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Guide words document of wangshiyuan

编订:JinTai College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2、篇章2: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篇章1: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著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

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8XX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簃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朋友,也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人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人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

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

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11号,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壁间设栓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设有东西巷门,东侧还设便门,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装阀阅。阀阅,俗称门档,又称门簪,是封建社会中门第高贵的标志,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来榜贴功状,在左称

阀,在右称阅。唐宋以后,官宦人家就在大门外特做两柱,称为乌头阀阅,这种装饰,表现了园主地位的显赫。

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入门厅,首先要经

过可装可拔的门槛,遥想8XX年前这门槛有多忙碌--贵宾来了,仆人们忙忙碌碌地拔下门槛,贵宾走了,又忙忙碌碌地装上。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进门后厅内左右安放着两条长长的赖凳,也有用长椅的,这种作对称式陈放两旁的凳,一进门就给人一种整齐端庄的视觉效果。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

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轿厅正面设隔扇门,棕色油漆,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砖雕已有7XX年历史。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大厅又称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

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

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你看该正厅是方梁弯椽,梁上雕有花卉装饰图案。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18扇落地长窗。厅堂正面设

一排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了

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也能起到衬托作用,而大厅前面两根立柱的白底隶书联牌更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总之整个大厅平面广阔,立面高大,整体形象雄伟庄严。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央正面的天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考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

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厅南的对景是一座雕镂精致、巧夺天工的砖刻门楼,这

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你看,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

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活了八十四岁,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是朝中命官,可谓大贤大德,所以这幅郭子仪上寿砖刻表示“福寿双全”之意。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你看,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是描写周文王访姜子牙的场景。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著名,所以文王访贤比喻德贤齐备。下面是

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

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游人又把这山看为云岗余脉,给人以美的联想。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别珍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

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它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稍稍偏向西北,这一偏大有讲究,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过渡性地连接起来。五峰书屋为两层楼宇,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杆,两处门户都很小,一是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二是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杆的整体封闭性,不使这两处景点产生“漏气”。

五峰书屋西边紧挨着的便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这里是园主修心养性读书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

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也就是说必须心志统一,排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用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杆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杆,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集虚斋其上有楼,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历历在目。难怪,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从1992年4月15日至1994年2月21日的近10次谈判都在网

师园集虚斋小姐楼上进行。李光耀携夫人来过两次。一位作家写道:网师园对谈判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巨大或是微妙,无人得知。当时的市长在谈判的间隙说过:“网师园为工业园区谈判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从集虚斋朝南看,彩霞池明朗,竹外一枝杆略暗;小天井

明朗,集虚斋本身略暗,这种忽明忽暗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园景的层次感。

走出集虚斋,穿过小天井,便来到了临水而筑的竹外一

枝轩和半亭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额取自宋代苏轼“红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

诗意,“一枝”指梅花,“暗”指枝叶茂盛。这座小轩原是封闭式的斜轩,1940年何亚农买此园后,对庭园进行整修,才

改为敞轩,宽三间,玲珑剔透,外似船厅。竹外一枝轩与南岸小山丛桂轩遥相呼应,一临水,一离岸,也成一条主轴线,从彩霞池南岸望来,轩像轻巧的船舫,与高大的二层楼集虚斋,一前一后,造成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西面墙上有一空窗,构成大框景,窗下垂丝海棠婆娑起舞,稍远处石板曲桥,一波三折,白皮古松探身飞亭游廊,你若不留意,还误以为一幅山水画。这种有空窗(又称月洞)的墙面,使内外景物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轩前斜出水上的那株黑松,宛如黄山迎客松,倒映池中,若隐若现,生动而有气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竹外一枝轩和处于西南对角线上的濯缨水阁也组成了一组对景,濯缨水阁架空水上;竹外一枝轩濒临水边,

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濯缨水阁三面墙体,一面木栏,为实;

竹外一枝轩空间开敞,不设门户,为虚。两者虚实对比,互相转换,美不胜收。另外,因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楼房体量较大,玲珑剔透的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与楼房形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组群,这一轩一廊不但造型简洁明快,大小高低亲切宜人,而且构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使人感到楼房后退了,并增加彩霞池的开阔感。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

