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一、简介

具有以工程手段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统称为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设施种植和畜、禽、水产设施养殖两大行业。前者称为设施种植,后者称为设施养殖,设施种植由于主要品种为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果树等产品,所以,通常又称为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技术,包括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和机械装备,形成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和对形成的隔离环境进行人工环境调控,以实现动植物适宜生长发育要求的光、温、湿、气等局部环境条件并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二是生产工艺,就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技术和特定要求的生产品种和生产资料;三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

设施园艺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生产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而且在人工环境控制下不受地域、季节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进行农业的周年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我国蔬菜和肉、蛋、奶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矛盾。设施农业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农业高科技密集的重要场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产业发展情况

(1)宏观政策驱动,整体快速发展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给全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随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指导下,2008年全国新增设施面积35万公顷,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334.7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78%;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68亿吨,占

全国蔬菜总产量的25%;设施蔬菜总产值4100多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1%。此外,设施蔬菜的发展还直接拉动国内需求1980多亿元,其中新建的35万公顷设施投资1200亿元;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投入780亿元。

为了保持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制定和出台了3年或5年设施农业的发展规划,部分省市的发展基础与目标如表1。

表1 全国部分省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规划(单位:万hm2)

(2)发展较快的典型区域

在国家和农业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2008年北京市结合自身特色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400hm2,主要分布在13个产业群和27个重点低收入村。

由于设施果树的效益高,北京全市发展设施果树的势头持续高涨。2008年全市投资8254.8万元,新增设施果树面积88.87hm2,比上年增长63.5%。种植品种与面积的分布如表2

表2 北京市2008年新增设施果树面积及分布

天津市自2007年以来加大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力度,2008年新建成设施面积6800 hm2,使全市园艺设施(主要为蔬菜栽培设施)面积达到2.93万hm2。据测算,天津市设施蔬菜的年产值达到37.5亿元,占全部蔬菜产值的70%以上。

2008年,河北省设施总面积约51.3万hm2,其中日光温室18.67万hm2,产值226亿元;大棚11.3万hm2,产值86亿元;中小棚21.3万hm2,产值100亿元。7000 hm2以上的设施大县有60多个。

2008年江苏省设施蔬菜面积达37.7万hm2,比2007年增加3万hm2,较2000年增长了87%,是1991年的33倍,设施蔬菜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25%。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超6700hm2以上的县(市)有15个,其中6个超过1.33万hm2,面积最大的县超过4万hm2。

2008年浙江省蔬菜瓜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11万hm2。设施栽培应用作物已从蔬菜瓜果扩大到花卉、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多种经济作物。

(3) 政策性补贴加大,促进产业发展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对均衡市场供应、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作用明显。因此,各地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8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投入设施蔬菜资金80.54亿元。其中,省级29.8亿元,市级21.79亿元,县级28.95亿元,北京、辽宁、上海、天津、江苏、吉林、宁夏、内蒙古8省(区、市)省级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

北京市2008年财政安排6.5亿资金,扶持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建设,对规模在3.3hm2以上、符合建设标准的永久性日光温室、简易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奖代补,每666m2分别补贴1.5万元、1万元和4000元,新建连栋温室每平方米补贴200元。

辽宁省计划2008-2010三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总投资36亿元,组织实施“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项目,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hm2,到2010年达到53.3万hm2。各级政府对每个新建日光温室小区(3.3hm2)补助10万元,每个新建县级蔬菜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2008年省级财政共落实设施农业扶持资金4.87亿元。上海市从2005年起,组织实施“十一五”菜田设施建设规划,计划到2010年建成设施菜田2万hm2。截至2008年年底,已完成1.27万hm2设施菜田建设任务。

2008年,市级财政补贴3.66亿元,区县配套2.22亿元,建设设施菜田2800hm2。20hm2以上保护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每666m2补贴4万元。

天津市2007年将设施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农业设施2.67万hm2,到2011年达到6.67万hm2。市级财政对新建的节能日光温室每666m2补贴7000元。2008年市级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3.26亿元。

江苏省设立设施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标准化温室、大棚、防虫(遮荫)网等生产设施以及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资金采取分区分档发放。2008年省级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2亿元。

吉林省2008年,提出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百万亩棚膜经济,计划年均以

4000hm2以上的速度推进,到2012年全省棚膜蔬菜面积发展到6.67万hm2。2008年,在长春市投资2.4亿元,建温室900栋、大棚1800栋,打井900眼。

