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16年骨伤科在院部的领导、支持下,经过骨伤科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在内涵建设,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发挥,骨伤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能力的提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骨伤科继“十二五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后,再次被确定为“十三五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

2、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科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并与科室质控领导小组相一致,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领导、规划、协调、实施、落实。

3、选派了王守培到上海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骨伤科,重点学习掌握腰腿痛等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并在科室内作了学习后的总结和在科室内交流。

4、科内举办了“骨伤科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讲座”等三期中医药三基业务学习讲座,提高了骨伤科医护整体中医诊疗及操作技术水平,提升了骨伤科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建立专病特色优势疗法,提供基础、技术的支持。

5、每月科内举办了2~4次专病诊疗方法晨会学习、交流,积极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本科会诊手术,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专科、专病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医

疗技术水平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一年一个新台阶。独立开展了、并积极推广应用全髋置换、腰椎滑脱、关节内骨折等较高难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确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这两个重点专病,梳理相关知识、引进相关知识、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及地方的人文观念、科室医院、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药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以疗效为第一的观点,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优化,突出特色优势。

不足及改进:

1、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改进: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培训,用3年的周期使每名医护掌握最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1~3项中医诊疗技术。

2、中医药诊疗方法使用较少。特色优势不明显。改进:通过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二个重点专病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等规范诊疗方法,设立统一的单病种诊疗方法,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以疗效为第一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在临床中结合临床经验不断总结、优化、完善。以重点专病的规范诊疗,突出特色优势,带动骨伤科的中医药特色的发挥。

3、中医药群众基础较薄弱。改进:发挥病区走廊的宣传作用,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根据本院、本科、本地的实际及人文观念等情况,以疗效为根本,以重点专科建设、专病特色优势、治未病等为平

台,积极下乡、下社区进行中医药服务、宣传推销中医药,努力培养、建立中医药服务人群。

4、中医药气氛不浓、环境氛围淡化。改进:通过学科(术)带头人、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的培养、临床医护人员中医药三基培训、参加省内外专病特色优势疗法学习班的培训、加大中医药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加大重点专科的建设,打造名医、名科,提升中医药在综合医院中的服务能力,带动中医药在综合医院中的发展。

定远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年12月

兴化市三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兴化市三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标、内容、进度。重视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围绕我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优势病种,制订了软组织临床路径并开展实施。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学科带头人许振南医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网初学者园地论坛版主,中国针刀医学网临床问题解析版主,江苏疼痛针刀网总编,多届针刀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主讲专家之一,兴化市中医学会理事,市“313”工程培养对象,2007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2008年被兴化市政府授予“兴化市名医”称号。获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次、兴化市科技进步奖两次。获2010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骨伤科手法治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13本书籍。擅长用针刀治疗骨伤科各类疼痛疾病。 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扩充人才队伍,重视青年医师培训,实现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特色在重点病种诊疗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科研论文的撰写,总结病例疗效,充分发挥针刀的简、便、廉、验的特点。门诊占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现设病区一个,病床20张,形成了保持中医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骨伤科设一个病区,床位数20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制定专科发展规划与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专科门诊、病房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建立与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协作。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学科带头人许振南,42岁,副主任中医师,本科,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学术继承人吴鹏,39岁,主治医师,专科开设专病门诊1个。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名,病床使用率在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5%。患者与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制订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建立颈腰椎病诊疗常规,门诊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协定处方临床应用研究,前3年内无医疗事故。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高,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护士知晓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制定并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对本专科文献记载、民间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对许振南副主任医师的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病的方法进行整理,开展查房,引进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本科室共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数十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上百人次。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骨科建设

