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所谓“本质”,是指一件事物或一个过程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及其有机整体中有别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的内在基本特征。

1,说人的思想行为是由他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实际上也就是说追求利益的本能是一切人共同的本能,也是人性论。马克思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这种提法和现在在我国学术讨论中所通用的“共同人性”这一提法,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一是指具体的人性,一是指抽象的人性;一是指人性在不同社会必然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异化形态,一是搦产生这一切社会必然性及其异化形态的同一个自然必然性。归根结底,二者并不矛盾

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人的本质。把阶级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社会必然性的盲目。把共同人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自然必然性的盲目。

“共同人性”是变化的,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本性。这种自我改变,即自我创造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则是不变的。所以共同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对于“共同人性”的论证,不能代替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证。至多,共同人性只能算是人的本质的自然基础,即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

2,意识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次。

很明显,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只有作为人类目的树立和目的实现之间的中间环节,即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劳动。只有在这样的劳动中,才存在着人的一整个族类生活的共同特征。这种劳动不仅创造手段,而且创造目的;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这种创造常常表现为手段对于目的的超越。它代复一代地进行,形成文化,形成复杂的精神文明。这样一来,各个具体人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不仅是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存在,而且是这种精神文明的存在,是这种精神文明的现实的生成。

这个生成过程,不仅表现为劳动转化为创造,性欲转化为爱情,感觉转化为审美,本能转化为道德,而且表现为感性材料转化为语言文字符号,以及符号的符号——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能动的、反思的精神结构——文化心理结构。

所以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层次是人的世界。即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同他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看法相一致的。人的世界并不是历史运动的力场,不是在人之外的盛装人类的容器,它本身就是人的表现,人的活动及其后果的总和,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对象。

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的内涵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的问题时所特有的总的方法论。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探讨也应在这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的价值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价值在哲学上是标志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等特定关系的范畴。

在这里人是价值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需要,任何客体都无所谓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人对自身的价值,即人能以特殊方式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具体来说,这表现在:第一,价值是人的创造物,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通过创造物的价值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满足自己需要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显示了人本身的价值,人既要为自己创造物质价值,也要为自己创造精神价值,人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

第二,人的价值具有自我目的性。人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我实现,它的意义就在于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由自己创造、占有价值。人不以任何别的东西为目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具有自我目的性。

第三,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工具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其自身实现价值的工具。人具有工具性的一面,因而其自身可以成为价值客体。但创造价值的活动又必须由人来完成,因而人是其自身价值实现的主体。一般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人的价值中主要表现为目的性与工具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与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存在根本区别。宗教神学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对上帝和神的意旨的服从。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是绝对理念或精神的客体化。这两种观点都把人的价值神秘化了,并且否定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即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是二者的统一。作为价值的主体是指他有人的需要和享受的满足。作为价值客体,观念包含两个方面,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在二者的关系上社会价值是首位的,但也不能忽视个人价值。

(2)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的价值有潜在的价值和实现的价值两种形式。前者指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即人所具有的创造性能力与潜能;实现的价值就是人的潜在价值的现实化。人的价值的实现,也就是由潜在的价值向实现的价值的转化。人的价值实现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第一,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根本基础。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自己潜在的创造性能力转化为创造客体的现实力量。同时,人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人的价值的实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与丰富的。

第二,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条件不同,人的价值的实现方式与实现程度就不同。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也不同等,将使人的价值的实现变得多样化、复杂化。

第三,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实现为主要标志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包括主体能力、主体作用、主体地位等主体性内容的实现,而主体地位的实现在此居于核心地位。

第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主体的有目的性活动,主体确定什么样的目的,即为满足何种需要而创造,该目的有无实现的可能,这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有决定性意义。个人的价值目标只有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相符合才是有意义的。

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和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造福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奉献是人类最无私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人类最纯洁的、最根本的、最感动人、最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行为。我们崇尚这种高尚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二、树立创业精神。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在当今世界上,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当今不缺资金,只缺想法的时代。创新对于创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校要利用学校有利得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大学校园里,树立创新意识,增强自身创业的能力,做好创业的理念、计划。只要你的想法正确,敢于行动,那么创业就不会是空想,成功将属于你。你的人生价值最终会得以实现的。

三、树立以身作则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学习环境,带动周围人的积极性。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做。去感染别人。促进校园整体气氛的活跃,促进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使自己和他人同时发展,一起共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树立参与社会实践的精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最大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就是缺乏经验,社会工作经验。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我们在学

