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工艺

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工艺
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工艺

焊网现场吊装见图2-5-64。

图2-5-64现场吊装焊网示意图

⑥底座模板安装

由于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对底座标高和平整度要求高,所以采用高度可调钢模板,以便更好的控制底座表面平整度。模板应定位准确,并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其偏位、上浮。

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3规定。

表2-5-3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顶面高程±3水准仪

2宽度+5

尺量

3模板位置横向10

纵向5

全站仪

4垂直度1%尺量

5伸缩缝位置±5尺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5m各检查一处,伸缩缝全部检查。

⑦底座板限位凹槽模板安装

由于每块轨道板对应的底座板范围内设置两个限位凹槽,凹槽深度为10cm,凹槽上口长宽尺寸为100cm×70cm,坡度为1:10。

凹槽模板不仅要求强度、刚度满足,且需要安装牢固,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5-4规定。

表2-5-4限位凹槽(凹槽)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高程±3水准仪

2长度和宽度+5

尺量

3深度+5

全站仪

4挡台中心与底座模

板内侧距离

±5尺量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观察、尺量

⑧底座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完成后,经检查其几何尺寸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底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对基面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湿2h,当基面无积水时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生产,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车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梁整平,钢丝刷拉毛。浇筑时注意限位凹槽处,不得出现漏振或过振等现象。

⑨底座伸缩缝设置

底座板伸缩缝有真缝和假缝两种,在混凝土底座板上真缝每隔4-6块轨道板设置一道,假缝除真缝以外板与板之间设置。宽度为20mm,深度为40mm,假缝可在浇筑底座混凝土之前,设计位置安装伸缩缝模板,也可在底座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75%后,采用切割的方式切割一个槽型口。真缝必须先安装伸缩缝模板,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伸缩缝设置要平顺,允许偏差5mm.

(2)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

①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质量检查

粘贴弹性垫层并密封

铺设中间隔离层

测量放样

图2-5-65

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②施工准备铺设中间隔离层土工布之前清扫底座板顶面,必要时采用高压风或洁净的高压水

进行清理,保证土工布铺设范围内底座板表面无油渍、结块和砂石类损性颗粒物。③测量放样

利用CPⅢ控制网对土工布铺设范围进行测量放样,弹出中间隔离层土工布铺设边线。隔离层铺设进较自密实混凝土四周边缘宽出5cm。

④铺设中间隔离层

首先将整张土工布铺在底座板顶面,两侧与放样的边线对齐,长度与底座两端伸缩缝边沿平齐。铺设平展后在限位凹槽的位置用刀切割出与凹槽上口开口大小一致的孔洞,切割下的那一块土工布用于凹槽底面铺设。

铺设土工布后应采用厚塑料布覆盖,避免日晒、雨淋。

图2-5-66隔离层土工布铺设

⑤弹性垫板施工

清理限位凹槽,凹槽四周线条规则顺直,表面无凸起、结块和磨损性颗粒物,必要时采用高压风或洁净的高压水进行清理。

在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弹性垫板铺设。弹性垫板设置在限位凹槽四周。粘贴时,确保平整、密贴。铺设后的泡沫板顶面与底座顶面平齐。最后用丁基胶带密封隔离层与弹性垫层接口以及弹性垫层接缝。密封后隔离层与弹性垫层需平整且封口严密、无翘曲、无空鼓、无褶皱现象。

图2-5-67隔离层与弹性垫层铺设

(3)轨道板铺设

①轨道板铺设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轨道板精确调整

轨道板粗铺、粗调

自密实混凝土配筋安装

轨道板粗铺放样

轨道板运输与临时存放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轨道板位置精度复测

灌注孔、观察孔封堵

图2-5-68

CRTS Ⅲ型轨道板铺设工艺流程

②施工准备轨道板粗铺前,完成对中间隔离层和弹性垫板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中的钢筋网片已通过进场验收并已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准备好若干用于轨道板粗铺的硬质垫木块,长条规格为20×10×10cm,方形规格为100×10×10cm。

采用汽车将轨道板提前运送到铺设现场,临时存放场地应平整,集中存放场宜进行硬化处理。存板区内按型号(相同型号分左右线)和批次分别存放,并做好标识。预埋扣件套管和起吊套管等处用塑料盖子或胶带封好,防止异物进入。存放时间较长时,应进行覆盖,以防止轨道板被污染以及长期曝晒造成翘曲变形和开裂。对运输到存放场的轨道板提前进行外观质量验收,不合格品不能存入存板区。

③轨道板粗铺放样

用全站仪在土工布隔离层上对轨道板铺设位置进行放样,然后用墨线弹出轨道板四条边线。

④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配筋安装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内的防裂钢筋网在加工厂内集中加成网片,再运输至施工现

场备用。钢筋网片就位时应依据所放样的轨道板边线控制其纵向和横向边沿,不能出现偏斜,同时根据设计图将底座限位凹槽内的钢筋骨架与钢筋网片并绑扎。

⑤轨道板粗铺

轨道板粗铺前,依据施工图中桥梁不同地段的配板设计,调配所需型号的轨道板,调配到位后安排专人进行核对。

轨道板吊装时放置在安全支墩上,检查轨道板预制时其底面预留的门形钢筋不能扭曲、倒伏,其位置应垂直于板底面。将纵向钢筋穿入门型钢筋内,并用绝缘卡固定。粗铺前,在底座上放样的精调支座(吊装孔)内侧约10cm处各放置一根垫木(每块板4根)。