南平第一医院 关于加强骨科专科建设实施专业整合的决定 为推进我院骨科专科建设,学科发展,充分发挥骨科医疗资源的优势,突出专业,突破专科,拓展骨科在全市医疗服务领域的引领作用,经研究决定,对现有骨科科室进行整合,具体事项决定如下: 一、拆小建大,专业整合。 1、取消目前现有的骨科科室,成立大骨科,由陈小杰副院长先兼大骨科主任,原有的科主任3人,科副主任2人,不再担任大骨科行政职务。 2、原有科主任3人、科副主2人在完成本组考核目标任务后,仍享受医院科主任行政职务补贴待遇。 3、专业重新组合。成立创伤、脊柱、关节、关节镜专业组。创伤专业组可再分成上肢(手外科)、下肢(足踝)小组,其他尚为雏形的骨病、骨肿瘤、小儿骨科、肩肘外科、骨盆髂臼、周围神经外科、椎间孔镜等亚专业亦可自行组合专业组或归附上述四个专业组中。 4、每个专业组内高、中、初3-4人组成,组长为诊疗组负责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实行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优胜劣汰。 二、双向选择,调剂结合。 1、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或进修后的高年主治医生,选择擅长专业,自愿报名申请专业组,科主任会同组长研究决定。 2、上述条件之外的医生根据学历和进修经历申请专业组,新入人员,三年内按院内住院医师规范化进行培训轮转,由科主任会同组长研究决定,未行申请的及落聘的医生由科主任统一调剂。 三、规范诊疗,专业准入。 1、严格规范各专业组的诊疗范围,杜绝跨专业收治病人。

2、建立关口前移机制,麻醉科、手术室在术前实行严格把关,按相关专业安排手术,跨专业手术不予安排,如急诊、突发性事件的伤病员需跨专业的手术按首诊负责制处理,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同意,或医务科及其委托人签字后再安排。 3、制定跨专业收治病人处罚措施,收治非本专业组病人的除扣该组考评分外,并按2倍扣除该组工作量和收入。 4、2014年前获得主任以上职称的专业组组长可不受专业限制手术,但要取得病人和其他专业组主管医生的同意,且工作量和收入归所属专业组。 5、手术室、麻醉科未按划分专业范围,或未经科主任、医务科及其委托人安排的特殊情况手术,麻醉师、护士均需受到处罚,麻醉费用及手术费分成不计入麻醉科、手术室收入,列为医院统筹收入,取消麻醉师、手术护士的相应麻醉和手术补贴,并扣减麻醉科、手术室的绩效考评分数,按每例扣减5分。 6、请院外专家会诊手术的需由专业组申请,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方能施行。 7、凡转往院外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病人,由专业组申请,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后,方可实施,对各专业组实行转诊目标管理,未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自行出具转诊资料的,或是超过目标管理范围的,扣减专业组考核分。 四、强化质控,确保安全。 1、科室成立质控管理与安全小组,科主任为组长,组员由科秘书、各专业组组长及科护士长组成,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2、各专业组设质控员,原则上由专业组组长负责;专业组组长是该组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3、科室质控与安全小组开展质控活动,重点是十四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持续改进以及质控活动的记录,形成规范的软件

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医院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对照《广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院成立于1979年,原由县中医进修校改建而成,在县委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省市县主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30年来的艰苦创业,于1998年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20XX 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县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急救、康复、教学、科研等任务,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医疗、工伤医疗定点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15582m2,其业务用房13164m2,门市面积2418m2,编制床位300张,目前开放床位184张,在职职工234人(招聘职工59人),卫生专业人员21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7人,中级47人。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按摩、针灸、肛肠、五官、口腔、皮肤等15个一级科室,有中医男性病、中医肺病、中医肾病、中医胃病、中医肝病5个中医专病科室。推拿按摩、

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已申报在建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固定资产2741万元,其专业设备1522万元(1万元以上的统入),平均每床设备达110万元。配有螺旋CT机、彩超、全自动生化仪、CR数字化照光机、床旁照光机、C形臂X光机、瑞典金宝血透机、电子胃肠镜、腹腔镜、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肺功能仪、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煎药机、中药薰蒸治疗仪等万元以上的诊疗仪器110台(件)。 二、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2、我院在建市重点专科骨科和针灸推拿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每个科室各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篇。 3、通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科研主动性,骨科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针灸推拿科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科室建设 1、科室:分别成立了重点专科骨科和针灸推拿科,骨科拥有病床30张,针灸理疗科拥有病床20张。 2、医护人员:骨科有执业医师9人,针灸推拿科有执业医师10人,两科护士有16人,新引进针灸硕士研究生1人。 3、业务开展情况:住院病区设有专业治疗组,门诊有专科诊室

