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标题】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作者】张亮【关键词】阮籍?《咏怀诗》?以仕为隐【指导老师】白瑞芬【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

阮籍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渗透进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而他最负盛名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文学意蕴。

前人对阮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阮籍生平事迹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阮籍的人格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他与司马氏的关系上,有众多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阮籍软弱,不如嵇康刚烈,另一种是认为阮籍不屈。其次是对阮籍作品的研究,提到阮籍的作品就不得不说《咏怀诗》,阮籍诗现存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对五言《咏怀诗》的研究是阮籍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一方面,前人多是从《咏怀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等。另外,还从《咏怀诗》对后世的影响来研究,比如研究《咏怀诗》审美意象的多重性,《咏怀诗》对诗歌文化的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前人研究《咏怀诗》的方向。最后是对阮籍思想上的研究。

总的来说,对阮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了解阮籍有很大的帮

助。而对阮籍《咏怀诗》的研究,则能够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阮籍当时的所感所想,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的处事方式和对政治的态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去世。阮籍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擅长诗歌创作,以《咏怀诗》驰名于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阮籍的《咏怀诗》分为五言和四言两个部分,五言诗现存八十二首,四言诗存有十三首,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一)忧生之嗟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意旨,千百年来,虽然它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其真正的底蕴,却不为世人所知。众所周知,阮籍的诗隐晦曲折,令人难以捉摸,但就其所包含的一般思想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来说,还是十分清楚的。唐人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②

所谓“忧生之嗟”,乃指阮籍对人生、特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感叹;“志在刺讥”,说明阮籍的诗旨在于刺时、刺世。前者直接导致阮籍对现实或人生在社会层面价值的否定,后者则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忧虑,从这一特定的层面看,二者构成了一定的矛盾,映照着阮籍心理世界的困惑。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忧

生之嗟”。

反映“忧生之嗟”这一主题的《咏怀诗》突出的是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和对现实的无法忘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忧愁焦虑的情绪。这一类的内容在《咏怀诗》的统计中占有极大的分量,而且它们构成了《咏怀诗》的基本旋律,其他方面的咏叹可谓皆由此衍生,或说是这个主音的伴唱。例如: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第三首③

这首诗引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谚语,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生活即将到来的担忧。春日盛开的桃李不过是一时之景,转眼间便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那高大的殿堂也终有一天会变成杂草丛生的废墟。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思索着事物盛衰的哲理,敏感的心中充满了乱世将至的忧惧,他恨不能立即驱马直奔西山去隐居起来。他心痛的想到自己尚无全身之计,那里顾得上妻子儿女!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感受,“凝霜”、“野草”、“岁暮”等词更强调出一种事变将至的紧迫感。本首诗以草木的自然盛衰,兴起对世事兴亡的感慨,抒写厄运临头的悲

愁。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首诗中寄托了作者对曹魏亡国之忧。

又如: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讫,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第四首

????这首诗是说万事都有一个必然的规律,就像天马出产在西北,而要从西到东来,有一条必经之路一样。岁月的流逝,不会有终止,人生的富贵又怎么能永世常保呢?春天清露披盖着水边的秀兰,秋冬凝霜便粘附田野的荒草。早晨的时候一个人看来是美貌的少年,到了晚上就变得又老又丑。平常的人当然不是成仙了的王子晋,有谁又能永葆青春美好呢?这首诗借自然现象,用比兴的手法,说明人生短促,富贵无常,人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以上诗中体现了阮籍的“忧生之嗟”,?由此足见他内心世界的焦虑、痛苦、伤感、恐惧、忧郁,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感叹。无疑,这里所展现的完全是阮籍的另一个层面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深层,同时也更为纯真的心理世界。《咏怀诗》这种对于个体

生命的这种沉重的呜咽,就其与现实的关系而言,它是以情感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深重苦难。

(二)志在刺讥

与“忧生之嗟”相对立,“志在刺讥”构成了《咏怀诗》的又一重要的思想内容。二者所包含的意义有根本的不同:前者侧重于个体生命的价值,而后者则侧重于生命形式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这种思想矛盾,不仅表现了阮籍内在精神世界或心理世界的分裂,而且在共时态的层面上再现了阮籍思想的演变。例如: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何茫茫。

