信息不再依靠数以百计的传感器监控,而是借助上亿个手机传感器而测定;交通路况也不再仅仅依靠直升机和路面传感器获取,而是依据陷于交通堵塞区域中手机的数量、移动速度以及方向而测算。 手机,作为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将继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过手机对于工厂监控操作对财务和客户信息的管理 通过手机应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客户关系、市场信息和运营系统;现在工厂的生产方式有着自动化得大趋势,我们可以把手机的和工厂的系统实现通信,从而把工厂的操作员与管理人员从机器旁边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们尝试设计一款手机应用,可以让工厂的自动化监控及控制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将运营系统、财务系统等众多方面整合起来。使公司的各项操作更为精确快捷。 目前的工厂控制大多 停留在二维控制系统,具有 复杂繁琐、易出错、不易上 手等缺点,需要大量的人 力,对实际操作造成很大的 不便。手机软件可实现其控 制的智能化,可以简化操作 过程、美化操作环境。我们 甚至可以实现3D效果显 示,操作系统立体化,是数 据显示更加直观,人与人、

现代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现代管理概论教师:龙勇 姓名:李志巍学号:20141013066专业:动力工程领域类别:专业硕士上课时间:2015年3月 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突出,企业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和人力资源的规划,优化人员招聘策略,加强组织培训,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对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取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能量,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并保持其优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对策 1选题意义 中小企业独具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其无论是在企业发展还是提供就业机会上,都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内,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和灵敏的市场触角,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稳定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而且,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只会变得愈加重要,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命运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因此,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其管理层次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其走向国际化以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通信新技术论文

现代通信新技术 报告 班级:电子(2)班 姓名:陈波 学号: 1005074026 指导教师:张倩 成绩: 合肥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下一代网络技术 摘要: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 关键词: NGN概况 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NGN(下一代网络)是目前通信业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希望通过NGN来解决目前各类网络中的许多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QoS问题、网络融合等。研究组对此进行了不少标准化工作推进,明确了一些问题,取得不少进展,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于是,集合了ip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网络NGN出现了。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是基于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 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 NGN概况 2.1 NGN的基本概念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NGN的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 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试论企业员工招聘的问题和策略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2011 学号:1165138144 学生姓名:冯丽丹 指导教师:刘那日苏

摘要 在当今竞争环境条件下,企业员工的招聘找工作和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能否争取到自身最需要的人才从而高效的完成相应的工作,已经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和有效的运营。科学合理的员工招聘不仅能够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大最优的利用,也能帮助企业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文将介绍企业在员工招聘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员工招聘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摘要 (2) 1引言 (4) 2企业员工招聘的含义与意义 (5) 2.1员工招聘的概述 (5) 2.2员工招聘的意义 (6) 3企业员工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7) 3.1招聘简章及安排时间上的问题 (7) 3.2面试过程中的问题 (7) 4针对企业员工招聘的建议 (9) 4.2针对招聘简章和安排时间问题的策略 (9) 4.2针对面试问题的策略 (9) 5参考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结构的不断改变,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能否在现在这个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在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的现状下为企业招聘回来真正适合企业且具有实力的员工,直接关系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和运营。另外,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高效的招聘最适合的员工,将会在招聘市场山具有较好口碑,能够在以后的招聘过程中吸引更多的适合企业的人才来应聘,使以后的招聘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招到更合适的人。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员工招聘都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缺陷,所以导致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人才”共存的现象。所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员工招聘方面还有很大的挑战,相关人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

《测绘学概论》结课论文

《测绘学概论》结课论文 一测绘学的历史 测绘作为一门在工程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所具有磁性这一现象。而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所谓“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久州、通久道、皮九泽、度九山”则表明在公元前2世纪,大禹在治水时,就已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了基础的测量工作。这些都说明了测绘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 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人们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为球形的理论,后亚里士多德论证支持,最后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尼证实地圆说。后在17世纪末,英国的牛顿和荷兰的惠更斯提出了地扁说,在18世纪被法国科学家证实。无论是地圆说还是地扁说,都对以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测绘学的奠基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随着克莱洛证明了重力值与地球扁率的关系,可以由重力测量资料确定地球形状的斯托克斯理论的提出,大地水准面概念的诞生以及莫洛坚斯基理论的创立都不断地对测绘学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而作为测绘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地图的出现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从一开始精确度极低的略图到埃拉托斯尼首次使用经纬线,从中国古墓中出土的地图上的方位和比例尺到中国西晋的裴秀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创立的名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地图的变迁正是测绘学发展的一个映射。 二测绘学的现代内涵及分类 随着时代的进步,测绘学在现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原来的以地表为主要研究对象拓展为或是逐步离开地面向更远的空间发展,或是探寻人们为之的地底。 《测绘学概论》结课论文

