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三大铁律(完整版)

教学的三大铁律(完整版)
教学的三大铁律(完整版)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教育叙事范文,一起来。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界定见仁见智。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三条规律至关重要,它们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我认为,在当前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现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铁律之一: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

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后教: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铁律之二: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

铁律之三: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二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的贡献,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告诉我们:

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头脑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如果我们把学习者头脑比做一片港湾,新知识比做一条轮船,那么所谓的适当观念就是固定和拴住轮船的锚桩,我们称之为认知停靠点。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 ?没有停靠点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讲,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循序渐进,学会了前进,以实现掌握学习;从小的角度讲,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真正的直接的认知停靠点,尽快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停靠点,奥苏伯尔建议我们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要学习的新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也密切联系。它们充当着学习者由已知通向未来的认知桥梁,起着沟通的作用。

附送:

教学社会实践心得3篇

教学社会实践心得3篇

教学社会实践心得范文1:

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在大学里就等于步入了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那害怕风吹雨晒的花朵了,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的磨砺,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的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时间和服务中成长,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应有的力量。

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学校培养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直观的认识社会,同时,实践也是我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形式。

这个假期我选择的实践活动是带舞蹈班。这个跟以前的带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来说又更具挑战。原来带的班相对来说只是单纯的教舞蹈,没有任何的限制。而现在我带的舞蹈班是专业的舞蹈班。我负责的是学生们的民族舞这一方面。并且我们的班级课时分工相当明确。我的民舞分为三个班:

小班,中班,大班。小班学生小,大多只有四五岁,不懂事,淘气,不听话,学生还多。我要学会与他们交流,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听话的小窍门。中班的学生年龄大约在五到七岁,相对来说还好哄一些。大班的学生年纪大些,大约八到十二岁,这个班的学生听话很多并且接受能力强,还好教些。舞蹈班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具有挑战:

一、我的专业不是舞蹈,但要带专业的民族舞蹈;

二、像小班的学生年纪小,我必须先寻找让小朋友高兴的方法,要先学会哄小孩;

三、学生多,不好管理;

四、现在的家庭孩子是宝,我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当然,暑假实习就是学习经验的过程,经验就是从解决这些问题中得到的。

暑假代舞蹈班的同时还兼代了表演课。表演课是给一些准备艺考的高中学生代的课。自己本身是相当喜欢这份工作的,表演是我的专业,在这方面了解相对一些,并且自己经历的表演班相对多些,经历艺考的时间也还不算很长,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刚刚好可以教教这些学生。当然喜欢归喜欢,但是自己还是会有担忧。自己艺考时的老师都是些名校的毕业生,或者是一些演员,而我,现在作为以考生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即将升大三的学生。有些害怕,怕自己会误人子

弟,会耽误了这一群可爱的孩子。担忧害怕只会让自己心里更没底,问题出现了我就要寻找方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问我的老师,表演老师高老师教给我很多方法,还有孙老师也告诉我一些他作为监考官选择以考生的标准。还有,多问同学,与在外代课的同学多多交流。这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很是放在心上,希望他们在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会取得好成绩,可以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通过这个暑假的实践工作,感觉自己长大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经验教训,收获了很多,总结以下几点:

一:

待人要诚。

对别人坦诚相待,用心地的那份真诚去对待别人,别人会看到这份真诚,而感动于这份真诚。真诚,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必胜法宝。万事开头难,但是开头无论有多难也要真诚待人。这个假期,我真的体会到了真诚力量的强大。不论是舞蹈班还是表演班,这都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带班,我满心的,全部都是能真正的带给学生点东西,真心期盼着学生能够都学会。像舞蹈班小班的学生,虽然小,也能体会到我的真诚。一次上课,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哭了,是感动的。因为每天都大声讲话,嗓子一个假期都是哑哑的,那天即将下课的时候,一个五岁的孩子对我说:

老师,回去吃点药。真的,我真的感觉真诚所具有的力量的强大。

二:

