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从古至今,如何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中国古代关于识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识人之法来自《庄子·列御寇》,其中归纳了观察人才的九种方法,又叫“九征”。

1、远使之而观其忠

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忠诚,领导者最好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看看此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看看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行事,他如果总在领导身边,你很难看出他的忠诚度。一旦无人监督便开始放肆胡来,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不管这种人对你表达了多少忠心,都可能是假的,他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需要提防。

2、近使之而观其敬

你要是了解一个人是否敬业,那就把他放在身边工作,天天与领导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看看他是否一如既往的恭顺。一旦和领导混熟了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就开始对上司和周围人轻侵无礼,就开始不守规矩,仗着与领导的关系近而放肆。对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类人,可能狗仗人势,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出来。

3、烦使之而观其能

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独当一面,领导者可以安排他处理那些情况复杂的问题和比较难办的事。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只有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要考察一个人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领导者可以经常性地突然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回答。如果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平常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遵守信用,领导者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安排紧急工作,看他是否守信、是否靠得住。不少人平时信誓旦旦,很难看出他是否真正守信用,一旦到了紧急的时候,有的人就开始推三阻四。这样的人往往是伪君子。只有在情况紧急、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会合,才能考验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赖;在紧急状态下要求一个人去完成有难度的工作,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可靠。

6、委之财而观其仁

看一个人是否遵守规矩,领导者可以放手让他掌管一下钱财。当一个人无法接近财物时,都可轻易地标榜他是清廉之土,也无从了解他到底是贪是廉。只有让他接近钱财,才能考验他会不会损公肥私,是不是能够遵守规矩。

7、告之危而观其节

一个人有没有气节,忠诚与否,不能仅仅看平时。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告诉一个人让他去赴汤蹈火,面对艰难险阻,乃至有生命危险,才能考验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节操和临危不屈、视死如归的大丈夫气概。

酒能乱性,酒后吐真言,让他醉酒,来看看他是否守规矩,考察他能否克制自己的欲望,按原则、礼义做事。我就认识一个人,平时很规矩、有君子风度,只要一喝酒,就开始“酒后无德”了,啥话都敢讲、啥事都敢做,做后就说不记得了。

9、杂之处而观其色

这里的“色”不应是男女之间的色,而是一种变化,也就是适应性。考察一个人是否有适应性,那就让他处在复杂的环境中,与各类人员打交道,看看他能否适应。有的人平时能说会道,真要在各色人等的交往过程中需要说道了,他反而张不开嘴了。

这些方法对今人仍然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学会使用这些方法并取得实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和能力,不断地摸索、探求,并总结出对自己适用和有效的方法来。

庄子识人九法

庄子识人之“九征”法 干部选拔一定要知人善任,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进而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九征”即九种征验,“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远使之而观其忠。”忠诚,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之人必备的品质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忠”指尽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权力中心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在当代,“远使之”的观察点则落在考察对象是否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恪尽职守,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谋官,还是时时处处都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如果因为远离了权力中心,远离了领导层,就开始心理失衡、言行失度,甚至破罐子破摔,辜负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这样的人,其用心不言自明。 “近使之而观其敬。”与“远使之”相对,庄子还有一个“近使之”的考察策略,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普通人大约都有这种“远则怨,近则不逊”的人性弱点,只有心怀无私的纯粹的执政为民的为官宗旨,才能无视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只有意在有所作为而非为个人谋利,才能专注于发挥自己所能,任职一方,造福一方。 “烦使之而观其能。”人是复杂的,又是独特的,能力总会有所偏长。如果要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是一位能人。当时蜀国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琐碎。费祎担任尚书令,见识过人,且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常在早晨和傍晚处理公事,听取大家意见,中间接待宾客,宴饮娱乐,使人人尽兴而公事井井有条。除了天生异禀,这也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佛教上说“定能生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 人力资源管理中,选、用、育、留是基本的环节,而选人识人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困难的。近期翻故纸堆发现,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如今管理学的教科书中讨论的种种管理艺术、策略和技巧,也就是常说的驭人之术,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典籍中,或是理论,或是案例,都早有过详尽的论述。 《庄子?列御寇》篇中,就说人有“九征”,即识人有九种方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又曰: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又曰:近之以昵,观其不狎);烦使之而观其能(又曰:烦之以事,以观其理);卒然问焉而观其智(又曰:设之以谋,以观其智。太公曰:事之而不穷者谋);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太公曰:使之而不隐者谓信也)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又曰:纵之以视,观其无变)”。翻译一下,就是: 远使之而观其忠——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 近使之而观其敬——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 烦使之而观其能——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 委之以财以观其仁——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 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对古人的驭人之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单靠所谓的“驭人之术”是难以长久的,甚至是与现代人文理念背道而驰的。 驭人之术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区别,就是体现在是把人当目的还是手段。如果仅仅从“用”的角度,把员工简单当成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必然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隔阂,难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管理者在吸收古人驭人之“术”的同时,更要懂以人为本之“道”。真正把管理的落脚点定在“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是人”的根本理念上,走出就管人而管人,甚至“治”人整人的怪圈。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记者寿。”对于管理者,更需要的是“自知者明”。能够对他人有所了解的人,称得上是聪明人。但只有能了解自己,才算得上“心有明镜”。知人者不一定能自知,胜人者也不一定能自胜。了解自己的优劣而能去面对的人,才能算是