宁夏:2007年以来,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2008年自治区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建造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内蒙古每年给赤峰、呼和浩特、乌兰察布3市各安排5000万元,支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赤峰市重点对新建设的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小区给予水电设施配套资金补贴,乌兰察布市每建666m2设施补贴1/3建设费用,呼和浩特市每666m2节能日光温室补贴6000元。

为了大力推进大连市花卉产业发展,扩大花卉产业规模,解决花卉生产经营者的资金瓶颈问题,大连市政府2008年修订颁布了《大连市花卉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当年新建或扩建的花卉生产基地,日光温室总规模达到2hm2以上,且单栋面积不低于666m2时每个标准日光温室可一次性补助1万~2万元;连栋温室面积超过3000m2,一次性补助30万~50万元。

(4) 行业保险进入,试点设施农业

辽宁省2008年将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纳入了省级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并采取多项配套措施保证试点效果。确定由省、市、县级财政共同对参保农户和龙

头企业给50%的保费补贴,对有条件的试点地区,也可以增加对农户和龙头企业的保费补贴。

《宁夏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中也将设施农业纳入了试点险种。

(5) 当前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缺乏整体规划

在中央和各地政府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指导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下,2008年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但设施园艺的发展与产品的市场容量密切相关。按照当前我国的蔬菜产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消费能力,虽有局部地区或局部时段有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就全国总体而言,生产能力严重超出消费能力。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设施园艺的定位和适宜规模,分析优势发展区域,开拓国际市场,以此为基础进行设施农业的总体区域规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比较效益下降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18种主要蔬菜淡旺季平均价差,由2000年的每公斤1.69元下降为2007年的0.86元。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园艺的利润空间,延长了园艺设施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降低温室建设成本、提高温室生产效益、增加温室生产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推动设施园艺健康、稳步发展的急迫需求。

③部分设施出现闲置

由于在政府推动下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和产品市场支持和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设施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能够掌握设施生产技术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使已经建成的设施出现无人生产的现象,这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科研工作情况

(1)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突破性成果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3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课

题紧紧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的目标,本着合理利用建设地区的气候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则,运用温室建设区域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开发出6个基础数据库和1套温室总体设计软件,能根据建设要求和建设地区的基础条件,自动完成温室结构与环境设计,提出工程造价预算。研究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并采用“地表-冠层”散热系统,提出了低品味能源在温室中应用的有效措施,夏季结合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单独使用,比传统燃煤加温节省能源近40%。研究开发了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蜂窝状墙体,热工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和黏土机砖。课题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北气候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相比传统温室,连栋温室综合节能率达到11.6%~38.5%;日光温室室内外温差提高3.1~6.6℃,造价降低8%~12%。

继2006年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后,2007年科技部又在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中将“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列入其中。课题围绕“设施农业植物生理生态检测和环境调控系统”、“温室设施配套作业技术装备”、“设施农业嫁接、移钵自动化技术装备”三个主要方面开展研究和攻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生理生态信息传感器、植物生长状况采集和温室环境智能调控技术、移动式无土栽培基质消毒与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土壤消毒技术、温室精确育苗与移植技术、嫁接用大粒种子定向播种技术、多株快速嫁接原理与技术、健康苗识别技术、定位和快速移钵等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和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温室环境智能化调控系统、移动式无土栽培基质消毒与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装备、土壤消毒设备、温室精确育苗与移植设备、嫁接用大粒种子定向播种机、自动化嫁接复式作业装备和自动化幼苗移钵装备等。

(2) 国内首个以LED为人工光源的植物苗工厂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生产对种苗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育苗业已逐渐形成一个颇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密闭式植物苗工厂由于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育苗周期短、种苗品质好等突出优势,被国内外认为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种苗工厂化生产方式。

但传统的植物苗工厂由于大多采用荧光灯作为人工光源,光源能耗高、发热量大,运行成本高,影响了植物苗工厂的普及和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开发的LED光源植物苗工厂,用节能LED光源替代传统的荧光灯光源,并根据植物苗对光环境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国内第一套以人工光源的植物苗工厂。该技术2008年11月20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研究成果按照植物苗工厂的技术需求,筛选了特定波长的红光LED和蓝光LED,选取单色红光660nmLED和蓝光450nmLED光源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并开发了相应的LED光源板及其控制系统,研制出了一套控制参数设置方便、界面可视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的光环境控制软件。项目所形成的“LED植物苗工厂及其光环境控制系统”成果已在部分地区植物组织培养、蔬菜与花卉工厂化生产等领域示范应用,显示了广阔的推广前景。