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多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增加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多一份竞争力。譬如,在寒暑假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单位进行实习,不要求有工资什么的,只要可以增加我们的经验就好,这样就比别人过的更充实,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每个青年学子都应有一个梦,有大的梦,有小的梦;大的梦是一致的: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在世界上站起来,站得直,站得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二是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公平正义意识。四是生态意识。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六是自律清廉意识。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很多,但总结起来还是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实现人生价值。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摘要: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初学者往往认为,该论断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最完整、最深刻的表述。本文则不以为然,而是试图从纵向梳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来透视这一论断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从横向梳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三个层面: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的关系,来揭示人的本质丰富而完整的内涵,以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人的本质;自我意识;自由;理性;人;劳动;社会关系;需要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在创建科学理论的活动中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马克思经历了一个复杂、艰辛的过程,揭示出多层面的丰富内涵。 一、纵向梳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方法论的转变 以《博士论文》为始,以《提纲》为终,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自由”、“人” 1841年马克思写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博士论文,这主要是出于当时反封建专制的政治需要。这时,他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积极分子,深受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②《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直接投身现实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在1842年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他针对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反动本质,提出:自由是人类的精神特权,只有自由的出版物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精神;这一制度不是理性国家给人民颁布的法律,而是取消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仍然把国家和法看作正义、理性的代表,应当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而把林木占有者的“利益占了法的上风”斥责为“下流的唯物主义”。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把市民社会、国家等社会形式视为“人的本质的实现”或“人的本质的客观化”,把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国家视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开始批判布·鲍威尔的宗教观,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但他对人的基本观点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还明显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总之,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马克思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根据本学期目前学到的内容,我明白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知识。 人性自私”的命题从本质上说,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论证资本、利润和生存竞争的天然合理性而提出来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种原因,这个问题却在当今中国又变得时髦起来。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针对现时代的人生实践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再思考。在关于马克思哲学上我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有几点: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首先,第一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第二点,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本质的学说,从某种层面上论证了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人性的发展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二者. 先天对讲, 对于每个新生命体, 因为没有价值观念,所以不存在孰是孰非. 所以说,"人之初,如玉璞”.初生的生命体,如同一块未打磨的玉一般,并不存在社会上所各种品质. 从这一论点出发,"人性自私"已经算是不成立了. 你会说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是坏蛋吗? 不能, 你说,他将来会是坏蛋,但是后天的环境却是决定性因素, 在温馨的环境下生长,他就是一个好孩子; 在不好的环境下,他很可能就会变坏. 你还可能说,他的爸爸是坏蛋,所以他会跟着变坏?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并不在此, 爸爸是坏人,孩子跟着变坏,只能说明也是后天孩子在爸爸的环境下,被影响变坏了.如果,爸爸是坏人,但是孩子却并不在爸爸身边,或者在妈妈身边,那么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现实不是从来就有的,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在社会的作用下,才有了社会意识。例如,出生的婴孩不知道什么叫卫生, 但是长大后, 因为社会的影响才会让他知道干净,也才会搞起个人卫生。假如人类在某一时刻静止, 例如所有新生体刚出生下来,不存在社会关系,社会处理原始状态,那么所有的规则就要重新制定. 正是因为上一辈到下一辈的传承, 才使价值观有所延续. 也正是有了,欲望的追求,才使人们有了差别.欲望本身没有错,错的在于人类追求欲望的限度以及克制能力. 有些欲望是允许的,出于本能,但是欲望却不能超出社会所允许的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就变成了恶,或者说,如果欲望对他们造成坏的影响及伤害,那么这种欲望就是错误的欲望. 自私是允许的,私有制也是允许的,但是要放在社会的角度和框架下去做评判. 如果自私的限度对社会造成危害,就是有害的.共产主义建立的基础在于物质生活极为发达之上,因为物质已非常发达,那么人类对于物质的需求就会不再那么迫切. 而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追求了,例如,你不会去要一个普通打工仔品味有多高,才艺有多么丰富,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基础生活到处奔波。你会认为有钱的富人去追求高雅和才艺是理所当然的。相反也是如此,有钱的人就会更向上的追求,而没钱的人只会关注与自己当前的主要生活的问题,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追求。社会就是在这种看似无序但是有条不紊的发展。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知识要点分析及考前押题第一章总论(附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等内容。 (二)关键考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界定 二、知识点详释 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提示】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不偏不倚。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比如,甲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

