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宏伟规划,必将为全面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滨河城区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现对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提出建议整理如下:

一、我区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在贸易、投资、项目等各领域合作正在加强,区内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走出国门的机遇大幅增加。现在我区“深度融合华锦战略”的成效逐步显现,“央地融合”的格局正在加快建立,“南港北铁”连线格局不断形成,“枕河而居”优势正在有序释放。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滨河城区的崭新局面正在轰轰烈烈展开。

二、建议和意见

1、倾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分工明确,政策做足。我区倾力打造的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主要是培育工业产业集群、抓好抓实国企民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四个方面。其中在抓好抓实国企民营,绘制产业链

关联图方面,建议一定要细化到在同类工业开发区中出类拔萃才能有实际效果。关联图不仅仅是企业项目库,也是开发区的“藏宝图”。有了这份关联图,我们在招商时就可以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招商、应该招哪些企业、我们掌握着哪些吸引对方的有利条件。图中一定要标明从原材料至链条末端的各个环节,建议关联图附加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名录,标注好这些企业的地理位置、实力、资质、主攻方向、主要产品等细节。通过图谱,我们可以实现精准招商、全员招商、百姓招商甚至网上招商。

2、倾力打造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区,区域明确,特色做足。我区倾力打造的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区主要是提升传统商业、建设河湖商圈、培育楼宇经济、完善专业市场、打造特色街区五个重点方面。其中在建设河湖商圈方面,建议将公园以南的预留地专门规划为文化主题游览服务区,在规划中可以设置文化旅馆、文化夜市、文化美食、文化教育基地等功能分区,并在规划中对绿化处沿线的商户、早市,沿湖路沿线的饭店进行特色标识,打造以辽河碑林为核心,湖滨公园为支撑,沿湖商户为拓展的环湖商圈。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官方报道(强调游览顺序)和个人游记(游后去哪吃美食),低成本、高效率的对接市场。最后要与其它旅游景点做好最佳旅游线路的编辑、推广,比如“双

台子区一日文化生态城”或“辽河碑林游学”等线路品牌。

3、倾力打造高铁高端商旅集聚区,定位明确,规划做足。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时期,高铁站从单一的交通功能转向交通综合体、从交通空间转向城市综合服务空间,在建设时我们考虑周边酒店、商务办公、商业、餐饮和娱乐等多种功能。

首先要定位明确,先确定高铁站的规模。高铁站房的规模应根据旅客量和我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采用交通综合体的设计思路,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导向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二是高铁站空间布局模式。站点的布局模式与换乘便捷度密切相关,根据换乘的复杂程度、客流量、换乘距离以及高铁站选址的地形条件来确定交通组织方式。

三是高铁站点周边区域的空间设计,要特别注重开放空间的品质。高铁站是核心要素与关键触媒,其周边区域应当是城市内部聚合各类要素的载体,商业综合体、办公空间、娱乐空间和开放空间等在这里集合,创造出多样性的体验与多元化的价值,从而吸引人流、集聚人气,进而带动整个辽河新城乃至双台子区的发展。

4、倾力打造辽河湿地文旅引导区,层级明确,宣传做足。我们可以顶层设计好辽河湿地文旅资源,以辽河湿地旅

游为核心,分层级融入碑林文化游、公园生态游、荷塘月色游、特色美食游、辽河湿地动物园游等游玩项目,做精做美辽河、一统河、双饶河等河流岸线景观,合理嵌入红山文化、石油文化、稻作文化、渔猎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商业化融入运作“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泥鳅”等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适时推出“辽河湿地一日游”旅游品牌,丰富一日游线路内容,以点带面,确保一日游的品质,扩大一日游的影响面。

同时在宣传上一定要与时俱进,融入互联网+进行宣传。除了借助传统旅游行业平台宣传外,还要借助携程、大众点评、蚂蜂窝等知名旅游APP和公众号的力量,也可以效仿西安的成功经验打造抖音、快手上的网红焦点来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

5、倾力打造特色都市农业精品区,特色明确,质量做足。我们可以首先进行产业化基地布局。按照全区地域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种”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两镇和涉农街道优势,充分体现各区域特色,分区域重点培育优质品种大米、河蟹、日光温室蔬菜、泥鳅鱼、小龙虾等特色产业。