使用起吊吨位适当的汽车吊或铺板龙门吊将轨道板转移至铺设工作面,再由人工配合将轨道板准确就位。接近混凝土底座时降低下降速度,防止损伤轨道板。就位时,以底座上放的轨道板位置轮廓为控制线,保证粗铺时轨道板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偏差在±5mm之内,纵向偏差不大于5mm。纵向位置采用与设计板缝相同尺寸的方木条控制,轨道板就位时人工控制紧贴木条下落。曲线地段要调整好每块板的偏角,将轨道板端部第二对承轨台中线与轨道板中心线的交点布设在轨道中心线上,施工控制方法为铺设时以轨道板四角均在放样边线以内;轨道板高低的调整应满足设计超高要求;缓和曲线地段轨道板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布板进行布置。

轨道板粗铺粗调完成后,立即沿横向插入设计的U形钢筋,使之在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网片与板下门形钢筋内穿入的纵向钢筋间形成连接。按配板图填写放板编号,编号标写于轨道板内侧中部。

⑥轨道板粗调

首先在轨道板左、右两侧的预埋套管上安装精调支座(精调爪),每块4个支座。安放支座前目视轨道板两侧与放样边线的偏差情况,若两侧偏差不大,则将支座横向(水平)调节螺杆的初始位置设置在中间点位,以留出调整余地。安装支座时,同一支座的两根固定螺杆应使用相同的扭紧力矩,保证支座侧面与轨道板侧面平行密贴,受力均匀。

支座安装妥当后,4个支座同步轨动竖向调节螺杆,使轨道板慢慢升起,取出粗铺轨道板时安装的垫木,并确认轨道板下无其他废弃物。先调整轨道板水平位置,再调整轨道板高程。要求横向位置偏差不超过±5mm,纵向偏差不超过5mm。当纵向偏差超过10mm时,应调用起重设备纵移轨道板至正确位置。高程以直线无纵坡地段相邻两块

轨道板顶面相对高差不超过2mm控制,按设计自密实混凝土垫层厚度±10mm作校核,操作时以1m水平尺搭接上一块已精调或粗调到位的轨道板为依据,按压已调整端,待调整端按“高降低升”原则调整至高差2mm内。粗调到位后及时进行精调,以提高精调支座利用率,提高轨道板精调作业效率。

⑦轨道板精调

测量系统的布置和安放:首先在测段线路前后两侧各2对共8个CPⅢ点套管上插入配套的观测棱镜,再将全站仪架设在测量前进方向的轨道板上,其中心尽量靠近轨道板中心线,使全站仪分别照准至少6个CPⅢ棱镜进行设站,建站精度为0.7mm。精调前利用标准标架对另外3个标架(精调标架数量与所采用产品及软件有关)进行检校,满足1mm精度要求。精调标架采用扣件的预埋套管定位结构形式并采用与之配套的精调处理软件。精调前,将1号和6号与2号和5号标架插脚放置到待调轨道板板端向内数第2个承轨台的扣件预埋套管内,将3号和4号架放置在前一块已调整到位的轨道板向内数第2个承轨台上。测量过程中,全站仪的位置与1号标架间距控制在6~40m范围,超过此范围时宜重新设站。

测量与轨道板精调:设站完成后先调整高程,后调整横向位置。4个精调支座各配置1名操作人员,作业时按照手簿显示数据或精调技术员发出的指令等方式进行轨道板精调,调整高程时注意避免单个支座受力,调整水平时左右两侧同向调整。若延续已精调的轨道板连续作业,须对上一块轨道进行搭接符合测量,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不大于0.5mm,再精调下一块轨道板。精调后,在轨道板上放置“禁止踩踏”等警示标志,在轨道板上安装跨线栈桥,以避免踩踏、碰撞对精调结果产生影响。为保持精调成果,提高轨道板的精调质量和作业效率,宜在轨道板精调后24h 内完成板下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并在精调一个段落后及时进行轨道板下自密实混凝土立模封边和轨道板固定作业,在精调班组未离开前进行轨道板复测。

⑧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轨道板正式上线铺设前,须采用设计配合比进行模似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当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可进行揭板试验检查,查看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质量。揭板试验通过验收后方可正式上线施工。

为保证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轨道板不上浮、不侧移,尤其是曲线超高段灌注时轨道板不产生横向、纵向位移,需采用每块轨道板不少于3道钢制横梁与下拉装置对轨道板进行扣压和限位。

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前,采用具有良好雾化效果喷头喷雾器进行预湿。在灌板前1h分别从3个板孔伸入轨道板内进行雾状喷射,足够湿润的标志是表面潮湿而不积水。每个孔中的喷雾时间控制在10S内,达到板腔内及隔离层表面无明水、积水。

自密实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500、含气量及泌水率等性能,并填写试验记录。

自密实混凝土采用中转料仓和灌注料斗进行灌注。当混凝土输送车到达灌注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卸料至中转料仓中。中转料仓由汽车吊提升至溜槽一端上方卸料,从轨道板中心孔灌注,灌注时直线段轨道板上设置的下料管露出轨道板上表面的高度(下料高度)不小于0.7m,曲线地段轨道板上设置的下料管露出轨道板上表面的高度不小于1m。灌注速度不能过快,应按“先快后慢”的节奏控制。保证下料的连续性和混凝土在轨道板下的连续流动,避免带入空气,待四角排气口内自密实混凝土浆面全部超出轨道板且有粗骨料溢出时,关闭灌料斗阀门,停止灌注。灌注完毕,及时移除灌注漏斗并清除灌注口上方多余混凝土。一块板的灌注过程一次完成,不得二次灌注,灌注时间控制在10~20min。

⑨轨道板位置精度复测

轨道板精调后经过封边压板、灌注自密实混凝土等工序后,其位置精度可能受到扰动,或灌注时间超过24h或温差超过15℃,都会对精度成果产生影响。当上述工序完成后,及时对轨道板位置精度进行复测,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

⑩灌注孔、观察孔封堵

清理灌注孔和观察孔中的废弃物及尘屑,检查孔中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是否已插入S 形钢筋,缺少时应凿毛孔壁下部。采用具有良好补偿收缩性能的、与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标号一致的封闭混凝土,封闭后表面与轨道板表面平齐,收面后及时覆盖薄膜予以保水养护。

2.5.

