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最新]共26页文档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最新]共26页文档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最新]共26页文档

高一下学期期末知识点复习

三角函数知识点回顾

一、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

(1)角的概念的推广

①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可写成α+k ·360°(k ∈Z ).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的集合为{}

360,k k ββα=?+∈Z o

(3)弧度制

①1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

③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

l r

α=

④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

2

2

S lr r α==

.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

为(

r r =,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概括为:一全正、

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

sin α

cos α

=tan α.

2.诱导公式

公式一:sin(α+2k π)=sin α,cos(α+2k π)=cos_α,απαtan )2tan(=+k 其中k ∈Z .

公式二: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 α.

公式三:sin(π-α)=sin α,cos(π-α)=-cos_α,()tan tan παα-=-.

公式四:sin(-α)=-sin_α,cos(-α)=cos_α,()tan tan αα-=-.

公式五:sin ? ????π2-α=cos_α,cos ? ????

π2-α=sin α.

公式六:sin ? ????π2+α=cos_α,cos ? ??

??

π2+α=-sin_α.

诱导公式可概括为k ·π

2

±α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口诀:奇变偶

不变,符号看象限.

1、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四种方法

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

(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α=sin α

cos α

化成正、余弦.

(2)和积转换法:利用(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化.

(ααcos sin +、ααcos sin -、ααcos sin 三个式子知一可求二)

(3)巧用“1”的变换:1=sin 2θ+cos 2θ= sin 2

π

=tan π4

(4)齐次式化切法:已知k =αtan ,则n mk b

ak n m b a n m b a ++=

++=++ααααααtan tan cos sin cos sin 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 知识要点梳理

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

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

域 R

R

,2x x k k ππ??≠+∈Z ????

值域

[]1,1- []1,1-

R

函 数 性 质

3、研究函数sin()y A x ω?=+性质的方法:类比于研究sin y x =的性质,只需将sin()y A x ω?=+中的x ω?+看成sin y x =中的x 。

在求sin()y A x ω?=+的单调区间时,要特别注意A 和ω的符号,通过诱导公式先将ω化正。

纵坐伸(缩)A sin x ω= (

sin x φ=+A y sin =y=sinx

伸(缩)A

x A ωsin =()?+=x A sin 横坐标

伸(缩)ω

1()

sin A x ω?=+伸(缩)A (ω=x y sin A y sin =(ω=x sin (sin A x =+四、函数()sin y A x =ω+?的图像和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几个物理量: 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

π==T ;

④相位:x ω?+;⑤初相:?.

2、 函数sin()y A x ω?=+表达式的确定:A

由最值确定;ω由周期确定;?由

图象上的特殊点确定.

函数()sin y x ω?=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

()

max min 12y y A =

-,()max min 1

2y y B =+,

()21122x x x x T

=-<.

3、函数sin()y A x ω?=+图象的画法:①“五点法”――设X x ω?=+,令X

=0,3,,,22

2

ππ

ππ求出相应的x 值,计算得出五点的坐标,描点后得出图象;

②图象变换法:这是作函数简图常用方法。

4、函数y =sin x 的图象经变换可得到()sin y A x =ω+?()0>ω的图象

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回顾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如=++o o o o 40tan 20tan 340tan 20tan ; (答案: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如cos 2

5π12 +cos 2π12 +cos 5π12 cos π12 的值等于 ; (答案:54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 ?降幂公式21cos 2cos 2αα+=

,21cos 2sin 2

α

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3、二弦归一?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

()sin cos a b θθθ?++

,其中tan b a

?=.

4、三角变换时运算化简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变换,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掌握运算化简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技巧如下:

(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

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寻找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

①α2是α的二倍;α4是α2的二倍;α是

2α的二倍;2α是4

α

的二倍; ②1545306045o o o o o =-=-;问:=12sin π ;=12

cos π

⑤)4

()4()()(2απ

απβαβαα--+=-++=;等等.

如[1]()21tan ,tan ,tan 5444ππαββα???

?+=-=+= ? ??

?

?

?

则 . (答案:322

[2]若cos(α+β)=45 ,cos(α-β)=-45 ,且π

2 <α-β<π,

2

<α+β<2π,则cos2α=_____,cos2β=_____. (答案:-7

25

,-1) [3]已知()sin cos 2

1,tan ,1cos 23

αααβα=-=-- 则()tan 2βα-= ;(答

案:1

8

(2)函数名称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如

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二弦归一)。

如=+)10tan 31(50sin o o ;

()12cos102sin 30102cos102sin 40cos40sin80=sin50sin50sin501cos10cos10cos10cos10cos10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

+????=?=?=== ??

