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薄煤层的开采的技术

摘要:针对0.8m左右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根据本四川矿井实际,研究实施薄煤层普采技术,并就如何提高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采煤技术工艺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薄煤层开采情况,本文介绍了内江市双鹰公司薄煤层开采工艺、设备配套选择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开采工艺;工作面管理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厚度在1.3m及以下薄煤层的开采储量约有60多亿吨。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8%。而现在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量的7.32%。随着中厚煤层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储量所占比列就越大,因此,合理开采对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工作空间狭小,赋存不太

规则,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目前采煤机等设备对薄煤层开采适应差,采煤机经常需要挑顶或割底,机电事故增多,工作面内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的吨煤消耗量较大,回采成本较高。

1.2、采掘比例大、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滚筒式割煤机、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放炮也不能一次全断面爆破和高效的目的,煤矸分装,掘进速度很慢,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

1.3、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1.4、煤层薄,需要多个工作面才能满足产量需要,集中化生产程度底。

由于薄煤地质条件及赋存状况较复杂,一有褶曲或断层就很难布置巷道,掘进送面时提前掘开切眼,致使工作面缩短,回采率降低;或者回采时搬家重新送切眼,使得回采效率降低,很难有效益。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2.1、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

采煤机组不适应地质条件或不配套、劳动作业循环不容易组织等情况。对煤厚在0.8m、赋存简单的缓倾斜或近水平煤层,选择普通机械化开采是最佳选择,结合双鹰公司薄煤层开采的实践,将MG100-TP 型爬底式滚筒式割煤机用于普采系统是实现薄煤层或极薄煤层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2.2、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工作面合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是普采采配套设备实现工作面高产的基础。以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工作面煤厚0.74~0.90m,平均0.85m,倾角180~200,平均190;0838工作面煤厚0.52~0.66m,平均0.60m,倾角180~210,平均200,2427工作面配备的滚筒直径680mm,截深800mm。0838工作面配备的滚筒直径580mm,截深800mm。经过几个月的试用,两工作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月单产达到了7000吨左右。工作面以MG100-TP型采煤机、SGB-420/30型双链刮板运输机、乳化液泵站、单体液压支柱组成薄煤层普采工作面配套设备。

(1)、采煤机工作面来回双向采煤。正常截煤时,采煤机牵引速度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

(2)、装煤、运煤。采煤机本身带有装煤机构,由螺旋滚筒从煤壁上切割下的煤,通过装煤机构转载到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上,浮煤由人工跟机清理。工作面运输巷用SDB-420/30型单链刮板运输机套SPT-650型吊挂式皮带运输机运输至煤仓。

(3)、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工作面采用“四·五”排控顶,推进度0.80m,放顶步距0.80m。工作面采用单排密集支柱切顶,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4)、工作面采用“四·五”排控顶,见五回一,推进度0.8m,放顶步距0.8m。采煤机采用缺口直接推入法进刀,下超前缺口斜长不小于3.0m,上缺口斜长不小于5.0m,超前距离不小于1.6m,采用打眼爆破做出。

3、工作面管理是提高薄煤开采效率的保障

工作面过断层或褶曲等地质构造时,工作面设备难以适应地质条件,必须强化工作面生产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面开机率。

3.1、确保工作面“三直一平”的措施。工作面实行拉线管理;工作面悬挂照明灯具作参照物;推溜时,确保顶溜千斤顶的行程达到标准要求;工作面若出现局部不直现象时,应及时移溜;提高职工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3.2、工作面过断层措施。调整工作面与断层间夹角;采煤机割煤过后及时移架,管理好顶板;工作面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控制好工作面周期来压;若端部出现局部冒顶时,要及时挑顶护顶;带压擦顶移架;煤壁打设木锚杆,以防片帮;必要时,在支架上吊挂工字钢作前探梁;注意吊梁,防止支架钻底。

3.3、工作面过褶曲措施。调整褶曲轴向两侧的坡度,当轴向两侧坡度较大时,适当留底煤,轴向两侧坡度较小时,应适当破底,确保轴向两侧坡度平缓;随时调整支架,防止支架歪斜;加强褶

曲段工作面顶板管理。

3.4、防止刮板输送机蹿动措施。采煤机司机、移架工、推溜工应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面“三直一平”;控制好工作面上、下两巷的推进度;工作面支架出现倾斜时,要及时摆正;工作面发现刮板输送机有滑动趋势时,应及时甩刀或赶溜;利用支架侧护板,调整刮板输送机,阻止其上蹿下滑;埋设地销或安设千斤顶,防止刮板输送机蹿动;采用合理进刀方式,防止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