(3) 温室节能技术与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由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金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温室节能技术与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荣获2008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该获奖项目整合了北京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有资源,形成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京郊示范基地为展示窗口的具有首都特色的设施农业产业。通过机制创新,产学研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实施开放式人才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设施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系统能力建设、技术集成和产业化为重点,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京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首都设施农业整体水平的新突破,对京郊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工程院专项咨询项目:“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从2005年启动,经过3年多的研究,2008年正式通过验收,并出版了5卷研究报告,其中设施园艺被列入拓展领域农业机械化的范畴,成为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报告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战略性功能定位、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提出了未来10~15年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与战略措施,以项目建议的形

式提出了近期发展设施园艺的重大项目建议。这是我国首次将设施园艺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今后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将产生非常深远的意义。

(5) 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由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持的《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在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研究成果。设施园艺作为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告中做了重点阐述,集中反映了设施园艺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教学改革成果、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会议与学术交流

(1) 2008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落幕之际,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8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培训学院召开。会议由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家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录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设施园艺的宏观发展、环境工程、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及栽培生理、无土栽培等方面,其中,近40篇收录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其余20多篇收录于年会论文集。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和探索,本届年会向“蓟春型”保温被内置式日光温室的发明者,天津市蓟县农业局李春生颁发了奖状,表彰他在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方面做出的贡献。会议决定,从本届年会开始,计划将颁奖活动制度化,每届年会对在设施园艺工程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 中日设施园艺(日光温室)研讨会

日本是一个能源依赖性消费大国,几乎全部化石能源都依靠进口。而日本的生产温室几乎又全都是加温温室,温室耗能已占整个农林业耗能的近一半。在世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节能减排与日俱增的今天,日本的学者和企业界对中国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2008年12月4日,日本设施园艺协会组织了相关大学及温室企业等20余家单位的教授、工程师、经营管理者共40余人专程来华“取经”,在中国农业大学与京内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

举行了中日设施园艺(日光温室)研讨会,重点研讨了中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及其相关技术问题,并就日本在研究中国日光温室方面所做的工作。与会代表就日光温室在日本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日本专家结合日本设施园艺生产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中国日光温室结构存在的弊端,这为日光温室的结构改造开拓了新思路。同时,日本专家介绍的设施园艺省力机械和省力资财、节能对策等也为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开拓了思路。

(3) 温室行业年会

2008年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于11月27~29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以及以色列、荷兰、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的35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与会企业120多家。本届年会围绕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宁夏日”主题活动、温室技术交流、企业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后专业参观等主体展开。此外,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本届年会在实地考察和鼓励创新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方面,组织专家组对宁夏主要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4天的会前考察,并结合考察,对宁夏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开辟了为期3天的新产品新技术展示平台,为行业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机会。

五、发展趋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科技创新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上取得突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不断紧张,作为高效农业生产的设施园艺将围绕未来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新局面,以高产优质生产为目标,以区域优化为手段,不断创新工程技术,用现代园艺设施建造设计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武装设施园艺,实现设施园艺环境控制自动化,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园艺产品品牌化,即实现设施园艺周年全天候现代化安全生产,使设施园艺产业成为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农业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成为设施园艺优势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

(1) 重点研究设施小型作业机具,减轻劳动作业强度

主要包括以低成本、高性能、坚固耐用、便于操作为核心的适于小型温室应用的耕耘、灌溉、施肥、施药、田间农事操作、室内产品运输等配套机械装备研制与开发;以低成本、高性能为核心的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温室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系统装备研制与开发。

(2) 高产栽培模式

主要研究温室作物的高产栽培机理,培育设施种植的作物新品种,开发新型作物栽培基质,实现设施的安全高产栽培。

(3) 温室节能与新能源利用

受能源供应的影响,未来温室将重点针对节能技术开展研究,充分开发太阳能利用技术,如地源热泵技术、相变储热技术等,有条件的地区将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等技术。

(4) 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温室生产的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包括作物生理信息的采集与利用、温室环境信息的检测与控制、作物灌溉与施肥技术的精准控制等。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设施园艺是利用现代园艺保护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园艺植物生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优质、高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中药等同艺产品,以期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一种环境调控高效农业。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园艺的发展以生产优质产品为目标,其技术创新贯穿于相关的各个环节。设施园艺新技术日新月异,国外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已具备了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保证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形成了设施制造、环控调控、生产资料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园艺正朝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及作业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温室网络管理体系可将环境调控、灌溉系统或营养液的供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远程控制. 一、国外设施园艺主要成就 近年来,国外设施园艺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环境因子的调控 创造适宜的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其生长良好,是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的主要目的和设施园艺的主要任务。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环境调控由单因子控制向多因子综合控制方向发展,主要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温室环境因子。它将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的适宜环境条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时,其余因子自动作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子,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子,使这四个主要环境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创造作物最佳的生长环境。 2.作业自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设施园艺生产中控制投入成本显

