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获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获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获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背诵这两首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新课导入

三、诵读感悟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

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新课导入

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家可能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铺满皇宫的菊花象征着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所以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三、诵读感悟

首先请同学们听名家诵读,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和断句,请大家自由诵读,我们齐读

一遍,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

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

问题一:

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李清照的生平:

1、父李格非工于词章,苏轼门生,又在朝中为官,官职不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善文学。所以少女时期的她衣食丰厚,无虑无忧;

2、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故此时新婚燕尔的她嫁得才俊,缠绵婉柔;

3、不久,丈夫就因为求学、为官等原因长时间在外,李清照饱尝甜蜜的相思之苦,此时和丈夫感情很深厚、新婚长别的李清照觉得夫觅封侯,相思成愁;

4、公元1127年,金破汴京,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十多岁的她无奈经历了金强宋弱,避乱江南;

5、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后赵明诚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此时她满腹才情、一腔报国热血却不得不经历夫去国破,凄寂晚年;

6、丈夫死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在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所以人们评价婉约词宗,一生多舛。

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醉花阴》中的黄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的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写于晚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

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1)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2)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

《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

《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总结: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明确: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

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六、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高二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wo Songs by Li Qingzha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居士,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前期词多写生活,词风,后期词多,沉哀凄苦,有时也流露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崇尚,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易安宋金石书画悠闲清丽婉转叹悲惨身世白描格律典雅情致“词别是一家” 《漱玉词》。) 问答: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写作时代是否相同? 解答: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2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设问等手法。 3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的内容和写法。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易错辨析·强化能力】 1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分析:单从字面上可能同意这个看法,但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却不是这样。 解答:因为“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可见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声声慢》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的“憔悴”指菊花憔悴还是人憔悴,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解答:下片这几句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悲凉。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为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仅仅去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还有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劾几遭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写珍本秘集,在中国金石鉴赏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随之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干涸的爱之河床上。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人教版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四、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1、导入1:以猜字谜方式导入。“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导入2:课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月满西楼》)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一剪梅》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凉意微微,鸿雁南飞,花飘水流,西楼月满。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2、美读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 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 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 2、鉴赏: 请问大家在读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受?(请同学回答)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作者:李奕,来源:龙源期刊网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是作者在饱受了战争之苦与夫亡家破的背景下写成的。每每读到这首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清瘦的妇女站在家中,孤寂无依,心事重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使她内心空虚,如有所失想把它找回来似的,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使无家可归的她难以保养自己的健康身体,有些不堪一击似的,喝了两三杯清淡的酒,仍然抵不住寒冷,消不了心中的愁绪。此时流离江南,丈夫已死的她,不知将书信寄往何处,所以看到南来的大雁,感到伤心。周围的大地堆满了落叶与黄花,心已憔悴,如今有谁同她一同树下摘花儿呢?孤独一人倚在窗边,渐渐地天黑了下来,遥望夕阳,往事点点滴滴地浮现在脑海中,这种愁绪,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词的上片一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毫无雕凿地将自己内心凄冷的情感表达了出来。首先,在意境上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而在内容上则表达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妇人想要寻求依托和安慰却又寻不到的极度痛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四个字,把词人那种在重重灾难打击下的若有所失,却又极力想寻求一种寄托的心态真切地反映了出来。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词人不可能寻觅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精神寄托,于是感到“冷冷清清”,这种“冷清”,不仅写出了当时残秋的景色和周围环境的冷落,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无助与绝望。“凄凄惨惨戚戚”句紧承前两句,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和残秋景色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乍暖还寒时候,最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详案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婚姻美满。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如刚刚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早年的代表作品,这个诗人是谁?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背诵一遍。 李清照的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声声慢》就是她晚年代表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声声慢》。(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听配乐诵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找出词中最能体现词人感情的字眼。 2.诵读要求:(1)置身诗境,体现出词人的愁情;(2)可用较为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3)注意断句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 (请一生读上片)评论,指导读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降调)。晚来/风急旧时/相识 (请一生读下片)评论,指导读好:憔悴损(低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低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拖长) (师具体指导学生诵读的情况,可在指导后再读一次,或者另请一个读.不知道时间够吗?) 3、师范读:有人说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就让大家听着老师的范读来感受一下。(配乐) 4.大家一起来齐读这首词,把李清照的愁苦惆怅读出来,注意读的时候语速要读慢一些。三、赏析全词: (—)分层次,找词中直接描写词人愁情的两个句子。 (学生讨论分几层?)分三层次 1.首句:14个叠词,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2.中间部分:六句,展示词人独自一人在南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3.最后一句:哀伤喷薄而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赏析意象: 1、赏析第一层 1.寻寻觅觅,词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呢? 2.她找到的结果是什么:冷冷清清 3.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又表现出她什么感受?七个叠词连用,,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充分表现了词人晚年悲苦愁绝的处境。 2、第二层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读注释:难将息何意?)秋季是女子最难太调养身体的时候,联系女词人晚年独自承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独居之凄忧伤以终老的处境,就可以体会到平平常常的“最难将息”中有说不出的苦楚,有难言的哀伤。 请学生从第二层的第二大句开始,将句子里的意象找出来。(联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回忆意象是:……) 此处不记得怎么衔接了? 明确: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 (1)淡酒、秋风 词人为什么要喝酒?此处喝酒,除了浇愁,词人喝酒还有什么目的? 明确:本想借酒浇愁,抵御寒风,却秋风打败,写出了愁绪的无可解脱,不能解脱。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学案李清照词两首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

