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09综合地理考研核心题库之自然地理学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09综合地理考研核心题库之自然地理学简答题精编1.简述高低维之间热量传输的途径

【答案】因为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就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试述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内在联系?

【答案】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原理。一旦水量平衡失控,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就要断裂,整个水循环将不复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水循环也就没有水量平衡。水循环使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水量平衡方程式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而且可以依据不同水循环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水量平衡方程。

3.谈谈对地质力学的理解。

【答案】(1)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1889-1971)根据国内外地质工作成果,特别是研究了我国地质构造特点之后,逐渐总结创立起来的。

(2)地质力学认为由于地壳不断运动变化,地壳内部必然有地应力的存在和作用,当地应力作用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后,岩石就会产生变形,形成褶皱、断层、节理等一系列的构造现象,地质力学称之为构造形迹。

(3)对现在保留在地壳岩石中的这些构造形迹的研究,特别是分析其力学作用方式,就可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起源。这种研究它不是简单地对构造形迹进行几何形态的描述和分析,而是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力学结构面来进行研究,若是由压应力作用形成的称为压性结构面,张应力作用形成的称为张性结构面,扭应力(或称剪应力)作用形成的称扭性结构面。在所有的地质力学研究内容中,构造体系是其核心。

4.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

【答案】全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在22亿年到1万年以上,以冰期和间冰期的出现为特征,气温变化幅度在10℃以上。冰期来临时,不仅整个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甚至导致地理环境的改变。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近1万来,主要是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变化的幅度最大不超过2~3℃,大都是在地理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近代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近百年或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气温振幅在0.5~1.0℃。

5.如何正确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答案】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协调,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接近平衡,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达到最和谐的协调关系。

6.简述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答案】(1)地心说的产生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地球的运动。然而,人们却能直接观察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的现象。因此,就很容易误认为地球位居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较为明确的地心说是由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提出,再由他的门生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极力倡导,后经托勒密(90-168年)在2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心体系。在政教合一的欧洲,这一理论将近统治了1500年。

(2)日心说的提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总结分析了前人学说及其观测资料,在1505年提出日心说的理论,并用了大半生时间去验证修改和补充日心说说的理论。最后,在他的弟子雷提卡斯的协助下,于其临终前(1543年)公开发表了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地球是运动的,它只是一颗既有自转运动而又环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普通行星。

7.承压水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征:

(1)承压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

(2)补给区与承压区不一致;动态变化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补给条件较差,若大规模开发后,水的补充和恢复较缓慢;

(4)水质随埋深变化大,有垂直分带规律,但不易受污染。

8.表述岩层产状类型及其特征

【答案】岩层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位置发生升降变化,但仍保持其原始状态;有的不仅改变其原始位置,而且改变了原始产状,出现岩层的倾斜、直立和倒转。根据层面的倾斜程度,岩层产状类型主要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见下表)。

9.什么是地貌形成的内动力与外动力?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如何反映区域自然特征?

【答案】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由地球内外动力相互作用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1)内动力: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物质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

外动力:是指太阳能、重力能、潮汐力等通过大气、水流、冰川及生物等作用产生的力。其主要表现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等。

(2)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反映区域自然特征

①气候对区域外动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优势。

②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性与地质构造导致某些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发育。

10.简述月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1)据月震资料分析表明,月球内部构造与地球相似,可分月壳、月幔和月核三个同心圈层。月壳厚约60km,月面下60-1000km为月幔,1000km以下为月核。

(2)月壳和月幔组成刚性的岩石圈,月核为软流圈,温度约1000K,可能是由硅酸盐类物质组成,不是地球那样的金属核,因此,它的密度比地球小得多。

(3)空间探测发现,在某些月“海”表面有特别强的重力场,表明那里的物质凝聚特别集中,被称为“重力瘤”。目前已发现12处重力瘤,它们全部都集中在月球的正面。这说明月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也是探寻月球矿床的可能区域。

(4)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太阳风的粒子和宇宙线可以直接轰击月面。但是,已发现月岩中含有微弱的剩余磁性,其原因尚无公认的解释。

11.地球植物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答案】植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产物之一,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所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从而使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整体,保证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发展。它还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12.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点哪些?

【答案】(1)是一片向海缓倾的浅海海底平原(平坦面),但它分级下降,又称为水下阶地。

(2)大陆架上有许多大致垂直于海岸的溺谷,如我国沿海、欧洲北海南部、北冰洋四周等都有溺谷存在。

(3)在大陆架的外缘往往分布着高起的堤脊,称为陆架边缘堤。

13.人类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人类的出现和发展,是生物演化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是从灵长类中的猿类进化而来的。渐新世时出现了最早的猿类,广泛生活在欧亚和非洲大陆的热带森林中,在发展中产生几个分支,其中有一支高度发展的古猿,具有能在树上生活和地面生活的双重适应性,后来由于气候变冷,森林减少,他们被迫下地,逐渐适应了地面生活而演变成类人猿,至晚第三纪上新世时出现了最早的人类。人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