而内涵的丰富必定伴随着学科分类的增加。在现代,测绘学就衍生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制图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等主要学科分类。 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点位的精密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地球整体与局部的运动以及它们的变化的理论和技术。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几何法和物理法两种方法。 摄影测量学主要利用摄影手段来获取被测物体的影像数据,对所获得的影像进行量测、处理,从而提取被测物体的几何或物理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测绘成果。其发展主要包括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现主要包括航空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等。 地图制图学主要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学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地图印制和地图使用。随着相关的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完善,空间信息可视化成为地图制图学新的生长点。 工程测量学是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它是测绘学下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因此包括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和运行管理阶段的测量。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其呈现出测量方案科学化、合理化,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测量成果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共享网络化、社会化的特点。 海洋测绘学则包括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绘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它的主要内容有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地形测量、障碍物测量、水文要素调查、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各种海洋专题测量和海 《测绘学概论》结课论文

现代通信网络论文

现代通信网络论文名称:FTTH在中国最新进展与趋势

摘要: 光纤到家庭(FTTH)一直是光纤接入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技术方向,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运营商竞争的需要、对收入的追求,以及设备本身价格的下降,FTTH 出现可迅速发展的势头。文章综述了FTTH所走过的历程和最新进展,分析了FTTH 发展的主要解决方案,并对FTTH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FTTH 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出发,分析了国际上FTTH 的应用发展,阐述了我国发展需考虑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到家庭;宽带接入;光接入网 前言: 光纤到家庭(FTTH)是20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和探索的技术方向,但由于成本、技术、需求等方面的障碍,至今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与发展。然而,这种局面最近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于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本身的发展,在沉寂多年后,FTTH网再次成为热点,步入快速发展期。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网络建设计划不断推出,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很多有识之士把FTTH网(特别是光纤到家、光纤到驻地)视为光通信市场复苏的重要转折点。预计今后几年,FTTH网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1 、FTTH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FTTH是光纤接入网发展的一种最终形式,光纤接入网(统称FTTx)以光网络单元(ONU) 的位置所在,分为FTTH、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驻地(FTTP)和光纤到路边(FTTC)等几种情况。光纤接入网的正式名称是光纤用户环路(FITL,Fiber in the loop),对于住宅或者建筑物来讲,用光纤连接用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光纤直接连接每个家庭或大楼;另一种是采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用分光器把光信号进行分支,一根光纤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日本是世界上对FTTH最热衷的国家,在FTTH上一直非常领先,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发布过覆盖全国的宏伟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计划,其中接入网主要采用FTTH.NTT曾经设想通过著名的π系统将广大用户接入,并期望在2000年实现光纤到家。但是,由于技术与经济的原因,日本的B-ISDN 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迟并被随后的E-Japan等计划所代替。尽管如此,日本在光接入网上的领先程度一直没有变化。

机械概论结课论文(DOC)

附录 二 〇 一 六 年 一月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论农业机械的发展 学生姓名:王茂森 学 院:机械学院 系 别:机械系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机制15-2 指导教师:杨红艳 老师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 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它能有效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历史演进的主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分析新形势,把握新趋势,确定新重点,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经过40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从无到有逐步壮大起来,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全国机械化程度达到45% ,一部分省区已经实现基本机械化; 取得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为全面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7]。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以经营形式为标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第一、国家经营为主时期。该时期,农业机械化主要由国家投资办拖拉机站,为集体农民代“耕”,办国营机械化农场。第二、集体经营为主时期,大体包括七十年代。70年代全国国营拖拉机陆续下方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第三、户营为主时期,1980年到当前阶段。集体经营变为个体承包制。农民开始经营农业机械化。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及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新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选讲 论文题目先进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 学生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班 学生姓名(学号)魏鑫钰 0423 完成时间2016年11月30日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通信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了,有人曾经认为传统制造业已经是“夕阳工业”了,但很明显的就是到现在为止,这些工业都还没有正是走向衰落。走进当今的制造业工厂,企业,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到它之所以还存在的原因,那就是现代各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又重新恢复了他当年的地位,即使不能占领产业的一大份额,但起码不至于衰落。所以,传统的机械制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制造需求了。所以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便可以弥补这一项空白,使生产达到空前的繁荣。 因此,国家也认识到了制造业的 潜力和当前的瓶颈压力,决心鼓 励和支持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的 蓬勃发展,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 国智造。如果中国的制造能在这 个阶段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的结 合起来,中国的制造就会取得以期的成就。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一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现代通信技术)、 自动化控制理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设备)、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命科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中产品设计、制造、管理(检测)、销售、使用、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这样一个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竞争能力,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理想经济技术综合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而电子技术中的现代通信技术又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了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现代制造中的很多关键环节就会瘫痪,因此我就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在过去10年中,香港制造业中大约有80%~90%的厂家把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独资或与内地合资开办了4万多个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00万人。香港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从来料加工装配中每年获取数百至一千亿港元的利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国际和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必须重新认识香港和内地的这种低层次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例如,如何利用国内的智力资源、专业人才及企业大量剩余的生产能力?如何发挥香港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和制造企业规模较小这两大特点?如何减