重点专科骨外科发展规划

重点专科骨外科发展规划 (2016年--2018年) 一、学术队伍建设 1、人才培养计划 一种渠道是通过使用继续教育等方法使科室成员的技术及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另一种渠道是要求科主任每年短期进修学习1-2次,每年派科内一名主治医师去三甲级医院进修一年,学成归来后,要求必须开展三级医院要求的新技术1项。同时,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积极参加国内的本专业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并尝试应用到临床中。针对急需要开展三甲医院达标病种病例项目,可采用派出素质较高的医师进行针对性的短期进修学习,带着目标去,要求学习回来后,很快开展新项目,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指导手术,并建立长期的上级医院帮扶机制,扩大科室的知名度。 2、人才引进计划 科室目前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6名,本科学历人才7名。面临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的困难。需要医院给予政策,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1-2名。 二、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争取在本地区本领域达到何种水平,能否扩大我院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是否能形成专业优势等) 首先就是把满洲里市人民医院骨科建设成为造福一方,惠泽百姓,解决本地区疑难杂症的骨科中心。其次,通过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把骨科专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呼伦贝尔市重点专科,使其成为覆盖满扎两地,辐射东西旗骨科专业的顶尖科室。第三,配合市医院晋升三级医院而完成骨科专业的所有技术指标,在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过程中充当主力科室。 2、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实现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具体完成哪些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水平要求,提高专业技术。要求全科成员努力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加强三基理论水平,严格按照医疗法规,核心制度和医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执业,加强科室内涵建设,提高科室成员业务水平。 2、按照三级医院要求管理科室。在住院病人数、手术例数、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病历甲级书写率等技术指标方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自检,及时查找与三级医院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差距,通过加强质控工作、杜绝隐患等一系列措施后,首先完成技术质量指标达标。同时做好医院所要求的各种规章制度记录本等软件工作。 3、完善设备,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前瞻性的添置三级医

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多篇范文)

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第二篇: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第三篇: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第四篇: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第五篇:海丰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1) 正文 第一篇:医院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在党支部院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落实办院方针、工作要点及责任目标,紧密配合医院工作,狠抓实干,在专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XX年工作要点,坚持专科建设不动摇,认真落实责任目标,提高认识。 年初认真学习办院方针及XX年工作要点及责任目标,并对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及主人翁精神的进一步深入讨论,并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转变了观念,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目标明确,信心十足。 二、突出品牌,推介科室,扩大服务半径。 办医院,要计划、规划并要经常分析和策划自己的服务半径问题。专科医院应尽量扩大自己的服务半径。专科医院的专科优势一旦

形成,就会形成较大的服务半径。为使医院的服务半径扩大,我们积极宣传推介专科科室,提高专科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使病人认知我们。利用宣传页、名片、网络信息、到社区宣传等,通过本院、本科职工,病人的口碑宣传,每个人都是义务宣传员。偏瘫康复科三月份牺牲全月星期日休息时间,到社区、居民住宅区贴宣传页1000余份,针对性发短信1000余条,到医院、诊所联系业务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脊柱病科病人遍及全国十余省市,偏瘫康复科、骨伤康复科享誉豫西金三角地区。 三、提高服务质量,以病人满意为标准。 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推行以“尊重、关爱”为主题的和谐文化建设。围绕以“感动”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模式,营造医患一家亲的温馨环境。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极大的改善了大家的服务态度,待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使病人到医院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非常温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病人满意为标准,提供亲情化服务,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服务。如病人入院后,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微笑服务,给病人端一杯茶,送一个包,把病人送到干净整洁的病房,为病人认真检查、评定并科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陪同病人办出入院手续,送一个医患联系卡,出院后随访,健康干预等。加强医患沟通,注重诊疗沟通,情感沟通,意见沟通,并注重沟通效果。由于服务周到,态度好,使病人非常满意。如偏瘫康复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3

2013年骨二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骨伤科作为广东是中医特色专科,参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如下: 1、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中药薰洗,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医导引。 2、组建人才梯队,以正高(或副高)职称为学科带头人,副高职称(或中级)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3、注重人才培养,科内人员定期到“三甲医院”培训或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4、发展骨伤科研究室,加强业务学习。研究室配备人体系统解剖图谱、人体骨骼产物模型,专科书等千余本,手术器械操作、手术技术操作DVD科教带等。 5、选择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优势病种,加以完善,提高、突出本科特色,制定常用处方。 6、加强科内硬件建设,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发展中医骨伤。 7、定期总结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在建设中不断改进。 8、创造两个效益,在重点专科建设中把科室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2013) 参照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标准,和我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如下: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筛选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3-5种,常用处方5个做为科室模板。 2、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3、发挥中医药骨伤特色,加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技能培训,在临床中注重中医骨伤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药薰洗、中医导引的应用。 4、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争取2年内学科带头人职称达正高级。团队副高职称在5人以上。