走兽交横弛,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息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第十六首

诗人在湖沼边上独自徘徊,回头望见了魏国的古都城大梁。绿色的湖水掀起了汹涌的波涛,空旷的原野里是无际的荒草,奔跑的野兽乱纷纷的横冲直撞,空中的飞鸟一群群相跟着飞翔。这时候正是农历的九月和十月之交,这一天月亮和太阳恰好日夜相望。北风刮来了严酷的寒冷,阴暗的天气降下了薄薄的冰霜,我困于

旅途上没有一个伴侣,俯视仰望都使我满怀悲哀忧伤。小人爱计较他们的得失,君子总是遵循规矩而行为正常。我怎么会落得憔悴的下场?我就吟咏起诗歌,写下这一章。诗人开篇便将时空转移到遥远的战国大梁,给人以发思古之幽情的假象,而在文中“君子”、“小人”的褒贬似乎又太露骨,于是诗人又大胆倒用“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的句子,如此苦心孤诣,至少在凶残的司马氏集团眼中,不易引起太大的怀疑,可见得诗人是何等的惨淡经营。也表现出当时的黑暗,文人不敢对统治者有任何的指责。这首诗用比兴手法,写秋冬之交在蓬池所见景象,抒发气候变化的伤感,寄托了作者对时政混乱、士人无节的忧愤。

又如: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萧歌有遗音,粱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己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第三十一首

????诗人驾车出发前往魏国的古都,向南眺望曾为歌舞地的吹台,我好像听见当年箫管的余声,但昔日的梁王如今又何在?他让战士用酒糟作粮食,让贤才生活在野草中,他荒淫的歌舞一曲

还没有演完秦国的军队就已经再一次攻进城里来了。夹林不是魏国的林苑了,宫殿也变成了废墟。魏军被秦兵击败在华阳城下,梁王也终于身死亡国了。这首诗咏叹战国时魏国诸侯荒淫作乐,导致亡国的历史悲剧,感慨曹魏重蹈覆辙的现实趋势。

从这几首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阮籍对现实的一种深沉忧患意识。如果说,阮籍的前面几首诗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崇尚从正面表现了他对社会的强烈关注,那么,这几首诗以忧患意识从另一面反映出他的积极用世思想。

(三)神仙与隐逸

在阮籍《咏怀诗》中多次提到过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从文学史的角度而论,其中有些诗基本上就属于游仙诗性质的作品。如果说,“忧生”和“刺世”是《咏怀诗》的主音,那么,游仙内容则是围绕着这个基本旋律而跳动着的一个最重要的伴音。就是说,阮籍所描绘的众多神仙意象,仍然是以对生死存亡的畏惧作为其心理背景的,或者说,依然是以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而产生的失望情绪作为心理基础的。这是很自然的,当诗人在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而宇宙永恒进行深沉的思索之际,在对现实的不合理性感到无比愤恨而又深感无可奈何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想到另外一个无比美好的神仙世界,会借着对仙境的赞美与对神人、仙人的羡慕,以表示自己对人生缺少自由和生命有限的感喟,表示对现实丑恶性的抗议和不平。阮籍憧憬神仙世界和神仙生活毫不奇怪,其原因就在于这个美好的世界是超越人生、超越命运、超越社会

的一种象征力量。他的这些思想在下列诗中都有所体现: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吸永矣哉!

