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性颗粒物的粒径一般为 E

沉降性颗粒物的粒径一般为 E

沉降性颗粒物的粒径一般为 E

A.5μm~10μm B.10μm~50μm C.50μm~75μm D.75μm~100μm E.>100μm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 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 Stokes 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 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E 与截留速度u0、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实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 ),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u i =H/t i 。此时为t i 时间内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则颗粒总去除率: 00011C C C C C P E i i i -=-= -=。

颗粒自由沉降

自由沉淀实验实验指导书 城乡建设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2013.10

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自由沉淀用以去除低浓度的离散性颗粒如沙砾、铁屑等。这些杂质颗粒的沉淀性能一般都要通过实验测定。 本实验采用测定沉淀柱底部不同历时累计沉淀泥量方法,找出去除率与沉速的关系。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 ),沉速-沉淀率(u-E ) 和 u c c o t 的关系曲线 2、 通过实验,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实验方法; 3、比较累计沉淀泥量法与累计曲线法的共同点; 4、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杂质的沉降规律。 二、实验装置及材料 沉淀柱尺寸:φ150 mm ×2000 mm 数量4根 最大进水速度:3000L/H 配套实验装置有: 1、PVC 配水箱1个 2、不锈钢潜水泵1台 3、搅拌混合器1套 4、配水管阀门1套 5、水泵循环阀门套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1套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1套 8、排水管1套 9、取样口 10、沉淀柱4根 11、溢流管 12、固定支架1个 13、连接的管道、阀门、开关等若干。 整体外形尺寸:1200mm ×800mm ×2300mm 测定悬浮物的设备(用户自备) 分析天平,具塞称量瓶、烘箱、滤纸、漏斗、量筒、烧杯等 水样(用户自备) 实际工业废水或粗硅藻土等配制水样 三、实验步骤 1、打开沉淀管的阀门将污水注入沉淀管,然后打开进气阀门,曝气搅拌均匀。 2、关闭进气阀,此时取水样100mL (测得悬浮物浓度Co ),同时记下取样口高度,开启秒 表,记录沉淀时间。 3、当时间为1min 、3 min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40 min 、60 min 时,分别取样 100mL ,测其悬浮位浓度(Ct )。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 4、测定每一沉淀时间的水样悬浮物固体量。悬浮性固体的测定方法如下:首先调烘箱支 (105±1)℃,叠好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的烘箱烘至恒

颗粒沉降实验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颗粒的自由沉淀是指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不互相干扰、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的沉淀过程。自由沉淀有两个含义: (1)颗粒沉淀过程中不受器壁干扰影响; (2)颗粒沉降时,不受其它颗粒的影响。 当颗粒与器壁的距离大于50d(d为颗粒的直径)时就不受器壁的干扰。当污泥浓度小于5000mg/l时就可假设颗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低浓度污水在初沉池中的沉降过程均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过程可以由Stokes公式进行描述。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取一定直径、一定高度的沉淀柱,在沉淀柱中下部设有取样口,如图1所示.将已知悬浮物浓度为C0的水样注入沉淀柱,取样口上水深为H,在搅拌均匀后开始沉淀实验,并开始计时,经沉淀时间t1,t2,…ti从取样口取一定体积水样,分别记下取样口高度,分析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C1、C2…Ci,从而通过公式(《水控(下)》P36,公式10-15) η=C0-Ci/C0×100% 式中:η—颗粒被去掉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同时计算: Pi=Ci/C0×100% 式中:p—悬浮颗粒剩余百分率; C0—原水悬浮物的浓度(mg/l)

Ci—ti时刻悬浮物质量浓度(mg/l) 图1 自由沉淀示意图 通过下式计算沉淀速率 u=H×10/ti×60 式中:u—沉淀速率(mm/s); H—取样口高度(cm) ti—沉淀时间(min)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从管中取一次水样,管中水面就要下降一定高度,所以,在求沉淀速度时要按实际的取样口上水深来计算,为了尽量减小由此产生的误差,使数据可靠应尽量选用较大断面面积的沉淀柱。 (2)实际上,在经过时间ti后,取样口上h高水深内颗粒沉到取样口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即:u≥u0=h/ti的这部分颗粒,经时间ti后将全部被去除。除此之外,u<u0=h/ti的这一部分颗粒也会有一部分颗粒经时间ti后沉淀到取样口以下,这是因为,沉速u s<u0的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0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 i,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但是以上实验方法并未包括这一部分,所以存在一定的误差。 (3)从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得的悬浮固体浓度C1、C2…Ci等,只表示取样口断面处原水经沉淀时间t1,t2,…ti后的悬浮固体浓度,而不代表整个h水深中经相应沉淀时间后的悬浮固体浓度。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沉淀装置(沉淀柱、贮水箱、水泵空压机)