3.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注意事项

2.5.

3.3.1底座施工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混凝土浇筑时,应留取强度检验试件。

(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土浇筑应避开夏季高温施工,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3)安装底座钢筋焊网时,下部网片应放置保护层垫块,每平米不少于4个,并

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上下层钢筋焊网绑扎完毕后严禁踩踏。

(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现象。

(5)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焊网和预埋件等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6)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覆盖养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

(7)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的具体时间以拆模时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为准。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严禁各种施工机具在底座上通行。

(8)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9)底座混凝土施工应按单元分段,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得中断。

2.5.

3.3.2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1)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前,确认轨道板位置满足要求;检查轨道板四周模板、排浆孔,确保模板和边缝密封不漏浆,封边模具的支护牢固可靠时方可灌注。

(2)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前,对轨道板底面及隔离层进行润湿,并应确保隔离层上不得有明显积水。

(3)每罐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坍落扩展度、含气量和泌水情况等;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要求时方可灌注。

(4)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宜采用自动化程度高、施工便捷的灌注设备,灌注设备应经过现场验证。

(5)灌注过程中,通过轨道板2个观察孔及模板四角排气孔观察自密实混凝土在板下流动情况,待四角排气孔内自密实混凝土浆面全部超出轨道板面时,关闭灌注料斗阀门,停止灌注,单块轨道板灌注时间宜控制在6~12分钟。

(6)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前期,应预先在轨道板的横向和垂向位置设置百分表,灌注过程中全程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轨道板的位移情况。

(7)自密实混凝土从搅拌开始到灌注结束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50min。

(8)自密实混凝土拆模应及时涂刷养护液,时间不得少于14天。当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10.0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轨道板精调压紧装置及四周模板。

(9)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在炎热季节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入模前模板和模腔的温度不得超过40℃。

(10)单块轨道板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一次灌注成型,并在灌注过程中禁止对精调后的轨道板产生扰动,确保混凝土与轨道板的灌注质量。

(11)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尽量减少两侧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应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2.5.

3.3.3隔离层的施工

(1)检查确保底座凹槽混凝土完整,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和弹性缓冲垫层。

(2)隔离层和弹性缓冲垫层施工前应将底座表面和限位凹槽清理干净。

(3)隔离层铺设时较自密实混凝土层四周边缘宽出5cm。隔离层铺设应平整,无摺皱、无破损,轨道板范围内土工布不得搭接或缝接。

(4)隔离层铺设速度应与轨道板铺设速度相适应,铺设后应避免长时间日晒、雨淋,铺设至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应超过15天。

(5)隔离层铺设应加强保护,防止损伤。

(6)弹性垫层应与凹槽周边混凝土及凹槽底面隔离层粘贴牢固,不得有鼓泡、脱离现象。弹性缓冲垫层安装完成后应采用胶带进行密封。

2.5.

3.3.4轨道板铺设

(1)轨道板进入铺设现场前,铺设单位应查验轨道板产品合格证和相关检验检测资料,核对轨道板型号;确认轨道板状态,特别是承轨槽的完好状态及裂纹情况。

(2)轨道板铺设前清理隔离层表面并精确放线。

(3)轨道板铺设前安装自密实混凝土层钢筋焊网及保护层垫块,钢筋焊网安装完毕后严禁踩踏。

(4)轨道板铺设前采用绝缘卡将纵向钢筋固定在轨道板门型筋内侧。

(5)轨道板铺设前,应预先在底座表面放置支撑垫木,垫木位置应放在轨道板两侧端头位置,垫木高度应小于自密实混凝土层厚度。安装精调设备,撤除垫木进行轨道板精调。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5708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宣城市环城大道一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1.3 环城大道I标施工图纸以及设计文件 1.4 其他路面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及教训 1.5 业主、监理对本工程的质量要求 2、工程概况 环城大道I标段道路全长5.34km,其中桩号K5+346—K6+086段为跨皖赣铁路桥范围,不属于本工程设计范围。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路面结构:主车道结构为:4cm AC-13SBS改性沥青砼 + 5cm AC-20沥青砼 + 8cm AC-25沥青砼 +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水泥稳定碎石( 3%)+ 30cm级配碎石垫层。非机动车道结构:4cm AC-13 沥青砼 + 8cm AC-25沥青砼 + 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 级配碎石垫层。 3、施工总体部署 3.1 机具准备 3.1.1 运料设备:装载机1台,自卸车若干辆。 3.1.2 整平设备:推土机1台,平地机一台。 3.1.3 碾压设备:XS202J振动压路机(20T)1台、3Y252J静力式压路机(25T)1 台。 3.1.4 其他设备:洒水车1台。 3.2 材料准备 原材料;对混合料按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内容有: A、对原材料进行筛分试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级配要求; B、击实、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按设计要求确定级配碎石标准干密度。试验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根据设计要 求,得出试验结果后,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同时要积极做好软件管理工作,建立资料整理归档制度,做到工作完资料完,不 重不漏、不留后遗症,这是准备工作中重要环节,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经济的 关键。 3.3 作业条件 3.3.1 开工前作业现场应完成三通一平,现场便道要保持湿润,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准备就绪,挂牌示出施工段落。 3.3.2 施工作业人员要求:应由工长或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做到熟练掌握级配碎石均匀性,含水率如何控制,拌和、碾压如何控制等技术和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保持稳定。