解析:原式(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常数“1”的代换变形有: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

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常用降幂公式

有: ; 。有时需要升幂,常用升幂公式有: ; .如对无理式

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

逆用及变形应用。

如:cos cos sin sin =αβαβ-____________;

sin cos a b θθ+= ;

(其中=?tan ;) (6)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基本规则:复角化单角,异角化同角,见切

化弦,二弦归一,

高次化低次,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

解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①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段线段的比等于角两边之比.

③.锐角三角形性质:若A>B>C 则6090,060A C ?≤c; a-b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1)和角与差角公式 (2) 二倍角公式 sin2α = 2cosαsinα.

(3)辅助角公式(化一公式)

)sin(cos sin 22?±+=±=x b a x b x a y 其中a

b =

?tan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2R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

sinAsinBsinC=R abc 4=2

)(c b a r ++ 8、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

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注明:余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当题中含有二次项时,常使用余弦定理。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11、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o ; ②若222a b c +>,则90C o . 12、三角形的五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旁心——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

2

3

44R V R S ππ==球球

,.

正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

正四面体是每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

二. 平面基本性质即三条公理

公理1公理2公理3图

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在一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在此

平面内.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

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

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

直线.

号语言

,

,

A l

B l

l

A B

α

αα

∈∈?

??

?

∈∈?

,,

,,

A B C

A B Cα

?

不共线

确定平面

,

l

P P

P l

αβ

αβ

=

?

∈∈??

?

I

判断线在面内确定一个平面证明多点共线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

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符号 aα

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符号 a∩α= A

平行——没有公共点符号 a∥α

说明: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1)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平行于平面;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

////a b a a b ααα??

?

?????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 a a a b

b α

βαβ??=?

????

P P I

3.直线与平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简记为: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号:

,,m n m n A l l m l n α

α???

=?⊥??⊥⊥?I

4.直线与平面垂直

性质Ⅰ: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 a a b b αα⊥???⊥?

P

性质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符号:l l ααββ⊥???⊥?

P

推论: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

于这个平面.

符号语言:a ∥b, a ⊥α,?b ⊥α

四.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行——没有公共点: 符号 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符号 α∩β=a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符号:,,a b a b A a b αααβββ???

?=????

I P P P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的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简记为: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a a b b αβ

αγβγ=?=?

????

P I P I

补充: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两平面平行,一平面上的任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简记为:线面面垂直,则面面垂直. 符号:l

l

β

αβα

?⊥?

?

?

?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简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三角形中位线②平行四边形③线面平行的性质④平行线的

传递性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⑥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特别是证明异面直线垂直);②线面垂直的性质

③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④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五:三种成角

1.异面直线成角

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新人教A版 第89套)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年秋季期末考试 高 一 数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规定的位置,并检查所持试卷是否有破损和印刷等问题。若试卷有问题请立即向监考教师请求更换。 2.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y x lg =,B={} 022 ≤-+x x x ,则=B A ( ) A .)0,1[- B .]1,0( C .]1,0[ D .]1,2[- 2.已知集合}01|{2=-=x x A ,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A ∈1 ②A ∈-}1{ ③A ?φ ④A ?-}1,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设2 :f x x →是集合M 到集合N 的映射, 若N={1,2}, 则M 不可能是 ( ) A 、{-1} B 、{ C 、{- D 、 4、已知函数x x f 1 )(= ,则1)1(+-=x f 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0,1) B 、(-∞,0) C 、}1|{≠x x D 、(-∞,1)和(1,+∞) 5、偶函数()f x 与奇函数()g x 的定义域均为[4,4]-,()f x 在[4,0]-,()g x 在[0,4]上的图象如图,则不等式()()0f x g x ?<的解集为( ) A 、[2,4] B 、(4,2)(2,4)-- C 、(2,0) (2,4)- D 、(2,0)(0,2)- 6.已知函数)(1)6 2sin(2)(R x x x f ∈-+ =π 则)(x f 在区间[0, 2 π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 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 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 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 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3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 3 43 R V π= ,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

3 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2,2 2,则()4f 的 值等于 ( ) A .16 B.1 16 C .2 D.12 4. 函数()1lg(2) f x x x =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 10 B .22 C . 6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

苏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比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