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_高长峰

第34卷第3期大 连 大 学 学 报V ol.34 No.3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高长峰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学部,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识人、用人,是许多管理者重视的问题,古人的智慧在这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庄子以忠、敬、能、知等德行素养作为察人识人、遴选人才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如何考察的具体方式,是为庄子识人的九征之法。九征之法对于人才的评价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种要求对于新时期的人才选拔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识人;九征之法;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3)03-0135-03 收稿日期:2013-06-15 作者简介:高长峰(197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国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庄子的九征之法出自于《庄子·列御寇》篇。征是检验考察的意思,九征就是检验考察人的九种方法,它虽不是庄子思想的典型代表,但对我们今天的为人、从政、处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庄子九征之法的具体内容 《庄子·列御寇》篇云:“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则,杂之以处以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1.1远使之而观其忠 让他远行看他是否忠诚。君子慎独,在无人监察的环境下,仍能恪忠行事;小人则不同,一旦无人监察便会放纵自己,置法纪于不顾。因此要考察一个人,就要派他去远处工作,让其感觉无人监察,这时再观察他的行为,才能断定其是否忠诚。 1.2近使之而观其敬 让他在身边工作看他是否恭敬。君子素其位而行。修养好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行为始终如一;修养差的人,一旦与领导相处时间长了、熟悉了,就会失去恭敬之心,并开始轻慢无理,不守规矩。所以要考察一个人,还要把他派到领导身边,天天与领导共处,让其逐渐没有约束和顾忌,这样就可以考察他是否真的恭敬。 1.3烦使之而观其能 让他处理复杂的事物以观察他的才能。完成一般工作不难,只通过一般工作难以选拔人才。只有在危机和多重任务的重压之下,才可以看出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大小。因此,应该在复杂的情况下让一个人去处理复杂而难办之事,以此考察其办事能力。 1.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突然向他提出问题来观察他的智慧。知道大家都普遍知道的东西,并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实才干,只有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向他提出问题,观察他的反应,才能知道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因此看一个人是否有渊博的才学,就应该突然向他提问。 1.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在紧急情况下与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用。平常的时候人们都会信誓旦旦,很难看出谁真正能恪守信用。危急关头,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守信用。因此,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与一个人相约,才能看出他是否真的守信用。 1.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让他看管钱财看他是否廉洁。当一个人不掌管财物的时候,都可以标榜自己的清廉。所以,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清廉,最好放手让他掌管财物,这样清者自清,浊者立现。 1.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告知他危难的事情,来考验他的节操。面对危险,人的表现是最真实的。一个人是否真的临危不惧,是否真有节操,只有在危险时的表现,才是最可信的。 1.8醉之以酒观其则 看他醉酒后的表现以观察它的仪态。醉酒可以将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_人生感悟 从古至今,如何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中国古代关于识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识人之法来自《庄子·列御寇》,其中归纳了观察人才的九种方法,又叫“九征”。 1、远使之而观其忠 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忠诚,领导者最好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看看此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看看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行事,他如果总在领导身边,你很难看出他的忠诚度。一旦无人监督便开始放肆胡来,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不管这种人对你表达了多少忠心,都可能是假的,他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需要提防。 2、近使之而观其敬 你要是了解一个人是否敬业,那就把他放在身边工作,天天与领导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看看他是否一如既往的恭顺。一旦和领导混熟了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就开始对上司和周围人轻侵无礼,就开始不守规矩,仗着与领导的关系近而放肆。对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类人,可能狗仗人势,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出来。 3、烦使之而观其能 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独当一面,领导者可以安排他处理那些情况复杂的问题和比较难办的事。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只有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要考察一个人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领导者可以经常性地突然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回答。如果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平常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遵守信用,领导者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安排紧急工作,看他是否守信、是否靠得住。不少人平时信誓旦旦,很难看出他是否真正守信用,一旦到了紧急的时候,有的人就开始推三阻四。这样的人往往是伪君子。只有在情况紧急、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会合,才能考验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赖;在紧急状态下要求一个人去完成有难度的工作,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可靠。 6、委之财而观其仁 看一个人是否遵守规矩,领导者可以放手让他掌管一下钱财。当一个人无法接近财物时,都可轻易地标榜他是清廉之土,也无从了解他到底是贪是廉。只有让他接近钱财,才能考验他会不会损公肥私,是不是能够遵守规矩。 7、告之危而观其节 一个人有没有气节,忠诚与否,不能仅仅看平时。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告诉一个人让他去赴汤蹈火,面对艰难险阻,乃至有生命危险,才能考验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节操和临危不屈、视死如归的大丈夫气概。