8隔离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八、隔离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地面隔离层的施工。 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 二、术语 隔离层: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到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潮气渗透到地面的可称作防潮层。 基层:一般指隔离层下一层的水泥类找平层。 三、基本规定 (一)隔离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后进行现场抽样复试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隔离层下基层或结构层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隔离层的施工。 (三)隔离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隔离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层次或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 (2) 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 间;不足3 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 延长米为1 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 间计算。 (四)隔离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处理。. (五)隔离层完工前、后,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 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坡度、结点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 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 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二)材科准备 常用材料有沥青类防水卷材、水泥类复合防水材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玻璃丝纤维布、防水剂等。 (三)主要机具 搅拌用具、量具、中桶、小桶、橡胶刮板、刷子等。

.... 隔离层施工工艺标准()

隔离层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隔离层施工操作。 2.基本规定 2.1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要求,材料规格性能应有合格的检测报告,按规定需要复检的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复检。 2.2前道工序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2.3项目部应有完善的质量受理体制,操作人员和专业受理人员并持证上岗。 2.4项目部应按经公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5隔离层施工质量应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2.6不得使用明令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沥青防水卷材和防水类涂料进场有合格证和规格性能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报告。 3.1.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公司审批。项目部施工员已对参加隔离层工程施工的操作工人进行了技术交底。 3.1.3参加隔离层工程施工的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3.1.4技术人员要熟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相关规定和各强制标准,施工员对测量人员的放线对照施工图进行校样。 3.1.5隔离层所采用材料及其铺设层数(或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隔离层采用的沥青胶结料(沥青或沥青玛蹄脂)时,其标号的选用及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1.7沥青玛蹄脂采用同类沥青与纤维、粉状或纤维和粉状混合的填充料配制,以增强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并改善其耐热度、柔韧性和粘结力。

3.1.8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沥青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类材料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类涂料的底子油。 3.1.9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以面层200—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 3.1.10防水材料铺设后,必须蓄水检验。蓄水深度应为20—30mm,24h内无渗漏为合格,并做记录。 3.1.11隔离层的构造做法见图3.1.11 图3.1.11 隔离层构造简图 (a)地面工程;(b)楼面工程 1-防潮隔离层(或防潮层);2-基层处理剂;3-水泥类找平层;4-水泥类垫层; 5-基土;6-隔离层(防水类卷材或涂料);7-楼层结构层 3.2?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沥青应采用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石油沥青》(GB 494)或现行的行业标准《道路石油沥青》(SY 1661)的规定。软化点按“环球法”试验时宜为50~60℃,不得大于70℃。 3.2.2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GB 326)的规定;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要求,其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中材料要求的规定执行。 3.2.3防水类涂料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经国家法定的检测单位检测认可。采用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其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中材料要求的规定执行。 3.3?主要机具: 3.3.1机械设备:空压机、喷灯等。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商品混凝土)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4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串桶或溜管、刮框、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2.2 作业条件: 2.2.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2.2.2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2.2.3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2.2.4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管道作 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行分项质量检验评定。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T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T铺设混凝土T振捣T养护。 3.1.1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3.1.3混凝土搅拌 3.1.3.1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T水泥T砂T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3.1.3.2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建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实用工艺及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一、下承层的准备 积极做好下承层的验收、修整工作,为底基层施工提供良好的现场空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验收的下承层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纵、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等满足评定要求,否则底基层施工前必须对下承层重新处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路基顶面标高=路面顶面标高—结构层厚度,在底基层施工前复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施工。 2、级配碎石混合料上路前,对下承层做最后一次检查,将现场工作面存在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 3、对出现有坑洞的下承层,先用相同的材料仔细填补和压实,搓板和辙槽要刮除,松散处应耙松并补添相同材料拌和、整形洒水并重新压实,使之达到压实度要求。 在底基层摊铺前,根据现场情况可对下承层表面适当洒水,使其表面润湿。 在路面施工时,高填方路段路基可能发生沉降,必须对下承层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二、现场的施工放样

1、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放样。每隔10m(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进行水准测量。 2、在铺筑边线外50cm左右打入稳固的导向控制线支架(其位置对应中线桩号),支架间距为10m,根据下承层顶面标高、设计厚度、试验段得出的松铺系数1.25及预留的固定值(10cm),调整导向控制线支架横杆高度,设定为铺筑时导向控制线标高。导向控制线的钢丝每段长度约为200m左右,钢丝要拉紧,确保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导向控制线标高=以路面顶面的控制标高推算的下承层顶面高程+1.25×底基层厚度+固定值(10cm)。 三、施工工艺 1、拌和 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机为两套WCB-500型稳定土拌和机,平均每小时出料分别为400t。拌和前应对设备进行充分调试,拌和设备的调试分两步:第一步是对集料级配的调试,即不加入水,确定各种碎石的配合比例;第二步是混合料的调和,即在碎石中加入水,调整含水量,达到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拌和前试验人员测定集料的级配和集料含水量,若在雨季施工,要增加含水量的测定频率,计算施工配合比和拌和时实际的加水量,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整形、碾压等过程含水量会损失,故在拌和时,可根据天气、运距及施工进度适当提高拌和用水量,使拌和后混合料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具体由试验确定)。早上气温较低、无风、运距近的情况下,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

地面与楼面工程隔离层施工工艺

地面与楼面工程隔离层施工工艺本章适用于防渗、防潮等房间地面的隔离层(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的施工。 5.1 材料要求 5.1.1隔离层的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并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5.1.2 隔离层的材料,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石油沥青油毡(一至二层) 沥青玻璃布油毡(一层) 再生胶油毡(一层) 聚氯乙烯卷材(一层) 防水冷胶料(一布三胶) 防水涂膜(聚氨脂类涂料或氯丁胶乳沥青涂料)(三道) 防油渗胶泥玻璃纤维布(一布二胶) 刚性防水材料与柔性防水涂料复合 5.2 主要机具 一般应有基层清理修补工具(锤子、凿子、铲刀、抹子、钢丝刷、扫帚等)、取料配料工具(台秤、搅拌器、配料筒、水筒等)、铺涂工具(滚刷、油漆刷、小毛刷、橡胶刮板等)、干粉灭火器等。 5.3 作业条件 5.3.1 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沥青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