最新-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の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の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の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の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の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の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の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の.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の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の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の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の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の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の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の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の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c∈R) (4)c>0时,a>bac>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篇二】 1.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每一个解(x,y)作为点的坐标对应平面上的一个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半平面(平面区域)。 3.直线l:Ax+By+C=0(A、B不全为零)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半个平面)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区域,用不等式(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线外任取一点(如本题的原点(0,0)),将其坐标代入Ax+By+C,判断正负就可以确定相应不等式。 5.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相应直线划分开的半个平面,一般用特殊点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检验就可以判定,当直线不过原点时常选原点检验,当直线过原点时,常选(1,0)或(0,1)代入检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它的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注意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的含义。“线定界,点定域”。 6.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x和y的取值构成的有序数对(x,y),称为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整数解对应的点称为整点(也叫格点),它们都在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7.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实线,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虚线。

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7.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2 2,则()1f 等于 ( ) A .-3 B .-1 C .1 D .3

高一下学期数学复习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重要知识点总结①对数部分: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M n M a n a log log= 1.换底公式: b log N log N= log a a b (其中a>0,a≠1,b>0,N>0) 变式: b N x a a log log = 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弧长-面积公式r l? =α2 2 1 r S? =α 扇r l S? = 2 1 扇 180 r n l ? = π 三角比 r y = α sin r x = α cos x y = α tan y x = α cot x r = α sec y r = α csc 同角三角比的 关系 1 csc sin= ?α α1 sec cos= ?α α1 cot tan= ?α α α α α cos sin tan= α α α sin cos cot= 1 cos sin2 2= +α αα α2 2sec tan 1= +α α2 2csc cot 1= + 诱导公式、两角和差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辅助角公式:() 2 22222sin ,cos sin cos sin b a b b a a b a b a += +=++=+βββααα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c b a p ++=2 1 ③

对称性 对称轴为 2 x k π π =+, 对称中心为(,0) kπ,k Z ∈ 对称轴为x kπ =, 对称中心(,0) 2 k π π+k Z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为(,0) 2 kπk Z ∈ 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为(,0) 2 kπk Z ∈ ()() ()() ()() ()() 1 sin cos sin sin 2 1 cos sin sin sin 2 1 cos cos cos cos 2 1 sin sin cos cos 2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 =++- ?? ?? =+-- ?? ?? =++- ?? ?? =-+-- ?? ?? sin sin2sin cos 22 αβαβ αβ +- += sin sin2cos sin 22 αβαβ αβ +- -= cos cos2sin sin 22 αβαβ αβ +-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1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 高一数学文科试卷 本试题卷共4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填(涂)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答题时,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设全集{0,1,2,3}U =,集合{0,2}A =,集合{2,3}B =,则() U C A B =( ) A .{3} B.{2,3} C .{1,2,3} D .{01,2,3}, 2.已知角α 的终边经过点 (4,3)P -,则sin α 的值为( ) A .35 B .45 C .45- D .3 5 - 3.sin15cos15的值是( ) A. 14 B. 1 2 C. 34 D. 32 4.若()1 cos 3 πα+=-,则cos α的值为( ) A .13- B .1 3 C .2222 5.函数sin 2y x =是( ) A. 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6.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2),则该幂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1 y x -= B .12 y x = C .2y x = D .3 y x = 7.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则满足不等式1(21)()3 f x f -<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B .12[,)33 C .1(,)2+∞ D .12[,)23 8.要得到函数cos(2)3y x π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cos2y 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 6π 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 6π 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3π 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3 π 个长度单位 9.方程2log 0x x +=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 A .1(0,)2 B .1(,1)2 C .(1,2) D .[1,2] 10.已知11tan(),tan()243παβα+= +=-,则tan()4π β-=( ) A. 2 B .32 C. 1 D. 1 2 11.已知函数()sin()(0,0,)2 f x A x A π ω?ω?=+>><一个周期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 ) A. 6π B.4π C.3π D.8 3π 12.已知cos 61cos127cos 29cos37a =+??,2 2tan131tan 13b =+,1cos50 2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b c >> C .c a b >> D .a c b << x y O 6π- 3 π 1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归纳 一、常见不等式解法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 (1)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bx c 0(a 0) 的解为“大两边、小中间”,即“大于大根或小于 小根”,“大 于小根小于大根” . (2) 若 a<0,是什么情况?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区别与联系?望自 行思考 . 3. 分式不等式: 1) fx fx g x 0 ; (2) fx f x g x 0 ; gx gx f x fx g x 0 fx fx g x 0 3) g x gx ; (4) gx gx 4.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 (x) 0 log a f (x) log a g(x) g(x) 0 f (x) g( x) (1) 当 a 1 时 , a a f(x) g(x) ; f (x) g(x) f (x) 0 log a f(x) log a g(x) g(x) 0 f (x) g( x) (2) 当 0 a 1时, a a f(x) g(x) ; f (x) g( 5. 经典例题及易混易错题型 略. 二、与集合相关的知识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提示】

