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范本模板】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论语)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论语)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论语)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论语)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论语)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论语)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论语)

14。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论语)

1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16。居安虑危,处治思乱。(论语)

1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18。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论语)

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论语)

20。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论语)

21.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论语)

2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论语)

2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论语)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论语)

25。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论语)

2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7.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

3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4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43。见其过而内自讼。(论语)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8.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49。克己复礼以为仁。(论语)

50。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5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

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3。君子以文会友,以反辅仁。(论语)

5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5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5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5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论语)

58。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论语)

5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60.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论语)

6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论语)

62.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论语)

6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论语)

6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

65.无心者公,无我者明。(论语)

66.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论语)

6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6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6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70。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71.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7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7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

7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7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庸)

7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中庸)

7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中庸)

7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大学中庸)

79。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大学中庸)

80.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中庸)

81。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中庸)82。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大学中庸)

8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中庸) 8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中庸)

85。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中庸)

86.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中庸)

87。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大学中庸)

8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大学中庸)

89.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中庸)

90.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大学中庸)

9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中庸)

92.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大学中庸)

9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大学中庸)

94。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中庸)

9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学中庸)

9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中庸)

97.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大学中庸)

98.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中庸)

99.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大学中庸)

100。「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大学中庸)

101。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中庸)

102.「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大学中庸)

10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06。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0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10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09.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1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1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2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3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3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13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3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3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4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4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4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14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4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4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5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5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5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5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5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5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5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5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6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6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6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6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6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6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67.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6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6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7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7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7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7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7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7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7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7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7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8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8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8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9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19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楚辞)

19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楚辞) 19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经楚辞)

19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楚辞)

19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楚辞)

196。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弟子规) 197.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 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 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

国学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9、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0、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3、鸟兽不可与同群。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6、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0、未知生,焉知死。 3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小不忍,则乱大谋。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6、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3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8、敬鬼神而远之。

39、虽蛮貊之邦行矣。 40、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41、三思而后行。 4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4、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45、礼之用,和为贵。 4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0、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 则勿惮改。 55、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7、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59、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60、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范本模板】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论语)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论语)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论语)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论语)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论语)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论语)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论语) 14。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论语) 1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16。居安虑危,处治思乱。(论语) 1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18。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论语) 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论语) 20。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论语) 21.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论语) 2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论语) 2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论语)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论语) 25。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论语) 2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7.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 3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4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4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礼,与其奢也,宁俭。 1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邦无道,危行言孙。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0、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2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37、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4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42、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5、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4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8、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4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的论语(孔子论语名句)

孔子的论语(孔子论语名句) 1、子曰:“贤哉,回也!一-乐,二乐也;得也,失也!焉哉哉,乐也!”(《论语》)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他老师是一个非常谦虚谨慎的人,只要他老师不在乎,他就不会去做了。 3、子曰:“君子有三思而后行,曰:‘思之不后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先行其道,再行其道。 4、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 5、孔子曰:"三学而后行,学而后思,不亦说乎?”学习要有方法,要多练习,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6、子曰:“父亲犹如大山一样,深沉而坚实,父爱犹如山一样,高峻而巍峨。 7、射中了------不值一文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译文】:子贡问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种观念?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曰:“学无止境,只在于学者知道取巧,学者知道取巧,不是靠巧入拙。”

10、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11、子曰:“xx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译文孔子说:“不读书也许还能够成功,还能够读书。”译文孔子说:“我要读书,读书不能够成功;读书不能够成为富有,读书无须成为智慧。” 12、孔子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认为自己能够理解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自己去决定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还在于自己的生命的质地。孔子认为“三省吾身”比“三修”更加严肃地说:“是非不是”,而且“是非不是”等等,也是对于他们生存的问题,这就是“三省吾身”。 13、孔子曰:“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认为三学:学习了一学期末学习,思考了一学期末学业。 14、《诗经》中说:“既以六言,则以六言,以八句,也称五言。” 15、孔子教三字经 16、孔子论语中的“四君子”指:君子之道、小人之道、小人之行,也。 17、孔夫子下凡---------三思而行 18、君子以道之交,贵于恒以之友谊。--孔子 19、子曰:“君子有三思而后行,曰:‘思之不后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先行其道,再行其道。 20、子曰:“君子于人,不知其所知也,所以不能知也;知之者乎,故君子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一定要谦恭,不要羞于说出自己的话来,不要让别人知道。”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XXX说:“研究并且不断温与实,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XXX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XXX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XXX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XXX说:“我十五岁立志研究,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XXX说:“君子普遍地连合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克不及普遍地连合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XXX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XXX说:“看见XXX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XXX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XXX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XXX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论语经典名句大全

论语经典名句大全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 巧言令色,鲜矣仁。 1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貌。 14. 学而知不足,教而有余。 15. 君子民之父母,小人民之棄也。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7.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20.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3. 子曰:“有教无类。” 24.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5. 子曰:“篤志致學,好講究讀,不是聰明就是勤奮。” 26.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8.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1.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3.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 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6. 子曰:“君子常谋无不成,小人常谋有所不成。” 37.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38. 子曰:“吾闻其可也,有术者不图;有道者不言。” 3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0. 子曰:“志士恒毅,不忘其旧。” 41.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如饴辣。” 43.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踦,其何以行之哉?” 45.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 ——君子学习了儒道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容易被使唤。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怕培养仁德。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3.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啊,就像日食和月食啊。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们都还敬仰他。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

国学《论语》中经典哲理名句

国学《论语》中经典哲理名句 导读:本文国学《论语》中经典哲理名句,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

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篇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适合宣传展示的《论语》经典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 经过严格的筛选以下句子适合在学校的墙壁及电子屏展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 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论语经典名句大全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大全及解释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论语》经典名句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 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二、《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经典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论 语·学而 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篇》)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论语·为政 篇》)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篇》)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篇》) 8、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 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 公篇》)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篇》) 三、《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事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论语·学而篇》) 2、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篇》)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篇》)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 尔》) 1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篇》)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篇》)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轻浮。文采和朴实想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

《论语》(A4排版,打印)【范本模板】

论语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hào)犯上,而好(hào)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tì)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ú)!" 3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shènɡ)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f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之与(yú)?”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yú)!"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h ào)学也已(yǐ)。”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cuō),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yú)?”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yǐ)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jǐ)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那么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6.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论语·阳货?〕 ——君子学习了儒道能够保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容易被使唤。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怕培养仁德。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3.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啊,就像日食和月食啊。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们都还敬仰他。 15.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 篇一: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条带翻译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 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 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 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 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 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 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 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 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 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 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 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 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