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种处世的技巧和能力,沟通时时都要巧妙的运用。在这个假期中,我学会了跟三个群体沟通:

家长,学生,还有学校负责人。当然,我认为沟通的基础是真诚,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沟通便变得很容易。对家长,根据学生的情况,多多的向家长提提。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容易忽略孩子。对于一些比较麻烦的家长一定要耐心,因为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对学生,无论年纪大小都要鼓励。不论是学生身上还只自己身上都会发现,有鼓励就有动力。

三:

充满热情,要有耐心。

不论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互进,才能碰触最美的火花,工作才能做的好。

四:

讲究条理。

无论是例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

社会实践是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我们,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这样往往在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后发挥不出真正的潜力。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大学是是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的圣地,社会是一个锻炼我们,磨砺我们的基地。假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但是它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将使我受用终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

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道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我们学习和成才的大教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教学社会实践心得范文2:

去年寒假做的是促销,获得了不少经验,抱着大学期间要体验多种不同的工作的想法,这次选择了教师!假期在洛阳文兴现代城做了一个月的辅导老师,虽然仅仅是短短一个月,但是给我的感受颇深。这是我第一次做辅导老师,所以我感觉很有压力,也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很多不足。

一:

责任心

在这里做辅导老师才真正体会到做老师的不容易,尤其是带多个学生时!对于学生的问题,我有责任把他教会,学生选择了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拿着他们的钱去忽悠他们。开始几天我有些不适应,特别是遇到个别学生问题太多并且影响我下班的时候,我总是很烦,不想跟他们仔细讲,草草了事。后来有个学生反映了我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这个阶段就是培养一些优秀品质的时候,越是苦就要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克服它,去做好它。记得有人说过那么一句话:

要做就做好,不做就拉倒! 从此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工作一个星期后我熟悉了环境以及自己的工作流程,并且一直要求自己尽到一个老师的职责!在以后的日子了我经常是最后一个下班的,有

学生问问题,我总是认真的跟他们讲。两个星期以后给他们讲题时,我再也没有不情愿的情绪了,我总是觉得给他们讲题是天经地义的,是我的职责。后来老板还因此夸奖了我!

二:

细心

做这个工作更加磨练了我的细心,如果有一丝马虎就会在讲题时发生错误,很有可能会误导学生,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不成熟与不稳重。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每次我多仔细的查看自己的备课,讲课时边讲边想,最后我发现在讲课时我出现的口误越来越少了。

三:

专业的重要性

虽然我学的是生物技术,但是中学的知识是基础,并且到了大学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我们学的更加深入了而已。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还是感觉到知识的局限性。那些题让我做虽然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理论我自己都弄不清楚。由此可见学习知识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知道前因后果!这也给我以后的大学学习提了一个醒,要学好专业知识,学精。这样才能在以后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四:

沟通技能

在这里虽然接触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去面对的是一群不同性格的人,而我又要想法把他们聚集起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与同时与老板进行沟通。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我还是有了新的个人理解。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

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在那里,有个别的问题我也尝试着去向其他同时请教!

五:组织能力的锻炼

在现代城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我带了五个学生,我属于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者。对于学生可能谈不上管理,我要尝试去更好的组织好他们有秩序有纪律的学习,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认真学习。帮他们提高成绩!

六:自强自立

俗话说: 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 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一个多月里,让我更加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

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虽然当我看到同学朋友都回家了还是会想家,但是我越来越多的是把那种思念转化为我工作的动力。

七:

实践的重要性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在开始工作的时候老板要求要培训几天,当时我有些不乐意,因为我认为教几个学生就不需要培训,我们都是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真实的情况是第一节课我就用上了培训的内容。我不该用学生的思维去教学生,去教育学生。我们不仅要教他们知识还要叫他们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此时我懂得了什么是教师。

实践才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除去我们的过分自信,才能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除了会学习固定的知识什么都不会,才能然我们体会到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区别,才能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去体验社会,去融入社会。