某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某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范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医院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对照《广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院成立于1979年,原由县中医进修校改建而成,在县委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省市县主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30年来的艰苦创业,于1998年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2002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县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急救、康复、教学、科研等任务,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医疗、工伤医疗定点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15582m2,其业务用房13164m2,门市面积2418m2,编制床位300张,目前开放床位184张,在职职工234人(招聘职工59人),卫生专业人员218人,其中主 - 1 -

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7人,中级47人。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按摩、针灸、肛肠、五官、口腔、皮肤等15个一级科室,有中医男性病、中医肺病、中医肾病、中医胃病、中医肝病5个中医专病科室。推拿按摩、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已申报在建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固定资产2741万元,其专业设备1522万元(1万元以上的统入),平均每床设备达110万元。配有螺旋CT机、彩超、全自动生化仪、CR数字化照光机、床旁照光机、C 形臂X光机、瑞典金宝血透机、电子胃肠镜、腹腔镜、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肺功能仪、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煎药机、中药薰蒸治疗仪等万元以上的诊疗仪器110台(件)。 二、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2、我院在建市重点专科骨科和针灸推拿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每个科室各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篇。 3、通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科研主动性,骨科- 2 -

重点专科年度工作计划

2015年中医肛肠科工作计划 1.我们本着继承传统,发扬广大的思想,继续向老专家学习, 整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走访民间及乡土医生,收集民间验方,开展电脑肛肠病检查治疗系统穴位点按,保健预防治疗,开拓出一条中医治疗肛肠病的新思路。 2.在肛肠病序列药物研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争取研制出治 疗肛肠病的专科药12个品种其中口服的消痔通便散以消痔固本,治以湿热热下注为主因而形成的混合痔,塞药以息痔栓为例,具有清湿热消肿痛,收敛固脱等功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肛门肿痛。同时研制的有:消肿散,止痒散,溃疡散,生肌膏,固肠止泻散,湿疹膏,痔疮药垫,芒硝痔疮洗液等。 3.在治疗重症难治的直肠癌,结肠癌等方面,开展特殊病情实 验室研究,运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理论,争取总结出一整套中医抗癌新疗法。 4.开展专科专病学术建设,研究新疗法,开展新技术。今年 准备开展如下项目: 1)三阴交和长强穴穴位封闭治疗直肠内套叠。 2)引进痔疮套扎器治疗直肠息肉和肛乳头瘤及痔疮。3)继续开展PPH术,应用PPH术治疗出口梗阻疾病,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提高直肠癌的诊疗效果。 4)开展无痛微创疗法,开辟肛肠病治疗方法新途径。

5)继续推广已研究的科研项目,《润肠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息痔栓治疗肛门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身心相关疾病》、《PPH术配合辩证施护治疗直肠前突及痔疮》。6)继续研究新的科研项目:《腹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便秘》。 5.继续加强梯队建设,进行传帮带,同时选送下级医师到上 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下级医师医技水平。 6.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在本地区举办学术会。接收和培训本 地区和其他地区肛肠科医护人员进修学习,促进本地区肛肠事业发展。 7.参加国内外肛肠病学术会议,以提高本地区治疗肛肠病水 平,.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专科建设步伐,逐步向专科医院迈进。扩大品牌效益,拓宽服务领域,健全诊疗体系。 中医院肛肠科 二0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重点专科建设情况汇报

xx医院 关于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心肌病科建设工作的汇报 一、心肌病科基本情况 xx医院心肌病科于2007年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北省重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以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从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并取得可喜成效。如今我们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世界性疑难病——扩张型心肌病方面,已经收治了万余例该病患者。绝大多数患者的大心脏经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大心脏基本恢复了正常,从而打破了已经扩大的心脏不可缩小只能做心脏移植的传统医学观念,挽救了众多重症心肌病病患者。这项研究经专家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我们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我们的心肌病科被中国临床医学研究中确定为心肌病研究基地。下面就我们几年来进一步加强心肌病重点专科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 1.床位数:长城医院心肌病科刚成立时,一般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人仅5~10人,经过11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2007年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北省重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以来,通过重点建设,发展为2个病区,床位数已由建科初期的6张床位增加到102张,床位使用率达130~150%。 2.设备配备:医院配备了多台件国内外先进的诊断检测设备,如核磁共振、C型臂、CT、彩超等,尤其为心肌病科配备了多台彩超、24小时心电监护仪、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心电除颤监护仪、静脉输液泵、生物诊断治疗仪、荧光免疫定量PCR扩增仪、呼吸机、心电工作站等先进仪器设备,成立了ICU重点监护室,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从而为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提供了设备保障。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均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 3.经费投入:2006年心肌科在已取得获奖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研究“心肌活力饮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获得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计划内课题,获科研经费