颗粒自由沉降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 t/ C o~u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实验用沉淀管进行。设水深为h,在t时间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vh/t。根据给定的时间t o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 o。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就可以全部去除。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 o则 沉淀率=(C o-C t)/C0×100% 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 u=(h×10)/(t×60) (mm/s) 式中: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 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 h ——取样口高度cm; t ——取样时间,min。 三、实验步骤 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将中速定量滤纸选好,放入托盘,调烘箱至 105±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 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 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时用100ml容量瓶取水样100ml (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0)记下取样口高度,开 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 4、时间为 5、10、15、20、30、40、60 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100 ml水 样,测其悬浮物浓度为(C t)。 5、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 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已称好的滤纸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 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7、浮物固体浓度计算 悬浮性固体浓度C mg/l={(W1-W2)×1000×1000}/v 式中:W1——滤纸重; W2——滤纸+悬浮性固体的重量; V ——水样体积,100 ml。

关于室内颗粒物的研究

关于室内颗粒物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温度、速度、湿度的要求,而且提升到对与室内可挥发有机物、颗粒物质等密切相关的室内空气品质(IAQ,Indoor Air Quality)的要求上来。目前,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室内主要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室内的颗粒物不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也会损毁室内的各种电子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室内颗粒物对IAQ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且国内外有好多学者为了能更好的认识这些问题,已经模拟了室内颗粒物的运动和分布。本文阐述了室内颗粒物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模拟颗粒物的这些方法加以介绍和比较,最后总结模拟中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值得研究的几个方面。 室内颗粒运动、分布规律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于自然通风的居住环境,由于其通风量受温度、风速、风向以及建筑物开口方向的影响很大,自然通风不提供一个受约束的室内外颗粒关系,室内空气中的颗粒浓度受室外影响较大。 对于安装机械通风系统来维持人体热舒适环境和满意的室内空气品质的房间,颗粒存在四种可能去向:过滤器或电除尘器的过滤和捕获、通过排风排出、在通风管道的沉降以及在通风房间的沉降。 颗粒的穿透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决定了从室外可以带入多少环境颗粒进入室内。室外颗粒物质主要通过门窗等围护结构缝隙的渗透、机械通风的新风以及人员进出带入室内,从而影响室内颗粒物的分布规律。室外颗粒物质是室外空气污染物的一部分,而室外空气污染物中颗粒的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散发,第二类是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它们的分布规律均接近正态分布。 当窗户和主要的门都关闭几个小时,且室内活动少,不产生大量的颗粒时,室内不同位置的颗粒浓度有着相似的值。 除了室外颗粒物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外,室内人员的活动或设备运行等是室内颗粒物的另一个主要来源。西方国家现场测试表明,烟草、烟雾是室内环境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烹调是室内第二重要的颗粒物污染源,尤其是粗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在一些办公建筑或工作厂房中,人的生产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比如办公建筑中的复印、打印操作,以及其他一些办公设备的操作,都将产生颗粒物质。另外,室内建筑材料表面的挥发也可能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而供热、通风及空调(HVAC)系统也极有可能因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而孳生微生物颗粒,造成另一重要的室内污染源。 室内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呼吸健康的影响上.室内颗粒物是通过被人吸入,然后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内,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从室内空气品质对人体呼吸健康的影响而言,通常我们所关心的是粒径小于10m的颗粒物 (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因为它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上、下呼吸道,尤其是直径小于2.5m的细颗粒物 (PM2.5)可通过上、下呼吸道和支气管到达肺部沉积,甚至可通过肺泡进入人体血液。加之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细颗粒上吸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趋势增多,并且还是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主要载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对于粒径较大 (dp<4m)的颗粒物而言,由于受重力沉降作用影响较大,能够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