则甲公司就是一个会计主体。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 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利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错误做账: 借:营业外支出10 贷:银行存款10 正确做账: 借:其他应收款10 贷:银行存款10 或者: 借:实收资本10 贷:银行存款10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空间范围; (2

东财基础会计第一二三套作业题目及答案(题库)

1在诸多社会环境中,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政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教育环境 D: 其他环境 2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有()。 A: 经济环境 B: 政治环境 C: 教育环境 D: 自然环境 E: 科技环境 3在下列各种职能中,被称为会计基本职能的有()。 A: 核算职能 B: 预测职能 C: 监督职能 D: 决策职能 E: 分析职能 4在下列各项中,能够概括会计本质特征的有()。 A: 具有核算和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B: 主要以价值形式进行管理 C: 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D: 主要以实物形式进行管理 E: 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对象基本内容的有()。 A: 资产 B: 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收入 E: 支出 6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主要有()。 A: 循环与周转方式 B: 具有并存性 C: 具有继起性 D: 具有补偿性 E: 具有增值性 7在我国,关于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有()。 A: 管理活动论 B: 决策有用论 C: 受托责任论 D: 信息系统论 8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的信息有()。A: 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 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 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 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E: 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会计信息 9会计分期假设建立的基础是()。 A: 持续经营假设 B: 会计主体假设 C: 货币计量假设 D: 会计期间假设 10会计假设也称会计的()。 A: 基本职能 B: 基本前提 C: 基本理论 D: 基本方法 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有()。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对象 D: 会计分期 E: 货币计量 12下列说法中,关于会计主体假设的准确的说法有()。A: 以一定经济组织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 B: 明确了会计所服务的对象 C: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D: 便于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E: 便于汇总和综合 13会计假设所做出的基本假定有会计的()。 A: 核算范围 B: 核算内容 C: 基本程序 D: 基本方法 E: 基本职能 14进行会计分期的主要目的有()。 A: 进行账户设置 B: 分期结算账目 C: 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 D: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E: 确定会计核算时间范围 15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是()。A: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B: 诚信为本,遵守准则,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C: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原则,不做假账 D: 诚信为本,信用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 16下列各项原则中,也可称为有用性原则的是()。 A: 可比性原则 B: 相关性原则

价值管理-第十六章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第十六章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和人的和人的价值价值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价值和人生境界的基 本观点,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锻造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人的本质 2、人的价值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2、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3、简述人的本质观和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节人的本质 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哲学在人的本质、人性等问题上的种种片面性认识,揭示了现实的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观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哲学派别米利都学派把人看成具有感性外观的自然物。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了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唯心主义者柏拉图认为人是“理性的生物”,认为人分为人的理念和人的肉体两部分。人有生死,理念永存,现实的人也是理念的产物。而亚里士多德已经把人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观点。然而,这些观点都没能超过理性论对西方的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占统治地位,神学的人性观是原罪论,所以人的本性就是有罪。进入近代,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主体观:以英国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强调人的自然的、固有的本性,认为它是由具体的个别的人性中归纳出来的共同性;认为人就其本性来说,就是自然的、个体的、由生理欲求支配的。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传统则认为人性是现象形态,是由深层的即人的理性、伦理本质决定的,强调人的本质具有超自然的、应有的性质;认为人本质上应该是精神的、族类的、按伦理规范行动的。 前一种观点来自于14~16世纪在意大利发生的提倡和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文