4 、保障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其它保障措施

4.1、支护方式的选择

(1)、对煤厚多低于1.0m,构造比较复杂的炮采工作面,在保证通风、运输的前提下,巷道断面一般不小于4.0m2,中高可以低于1.8m,由于围岩移近量小,巷道变形小,故多采用锚杆或木棚支护,但是必须勤加固锚杆或勤检查木棒折损情况,防止巷道片帮冒顶。

(2)、由于采动影响,必须在工作面前方30m范围超前支护,建议上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上下贴帮各打一排,中间根据矿压大小打一到两排;下巷采用长2.5~3.0m的工字钢加单体支护,在保证行人和转载机运输的前提下,靠下帮750mm补打一排单体,上下巷沿巷道走向单体排距1.0m,这样不仅能回收支护材料,还能保证足够的支护能力。

(3)、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均采用锚杆、钢带支护,可有效改善了巷道维护状况,确保巷道断面完好,同时还能简化采煤工

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工艺,为工作面快速推进和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效的保障。

4.2、合理控制采高,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空间

为使采煤机在支架前梁下顺利通过,规定工作面采高不得低于1.5m,在煤层较薄处,视顶底板岩性,掌握好顶底板切割量(必要时,预先松动爆破),并割煤后及时带压移架,控制顶板的下沉量,保证采煤机正常运行。

4.3、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开机率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格落实机电设备岗位责任制和包机责任制,制定奖罚激励机制,增强机电维修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对机电设备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保养,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影响,提高了开机率。

4.4、强化职工技能培训,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通过加强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创建一支懂技术、会操作、能维修和善管理的职工队伍,跟班区队长、班长、验收员在现场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做到工作面班班保持“三直两平两畅通”,并严格落实《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实现质量内在动态达标,积极创建精品工程,实施高产激励政策。

结语:我国的煤炭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厚煤层开采技术、巷道系统布置已日臻成熟,厚煤层、特厚煤层的开采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之中,但薄煤层的开采水平仍不尽人意,同时我国薄煤

层资源不仅分布广泛,且煤质较好,一些省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因此,在煤炭资源日益紧缺、开采成本日益增高的今天,研究薄煤层开采的高产高效技术,对于煤炭资源保护和利用延长矿井开采寿命、实现我国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过兵,刘东才.薄煤层高产高效途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

[2]刘心广,栾兴亮.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08

[3]冯利宁,周奕朝,邸志平.薄煤层综采工艺应用与安全高效技术[J].煤矿开采,2008.

[4]王英.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的实践[J].煤炭技术,2008.

高瓦斯矿井煤层群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方案

03101首采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回采面基本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03101首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东侧,该工作面周围均为未采动区域。工作面地表为山地,无建筑物,东侧边界是黑岔村。 工作面上限标高为+889.675m,下限标高为+769.560m。采动对地表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采煤方法 03101首采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工作面沿走向布置,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03101首采工作面下部为2#煤层2101首采工作面,两工作面为上下重叠外错6m布置,03#煤层在上部,2#煤层在下部,03#煤层工作面超前2#煤层工作面30m回采。 三、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然倾向性 矿井03号煤首采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0m3/t,绝对涌出量为17.92m3/min。矿井经瓦斯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03号煤层不易自燃,该煤层未发生过自燃现象。 四、通风方式 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通风。 五、生产安排

目前工作面已经安装完毕。工作面计划平均日推进度为4.8米,平均日产2681.28吨。 第二节邻近采掘情况 03101工作面北部为未采动区,南部为回风立井保护煤柱,西部为采区大巷,东部为黑岔村保护煤柱,下部煤层均未采动。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280米,倾向长度为190米,面积为243k㎡,预计可采储量为31.12万吨。 该煤层平均煤厚1.45米,煤层最大倾角15°,最小2°平均倾角8.5°。 第四节岩性描述 03号煤直接顶板为泥岩,厚1.0—1.2米,层理发育,局部存在裂隙发育区域,较破碎。2号煤与03号煤层间距平均为6.78m。 第五节抽采系统 地面瓦斯抽采泵站安装4台2BEC67型水环式真空泵,分为高、低压抽采系统。 ①高负压瓦斯抽采系统安装二台2BEC67型水环真空泵, 转速300r/min,抽气量425m3/min,电机功率500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抽采主管为∮630×9mm无缝钢管,干管为∮426×7mm无缝钢管,支管为∮325×6mm、∮273×6mm螺旋焊接钢管。②低负压瓦斯抽采系统安装二台2BEC67型水环真空泵,转速300r/min,抽气量425m3/min,电机功率500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抽采主管为∮720×10mm无缝钢管,干管为∮530×8mm无缝钢管,支管为∮377×6mm、∮325×6mm螺旋焊接钢管。