――第五十首

????这首诗将君子比作是华草,草虽然华丽,但是耐不住冬天的寒冷,君子虽然贤明,但是能够保持多久呢?因此诗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招松乔,学习神仙呼吸之术,以求永久。阮籍在这里感到现实的彼岸世界是无法逃脱生死的,即使是他所说的那种超越了生死的精神境界也不过虚幻的东西,因此,只有选取“乘云招松乔”,去跟神仙学习长生之术了。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然而,仙术难成,神仙难做,神仙和神仙世界毕竟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比较现实的倒是做个隐士,去过隐逸的生活。地上隐士生活是天上神仙生活的影子,它虽然比不上神仙那么自由,比不上仙境那么美好,但那种远离现实,独来独往,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状况也足以令世俗之士神往了。因此,阮籍在《咏怀诗》中又抒写了隐士的高韬之志。第四十五首写到: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

修竹隐山阴,射于临增城。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阮籍风格。 (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 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译:凤凰清爽的早晨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品性。 (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九州:中国的别称。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延颈:伸长头颈。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 c 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去:离开。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赏析:此两句以凤凰鸟的无奈传达诗人的无奈。 (6)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只。 恨:遗憾。 怆悢:悲伤。 直译: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 赏析:此两句借对凤凰鸟的惋惜以传达诗人对自我人生遭遇的感伤。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 商风:秋风。 怆悢:悲伤。 醴泉lǐqu n

阮籍《咏怀》高考诗歌鉴赏

阮籍《咏怀》鉴赏 古代文化 0422 1128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水边),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下请其,二女解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揣之,“趋去数十步,视,空怀无;顾二女,忽然不见。”这里借用此故事来发端起兴:叙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自由逍遥地顺风飘舞,郑交甫遇到了她们便一见钟情,请她们解环相赠以为信物,二女答应了他的请求。交甫把环藏在怀里。那两位神女都年青美貌(婉娈),浑身飘散着香气。 以下八句则与《列仙传》记载不合,乃是诗人借题发挥想象,写双方别后的缠绵相思,赞扬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猗靡”,婉曲缠绵之意。“倾城”和“迷下蔡”,皆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地名)。”这四句写郑交甫别后对二妃情致缠绵,衷心相爱,永世不忘;二妃那倾城倾国的美好容貌,已深深地印在交甫心中。“感激”四句则写二妃对交甫因相思而产生的离愁别恨。“萱草”即 谖草,据说见之可以忘记忧伤,故又名忘忧草。“兰房”,犹言香闺,即妇女居室。“膏沐”,古代妇女用的发油。这四句是从《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北堂阶下)”,“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几句蜕化而来,描写的是二妃因感动于交甫的衷心爱慕而产生思念忧伤,不能自己,欲得萱草栽种到兰房,随时凭窗望见,借以忘忧。“女为悦己者容”,可现在对郑交甫徒有相思而不得见,因而头发散乱也懒施脂粉,倦于梳理;心中切盼交甫到来,可他偏偏不再来临,就像亟盼下雨而天空却偏偏出现太阳一样,使人 怨恨不尽。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咏此万古怀且邀琴月来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曾有段这样的经历,一读阮籍的《咏怀》诗,就不自觉地想起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反之,先听《广陵散》亦然。后来,慢慢地有些明白了,这诗心和琴心一样,都是在倾诉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古情怀啊!《广陵散》,听起来是那样的压抑、沉重、冷涩,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幽咽旋律,让人隐约感到,这背后有难以言表的人生苦难,有说不尽的哀怨与愤懑。但音乐毕竟是抽象的艺术,旋律是“能指”,那么旋律的“所指”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嵇康知晓。相较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用文学的意象,形象生动地诉说悲剧时代诗人的心曲。 阮籍与嵇康是挚友,他们都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司马氏的黑暗统治时期。高贵乡公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父子,不仅篡逆之心早萌,而且为人更虚伪,猜忌心更重,在其高压统治下,鹰犬遍地,文网密布,曾使嵇康罹难,文士人人自危,欲苟活于世,也是难事。面对灾难人生,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首领的阮籍,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现实的怨望和不满,任诞使酒,放浪形骸,尽使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迫于司马氏的淫威,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不得已还要与统治者做某种合作或交换,但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阮籍感到,在司马氏专制的这块大地上铺就的人生道路是绝望之路——“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穷途末路,无路可走。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阮籍嵇康身上,而且体现在其他的古代诗人作品里,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李白不是借醉酒写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吗?阮籍的《咏怀》(其一),就非常具有原典意义。 金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却久久地难以成眠,这定是由于心事沉重吧?起身小坐片刻,或是披衣徘徊一番,也不妨为一种消愁的办法。但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如此端坐弹琴,却肯定不是文人一时的雅兴了。阮步兵所弹的这把古琴,肯定也有嵇叔夜那把的神韵——嵇康不是也写过“目送归鸿,手抚五弦”的诗句吗?也用古琴宣泄了难言又难忍的痛苦吗?琴是诗人可亲可敬的朋友,是他倾诉心曲的对象,是他向世界表明情感态度、传达信息的媒介。前此,“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过《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后世的岳飞《小重山》中有“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我们可以想见,