庄子观人九法

庄子观人九法,教你慧眼识人心! 从古至今,如何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中国古代关于识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识人之法来自《庄子·列御寇》,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这里圣人庄子就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忠诚:远使之而观其忠】 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忠诚,最好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看看此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看看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行事,他如果总在身边,你很难看出他的忠诚度。一旦无人监督便开始放肆胡来,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不管这种人对你表达了多少忠心,都可能是假的,他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需要提防。 【敬慎:近使之而观其敬】 你要是了解一个人是否敬业,那就把他放在身边工作,天天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看看他是否一如既往的恭顺。一旦混熟了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就开始对周围人轻侵无礼,就开始不守规矩,仗着关系近而放肆。对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类人,可能狗仗人势,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出来。

【能力:烦使之而观其能】 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独当一面,可以安排他处理那些情况复杂的问题和比较难办的事。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只有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智识:卒问之而观其知】 要考察一个人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可以经常性地突然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回答。如果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平常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信誉: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遵守信用,可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安排紧急工作,看他是否守信、是否靠得住。不少人平时信誓旦旦,很难看出他是否真正守信用,一旦到了紧急的时候,有的人就开始推三阻四。这样的人往往是伪君子。只有在情况紧急、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会合,才能考验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赖;在紧急状态下要求一个人去完成有难度的工作,