优品课件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树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原理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批判“人性自私论”。教学重点: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教学难点:论证“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教学过程:第六课侧重介绍了客观世界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判断客观事物对人有无意义的评价标准,即介绍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那么,人以及人的活动对人类 的意义又是什么?人们判断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有无意义的评价标 准又是什么?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存在和活动对人类有意义?这就 涉及到人生价值及人生目标问题。高二《思想政治》的第七课就是介绍这方面知识的。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P65-101)先介 绍第一个问题:人及人的活动对人类的意义问题,即人生价值问题。设问: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66-77)设问:人生的 真正价值为什么是对社会的贡献?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人!我和在场的各位都是人,我们作为人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然而,我们可能很少考虑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设问:人的本质究 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66-69)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对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曾作出过种种不同的回答。课本P66第一段例举了5种说法。请 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的材料并思考回答:这些说法涉及到人的哪些特征或属性?媒体显示:①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动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②人是陆栖两脚动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③人是食品的过道(和运河,旁的动物的坟墓,死者的归宿所,通过旁人的死亡来产生生命,一个装满腐朽的财宝箱。)――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④人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十六、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⑤人就象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东西支持――十八世纪英国诗人蒲伯。⑥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十八世 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让学生回答,逐步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共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 (最新版)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物的本质安全与人的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指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本质安全电气开关。后来这一概念逐步延伸,泛指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物的本质安全”也成为安全管理目标之一,它是以科技进步为保障,通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防范措施和设施,确保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引发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概念在近年来的又一次延伸,是“以事为中心”、“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提倡的新主张,认为相当于设备、环境、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人的安全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观念与行为决定着装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人的安全意识不够、行为不规范,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因此,要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实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②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而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了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把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发展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在创建其科学理论中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 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史,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史。人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人的特殊本质。只有把人的本质问题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探讨才会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才能从特殊的现实本质

2021年小议会计主体的概念本质诠释

2021年小议会计主体的概念本质诠释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本质:基础性的方法 假设是什么?权威工具书作何解释?会计假设[1]的含义如何?会计文献将哪些内容看作会计假设,进一步地,将哪些内容看作会计的基本假设?假设(postulate),公理(axiom),假定(assumption),惯例(convention),前提(premise),原则(principle)等概念作何区分?关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如今被人们视为会计基本假设的那些内容,究竟是不是假设?如何看待这些内容的性质? 关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假设(postulate)的含义如何?根据一些工具书[2]给出的解释,笔者将假设的概念范畴总结为:假设的含义更接近于公理(axiom);假设被公认为真(true);假设是不言自明的(self-evident),不需要通过证明得出;假设常被用作理论(theory)或论证(argument)的基础。 2.人们为什么要为会计寻找假设?人们为会计寻找假设,其目的在于为财务会计的构建寻找一种依据,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些)依据来实现财务会计的内在一致。如果能够找到一些比较正确的、被广为接受的“假设”,人们便可放心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财务会计。 3.人们是怎样确定会计假设的?在现有文献中,被当做会计假设的那些内容大多来自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总结。以两篇关于会计假设的经典文献为例:在1922年出版的《会计理论》[3]一书中,佩顿观察到,会计师们每天主要和有关价值的经济数据而非现实中的确定事物打交道,由于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会计也因

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教学教材

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三个科学论断 马克思就人的本质提出三个科学论断: 即“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质”,三者辩证统一。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具体的历史形式,实践活动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人的需要又加强了这种社会关系。抛开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需要同动物就没有任何的差别,更不会有人类社会; 另一方面,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需要是其发展变化的动因,社会关系又作为实践发展变化的结果。抛开实践活动的视野,就不可能理解人的社会关系,或是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上帝的安排,或是直观地把人理解为抽象的“类”,这样就更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人的需要根本无法实现; 最后,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能,实践活动就是这种本能的现实体现,社会关系又促进了人的需要。抛开人的需要,就不会产生实践活动,也就不会有社会关系,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在现实的人身上,实践活动是内容,社会关系是形式,人的需要是动力。只有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的本质的丰富内涵。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马克思对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的揭示,把马克思主义人的本理论与以往的人的本质理论彻底区别开来,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第一,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把人和动区别开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地阐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认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但在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由于动物的活动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因而动物的“劳动”归根到底只能是一种本能的结果,它们不仅不懂得其他种的尺度,而且也没有意识到其 他种的非我存在。所以,动物没有自我与对象的区分,不能自觉其活动,当然也不能自觉其活动的限制。然而,人的活动的性质却与动物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从根本上而言乃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因而,人的活动的自由是一种意识到的自由,人能区分自我与他我、主体与客体,人自觉到非我的存在与自我存在的相异和对立,这就使人不仅能“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生产,还能“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人的活动的性 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此。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坝实价值 [论文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理解也有不同。对此,我们应该深入马克思的原着,结合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从哲学开始产生,人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有一条万世不渝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歌颂人的伟大、提倡人的尊严。但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进展缓慢,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完整理解。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 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的解放,因此人的本质理论始终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不是即成的,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而逐步深入的。马克思在他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博士论文》巾就表现了他对人的问题的关心,他接受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观点,并看到“自我意识”和周同世界的联系,但是此时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思维领域。在《莱菌报》时期,受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的影响,他主张“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肓》中开始转向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了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的批判,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异化的观点,并且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思想,认为人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改变着整个自然界。“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他