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总结

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总 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 项目工作汇报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2011年8月开始,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现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科室近三年来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医院概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綦江医院、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美丽的綦河之滨。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核心理念,现已建成为一所医院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与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成为其托管医院或教学指导医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承担着渝南黔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急救任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綦江全区并辐射到邻近的贵洲、巴南、江津、万盛等地,总服务人口超过200万。2010年6月,医院被列为重庆市首批三甲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紧紧围绕建设三甲医院的总体方案,以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强化医院管理及内涵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专科概况 科室成立于2007年,于2011年成为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搬迁到新外科大楼,科室用房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有28张监护病床,实际开放床位20张。拥有每张床配备完善的独立干湿分区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仪,拥有迈瑞T8中央多参数监护仪15台,进口高端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2台,进口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1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年度计划总结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工作年度计划及总结 (2013——2015) 为使我科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 效,按照临床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三年重 点科室建设年度计划和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专科建设发 展,努力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省级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全市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 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 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介入科达到省级水平。至2015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 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市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 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必须配 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市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 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省、市相关专业 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市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市领先水平。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

附件1: 增补省级重点学科申请报告提纲 单位名称:滁州学院 申请学科名称:应用化学 一、学科简介 1.本学科点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11人、讲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1人博士在读、1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等仪器,资产总额270余万元。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 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Helios Alph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 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热电Thermo -iCAP6300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近800余万元的大型仪器即将到位;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

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个,创建“含有活性氢大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衍生化萃取-气相色谱”等分析方法22项。 支撑学科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目前已招生三届,学科方向为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工。 2.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重点介绍各方向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本学科点在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功能材料 以与环境化学物质(如气体)之间作用所引起的电阻改变来检测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敏感材料探索为主的功能材料研究始于1997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粉料合成手段、气敏元件制备工艺设备、电化学分析仪和电池循环系统及部分表征等设备,并有校级“功能材料研究所”依托。先后负责主持此领域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在Sensors and Actuators、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半导体杂志、仪器仪表学报、功能材料等刊物发表独撰或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的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在新型气体敏感材料探索、制备方法、导电性能和气敏效应及高性能锂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已达相当水准。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0.5

骨伤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骨伤科作为中医特色专科,参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如下: 一、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中药薰洗,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医导引。 二、组建人才梯队,以高级职称为学科带头人,中级职称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三、注重人才培养,科内人员定期到“三甲医院”培训或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四、发展骨伤科研究室,加强业务学习。研究室配备人体系统解剖图谱、人体骨骼产物模型,专科书等千余本,手术器械操作、手术技术操作DVD科教带等。 五、选择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优势病种,加以完善,提高、突出本科特色,制定常用处方。 六、加强科内硬件建设,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发展中医骨伤。 七、定期总结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在建设中不断改进。 八、创造两个效益,在重点专科建设中把科室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2017-2018年) 参照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标准,和我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制订骨伤科2017年至2018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结我科近10年来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筛选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3-5种,常用处方5个做为科室模板。 二、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三、发挥中医药骨伤特色,加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技能培训,在临床中注重中医骨伤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药薰洗、中医导引的应用。 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争取以高级职称为学科带头人,中级职称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五、加强业务学习,选送1-2人到“三甲”医院进修,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六、加强骨伤科硬件建设,改善住院环境,更换一批骨科器材。 七、开展人性化服务,借助现代麻醉技术,减少手法复位痛苦。 八、加强骨伤科优势宣传,对口援助巫溪附近镇医院、乡卫生机构等。