我对设施园艺的认识

我对设施园艺的认识 现代化园艺设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率,高效、均衡地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它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的影响,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植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 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间 现在世界各国的设施园艺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的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其设施园艺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一般一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蔬菜,温室生产集中在西部冬暖夏凉的沿海地区,且运输方便,产品可迅速销运;实行无公害生产,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营养液循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没有毒害的化学药品,使产品没有污染,生产过程也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荷兰的园艺设施产业通过利用最新技术,创造出最理想的环境和栽培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整个生产、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的结合,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使其园艺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如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通过控制各种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上述内容,以达到给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1)单因子控制。这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其中主要是控制温度,其次是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或基质)的湿度。其局限性在于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相应改变是很难办到的。(2)多因素综合控制。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素,使这4个主要环境因素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 2.作业自动化温室设施栽培包括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作业种类多,像摘叶、防除、搬运等作业反复进行,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劳动环境,需要发展作业自动化。目前蔬菜、花卉和苗木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育苗中移苗工作需要很多劳力,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在发达国家发明了机器人移苗机。机器人还能根据光反射和折射原理,准确地测定植物需水量,从而进行灌溉的控制。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与此相关联的种苗的特性、优质种苗的选择方法、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 《汉书》记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一)总结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阶段 建国初期,总结北京、济南、沈阳等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形成了以风障、阳畦等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体系。 (二)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推广普及阶段(50-80年代) 50年代中期,建成小拱棚用作蔬菜早熟栽培; 60年代,PVC(聚氯乙烯)代替玻璃成为主要覆盖材料。 196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竹木骨架的塑料薄膜大棚,占地667 m2,生产早春 黄瓜,提前一个多月采收。 “六五期间”,研制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塑料大棚 连栋化、高大化、规模化发展 地膜覆盖推广(学习日本,1979年) (三)日光温室和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普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 日光温室及其栽培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荫棚覆盖生产夏秋季节栽培。(从冬季拓展到夏季) 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避雨栽培。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以90年代为主) 1995年,北京中以合作农场率先从以色列引进现代化大型塑料温室。 1996年,上海从荷兰引进15 hm2venlo型现代全自控温室。 之后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175.4hm2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的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穴盆育苗技术的发展。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欧亚种葡萄栽培)。 二、我国当前设施园艺现状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范围已经涉及到建筑、种植、管理、材料等等众多领域范畴,因此在园艺产品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涵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是具有领先水平,从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在农业现代 化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让人们感到满意。随着我国进入WTO 以后,我国的园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快速的发展到 世界水平。我国虽然在栽培园艺方面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但是新的温室栽培技术还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温室栽培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设施园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为例就出现了大型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大型联东温室,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园艺院士整理