八:

知识的力量

这次实践我选择了教育行业,事后我感觉是正确的,这里更加体现了那句古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栗。因为有不少同学选择去南方一些厂里从事没有多少锻炼能力的工作,每天还要工作接近12个小时。最后在单位时间里所得报酬远小于教育行业。所以如果我们把知识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它所带来的效益远好于某些行业,知识的力量就显示出他的优势了。

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好好去体验社会,学习社会技能,在毕业时能更好的了解社会,更快的去融入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教学社会实践心得范文3:

教学中,我们总一味要求学生要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要认真听课,要怎样怎样可是否,在某些时候,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太单一,太枯燥,让学生对听课失去耐心?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吸引住学生,学生又怎会不认真听课呢?是否,我们也应该适时的改变,探索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接受我们,接受知识这一点让我想起我高中的英语老师,她真的很优秀,每节课,无论是枯燥的语法还是课文的讲解,她都能用她千奇百怪的上课方式将我们吸引不仅让我们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听进去了,还让我们对英语这一科目,就算谈不上喜欢,也不会让我们上的厌烦

在这个月教学中,有些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地开始不认真对待了,上课吊儿郎当,作业爱做不做一开始,反复强调课堂集中力无效之后,我生气了:

为什么之前学习态度和现在两样?是不想学了,是吧?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老师的喜怒哀乐,对他们的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他是害怕了,看着我不敢动我就又服软了,招架不住他们那孩童的眼睛。好言安慰了下那一天,他怯怯的回去了。我也进入反思有时候,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们要认真对待我们的课,要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那会不会,该不该,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寻找合适学生的教学形式,适应他们喜欢的接受方式。

同样是将知识传播,按孩子们更有兴趣更易接受的方式去教,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吧!当某一类型的知识,反复着同样的形式,学生们会感到厌烦,觉得课程枯燥,逐渐对这一科目失去学习的热情当我们在责备学生的同时,也许我们自身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反思,调整我们的上课方式。在几何图型的认识中,我让他们自己寻找生活中具有这些形状特征的物品,结合记忆用粉笔,纸,剪刀自己动手操作课本中一些结论的推理用卡片在游戏中来抽查学生的九九乘法背诵

这样的课堂,显得轻松易懂,在第二节课的巩固复习中,他们的对知识点的记忆真的是相当不错的。

除此之外,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大胆说出:

老师,我没听懂老师,我不会做老师,我忘了也是至关重要。引导出他们不懂的地方,才能补缺补漏,将知识较完整的传播。耐心的反复讲解,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较慢,只要能让我们知道他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能对症下药,有望更上一层楼。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作为一名老师,相对于自己而言,我的收获是让自己感到满足的一个月的经历,一个月的生活,每天七节课,为了上好每节课,我每天备七个年级的课,即使是一年级,我也要想

下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今天要学的东西。说实话,不累是骗人的。这个月,有辛酸的的感觉,有无奈的时刻,有气愤的的情绪,有欣慰的时候,有开心的玩耍,也有意外的惊喜沉甸甸地收拾进自己的人生匣子里,继续前行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这还远远不够但,我记录下这一刻的念想,深藏也许有一天,自己真的可以达到那个理想地