类材料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基层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基层可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坚实平整不起砂。若基层过于潮湿可用抗渗堵漏材料做潮湿基层处理,待表面干燥后再做防水层。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类涂料的底子油。 5.3.2 当采用掺有防水剂的水泥类找平层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掺量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5.3.3泛水坡度按设计要求(厕浴间在2%以上),不得积水。 5.3.4 基层遇转角处等部位,水泥砂浆应抹成小圆角。 5.3.5基层与相连接的管件、卫生洁具、地漏、排水口等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先将预留管道(或套管)安装牢固。预留管道(或套管)未安装不得进行防水层施工。转角处水泥砂浆收头圆滑,管根处按设计要求用密封膏嵌填密实。 5.3.6 材料必须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 5.3.7存料处与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5.4 施工工艺 5.4.1工艺流程: 5.4.2隔离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几次。

楼地面炉渣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炉渣垫层施工操作。 2.0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炉渣: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2.1.2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325号以上。 2.1.3熟化石灰:生石灰使用前3~4d洒水粉化,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熟化石灰亦可采用加工磨细生石灰粉,使用前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 2.1.4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压滚石制或铁制,(直径200mm,长600mm)、平铁锹、计量器、筛子、喷壶、浆壶、木拍板、3m和1m长木制大杠、笤帚、铁錾子、钢丝刷等。 2.2作业条件: 2.2.1结构工程已经验收,并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已安装完,墙面上+50cm水平标高线已弹好。 2.2.2预埋在垫层内的电气及其它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用细石混凝土或1∶3水泥砂浆将电管嵌固严实,有一定强度后,才能铺炉渣),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2.2.3穿过楼板的管线已安装验收完,楼板孔洞已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2.2.4首层地面以下的排水管道、暖气沟、暖气管道已安装完,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回填土、灰土做完,并经检查验收。 3.0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炉渣过筛与水闷→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基层洒水湿润、拌合

炉渣→铺炉渣垫层→刮平、滚压→养护 3.1.1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对粘结在基层上的水泥浆皮、混凝土渣子等用铁錾子剔凿,钢丝刷子刷掉,再用扫帚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3.1.2炉渣过筛与水闷: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40mm,第二遍筛用小孔径筛,筛孔为5mm,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径5mm 及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这样做使炉渣具有粗细粒径兼有的合理配比,确保了石灰与炉渣的相互作用,对促进垫层的成型和早期强度提高很有利。 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不得用新渣,必须使用“陈渣”,所谓“陈渣”就是在使用前应深水闷透的炉渣,浇水网透时间不少于5d。 水泥白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合闷透,闷透时间也不得小于5d。 3.1.3找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50cm水平标高线及设计规定的垫层厚度(如设计未规定时,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四周墙上。然后拉水平线抹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60mm×60mm见方,与垫层同高,当垫层铺完找平之后可拆除,补炉渣拌合料),其间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面标高。 3.1.4基层洒水湿润:炉渣垫层拌合料铺设之前再次用扫帚清扫基层,用清水洒一遍(用喷壶洒均匀)。 3.1.5炉渣拌合:水泥炉渣垫层或水泥白灰炉渣垫层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应预先准备好量具)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以铺设时垫层表面不得出现泌水现象为原则来确定加水量。水泥白灰炉渣的拌合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均匀。

碎石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美景一号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3#楼》施工图纸(2014.06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编)《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3#楼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霍州市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美景一号住宅小区 3#楼,位于霍州市东城区东北部、西邻市法院,东至清雅苑,南至开元街。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17层,建筑总高度89.85m。 本工程采用换填碎石垫层处理地基,将基底以下细中砂全部挖除,并用级配碎石垫层回填,级配碎石垫层外扩宽度不小于换填厚度且不小于 1m。若需挖除的细中砂厚度不一,采用分段阶梯状处理,且要求基底以下回填级配碎石垫层厚度不小于0.5m。级配碎石分层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换填以后级配碎石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三、施工部署 1 技术准备 级配碎石施工前有建设单位或设计院确定配合比,经试验室做出原材料的的相关指标及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等。施工前按级配碎石换填施工方案中有关要求逐级向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 材料准备 采用质地坚硬的碎石,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碎石

最大粒径不易大于50mm。 3 机具准备 有蛙式打夯机、50型装载机、18t振动压路机、30t自卸汽车、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等。 4 场地准备 由于级配碎石要进行现场拌合,并拌合均匀,所以现场需设置原材料堆放场地和拌合场地。计划场地设置于2#楼范围,场地采用50型装载机平整,拌合前铺一层1-3cm石子,并采用压路机碾压一遍,以保证拌合材料质量。 5 施工条件 5.1 级配碎石施工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定位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地基处理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5.2检查基槽坑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杂质。 6 集水坑、电梯坑待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完,地基承载力试验时进行开挖。 四、施工方法 1 工艺流程 基底清理→级配碎石拌合→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修平验收 2 基坑底表面杂质应清理干净,采用18t压路机静压一遍; 3 级配碎石拌合:按不同规格碎石比例,采用50型装载机拌合,每次拌合20立方,翻拌不少于3次,直至没有同一规格碎石成窝现象为止。 4 分层铺筑碎石: 4.l 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本工程为大面积的碎石垫层,铺筑厚度不超过35cm,分层厚度用样桩控制; 4.2 碎石垫层铺设在同一标高上,一次整体碾压; 4.3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同一规格碎石成堆现象,应将该