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

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这条短短5米多的小廊,北接竹外一枝轩,南连空亭,与曲折长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部看,亭、廊、轩如一整体,从外面看,亭则亭,廊则廊,轩则轩,各具特色,极为分明,这是园林建筑中参差曲折,错落疏密的多变艺术效果。射鸭廊对着月到风来亭是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轴线两边的布局,是极成功的不对称均衡构图。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从竹外一枝轩右拐,步行数步便来到了看松读画轩。此轩面宽四间,三面雕花半窗,向南一面仅以数根廊柱支持,故采光特佳。此轩建筑利用了良好的朝向,多留空地,留出了更多的观赏活动空间,因此轩体量较重,故与彩霞池隔以庭院,树木、花台,既增加园景层次和深度,又不使轩逼压水面。此轩与濯缨水阁遥遥相对,一离岸,一临水;一轻巧,一厚重,是一条轴线上的对景,冬季在此赏雪,最为合适。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

趣。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看,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正中为一圆桌,东西各两把椅子,椅子间放桌几,桌椅几凳造型大方、流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恬静的韵味。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

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全联描绘出了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更有趣的是此联语所用叠字,是从人们熟悉的诗文中出来的,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些诗文与有关的韵事,如“寻寻觅觅”出自李清照《声声慢》词,“莺莺燕燕”出自杜牧《为人题赠》,“卿卿”是晋王戎妻对王戎的爱称,“暮暮朝朝”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再说说看松读画轩的“古”字。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它干枝横斜,好象一位迟暮美人,正临水照鬟。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国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

象征。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当我们抚摸着这棵阅尽同师园苍桑变迁的苍老古柏,怎能不油然产生思古之幽情呢?轩东边

天井内,还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木瓜树,树身虽有枯朽之感,但每年春天,仍绽出新绿。深秋时,枝上结出颗颗木瓜形如葫芦,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了。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状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状酷似树干,仔细观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用手一摸。质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别,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世稳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据《本草纲目》记载:硅化木石还是一种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我想,这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了,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形体本身的特征,从而产生的无穷的内在魅力。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

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

从主园曲桥朝西走,有一小门,上有砖额“潭西渔隐”。“潭西”即地西,“渔隐”是史

正志万卷堂的旧号。穿过小门顿觉别有洞天,此处是一

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外,名殿春簃又称内园。“殿春”出自苏东坡“尚留芍药殿春风”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园中有精雅书房两间,为旧时书斋。小院曾是芍药圃,清嘉定年间,网师园以种植芍药闻名于世。现在芍药圃中植芍药八株,都是名贵品种,芍药花其形多变,其色艳丽,《诗经》中作为男女赠别之花。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泉名取自宋朝朱熹诗“一水方涵碧”之意。据考证,此地旧有根树井,在古柏根下后来古柏枯死。井也被埋没,1958年整修时,挖出一块湖石,上镌“涵碧泉”三字,深挖其下,果然冒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了这眼清泉和全园水脉贯通,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此亭建于1958年,此亭倚墙而筑,体量小,与小院格

局很相似,其飞檐翘角非常轻巧,将人的视线引向上空,扩大

了空间,丰富了景观。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间,仿明式结构,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北墙用红木精巧镶边而成的长方形窗景,奇峰湖石与傲雪腊梅、苍翠青竹、阔叶芭蕉、天竹红果相掩映,那静中有动的图案,仿佛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人在室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宋苏轼《与潜僧绿筠轩》诗云;“可使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竹成为隐者名士的代名词。居必有竹,竹子四季常青,因为竹叶的取向各异,能把声波的反射相互抵消,因此竹子有一定的隔音保静功能,竹可使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气,竹子潇酒挺拔,宁折不弯,虚心有节,与士大夫文人追求的高尚品德相契合。梅花玉洁冰清,象征着纯洁、坚韧和气节,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花为报春花,梅花之香,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清幽宜人,这正是中国文人不同于西方人重色不重香的独特艺术心态。

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舒展;线,

东山雕花大楼导游词(苏州)