探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

探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 摘要】在目前煤层开采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采煤技术以及采煤方法上的问题,尤其是在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过程之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为了 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以及实际采煤经验来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以此推动采煤的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采煤技术;采煤方法;联合开采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在回采巷道的布置上 会相对困难,并且整体的开采环境以及通风调节都不能够满足其开采要求,所以 要结合煤层开采主要影响因素来进一步分析煤层的层间结构、基本性质、从而决 定开采高度以及采煤方式,这样才能够提升技术应用措施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提升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一、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应用现状 从理论等层面上来看,目前的煤层联合开采多基于理论基础所进行应用的采 煤方式,利用煤层之间的压力形式,以及协调采空区压实区之间的内部关系,从 而形成错矩布置的相应形式,才能够满足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工作 的相应需求。但是因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式自身具有相应的难度,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以及实验去优化采煤方式,克服煤层工作面因为生 产二出现的压力垮落现象,尽可能提升支撑点的支撑力,并且为巷道的维护工作 奠定相应的技术理论基础[1]。 而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在充分明确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应用现 状以及应用过程之中所存在的相应问题,从而合理利用改进方式,加强常规错矩 定值研究,提升煤层工作面的质量,增强整体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以及有序性。 二、优化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一切技术应用实践的相关基础,所以在优化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 联合开采采煤方法的过程之中,需要加强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理论研究,从本质与核心上来看,目前煤层开采的过程之中,其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 合开采的主要难点都集中在下错距的确定上,所以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来确定好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相关数据[2]。 可以应用离散元模拟技术来进行联合开采行为的模拟实验,以建立模型的形 式来检测联合开采采煤技术的应用程度。首先从层面的分解上来看,煤层会存在 着多个应力区,所以需要找到下煤层回采工作面、上采空区之间的应力区域,明 确临界点的实际位置;加强对于应力峰值点距离计算,从而得出上煤层的采高、 煤矿整体的粘聚能力、上层岩层在岩体重量平均值、应力集中系数等多个模型建 造基础数据,建立好模型之后才能够进行煤层结构以及实验探究。 (二)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实验过程 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采煤方式也是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够投入应用的,一般而言,目前的急倾斜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需要结合柔性实验装置,来 进行模拟测试,其中的应用变量一般都是控制在煤层土质、煤层厚度以及煤层结 构分布等数据内容上,利用柔性实验装置顶部的液压装置系统,进行液压处理操作,并且以均匀的分布形式,来提升原型条件的合理状况,才能够提升实验过程

煤矿水平8号煤层某采区设计开采设计说明范例仅供参考

山西煤炭职工联合大学 毕业设计 (说明书) 题目:XX矿一水平8号煤层XX采区设计 专业班级:2008煤矿开采技术(普专) 学生姓名:李XX 指导教师:XXX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前言 国阳XX矿是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位于阳泉市以西5km,井田面积约62.4km2,地质构造简单,现开采3#、8#、12#和15#煤层,矿井设计能力4.35Mt/a,核定能力7.2Mt/a。 矿井现有两个开采水平:一水平和二水平,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方式、走向长壁采煤法以及综采和放顶煤综采工艺。 作为开采设计练习,我们小组在XXX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XX矿一水平8#煤层XX采区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该采区是由3#煤层XX采区和15#煤层XX采区合并而成。采区走向长度最大5600m,倾斜长度最大2400m,总面积10.45km2,设计生产能力120~220万t/a,服务年限31年。 设计大致分工为:采区巷道布置由李旸和孙贵文设计;回采工艺由 设计;采区运输、排水和供电由和设计;设备选型计算由 和设计;采区通风与安全和设计;采区巷道规格及支护方式由和设计。 我们的设计力求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所以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学生:李XX 2011年6月9日

目录 (单独占一页或两页,自己编制,只要章和节页码)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 一、交通位置 XX矿东距阳泉市约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 XX矿的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石太线电气化铁路自井田北部东西横穿而过,成为煤炭运销的大动脉;太石高速公路南北横穿井田;307国道由西向东,在阳泉市区与阳左公路和阳盂公路十字相交,构成网络,连通全国各地。 二、地质构造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向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5°~15°,局部可增至25°以上。单斜上发育着次一级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并以塑性形变的褶皱构造为主,破裂形变的断裂构造次之。 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构造形迹以线性为主,主要为北东向短轴向、背斜和与之方向一致的断裂构造带,二者常形成北东向平行的断褶带,显然具有成生上的联系,同时北西、近东西向构造也有发育,但分布比较少。井田地质构造类型为中等。 井田构造形态分区性明显,大致可分为西部和中东部两个区,西部为一穹窿构造,其特征是:四周为弧状、放射状短轴向、背斜及无明显方向性的小型断裂构造,中东部以北东向大致平行等距相间的断裂构造带与线状延伸 断层为界。 的背、向斜相匹配为其主要特征,其分区大致以F 12