隔离层施工工艺标准

2.10 隔离层施工工艺标准 12.10.1 基本规定 (1)隔离层的材料,其材质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认定,进场后必须经过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2)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沥青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类材料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类涂料的冷底子油。 (3)当采用掺有防水剂的水泥类找平层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掺量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应复合设计要求。 (4)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200~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 (5)防水材料铺设后,必须蓄水检验。蓄水深度应为20~30nm,24h内无渗漏为合格,并做记录。 (6)屋面隔离层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在本章适用之列。 (7)应遵守9.1的有关规定。 12.10.2 施工准备 12.10.2.1 技术准备 (1)隔离层下的找平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铺设前其材质已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的认定;经过复试合格。 12.10.2.2 材料要求 常用材料有:聚氨酯甲乙组分料,二甲苯,乙酸乙酯,玻璃丝布,粗砂等。 12.10.2.3 主要机具设备

(1)根据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机具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工具有:搅拌用具,容器,刷子,手套、口罩、眼镜等。12.10.2.4 作业条件 (1)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了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涂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找平层的坡度、管根、墙根已按防水要求做到收头圆滑,强度和干燥程度已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同时做到清洁、平整、无起砂、空鼓、开裂。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照明、通风和消防等措施已按相关规定到位,可满足安全健康环保施工的要求。 12.10.3 施工工艺 12.10.3.1 工艺流程 12.10.3.2 操作工艺 (1)基底清理: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堑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 (2)涂刷底胶:将聚氨酯甲、乙两组分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用滚动刷或油漆刷蘸底胶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不得过薄也不得过厚,涂刷量以0.2kg/m2左右为宜。涂刷后应干燥4h以上,才能进行下一工序得的操作。 (3)细部附加层:将聚氨酯甲、乙两组分按1:1.5的比例(重量比)配合

地面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地面垫层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支设模板—铺设混凝土—捣实—平整—养护—成品保护 2施工过程 2.1库内地面施工的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缝间距4.75米,缝宽不小于10mm,深度与垫层厚度相同。横缝间距5米,缝宽不小于10mm,深度为垫层厚度。 2.2 基层处理:清除基层表面杂物,并洒水湿润。做到剔凿表面清洁且不能有积水。 2.3 支设模板:模板从东向西或是从西向东每4.75米沿南北方向铺设,模板两侧用钢筋固定稳固,模板顶部标高为﹣0.18m。 2.4铺设混凝土:地面砼浇筑时,沿仓的短边向长边浇筑,控制商品砼的供应速度,防止砼供应不及时造成砼初凝产生冷缝。由北往南有序放砼,人工用耙子,刮杠配合,保证砼面高度,表面平整。 2.5 捣实:用平板振捣器有序振实,保证砼面不出现蜂窝,麻面的情况。 2.6 混凝土垫平整:用大杠尺将垫层表面刮平,用抹面机粗抹一、二遍进行提浆,搓毛,压实,用压光机进行机械抹光,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不得遗漏,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顺序进行抹平、压光,边角及局部机械抹不到的地方由人工随机械搓毛、压光。表面有凹坑或石子露出表面,要及时铲毛、剔除补浆修整,模板边缘采取人工配合收边抹光。抹面压光时随时控制好平整度,采用2m 靠尺检查。

2.7 养护: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h内用塑料薄膜等加以覆盖并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常温条件下养护5~7d。

抹灰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洒水润湿→(加气块及砼墙处)拉毛→养护→贴灰饼→洒水润湿→底子灰→铺网格布→抹罩面灰→养护 (2)基层处理:抹灰前墙体,对松动、灰浆不饱满的拼缝,用掺用水量10%的108胶灰浆填塞密实。将露出墙面的舌头灰刮净,墙面的凸出部位剔凿平整。墙面坑凹不平处、砌块缺楞掉角的以及剔凿的设备管线槽、洞,应用胶灰整修密实、平顺。用靠尺检查墙体的垂直偏差及平整度,将抹灰基层处理完好。 (3)洒水湿润:将墙面浮土清扫干净,分数遍浇水湿润。其中加气混凝土块吸水速度先快后慢,吸水量慢而延续时间长,故应增加浇水的次数,使喷浆、抹灰层有良好的凝结硬化条件,不致在浆粒、砂浆的硬化过程中水分被加气混凝土吸走。浇水量以水分渗入砌块深度8~10mm为宜(可用刀刮开),且浇水宜在抹灰前48小时进行。喷浆、抹灰时墙面进行前4小时再喷一遍水,但抹灰时墙面不显浮水,以利砂浆强度增长,不易出现空鼓、裂缝。 (4)拉毛:用混合好的专用界面剂用扫帚甩在墙面或砼面上或采用机械喷涂,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层表面,用手掰不动为好,厚度为3mm。 (5)养护:每天浇水湿润3次。 (6)贴灰饼、冲筋:用靠尺检测一遍墙面不同部位的垂直、平整情况,以墙面的实际高度决定灰饼和冲筋的数量。用同墙面抹灰配比的砂浆做成100mm见方的灰饼。灰饼厚度以满足墙面抹灰达到垂直度的要求为宜。上下灰饼用找垂直,水平方向用靠尺板或拉通线找平,先上后下。保证墙面上、下灰饼表面处在同一平面内,作为冲筋的依据。 冲筋:依照已贴好的灰饼,从水平或垂直方向各灰饼之间用同墙面抹灰配比的砂浆冲筋,反复搓平,上下吊垂直。 (7)挂钢丝网:不同材料基体用钢丝网防止开裂,宽度保证交接处每边200mm。(本条适用于卫生间内墙抹灰) (8)抹底子灰:底灰采用1:1:6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厚度为9mm(内墙为8mm 不包含卫生间),应分层分遍与所冲筋抹平,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平搓毛。用托线板检查,要求垂直、平整,阴、阳角方正,顶板(梁)与墙面交角顺直,管后阴角顺直、平整、洁净。