东山雕花大楼导游词(苏州) 欢迎各位来宾参观雕花大楼。 雕花大楼又称春在楼,始建于1922年,1925年落成,历时三年。先后有各种工匠及民工26万多人次参加,以香山帮工匠为主,造价耗资十五万银元,折合当时黄金3741两。 此楼原主人为金锡之,金、银、铜、铁的“金”,无锡的“锡”,之乎者也的“之”。因为大门朝东而开,俗话说向阳门第春常在,故取名为“春在楼”,寓春天常在,万年长青之意。 春在楼拥有大小房屋上百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楼建筑既是中西结合,又是古今结合,以突出中古为主,在“中”里又带有“西”的特色。如楼上东西厢房的窗户选用进口彩色玻璃,通过日光作用能反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满园春色;红色:代表夏天,象征夏日炎炎;黄色:代表秋天,象征夕阳西下;蓝色:代表冬天,象征茫茫白雪。特别是我们面前的这座砖雕门楼,由上而下,从左到右都是典故,后面将会给大家——一介绍。 此楼上下有好多房门,都是西式门,装有当时罕见的“司必令”锁,同时中式窗上装有彩色凹凸玻璃和磨砂玻璃,楼上所有走廊都装着铁栏杆。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大楼的来历和特点,现在,我们先抬头看檐下椽子。一般建房椽子有方、圆两种,而雕花楼有四种,即方形、圆形、环

形、凸形。楼上前后走廊的木质栏杆扶手上面雕有竹节,表示节节高升之意,下面装有铸铁银色铁栏,四周角内是四只蝙蝠,喻意蝙蝠庆寿,福寿双全。大圆圈里藏有“延年益寿”四个字。正中心的“太极图”有压邪之意,喻意有福有寿,福寿双全,邪气全无,延年益寿。 再看栏杆下面的正中刻有金光闪闪的一只聚宝盆,意味着进门见宝,左右两边雕着万年青,喻意万年长青,干年交好运。下檐横梁柱脚从左至右雕有四只花篮,刻着四季名花,春天为牡丹,荣华富贵;夏天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秋天为菊花,经霜不凋,迎风怒放;冬天为梅花,不畏严寒,性格刚强。 楼檐下包梁头上有用玻璃保护的黄杨木刻《三国演义》戏文:“击鼓骂曹”“张飞夜战马超”“草船借箭”“甘露寺”“华容道”“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失街亭”“空城计”“斩马稷”“水淹七军”“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 大厅正面的门窗上雕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王祥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怀橘奉母”“戏彩娱亲”“哭竹生笋”“咬指心痛”等。 这门窗上的白钢拉手是仿造西汉“刘邦”时期的古钱币。每天开门关窗,用手拉着它,意思是伸手有钱。窗门插销是寿桃形的,插座是蝙蝠形的,象征有福有寿,取福寿双全好口采。又是脚踏有福,脚踏福地。两边木栏图案,前天井雕有双钱,后天井刻有长寿,喻有钱有寿之意。 现在请看东西厢房。东西两厢房外形对称相似,而室内各异,左为书斋;右为花篮厅。书斋装有龙形回纹栏杆,另有两根亭柱,而花篮厅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高彬刘管平 1,人眼视觉原理 人眼视域为一不规则圆锥形.双眼形成的复合视 域范围向上为70.,向下为80.,左右各为60..在保 持放松,平视的情况下,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角为 26.~30.,水平视角约为45.~60.【11,以此视域 形成的景观清晰而平和,最适静观.在此基础上,控制 合适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 (D=3H),通过一定的行走路线,把不同的景观纳入到 视野之中,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构成优美动观效 果.控制视角范围,再通过路线的引导,动静结合,创 造"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古今园林追求的高尚境界. 2,苏州网师园视线运用 网师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我国古典私家 园林中等规模的典范,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林观景 区.园林观景区以湖面为主,亭廊轩榭环水而建,其中 主要有南部的集会活动厅"小山丛桂轩",此轩通过其 北面的"云岗"(z)叠石假山与湖水相临,"云岗"叠 石假山西侧设有小体量的"濯缨水阁",作为"小山丛 桂轩"的延伸;临湖的西岸中部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六 角"月到风来亭"(x)作为景观和观景中心.临湖北 岸是园主读书,家居的集中区域,依次有"殿春移"园 中园,"看书读画轩","集虚斋"楼阁,"五峰书屋"等, "集虚斋"南侧是低矮的"竹外一枝轩"(Y)与湖面相 接;东岸是住宅区的主体建筑"撷秀楼","万卷堂",