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中医、针灸理疗专科建设总结 针灸理疗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专科,院领导非常重科室的进展。自2012年10月 正式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医院把该重点中医建设项目作为医院的重 点工作之一和主要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在人资源配制和建设经费安排中予以倾斜,目 的是为该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经过三年的积极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建设工作作出总结: 一、巩固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情况 1、进修学习、继续教育: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派遣3名医生到省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此后将继续合理安排专科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按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专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圆满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2、根据医师培训大纲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对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培训。 二、专科业务,医疗指标、质量管理及科研情况在院领导、学科带头人领导下, 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门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制定常见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规范,严格按章执行,重点抓好疾病诊断准 确率,好转率,中医药参与率等。科内每月一次质控,及时作出整改方案并执行。甲 级病历率95%以上。结合二甲医院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层层落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 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促进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专科分组建设有待加强,逐步规范按病种分科分组收治病人。对高年资医师重 点专科专病培养,做到“普”中有“专”、“专”中有“精”。 2、需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增加竞争实力。 3、需加强业务学习与规划,包括临床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加大进修力度, 培养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加强专科宣教工作,完成专科病房的建立。 4、需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及自我宣传,加强随访制度,争取更多的病源,创造更好 的医疗效益和社会效益。 5、需进一步加强质控力度,提高医疗质量。

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屏南县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2017年) 为使我院医学重点专科(以下简称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着成效,根据《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按照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参考其它中医院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针灸理疗科、中医骨伤科等重点专科达到省、市级水平。至2017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本县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市级以上水平的重点专科,要具有独立门诊、病区、实验室,实验室取得合

法资质认定,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12”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重点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1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拥有一定数量的本、专科医生。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市、县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市,乃至省、国家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着。重点专科在市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市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埠外病人明显增加。 5.管理机制创新,保障专科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专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技术转化转让,学科优化整合和经费保障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敢于创新,为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设置规划 1.结合我县常见、重大疾病发病率、疾病死亡谱和院二级以上学科技术实力以及重点专科申报情况,严格标准、择优选定。 2.医院领导重视,按照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培养、引进医疗技术人员,保证专科建设所需经费及人员待

中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年度汇报材料

中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年度汇报材料 骨伤科中医特色 ●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 ●小夹板固定 ●经皮穿钉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 ●中药内服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中药外敷舒筋活血通络 ●中药外洗熏蒸 ●热疗磁疗 ●骨折治疗仪促进骨痂生长 骨科科室介绍 骨一科:床位60张,以四肢创伤骨折为主,手法整复四肢骨折夹板外固定为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为其优势:如经皮绞锁钉内固定四肢骨折等。 骨二科以颅脑、脊柱为主,主治颅脑损伤及颈、胸、腰椎的创伤、退变、骨病等。2006年骨二科引进3项新技术,如骨折治疗仪、红外线、电磁促进骨折生长,2007年引进的新技术,如臭氧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2008年引进的新技术如:骨折疏松治疗仪等,2009年引进的新技术如:经皮骨水泥椎弓根固定术、双球管电透机等,2010年引进的新技术如:手术导航系统。 骨三科以手足显微外科为主,主治各种断肢再植,血管、神经的修复,带蒂及游离皮瓣移植等。治疗开放性骨折是其特色。 骨四科以关节、骨病为主,主治髋、膝关节脱位,骨折、骨病及骨盆骨折等。近年来引进的新技术——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科室人才培养 骨伤科共有医护人员90余人,设有7个门诊室,一个门诊治疗中心。近20年来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共32人次,如301医院、北京武警总院、上海龙华医院、洛阳正骨医院、文登整骨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附院、无锡手外科医院、89医院、401医院、蚌医附院、阜阳市人民医院等。 科室科研项目 1.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张连友等。1998年阜阳市科技进步3等奖。 2.指骨钻孔指套外敷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程启华等。2002年阜阳市科技进步3等奖。 3.腰椎峡部骨折应力滑移率的应用。(与山东文登正骨医院合作项目)姚先杰等2009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通过专家鉴定正在申报评奖。 4.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胶原酶注射治疗嵌夹型颈椎病。于其华等。2010年安徽省科技厅。已经通过专家鉴定正在申报评奖。 5.温经养荣汤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于其华等.安徽省卫生厅立项。正在研究当中。 6.通络活血汤在组织瓣术后应用观察。程启华等。安徽省卫生厅,正在研究当中。 7.介入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李俊宇等。阜阳市卫生局。正在研究当中。

重点专科年度总结

2016年*院重点专科总结 2016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紧扣全院工作思路,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取得了较满意的工作实绩,较好的完成了院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认可。 一、科室2016年度主要工作业绩 科室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统计科室今年(1-11月数据),我科出入院人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完成床日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因此平均住院日也低于去年同期,且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2016年科室主要业绩指标: 今年上半年(1-11月)科室工作量在较去年提高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人均费用,与科室严格药物使用密不可分,药占比明显降低,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进一步规范。