1011-第一部分 会计知识——第一章 总论

第一部分会计知识——第一章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的是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概述、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与会计计量、财务报告概述。 本章难度不大,分值通常在1~3分左右,均为客观题目。考点主要涉及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属性。但是有部分考点会涉及到后面章节中具体的核算规定,因此建议考生们在掌握了本章的基本原则规定后,在学习后面章节的有关内容时,结合本章教材内容,应当注意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会计概述 【注:历年考试没有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了解、自学】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知识点】会计的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如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提示】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思考题】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是否属于会计主体。 『正确答案』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做出相应披露。(比如,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持续经营假设也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提示】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如折旧摊销、权责发生制等)的基础。 【例·单选题】(2011年考题)下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作为会计核算记账基础产生的前提是()。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案(一)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设计示例(一) 人教版 导入新课 我们前边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本课书要学习和探讨的则是关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是彼此分立、毫不相干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本课书的前言这一段,并翻阅一下本课的节题和框题。 (学生阅读,回答) 通过粗略地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部分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本课书的主题侧重人生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人生价值问题;实现人生价值是需要条件的;人生价值总是与人生目标相联系的,这几部分知识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我们将要学习的这课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投影显示: “人处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细,灵长目,人科。” ─林奈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会者,谓之人”。 ─《列子·黄帝》 提问:以上两段话各是从怎样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的? 林奈的观点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列子·黄帝》则力图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那么,以上两种关于人的属性的观点,对不对呢?人究竟有哪些属性?人与动物有哪些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林奈所说,人处于动物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因而,人必然具有与动物相似之处;即具有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有哪些表现呢?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板书)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1)人的自然属性及其表现:人的生存和发展,总会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 一、物的本质安全与人的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指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本质安全电气开关。后来这一概念逐步延伸,泛指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物的本质安全”也成为安全管理目标之一,它是以科技进步为保障,通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防范措施和设施,确保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引发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概念在近年来的又一次延伸,是“以事为中心”、“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提倡的新主张,认为相当于设备、环境、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人的安全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观念与行为决定着装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人的安全意识不够、行为不规范,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因此,要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即人在思想上能够时时想到安全,人在行动上能够自觉自愿地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去执行,做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目前大多数单位的安全管理思路重点仍然是“物的本质安全”这些“物”主要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只要单位能够保证正常的安全投入,“物的本质安全”基本能够实现。 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祸 现代安全管理通过大量安全事故案例总结的一个论断即“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祸”。与不可抗拒引发的灾难不同,所有的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人为的因素。通常分类,事故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而设备的事故有它本身设计或维护的原因,间接原因其实也都与人的安全行为或操作、管理失误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的本质安全水平已经显著提升,因此由物的安全不安全因素直接引发的安全事故逐渐减少,人们对科技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安全的警惕也有所放松,从而导致直接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比例越来越高。