通过临水的"射鸭廊"与景观区形成贯通"[3]. 2.1静观形成系列最佳观赏点 就景观区构成而言,"月到风来亭"(x)位置居中, 在全园中具有重要位置;"竹外一枝轩"(Y)是全园制 高点"集虚斋"向湖面的延伸处,位置特殊,是园主及 其客人作停留观景的最佳处所;"云岗"(z)山顶位置 较高,又处于"小山丛桂轩"与湖的过渡地带,是南面 绝妙的观景点.分析三点的视线构成,不难发现最佳垂 直视角,水平视角在其中的应用. 自西部中心的"月到风来亭"(x)观景,水平视 作者:高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刘管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l6? 角AXC=BXD=60.,垂直视角X=30.(图1, 4).视野北起"看书读画轩"外挺拔的黑松,白皮松, "竹外一枝轩"及轩北部的"集虚斋"楼宇部分,东部以"射鸭廊"为前景的"万卷堂","撷秀楼"粉墙及南 部的"云岗"假山和被其大部分遮掩的"小山丛桂轩" 和近处的"濯缨水阁"等(图6,7). 自北部的"竹外一枝轩"(Y)观赏各主要景点,水 平视角FYG=ZYX=60.(图2).B点为"射鸭廊" 观景点,因与"竹外一枝轩"同处于同一水平,两垂直 视角相等均是30.(图4).视线以东部的"万卷堂", "撷秀楼"粉墙及其前面的置石立峰为视线起点,经东 南角的"小洪桥",观南端峭壁林立的"云岗"假山与 图1网师园"月到风来亭"观景分析 图2网师园"竹外一枝轩"观景分析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6758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Tour guide's words of Suzhou wangshiyuan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网师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1: 江苏省苏州市网师园风景区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园占地0.6公顷,格局为东宅西园。住宅由门厅、轿厅、大厅(万卷堂)、楼厅(撷秀楼)、后花园等组成。西部花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以亭阁楼馆,池水清澄,假山雄峻,与花木组成四季园景,明净宜人;西侧另有书斋别院,幽雅别致,为我国古典园林首例出口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网师园布局紧密,精致玲珑,以小胜大,为苏州宅第园林的代表,被誉为“苏州小型园林之极则”。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以“小巧精致”、“宅园合一”的造园特色被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古典夜园活动始创于1990年,由网师园管理处、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苏州市歌舞团联合举办,至今接待游客

量愈30万人次。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网师园内的八处景点就开始上演评弹、昆曲、苏剧、民歌、舞蹈、古筝、箫、笛等苏州传统文化节目。无数中外来宾在精致典雅的园林氛围中近距离欣赏精湛的文艺演出,得到美的享受。网师园的古典夜园活动已成为苏州的特色游览项目。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2: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

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陈从周教授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建于宋朝时期,当时这座小小的园林竟然花了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门厅】网师园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和竹子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万卷堂】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无声语言告诉人们,主人不愧是书香门第,不仅家藏万卷书,而且两旁挂张辛稼的对联“紫苒夜湿千山雨,铁甲春生万壑雪”。大厅面阔五间,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若三代同堂,正中位置为祖父、祖母,东边为父母,两边为儿女;若来客,根据东为贵的习惯,客人坐东边,主人坐西边。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 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砖刻门楼】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撷秀楼】俗称女厅。梁架下大匾系绿色底黑色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塔尖、瑞光塔等隐现窗前。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造的(189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介绍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介绍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1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味园林夜景,还能欣赏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yí,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旧时以盛植芍药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Guide words document of Suzhou wangshiyuan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2、篇章2: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3、篇章3: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4、篇章4:2020年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文档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 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网师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江苏省苏州市网师园风景区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

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20xx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园占地0.6公顷,格局为东宅西园。住宅由门厅、轿厅、大厅(万卷堂)、楼厅(撷秀楼)、后花园等组成。西部花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以亭阁楼馆,池水清澄,假山雄峻,与花木组成四季园景,明净宜人;西侧另有书斋别院,幽雅别致,为我国古典园林首例出口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网师园布局紧密,精致玲珑,以小胜大,为苏州宅第园 林的代表,被誉为“苏州小型园林之极则”。网师园始建于 南宋淳熙年间,以“小巧精致”、“宅园合一”的造园特色被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1997年 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古典夜 园活动始创于1990年,由网师园管理处、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苏州市歌舞团联合举办,至今接待游客量愈30万人次。 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网师园内的八处景点就开始上演评弹、昆曲、苏剧、民歌、舞蹈、古筝、箫、笛等苏州传统文化节目。无数中外来宾在精致典雅的园林氛围中近距离欣赏精湛