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1)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试验段的计划及目的 (2) 1、试验路段时间安排 (2) 2、试验区段的选择 (2) 3、试验路段的目的 (3) 4、试验段施工总结 (3) 三、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和规范 (3) 1、编制依据 (3) 2、执行标准和规范 (4) 四、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4) 1、工程概况 (4) 2、主要工程量 (5) 五、施工准备 (5) 1、技术准备 (5) 2、人员准备 (5) 3、机具准备 (6) 4、材料准备 (7) 5.配合比设计准备 (8) 6.松铺系数的确定 (8) 六、施工方案 (9) 1、施工工艺流程 (9) 2、测量放样 (9) 3、混合料拌和 (10) 4、混合料运输 (11)

5、混合料摊铺 (11) 6、碾压 (12) 7、横缝的处理: (13) 8、边缘修整 (14) 9、检测 (14) 10、成品保护: (14) 七、质量保证措施 (15) 八、安全措施 (16) 1、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安全: (16) 2、交通安全: (17) 九、环保措施 (18) 十、文明施工 (18) 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广东省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工程TJ21合同段级配碎石垫层集中厂拌法施工。 二、试验段的计划及目的 1、试验路段时间安排 本次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安排在2014年11月30日。 2、试验区段的选择 本项目路线主线全长公里,沿线填挖交替,前期由于当地施工环境复杂,雨季较多,路基填、挖方进度较慢,根据目前挖方进度及路槽的现场实际交验情况,我部选择在已完成路槽交验的K112+460~K112+660段右幅选取200m进行垫层试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

混凝土垫层施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0.5~ 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2.2 作业条件: 2.2.1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2.2.2 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2.2.3 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2.2.4 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管道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行

分项质量检验评定。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 → → → → 3.1.1 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 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3.1.3 混凝土搅拌 3.1.3.1 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直低于C10),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3.1.3.2 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于一组。当每层建筑地面工程面积超过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00m2按1000m2计算。 3.1.4 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为了控

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总结 摘要:基层是保证路面好坏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做好,面层会出现跳车等各 种问题。 关键词: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我部根据监理组批复的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在主线左侧K0+000~K0+150段进行了宽度7.5m的基层试验段施工。期间主要验证了试验段施工的人员组织、材料控制、设备配置、施工方法、松铺系数及过程检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其各项试验成果均能达到总部和监理验收的相关要求,现就以上验证的各项内容进行以下总结。 2.投入施工的人员 用于施工的主要人员有:技术主管、安全工程师、施工队长、基层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机修队长、机械操作手、汽车驾驶员、修理工、杂工等。 3.材料的来源及质量 材料的来源及试验:级配碎石基层料来自于PK109右侧9km处的碎石场,其相关试验结果均已经得到监理组的批准。 Analyse granulométrique des granulats(P18-560) 集料筛分试验记录 施工分部Section 2-2 材料来源 Provenance pk109 粒径规 格 d/D,mm 0/31.5 样品编号No. d'échantillon BA-22-157 使用部位 Destination du matériau 基层 Couche de Base 取样地点 Lieu Planche D'essai PK102 试验日期 Date d'essai 14-04-2013 Poids Total sèc,g 6300 筛孔Tamis (mm) 累计筛余质量 Poids cumulé(g) 累计筛余率 Refus(%) 通过率 Tamisats(%) 上限 Ls,% 下限 Li,% 40 0 0.0 100.0 100 100 31.5 0 0.0 100.0 100 100 20 1044 16.6 83.4 90 71 16 1558 24.7 75.3 82 56 12.5 2112 33.5 66.5 76 47 10 2566 40.7 59.3 70 40 8 2999 47.6 52.4 66 34

屋面防水保护层专项施工方案(海亮一期)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施工隔离层→设置成品分格条→绑扎钢筋→浇筑细石混凝土→铺设耐碱网格布→二次压光→养护→嵌缝并铺贴缝保护胶条→清扫。 操作要点 清理基层 基层上的混凝土或砂等浮渣杂物应清理干净。 对于下部有挤塑保温板的,通常注意保温板粘贴要牢固,不得有松动的情况。另当保温板间有超过 10mm 缝隙的,必须先行填补密室。 施工隔离层 通常隔离层采用聚氯乙烯薄膜或举止无纺布等,要求铺贴平整、顺直,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 设置成品分格条 为保证分格缝位置正确,应在隔离层上弹线定位,其纵横向间距不大于 6m,并在 R 角外侧布置一圈分格条,同时要将分格条贯通到 R 角及女儿墙上去。用水泥素灰或水泥砂浆固定成品分格条。 绑扎钢筋 通常设计文件要求配置φ @200 双向的钢筋,但通过实践发现钢筋 200mm 的间距对刚性层抗裂仅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减少钢筋间距以提高其对防开裂的作用,我们建议施工时采用φ 4@100 双向布置钢筋。 钢筋要调直,不得有弯曲、锈蚀和油污。 钢筋网片绑扎或点焊成型,绑扎钢筋端头应做弯钩并应弯向下,防止弯钩露出混凝土表面引起锈蚀,形成渗漏点。 钢筋网片应垫砂浆或塑料块,使得网片的位置处于刚性层的中偏上,但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 分格缝处钢筋应断开,使防水层在该处能自由伸缩。 放置、绑扎钢筋网时,不得损坏隔离层。 浇筑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设计配合比投料,一般情况下要求水灰比不应大于,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最小用量不应大于 330kg;含砂率宜为 35%-40%;灰砂比应为1:2-1:。 运送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料车应在铺设好的通道上行进,不能直接在找平层、隔离层和已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上行走。 混凝土的浇捣应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逐个分格进行。一个分格缝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捣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同时在混凝土铺设时应注意将踩踏的钢筋网提起来,使其处于正确位置,这是防开裂的关键。 宜采用用高频平板振动器振捣,捣实后再用铁辊筒(长 74cm,直径 25cm,重 50kg)十字交叉地复滚压 5-6 遍至密实。 铺设耐碱网格布 在用铁辊筒滚压后,便开始铺设耐碱网格布,要求铺设平整并压入刚性层中约 5mm,随后把表面刮平抹光。待收水初凝后,取出分格条,用铁抹子抹平压实看,并用水泥砂浆修补分格缝边缘的缺损部分,使之平直整齐。 二次压光

