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提要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但是,这会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化解被动局面。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别国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生产的效率提高,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它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而提出的。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优势。亚当•斯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归结为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绝对利益说。然而,一国封闭条件下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低的生产成本,在开放条件下,通过产品国际价格的竞争和国内要素价格的竞争其成本却未必绝对低。正是这一逻辑上的错误使得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

针对亚当•斯密的困境,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其著名的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利益例子中,李嘉图用严密的逻辑形式论证了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获得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并且他对落后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性的论证也是比较充分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到迪克赛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再到乔赛亚•塔克和杨小凯的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对它们能否建立贸易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发达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具有灵活和有效的特点,但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建立贸易的优势,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双方都采用同样的机制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国家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技术驱动阶段的中期或后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资本驱动阶段的初期或中期。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政府的作用,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在整体上取得贸易竞争的优势,也力争在某个产业集中资本或技能,取得局部的贸易竞争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获利创汇。事实上,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很大,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

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价值低,容易出现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另外,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三、我国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效应。

政府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产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将是我国经济中的主导成分,而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必然要在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贸易的转型升级。目前,造成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上游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业政策过多向下游产业倾斜,一般贸易出口商品含税,信息、中介功能薄弱等几个方面。应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推动国内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构筑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地区开发政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形成促进上游加工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重视信息、人力资本等新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特别是近十年,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比较优势学说又有了新的内容。除了劳动、资本等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外,信息、人力资本的新因素也成为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完全有能力在某些特定的领域集中一批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这一方面,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摘要:大卫李嘉图作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他经济思想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点,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已有200多年的时间,在这过去的时间里各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本国工业,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工业。我国也适时根据我们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经济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赋予了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内涵。 关键词:比较优势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选题意义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你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个人建议你从以下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切不可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论文选题的意义一定要叙述得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 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多边贸易和多种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多是由多个国家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比较优势是否还起作用? 第一种情况: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贸易 在多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各自的价格优势 假设5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表

(生产管理知识)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2.1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观点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因此国家富强的标志在于金银的多寡;反映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富强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封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富强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衡量国家财富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但是,即使以现代观点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当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

货币政策)(3)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国民收入增加,失业率降低。(积极财政政策) 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示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示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X X a b >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来表示。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所谓221??,是指我们的模型只涉及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要素。 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麦(单位:bushel )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表2.1

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其不朽巨著《国富论》,提出后世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单位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与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益。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比较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得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结构仍为完全竞争。H—O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2.发挥比较优势的意义 正确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企业增加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原有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拿《天龙八部》里的“南慕容北乔峰”来说,慕容发挥的就是相对比较优势,在帅哥界人武功最好,在武术界人长得最帅;乔峰则是绝对比较优势显著,人内力特深厚,武功极高深。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发挥比较优势有一个大前提:要适应市场需求。你的优势不被市场接受一样是失败的。要不四大恶人武功也不错还被唾弃呢?拿美国通用公司的破产案例来说,汽车产品面对近年国际油价飙升以及经济冷暖引起的汽车消费趋向变化,日本人审时度势,加紧了节能、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生产,而通用公司却明显缺少预见,仍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大排量、高油耗的SUV 和皮卡货车上,不相信双能源汽车将成为潮流,在混合动力车的开发设计上落后丰田公司整整7 年。在新车型的研发上,日本人把精力集中在几个车型上,竭力为新车装配最新科技成果;而通用却将研发费用分布在89 个型号、8 大品牌上,以致每推出一款新车,丰田平均只用3 年,而通用要花4 年时间。通用的客户群平均年龄因此不断提高,其产品在质量性能上与日系汽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通用投入巨资研发、设计并制造的汽车不买账,注定了通用迟早将面临危机。导致通用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通用过于依赖于非汽车业的金融业模式,另外全球化扩张的模式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多次兼并收购,通用旗下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悍马、欧宝、庞蒂克、萨博、土星、沃克斯豪尔、通用大宇和霍顿等10 多个品牌,年销量一度达到1000万辆,可谓汽车行业里的“巨无霸”。但是,一味做大带来了资源协同效率低下、成本高、市场反应迟钝等大企业病,以及多品牌运作难题美国长期低油价的大背景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通用无视全球汽车行业发动机小型化、车身轻量化的节能减排大趋势,把发展的重心长期放在利润丰厚的大排量SUV 和皮卡上,眼睁睁看着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企业在北美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一方面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