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

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著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 贯为1000枚铜币)。800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朋友,也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人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人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Guide words document of wangshiyuan 编订:JinTai College

网师园导游词文档2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2、篇章2: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篇章1: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著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

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8XX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簃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朋友,也许你的心早已飞进了网师团,且慢,请跟我走进苏州古城东南带城桥路,拐弯进人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脚踩石子路,往东行。这样曲曲折折5分钟走到小巷深处,才见到网师园。这长长的羊肠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它显示了主人卑视利禄,清高雅逸的情操。 那么,主人是谁?为何取名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

网师园

百科名片 网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清乾隆年间(公元1765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至今几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目录 园林简介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造园手法 主要建筑和景观 特色景点 殿春簃 砖雕门楼 引静桥 旅游指南 园林简介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造园手法 主要建筑和景观 特色景点 殿春簃 砖雕门楼 引静桥 旅游指南 展开 编辑本段园林简介 网师园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它位于苏州葑门附近的带城桥南阔家头巷11号,后门面向苏州古城东南之十全街,多路公车可达,(204,501,511,47)与苏州、南园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亦称“渔隐”。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1770年)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网师园全园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古树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构成主园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所以游园时,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绕池一周,可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所以并不觉其园小。夜游网师园除了能品味园林夜景,还能欣赏到评弹、昆曲等节目。 网师园 西部为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yí,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旧时以盛植芍药闻名。“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轩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红林镶边的长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翠周围的傲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到内,似在室外,富有诗情画意。轩西侧套室原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张氏兄弟曾在园中饲养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墙嵌碎石一方,镌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儿之墓”,为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书于台北,寄来立碑。庭院假山,采用周边假山布局,东墙峰洞假山围成弧形花台,松枫参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台,穿插峰石,借白粉墙的衬托而富情趣,与“殿春簃”互成对景。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气逼人,与主园大池水脉贯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龙吐,使无水的“殿春簃”不偏离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Jiangsu wangshiyuan tour guide words 编订:JinTai College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2、篇章2: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3、篇章3: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4、篇章4: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篇章1: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文档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

(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江苏网师园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 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著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820xx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人类历史的奇迹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第二名:北京故宫 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第三名:承德避暑山庄 详细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网师园

xxxxx大学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中国古典园林《网师园》造园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网师园》造园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其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小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许多研究园林建筑者的最爱,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网师园 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后期的一个高峰,艺术造诣居全国居领先地位,其中的网师园乃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上品之作。该园小巧玲珑,曲折幽胜见长。园地仅8亩余,呈丁字形平面。建筑密度高达30%,但其造园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四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及游览路线,布局紧凑,简洁自然,池周亭阁错落,借、对、虚、实;迂回曲折,步移景异,正所谓“绕齿形可观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选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盎然生机,因此并不觉其小,可见此园规划设计中的独具匠心。 1 网师园概况 1.1网师园的由来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亦称“渔隐”。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1770年)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

建亭宇,俗称“瞿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1.2网师园分区基本概况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又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主要建筑有:万卷堂、撷秀楼和梯云室。中部为主,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的水面聚而不分,四周配以花木、山石,并佐以各种建筑物。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桂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而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其后面为集虚斋。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2 景点介绍 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场南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大厅崇立,即万卷堂。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以上3处的家具陈设,多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3篇.doc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3篇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 园代表作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网师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1: 江苏省苏州市网师园风景区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园占地0.6公顷,格局为东宅西园。住宅由门厅、轿厅、大厅(万卷堂)、楼厅(撷秀楼)、后花园等组成。西部花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以亭阁楼馆,池水清澄,假山雄峻,与花木组成四季园景,明净宜人;西侧另有书斋别院,幽雅别致,为我国古典园林首例出口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网师园布局紧密,精致玲珑,以小胜大,为苏州宅第园林的代表,被誉为"苏州小型园林之极则"。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以"小巧精致"、"宅园合一"的造园特色被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1997年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古典夜园活动始创于1990年,由网师园管理处、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苏州市歌舞团联合举办,至今接待游客量愈30万人次。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网师园内的八处景点就开始上演评弹、昆曲、苏剧、民歌、舞蹈、古筝、箫、笛等苏州传统文化节目。无数中外来宾在精致典雅的园林氛围中