中国园艺学院士整理(共找到十四位,十三位工程院院士,一位中科院院士) 1、陈俊愉---------花卉分类、多种花卉育种、梅花、菊花 陈俊愉(1917.9.21-2012.6.8)园林及花卉专家。出生于天津市。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及园艺研究部。曾任四川大学园艺系讲师、复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50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大学园艺研究部,获荣誉级科学硕士。当年回国,曾任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兼副系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教授兼副、正系主任,曾兼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届林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员等。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花研究室主任。国务院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及国际园艺学会梅Prunusmume品种国际登录权威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主要成就在培养了大批园林专门人才(含学士、硕士、博士等);创立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对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有深入的分析研究,创导花卉抗性育种新方向并选育梅花、地被菊、月季、金花茶等新品种70多个,系统研究了中国梅花,在探讨菊花起源上有新突破。论著约200余篇(部),其中多种获奖,在国内外产生相当影响。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邓秀新---------柑橘育种 邓秀新(1961.11.11- )果树学专家。湖南省宜章县人。1987年毕业于华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创造了40多个四倍体和10多个三倍体柑橘材料,培育出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及自然科学)奖3项,专利1项。主编或参编《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等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的2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方智远---------甘蓝育种 方智远(1939.9.3- )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成员。 长期主持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3年与课题组成员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1979年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并带领课题组于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技术。主持育成不同类型甘蓝新品种20个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甘蓝面积的50%,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5本,培养硕士、博士生20余名。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汪菊渊---------园林 汪菊渊(1913.04.11-1996.01.28)花卉园艺、园林学专家。汉族,1913年4月生,安徽休宁县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园林局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等职。1951年与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商议由两校联合设立造园组,为我国教育史上添了新的一页,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园林专家和领导人才。1962年参加并主持了城市园林绿化10年科研规划。1984年又参加了《中国技术政策》城市建设部分、城市绿化公园部分的撰写工作,并获得技术政策研究重要贡献奖。主持编纂了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化园艺设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率,高效、均衡地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它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的影响,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植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间现在世界各国的设施园艺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的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其设施园艺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一般一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蔬菜,温室生产集中在西部冬暖夏凉的沿海地区,且运输方便,产品可迅速销运;实行无公害生产,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营养液循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没有毒害的化学药品,使产品没有污染,生产过程也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荷兰的园艺设施产业通过利用最新技术,创造出最理想的环境和栽培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整个生产、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的结合,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使其园艺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如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通过控制各种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上述内容,以达到给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1)单因子控制。这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其中主要是控制温度,其次是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或基质)的湿度。其局限性在于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相应改变是很难办到的。(2)多因素综合控制。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设施园艺习题集