同时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应在以上特色产业中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新建一批能带动产业基地

发展的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市场化服务体系。在改扩建农贸市场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市场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使信息真正能够指导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重点建议政府创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机制。鼓励农民开展农户间土地转让,或以土地使用权作为财产权形式从事出租、抵押、入股等财产使用行为,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经营。通过这种产权安排,可以既保障农户的土地产权利益,又不会因为农民离地、离农而造成土地闲置浪费,同时为产业化基地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创新发展五大理念,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

创新举措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举措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4月26日至27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贵阳市、黔南州重点磷化工企业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磷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参加调研。 如何加快推进磷化工产品创新、做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孙志刚此行调研的重点。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水溶肥、硝基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远销东北、两广等地,孙志刚勉励企业负责人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要求地方加强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提高全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到瓮福集团、开磷集团,在听取企业发展历史、矿产开采、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汇报后,孙志刚要求企业坚持做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做强做优磷复肥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走精细化工发展之路,加快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等产品研发生产,尽快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

提质增效。 在瓮福集团生产总控制室和开磷矿山远程控制中心,孙志刚强调,要结合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依托“工业云”推进生产管理方式创新,找准生产、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切实降低成本。要加强大数据在企业新产品研发、目标市场分析等方面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孙志刚深入开磷集团马路坪矿井,实地考察磷矿开采工艺,详细了解装备运行、充填采矿技术等情况,对企业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全自动化开采给予充分肯定,叮嘱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来到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孙志刚对企业自主创新“煤焦掺烧”技术,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装置,促进磷煤化工结合表示赞赏,他希望企业主动研究行业国际最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实际加快推广。 孙志刚十分关心磷化工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问题。近年来,开磷集团、贵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积极创新利用磷石膏废渣生产建筑装饰材料,取得明显成效。孙志刚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详细询问产品性能、市场销售等情况,鼓励企业负责人瞄准市场需求,丰富产品门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磷石膏“变废为宝”。来到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得知企 业不但生产中实现了全程无废渣排放,还将硝酸磷肥、硝酸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

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业链很长的基地型项目,全市为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加工企业配套的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中小企业都将从这些产业发展中受益,增加订单。 二、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实施,我市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在产业集群效应、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关联配套能力还不强 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市

五大功能区划分材料收集

重庆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相关材料 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1.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是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服务业经济为主,重点打造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要素交易集聚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全市和西部地区。二是提升产业能级。升级改造大坪、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九宫庙等商圈,建设商业集聚中心,优化商业环境,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风貌改造,加快重钢等老工业区功能与形象再造,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提高社会事业服务质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向外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总人口大体

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宜人,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五是保护城市生态。凸显得天独厚的山城、江城、绿城风貌特色,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山脊天然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发展都市旅游业。 2.都市功能拓展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包括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即江北、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5个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全域,面积约5179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5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几乎集中了所有优势资源,发展条件完备,如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两江新区、两个保税(港)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等,是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是重庆大都市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到2020年,实现GDP 107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8.1%;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向北“要高度”,做大经济体量。以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主战场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导做大经济体量,成为开发开放和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高地。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围绕“五大定位”,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云计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国家级研发总部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