在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我科的有效收入较去年同期是明显增加,可谓兼顾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医师参加门急诊工作,安排人员支援体检中心工作,另外还应卫计委要求前往社区进行义诊受到群众的好评。不仅完成了科室承担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还扩大了医院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紧扣社会发展加强学科建设 既往*科收治的患者全是离休老干部和优医患者。由于离休老干部每年逐渐减少和高龄化,导致病区收治率下降。同时现在老干部高龄,多种疾病缠身,或是一些特殊慢性疾病导致长期住院。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人们平均寿命,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面对老龄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我国开始逐步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展老龄事业。*专科的建设也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我们*科的医疗特色逐渐形成,根据*患者多病共存,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作为我科重要医疗特色。此外,我科还根据*人生理-心理-社会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多项*综合征的诊治,其中*心身疾病的诊疗已成为我科的特色。我科将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现有资源,继续沿着"突出本科室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思路,把科室做大、做强。 三、不断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重点专科汇报材料

重点专科汇报材料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XX县中医医院 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万木春。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广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院验收和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就医院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慨况 XX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83年5月,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不断努力,于2004年11月创建成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8亩,业务用房1.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50张,现有在岗职工500人。卫生技术人员402人,高级职称2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8人,中医类别硕士研究生7人。 临床住院科室8个(内科、脑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康复科、儿科、急诊科),其中康复科是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脑病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技科室6个,职能科室10个。年门诊人次20万人次,住院19000人次。

二、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我院骨伤科、脑病科于2011年9月顺利通过了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初审,以此为契机,经过近2年多的发展,科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科室建设 1、科室情况 骨伤科成立于 2005年,脑病科从早期大内科的二级专业,发展到目前独立的科室。骨伤科拥有床位40张,脑病科拥有床位50张,两个专科均开设了中医综合治疗室。 2、人员配备 两个专科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不断努力,科室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业治疗、护理技术日臻成熟。骨伤科共有专业医护人员2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中医主治医师1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3人,医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15人),脑病科有医护人员27人,其中医师12人(含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中医学硕士研究生2人),护士15人。 3、业务开展情况: 骨伤科开展四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脊柱骨折复位融合内固定术、骨盆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术、关节成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椎间盘切除及微创髓核消融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退行性腰椎疾病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神经肌腱吻合术等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外。还开展了四肢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内固定、中药内服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中药外敷活血通络、骨折创伤

骨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骨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我院骨科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2002年确立为“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按照《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经过4年的规范化建设,于200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市重点中医专科,为进一步加强我科重点中 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本地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骨科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此需明确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特制定未来3年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 动纲领,按照目标、方向踏实工作,以保证规划的实施和完 成,不断提高科室的综合实力。 一、骨科现状分析 医院骨科自成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成为市中医重点专科后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发展前景良 好,影响较大,病员范围辐射周边多个地区。 目前开放床位54张,长期加床,病床使用率长期超100%,医务人员30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8名,年门诊量近6000人次,年收治住院近 2200人次,年手术近400台次,中医药发展迅猛,科室每 月中医治疗收入超20万,中药饮片使用近20万,中医治

疗参与率达95%以上,业务范围包括:创伤骨科、骨关节 疾病、手足外科、脊柱疾患及骨肿瘤等。先后开展了人工关 节置换术、脊柱骨折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椎间盘摘除术、 各种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关节功能重建术、皮瓣转移术、取皮植皮术等。 我科现有C型臂X光机、全身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药机、骨折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中频/低调频治疗仪、下 肢CPM功能锻炼器、空气压力波、颈椎牵引器、腰椎牵引 床,电针治疗仪,拔火罐器、艾灸器等多台先进设备,满足 临床、教学等需求。 二、存在问题 1、人才梯队不尽合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少,人才 培养有待加强,尤其是中医药高级人才。 2、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新技术的开展、 开发较弱,在本市无绝对优势技术支撑。 3、需进一步加强在中医领域有独特疗效病种的诊疗规 范的制定,加强中医药诊疗临床路径的开展。 4、我科设备相对落后,尤其是骨科C臂老化,加之手 术室条件限制,基本成一摆设,对骨科的发展和手术风险影 响巨大,需合适时机更换和安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