近距离欣赏精湛的文艺演出,得到美的享受。网师园的古典夜园活动已成为苏州的特色游览项目。 苏州网师园导游词范文2: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园林艺术分析

网师园园林艺术分析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是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而网师园作为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处处显露苏州人的美学观和吴地文化风格。网师园建于南宋时期,原本只是取名叫“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几经沧桑变更,清朝乾隆时期,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1997年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占地约半公顷,她以水为主题,布局精致、紧凑合理、结构精巧、典雅自然,园中有园,景内有景、小中见大,虽小不觉其小,是整个苏州园林中最小巧精致的,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它至今仍保有私人花园的趣味与特色,其园林中目前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园”,也就是夜间传统音乐表演与园林艺术的结合,目前参观网师园,也能欣赏到在园中传统音乐与戏曲的表演。 网师园可分成了三部分:东部住宅、中部花园、书画宴乐之地。首先,来看看园东的宅院四进,四进的厅堂装修及门楼雕刻俱精。网师园有两个园门,东西各一个,东门设在第一进的轿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客可由此门进入花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进入。通过砖雕门楼进入第二进大厅,大厅屋宇高敞,装饰精工雅洁,陈设讲究。从大厅向北走,进入第三进内厅,即撷秀厅了,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在此楼纵目远眺,全园景色、天平、灵岩、七子山诸景,尽收眼底。穿过曲廊,进入后花园。北是“梯云室”,这里景色十分迷人。此地植物造景非常丰富,花园周围用太湖石砌成大小五个不同花台,植水带草,有海棠、紫薇、腊梅、桂花等,形成五个植物层和四季有花佳景。此外,此地的太湖石假山也十分耐人寻味,让人在其中流连忘返。玲珑空透的太湖石是江南一带重要的造园材料,除了此地,在网师园其他庭也都有大量运用。总而言之,网师园的建筑之美,在东部住宅区可得到尽情欣赏。 第二部分说说书画宴乐区。“五峰书屋”是园主读书与藏书的地方,室内面阔五间,南北透明半窗,光线充足。屋前屋后天井开阔,湖石清秀嶙峋,奇特多姿,期间更有芭蕉、腊梅、紫玉兰、山茶花为此增色不少,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五峰书屋”西连“集虚斋”,“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的红木家具,和以竹为题的书画满堂,与”竹外一枝轩“相呼应,极其幽谧。”另外,“看松读画轩”则是主人画室,它远离池案而建,颇具古“与”雅”的品味。“古”即指古树,白皮松、木瓜树、古柏皆有百年以上历史,风姿美丽,也证实了历史的悠久。其外还有古木“寿星”,即是硅化木,是一种特殊的木化石。这些都显得十分古味十足。“雅”字又怎么体现呢?轩内陈设的红木家具,红木鼓式大圆台,灵璧石都给了一种古雅沉静的韵味。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连,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有时也用园内有园,大园包小园的方法,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

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 The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in Jiangsu wangshiyuan 编订:JinTai College

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2、篇章2: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3、篇章3: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4、篇章4: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5、篇章5: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6、篇章6:江苏网师园导游词范文 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 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世界闻名的网师园。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 推崇的小园典范”。曾被德国政府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的德国著名园艺家、鉴赏家玛丽安娜.鲍榭蒂女士在其《中国园林》一书中指出:“我觉得网师园是苏州最体面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建于宋朝时期的网师园,当时建房和建园耗资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820xx年后的今天,曾有一位日本游客气壮如牛,开价12亿美元购买此园,见园方无意商榷,连声说“这是你们的国宝!无价之宝!”由此可见,网师园的殿春?作为第一件出口海外的中国古典园林作品蓝本绝不是偶然的。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要说:“到苏州园林不游网师园,乃憾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