以创新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5956187.html, 以创新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作者:李文勇 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6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有两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一是城市扩张与生态宜居之间的矛盾;二是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两组矛盾,重庆市璧山区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结合实际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与生态同步优化。“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2%,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1%。璧山区相继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等10多张国字号“名片”。 一、理念革新,统筹推进 (一)树立“深绿城市”战略取向。根据相关理论,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践,将城市发展路径分为“浅绿、中绿、深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浅绿城市=景观化城市”;第二阶段,即“中绿城市=浅绿城市+环境保护”;第三阶段,即“深绿城市=中绿城市+低碳生活+循环 经济”。目前,璧山正处于由“中绿”到“深绿”发展的时期。 (二)科学规划落实绿色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首先是规划统筹,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继昆山、东莞之后全国第三个全域空间发展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四规叠合”;其次是功能错位,将全区划分为璧中城市区、璧南生态区、璧西生态区、璧北生态区“四个功能区”,分别赋予不同的发展任务,但首要任务都包含“生态”,促使镇街实现新一轮绿色发展。 (三)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城市是经济、文化、产业、人口的集聚区,我们作为龙头进行打造。以“绿岛新区”为载体,以“绿城、水城、古城”为主要手段。在“绿城”建设上,大力推进立体绿化,坚持沿道路退让10至40米用于绿化,建成30个公园、20个广场,城市园林绿化面积1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人均公园绿地27平方米,注重生物多样化,城市植物品种达到2600余种;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倡导市民低碳出行。在“水城”建设上,以“海绵城市”试点为抓手,建设“一河三湖九湿地”,城区水域面积占比达到9%;新区全部布局中水管网,城区道路清洁、绿化全部使用中水,每年中水回用量达到38.2万吨。在“古城”建设上,恢复建设仿古建筑60万平方米,梳理再现城市文脉,彰显文化内涵。此外,全面推进生态镇街、生态村(社)创建,提升村镇生态环境质量,全区100%的镇街、50%的村(社区)达到市级生态镇街、生态村(社区)创建标准,80%的镇街达到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街1个,市级生态镇街12个,市级生态村(社区)61个。 二、产业升级,发展转型

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师)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 一、热点材料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二、与教材的结合 1、为什么说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说说创新和科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或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发展或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多次提及创新发展)? 答: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③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④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力不强. 3、我国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加强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相关问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倍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因为( B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映成辉③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同努力④主要是个别科学家的功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015年“创客”一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强也有了自己的“创客”梦。为了梦想成真,他应该( A ) ①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和爱好,勤动脑、多思考 ②善于观察、敢于质疑,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五大举措推进五型机关汇报材料x

、注重三个落实,营造环境抓机关学习提高一是专班组织落 实。 年初调整五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和制度, 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机关创建氛围形成。 二是学习任务落实。 组织开展自学和深入基层调研等学习形式,年集中学习达12 次,基层调研5 次,形成《危房改造》等调研报告6 篇、取得《城镇垃圾低碳收集处理》可研成果一个、上报各类建议30 多条、在区以上新闻媒体刊发信息文章百余篇。 机关档案管理达省一级标准。 三是配套设施落实。 配置电视、电教设备、办公电脑,实现办公网络化,更换密封垃圾桶;建起党员学习活动室;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订阅《中华建设》等22 种50 余份报刊杂志,丰富学习内容。 二、推行三个到位,完善机制抓机关管理创新一是机关制度完善到位。 制定《机关工作运行细则》,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推行完善《月工作项目化管理》工作模式和《全员参与项目建设机制》,以项目化表的形式分解全年工作任务,细化到每月,实行月述职、月考核、月点评、月测评、月督办,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年工作得到落实。 与区委区政府签订的危房改造、白色垃圾处置试点、联楠路民居 改造、天燃气进工程、江南大道改建刷黑工程、五龙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目标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全省现场观摩会在召开,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项目争取跟踪到位。

我局把争取项目有成果作为机关工作创新的重大举措来抓。 建立城乡建项目库,争取危房改造指标913户、资金548 万元,超计划456;争取市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656 万元、市政维护资金 150万元、小城镇建设资金15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资金85 万元。 总额超亿元,实现历史性大突破。 三是职能管理创新到位。 建立施工企业市场准入机制;推行区域环卫综合考核管理,延伸管理层面和范围;开展区域防控拆违迅雷行动,全年拆违面积近8000 平方米,违法违章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区委区政府及区人大政协重视,市城市管理局与区人民政府在全市率先签署《加快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推进滨江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 三、立足三个加强,防控并举抓机关党风廉政一是廉政警示教育加强。 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及勤政廉政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廉政准则》专场讲座;在楼道、会议室悬挂警示匾牌;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 二是廉政建设常规管理加强。 推行局支部成员与机关党员廉政建设谈心制,全年进行集体谈话 6 次;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15 份。 三是预防腐败防控体系建设加强。 狠抓预防腐败十个全覆盖工作;对参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进行廉洁自律承诺书约束;重点开展《建设工程实行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20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巩固迎江在宜城板块领先位次,必须加速追赶跨越、率先崛起,区委、区政府认识到这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战略重点,