诗词鉴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诗词鉴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魏晋: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句解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阮籍风格。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译:凤凰清爽的早晨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品性。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九州:中国的别称。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延颈:伸长头颈。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心怀天下的 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cá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亦是诗人 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去:离开。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 翔回来啊。 赏析:此两句以凤凰鸟的无奈传达诗人的无奈。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只。 恨:遗憾。

怆悢:悲伤。 直译: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 伤痛。 赏析:此两句借对凤凰鸟的惋惜以传达诗人对自我人生遭遇的感伤。 译文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 商风:秋风。 怆悢:悲伤。 醴泉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参见《尔雅.释天》“甘雨 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咏怀八首

咏怀八首 (其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三、诗歌鉴赏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论文作者:刘丽红 指导教师:张保宁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班级:(2)班 学号:0508010227 提交时间:2009年5 月5日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说明:本表填写后由学生妥善保存,毕业论文写成后将本表排放在论文封面之后装订存档。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分四部分进行论证。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政治现实下的处境来分析咏怀诗的内容;其次,从创作宗旨和体制结构论证咏怀诗对前人的借鉴和发展;再次,从三方面论证传统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典故引用等在咏怀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论证魏晋之际崇尚博物和异学风气的影响对咏怀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成因 The Artistic Trait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Ruan Ji’s Y onghuai Poems Abstract:The thesis will demonstrate the artistic traits and forming reasons of Ruan Ji’s Y onghuai Poems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to find out what effect the certain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had on the poems. Second, to study the writing motive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se poems, so as to prove the inheri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 Third, to explain such ways of rhetoric as describing other things before pointing to the real object, symbolizing and using quotations from classics applied to these poems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lastly, to demonstrate the accelerating influences of the erudited and heretical views of Wei and Jin dynasty on Y onghuai Poems. Key W ords:Ruan Ji;Y onghuai Poems;Artistic traits; Forming reasons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略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略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从古至今,阮籍咏怀诗(以下简称阮诗)的研究者大多认为,阮诗隐晦难懂,这是一大缺陷。其实,这正如有人说《左传》“富而艳”是“浮夸”,笔者认为,“隐晦难懂”正如“富而艳”一样,是一种艺术至境,而非阮诗的缺点。正由于阮诗“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卷二十三),才鞭策着越来越多的诗评者和诗作家去解读和借鉴阮诗的精华,这正是阮诗充满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略论之: 一、长于抒情 阮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非一时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记录。后人对之多有关注和评价,如: 钟嵘曰:“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诗品·上》)。 王世贞曰:“阮公在《咏怀》,远近之间,遇境即际,兴穷即止,坐不著论宗佳耳”(《艺苑巵言》卷三)。 陆时雍曰:“八十二首俱忧时闵乱”(《诗镜》卷七,《魏》第四)。 张燮曰:“《咏怀》八十二章,拉首阳,拍湘累,悲繁华,怜夭折,深心辘轳,而故作求价语杂之,盖身不能维世,帮逃为惊世。广武之叹,苏门之啸,穷途之恸,综忧乐而横歌哭,夫亦不得已者乎”(《增定阮步兵集序》)。 王夫之曰:“步兵咏怀自是旷代绝作……且其托体之妙,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标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不但当时雄猜之渠长,无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还了无觅脚根处”(《古诗评选》卷四)。 沈德潜曰:“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古诗源》卷六)。 吴汝纶曰:“要其八十一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为《咏怀》耳”(《古诗钞》卷二)。 作为玄学家的阮籍,其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 阮籍传》),诗人“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文选》李善注,卷二十三),故而“本有济世去”(《晋书? 阮籍传》)的他,在人命危贱的时代,迫于司马氏集团的黑暗统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只有寄情老庄,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的满腔愤懑发而为咏怀诗,形成其为独特的抒情风格,其抒情意味极浓,各篇都有感而发。举以下几例以明之:《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咏怀》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 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咏怀》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并非一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了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琴。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之所见,身之所感。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这里隐约朦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据鲁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夜自是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教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一、情境导入: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文本解读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三、诗歌鉴赏 1、翻译句子 (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4)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明确: 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1)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2)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4、师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但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