看过教学社会实践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摘要

《有效教学十讲》摘要 读完了《有效教学十讲》,在笔记本上做了文字记录(需要被检查),现整理到word 中,就算作为复习吧。作如下记录: 1、现代企业有效性的三个指标:速度、收益和安全。 2、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 3、任何时候不能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牺牲儿童的天性与品性来获得所谓的学习成绩,这是非常不值得的。 4、学习结果:智慧含金量(你怎么得来的);智慧价值(成绩中创造性成分有多少) 5、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考60分,现在不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提高10分、20分,而且提高10分、20分对他的智慧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6、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把学习变成你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品质。如果你感觉到学习是令人烦躁的,那它就外在于你了,也不可能成为你的品质和习惯了。 7、另一个极端:快乐学习,安乐死。(台湾) 8、有效地教指的就是教促进学:直接促进----学有所获;间接促进----教为了不教。 9、无效的教:显性的----讲课条理不清,课堂毫无情趣,死气沉沉;隐形的----讲的都是学生懂的,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10、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定位就是发展。 发展的内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 发展的层次: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发展的机制:预设的、生成的 发展的时间:眼前发展、长远发展 发展的主体: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 11、无效教学的表现: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 12、避免无效教学的对策:目标清晰、注重学科特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层次、预设与生成要统一 13、教学改革分为三个层次:1、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材活起来、教学活动开放起来);2、从无效低效到有效;3、优质、高效、高境界 14、判断学生优质学习的五个维度:1、情绪状态;2、课堂参与状态;3、交往状态;4、思维状态;5、生成状态 15、把哪些主动权交还给学生?1、讲课的主动权;2、思考的主动权(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3、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4、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本文是为大家提供的教育叙事范文,一起来。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界定见仁见智。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三条规律至关重要,它们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我认为,在当前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现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铁律之一: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

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 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后教: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铁律之二: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教——扶——放。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措施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对院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校有效教学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是自20世纪开始,伴随着教学科学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当今,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为,教学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有其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可以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提高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是指有明确的指标和目的并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是好的教学、优秀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教学的目标,是要求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结果。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而高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措施 1.要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完善学科体系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课程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社会需求,制定学科体系时,要依据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定位和功能,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规划学科体系。其次,要注重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院校培养,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又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联系实际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提高专业知识,获得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处理专门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第三,学科专业设置时要注重学科前沿性。有效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紧跟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的进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现有效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服务。教师应从这一点出发,围绕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前提: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已经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里必然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学生应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可是事实上,还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他们并不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和思考,还是依赖着老师的教;二是他们即使是阅读了也理解不了教材的内容。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教师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意识做起;对第二种情况,则应该还是要教师先教,待他们能基本读懂、能读出自己的见解的时候,再让他们先学。 2、特点:先学之学,具有超前性,即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教为学服务;具有独立性,先学之学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是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并作读书笔记,独立完成课本作业。具有异步性,先学之学要求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这里,对学习习惯好、主动钻研精神强的学生和对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探究精神的学生或者说对根本就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对那些教师教他们还不学的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区别对待。 3、好处:先学后教,一是教师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先学的检查,以便确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增强了课堂的生成性,先学后教,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学生先学所存在的所有问题,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即兴表现和自由发挥更是教师所难以预料的,这就势必增加了课堂生成的机会。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1、前提: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很低的时候,也就是说学生还处于依赖教师的学习阶段的时候。 2、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和完成由教到学的转化。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教师的教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3、本质: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4、要求:加强学法指导。一要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不就方法教方法;二要注重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智力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而且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思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三要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既要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先教后学,意在以教导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是一个从扶到放、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汉代著名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读之可以医愚”,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好的案例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好的经验可以给予我们以借鉴,好的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以指引。最近读了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就有这样的感受。 《有效教学十讲》以讲座形式,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和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全书紧扣有效教学和新课程标准,对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阐述,读来使人受益匪浅。而其中尤其引起我的注意,给予我启发的是关于学生的“向师性”的论述。 一、何谓“向师性” 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余文森教授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的观点认为,学生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向师性和独立性。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对学生“乐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向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表现是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凡是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学生感。由于有了学生感,所以学生会在各方面看重老师,会把老师想象得更完美,学生的这种期待和他的学生感非常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表现是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不论学习哪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个班级,都希望有一个好班主任。这两个希望非常重要,这说明学生在学校能不能过得好,能不能学得好,能不能非常愉快、健康地成长,都和老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热切期待有好老师,好班主任,并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和照顾。 第三个表现是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但是由于教师多数忽略了学生的这一要求,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视而不见,很少注意到他们被重视的强烈心理需求。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 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的?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的各项行为活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经验与成果服务的。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的本质首先第一点是知识的传授,其次则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素养。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改变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被动的学习变成我想学,我要学,我喜欢学。 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科学态度的基