煤矿开采技术——采煤方法概述

第五章采煤方法概述 第一节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 1、了解采煤方法发展方向 2、掌握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3、掌握采煤方法的选择 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 重点:1、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2、采煤方法的选择 难点:采煤方法的选择 突破方法:1、详细讲解 2、根据工程实例讲述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一、基本概念 1.采场 在采区内,用来直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称为采场。 2.采煤工作面 在采场内进行采煤的煤层暴露面称为煤壁,又称为采煤工作面。在实际工作中,采煤工作面就是采煤作业的场地,与采场是同义语。 3.采煤工作 在采场内,为了开采煤炭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采煤工作。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基本工序及其辅助工序。 4.采煤工艺

由于煤层的自然赋存条件和采用的采煤机械不同,完成采煤工作各道工序的方法也不同,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各道工序按照一定顺序完成的方法及其相互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5.采煤系统 采煤系统是指采区内的巷道布置系统以及为了正常生产而建立的采区内用于运输、通风等目的的生产系统。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构成的。 6.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不同采煤工艺与采区内相关巷道布置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方法分类(如图所示)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 壁式体系采煤法一般以长壁工作面采煤为主要特征,是目前我国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采煤方法,其产量约占到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95%以上。 (1)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倾角分类: 地下开采露天开采 近水平煤层α<8°α<5° 缓倾斜煤层8°~ 25°5°~ 10° 倾斜煤层25°~ 45°10°~ 45° 急倾斜煤层α> 45°α>

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薄煤层的开采的技术 摘要:针对0.8m左右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根据本四川矿井实际,研究实施薄煤层普采技术,并就如何提高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采煤技术工艺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薄煤层开采情况,本文介绍了内江市双鹰公司薄煤层开采工艺、设备配套选择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开采工艺;工作面管理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厚度在1.3m及以下薄煤层的开采储量约有60多亿吨。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8%。而现在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量的7.32%。随着中厚煤层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储量所占比列就越大,因此,合理开采对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工作空间狭小,赋存不太

规则,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目前采煤机等设备对薄煤层开采适应差,采煤机经常需要挑顶或割底,机电事故增多,工作面内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的吨煤消耗量较大,回采成本较高。 1.2、采掘比例大、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滚筒式割煤机、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放炮也不能一次全断面爆破和高效的目的,煤矸分装,掘进速度很慢,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 1.3、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1.4、煤层薄,需要多个工作面才能满足产量需要,集中化生产程度底。 由于薄煤地质条件及赋存状况较复杂,一有褶曲或断层就很难布置巷道,掘进送面时提前掘开切眼,致使工作面缩短,回采率降低;或者回采时搬家重新送切眼,使得回采效率降低,很难有效益。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2.1、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简介 1、定义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主要成分为甲烷。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电和居民生活燃料。 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煤层气与煤矿瓦斯的关系与差异 在煤炭工业界通常将涌入煤矿巷道内的煤层气称之为煤矿瓦斯(Gassy),其气体组分除煤层气组分外,还有煤矿巷道内气体的成分,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空气组分以及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采矿活动所产生的气体组分。

在煤层气概念引进初期,有些学者为便于业外人士了解煤层气,通常在煤层气一词后加注“俗称煤矿瓦斯”。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为区分两者之间的概念差异,将通过煤矿井下抽放(Gas Drainage in-mine)、采动区(GOB)抽放或废弃矿井(Abandoned Mines)抽排等方式获得的煤层气称为Coal Mine ethane (缩写为CMM)。 2、存在形式 吸附于煤内表面;以游离态存在于煤的天然孔隙中;少量溶解在煤的地层水中。 3、用途 煤层气(煤矿瓦斯)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可作为瓦斯发电、居民生活和工业锅炉燃料。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