阮籍《咏怀诗》比兴艺术研究

摘要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但也令人捉摸不透,扑朔迷离,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其文隐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这得归功于其“比兴”手法的应用。阮籍《咏怀诗》注本较多,最为出名的为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和伯君的《阮籍集校注》,其他的如晓音的《八代诗史》等都有对阮诗比兴手法的分析。本文从阮籍《咏怀诗》比兴手法的应用入手,分析比兴手法的概念,及在阮籍《咏怀诗》中的应用。并以《咏怀诗》的比兴手法为切入点,分析《诗经》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楚辞》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并重点论证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对《诗经》、《楚辞》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创新,分析其中的关系脉络,形成一条发展的线。进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阮籍《咏怀诗》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比兴手法;意象。

ABSTRACT Ruan eighty-two "Chanting Poems" has always been praiseworthy, but it is unpredictable, confusing, reason, mostly because of its text obscure, subtle expression of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course, thanks to its "Bi Xing" method application. Ji "Chanting Poems" Note the large, most famous for the yellow section of "Ruanbu Bing Chanting Poetry Notes", and Chen Bojun of the "Ruan set school note", others such as GE Xiao tone of the "eight-generation Epic" and others have a right Nguyen poetry than analysis of metaphor. This paper Ji "Chanting Poetry" Bixing method application,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metaphor than that, and in Ji "Chanting Poems" application. And "Chanting Poetry" Bixing approach as a starting point to analyze "Book of Songs" Contrast Techniques in the creation of "Songs" of the "Book of Songs" Bix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and focus on argumentation Ruan eighty-two "Chanting poems "of the" Book of Songs "," Chu "Bix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chnique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context, the formation of a line of development.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and thus Ji "Chanting Poetry" than the use of metaphor. Key words:Ruan; "Chanting Poems"; Bixing practices; imagery。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 导读:篇一:阮籍《咏怀诗》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

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虽然他外表上行为放浪,而内心却是非常淳厚、非常笃挚的,并且以孝顺著称。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这时,有人把他母亲死了的消息告诉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却对下棋的朋友说,请终此局。下完这盘棋,他就放声一恸,呕血数斗,而且“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当时人们以吊丧为重,当中书令裴楷来吊祭阮籍母亲之丧时,阮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既不给裴楷答礼,也不哀哭。裴楷仍然尽他的吊丧之礼。当时有人问裴楷,既然阮籍没有给你答礼,你为什么还尽丧之礼呢?裴楷回答说,阮籍那样的人物是在礼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样行事;我们是一般的寻常人,是在礼法以内的,是应该遵守

阮籍《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 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虽然他外表上行为放浪,而内心却是非常淳厚、非常笃挚的,并且以孝顺著称。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这时,有人把他母亲死了的消息告诉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却对下棋的朋友说,请终此局。下完这盘棋,他就放声一恸,呕血数斗,而且“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当时人们以吊丧为重,当中书令裴楷来吊祭阮籍母亲之丧时,阮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既不给裴楷答礼,也不哀哭。裴楷仍然尽他的吊丧之礼。当时有人问裴楷,既然阮籍没有给你答礼,你为什么还尽丧之礼呢?裴楷回答说,阮籍那样的人物是在礼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样行事;我们是一般的寻常人,是在礼法以内的,是应该遵守礼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礼法,他遇俗士则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对。嵇康的哥哥来见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对;嵇康自己来见阮籍,就以青眼相对。 历史上还记载,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当时有人故意与阮籍谈话,像当年谗毁嵇康的钟会,也非常忌恨阮籍。钟会当时任司隶校尉,他“数以时事问之”,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教学目的】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5、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忧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动静结合的手法;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忧思”的深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 1.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悲伤。 【试题】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高洁;志向远大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解析】 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作者简介】 阮籍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司马氏多所牴牾。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