现代通信概论考试题

《现代通信概论》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1、按波段分,铁路无线列调属于______ 无线通信方式。 2、无线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一般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3种,在无线列调中,司机和车站值班员通话采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 。 3、GSM系统的移动台由移动设备和_______ 两部分组成。 4、就通信技术的本身来说,它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提高通信的有效性与 ___________ 。 5、对30/32路PCM系统,设所传输的模拟信号的最高 频率为4kHz,采样后的样值经量化后编成8位二进制码,则该PCM系统的数码率为Mb/s 。 6、光纤线路传输特性的基本参数包括损耗丄散与带 宽、截止波长、模场直径等。 7、按信令的传递方向划分,有______ 信令和后向信令。 8、通信网的服务质量可以分为通话质量、—质量和稳定质量。 9. 网络层的关键功能是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 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 的

支持。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无线列调“小二角”通信网的对象是() A 、车站值班员、司机、和运转车长 B 、车站值班员、司机、和列车调度员 C 、调度员、司机、运转车长 D 、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和运转车长 2、在通信网中,一个电话可能要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中心接续,接续质量是以()来衡量的。 A 、呼损率 B 、差错率 C 、接通率 D 、传输率 3、复用技术有多种,模拟通信常用() A 、频分复用技术 B 、时分复用技术 C 、码分复用技术 D 、统计复用技术 4、根据ITU规定,以2.048Mb/s为基础的四次群码率为139.264Mb/s,输出码型为() A 、HDB3码 B 、CMI码 C、3B4B码D 、4B1H码

现代通信关键技术(5000字论文)

现代通信关键技术 摘要: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是信号与信息技术领域一个前沿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它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侧重于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包括计算机智能化(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智能处理)、通信智能化以及控制信息智能化。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就是将多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逐渐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的过程。数据融合技术,例如,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物理信号处理和识别等。除了需要人工智能理论的支持以外还需要进行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将围绕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展开。 关键词:智能技术、3G技术、光纤、蓝牙 1、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逐渐取代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例如,高速嵌入以太网的出现,取代了大量的二次电缆布线,使得间隔层和进程通信之间的信息传输、间隔层内部的信息传输也实现了网络化,随着变电站内一个新的网络——进程通信网络就此出现,二次系统的通信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旧产品的兼容、新方案的融合,全数字化的变电站不可能一蹴而就,实际的应用总是要滞于其后的,因此可以将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接线方式:点对点方式、进程通信网络方式、进程通信网络和站控层网络合并方式。 2、融合信息智能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由原来的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并且越来越深入与广泛的应用在其他各个领域。在我国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特别是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探索前景上仍然不太明确。因此,结合目前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探索:1)合变电管理,研究人工智能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利用实验对信息融合系统的数据类别的管理方法进行考察,建立信息融合系统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变电管理数字化,进过收集方法、组织方法的总结得出最合理的应用方式[1]。2)通过实验研究可计算的、复杂度低的有效算法和模型建立计算对数据融合进行功能分析,并结合变电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3)通过建立和研究知识和数据的获取开发通用软件包,开发出具有推理和知识更新的的新的处理技术,以适应市场积极的需要,开发出各种平台的公用库和通用软件包。 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通过信息智能化技术,使各种智能化装置LED具备了数字化、低功耗的特点。同时已经逐步实现了模式发展。但是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的应用仍然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3、借助3G实现多媒体新闻网络直播 随着通信技术、广电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节目制作形式、节目播出形式都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3G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互联网发布方式正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的生命在于即时,在于多媒体形式的展示,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网络媒体不仅需要对现场新闻的多媒体即时采集、即时编辑,也需要借助新技术实现即时发布。为了顺应网络媒体发展需要,沈阳网以应用3G技术为契机,在实现三网融合业务应用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和创新,大胆尝试应用3G技术进行网络新闻的多媒体直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3G技术实现网络上传发布,比使用卫星上传发布成本低、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即时的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但是,简单应用3G技术上传存在有时带宽不足、运行不够稳定等问题。沈阳网针对3G直播系统试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与有关技术研发单位一起大胆嫁接新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用硬盘延时取代延时硬件。将编码后的

《企业管理概论》(结课作业)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企业管理概论》结课作业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8月2日--9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其中一道题作答,答题时请注明题号,每小题30分,总分30分) 答题要求:本题为开放式题目,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要求针对所给题目进行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论据及知识点充实,举例准确,语言通顺。 1、试述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答: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和网络化(1)人本化。人性假设是企业管理理论展开的基本出发点。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暗含着某种人性假设前提。追溯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关于人性的假设经历了“工具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发展过程。从环境变化和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一些新兴的管理理论对“社会人”假设进行了延伸,产生了“文化人”、“网络人”和“知识人”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因此,我们说人本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之一。 (2)整体化。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绩效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组织整体对环境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由关注局部转向关注整体。整体化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的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