一采区各水平各煤层储量

一采区各水平各煤层储量 一水平(10401采面,1表示一水平,04表示4号煤,01表示东翼,02表示西翼,走向×斜长×(采高)×1.4(比重) = 吨) 10401:700米×100米×0.75(采高)×1.4(比重) =7.35万吨10402:1000米×100米×1(采高)×1.4(比重) =14万吨 10501:700米×100米×1(采高)×1.4(比重) =9.8万吨 10502:1000米×100米×0.9(采高)×1.4(比重) =12.6万吨11001: 591米×100米×1.4(采高)×1.4(比重) =11.6万吨 11002:600米走向采高从0.3米变化到0.6米,不可采 16、18、19,已经采完,31号没有 二水平(21601采面,2表示二水平,16表示16号煤,01表示东翼,02表示西翼,走向×斜长×(采高)×1.4(比重) = 吨) 20401:700米×90米×0.75(采高)×1.4(比重) =6.6万吨 20402:1000米×90米×1(采高)×1.4(比重) =12.6万吨 20501:700米×90米×1(采高)×1.4(比重) =8.8万吨 20502:1000米×90米×0.9(采高)×1.4(比重) =11.3万吨21001: 630米×90米×1.64(采高)×1.4(比重) =13万吨 21002:600米走向采高从0.3米变化到0.6米,不可采 21601剩余4万吨、21902剩余1万吨,、18已经采完, 23101:300米×70米×2.2(采高)×1.4(比重) =6.5万吨 23102:回风巷推断走向300米煤高0.3米至0.6米;运输巷推断400米煤高0.3米至0.6米。

浅析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浅析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同时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对煤矿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标签: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发展趋向 1、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 1.1 煤炭开采技术层次的多样化 由于受经济表现形式的影响,我国的煤矿企业分为乡镇、地方国有和国有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技术上的投入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我国各地的地质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各地煤矿开采技术的水平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已经拥有综合机械化的高产高效矿井,有的地方还在采用比较落后的开采方法。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处于自动化、半自动化、纯手工开采等多种开采技术并存的局面。总体来说,我国煤矿开采技术还处于半自动化、半机械的阶段,生产效率还不算高。 1.2 煤矿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近年来很多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坚硬顶板技术、综合放顶煤技术以及大型综合开采技术等;对于技术装备而言,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电牵引采煤机、大运力带式长距离输送机、铸焊结合槽帮钢刮板输送机、配合电液控制技术的强力液压支架等众多的新型装备也得到了推广使用。技术和设备上的进步使得我国煤炭产量逐年递增,近年在世界煤炭产量排名中位居前列。 1.3 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 煤炭资源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能源,它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由于煤炭是传统型能源,在现有的开采技术中,普遍存在着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尤其是对于煤矿上面地表资源的浪费和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随着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环保型开采技术。 2、当前几种主要的煤矿开采技术 2.1 深矿井开采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近水平煤层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第八章水平煤层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第一节近水平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近水平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2、掌握盘区巷道布置及掘进顺序; 3、掌握几种盘区的比较及选择。 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 重点:1、盘区巷道布置及掘进顺序; 2、几种盘区的比较及选择。 难点:盘区巷道布置及位置选择 突破方法:1、详细讲解; 2、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述。 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 第八章近水平煤层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倾角8°以下的煤层为近水平煤层。由于煤层倾角小,不能再按阶段垂高将其分成阶段了,一般是把运输、回风大巷布置在井田倾斜的中央,利用大巷将井田分成上、下两部分,再在每一部分内划分出若干个盘区(或带区)进行开采。 开采近水平煤层的主要方法分为: 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一般采用盘区式开采。 盘区分类: 按开采煤层数目分:单一煤层盘区、联合布置盘区 按盘区主要巷道布置方式分:上(下)山盘区、石门盘区 8-1近水平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一、盘区巷道布置特点 区段划分为规则矩形,区段巷道沿中线掘进 区段间开采顺序一般不受限制

轨道上下山多采用无极绳绞车运输 盘区下部一般要布置材料斜巷:分走向斜巷和倾向斜巷 二、联合布置的上(下)山盘区 1、条件: M1和M2煤层为中厚煤层,层间距H=10 ~ 15m 低沼矿,地质构造简单,α=5?。 2、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 3、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特点: (1)“运上”5 —布置于M2层中,“轨上”4 —布置于M1层中(2)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置 (3)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 11通过15与5相连(4)斜巷14和21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李红旭)