必须打造更加具体的发展平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20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了;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抓主抓重,集中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五大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是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领导策略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这一战略决策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强烈共识,加快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建设;五大功能区;的重要意义(一)建设;五大功能区;,有利于建立坚实地发展平台。长期以来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建设好迎江工业园是加速工业振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商贸是迎江的传统优势,大力建设中心商务区是巩固商贸中心位置、提升第三产业层次的重要载体。 依托得天独厚地长江岸线资源,加强区港合作、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是发展港口经济的有效途径。作为;双百;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建设东部新城区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新洲乡是城市的后花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也是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经济的最好选择。

重点工作和创新举措

2018年重点工作和创新举措 18年重点工作和创新举措 18年我区将以建设幸福***和高水平小康城区为指引,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调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调整税收结构,提高税收质量,加强税收征管,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加速地块包装出让,强力推进招商工作,督促落地项目尽早建设,加大在建项目投资强度,确保华强一期等14个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并达到形象进度。 二是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申报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力争开发区在晋升国家级上实现突破。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引进新金融、新业态和新功能。鼓励银行和证券、保险及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企业入住我区,确保引进金融类企业60家以上。 三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握高端化取向,着力促进存量优化、增量优质,努力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加速文化与金融、旅游、商贸等产业有机融合,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税收贡献率。促进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四是实现重点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功能区,完成高官台西16.8万平方米棚改任务,加快凌云等7个地块5800余户产权调换房建设。发展现代科技应用等新兴产业。皇城功能区,围绕基础设施提升、历史风貌复建、文化底蕴挖掘、功能业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快综合改造。五爱和南塔功能区,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融合发展。 五是加快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打造10个典型社区和3处特色文化社区。完成国家“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验收。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创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启动东顺城地下通道建设及北中街路打通工程。对满堂河实施截污、清淤及护坡改造。 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我区将在18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好重点领域的创 1 / 2

五项举措

“五项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项举措: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二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三是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四是建设城乡生态文明;五是凝聚城乡发展合力。 ●创新城乡社会管理重点完善“五大体系”: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的富民增收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的社区管理体系、有序的公共安全体系。 本报讯昨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确保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市委书记管爱国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路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张雪纯作工作报告。市四套班子领导许庆龙、汪国桢、顾剑玉、黄健、夏小良、沈晓明出席会议。 管爱国说,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发展战略,也是全市上下全力增创的“七大领先优势”之一,任务十分艰巨,意义更加重大。首先,各级领导对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关注,全市上下要不负重托、创新作为;其次,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全市上下要加大力度、奋勇争先;第三,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全市上下要正视困难、奋力攻坚。 管爱国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今后要在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实现更大突破。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新城建设,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二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要加快完善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业态。三是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不断促进城乡成为有机整体,实现社会建设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重点完善“五大体系”。四是建设城乡生态文明。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五是凝聚城乡发展合力。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各项保障。 管爱国最后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全市上下要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努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路军主持会议,并对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说,各区镇和相关部门要迅速传达此次会议精神,同时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找出薄弱点、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及时制定工作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认真学习借鉴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举措、新办法,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以明确的目标管理、严格的量化考核,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张雪纯在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了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市委农办等4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五大举措推进产业创新

五大举措推进产业创新 一年一度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工作通报会3 月21 日在京举行,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率领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综合规划司、科学技术司等司局的领导向与会者介绍了今年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与工作思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IT 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信息产业部确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4.66 万亿元,较2005 年增长21.32%;实现工业增加值1.1 万亿元,增长22.17%;利税1850 亿元,增长6.2%;出口额达到3084 亿美元,增长15% 围绕宏观发展目标,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信息产业部11 个司局将合力在五个方面“重拳出击” ,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找对产业路子 勿庸置疑,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05 年实现销售收入3.84 万亿