本方式。 从实质讲,教学是学生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学习过程。其中,阅读力、思考力、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作为老师,需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把教材读懂、读好,要老师少教,学生多学,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创新。 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而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知识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无法在真空中产生也无法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总之,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发展,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养料。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即,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高二的时候有好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和他们说一下认真读书的好处,让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把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封闭性和开放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指向于明确具体的目标,当堂达标,切实

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

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 目标、评价、情感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原则,如果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把这三者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了教研教改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着明显的进步。目前课程改革局部出现了任务化、形式化、表面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通过对《有效学习——校本研修系列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很多困惑。特别是《有效教学三原则》中,帮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我懂得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对有效教学三原则内容的理解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三原则的问题。 1、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及时总结、提升。 确立目标的意义重大,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所以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目标,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逐渐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价。 2、坚持发展性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也是一种面向全体、有利于改进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评价教学要从整体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一种面向全员的评价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评价能力的发展;它强调评价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乐学乐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积极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考虑到知识的弹性和评价的尺度问题,照顾到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主题及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关系有所侧重,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就让他在这方面有成就感。同时,在学生兴趣浓厚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解决自己短缺的问题。这样,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找回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成功喜悦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与肯定,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的原则,而这种沟通,既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它体现就是情感价值,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情感。 简单说,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即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对学习的愉悦体验。 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三原则? 1、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各有所得,不断进步。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充分尊重学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半个月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高效课堂22条》一书。我认为,《高效课堂22条》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提升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 高效课堂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2、何谓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的教学。有效是高效地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 3、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4、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 当我们有兴趣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学得最好 当教学不是千篇一律时,我们学得最好 当我们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学得最好

《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 作者灵心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标,有效性也是一样的。什么东西是有效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比什么? 第一,比谁穿得快。 第二,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 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儿童的学习不是他的全部。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高明的校领导、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就一直强调“解放儿童”! 如果一个孩子的头脑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 素质教育最核心的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体验:只有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的有效性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发展 发展的内涵,层次,机制,时间,主体 教师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错 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教师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 有效教学: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 缺乏教师引导的自主,是一种肤浅的自主,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自主。 教学及其改革的三个层次: 1、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 2、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 3、优质教学

五个维度考查和分析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 (学生)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教师)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清晰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对他们的重要性,在尽量不影响学生分数的前提下,多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做好这个事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结合 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 渔夫的故事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讲解的,思考的,预设的主动权。“学生式的老师“”“老师式的学生。” 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人的发展具有太多的偶然性。 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的预设。 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 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1、缺乏深度的思考“有温度,没深度” 2、悟读变误读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 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1、从教师方面讲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重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 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校心理 2、从教材方面讲 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较次,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和价值取向。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

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

有效教学十讲反思

《有效教学十讲》学习心得 黄明真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激起许多共鸣;细读《有效教学十讲》,引起深深反思。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我们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结合本书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素质是前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这也为我们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远的目标。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教学设计形式变 在以前,我们注重教案的编写,主要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提而过。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有教案,更重要的是学案的编写,学生的活动的预设和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

教学设计要源于教材,更要来源于生活,但不能偏离信息技术知识太远。 3、教学方法需多样 若要课堂有效必须遵守三条铁律: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先学后教就是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与阅读和思考。教师再对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例如:我认为在学生已经学会了Word操作时,再学习Powerpoint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引导指出不同之处即可。 先教后学就是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例如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课本也读不懂,教师就应该先教会学生怎么使用鼠标、键盘来操作计算机。 温故知新就是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方法。 4、课堂有效最重要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

教学的三大铁律(完整版)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学的三大铁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教育叙事范文,一起来。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界定见仁见智。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三条规律至关重要,它们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我认为,在当前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现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铁律之一: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而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 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后教: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铁律之二: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溶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 铁律之三: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篇1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 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 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