有那么一位女子,在溪亭日暮时唱出了“沉醉不知归路”;有那么一位女子,虽然“人比黄花瘦”,却吟着“应是绿肥红瘦”;她于月满西楼之时,叹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唱出了千年绝句,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她,南宋词坛才大放异彩,中国的词坛才不那么寂寞。她,就是巾帼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代表作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南渡后多怀旧悼亡、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词风趋于凄婉哀怨,含蓄深沉,代表作有《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

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1卷)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声声慢教案

课题进课堂优质课活动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 课题与教学: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 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更关注的是“渗透”二字,不露痕迹地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女词人那种不输于男子的胸襟和抱负,从而使学生受到一种民族精神和博大胸襟的影响,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 地鉴赏诗歌。 2、在情景的自然结合中感受凄苦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深入文本,揣摩语言,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鉴赏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①情与景的自然结合,②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词人愁情的厚重。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词坛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她集“豪情、才情、悲情”于一身。说她豪情,因为她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说她才情,因她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绝唱,说她悲情,因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这非常人遭遇的不幸。这位女词人是谁呢?(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后期代表作品《声声慢》。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朝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词人。北宋末期的李清照曾拥有过令人艳羡的生活,她出生在名门望族,父母知书能文,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秀外慧中。她和夫婿赵明诚是文学知己,两人情投意合,共同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可是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却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的灭亡,而被彻底毁灭。他们夫妇被迫逃难到江南,不久相濡以沫的夫君染病身亡。晚年的李清照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三)感知质疑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句说的是谁伤心?为什么伤心?-----词人、旧时相识。 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真可谓是“同是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解析: 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 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而体味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寻找相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两首词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之处。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构建课堂,师生互动,创建灵动课堂。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解析: (1)解决意境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启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积极性。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魅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但是初中学 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比阅读的方式 学习两首词。 2.教学重难点设置 ( 1)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 2)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对比阅读的技巧。 3.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 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 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 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探求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教师版)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两首词,比较鉴赏两首词中意象、意境、情感的异同。 3.比较鉴赏两首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1.比较鉴赏两首词中意象、意境、情感的异同。 2.比较鉴赏两首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学习课时】1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和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前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的李清照: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孀居之苦、流离之悲。 2.了解背景 (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于是写了这首词给丈夫。 (2)《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她不仅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薄.雾( bó)把.酒( bǎ)戚戚.( qi )憔悴 ..( qiáo )( cuì)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

“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一般的通行本作“晚”。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这里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

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象与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中) 一、以学生初中学过的两首李清照词《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词是被称为正宗一派的,她反对柳永的粗俗尘下,她非难苏轼的诗化的词,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她的词具有空灵高尚的艺术品质,她就是——李清照。对于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读过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代的她有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有的是开朗活泼的性格;有的是闲适的心情。 我们也读过她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物是人非”,读到了伤离感乱,读到了凄楚哀苦。 同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两首词的心境与情调却如此不同呢? 二、走近作者李清照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1084—1155)人生的分水岭。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李格官至礼部员外郎,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于状元之家,琴棋书画皆通。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其父吏部侍郎赵挺之)为妻。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 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1125(41岁)年金兵入侵,两年后(1127年)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一8班马雯雯 学习目标: 1.分析情感,体味词人的愁情的深浅; 2.寻找意象,品味词中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3.品味李清照词中的豪放气,欣赏她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仇者联盟——赋愁者联盟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 二、分析情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种愁情是否相同呢? 愁永昼+销魂 VS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相比较,《声声慢》的愁情更深重一些。 三、分析意象 找出《醉花阴》和《声声慢》都写了哪些意象? 《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酒、黄昏、黄花(暗香)、西风 《声声慢》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相同的意象有:黄花、黄昏、酒、风。 1、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比较:前者是修长纤细的一瓣黄菊,秋菊初绽,鲜艳明媚,馨香浓郁,花颜正好如清瘦袅娜的美人,只为衬托人消瘦;后者描写的是西风飒飒秋雨急,一瓣瓣黄花在秋风秋雨中纷飞凋落,昔日花样美人已憔悴不堪。 2、黄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比较:前者在黄昏时分走出家门,把酒赏菊,虽有愁情但也风雅;后者则是黄昏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更寒凉更阴沉。 3、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高二语文暑期备课 2.7《李清照词两首》4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导语:讲课前准备教案能够更好的把握授课节奏,也能使教师更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文学网的《声声慢》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7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 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

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读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b5E2RGbCAP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p1EanqFDPw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DXDiTa9E3d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RTCrpUDGiT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5PCzVD7HxA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