元,出口额2681.7 亿美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3;但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PC 电脑、手机等,确切地说,挣的是量大利薄的“苦力钱” 。一位与会者跟记者开玩笑地说,信息技术是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金钥匙” 但信息产业自身更需要转变增长方式。 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娄勤俭表示,今年信息产业部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大、做强核心基础产业,努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比重。前不久,娄勤俭在印度考察,一个总额17 亿美元的软件外包项目,引起了他极大兴趣。“编软件什么时候能赚这么多钱?” 调查发现,该项目不是单纯写CODE ,而是几乎承包了一家银行的所有信息化工作,从业务流程重组、项目实施、编软件到后期服务。娄勤俭说,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对路,不但要注重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且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包括咨询顾问、软件架构师等。 协助企业创新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缺心少魂”的问题,去年11 月26 日,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殿甫以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员老兵的身份,专门致信曾培炎副总理,呼吁国家解决京东方上液晶面板第六代线的资金难题,以突破上游产业

为什么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置

为什么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 第一位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指出:“创新是引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议》把创新发展放在“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置、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且赋予创新更为广阔的内涵和范围,充分表明了创新在今后我国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建议》中指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五中全会提出的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以五中全会绘就的蓝图为引领,创新发展才能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十三五”时期推动创新发展,就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从提出并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举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电子科技领域中的摩尔定律揭示,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这就是创新的速度。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让创新 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1.我国为什么要将创新发展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议》把创新发展放在“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置、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且赋予创新更为广阔的内涵和范围,充分表明了创新在今后我国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科技日报】六大举措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科技日报】六大举措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2011-09-02 | 【大中小】【打印】【关闭】 ——解读“十二五”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确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都进一步要求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未来五年,又该如何更好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其战略重点是什么?科技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建培。 科技日报:请您介绍一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背景,及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徐建培: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初期,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2009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科技支撑措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中科院、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这项工程坚持聚焦企业,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支持550家和4000多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2009年,55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1.86%,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0%。通过试点带动,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第二,我们坚持创新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组织56个联盟开展试点,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了产业跨越发展。如依托“信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光刻机、封测等联盟,通过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结合,加强产业链衔接配套,提升了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向企业集聚。在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方面组织了42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推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引导地方和行业建设了一批提供试验设施、科研仪器、研发设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依托企业建立了9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研发资源向企业集聚。 第四,加强资源集成和协调配合,探索推进技术创新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八部门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指导小组,集成资源共同推进。浙江、安徽、江苏、山东、青岛、广东、四川、辽宁、上海等9省市积极开展试点,加强探索和示范。 科技日报:“十二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徐建培:当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是要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这也是“十二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工作的着力点。 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迫切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目前,我国创新型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 报告正式版

五大功能区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区委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本人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中心商务区、港口物流园区、东部新城区、现代农业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的背景、重大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作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提出建设“五大功能区”的背景 XX年区划调整以前,迎江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囿于城区职能和资源的限制,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平台缺

乏,难以支撑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区划调整以后,迎江区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和辖区资源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以城带乡的城郊结合型新城区,市委、市政府对迎江区在促进宜城板块率先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区情,自我加压,及时确立了“率先建设成全省经济强区、率先构建成和谐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区划调整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翻番”计划。在日趋激烈的区域

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一届交城县委、县政府班子组建以来,积极致力于更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创新、提升产业质量,推动交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吕梁特别是在我县宏特煤化工公司调研,并对宏特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之后,我们备受鼓舞,结合交城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袁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组织党政考察团积极走出去,赴陕西省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跳出交城看交城,对交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 一、立足交城产业实际,深刻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就交城而言,我们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可概括为“四大优势”“五大矛盾”。“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交城处于太原市50公里辐射区,具有承接省城大企业产业辐射、人才辐射的非常便利的条件,并由此形成了承接省城大型企业辐射的产业集群。二是结构优势。交城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县份,产业主要以煤焦为依托,以煤兴产、以煤兴业,但又不完全依赖煤焦,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煤焦、冶炼、铸造、煤化工、医药化工、玻璃、建材等为主的多元化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多元产业结构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科技优势。交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较强、成果显著,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集群。四是规模优势。部分龙头企业的产业规模,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全县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拉动、辐射功能。“五大矛盾”:一是思想观念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交城涌现出了一批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的企业家,但大多数企业家思想还相对封闭保守,视野狭窄,自身力量薄弱,又不愿合作,排斥联合,在机遇面前患得患失,不敢想大的做大的,宁愿放弃机遇,也不敢大胆合作,放手一搏。二是产业发展与产