浅谈煤矿薄煤层的相关开采技术 李红旭黄儒林 (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 235052) 摘要:本文浅析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影响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因素,提出薄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 引言:目前国内仍具有近2O%的煤炭属于薄层煤,而开采期间受到空间、工作条件、地质条件等影响,开采难度大。有效利用有关新技术进行开采,能大大提高薄煤层开采的利用率和效率。对于中厚煤层的开采技术,基本上所有的煤矿技术都成熟,而对于薄层煤的开采就不然了。与其发达国家薄煤层开采相比,产出效率就低多了。所以,在煤炭资源日趋减少,且开采成本日益增高的情况下,研究薄煤层开采的高产高效技术就很有必要,目的就是尽力保护和利用仅有的煤炭资源,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国内薄层煤开采技术现状 据煤层厚度的不同,一般将煤层分为不同的级别,小于0.8m的定义为极薄煤层,0.8m~1.3m的煤层定义为薄煤层。一般煤矿,薄煤层都占全部可开采总量的19%左右,但产量还不足11%。薄煤层开采技术方式较多,可分为:滚筒采煤机、刨煤机和螺旋钻采煤机开采。①薄煤层的滚筒采煤机技术。其结构为积木式的无底托架,液压螺母比较紧固、截割的电动机采用横向布置方式,抽屉式的部件安装技术。采煤时更能适应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滚筒采煤机要求机身矮、短,功率要满足,并能适应煤层起伏结构。它分爬底板式与骑输送机式。爬底板式由输送机的机槽支承与导向,用在开采0.8-0.9m以上煤层。其采煤机过煤空间较高,电机功率可加大,生产的能力也较大,安全性较高,用于开采0.6-O.8m 煤层合适。②刨煤机。薄煤层刨煤机日产可达5000t以上,能实现薄煤层的开采水平机械化、自动化。刨煤机的采煤工艺,是利用煤刨沿着工作面反复地进行落煤及装煤,靠工作面输送机导向。但存在刨硬煤能力差、刨头调向装置不灵活等缺点。只有提高刨煤机的功率,才能提高刨头破煤能力。③螺旋钻采煤机。它是通过螺旋钻杆进入煤层实现采煤的,并利用钻杆把采好的煤运出。该采煤方法投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4217186.html,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作者:焦腾辉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伴有极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煤层气的开采效率与质量均有提升。本文研究了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常运用的勘探、钻井、净化增产等几项技术,并就其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技术 在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对煤层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同时也行成了该部分能源紧缺的局势。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开采单位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提高能源开采的产量与质量。 1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即赋存于煤层当中的天然气,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有着较大量的低、中煤阶煤层气储量。作为一种具有较大价值的化石能源,煤层气开采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确保开采的效率与质量,开采的几个环节都要依靠相应的先进技术。目前,煤层气开采中常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1.1 勘探技术 勘探是煤层气开采的基础环节,对整个开采工作有重大影响。施工人员在开采作业之前必须对煤层气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1]。这是因为地质的构造与特点对煤层气产量与开采难度有巨大关联,只有准确了解当地地 质的整体情况,决策人员才能制定开采实际方案。经研究发现,煤层气多储于向斜底部等位置,且煤层气都是压力圈闭气藏。其压力圈又可分为水压圈与气压圈,向斜底部裂缝处就是水压圈闭气藏吸附气的聚集区。此外,勘探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探测当地的地质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判断煤层开采的难度。首先,开采位置若是在地质构造变化严重的区域,煤层气的储存难度会加大。其次,火山岩活动情况对开采有巨大影响,其活动严重会对煤层造成破坏,不利于开采。但其若有小幅度活动则会促进煤阶升高并利于气体转化,从而便于开采。最后,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密度的。密度较高的区域,其含气量较高便于开采。为保证煤层气开采的整体工作效益,开采人员要利用精准的地质勘探仪器,对开采区的地质构造及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为开采作业提供准确指导。 1.2 钻井技术 在进行钻井时,多利用石油钻井设备进行作业,钻头多选择取心钻头与压轮钻头,钻井液根据产层的实际特点多选则低密度水泥浆或清水。钻井作业中常用到欠平衡钻井与定向钻井两

关键层对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运移“ 三带”

一第38卷第6期煤一一炭一一学一一报 Vol.38一No.6一一2013年 6月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un.一 2013一 一一文章编号:0253-9993(2013)06-0924-06 关键层对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运移 三带 范围的影响 吴仁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一100083) 摘一要:采用相似模拟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就覆岩关键层对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运移 三带 范围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三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导气裂隙带内是否存在关键层将对覆岩瓦斯卸压抽采范围起到十分明显的影响作用三在相同开采条件下,覆岩裂隙带内存在关键层时,该关键层的破断将引起导气裂隙带高度突增,其高度明显高于经验公式计算高度并止于该关键层上方另一层关键层之下;卸压解吸带高度止于覆岩中尚未发生破断且下方存在离层空间的关键层之下,其最大高度止于主关键层之下三 关键词:瓦斯卸压运移 三带 ;关键层;煤与瓦斯共采;绿色开采中图分类号:TD712.6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11-05一一责任编辑:许书阁 一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34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1QZ03)一一作者简介:吴仁伦(1982 ),男,山西大同人,讲师,博士三E -mail:ALLEN168158@https://www.360docs.net/doc/6c4217186.html, Effects of key stratum on the scope of the three zones of gas pressure relief and migration in coal seam group mining WU Ren-lun (College of Resources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一100083,China ) Abstract :Similar material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key stratum on the scope of the three zones of gas pressure relief and migration in coal seam group mining.The results show that,whether there exists a key stratum within the overlying gas conductive fracture zone will obviously affect the scope of the three zones of gas pressure relief and extraction.In the same mining conditions,if there exists a key stratum within the fracture zone of overlying strata,the failure of the key stratum will lead to an up- rush in the height of gas conductive fracture zone,which is higher than empirical formula result,and the gas conductive fracture zone height will reach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key stratum.Gas pressure relief and desorption zone develops to the unbroken key stratum under which exist much bed separation space,and its maximum height reaches the bottom of the primary key stratum.Key words : three zones of gas pressure relief and migration;key stratum;co-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green min-ing 一一与煤炭伴生并赋存在煤层当中的瓦斯,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致灾因子之一三同时,瓦斯又是一种洁净二高效的能源三因此,无论从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还是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都应当对煤矿瓦斯进行抽采三瓦斯抽采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煤层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渗透率的大小,而变质程度高二渗透率低二含 气饱和度低和压力小是我国煤储层的普遍特点,这就决定我国绝大部分煤层瓦斯在自然状态的抽采难度较大二抽采效果差二抽采成本高[1-5]三煤矿开采实践表明,煤层开采引起周围煤岩层产生 卸压增透效应 ,使得即使渗透率很低的煤层,其渗透率也将大幅增加,这为瓦斯的运移和抽采创造了条件三因此,