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吧!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篇1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教学的有效 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 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

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 一、关于教师 1、最佳进班时间:课前2分钟!提前2分钟进班,可组织班级纪律,稳定学生情绪,与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交流或互动。这样,师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有利于课堂学习。 2、最佳布置作业时间:讲课结束就布置!课内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提前知道作业的量和标准,可以安排时间及时完成。 3、最佳检查落实方式:一对一,面对面!这样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4、最有力的激励方式:真诚的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赏识最能激发人的动力。 5、最有效的作业:纠错!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纠错的过程,就是避免错误的过程。因此说,把错题做正确是最有价值的学生方式。 6、最给力的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这样可以分享经验和智慧,吸收伙伴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武装自己。 7、最权威的评课人:学生!教的对象是学生,教的伙伴也是学生。 8、最有力的调动学生的方式:进步!名列前茅的优秀者总是少数的,可进步却永远是动态的,只要努力,人人都可做到。 9、最重要的备课内容:学生!备学生的重点在备学生的基础备学生的掌握情况备学生的 目标系统、学习习惯和兴趣动力。学习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训练也不只是让学生做题买资料,复习更不只是背诵更不只是留学生更不只是让学生往外站更不只是罚学生抄写多少多少遍。 10、最好的组织教学的方式:要坚持做学生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等教学常规,这其实就是在组织教学,其实就是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就是在振奋学生的精神,其实就是在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11、最有效的督促方式:检查!布置了就要检查,检测了就要反馈——甚至是速改、速讲、速评,就要落实补差落实纠错,就要鼓励就要激励就要奖励。 12、最愚蠢的教学方式: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是一种懒人战术,或者说是一种蠢人战术,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人战术;它可能会掩盖我们的责任和智慧。 13、最有效的激发课堂兴趣的方式:适时穿插点娱乐或童趣的项目或点子,例如让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给大家唱个歌等。 14、最有效的辅导方式:纠正或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式!重在学法指导、规律归纳,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15、最有效的拓展方式:不要就题论题,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使知识系统化、能力网络化、思维清晰化、训练条理化,否则会低效或无效。 二、关于学生 16、最高的时间利用率:抓好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去学习!学习没有彩排,每堂都是直播。 17、最佳竞争对手:自己前面的那一个人。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每个学生都应该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哪怕只是追赶一名同学,哪怕只是进步一个名次,否则,我们的学习会低效或无效。 18、最适合自己的听课内容:重点,难点,易错点,能力点;解题思路,做题方法,思路技巧、规律。因此,学生上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放过自己需要的东西。 19、最简便的解疑方法:问!问同学,问老师,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 20、最高效的记忆方式:睡前回忆!每天晚上睡前将自己一天复习的重点内容合上书回顾 一下,默想一会。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巩固强化。 21、最提精神的方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上课前心里默念三遍:“我能行,我很聪明,我头脑清醒,我态度积极,我精力充沛,我能完成任务……”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第一篇: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语言到位,从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 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等十个大的方面阐述 了教学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达到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 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与反思。 “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而进行 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语文学科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 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 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语文课堂中的 师生对话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语文课堂中对话的开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了 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具体地探讨这个问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照余文森教授对于“对话”的界定,许多时候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并不是一 种真正的对话,而是一种“伪对话”,甚至可以称之为“训话”或者“诱导谈话”或者 “审问”,因此也很难称之为“对话”而期待它带来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余教授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 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得优化课的诸要素。我觉得要优化课堂诸要素首先 要从老师入手,其次才是学生的配合。 而面对教学预设的封闭性与对话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决之道 “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 生的积极互动上”;“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 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 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 方向和措施”。综合以上两点,处理教学预设和对话的开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 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 目标;其次要充分重视反思,拓宽预设的思路,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局限,不是因为预设太多,恰恰是因为预设不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话过程 中可能出现情境。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才能为对话留出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对话在 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地开展,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对话的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 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 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