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关于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建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宏伟规划,必将为全面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滨河城区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现对我区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提出建议整理如下: 一、我区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在贸易、投资、项目等各领域合作正在加强,区内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走出国门的机遇大幅增加。现在我区“深度融合华锦战略”的成效逐步显现,“央地融合”的格局正在加快建立,“南港北铁”连线格局不断形成,“枕河而居”优势正在有序释放。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滨河城区的崭新局面正在轰轰烈烈展开。 二、建议和意见 1、倾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分工明确,政策做足。我区倾力打造的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主要是培育工业产业集群、抓好抓实国企民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四个方面。其中在抓好抓实国企民营,绘制产业链

关联图方面,建议一定要细化到在同类工业开发区中出类拔萃才能有实际效果。关联图不仅仅是企业项目库,也是开发区的“藏宝图”。有了这份关联图,我们在招商时就可以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招商、应该招哪些企业、我们掌握着哪些吸引对方的有利条件。图中一定要标明从原材料至链条末端的各个环节,建议关联图附加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名录,标注好这些企业的地理位置、实力、资质、主攻方向、主要产品等细节。通过图谱,我们可以实现精准招商、全员招商、百姓招商甚至网上招商。 2、倾力打造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区,区域明确,特色做足。我区倾力打造的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区主要是提升传统商业、建设河湖商圈、培育楼宇经济、完善专业市场、打造特色街区五个重点方面。其中在建设河湖商圈方面,建议将公园以南的预留地专门规划为文化主题游览服务区,在规划中可以设置文化旅馆、文化夜市、文化美食、文化教育基地等功能分区,并在规划中对绿化处沿线的商户、早市,沿湖路沿线的饭店进行特色标识,打造以辽河碑林为核心,湖滨公园为支撑,沿湖商户为拓展的环湖商圈。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官方报道(强调游览顺序)和个人游记(游后去哪吃美食),低成本、高效率的对接市场。最后要与其它旅游景点做好最佳旅游线路的编辑、推广,比如“双

市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举措

市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举措 每个市都有自己的产业经济,只有做好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才会提高,才能更好带给大家幸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市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举措。 为推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加速成长为泰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标产业、支柱产业,我市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战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一流、找准短板,全力落实“六大举措”:一是推动链式发展,培育地标产业,实现特色发展高质量。按照“培育产业链条、打造地标产业、领跑国内同行、提升全球影响”的目标定位,以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为抓手,逐产业编制产业研究报告,绘制产业链图谱,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网络,增强产业链条整合力,加强大中小企业梯度协作,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链整体跃升,新兴产业实现链式扩张,增强五大主导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产业自主可控率和核心竞争力。2018~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产销、投资年均增幅,高于规上工业同期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培育形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一批1000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500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项目攻坚,提升发展动能,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坚持把项目实施作为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按照

重大项目“招引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达产达效一批”的要求,重点突破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税源型产业化项目,每年紧盯100个投资超1亿元的产业化项目,聚焦20个投资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主动协调打通堵点,力促项目早开工、快投产。2018~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每年实施5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竣工10个以上。引导企业持续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5%以上。 三是推动企业培育,壮大发展基础,实现企业发展高质量。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实施创新发展、项目建设、上市重组、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战略,培育一批根植泰州,自主创新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资源整合力、品牌知名度高的领军型企业,形成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隐形冠军”企业。到2020年,五大主导产业中产销超100亿元的企业达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70家。 四是推动园区建设,打造特色载体,实现集聚发展高质量。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引导支持各类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找准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打造1个主导产业,扶持壮大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构建一批主业明晰、重点突出、特色明显、错位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特色园区、基地,努力提升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引导支持园区、集中区,创建全国质量提升示范区、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