煤矿开采学2之第十二章煤层群开采顺序

第一节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下行式: 先采上煤层(组),后采下煤层(组)。一般情况下多采用下行式。 上行式: 先采下煤层(组),后采上煤层(组)。层间距较大且有需上行开采技术要求时采用。 如:开采解放层,配采、释放冲击地压等。 上下层同采时,需确定上下工作面安全水平错距。Xmin =b +L +Hcosδ一、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1.比值判别法 比值判别法主要用采动影响倍数K 进行分析,根据上下煤层层间距与下煤层厚度的比值K 计算,多层煤间的判别公式为: 式中:K —采动影响倍数综合值; H 1、H 2、H 3…H n —煤层与煤层的层间距,m ; M 1、M 2、M 3、M n —煤层的采厚,m 。 垮落上行顺序开采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证明,当综合比值K >6.3时,M 1煤层之下的n 层煤层先采后,在M 1煤层中可以进行正常采掘活动。 21 1M H K = 32 2M H K = 1 += n n n M H K

一、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2.三带判别法 1)当上下煤层层间距小于或等于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时,上煤层整体性将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进行上行式开采。 2)当上下煤层层间距小于或等于下煤层的裂隙带高度时,上煤层整体性只发生中等程度的破坏,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后,可进行上行式开采。 3)当上下煤层层间距大于下煤层的裂隙带高度时,上煤层整体性不受破坏,只发生整体移动,可进行上行式开采。 一、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3.围岩平衡法 通过研究采场围岩力系平衡问题来控制岩层台阶错动。上下煤层间岩层的岩性及岩层的结构是控制采动影响的重要因素,当层间距较大,层间岩性较坚硬,或岩层有韧性时,上部煤层受到的破坏影响是很小的。 从满足围岩平衡要求出发,上行开采必要的层间距可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M—煤层厚度;K1—直接顶岩石碎胀系数;h p—平衡岩层本身厚度;H p—上行开采必要的层间距,m

煤层开采技术及采煤工艺

110 1 概述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是煤炭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我国煤层的赋存条件千差万别,矿井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我国煤矿建设、生产和管理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煤矿的生产规模、开采技术和装备设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体制下,安全、高效、绿色是煤层开采的必然趋势,为此,煤炭企业则必须实现煤层开采技术和采煤工艺的进一步集约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2 煤层开采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选择依据 2.1 壁式体系采煤法 壁式体系采煤法一般以长壁工作面采煤为主要特征,是目前我国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采煤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在采煤工作面两端各布置至少一条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采煤工序可分为破、装、运、支、处五个步骤,其中破煤和装煤可分别采用爆破、滚筒式采煤机或刨煤机,运煤采用与工作面煤壁平行铺设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工作面工作空间的支护可采用自移式液压支架或单体液压支架,采空区处理则通常采用全部垮落法、全部充填或局部充填法;随着采煤工作面 推进,顶板暴露面积增大,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强烈。 2.2 柱式体系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法有房式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和巷柱式采煤法三种类型。房式采煤法的特点是只采煤房不回收煤柱,用房间煤柱支撑上覆岩层,根据煤柱尺寸和形状可分为长条式、切块式等多种形式;房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是房间留设不同形状的煤柱,采完煤房后有计划地回收这些煤柱;巷柱式采煤法的特点是在采区范围内,预先掘进大量巷道,将煤层切割成6×6~20×20m 2的方形煤柱,然后有计 划地回采这些煤柱,采空地带顶板任其自由垮落。 柱式体系采煤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采掘可实现合一,建设期短,出煤快;设备运转灵活,搬迁快;巷道压力小,便于维护,支护简单,可用锚杆支护顶板;由于大部分为煤层巷道,故矸石量很少;矸石可在井下处理不外运,有利于环境保护;当地面要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和建筑物时,采用房式采煤法有时可使总的吨煤成本降低。 2.3 选择采煤方法的主要依据 在选择和设计采煤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2.3.1 煤层地质条件。地质因素是制约采煤方法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主要包括煤层倾角、煤层厚度、顶底板特征、煤层瓦斯含量等。在近水平和缓倾斜的煤层,通常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以使巷道系统简单可靠;在倾角较大的煤层中,则一般 浅析煤层开采技术及采煤工艺 王永刚 (山西高平科兴高良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摘要: 煤层开采技术和采煤工艺发展的趋势是高产、高效和高安全性,文章阐述了煤层开采方法和采煤工艺的主要类型,并探讨了各采煤工艺的应用特点以及选择开采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煤层;开采技术;采煤工艺;壁式体系;柱式体系中图分类号: 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110-022012年第30期(总第237期)NO.30.2012 (CumulativetyNO.237)