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一、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在铺筑级配碎石基层前,将土基层表面的浮土、杂物清扫干净,并用压路机碾压数遍,使路基宽度、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度及弯沉值均达到验收标准。 2、施工测量: 施工前恢复中线,在路基两侧每10m设一高程桩,并复核挂线标高,确认无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工艺流程(见图2) 1、工艺流程图 图2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2)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3)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4)拌和:根据设计文件级配要按比例分别分批进各类石料到堆料场,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场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和需要各种级配的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5)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从拌和场地到施工段落。 (6)摊铺: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采用平地机进行。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在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7)碾压:级配碎石碾压时的含水量控制在由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隔离层施工工艺修订稿

隔离层施工工艺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隔离层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地面隔离层的施工。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 二、术语 2.1 隔离层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到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潮气渗透到地面的可称作防潮层。 2.2 基层 一般指隔离层下一层的水泥类找平层。 三、基本规定

3.1隔离层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后进行现场抽样复试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3.2隔离层下基层或结构层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隔离层的施工。 3.3隔离层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离层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个层次或每个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3.4隔离层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规定处理。 3.5 隔离层完工前、后,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地面垫层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 根据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要求,本工程 F 轴以外除地下室部分地面做法为2:8灰土回填—2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外墙地梁内侧及地梁顶面标高在-0.07m 以上的在地梁侧植入①5冷拔丝,地梁顶面标高在-0.07m以下,跨在地梁上配双向①5冷拔丝网片间距200mm冷拔丝正交跨过地梁,以上钢筋伸入混凝土垫层皆为1000mm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外边缘交界处,间距200mm植入①8 (HPB235 钢筋。根据现场情况,为便于构件运输及提供吊装运输通道,应业主要求3~1/4 轴地面垫层内配置双向 ①5冷拔丝网片间距200mm其中1/3~4轴为吊装运输通道,垫层混凝土为C20。 二、编制依据 1 、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建筑、结构图纸 2、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单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 50375-2006) 三、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 )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并进行详细记录。 2) 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底时根据工程实际并结合具体操作部位,阐明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明确对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3) 施工前作好试块的留置计划和制作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提出混凝土拌合物需求量计划。 主要机具设备准备运输设备:自卸翻斗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作业条件 1) 拟浇筑混凝土层、段的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2) 地面基层已清理干净,回填土已填至设计标高。已做好标高控制点 3)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1、施工技术要点 1.1原材料经检验,各项技术质量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1.2混合料给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1.3下承层(路基、路床)必须严格验收,弯沉值,压实度等,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 1.4必须通过试验路段施工,工艺质量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能进行正式规模施工; 1.5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2、主要施工方法 2.1混合料拌和 混合料在料场集中拌和。 2.2混合料运输 装载机配合8t以上自卸汽车装运混合料至施工路段按规定卸料。 2.3推土机摊铺并初平整,路拌机再拌和1~2遍,平地机按标准横断面精平、整形。 2.4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规定标准压实度。 2.5主要施工工艺见《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框图》。 3、主要施工要求 3.1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本合同段碎石垫层厚15~20㎝,按一层施工。 3.1.1施工准备 3.1.2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前,做好原路面检查清理工作,凡不合格的路段,不能铺筑级配碎石垫层。 3.1.3垫层施工前做好测量放样工作,清除原路面上的浮土、杂物,并洒水湿润。 3.1.4 检验工程用料,对不符合要求材料,进行处理,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3.1.5 做好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细料)的掺配试验工作,提出掺配比例和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初步的松铺系数,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提出级配碎石混合料量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试验报

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2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 根据试验提供的级配碎石混合料配合比,在料场进行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经检验合格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在料场储存。 3.3运输和摊铺级配碎石混合料 统一采用车厢容积相同的自卸汽车运料,铺料前,根据车厢容积,碎石料容重、松铺系数,在准备好的路床上用灰粉布格,装卸料时,应有专人指挥,控制每车装料数量基本相等,按划定的灰格卸料,每格一车,用推土机按松铺厚度摊开并初平,再用路拌机拌和1~2遍,用平地机整平、整形(边角部位,人工整平),达到表面平整,具有规定的路拱坡度。 3.3.1碾压 3.3.2碾压前,对已摊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进行表观检查,并进行含水量检测,确认拌和均匀,无粗细颗料离析现象、含水量最佳时,即可开始碾压。 3.3.3按试验路段施工总结确认的压实设备和碾太技术参数,在底垫层全宽范围内,均匀地碾压,压实度≥96%(重型击实标准)。 3.3.4质量检验 外形尺寸,靠每天的测量检查,压实度由试验室采用灌砂检验,检验频率和质量标准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经检验,级配碎石底垫层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后,将各项质量检验报告及时整理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