九征

考察人才的九种方法九征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中认识他。“视其所以”是考察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是考察行为的途径;“察其所安”则是观察其平时的所作所为。这三步,一步一步的可以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 “视其所以”是注重对人道德的考察。人的各种行为,必有其用意,而不是天缘无故的,或是为求一己之抉乐或删,或是为公众谋利益等。“所以”,就是用以引发行为的动机,动机有正有邪。动机纯正者,其人必富于仁德;而动机邪恶者,必是寡德之人。 “观其所由”则是考察人是否正义及处事能力两个方面。纯正的动机,必须辅以适当的手段才能得到善果。如果一个人不能以正确的手段去达到目的,必定是个没有道义之人,同时,通过一个人做事时的所作所为,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人的才干和能力。 “察其所安”是指要考察其习惯和言行。人的善恶贤愚,不能仅凭少数行为速予论定,因此,应在考察其行为、动机、手段及结果之后,再进一步对其进行长期细微的各方面考察,这样,其人格就无所遁形了。 孔子提供的这一方法和其他古人提供的方法,对今人仍然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但要学会使用这些方法并取得实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和能力,不断地摸索、探求,并总结出对自己适用和有效的方法来。锻炼和提高知人的本领,就是增强和提高自己的智慧。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慎狷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悍。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归纳出了考察人才九种方法,又叫“九征”。 (1)远使之而观其忠。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在无人严加监督的情况下,观察他的行动,可判断他是否忠诚。君子嗅独,只有君子才能在无监督的环境下正确地行事,而小人一旦无人监督就会放肆胡来乱动,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放纵自己。 (2)近使之而观其敬。派在身边工作,天天与领导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便于考察他是否恭敬。修养差的人一旦和领导混熟,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开始对上司和周围人轻侵无礼,不守规矩。 (3)烦使之而观其能。在情况复杂的时候,派他去处理难办的事,可考察出他的能力。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日常事务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只有当危急关头,让他去执行,马上就能看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突然向他提出问题,考察他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平常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平时人们都会信誓旦旦,很难看出他是否真正守信用。只有在情况紧急、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会合,才能考验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赖。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放手让他掌管钱财来考察是否贪财。当一个人无法接近财物时,都可轻易地标榜他是清廉之土,也无从了解他到底是贪是廉。只有让他接近钱财,才能考验他会不会损公肥私。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告诉一个人让他去赴汤蹈火,而对艰难险阻,乃至有生命危险,才能考验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节操和临危不屈、视死如归的大丈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列御寇》篇中,就说人有“九征”,即识人有九种方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又曰: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又曰:近之以昵,观其不狎);烦使之而观其能(又曰:烦之以事,以观其理);卒然问焉而观其智(又曰:设之以谋,以观其智。太公曰:事之而不穷者谋);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太公曰:使之而不隐者谓信也)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又曰:纵之以视,观其无变)”。翻译一下,就是: 远使之而观其忠——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 近使之而观其敬——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 烦使之而观其能——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 委之以财以观其仁——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 诸葛孔明观人七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说看他的志向和道德标准的情况如何,要用一些事例让他判断一下是非,从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这样人有什么样的理念。 有个这样的故事: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个国王叫齐桓公,手下的一名厨子名叫易牙。有天齐桓公说:“我吃过各种山珍海味,只是没吃过人肉。”易牙就回家杀了自己的3岁儿子,烹制成人肉大羹,献给齐桓公。并且献媚道:“忠臣为饱国君口福,特献爱子人肉,敬请品尝。”齐桓公感动不已,晋升易牙为国务大臣。当时的大臣管仲提醒齐桓公:“易牙对自己的子女也下得了这种狠心,那他对谁下不了狠心?”但是齐桓公昏了头不信。后来他病重不起,易牙乘机囚禁齐桓公,不给他饭吃,齐桓公被易牙活活饿死。这就是说如果做事一向狠毒的人,没有理由认为他只会对你好,并一直对你好。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意思是说用各种话来盘问他,看他的应变能力和口才,如果是头脑比较机敏灵活的人会应答自如,但这种人通常会比较“滑”,惯会花言巧语,他的话不可全信。如果是经常被问得张口结舌,这样的人就比较“笨”,但是也会比较忠厚听话,就像郭靖那样的。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是说问他计谋方面的事情,看他的才能如何。如果他一步百计,智谋深远,那他是比较有头脑,接近智士型的人。这里考查的

王泽仁:《国学领导艺术:识人用人与沟通》

《国学领导艺术:识人用人与沟通》 主讲:王泽仁 【课程前言】 曾国藩说:“管人首在用人,用人首在识人。” 作为企业管理干部,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的做事。这就涉及到管理的三大流程,即: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和人才流程。 而人才流程,是三大流程中的先决基础。因为战略和运营,皆是由人才构建出来的。所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故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精准识人、正确用人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沟通与激励的智慧,开发人才潜能,创造更大的团队效益和价值,以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远景。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智慧的系统解读,“以经为轴,以史为鉴”,并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学员朋友们全面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之道。 【课程对象】 企业管理干部 【授课讲师】 王泽仁老师(请阅读讲师简介) 【课程目标】 1.帮助管理者领悟古典识人用人的智慧 2.帮助管理者掌握古典沟通与激励的方法 3.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魅力与管理能力 【课程时间】 1天 【课程大纲】 开场语 1.内圣外王 2.知行合一 3.经世致用 第一讲精准识人

一.人才的两个核心维度 1.才能 2.品行 二.四种典型人才 1.圣人 2.君子 3.小人 4.愚人 三.人才命运曲线 1.先升后降 2.先降后升 3.水平直线 4.螺旋下降 5.螺旋上升 四.古典识人法则 1.孔子识人三维度 2.庄子识人九征 3.八观六验与六戚四隐第二讲正确用人 一.重用‘六正’人才 1.圣臣 2.良臣 3.忠臣 4.智臣 5.贞臣 6.直臣 二.摒弃‘六邪’人才 1.具臣 2.谀臣 3.奸臣 4.谗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