(1)A A (1)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AB (或 B A)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 (2) A (3) 若 A B且 B C,则AC (4) 若 A B且B A ,则AB (2)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 (3) 集合是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若 A B且 B C,则 A C. (4) 已知集合A有n(n 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 1个真子集,它有2n 1个非空子 集,它有2n 2 非空真子集.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真子集 AB (或B A) A (1) (A 为 非空子集) A B,且 B 中至少 有一元素不属于A (2) 若A C,则 AC 集合 相等A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B 中的任 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 易错点拔】 (1) A B包含A=B和 A B两种情况. A B分A= ?和A≠ ?两种情况. (2) 与∈的区别. (3) ? 与{?} 的区别:前者代表空集,后者代表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的空集,属于集中集?∈{?} 、? {?} 均正确. 【解题思路点拔】 学好集合间基本关系须熟记四个结论:名称记号意义性质韦恩图 (1) A I A A 交集AI B{x|x A,且(2) AI A A B B x B} (3) AI B A A B= B A AI B B (1) AUA A (2) A U A 并集AUB{x| x x B} A, 或 (3) A UB A A B AUB B A B=B A (CuA)(CuB)= Cu (A B) 德摩根公式 补集CuA{x|x U,且x A}(CuA)(CuB)= Cu(A B) 德摩根公式 A (CuA)=U A (CuA)= Φ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4 2 2 宁夏省银川一中-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新人教A 版 命题教师:裔珊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卷上。) 1.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033=--y x 的倾斜角是( ) A .30° B .120° C .60° D .150° 2. 经过点()1,1M 且在两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是( ) A.2x y += B. 1x y += C. 2x y +=或y x = D.1x =或1y = 3.若方程2 2 (62)(352)10a a x a a y a --+-++-=表示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则a 的值是( ) A . 2 3 B .12 - C . 23 ,12- D.1 4. 圆柱的底面积为S,侧面展开图为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为( ) A.S π B. S π2 C. S π3 D. S π4 5. 直线0=+ky x ,0832=++y x 和01=--y x 交于一点,则k 的值是( ) A . 21 B.2 1 - C. 2 D. -2 6.某几何体三视图及相关数据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 体积为 ( ) A .16 B .163 C .64+163 D . 16+ 3 3 4 7. 点()21P , 为圆的弦的中点, 则直线的方程为( ) A . B . C .03=-+y x D . 8.已知两条直线m n ,,两个平面αβ,.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 的是( ) A . ,//,,n m m ααββ⊥??⊥n B .αβ∥,m n ∥,m n αβ?⊥⊥; C . ,α⊥m m n ⊥,βαβ⊥?⊥n D .m n ∥,m n αα?∥∥; 9. 正方体-中,1B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2 2 125x y -+=AB AB 10x y +-=230x y +-=250x y --=ABCD 1111A B C D C 1 D 1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 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 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 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 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练习题: 1.正四棱锥P—ABCD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都等于,有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也都等于.当这两个正四面体各有一个面与正四棱锥的侧面PAD,侧面PBC完全重合时,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该多面体是()(A)五面体 (B)七面体 (C)九面体 (D)十一面体 2.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球的表面积为() (A)9 (B)18 (C)36 (D)6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苏教版本高中高一数学必修一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计划.doc

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知点 【一】 一、集合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 “集合” 个首先我想到的是上体育或者开会老常喊的“全体集合”。数学上的“集合”和个意思是一的,只不一个是一个是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是:某些指定的象集在一起就成一个集合,称集,其中每一个 象叫元素。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 b ,c}。 a、 b、 c 就是集合 A 中的元素,作a∈ A,相反, d 不属于集合A,作 dA 。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 非整数集 (即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数集 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法与描述法。 ①列法: {a,b,c ??} ②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R|x-3>2},{x|x-3>2} ,{(x,y)|y=x2+1} ③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 x-3>2 的解集是 {xR|x-3>2} 或 {x|x- 3>2} :描述法表示集合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 与 B={y|y=x2+3x+2} 不同。集合 A 中是数元素(x,y),集合 B 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B={2,1},集合A=B。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序,如集合A={1,2},集合 例:集合A={1,2},B={a,b},若 A=B,求 a、 b 的。 解:,A=B 注意:有两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成集合的元素的性必明确,不允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二、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A 包含于 B,:,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 (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A=B, A、B 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B,作。 如:集合 A={1,2,3} ,B={1,2,3,4}, C={1,2,3,4},三个集合的关系可以表示,,B=C。A是 C 的子集,同 A 也是 C 的真子集。 2.真子集 :如果 AB, 且 AB 那就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作 AB(或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