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样困难。 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学困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分工前分工后 呢绒酒呢绒酒英国的劳动投入 100 120 220 葡萄牙的劳动投入 90 80 170 总产量 2 2 2.2(220/100) 2.215(170/80)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 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2021年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员表现出抑制性进谏行为,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员工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能促进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那么组织管理实践中实施措施来培养员工形成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非常重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讲,则说明工作团队的直接上级对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表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直接上级可以培养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例如Burrisetal.,xx),这能减少员工进谏前的顾虑,激发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其次,直接上级对进谏者的反馈也值得考量,合适的行为反馈反过来会鼓励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不采纳意见也要对员工表现出进谏行为给予肯定,反之则会挫伤员工进谏的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面向领导者的培训课程,让领导者明白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看法和观点对于团队运作的价值,使领导者养成对员工进谏的接纳态度。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团队认同意义重大。建立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从员工新加入团队开始到长期在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强调员工的认同感。尤其是当新员工加入团队时,他们经历的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过程对于团队认同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Hogg,xx)。成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会让员工第一时间把团队身份纳入到自我概 念中,为员工更深入的认同团队起了锅定作用。在随后长期的团队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要忘记加强个体对团队的认同感。这时,开展团队集体活动、设置共同的团队目标等可以强化个体的团队认同(Mael & Ashforth, 1992)。 第三,自我审查会妨碍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产生,现实组织中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创造积极开放的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Kahn, 1990),减少员工的自我审查。只有当个体感知到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着积极的进谏氛围时,才可能经历少的自我审查过程,从而利于进谏行为的发生。为了激发团队内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工作团队要努力建立支持员工“与众不同”行为的团队氛围。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 et al., xx)。员工内心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因 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 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 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 教育。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 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 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2018年论文开题报告学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论文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那么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下面是风林网络为您带来的解答,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诸如此类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基本共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历史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在知识经济、信息数字化的社会中,在一个对各种价值观充满怀疑和嘲弄而又缺乏真正批判性建设性的时代里,在一个轻视民族历史文化,不屑人文教养的现实中,社会对于重塑人文精神的呼唤日益迫切和重要。科学与人文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两面大旗,一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否则社会发展这辆马车就要出问题。现实中我们过于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能力,应试教育本质上讲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人不应该是被技术与科技异化了的工具,特别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应更多增强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2、实践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对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时代要求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社会发展历史,而是为提高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其价值的一种全新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新课标考试大纲,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近几年高考在命题时,加强对能力考查,注重史料分析,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对人文素养考察。这一变化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拓展了舞台,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的,越是重点高中其教育教学目标越是整齐划一,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常常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课堂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课堂更多追求的依然是记忆与分数,配合以大量的练习,甚至有的学校校长也认为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科就是死记硬背,临时搞突击,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而不能回避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目标是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领导理论的意义及方法

题目:叙述课程讲述的领导理论。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你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谈谈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引言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领导行为理论进行详细论述,以及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讲述领导领导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 领导行为理论的概述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领导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领导行为理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学习领导行为理论不仅体现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同事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态度与认识上。 领导行为理论目的在于通过极大地提高领导人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目标。现阶段中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的生活还不富裕,要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领导行为理论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提要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但是,这会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化解被动局面。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别国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生产的效率提高,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它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而提出的。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优势。亚当•斯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归结为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绝对利益说。然而,一国封闭条件下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低的生产成本,在开放条件下,通过产品国际价格的竞争和国内要素价格的竞争其成本却未必绝对低。正是这一逻辑上的错误使得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 针对亚当•斯密的困境,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其著名的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利益例子中,李嘉图用严密的逻辑形式论证了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获得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并且他对落后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性的论证也是比较充分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到迪克赛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再到乔赛亚•塔克和杨小凯的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对它们能否建立贸易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发达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具有灵活和有效的特点,但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建立贸易的优势,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双方都采用同样的机制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国家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技术驱动阶段的中期或后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资本驱动阶段的初期或中期。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政府的作用,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在整体上取得贸易竞争的优势,也力争在某个产业集中资本或技能,取得局部的贸易竞争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获利创汇。事实上,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很大,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

1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某件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另一个国家同件产品的相对价格就称这个国家在这件产品上有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是取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5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6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7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9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 理论恰恰相反。 重叠需求理论是指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关税同盟 25有效保护率是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26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的进口,在数量或金额上规定一个限额,限额以内的准予进口,超过限额的则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甚至罚款,关税税额之高使进口商难以承受,实际上起到禁止进口的作用。 27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28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反倾销 29掠夺性倾销通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教学环节1:引入问题,进入情景 背景资料:骂人不是领导艺术 ——从闽南老板风格说开去 教学环节2:知识点及业务、实务技能要点 1.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2.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4.领导艺术 教学环节3:相关知识扩展 背景资料: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教学环节1: 引入问题,进入情景 背景资料: 骂人不是领导艺术 ——从泉州地方老板风格说开去 资料来源: 新浪博客,2006-08-31 , 关键词: 领导;领导风格;领导艺术; 泉州某服装企业生产车间,老板正当着工人的面大声指责他们的主管小黄。原来,老板这天心血来潮到车间检查工作,结果看到车间的走廊上掉了不少边角料,还有一名工人正在打瞌睡。他于是勃然大怒,当场就把小黄叫来骂了一通,弄得小黄脸上很难看。

事后,该服装企业厂长林先生对记者埋怨说:“其实,像这种事老板记在心里,背后跟我说一声就可以了,当着那么多工人的面骂管理人员,叫管理人员以后还怎么去管别人?”林先生说,当老板也要当得有艺术,比如自己的老板,他这么做只会让那位主管与厂长背地里联合起来骂老板;相反的,假如老板事后再去说厂长,则厂长就会去骂车间主任,这样,大家不是更尊敬老板吗? “有些老板,他们动不动就开口大骂,完全不注意挨骂后这些管理人员在下属心目中还有没有威信可言。”某工艺品企业包装部主任杨先生说,人无完人,一个人,你做十件事,可能就会有一件做错,作为老板,他不看你做对了九件,却死咬住错的这一件,而且不断地指责你,这不但让部下寒心,而且,也让部下缺少信心。其实,这样只会造成一种惰性,因为多做事多出错多挨骂,那当然最好是不做事了。 动不动就开口大骂指责下属,出尔反尔,今天说的话明天就自己推翻;独断专行,不愿听别人的意见;大事小事插一手,让下属不知所措……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这样的领导作风在泉州不少企业老板身上都可以看得到。 “一些老板的铜臭味很重,看不起人,这会让身边的人对他敬而远之。”爱得乐制衣厂业务经理邓先生认为,泉州老板的领导方式中,最缺乏的就是亲和力。在他看来,有无亲和力是领导艺术如何的具体表现,当老板的,如果能做到软硬兼施,让人觉得你有威信又不失亲和力,那么,你的领导就成功了。 业界人士认为,闽南老板既没有长江三角洲企业老板的文化素质,也没有珠江三角洲企业老板的敏锐信息。虽然,闽南老板更敢于冒险,能赢得宝贵时间和先机,但也少了一分领导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