煤层群开采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

煤层群开采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 冲击地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来,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及次数均有上升的趋势,加强对煤层群开采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笔者对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冲击地压的一些具体防治措施,以期能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一些有借鉴。 标签:煤层群;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Abstract:Rock burst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and in recent years,the frequency and frequency of rock burst have an upward trend,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of rock burst in coal seam group mining. Based on this,the author can analyze the causes of rock burst,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preven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mine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earch. Keywords:coal seam group;rock bur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近些年来,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及次数都有上升的趋势,给矿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我国的山东济宁、河南义马、山西大同等矿区均有厚坚硬岩层赋存,这些厚坚硬岩层厚度达到几十甚至上百米,整体稳定性较好,在煤炭回采过程中当岩层发生运动时就会出现矿山动力现象。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冲击地压产生的机理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1~2],并提出了有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笔者对煤层群开展冲击低地压机理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矿井冲击地压的治理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冲击地压引发因素分析 煤层群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煤层及其顶底板坚硬 煤层自身及顶底板岩性较为坚硬,大同矿区开采的侏罗纪煤层群煤层硬度及顶底板岩性均较为坚硬,煤体自身的抗破坏强度较强,煤体受到较大的应力作用情况下,在未达到煤体自身的破坏强度之间,煤体是发生弹性变形,当应力逐渐增大,煤体结构受到破坏时,煤体弹性势能释放,出现煤体结构剧烈破坏,产生冲击低压现象。煤层周边岩层较为坚硬,且容易聚集弹性势能,由于煤层围岩断裂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冲击低压往往十分的迅猛。这种结构到造成煤层冲击地压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在所有冲击地压类型中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 1.2 地質构造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浅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 在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对煤层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同时也行成了该部分能源紧缺的局势。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开采单位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提高能源开采的产量与质量。 1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即赋存于煤层当中的天然气,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有着较大量的低、中煤阶煤层气储量。作为一种具有较大价值的化石能源,煤层气开采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确保开采的效率与质量,开采的几个环节都要依靠相应的先进技术。目前,煤层气开采中常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1.1 勘探技术 勘探是煤层气开采的基础环节,对整个开采工作有重大影响。施工人员在开采作业之前必须对煤层气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是因为地质的构造与特点对煤层气产量与开采难度有巨大关联,只有准确了解当地地质的整体情况,决策人员才能制定开采实际方案。经研究发现,煤层气多储于向斜底部等位置,且煤层气都是压力圈闭气藏。其压力圈又可分为水压圈与气压圈,向斜底部裂缝处就是水压圈闭气藏吸附气的聚集区。此外,勘探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探测当地的地质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判断煤层开采的难度。首先,开采位置若是在地质构造变化严重的区域,煤层气的储存难度会加大。其次,火山岩活动情况对开采有巨大影响,其活动严重会对煤层造成破坏,不利于开采。但其若有小幅度活动则会促进煤阶升高并利于气体转化,从而便于开采。最后,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密度的。密度较高的区域,其含气量较高便于开采。为保证煤层气开采的整体工作效益,开采人员要利用精准的地质勘探仪器,对开采区的地质构造及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为开采作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发表时间:2011-09-29T16:27:09.62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王保军 [导读] 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王保军 (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九矿河南鹤壁 458000) 中图分类号:TD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关键词:开发技术煤炭工艺煤炭 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一)井下采煤 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1.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二)露天采煤 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 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 二、采煤方法与工艺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一)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二)解决难题 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强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