设施园艺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设施类型属于简易设施类型是_____________ 。 A.塑料大棚 B.风障畦 C.改良日光温室 D.现代化温室 2. 以下哪种设施类型更适合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 。 A.日光温室 B.改良日光温室 C.塑料大棚 3. 以下哪种设施类型更适合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 。 A.日光温室 B.改良日光温室 C.塑料大棚 4. 蚜虫对下列哪种地膜具有趋避性___________ 。 A.黑色地膜 B.蓝色地膜 C.白色地膜 D.银灰色地膜 5. 遮阳网属于以下哪种材料类型____________ 。 A.透明覆盖材料 B.半透明覆盖材料 C.不透明覆盖材料 6. 以下哪种地膜的除草效果最好? A.黑色地膜 B.蓝色地膜 C.白色地膜 D.银灰色地膜 7. 草帘属于哪种覆盖材料___________ 。 A .外覆盖材料 B.内覆盖材料 8. 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西瓜属于下列哪类植 物____________。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生植物 9. 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兰花属于下列哪类植 物____________。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生植物 10.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属于哪类植物______________ 。 A.耐寒植物 B.半耐寒植物 C.喜温植物 11.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菠菜属于哪类植物______________ 。 A.耐寒植物 B.半耐寒植物 C.喜温植物 12. 一般连栋玻璃温室的屋面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 。 A.屋脊连接型 B.拱园屋面型 13. 一般连栋塑料温室的屋面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 。 A.屋脊连接型 B.拱园屋面型 14. 以下哪种措施不是降温措施________ 。 A.增加进入温室中的太阳辐射能 B.增大温室的潜热消耗 C.增大温室的通风换气量 15. 设施内的氨气来源于________ 。 A.燃煤 B.有毒的塑料薄膜 C.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20世纪中期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艺产业现状趋势对策 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122万hm2 发展到2005年的1772107万hm2、2006年的1 821169万hm2 ) 。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 003152 万hm2、2006 年1 004123 万hm2 ) 和花卉( 2006 年种植面积7212 万hm2 ),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 我国园艺产业经过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并在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势头。在园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为更加科学地指导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研究。从园艺产业基础建设、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等7个方面,研究总结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从更全面的角度和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脉络,也揭示出产业进步对"三农"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对于更科学地总结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经验、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更清醒地认识产业发展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借鉴。 2、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效益有待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受农民种植观念和资金周转的因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一、简介 具有以工程手段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统称为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设施种植和畜、禽、水产设施养殖两大行业。前者称为设施种植,后者称为设施养殖,设施种植由于主要品种为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果树等产品,所以,通常又称为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技术,包括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和机械装备,形成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和对形成的隔离环境进行人工环境调控,以实现动植物适宜生长发育要求的光、温、湿、气等局部环境条件并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二是生产工艺,就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技术和特定要求的生产品种和生产资料;三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 设施园艺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生产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而且在人工环境控制下不受地域、季节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进行农业的周年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我国蔬菜和肉、蛋、奶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矛盾。设施农业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农业高科技密集的重要场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产业发展情况 (1)宏观政策驱动,整体快速发展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给全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随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指导下,2008年全国新增设施面积35万公顷,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334.7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78%;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68亿吨,占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摘要:荷兰的园艺发展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其引领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是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国家的参考标准。研究荷兰设施园艺发展,了解其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是中国这样的设施园艺发展大国走向强国的基础。 关键词: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借鉴一、荷兰设施园艺现状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 洲海上大门”之称。目前,荷兰设施农业产业已经具备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备、生产规范、产量可靠与质量有保证等特点,并进一步向高层次、高科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 荷兰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近年来,荷兰园艺产品贸易量持续稳定,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其中,蔬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花卉产品年出口额大约为60 亿美元左右,占花卉总产值的80%左右,而鲜切花出口额约占花卉出口总量的50%,占世界鲜切花市场的60%左右;2002年蔬菜生产总量1.6 亿kg,其中50%左右出口;水果生产总量6.2 万kg,其中20%左右出口,出口额3575.2 万美元。目前,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近102,000 家,其中从事园艺业的占19%[1]。大部分蔬菜、花卉生产在温室内进行,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 亿m2,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蔬菜和鲜花种植。 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12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大约12 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甜椒、番茄、黄瓜为主要作物,此外还有草莓、小萝卜、茄子、生菜、小白菜、花椰菜和菠菜等。荷兰蔬菜水果年出口额54 亿欧元,进口额36 亿欧元,大部分进口产品通过拍卖市场等转运到欧盟其他国家。在荷兰,大约有300 家出口商专门从事蔬菜水果贸易。 二、发展历程 荷兰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设施园艺才得到发展,面积从1950 年的3 300hm2,增长到1993 年的11 000 hm2,年增长率大约3 %,98 %的温室为连栋玻璃温室,从1993 年到目前面积基本稳定,其面积发展受制于城镇化,对荷兰这样的设施园艺强国,城镇土地矛盾同样是温室工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荷兰的设施园艺在开始的十几年,蔬菜的面积发展惊人,从1950 年的2 200 hm2 发展到1965 年的5 100 hm2,然后停止增长,并逐渐降低,2000 年降低到4 200 hm2。与蔬菜不同的是,荷兰的花卉面积则突破式发展,甚至超过了用于蔬菜生产的设施面积。而设施水果的面积则逐年减少,设施苗木的面积出现小幅增长。伴随着面积的增长,温室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以种植蔬菜的温室为例,1960 年温床的面积有1 000hm2,1960~1970 年,温床的面积大幅缩小,而温室的面积出现连年扩大的趋势,这时不加温温室占比达40 %。但到了1980 年,不加温温室只剩下800 hm2,2000 年下降到不足300 hm2,加温温室开始占据主流,不加温温室渐渐退出。非加温温室的退出也导致了用于蔬菜种植的设施面积的减少。相反,用于花卉种植的温室连年增加。此外,荷兰每户经营温室的面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过去的10 年中,种植户每户经营的温室面积连年增大,而企业数量相对减少。具体到品种方面,荷兰用于种植番茄和甜椒的玻璃温室面积越来越大。2000~2009 年,番茄生产面积增加了48 %,而种植户的数量却下降56 %。每户的经营面积从1.8hm2 增加到4.5 hm2,

国外设施园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设施园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中国农机互联网 ?日期:2008-04-25 设施园艺是利用现代园艺保护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园艺植物生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优质、高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中药等同艺产品,以期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一种环境调控高效农业。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园艺的发展以生产优质产品为目标,其技术创新贯穿于相关的各个环节。设施园艺新技术日新月异,曰外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没施同艺已具备了技术成套、没施设备完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保证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形成了设施制造、环控调控、生产资捌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园艺正朝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及作业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温室网络管理体系可将环境调控、灌溉系统或营养液的供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远程控制.

一、国外设施园艺主要成就 近年来,国外设施园艺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环境因子的调控 创造适宜的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其生长良好,是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的主要目的和设施园艺的主要任务。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凋节等。环境调控由单因子控制向多因子综合控制方向发展,主要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温室环境因子。它将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的适宜环境条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时,其余因子自动作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子,温度、湿度和co,浓度为随变因子,使这四个主要环境斟子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创造作物最佳的生长环境。 2.作业自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设施囝艺生产中控制投入成本显得十分重要。设施栽设蕊lj6。盟矿“。“培。p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作业种类繁多,像摘叶、防病、搬运等作、世需要反复进行,要投人人量的劳动力。又南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