评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学说

评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学说 严春友杜中臣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100875) 摘要本文在概述了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的思想之后, 指出: 尼采所理解的自由, 是少数英雄人物的自由, 这种自由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 尼采反对平等, 有其深刻道理, 而一般人理解的平等, 不过是伪平等。本文还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 指出尼采并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 尼采所反对的只是旧道德, 并不反对一切道德, 因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英雄道德。尼采还是后现代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先驱。 尼采的整个哲学几乎可以说全部是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由的学说, 这一学说不仅在哲学史上处于十分独特的地位, 而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占有极为独特的位置。他的哲学思想, 最主要的特点是“反文化”(因为我们自文明时代以来的全部文化几乎都是以理性标榜自己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如果把这种以理性的名义所建立的文化称之为文化的话, 那么尼采哲学即是反文化的哲学。) 从整体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当然, 若就精神气质或某些具体论断而论, 是前有古人的。在西方, 有古代智者学派中的斯拉斯马寇和加里克利斯, 他们把“人为的”和“自然的”对立起来, 分别提出了“公正不外是强者的利益”和“不平等者是自然的、公正的”的思想。在东方有中国古代的庄子, 他在精神气质上是最像尼采的一个人, 无论是思想还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 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庄子对人类文化持一种否定态度, 一生愤世嫉俗, 爱自由甚于一切, 常有惊世骇俗之举。但这二人又有着许多根本性的不同之处: 庄子是向后的, 主张回到古代, 而尼采是向前的; 尼采强调差别和等级, 而庄子却主张万物齐一; 相比较而言, 尼采是入世的, 而庄子是出世的, 由此就决定了庄子的内心世界要达观、冷静得多, 而尼采的内心世界却难以宁静, 让人觉得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也许这是尼采陷入疯狂而庄子却没有疯狂的原因吧。这里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些重要区别。 尼采哲学的本体论, 可以说就是他的“永恒轮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 宇宙的运动过程, 是一个永远重复、循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真正的发展, 一切都是曾经有过的, 已经有过的也将会重新出现。尼采说:“万物方来, 万物方去; 存在之轮, 永远循环。万物方生, 万物方死; 存在之时间, 永远运行。万物消灭了,万物又新生了; 存在之自身永远建造同样的存在的屋宇。万物分离而相合; 存在之循环对于自己永久真实。”①人生也是如此, 是一个永恒轮回的过程:“唉, 人类永远循环, 渺小的人类也永远循环. ”②这是宇宙和人生的真实状况, 是本质性的, 是真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 那当然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 人生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人生只是宇宙永恒轮回的工具罢了。由此尼采认为, 不能用真理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因为, 这样就必然会得出否定人生的结论, 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那么, 人活着究竟还有没有意义呢? 有! 这就是艺术。从真理的角度看, 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诚然是残酷而无意义的, 甚至是丑陋的, 但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悲观失望, 像叔本华那样否定生存意志, 得出悲观主义的结论, 而必须赋予人生以意义。在他看来, 人生的意义不在真理之中, 而

会计第一章总论知识点

会计第一章总论 结合后面章节出题,2分左右 理解为主,结合书本 第一章总论 财务报告目标 1.财务报表-四表一附注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附注 2.财务报告使用者 银行-股东-投资者=管理者3.财务报告目标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会计主体假设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分公司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集团公司-合伙企业-独立核算的部门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前提,也是会计确认,计量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企业固定资产可以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进行折旧,它所依据的假设前提是持续经营假设 当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对企业资产的计量单位除货币计量以外还有数量重量。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我国境内企业一般要求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但也允许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收付实现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 我国一般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依据的基本假设是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 现金流量表采用收付实现制编制 可靠性 实际发生 不得虚构将没有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与计量 相关性 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 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会计信息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可理解性 某项会计信息,如其本身或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但对使用者的经济决

策相关的,企业应予以充分披露 可比性 鉴于开始执行新准则,将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有后进先出发改为先进先出法 对于无法合理分割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自用房地产,企业应统一在固定资产中核算 实质重要形式 租入资产(短期租赁和低值资产租赁除外)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可将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实质控制的资源确认为资产 重要性 重要性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对于前期差错,一般情况下重要的需要追溯调整,对于不重要的简化处理,直接调整发现当期的相关项目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出租业务属于企业不重要的业务,作为其他业务核算 低值易耗品通常价值较小,为简化处理,采用一次转销法核算,体现重要性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第五章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唯物史观要研究人,研究人是如何创造历史的。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是哲学研究人的的问题的重要方面。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正确理解人的本质,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的,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创造历史活动。 第一节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的历史演变:在西方哲学上,古希腊哲学家在探讨自然的奥秘时就对人给予了关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也对人的问题给予了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确立起自己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既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又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有多方面的含义,即它不是关于人性的全面规定,强调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人的本质是不断变化。 第二节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人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价值观就是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都对人的价值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人的价值观,以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前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人是作为个体、集体和类而存在的。人的价值也可以分为个人价值、集体价值的人类价值。后二者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统称为集体价值,因此人的价值就是个人价值的集体价值。个人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个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在社会看来,个人价值在于他对社会所作的出的贡献。集体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社会集体对作为主体的人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来看,某个社会集体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整体的存在和发展所具做出的贡献。总之,无论是个人价值还是集体价值,其根本之点都在于贡献,即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社会集体对人类和每个个体的发展的贡献。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二者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且二者又是相互包含的、相互渗透的。任何人的价值都是具体的,不存抽象的人的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目标,要明确人生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要正确处理“两个文明建设”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