浅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XXX大学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阮嗣宗咏怀之人生苦闷的象征 -浅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作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文学院中文系 专业级 年制班 年月日

阮嗣宗咏怀之人生苦闷的象征 ——浅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⑴ 作者 摘要:从汉末到魏晋是中古思想史上生命意识勃兴的时代。当社会遭遇大动荡、大破坏、生命遭摧残、人性被扭曲之时,玄学思潮萌生了,文学风气也为之变化。而阮籍,既是玄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又是正始时代的杰出诗人,在他身上,同时糅合着诗人与哲人的双重气质,他深深地体味着现实人生的忧伤,同时又苦苦地沉思着天人之际的玄理,并追求心灵的寄托,阮籍将这种生命的感受,完全融入他的不朽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中。 关键词:生命;感受;忧伤;人性 阮籍(210-263),字嗣宗,“竹林七贤”⑵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正始名士的代表诗人,与嵇康并称“嵇阮”。他出生于一个有着儒学传统的家庭,其父为从小受学于汉末大儒蔡邑并为“建安七子”⑶之一的阮瑀⑷,但在阮籍不到3岁时去世。阮籍的少年时代,正是晋魏政治集团势力蒸蒸日上的时期。作为旧臣遗孤,阮籍有着优裕的生存环境,这养成了他气宇宏放、真率伟岸的个性,也培养了他早年之“济世志”。《晋书·阮籍传》曰:“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1]这种表现,正是建立在追求个体生命自由基础上的人格品质。在阮籍的身上,它表现为相互兼联的几个方面:一是视野广阔中所树立的宏放的志气,二是自傲真率的生命个性,三是敏捷的审美艺术能力,四是情感专一执着,达到了痴的境界。然而就是这些关联,使得生活于世俗现实中的阮籍更为痛苦,故而感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本身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祸起无端的斗争时期,夹在迅速走向腐化、并且意志松懈的曹魏集团与暗中积聚力量、深于谋略的司马氏集团之中,作为名士的他,如果没有那种崇尚自由、追求超越的艺术人格,没有那种独立不倚的伟岸的个性,他是可以左右逢源,进退裕如的,可偏偏有着桀骜不屈的个性,不愿于是浮沉,所以他三次辞官,且都是以身体有病为由从官场抽身而去。 《阮籍传·奏记诣太尉蒋济》记载:“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之税,以避当途者之路。”[2]只是由于乡亲共喻之,阮籍“乃就吏,后谢病归。”这是阮籍第一次被迫出仕又借病归隐。《晋书》又曰:“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这是阮籍第二次以有病为藉口从官场退出。大约正始八年,阮籍第三次被征召,这次召他的是垄断朝政的大将军曹爽。《晋书》记载:“曹爽辅政,召为参军,(阮)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曹)爽诛,时人服其远识。”这是阮籍第三次借口有病而从官场抽身而退。 然而,即使三次辞官,依旧无法摆脱司马氏集团的控制。于是,嘉平三年(249)成为阮籍一生的分水岭,他开始在司马氏手下做官,一直到死。以他的名士地位和社会关系,他若再拒绝征召,难免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隐逸之思寄托于诗中。 再阮籍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引人注目,一是封侯,二是劝进。而这两件事更

阮籍咏怀诗82首

阮籍《咏怀诗》82首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苦闷与旷达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同在“竹 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权利后的十 年间,全国进入恐怖状态。(只到高平陵政变十六年后,司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夺了曹家的帝位。)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了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 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 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其三十二)或 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 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

咏怀-古诗-赏析

咏怀-古诗-赏析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③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 ④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⑤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

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⑥号:鸣叫、哀号。 鉴赏 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